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述题.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24821884 上传时间:2023-06-01 格式:DOCX 页数:28 大小:38.8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论述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论述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论述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论述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8页
论述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论述题.docx

《论述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论述题.docx(2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论述题.docx

论述题

1、试论当代行政组织发展的趋势。

P10-12

答:

第一,行政权力不断扩张,行政组织的规模日趋扩大。

大量的社会危机和公共问题,使政府面临和处理的问题日趋繁杂,与此同时,也促成了行政权力的不断膨胀;第二,管理性质日趋复杂,管理功能不断扩充。

政府活动范围的扩大,管辖事务的增多,管理对象的复杂,管理手段的多元化,使行政组织的管理性质日趋复杂,管理功能不断扩充;第三,专业化和职业化趋向。

行政管理的专业化使得政府行政管理逐渐发展成为一个独立的职业领域,从这一意义来看,当代行政组织已经朝着专业化和职业化的方向发展;第四,组织间的相互依存和协调的加强。

现代行政体系在结构和功能上的巨大分化,使得组织与组织之间的相互依赖程序越来越高;第五,法律限制和程式化。

程式化就是行政工作的每一个环节,皆有遵循的规章和制度,这对保持理性的行为有重大作用。

法制化就是行政组织的活动受到法律的广泛限制,各种各样的行政法规,使行政组织走向了法制化的道路,这对制约行政权力、保证行政效率具有重要的意义;第六,重视社会的目的。

强调行政组织的社会目的和服务精神,重视行政组织公共服务功能的发挥,已经成为各国行政组织管理的重心所在;第七,国际影响和国际化的趋向。

现代信息技术和网络的普及,使得整个世界已经成为一个所谓的“地球村”。

2、试论行政组织在国家政治、经济发展中的功能与作用。

P13-14

答:

第一,提供经济发展所需的最低条件的法律和制度;第二,组织、提供公共物品和公共服务;第三,共有资源和自然资源的保护;第四,宏观经济的调控,保证经济的稳定和效率;第五,社会收入的公平分配。

3、试论学习和研究行政组织学的目的和意义。

P15

答:

第一,了解和掌握行政组织管理与运行规律。

对行政组织管理知识及其规律的了解和掌握,有助于人们按照科学管理的规律和原则去管理组织,推行政务,这对政府行政管理的科学化有着重要的意义;第二,促进和提高行政组织的效率。

效率是管理的永恒追求。

任何管理,都在追求效率的改进和提升;第三,改革和完善我国的行政组织体制。

创立适合中国特色的公共组织理论,对行政组织的目标、环境、结构、运转方式、冲突与沟通、变革与发展等重大理论问题与现实问题进行研究和思考,对我国行政组织体制的改革与完善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第四,改善政府形象和增强政府的国际竞争力。

信息化和国际化使当代政府面临前所未有的压力和挑战,学习和研究行政组织学,有助于按照行政组织的动作规律、设计理论、管理方式与方法去设置和管理各级政府组织,也有助于政府国际竞争能力的增强;第五,提升政府管理能力。

学习和研究行政组织学,有助于行政组织管理的科学与理性,有助于公共管理者职业精神和专业能力的培养,如此,可以改善和提升政府管理的能力和水平。

4、评析古典组织理论的贡献及其局限。

P27

答:

贡献:

第一,组织结构的体系化;第二,组织工作的计划化;第三,组织运行的规范化;第四,组织管理的效率化。

局限性:

第一,传统组织理论过分强调组织的静态方面,忽视了组织的动态方面;第二,传统组织理论过分强调机械的“效率”观念,强调组织的整体需求和利益,把人当成“经济人”来看待,忽视了人性、人的尊严、人的情感、人的需要和个体的利益;第三,传统组织理论过分强调法律、制度、规范、规则的作用,强调对人进行监督和控制,趋向集权式的管理方式,容易压抑人工作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第四,在研究取向上,将组织当做一个封闭系统来看待,未能涉及组织以外在环境的关系以及彼此之间的相互影响,忽略了外在环境的不确定性。

5、评析行为科学时期组织理论及其思想观点。

P32-33

答:

(1)组织是一个心理、社会系统;

(2)组织是一个平衡系统;(3)组织是一个提供合理决策的机构;(4)组织具有非正式的一面;(5)组织是一个影响力系统;(6)组织是一个沟通系统;(7)组织是一个人格整合系统;(8)组织是一个人——机配合的系统。

