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防设计专篇(样稿).doc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2483609 上传时间:2022-10-30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84.7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消防设计专篇(样稿).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消防设计专篇(样稿).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消防设计专篇(样稿).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消防设计专篇(样稿).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消防设计专篇(样稿).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消防设计专篇(样稿).doc

《消防设计专篇(样稿).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消防设计专篇(样稿).doc(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消防设计专篇(样稿).doc

建设工程消防设计专篇

项目名称:

编制单位:

编制年月:

编制单位法人代表:

技术总负责人:

项目总负责人:

设计负责人:

勘察设计单位:

工程勘察证书: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甲级

工程设计证书: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甲级

1.概况:

贵州省余庆至安龙高速公路独山至平塘段,全线共6座隧道见下表,设计时速80Km/h。

全线隧道一览表

序号

隧道名称

里程桩号

通风方式

坡度(%)

横通道

紧急停车带

长度(m)

1

罗汉坡隧道

左洞

ZK4+110

ZK5+670

机械通风

2.3/160-2.57/1400

人行4处

车行1处

2处

1560

右洞

YK4+104

YK5+650

2.5/156-2.5/1390

1546

2

漂里隧道

左洞

ZK6+900

ZK7+765

机械通风

-2.5%

人行2处

865

右洞

YK6+905

YK7+790

-2.5%

885

3

大钟隧道

左洞

ZK10+215

ZK10+580

自然通风

-2.05%

365

右洞

YK10+200

YK10+585

-2.058%

385

4

梭草坡隧道

左洞

ZK11+208

ZK12+060

机械通风

-0.4%

人行1处

852

右洞

YK11+175

YK12+015

-0.4%

840

5

拉海隧道

左洞

ZK12+515

ZK14+174

机械通风

-1.21%

人行2处

车行1处

2处

1659

右洞

YK12+530

YK14+152

-1.37%

1622

6

虎头山隧道

左洞

ZK14+675

ZK18+520

机械通风

1.39/2325-1.1%/1520

人行6处

车行5处

10处

3845

右洞

YK14+655

YK18+505

1.41/2325-1.075%/1525

3850

各隧道交通量及交通工程分级表

序号

隧道名称

交通量单位:

(小客车)辆/日

备注

2020年

2033年(特征年)

1

罗汉坡隧道

5311

14181

近期B级,远期A级

2

漂里隧道

5311

14181

近期B级,远期B级

3

大钟隧道

5311

14181

近期D级,远期C级

4

梭草坡隧道

5311

14181

近期C级,远期B级

5

拉海隧道

5311

14181

近期B级,远期A级

6

虎头山隧道

5311

14181

近期A级,远期A级

注:

(1)表中交通量为设计年度隧道单洞平均日交通量;

按交通工程分级设置隧道机电设施,包括:

通风、照明、消防、监控等。

各隧道均为双洞单向交通,单向两车道。

隧道内为水泥混凝土路面,隧道路线线形按行车速度80km/h设计。

隧道建筑限界以外,隧道净空断面以内的空间,设置监控、通风、照明、供配电及消防等各项附属设施。

2.设计内容

隧道消防工程设施施工图设计包括:

◇隧道消防灭火设施(含变电所灭火)

◇隧道消防救援设施(含有源指示标志)

◇隧道火灾探测和报警设施

3.设计标准及规范

《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2008年修订版)

《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B0l-2003)

《公路隧道设计规范》(JTDD70-2004)

《高速公路交通工程及沿线设施设计通用规范》(JTG D80-2006);

《公路隧道交通工程设计规范》(JTG/TD71-2004)

《室外给水设计规范》(GB50013-2006)

《高速公路隧道监控系统模式》(GB/T18567-2001)

《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计规范》(GB50116-98)

《线型感温火灾探测器技术要求及试验方法》(GB16280-1996)

《火灾自动报警施工验收规范》(GB50116-2007)

《点型感烟火灾探测器技术要求及试验方法》(GB4715-93)

《点型感温火灾探测器技术要求及试验方法》(GB4716-93)

《低倍数泡沫灭火系统设计规范》(GB50151-92,2001版)

《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GB50015-2003)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06)

《建筑灭火器配置设计规范》(GB50140-2005)

