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章末整合+章末检测.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4839062 上传时间:2023-06-02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247.3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五章 章末整合+章末检测.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第五章 章末整合+章末检测.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第五章 章末整合+章末检测.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第五章 章末整合+章末检测.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第五章 章末整合+章末检测.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第五章 章末整合+章末检测.docx

《第五章 章末整合+章末检测.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五章 章末整合+章末检测.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第五章 章末整合+章末检测.docx

第五章章末整合+章末检测

章末整合

专题一陆地环境整体性的表现

(1)陆地环境的各要素通过水循环、生物循环和岩石圈物质循环在大气圈、水圈、生物圈、岩石圈四大圈层之间进行着物质迁移与能量交换,它们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相互渗透,构成一个整体,其表现图示如下:

陆地环境各要素并不是孤立存在和发展的,而是作为整体的一部分发展变化着,在景观上,力求保持协调一致,与环境的总体特征相统一,某一要素的变化会导致其他要素甚至整个环境状态的改变,具有“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作用。

(2)理解陆地环境的整体性规律,在利用自然、改造环境的过程中要充分考虑、重视以上因素,防止破坏生态、危害人类生存环境的行为发生,如禁止砍伐热带雨林,在河流上修建大坝要深入论证,开发西部要做好环境保护工作等。

 读下面材料,完成各项要求。

材料一 公元3世纪以前,位于我国新疆南部塔里木盆地的楼兰及其周围地区河湖众多,胡杨林茂盛,土地肥美,楼兰成为丝绸之路上的重镇。

但到了公元4世纪,楼兰的名字突然从中外文献中销声匿迹了。

如今,人们看到距塔里木河尾闾不远处,楼兰古城的遗址默然静卧,残垣断壁向人们诉说着昔日的辉煌和沧桑。

据《汉书》记载,罗布泊“为西域巨泽……东西二百余里,南北宽百余里,冬夏不盈不缩”。

后来,罗布泊北移,胡杨树枯死;同时人们为增加田地烧荒,砍伐林木,罗布泊不断萎缩、干涸……接着,狂风肆虐,流动沙丘逼近。

楼兰城水源枯竭,居民弃城而走,楼兰城被沙丘掩埋。

今天的罗布泊炎热、寒冷、干燥、风沙四起。

材料二 全球气温变化曲线

(1)说明材料一中组成自然地理环境的地理要素一般有哪些?

      。

在各地理要素中人类活动比较容易导致    (要素)发生变化。

(2)1860~2002年,全球平均气温大致呈    趋势。

(3)造成气温变化,既有自然原因,又有人为原因。

按照因果关系将下列选项的字母代号填在图中方框内。

A.全球海平面上升 B.海洋表层出现热膨胀 C.极地冰川融化 D.沿海低地、良田、城市被淹没 E.大气中温室气体浓度升高 F.大量燃烧矿物化石燃料 G.全球平均气温上升 H.大量森林植被破坏与砍伐

(4)在上述材料中,反映了自然地理环境的    特性。

答案 

(1)大气、水、岩石、生物、土壤等 生物

(2)升高

(3)见下图:

(4)整体性

解析 依据材料分析归纳。

结构图的填写应依据提示确定因果关系。

专题二山地垂直地域分异规律、成因及应用

1.垂直地域分异及其影响因素

山地垂直地域分异是地理环境区域地带性分异的一种,其形成是随海拔的升高,热量和水分发生变化,其植被也随之发生变化,具体表现如下:

(1)山体垂直地带性分布带谱的多少与山脉所处的纬度、山脉的坡向、山脉的海拔(尤其是相对高度)等因素有关。

山体所在纬度愈低愈复杂,愈高愈简单(如下图所示);山体海拔愈高愈复杂(当然有极限),海拔愈低愈简单,甚至无;山体与山麓之间相对高度大则复杂,相对高度小则简单。

(2)山地垂直地带性分布的基带与所在地的水平自然带一致,并由此开始从山麓到山顶,垂直地域分异呈现出与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相似的地域分异规律。

见下图:

(3)山体垂直自然带的海拔高度与山体所在纬度及坡向有关:

纬度低则海拔高;同一山体,阳坡、迎风坡高,阴坡、背风坡低,如下图(南半球)。

分析时,应明确影响自然带分布的主导因素,如以热量为主导因素,则同一自然带分布的海拔,阳坡高于阴坡。

(4)雪线的高度及分布:

高纬度和高山地区永久积雪区的下部界限,称为雪线。

雪线高度受纬度、坡向、季节影响而不同,具体如下:

①纬度:

山体所在纬度低则雪线海拔高,反之雪线海拔低。

②坡向:

阳坡雪线海拔高,阴坡雪线海拔低;迎风坡雪线海拔低,背风坡雪线海拔高。

③季节:

冬季雪线低,夏季雪线高。

综合以上因素,雪线高度的纬度分布规律,一般是由赤道向两极降低,如赤道非洲雪线为5700~6000米,阿尔卑斯山为2400~3200米,挪威在1540米,北极圈内雪线已低达海平面附近。

但雪线位置最高的地方,不在赤道附近,而在副热带高压带降水量比赤道附近少的地区。

2.垂直地带性分异规律的应用

(1)判断自然带的名称。

(2)根据基带判断山脉分布的纬度位置。

(3)结合不同坡向同一自然带分布的海拔偏低或偏高,判断南北半球阴阳坡。

(4)由垂直带谱的多少(山地垂直地带性分布明显与否),判断山脉分布的纬度高低。

(5)根据雪线判断迎风坡和背风坡。

 读“阿尔卑斯山、天山、喜马拉雅山的垂直自然带图”,完成下列问题。

(1)珠穆朗玛峰南坡比北坡雪线     ,原因是          。

(2)阿尔卑斯山南坡比北坡雪线     ,原因是               。

(3)判断天山A、B两坡坡向:

    是南坡,    是北坡。

(4)三地自然带最简单的是    。

造成三地自然带垂直变化的原因是      。

答案 

(1)低 南坡为迎风坡,降水多,积雪多,雪线低

(2)高 南、北坡降水差异不大,南坡为向阳坡且纬度低,温度高

(3)A B

(4)天山博格达峰 从山麓到山顶水热状况随高度的增加而变化,导致自然景观在垂直方向上发生变化

解析 在高山地区,随着海拔高度的变化,山麓到山顶的水热状况差异很大,从而形成了垂直气候带,自然景观也相应呈现出垂直地域分异规律。

赤道附近的最高山岭,从山麓到山顶的自然分异与从赤道向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有些相似。

决定山地垂直自然带复杂与否的因素一是纬度,二是山的海拔高度。

专题三世界陆地主要的非地带性地域分异现象及其成因

实际分布

的自然带

形成原因

按理想状态分布的自然带

南美大陆西岸3°S~30°S之间狭长的热带荒漠带

安第斯山脉阻挡海洋水汽

热带雨林带(北)、热带草原带(中)、热带荒漠带(南)

秘鲁寒流降温减湿

南美洲大陆东段形成的温带荒漠带(巴塔哥尼亚沙漠)

安第斯山脉阻挡西风气流深入内陆

温带草原带(中)、温带落叶阔叶林带(东)

赤道附近的东非高原呈现热带草原景观

海拔高、气温低、降水少,不能形成热带雨林气候

热带雨林带

马达加斯加岛东部、巴西高原东南部、澳大利亚东北部的热带雨林带

信风来自海洋,温暖湿润

热带草原带

山地的迎风坡,多地形雨

暖流的增温增湿

南半球缺少寒带苔原带和亚寒带针叶林带

南半球相应纬度带是海洋,缺少陆地分布

苔原带、亚寒带针叶林带

塔里木盆地的绿洲

高山冰雪融水使其地表水或地下水丰富

温带荒漠带

 秦岭是我国重要的地理分界线,秦岭主峰太白山海拔3767米,从南麓的厚畛子镇(海拔约650米)开始攀登山峰,是徒步登山、进行生态考察或旅游的主要路线。

下面是某校高一年级研究性学习小组的同学在一次考察中遇到的问题,请你帮助分析回答。

(1)同学们自南坡向上攀登,将依次观察到的自然植被是:

__________、________、针阔混交林、________、高山草甸。

这一自然带的变化体现了__________规律。

(2)在一般情况下,顶峰与厚畛子镇的气温相差约________摄氏度。

(3)在攀登过程中,甲、乙两位同学就如下问题产生了分歧。

甲同学的观点是“山越高,山地垂直方向自然带的类型就越多”,乙同学的观点则是“山高,自然带的类型不一定多”。

你认为哪一位同学的观点正确?

