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年江苏省东台市创新学校高一月考历史试题解析版.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2482733 上传时间:2022-10-30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202.9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年江苏省东台市创新学校高一月考历史试题解析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学年江苏省东台市创新学校高一月考历史试题解析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学年江苏省东台市创新学校高一月考历史试题解析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学年江苏省东台市创新学校高一月考历史试题解析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学年江苏省东台市创新学校高一月考历史试题解析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学年江苏省东台市创新学校高一月考历史试题解析版.docx

《学年江苏省东台市创新学校高一月考历史试题解析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年江苏省东台市创新学校高一月考历史试题解析版.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学年江苏省东台市创新学校高一月考历史试题解析版.docx

学年江苏省东台市创新学校高一月考历史试题解析版

2017-2018学年江苏省东台市创新学校高一11月月考历史试题(解析版)

(考试时间:

60分钟满分:

100分)

命题人:

陈利明命题时间:

2017.11

一、选择题(每题2分,计70分)

1.有学者把文字的发明作为文明出现的标志之一。

作为史料,下列所选取的一组甲骨文主要反映了中国古代的

A.分封制

B.宗法制

C.郡县制

D.郡国并行制

【答案】A

【解析】试题分析:

本题考查西周分封制,属于中等题。

解题关键是理解这组甲骨文的含义,联系古代相关的政治制度,不难发现其关键词“王”“国”“侯”等字眼。

从上述甲骨文中可看出当时已出现诸侯,封国,由此判断应是分封制。

宗法制与王位继承有关,排除B;从甲骨文的信息来分析,商周时期不可能出现秦朝的郡县制、汉代的郡国并行制,可以排除CD。

故答案选A。

考点: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分封制

【名师点睛】关于分封制,可以考查分封的目的、对象、权利和义务以及作用:

周天子把土地和人民分封给王族、功臣和先代贵族,诸侯必须服从周天子的命令,诸侯有为周天子镇守疆土、随从作战、交纳贡赋和朝觐述职的义务,治理诸侯国,保卫国家。

同时,诸侯在自己的封疆内,又对卿大夫实行再分封。

卿大夫再将土地和人民分赐给士。

卿大夫和士也要向上一级承担作战等义务。

这样层层分封下去,形成了贵族统治阶层内部的森严等级“天子——诸侯——卿大夫——士”。

分封制巩固了西周的疆域,扩大了统治基础。

2.在中国有句古话“嫁出去的女儿泼出去的水”,女人出嫁后连姓氏都要随夫,因此也不能继承娘家的财产。

在某些专业技艺、技巧方面有家规行规,如“传子不传女”。

这种现象受中国哪种制度的影响。

A.禅让制

B.宗法制

C.世袭制

D.分封制

【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

本题考查调用所学知识解读历史材料信息的能力,“嫁出去的女儿泼出去的水”“传子不传女”等信息体现了重男亲女的思想,这是受到了古代宗法制的影响,故B项错误;ACD三项与“传子不传女”的重男轻女思想无关,故排除。

考点: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宗法制

3.在西周初年,下列哪个人被封为诸侯王的可能性最小

A.甲是商朝末年的贵族,带兵抵抗周部落进攻,兵败后降周

B.乙是西周王族成员,整日无所事事

C.丙带兵攻打商纣王,为周王朝的建立立下了汗马功劳

D.丁是商朝末年的平民,才能、人品俱佳

【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西周的分封制(地方行政制度):

分封对象:

功臣、王族子弟、先代贵族。

A是先代贵族、B是西周王族子弟、C是西周的功臣,所以ABC三项都很有可能被封为诸侯王,而D项是平民,故可能性最小。

考点:

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西周时期的政治制度·分封制

4.贵族的基本特点是独立领土领民,经济上完全独立于君主,政治上相对独立于君主,是能够与君主抗衡的社会力量。

古代中国从社会结构、生存条件上决定贵族阶级消亡的制度是

A.郡县制

B.分封制

C.刺史制

D.行省制

【答案】A

【解析】试题分析:

本题主要考察学生阅读材料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

题干中古代中国从社会结构、生存条件上决定贵族阶级消亡的制度时官僚政治,而官僚政治确立的标志是郡县制,所以A正确。

BCD与题干描述内容无关。

考点: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郡县制

【名师点睛】郡县制中郡县长官由皇帝(中央政府)任免,加强了中央对地方政权控制,加强了中央集权。

有利于巩固了国家统一,促进了社会经济和文化的发展,郡县制取代分封制是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的重要标志。