《贵州省公路工程技术指标运用指南》贵州省交通厅

《贵州高速公路开发总公司所辖路段交通工程机电系统总体规划》贵州高速公路开发总公司

4.隧道防灾援救

由于隧道为一封闭空间,结构复杂、环境密闭,加上人员密集,决定了一旦发生火灾等紧急事故时具有联络困难,救援不易、情况不明及令人感到强烈的危险感觉,就其特性来说,隧道故障车辆对于交通流是严重的危险障碍物,往往会造成重大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另外,事故引发高温与浓烟对于处于等待中的车辆及人员会形成极大的威胁,因此设置配套齐全的安全报警、救援设备,制定周密有效的与监控、通风系统联动应急方案,对于迅速将灾害控制在最小限度,减少连锁反应,降低事故引发后果的严重程度是十分必要的。

4.1.灾害分析

公路隧道内所发生的事故灾害中,车辆火灾是最常见,造成的危害是最严重的,通常在野外环境下较小的火灾在隧道内往往能引起较大的损失。

◇隧道火灾的原因

引起汽车火灾的主要原因是车辆电气线路的短路起火、汽化器起火、载重汽车气动系统起火等。

车辆互相撞击起火。

隧道内由于道路空间比较狭窄,能见度较差,情况比较复杂,容易发生车辆相撞事故进而引发火灾。

货车上的货物引起火灾。

隧道内通行的各种车辆所载的货物有的是可燃或易燃物品,遇明火(或热源)发生燃烧或自燃。

隧道内设置的变配电等设备工作环境恶劣、潮湿、多粉尘、通风散热不良,也会导致设备故障而引发火灾事故。

◇隧道火灾的特点

烟雾大,温度高。

隧道内一旦发生火灾,由于隧道空间小,近似于密闭状态,不可能自然排烟,因此烟雾比较大,燃烧产生的热量不易散发,能见度低,给扑救火灾和疏散人员带来困难。

疏散困难。

隧道横断面小,道路狭窄,发生火灾时除了人员疏散困难外,物资疏散也极其困难。

进攻、扑救困难。

隧道发生火灾,消防人员进攻道路缺乏,很难接近火源扑救,如发生在隧道中部,即使从隧道口进攻到火灾现场也有几百米或更长的距离,扑救更加困难。

而长距离隧道火灾,从内扑救几乎是不可能的。

4.2.防灾设计原则

从上述隧道火灾的原因和特点分析得出:

由于隧道特殊环境的限制,隧道内一旦发生火灾,扑救是相当困难的,隧道防灾设计应贯彻“以防为主、防消结合”的方针,要做到立足于防灾进行设计,隧道内一旦出现火灾,必须做到早发现,早扑灭,避免小火酿成大灾。

基于这种思想,隧道防灾系统除设置完善的火灾监控报警系统、防灾排烟系统、人员逃生避难通道外,还应设置供驾驶人员和隧道维护人员使用的扑灭初期火灾的消防设备,并确保他们能够方便地使用这些灭火设备,在初期火灾时达到“自救为主”的目的,同时还应设置供专业消防人员使用的必要设施,以便扑救较大火灾。

◇防灾方案

隧道防灾设计应按照“防患于未然”的原则,借鉴国内外隧道火灾和消防的经验教训,进行有本隧道特色的防火设计,最大程度地减小火灾发生和漫延的可能性。

隧道应考虑配备必要的监控管理设备,加强隧道消防管理和交通管理,如隧道内禁止超车,不得随意停车,限制载有易燃易爆物及其他危险品的车辆进入隧道等;并经常检查隧道的防火安全工作。