并简述理由。

答案 

(1)常绿阔叶林 落叶阔叶林 针叶林 垂直地域分异

(2)18.7

(3)乙同学的观点正确。

山地垂直方向自然带类型的多少,一方面受高度因素制约,另一方面又受纬度(热量)因素影响。

在高纬度地区,高山的山地垂直分异规律不明显,而中低纬度山地垂直分异显著。

解析 海拔每上升100米,气温下降0.6°C,顶峰与厚畛子镇的气温差可据此计算。

山地垂直方向自然带谱的复杂程度不仅受山的高度、相对高度的影响,还受纬度、水分等因素的影响,一般来说,高纬度地区高山的垂直分异规律不如中低纬度山地垂直分异规律明显。

秦岭南北两侧自然因素的变化明显地反映了自然环境差异性特点。

 

章末检测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几千万年前,恐龙称霸全球,但不知什么原因,恐龙突然灭绝。

一种学说认为,是小行星撞击地球所致,另一种学说认为,是地球的气候剧变所致。

据此回答1~2题。

1.什么要素的变化使得恐龙生存的环境更加恶劣(  )

A.气候变化B.植物变化

C.分解作用D.各要素都发生了变化

2.恐龙灭绝后,地球上其他动物得以生存和繁衍下来是自然地理环境的什么功能在起作用(  )

A.光合作用B.生产功能

C.分解功能D.平衡功能

答案 1.D 2.D

解析 第1题,某一要素的变化会导致其他要素的变化,恐龙生存环境的变化是各要素都发生了变化。

第2题,恐龙灭绝后,通过平衡功能,其他各物种的数量基本恒定,使得地球上其他动物得以生存和繁衍下来。

下图是“我国东北林区某地的采伐迹地示意图”。

读下图完成3~4题。

3.图中甲、乙、丙、丁所代表的方位分别是(  )

A.东、西、北、南B.北、南、西、东

C.南、北、东、西D.西、东、南、北

4.这种采伐方式带来的后果,不可能是(  )

A.水旱灾害频繁B.沙尘暴天气加重

C.物种减少D.地震灾害

答案 3.B 4.D

解析 第3题,把图中树桩年轮密集和稀疏的两个方向连成一条直线,该直线就表示南北方向。

其中稀疏的一方代表南方,因为南方向阳,气温较高,树木生长较快。

相反,密集的一方代表北方。

与该直线垂直的方向就表示东西方向。

再根据方位的判断规律就可知:

甲——北方,乙——南方,丙——西方,丁——东方,所以该题选B。

第4题,根据图中树桩的年轮可以看出,这些树木年限是参差不齐的,全部砍伐是不科学的,会带来许多环境问题,但不可能引发地震灾害,所以该题选D。

读下图,完成5~6题。

5.“五原春色归来迟,二月垂柳未挂丝。

即今河畔冰开日,正是长安(今西安)花落时。

”诗歌中描述的现象(  )

A.反映了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B.是由两地的水分差异造成的

C.是由流经两地的河流不同造成的D.是一种非地带性现象

6.“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这句诗从地理角度理解(  )

A.说明了冬季风到达不到玉门关

B.反映了从沿海到内陆水分条件的差异

C.反映了玉门关的热量条件不适合杨柳种植

D.反映了玉门关以西绝对无杨柳生长

答案 5.A 6.B

解析 五原在长安以北,故春色归来晚;玉门关位于西北内陆,夏季风难以到达,降水稀少。

下图为“某地区等高线示意图”。

读图完成7~8题。

7.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该地区河流主要靠大气降水补给,该河汛期一般出现在冬季