行为科学时期的组织理论对于组织问题的研究和管理都是一场革命。

行为科学的组织理论的贡献还在于它引起管理哲学的变革。

6、评析巴纳德的动态平衡组织理论。

P30-31

答:

第一,组织本质论。

巴纳德认为:

(1)组织是人的活动(行为)所形成的系统;

(2)组织是动态和发展的;第二,组织环境论。

巴纳德认为组织所处的环境对组织施加压力和限制,组织环境包括自然的、物质的和社会的环境;第三,组织平衡论。

巴纳德认为,人之所以向组织贡献力量,主要原因在于该组织能给他最大的满足,故组织的生存与发展,有赖于保证贡献与满足的平衡;第四,组织要素论。

巴纳德认为,作为协作系统,组织不论其级别的高低和规模的大小,都包含三个基本要素:

协作的意愿;共同的目标;信息的联系;第五,组织沟通论。

巴纳德认为沟通是组织工作中极其重要的要素;第六,组织责任道德论。

巴纳德认为道德是个人的具有一般性与持久性的个性力量与倾向;第七,领导职能论。

组织领导的职能在于建立和维持一个信息联系的系统。

7、试论系统、权变组织理论对组织管理的影响。

P37

答:

第一,组织是一个外在环境系统中的开放系统。

系统组织理论认为组织是一个开放系统,它和外界环境是相互影响的,组织从外界接收各种信息,然后加以转换并输出;第二,组织是由若干个子系统构成的一个大系统。

系统组织理论认为,组织内部有若干个子系统,它们各有其不同的功能,而且彼此影响、环环相依;第三,组织是一个反馈系统,一个组织在达成其目的或任务的过程中,对所采取的行动产生新情况或效果,加以认知与判断,视其有无差异,并作适当的修正或调整,谓之反馈;第四,组织的生态性。

组织犹如一个生态系统,对外在的环境要不断适应,对内部的资源要进行整合和统一使用,以此来维持组织的生存与发展;第五,组织管理的权变性。

组织管理不存在一成不变或普遍适用的最佳理论与方法,组织管理应根据组织所处的内外环境的变化随机应变。

8、试论行政组织环境的构成要素及其相互之间的影响。

P43-46

答:

(一)行政组织的一般环境。

组织的一般环境是指影响组织的客观社会环境。

第一,政治环境;第二,经济环境;第三,法律环境;第四,科学技术环境;第五,文化环境。

(二)行政组织的具体环境。

第一,资源的提供者;第二,服务的对象;第三、利益群体;第四,政府组织。

一般环境与具体环境之间的界线并不是十分清楚,一般环境的力量有时可能成为影响组织的具体环境。

除此之外,自然环境、人口状况、国际环境都对公共组织环境的管理产生巨大的影响。

9、联系实际,试论组织应对环境不确定性的内外策略。

P50-52

答:

内部策略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资源储备.资源是组织赖以生存的基础;第二,平衡策略。

如果资源的储备策略主要被用来吸收环境中的不确定性,那么,平衡策略则是着眼于如何管理环境的不确定性;第三,预测和计划策略。

预测和计划策略是指组织通过理性、科学的方法,发展精确的预测能力来达到较少不确定性的目的;第四,平抑以及定量配给的策略。

为了缓解环境变化给组织带来的冲击,政府可以限制性的措施来防止环境因素对组织生产和服务的冲击;第五,结构的调整和改革。

当组织外部环境的复杂性增加、不确定性增大的时候,行政组织也可以通过机构、人员和组织管理方式的调整和改革来化解不确定性所带来的影响。

外部策略主要包括:

第一,竞争策略。

竞争意味着由某个第三者所引起的两个组织或者两个组织以上的组织之间的对抗行为;第二,合作策略。

公私合作不仅仅能够解决政府部门的经费不足、效率不高等问题,也有利于公共服务质量的提高,增强整个社会的活力;第三,参与管理。

参与管理表现为组织吸收一些外部的成员进入组织,参与到组织的政策制定及至具体事务的管理,以这种方式防止外部不利因素对组织的稳定与生存构成威胁;第四,公共关系。

公共关系的核心是促进社会公众对行政组织的政策、决策和行为的了解,消除误解,增强社会对行政组织的理解和支持。

10、试论集权式组织结构与分权式组织结构的优缺点。

P65-66

答:

集权式组织结构的优点在于:

(1)政令统一,不会出现政出多门,分歧互异现象;

(2)能统筹兼顾,集中人力、物力资源,实现管理效能;(3)组织上下形成一个层级控制体系,指挥统一,命令易于贯切执行。

集权式组织结构的弊病在于:

(1)组织目标、规划与决策偏重整体划一,容易忽视下层利益,刻板,缺乏弹性,不能收因地制宜之功效;

(2)下级机关没有决策权,一切秉承上级的意志而行事,久而久之,容易形成例行公事、消极处事之工作作风,容易缺乏积极创新精神。

(3)上下控制严密,容易形成公文旅行、推诿责任、贻误时机、缺乏效率之流弊;(4)在集权制下,重内轻外,“能密不能疏”,“知控而不知纵舍”,一方面容易导致个人专断、独裁、滥用权力、压制民主的弊端;另一方面则会导致庸愚无能、分崩破碎,分裂割据等问题。

分权式组织结构在精神方面是符合民主要求的,它的好处在于:

(1)分工合作、分权制衡,可以防止和避免上层专断和个人独裁;

(2)分级治事,分层负责,富于弹性;(3)尊重各层利益,收因地制宜之功效;(4)可调动员工积极性,培养独立、自主、创新的工作作风。

从管理上看,分权式组织也有其固有之弊病,主要表现在:

(1)单纯强调分权,忽视合适的集权,这会损害统一,甚至会导致分裂;

(2)过份分权容易导致各自为政,政出多门,不易达成组织目标;(3)过份分权致使各机关彼此独立,无上级的监控,可能引起相互之间的对立和冲突,相互制肘与摩擦。

11、试论行政组织结构设计及影响因素的分析。

P69-70

答:

组织结构的设计,是指组织管理者根据组织的内外环境因素,规划、选择、建立一种适合本组织自身特点、结构优良、功能齐全、运转灵活的组织结构的过程或活动。

组织结构设计具有下列几个特点:

(1)组织结构设计是组织管理者一种有意识、有目的的管理活动,是组织管理者的职能之一。

(2)组织结构设计的依据是组织内部因素和外部的环境。

(3)组织结构设计是对组织结构的规划和选择。

(4)组织结构设计的目的是为了建立适合组织存在的特定条件的结构,使组织结构的设置更加合理、运转更加灵活,从而提高组织的效益。

12、试论行政组织设计与管理的原则。

P73-78

答:

(1)统一指挥,统一目标。

要保证各部分统一行动,就必须统一指挥、统一号令。

统一指挥的前提条件是统一目标。

统一领导是统一指挥的关键。

机构设置统一是统一指挥的保证;

(2)分层管理,分权治事。

任何组织都是一个层级节制体系。

分层管理、分权治事是组织中存在的一个普遍现象,也是组织管理的准则;(3)职掌明确,权责一致。

职掌明确,权责一致是指职位(务)明确,权责分明,事有归属,责无旁贷,功莫由争,过无推诿;(4)以人为本、人性管理。

人是组织系统中最主要、最基本的要素,是实现组织目标的决定性力量;(5)经济效能,讲求效率;(6)适应环境,保持弹性;(7)顾及平衡,协调发展。

平衡,是指组织系统中诸要素之间以及组织与环境之间形成的协调、和谐、有序及适应的关系。

13、试述国务院的法律地位。

P83-84

答:

《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即中央人民政府,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的执行机关,是最高国家行政机关。

”它明确界定了国务院在国家机关中的法律地位:

即在与最高国家权力机关的关系上,国务院处于从属和被监督的地位;在与地方各级国家行政机关的关系上,国务院处于国家行政系统的最高地位。

(一)国务院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的执行机关。

(1)国务院由全国人大组织产生。

(2)国务院接受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的监督。

(3)国务院对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负责并报告工作。

(二)国务院是最高国家行政机关。

(1)国务院负责统一领导全国的经济、政治、社会、文化等行政工作。

(2)国务院统一领导各职能机构、直属机构和办事机构的工作。

国务院有权改变或者撤销下属机构发布的不适当的命令、指示和规章。

(3)国务院规定中央和省级行政机关的职权划分,统一领导地方各级国家行政机关的工作。

国务院有权改变或者撤销地方各级行政机关不适当的决定和命令,以保证全国行政工作的统一和畅通。

(4)国务院制定的行政法规,发布的决定和命令,对全国各级行政机关具有普遍的约束力,各级国家行政机关必须遵照执行。

总之,国务院负责统一领导全国经济、政治、社会、文化等各领域的行政事务管理工作,负责统一领导国务院各部、委、局、行、署、办等组成机关、直属机关和办事机关、负责统一领导地方各级国家行政机关。