隧道所用的材料耐火极限不应低于2小时。

风机应具有耐高温功能并具有可逆运转功能,防灾风机应按一类负荷供电。

隧道内的灯具、电话箱和灭火器箱体等亦应用非可燃材料制成。

电缆应用阻燃电缆或耐火电缆,各类电气线路均应穿管保护,穿管采用具有防火功能的可挠电气导管。

隧道应划分防火分区。

隧道之间所有相通的门均应采用甲级防火门,其中人行横洞防火门耐火极限不应低于1.2小时,其中车行横洞防火卷帘耐火极限不应低于3小时。

相通的孔洞宜用非可燃材料堵塞。

隧道洞室应采用防火门隔断。

隧道横洞安装防火门。

隧道内闭路电视监视系统应能观察隧道两端入口处附近地面及隧道内全线、横洞任一部分的情况。

同时,应设置报警显示板,方便驾驶员处理紧急情况。

隧道两侧应设置完善的消防器材标识、疏散诱导标、急救避难通道(车行横洞、人行横洞)指示标志等,同时,还应设置应急照明、紧急广播等。

◇紧急救援和逃生方案

在火灾初起阶段,利用烟雾、空气的分层现象和烟雾缓慢扩散的特性,可对防灾起到积极作用。

但是,当自由扩散形成烟雾危害区后,将对防灾产生十分不利的影响。

利用通风气流改变这一扩散形态,可使隧道防灾产生显著的效果。

根据以上分析,对于初期的火灾,通过监控系统发现后:

首先关闭火灾隧道;按照预定的火灾时风机启动程序“揉烟”,抑制烟雾扩散;值班人员通知相关单位,如消防、救护等单位采取应急措施;利用监控设施发布信息,如利用有线广播、隧道入口外及附近信号灯转变为事故指示和闪烁、情报板显示事故信息等,指引疏导隧道内外车辆及灭火;

事故下游车辆按正常方式驶离隧道;事故上游车辆于紧急停车带停车,距离较远的车辆通过行车横洞经由另一洞驶出隧道,人员通过横洞撤离;洞口前尚未进入隧道的车辆,从洞口前的联络道转入另一隧道;

灯具照明控制全开以便于逃生和救护;

当大火被扑灭后,开启全部风机,排烟降温。

5.消防

5.1.概述

按交通工程分级,不同等级的隧道配以不同规模的消防系统;本项目隧道消防系统考虑三级消防体系统,分别是:

第一梯队:

火灾初期最初出现在火场的驾驶员及乘客:

该部分人员最先发现火灾,但一般没有消防经验,设计要求为这些人员提供在刚发生火灾时能够及时扑灭小火的设备及报警设备,主要为消防报警系统、干粉灭火器等。

第二梯队:

接到火警后迅速赶赴火场的管理养护人员:

该部分人员平时接受一定的消防专业培训,能够操作隧道内一般的消防设施,但不属于专业人员。

设计为这些人员配备一些近似专业化但操作轻便的消防设备,主要为水成膜泡沫灭火装置、消火栓等。

该部分人员是隧道消防的关键。

第三梯队:

当地专业消防机构。

该部分人员为专业消防人员,他们携带自备的灭火设备,由隧道现场提供充足的水源。

他们接到报警后能在较短时间内驾驶消防车直接赶赴火场,灭火业务比较精通,但一般距离隧道有一定距离。

为他们服务的设施主要包括洞口及洞内的给水栓以及洞内消火栓等。

三个消防梯队分别对应不同程度的火灾。

一旦发生火灾,时间将成为至关重要的因素。

对于较小的初期火灾,如果第一梯队处理及时,往往能及时控制,甚至不需动用第二及第三梯队。

本设计对第一梯队的设计着重于简便易用,对于第二梯队的设计着重于安全可靠,并且不致对人员造成严重的伤害和污染,对于第三梯队则着重于充分保障其水源供应。

5.2.主要消防设备设置距离

各隧道的消防箱、手动报警按钮、有线广播等均为50m设置一处。

5.3.大钟隧道的消防系统

大钟隧道主要设置的消防设施是手提式灭火器,每50m设置一组,一组包含4具灭火器。

灭火器采用MF4型手提式干粉灭火器(4kg磷酸铵盐干粉灭火器)4具。

灭火器箱面板标有“灭火器”字样。

5.4.其他隧道消防系统

罗汉坡隧道、漂里隧道、梭草坡隧道、拉海隧道、虎头山隧道主要设置的消防设施包括:

消火栓、手提式干粉灭火器、水成膜泡沫灭火装置(漂里隧道、梭草坡隧道不设置水成膜)。

虎头山隧道设计的火灾延续时间不小于6小时,4支枪和一个室外消火栓同时出水。

用水量:

洞内为20L/S,室外给水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