B.图中湖泊对河流的ab段径流有明显的调节作用

C.从a到c植被类型的变化体现了从赤道到两极地域分异规律

D.a地区地下水的不合理开发会使地面下沉、海水入侵、土地沙化、盐碱化等

8.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图中山脉是大西洋板块与美洲板块相撞形成的

B.ab附近高山自然带的基带为热带常绿阔叶林带

C.图中d处地形名称是冲积扇

D.b点东边的山脉是世界最长的山脉

答案 7.C 8.C

解析 此图包涵丰富的地理信息,从图中可知,该地区位于北纬35°~38°之间的大陆的西岸,应属于地中海气候,所以,河流主要靠雨水补给,汛期出现在冬季。

从b到c,海拔高度由200米左右上升到1000米以上,植被类型的变化体现了垂直地域分异规律;该河流流经山区,一旦植被破坏,将导致水土大量流失,河流含沙量增大,大量泥沙沉积到河流下游和河流入海口,导致河口三角洲面积扩大,海岸线将逐步凸向海洋方向。

d处的地形应是冲积扇,d处东侧等高线十分密集,地势十分陡峭,河流湍急,一旦流出山口,河流流速降低,所挟带泥沙大量沉积,形成扇状的沉积地形。

a处于沿海平原,若过度抽取地下水,很容易导致地面下沉,海水入侵。

读“①(105°E,26°N)、②(128°E,42°N)、③(90°E,43°N)三个地点的山地针阔混交林垂直分布示意图”,回答9~10题。

9.①地山麓自然带一般是(  )

A.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B.温带草原带

C.温带落叶阔叶林带D.热带季雨林带

10.影响①与②两地、②与③两地山地针阔混交林出现高度差异的主要因素分别是(  )

A.降水、热量B.热量、降水

C.降水、降水D.热量、热量

答案 9.A 10.B

解析 该题主要考查读图及区域定位的能力。

①地位于我国四川盆地,②地位于我国的东北地区,③地位于我国新疆天山地区。

这样就可以判断出,①地山麓自然带一般是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

①②两地一个在我国南方,一个在我国北方,故①②两地的针叶林分布高度的差异是由热量的不同造成的。

②③两地一个在我国的东部地区,一个在我国的西部内陆地区,所以,两地的针叶林分布高度的差异主要是因降水的不同造成的。

读“澳大利亚自然带分布图”,回答11~13题。

11.和①处自然带的形成无关的因素是(  )

A.暖流         B.山脉迎风坡      

C.大气环流D.寒流

答案 D

解析 ①是热带雨林带,由于位于东南信风的迎风坡,沿岸有东澳大利亚暖流经过,因此降水丰富,形成热带雨林带。

12.④地自然带的名称是(  )

A.温带落叶阔叶林带B.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

C.热带草原带D.温带草原带

答案 B

解析 ④是地中海气候下发育的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

②→②→③体现的自然带地域分异规律是(  )

A.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B.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

C.山地的垂直地域分异D.陆地环境的整体性

答案 B

解析 ①是热带雨林带,②是热带草原带,③是热带荒漠带,降水量逐渐减少,从而形成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

某山共分布三类原生森林。

下图显示三类森林每年每平方米净增的有机物质干重(NPP)与温度变化、降水量变化的关系。

据此完成14~16题。

14.图中信息显示,三类森林中(  )

A.②的NPP对温度的变化最不敏感B.NPP与温度变化都成正相关

C.②的NPP对降水的变化最敏感D.NPP对降水的变化都很敏感

15.三类森林分布的海拔自低至高依次是(  )

A.③、①、②B.③、②、①

C.①、②、③D.①、③、②

16.若①为针阔叶混交林,则该山可能位于(  )

A.河南省B.吉林省

C.安徽省D.福建省

答案 14.A 15.C 16.B

解析 第14题,从NPP与温度变化的关系图上看,②的变化曲线最为平缓,说明②的NPP随温度变化的变化最小,故选项A是正确的。

第15题,海拔越低,水热条件越好,森林的NPP越高。

从图中可以看出,①、②、③的NPP依次降低,说明其所处海拔依次升高。

第16题,①的海拔最低,若为针阔叶混交林,说明该山位于中温带。

故选项B是正确的。

17.读“某地气候要素月份分配示意图”,该地的主要自然带是(  )