郡县制的出现及其推行,消除了由分封割据而带来的隐患,使皇帝能够直接控制地方的行政制度,成为中国两千多年封建专制统治的组成部分,对中国传统封建社会的社会调控产生了深远影响。

5.元朝划分行政区体现了“犬牙交错”的原则,将环境差异大的地区拼成一个又一个的行省。

如设置湖广行省,洞庭湖横亘其间,而且又跨岭南,直到今广西。

元政府这样做的直接目的是

A.扩大统治区域

B.加强专制皇权

C.发展地方经济

D.防止地方割据

【答案】D

考点: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加强中央集权

6.某同学在学习了必修Ⅰ《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这一单元以后把“古代中国君权与相权的斗争”作为其探究课题,为此他在网上搜集了下列史料,你认为在其史料中与这位同学探究的课题关系最直接的是

A.相国、丞相,皆秦官,金印紫绶,掌丞天子助理万机。

B.行中书省,凡十一,秩从一品。

掌国庶务,统郡县,镇边鄙,与都省为表里。

C.洪武九年,太平章政事、参知政事。

十三年正月,诛丞相胡惟庸,遂罢中书省。

D.大学士叶向高言:

我朝阁臣,只备论思顾问之职,原非宰相。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

明太祖时期废除丞相制度,最明显的体现了皇权与相权的斗争,故C项正确。

A项说的是丞相的职权;B项说的是元代的地方行政体制;D项说的是内阁制度。

考点: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明太祖废除丞相制度

7.何良俊在《四友斋丛说》卷八讲了一个宦官对权势变化的亲身体会。

嘉靖年间的一位宦官说:

“我辈在顺门上久,见时事几复矣。

昔日张先生(内阁大学士中的首辅张璁)进朝,我们多要打个躬。

后至夏先生(首辅夏言),我们只平着眼看望。

今严先生(首辅严嵩)与我们拱拱手,方始进去。

”这则材料说明的实质问题是

A.中央集权的不断加强

B.内阁首辅在朝臣中的权威逐渐下降

C.明朝的礼仪制度日益规范

D.明朝宦官权势膨胀

【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

材料反映的是宦官权力不断增大的现象。

中国古代的统治者,为加强集权,防止大臣擅权,往往重用身边的人。

宦官作为皇帝身边的人,在这时通常会受到重用,宦官又利用自己的这种身份,假借皇帝的名义,作威作福。

从本质上来看,明朝宦官权势膨胀,故D正确。

中央集权的加强主要强调的是的是中央对地方的控制,题干反映的是专制皇权的加强,排除A;BC与题意不符。

考点:

古代东西方的政治制度·从汉至明清政治制度的演变·明代宦官专权

8.“昨电示传播,台民不服闭市,绅民蜂拥入署,哭声震天。

二百年来文物之邦,忽沦化外,流离迁徙,谈何容易!

其惨自不待言。

土勇数十营,誓愿与战,撤时断不肯缴军装。

日人登岸,民必歼之。

”与这一场面出现密切相关的是

A.第一次鸦片战争

B.抗日战争

C.甲午中日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

本题考查学生解读材料信息并与教材知识联系的能力。

由“台民”“誓愿与战”“日人登岸,民必歼之”等信息可以判断,材料反映的是日本通过《马关条约》迫使清政府割让台湾后,台湾民众决心抗日的史实。

故答案选C。

ABD三项不符合题意。

考点:

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1840至1900年间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甲午战争