它保证了国家行政权力的统一和政令的畅通。

14、谈谈你对马洛斯需要层次理论的理解。

P106-108

答:

需要层次论的基本特征是将人类需要理解为一个复杂的、等级式的系统,故称为需要层次理论,马斯洛将需要分为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和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等五个自低向高的需要层次。

正确理解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应特别注意:

首先是需要的满足是人类行为最基本的原则。

其次是需要层次间的动态关系。

人的各需要层次不是并列的,也不是静止的,而是存在着的动态关系。

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在人类行为规律及其激励研究方面是有着重要贡献的。

这主要表现在:

第一,揭示了需要在人类行为中的根本性作用和层次结构。

第二,探讨了各需要层次间的动态关系。

需要层次论另一个高明之处是深入探讨了不同需要层次间的动态关系。

第三,简单实用。

在管理学界,对需要层次论的争论非常多,这些大都以批评为主,对需要层次的批评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

首先,关于五个层次的划分。

其次,关于各需要层次间的关系。

需要层次论对我们的启示是:

首先要善于运用有针对性的激励措施,需要层次论告诉我们,激励措施只有“投其所需”才有激励作用。

其次是要善于运用多样化的,特别是非物质的激励措施。

15、论述群体发展阶段的特征及管理手段。

P115-116

答:

影响群体行为的因素除群体类型外,还有群体所处的发展阶段。

不同阶段上群体的内部关系、作用性质等都会有显著的区别。

一般可以将群体发展依次分为形成、磨合、成长和成熟等不同阶段。

不同阶段,群体的工作中心不同,管理方法也不同。

第一,形成阶段;第二,磨合阶段;第三,成长阶段;第四,成熟阶段。

这里需要说明的是两点:

首先,上述群体发展阶段是简化、典型化的,在群体发展的实际过程中,上述阶段是不可能截然分开的,而是相互交叉、相互重叠的,所以很难明确界定某一群体当前究竟处于那一阶段;其次,在实际群体发展过程中,一个群体的发展阶段并不总是严格依上述等次递进的。

它有可能滞留在某一阶段上不继续发展,它也有可能从后一发展阶段退回到以前的发展阶段。

16、试分析领导素养的主要内容。

P138-140

答:

领导素养的主要内容:

(1)政治素养。

政治素养是指人作为一个政治角色对政治特别对自己所承担的政治义务和所享受的这种权利的理解、把握、反映和见诸行动等情况的总和,是人在政治关系和政治生活中培养出来或必须具备的个体特质,是高度政治化的结果。

(2)道德素养。

道德素养是指一定群体或组织乃至整个生活在一定时期调节人与人之间相互关系的价值标准和价值判断、道德规范和道德要求内化为心灵内容后形成的整个精神内涵,是充满价值内容和主观取向的领导精神素养。

主要包括:

事业心和使命感、进取心、胸怀宽阔、公正、自身廉洁。

(3)能力素养。

能力是指人在其心理生理要素的基础上,经过后天的培养、教育和努力,在实践过程中逐步形成的认识世界与改造世界的才能、本领和技能。

主要包括:

政治能力、科学决策能力、选才用人能力、计划规划能力、组织协调能力、沟通能力、控制与自控能力、应变与解决复杂矛盾的能力、开拓与创新能力和学习能力等。

(4)知识素养。

知识是与实践密切联系的概念,是人们在改造世界的实践中获得的与经验的总和。

具体包括:

宽广的知识面、熟悉的现代管理意识、一般的科学知识、本职专业知识和丰富的社会实践知识。

(5)心理素养。

领导者必须具备健康的心理素养,它主要包括:

乐观的情绪、坚强的意志、广泛的兴趣和开朗的性格。

17、结合实际论述如何提高领导者的素养。

P140

答:

领导素养的提高,特别依赖于领导实践,但又不完全取决于领导实践,也就是说要结合领导实践才能达到提高领导素养的目标。

这个过程,既要靠领导者自觉努力,也要靠领导组织和相关机构共同努力,是领导者主观因素和客观条件交互作用的过程。

具体来说,提高领导者素养的基本途径有三条:

(1)教育。

教育是最普通的领导素养提高途径,领导者的全面发展或者全面提高领导素养都要依靠教育。

(2)实践锻炼。

领导者亲自参加社会实践,是素养培养和提高的最关键环节。

(3)修持。

修持是公认的各种德才标准内化、德才水平提高的修炼过程。

18、论述领导艺术的主要内容。

P142-143

答:

领导艺术的主要内容:

(1)“弹钢琴”艺术。

首先,“弹钢琴”艺术要求领导者善于处理好中心工作与其他工作的关系,既要抓住主要矛盾,全力解决主要矛盾,又要兼顾其他方面的工作,防治工作中的片面性和绝对化。

其次,“弹钢琴”艺术要求领导者注意组织内部各要素之间的有机联系,善于做好协调平衡工作,使各要素之间形成相互联系、相互配合的良好格局。

(2)善于用人艺术。

“知人善任”是领导者的主要职责之一,要履行好这一职责,就必须掌握知人善任的领导艺术。

领导者在用人过程中应坚持的原则有:

第一,扬长避短原则。

第二,量才任职,职能相称原则。

第三,诚信不疑原则。

第四,明责授权原则。

第五,用养并重原则。

(3)运用时间艺术。

首先,领导者要科学地安排好时间。

其次,要善于节约时间。

19、论述21世纪做好领导的准则。

P144-145

答:

第一,胸有全球化战略。

要求领导者既懂科学,又要有远见,善于抓战略和善于学习。

而要做到这些,必须胸有全球化战略。

第二,在工作中善于保持平衡。

这里的“平衡”,主旨是不仅要具有应付变化、适应变化的平衡艺术,而且更要求有求变防变的意识。

第三,建立学习型组织。

建立学习型组织,既是时代的需要,也是组织领导能使自身的领导艺术得以发挥的根本保证。

第四,以人为本,善待下属。

这是一条非常重要的准则,也是搞好上下级关系的根本原则。

20、试分析如何实现组织决策的科学化。

P162-164

答:

所谓决策科学化是指决策者及其他参与者充分利用现代科学技术知识及方法特别是行政决策的理论和方法,并采用科学合理的决策程序进行决策。

(一)建立健全组织决策系统。

现代化的组织决策系统是由以决断子系统为核心,以信息、参谋、监控子系统为支持而组成的有机整体。

建立健全决策系统,应做到:

(1)合理设置各子系统。

(2)充实参谋咨询机构和信息工作机构。

(二)遵循科学决策的原则。

决策原则是决策过程一些固有的运行规律的概括的概括和反应,是决策科学化的一个重要条件。

这些原则主要有:

(1)信息原则。

(2)预测原则。

(3)程序原则。

(4)可行性原则。

(5)民主集中制原则。

(三)提高决策者和参与者的素质。

决策人员的素质高低决定了决策的水平,提高决策人员素质是决策系统改进的重要内容之一。

(1)要加强决策者集体的班子建设。

(2)提高参谋咨询人员的业务素质。

(3)提高信息人员的素质。

21、试分析如何实现组织决策的民主化。

P164-165

答:

所谓决策民主化是指必须保障广大人民群众和各种社会团体以及决策研究组织能够充分参与组织决策的过程,在决策中反映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和要求,并在决策系统及其运行中,形成民主的体制、程序及气氛。

第一,把民主机制引入决策系统,营造良好的决策氛围。

第二,重视发挥参谋咨询人员在决策中的作用。

加强专家学者在决策中的地位和作用,这既是在高层次上民主化的体现,也是实现决策科学化的重要保证。

(1)保证参谋机构的相对独立性。

(2)在咨询机构内形成民主气氛,鼓励不同观点的自由讨论。

(3)参谋咨询人员要准确定位。

第三,提高政治生活透明度,实现决策目标的民主化。

政治生活透明就是政务公开、政治民主。

这包括

(1)建立重大问题的通报制度。

(2)强化对决策的新闻舆论监督。

(3)增强社会公众参与决策的意识水平。

22、试分析如何实现组织决策的法制化。

P165-167

答:

所谓决策法制化是指通过宪法和法律来规定和约束决策主体的行为、决策体制和决策过程,特别是通过法律来保障广大人民群众参与组织决策的民主权利,并使组织领导者的决策权力受到法律和人民群众的有效监督。

