银行从业公共基础讲义.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2484172 上传时间:2022-10-30 格式:DOCX 页数:97 大小:84.0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银行从业公共基础讲义.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7页
银行从业公共基础讲义.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7页
银行从业公共基础讲义.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7页
银行从业公共基础讲义.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7页
银行从业公共基础讲义.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银行从业公共基础讲义.docx

《银行从业公共基础讲义.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银行从业公共基础讲义.docx(9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银行从业公共基础讲义.docx

银行从业公共基础讲义

第一章中国银行业概况

  一、中央银行、监管机构与自律组织

  

(一)中央银行

  简称:

PBC

  1984年1月1日:

专门行使央行职能

  1995年3月18日:

《中国人民银行法通过》

  2003年:

银监会行使银行业监管职能

  职能:

制定和执行货币政策,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维护金融稳定

  职责:

监督管理银行间同业拆借市场和银行间债券市场

  

(二)监管机构:

银监会

  1.历史沿革和监管对象

  成立时间:

成立于2003年4月

  监管法正式施行时间:

2003年12月27日通过,2004年2月1日起正式施行

  修正时间:

2006年10月31日

  监管范围:

银行业金融机构

  银行机构:

商业银行、城市信用合作社、农村信用合作社以及政策性银行

  非银行机构:

金融资产管理公司、信托投资公司、财务公司、金融租赁公司

以及其他金融机构

 2.监管职责17项

  监管理念

  3.监管理念:

“管风险”、“管法人”、“管内控”、“提高透明度”

  4.监管目标:

银行业监督管理的目标是促进银行业的合法、稳健运行,维护

公众对银行业的信心。

  ①通过审慎有效的监管,保护广大存款人和消费者的利益;②通过审慎有效

的监管,增进市场信心;③通过宣传教育工作和相关信息披露,增进公众对现代

金融的了解;④努力减少金融犯罪。

  5.监管标准:

①能够促进金融的稳定,同时又促进金融的创新;②努力提升

我国银行业在国际金融服务中的竞争能力;③对各类监管权限做到科学合理,监

管者要有所为,有所不为,减少一切不必要的限制;④为金融市场上的公平竞争

创造环境和条件,并且维护这种有序的竞争,反对无序竞争;⑤对监管者和被监

管者两方面都应当实施严格明确的问责制;⑥高效、节约地使用一切监管资源,

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

  6.监管措施:

  ①市场准入:

机构、业务、高管

 ②非现场监管;

  ③现场检查;

  ④监管谈话;

  ⑤信息披露监管。

  (三)自律组织:

中国银行业协会

  1.成立时间:

2000年

  2.简称:

CBA

  3.性质:

民政部登记注册的全国性非营利社会团体。

  4.主管单位:

银监会

  5.协会宗旨:

促进会员单位实现共同利益为宗旨

  6.会员单位:

  

(1)会员:

政策性银行、大型商业银行、中小商业银行、资产管理公司、中

央国债登记结算有限责任公司、中国邮政储蓄银行、农村商业银行、农村合作银

行、农村信用社联合社、外资银行

  

(2)准会员: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银行业协会

  7.组织机构

  最高权力机构:

会员大会

  会员大会的执行机构:

理事会

  6个专业委员会:

法律工作委员会、自律工作委员会、银行业从业人员资格

认证委员会、农村合作金融工作委员会、银团贷款与交易专业委员会、外资银行

工作委员会

  日常办事机构:

秘书处

二、银行业金融机构

  

(一)政策性银行

  1.成立时间:

1994年

  2.构成及各自的主要业务

  国家开发银行:

国家重点建设项目融资

  中国进出口银行:

支持进出口贸易融资

  中国农业发展银行:

农业政策性贷款的任务

  3.政策性银行的改革:

  按照分类指导、“一行一策”的原则,推进政策性银行改革。

首先推进国家开

发银行改革,全面推行商业化运作,主要从事中长期业务。

对政策性业务要施行

公开透明的招标制。

  