【名师点睛】反割台运动是近代中国一次爱国主义的壮举。

在国家民族面临生死存忘的紧要关头,在反对帝国主义侵占祖国宝岛台湾的斗争中,海峡两岸的中国人不分彼此,同呼吸,共命运,相互支持,谱写了一曲波澜壮阔的瑰丽诗篇。

台湾人民的反割台斗争,充分显示了中华民族所具有的爱国精神和反抗侵略的优良传统。

他们是我们民族的骄傲,也激励每一个炎黄子孙为祖国统一,为早日实现台湾回归祖国而贡献自己的力量。

9.1895年5月台湾士绅提出了台湾独立的主张,并于当月25日,拥原台湾巡抚唐景崧为总统,改年号为“永清”,正式宣告台湾民主国成立。

对“台湾民主国”认识比较正确的是

A.是唐景崧等人为了自己的利益,脱离祖国而独立的主张

B.是非常情况下采取的一种保卫祖国领土完整的特殊措施

C.“永清”的含义是台湾永远是清朝的,因此是维护清朝统治的爱国行为

D.是借清朝割让台湾之机的政治投机

【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

答此题的关键是应将材料所反映的历史事件放在当时特定的历史背景下去认识。

1895年4月《马关条约》签订,台湾岛被割让。

“台湾民主国”的成立实际是反对日本割占台湾的举措。

故A项中“脱离祖国而独立”、D项中“政治投机”说法错误;此举的根本目的是反对清王朝的卖国行为,保卫祖国的领土完整。

故排除C项,选择B项。

考点:

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1840至1900年间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台湾民主国”的成立

10.下图是20世纪二三十年代的口号。

从下图到下图反映了

A.中日民族矛盾逐渐上升

B.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C.国共关系进一步恶化

D.中共由幼稚走向成熟

【答案】A

【解析】试题分析:

图1的内容“打倒土豪劣绅,把土地分给农民”,反映了国共十年对峙时期,国共阶级矛盾是主要矛盾,图2内容是“停止内战一致对外”是三十年代随着中日民族矛盾上升,抗日成为社会主题,A符合题意。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的标志是西安事变,排除B;两图反映了两党关系进一步缓和,不是恶化,排除C;中共由幼稚走向成熟是遵义会议,排除D。

考点:

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中日民族矛盾的上升

11.毛泽东在一封给蒋介石的电报中称:

“红军将士,咸愿在委员长领导之下,为国效命,与敌周旋,以达保土卫国之目的,迫切陈词,不胜屏营待命。

”该电文发生在

A.北伐战争中

B.七七事变后

C.百团大战中

D.国民革命中

【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明确本题的关键字眼“红军、委员长领导之下、与敌周旋,以达保土卫国之目的”,该电文发生在只可能是七七事变后,日本全面侵华,中国全面抗战,当时正在进行第二次国共合作,故答案选B。

AD指的是1926-1927年的国民大革命,排除;C是中国共产党率领的八路军发动的,排除。

考点:

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抗日战争•七七事变后国共合作抗战

【名师点睛】抗战开始后,中国战场形成了两个抗日战场,各自实行不同的抗战路线:

国民党正面战场实行的是单纯依靠政府和军队的片面抗战路线;共产党敌后战场实行的是动员全民族一切力量,争取抗战胜利的全面抗战路线。

两条抗战路线的本质区别在于是否发动和依靠人民群众抗战。

两条抗战路线即全面抗战路线和片面抗战路线以及用阶级分析法指出形成的原因、本质区别。

特别是要结合史实,公正、客观地评价国民党正面战场的抗战,及正确分析两个战场之间的关系。

12.在某地发现一张短训班结业证,其中称:

“兹有本部盟军联络参谋训练班第二期学员×××修业期满,成绩合格,特给此证……结业时间:

中华民国三十五年×月×日。

”可见举办该期训练班最有可能是

A.培训接受日军投降仪式所需人才

B.国民党为苏美军队培训军事联络人员

C.国民党在美国支持下为内战培训军事人员

D.为赢得反法西斯战争最后胜利培训人才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

解答本题的关键是从时间信息入手,采用排除法。

中华民国三十五年,即是1946年。

1946年,日本已投降,AD项排除;两极格局下,B项说法错误;1946年,处于国内解放战争时期,美国采取扶蒋反共的政策,C项是最有可能的,故答案选C。

考点:

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美国支持蒋介石打内战

13.“大刀向鬼子们的头上砍去”被用作电视剧《大刀》的主题曲,该剧以艺术的形式反映了中国军队从1933年的长城抗战到1937年的卢沟桥抗战,这支军队应属于

A.国民革命军

B.八路军

C.中国工农红军

D.中国人民解放军

【答案】A

【解析】试题分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教材基础知识的准确记忆能力,题干中的时间为1933年的长城抗战到1937年的卢沟桥抵抗,中日民族矛盾在慢慢成为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主要是国民党军队在抵抗日本的侵略,这个时期国民党军队的名称叫“国民革命军”。

而八路军成立于抗战爆发后,中国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认证 > 交规考试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