A.温带草原带B.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

C.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D.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答案 B

解析 从气候要素图分析可知,年降水量较多,不可能是温带草原带;雨热同期,不可能是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一月最低气温在0°C以上,不是温带季风气候,而是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其对应的自然带应是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

读“北半球部分气候类型分布示意图”,据此完成18~20题。

18.由图中四座山峰位置及海拔高度可知,垂直自然带最多的位于(  )

A.aB.bC.cD.d

19.除南极洲外,其他各大洲共有的自然带是(  )

A.bB.cC.dD.a

20.e带一直延伸到大洋边缘,是因为(  )

A.气候的影响B.洋流的影响C.人类的破坏D.岩石的性质

答案 18.A 19.A 20.B

解析 第18题,垂直自然带的多少取决于纬度和海拔高度,a处纬度低,海拔较高,出现了从热带到寒带的垂直带谱。

第19题,地中海气候区所对应的b带(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除了南极洲以外,其他大洲均有分布。

第20题,e为热带荒漠带,受寒流影响,直达海岸分布。

读下面两幅图(甲图为“从印度尼西亚首都雅加达经北京附近沿经线的植被分布示意图”,乙图为“经北京附近沿纬线的植被分布示意图”),回答21~22题。

21.在甲图中,A处的大片森林中出现苔原植被是因为(  )

A.纬度位置影响,属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

B.海陆位置影响,属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

C.受地形影响,属垂直地带性

D.受地形影响,属非地带性

22.在乙图中,大陆东部和西部沿岸地区都是森林,但是森林的种类不同,其影响因素是(  )

A.下垫面B.洋流C.太阳辐射D.大气环流

答案 21.D 22.D

解析 第21题,A处的苔原植被处于亚寒带针叶林植被中,应该是由于非地带性因素中的地势起伏而形成的。

第22题,乙图中,大陆东岸受季风环流影响,西岸被西风带和副高交替控制,分别形成了温带季风气候和地中海气候,导致生长不同的植被类型,故选D。

2009年2月到3月,某科学考察队从东北平原向西,经大兴安岭、内蒙古高原,最后到达塔里木盆地。

据图回答23~24题。

23.沿途气候变化依次为(  )

A.温带大陆性气候—温带草原气候—温带沙漠气候

B.亚热带季风气候—地中海气候—高山气候

C.亚寒带针叶林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

D.温带季风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

24.沿途自然带变化依次为(  )

A.亚寒带针叶林带—温带落叶阔叶林带—温带草原带

B.温带落叶阔叶林带—温带草原带—温带荒漠带

C.温带草原带—温带荒漠带—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D.亚寒带针叶林带—温带荒漠带—温带草原带

答案 23.D 24.B

解析 从东北平原向西,经大兴安岭、内蒙古高原,最后到达塔里木盆地,这一路线从东向西受季风的影响越来越小,降水量依次减少。

25.经过地心的直线与地球表面相交于甲、乙两点。

甲点位于(37°N,118°E),则乙地所属的陆地自然带为(  )

A.温带落叶阔叶林带B.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

C.温带草原带D.温带荒漠带

答案 C

解析 根据条件可知乙地位于(37°S,62°W),对应的自然带是温带草原带。

二、综合题(共50分)

26.某位同学根据所学知识设计了一幅生物循环示意图,据图完成下列问题。

(14分)

(1)若图中箭头表示物质和能量流动过程,四个框分别表示自然环境、微生物、动物、植

物,则A    ,B   ,C    ,D    。

(2)图中B→C表示    作用,在这一过程中,C提供    ,大气提供    和    ,土壤及水圈、岩石圈提供    和    ,将无机物转化为    。

上述过程所具有的功能被称为自然地理环境的    。

(3)图中A→B表示    作用,植物和动物的有机残体被微生物分解后,又以    形式归还给周围环境。

(4)自然地理环境的平衡功能体现在         。

(5)禁止捕杀野生动物是为了维护自然地理环境的(  )