(二)大型商业银行

成立时间

原专有业务

股改时间

上市时间

工行

1984.1.1

工商信贷、个人储蓄

2005.10.28

2006.10.27上交、香港联交

农行

1979恢复

农村金融业务

中行

1912

外汇外贸专业银行

2004.8.26

2006.6.1香港联交、2006.7.5上交所上市

建行

1954.10.1

长期信用业务

2004.9.17

2005.10.27香港联交

交行

1987.4.1重新组建

第一家全国性股份制商业银行

2005.6.23香港联交;2007.5.15上交

  (三)中小商业银行

1.股份制商业银行

  

(1)组成

  12家商业银行:

中信银行、中国光大银行、华夏银行、广东发展银行、深

圳发展银行、招商银行、上海浦东发展银行、兴业银行、中国民生银行、恒丰银

行、浙商银行、渤海银行

  

(2)作用

  填补了国有商业银行收缩机构造成的市场空白,满足了企业和居民的融资和

储蓄业务需求;促进了银行体系竞争机制的形成和竞争水平的提高;经营管理方面

不断创新,推动了整个中国银行业的改革和发展。

  2.城市商业银行

  

(1)基础:

原城市信用合作社的基础上组建起来的

  

(2)发展历程:

1979年,第一家在河南驻马店市成立,为小企业、工商户、

居民服务;1986年,在大中城市正式推广,促进小企业发展和当地经济繁

荣;1994年成立城市合作银行;1998年更名为城市商业银行。

  (3)发展趋势:

一是引进战略投资者;二是跨区域经营;三是联合重组。

  (四)农村金融机构

  1.组成:

农村信用社、农村商业银行、农村合作银行、村镇银行和农村资金

互助社

  .农村信用社、农村商业银行、农村合作银行:

  20世纪70年代,信用社交给国家银行管理(人行-农行)

  1984,恢复和加强三性:

群众性、民主性、灵活性

  1996,农信社与农行脱钩

  2000年7月,江苏改革试点

  2001年,第一家农村股份制商业银行——张家港市农村商业银行正式成立

  2003年,第一家农村合作银行——宁波鄞州农村合作银行成立

  3.村镇银行和农村资金互助社

  村镇银行:

由境内外金融机构、境内非金融机构企业法人、境内自然人出资

  农村资金互助社:

由乡镇、行政村村民、农村小企业自愿入股的社区性银行

机构

  农村资金互助社的资金来源:

社员存款、社会捐赠、融入资金

  中国邮政储蓄银行

(五)中国邮政储蓄银行

  批设时间:

2006年12月31日

  挂牌时间:

2007年3月20日

  组建基础:

邮政储蓄

  市场定位:

充分依托和发挥网络优势,完善城乡金融服务功能,以零售业务

和中间业务为主,为城市社区和广大农村地区居民提供基础金融服务,支持新农

村建设

  (六)外资银行

  第一家外资银行代表处:

1979日本输出入银行北京代表处

  两个条例及其生效时间:

2006年12月11日

  外资银行分类:

外商独资银行、中外合作银行、外国银行分行(营业性机构)

、外国银行代表处

  外商独资银行、中外合作银行业务范围

  外国银行分行业务范围

  (七)非银行金融机构

  1.金融资产管理公司

  组成:

信达、长城、东方、华融

  成立时间:

1999

  主要业务:

收购、管理和处置四大行和开发银行的部分不良资产

  《金融资产管理公司条例》实施时间:

2000年

  经营目标:

保全资产、减少损失

  改革方向:

探索股份制改造和商业化经营

  2.信托公司

  第一家信托投资公司:

1979中国国际信托投资公司

  《信托公司管理办法》施行时间:

2007年3月

  3.企业集团财务公司

  定义

  《企业集团财务公司管理办法》修订实施时间:

2004年7月27日

  业务禁止:

集团外吸收存款、为非成员单位提供服务

  4.金融租赁公司

  《金融租赁公司管理办法》施行时间:

2007年3月1日

  定义

  融资租赁

  5.汽车金融公司

  定义

  《管理办法》施行时间:

2003年10月3日

  部分业务

  6.货币经纪公司

  定义

  《货币经纪公司试点管理办法》施行时间:

2005年9月1日

  背景知识:

中国投资有限责任公司、其他非银行金融机构

第二章银行经营环境

  一、经济环境

  

(一)宏观经济运行

  1.宏观经济发展目标及其衡量指标

  宏观经济发展的总体目标一般包括四个,即经济增长、充分就业、物价稳定

能够和国际收支平衡。

  

(1)经济增长与国内生产总值

  经济增长是指一个特定时期内一国(或地区)经济产出和居民收入的增长。

  GDP,它是指一国(或地区)所有常住居民在一定时期内生产活动的最终成果

  在国内生产总值的定义中区分国内生产和国外生产,一般以“常住居民”为标

准。

  常住居民是指居住在本国的公民、暂居外国的本国公民和长期居住在本国但

未加入本国国籍的居民。

  GDP与GNP

  GDP和GNP都是衡量一国经济总体规模的核心指标,但它们的统计原则有所

不同。

GDP即国内生产总值,是指在一定时期一个国家的国土范围内,本国和外

国居民所生产的最终商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总和;GNP即国民生产总值,指一个

国家的国民在国内、国外所生产的最终商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总和。

简单地说,

GDP是“国土”或“生产”的概念,强调的是制造地而不管是本国企业还是外国企业

生产的,即“MadeinChina”;而GNP是“国民”或“收入”概念,强调的是制造人,追

求的是本国企业和本国人的制造,即“MadebyChina”。

  举例来说,一个在日本工作的美国公民的收入要计入美国的GNP中,但不计

入美国的GDP中,而计入日本的GDP中。

  

(2)充分就业与失业率

  充分就业的宏观经济衡量指标是失业率。

失业率是指劳动力人口中失业人数

所占的百分比。

  我国统计部门公布的失业率为城镇登记失业率。

  城镇登记失业人数是指拥有非农业户口,在一定的劳动年龄内有劳动能力,

无业而要求就业,并在当地就业服务机构进行求职登记的人数。

  (3)物价稳定与通货膨胀

  衡量物价稳定的宏观经济指标是通货膨胀。

  通货膨胀是指一般物价水平在一段时间内持续、普遍地上涨。

常用的指标有

三种:

消费者物价指数、生产者物价指数、国内生产总值物价平减指数。

  消费者物价指数是指一组与居民生活有关的商品价格的变化幅度。

在衡量通

货膨胀时,消费者物价指数使用得最多、最普遍。

  拉氏指数

  帕氏指数

  生产者物价指数是指一组出厂产品批发价格的变化幅度。

  国内生产总值物价平减指数则是按当年不变价格计算的国内生产总值与按基

年不变价格计算的国内生产总值的比率。

  例如,某国最终产品以香蕉和上衣为代表,两种物品在1999年(现期)和

1989年(基期)的价格和产量如下表所示:

  表1

1989年名义GDP

1999年名义GDP

1999年实际GDP

香蕉

上衣15万单位×1美元=15万美元

5万单位×40美元=200万美元20万单位×1.5美元=30万美元

6万单位×50美元=300万美元20万单位×1美元=20万美元

6万单位×40美元=240万美元

合计

215万美元

330万美元

260万美元

  1999年名义GDP和实际GDP的差别,可以反映出这一时期和基期相比价格

变动的程度。

上例中,330/260=126.9%,说明从1989年到1999年该国价格水

平上升了26.9%。

此时,126.9%就是GDP平减指数。

  通货紧缩也是货币供求失衡、物价不稳定的一种表现,是物价持续、普遍、

明显地下降。

  (4)国际收支平衡与国际收支

  国际收支是指一国居民在一定时期内与非本国居民在政治、经济、军事、文

化及其他往来中所产生的全部交易的系统记录。

这里的“居民”是指在国内居住一

年以上的自然人和法人。

  国际收支包括经常项目和资本项目。

经常项目主要反映一国的贸易和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职业规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