A.生产功能B.平衡功能

C.分解功能D.消费功能

答案 

(1)微生物 自然环境 植物 动物

(2)光合 叶绿素 热量 二氧化碳 水分 无机盐 有机物 生产功能

(3)分解 无机物

(4)动植物的种类和数量相对稳定

(5)B

解析 本题应抓住“绿色植物成为动物的食物;植物和动物的有机残体被微生物分解后,又以无机物的形式归还到周围环境中”这一关键。

据此可知,A为微生物,B为自然环境,C为植物,D为动物。

27.实验原理分析。

(12分)

[步骤一] 如下图在一个平底盆中加适量的水,直至水盖满盆底。

把一个装满沙子的小瓶放入盆中。

[步骤二] 用透明的塑料纸盖住盆,用橡皮筋扎住盆口,并把一块小石头放在塑料纸上,压住塑料纸;小石头要放在装沙小瓶正上方。

[步骤三] 将盆放在阳光下直晒,过足够长的时间后观察。

(1)推测你会发现的现象,并有步骤的写下来。

(2)这个实验模拟了什么现象?

具体环节是什么?

(3)对于沙子而言,水的作用相当于地质作用中的______。

(4)大自然中这种现象的重要意义是:

让地球表面各纬度之间发生了________的交换。

(5)假如该实验模拟发生在黄土高原上地表水土流失景观的形成过程,填入字母完成下图。

答案 

(1)首先是塑料纸上有水珠凝结,然后水珠沿着小石块下压的方向聚集,水珠往装沙的小瓶下滴,最后小瓶的沙由干变湿 

(2)水循环现象;蒸发、水汽输送、水汽凝结、降水 (3)外力作用 (4)物质和能量(热量和水分) (5)左栏:

由上而下:

E、B、F 右栏:

自上而下A、D、C

解析 地理实验重视地理原理。

只有对地理概念、原理有较透彻理解,熟悉地理现象发生的原因,才能设计出简单、合理、便于操作的实验,并用有关概念、原理指导、安排实验。

该实验即用简易材料证明了水循环的发生、形成、过程及意义,并结合现实问题提升了实验价值。

在实施该实验过程中应注意三个方面:

第一,操作严谨:

例如盆中注水适量、塑料封口要严、石头放置要准;第二、观察要细致:

例如长时间暴晒前后塑料纸上水珠量的变化、运动状况,水珠(滴)对沙的冲击等;第三,描述规范、科学。

28.读“南美洲陆地自然带分布图”,回答下列问题。

(10分)

(1)图中A地分布    (自然带);B地分布    (自然带)。

其中    地的自然带分布属于非地带性规律,该自然带的形成主要受    因素影响。

(2)图中安第斯山脉自然带分布的    现象很明显。

A、C、D三处该现象的自然带出现最完整的在    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图中E地分布有    (自然带),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温带荒漠带 B 地形

(2)垂直地带性 D 山脚的基带为热带雨林带,C和A的基带分别为亚热带和温带

(3)热带雨林带 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

解析 本题考查南美洲自然带分布及地域分异规律。

(1)题,A地分布在南纬40°附近的大陆西岸,受西风带影响,为温带海洋性气候,其自然带为温带落叶阔叶林带,B地分布在安第斯山脉的背风坡、雨影区,降水稀少,形成了温带沙漠气候,分布着温带荒漠带,其分布属于非地带性规律。

(2)题,安第斯山脉海拔较高,垂直地域分异明显,A、C、D三处中,D处纬度低,其基带为热带雨林带,自然带谱最丰富。

第(3)题,E处位于赤道附近的亚马孙河流域,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形成了热带雨林气候,对应热带雨林带。

29.下表反映了地貌中最主要的要素——海拔高度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图A是“我国几种农作物在不同纬度种植高度上限示意图”,图B是“喜马拉雅山南坡植物垂直分布示意图”,读图表完成下列问题。

(14分)

随高度变化情况

日照

每升高100米,增加4.5%

气温

每升高100米,下降0.5~0.6℃

积温

每升高100米,减少100~200℃

(1)从“气温、日照、积温随高度变化表”中,可以看出农业生产的三种指标参数随高度发生变化,请说出它们的变化趋势并简要说明原因。

(2)从图A中可以看出,我国水稻的种植纬度最高可达    度,玉米的种植纬度最高可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成人教育 > 自考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