第一,理顺决策主体关系,完善决策规则。

具体措施有:

(1)党政分开。

(2)理顺党委对决策的领导权与人大最高决策权的关系。

(3)处理好人大与政府的相互关系。

(4)人大在监督政府决策时,应切实加强与政府的联系,了解政府的实际工作情况,促使政府决策的合法性、合理性与可行性。

第二,决策程序法制化。

决策过程中应加以规范的程序有:

(1)调查程序。

(2)方案设计程序。

(3)可行性论证程序。

(4)社会交流程序。

(5)决策合法化程序。

第三,充分发挥决策监控子系统的作用。

(1)发挥内外两大监控体系的作用。

(2)依法保护监控子系统成员的权利,既保护他们言论、批评、监督政务的权利,也要保护他们不要因为监督政务而受到打击、报复。

总之,科学化、民主化与法制化是现代决策的三个互相联系、密切配合的方面,民主化是现代化行政决策的基础,科学化是现代化行政决策的主导,而法制化则是现代化行政决策的保证。

23、试分析引起群体产生冲突的因素。

P175-176

答:

第一,目标因素。

不同的价值观和不同的目标追求,是导致冲突最内在的原因。

第二,资源因素。

群体为实现目标需要利用各种资源,包括资金、设备、人员、原材料、能源、空间场地等。

地球上的各种资源都是有限的,因此对于资源的争夺,势必成为各种冲突的根本原因。

只要资源匮乏存在,分配中的冲突就是不可避免的。

第三,责权因素。

责权因素就是最典型的造成冲突的主观因素。

责权因素引起冲突的可能性有三种情况:

(1)责权不清。

(2)权力不均。

(3)责权逆转。

第四,信息沟通因素。

有相当数目的冲突是由误解造成的。

信息沟通不畅或错误信息的误导,是误解的直接原因。

第五,结构因素。

群体结构方面的因素与冲突有一定关系。

群体规模越大,发生各种冲突的可能性就越大。

24、结合实际阐述如何减少冲突。

P179

答:

这一策略主要是防止冲突的破坏性功能放大,力争减少或化解冲突。

主要策略包括:

①谈判。

这是最常用、最便当的方式,在谈判桌上讨价还价总比两败俱伤的斗争更可取;②设置超级目标。

当对立双方的目标不可调和时,可以考虑有没有设置双方一致的、更高层次的目标的可能性;③第三方介入。

在矛盾陷入僵局时,引入第三方力量有助于缓和紧张态势;④结构调整。

一种办法是对个别人员进行调整,另一种办法是作机构重组,或者设置一个综合领导。

25、结合实际阐述如何引起冲突。

P179-180

答:

如果在一个行政组织中,人们缺乏竞争意识,缺乏新思想,人员流动率低,工作绩效平平,甚至对改革也不抱希望,那么就有必要挑起一些冲突来突破现状。

引起冲突的策略主要有:

①造成一定阶段、一定范围的目标差异。

②选派开明的领导者。

③开辟多种信息渠道。

④结构调整。

26、试论组织沟通在公共组织管理中的功能与作用。

P188-189

答:

第一,组织沟通是实现科学决策和有效计划的前提条件.任何组织都是一个开放系统,组织外部复杂多变的因素对组织的生存与发展施加着直接或间接的影响;第二,组织沟通是实施有效组织协调的依据和手段。

现代社会组织析一个十分显著的特点就是规模庞大,人员众多,业务繁杂,并且高度专业化;第三,组织沟通是建立和改善人际关系的必要途径。

沟通有赖于联络,有赖于人与人思想、情感的交流和了解;第四,组织沟通是改变组织成员心理和行为的重要途径。

信息和意见作为一种刺激物,对人的行为和心理有着重要影响;第五,组织沟通有助于克服官僚主义,提高组织效率。

27、试论上行沟通、下行沟通和平行沟通的组织沟通中的互补与优势发挥。

答:

(一)上行沟通:

上行沟通就是指自下而上的沟通,通过上行沟通,既可以使上司了解下情,也可以让下级和职工得到反映自己意见、表达自己愿望的机会,获得心理上的满足。

(二)下行沟通:

下行沟通就是指自上而下的沟通,这种沟通方式的目的和作用体现为:

让成员工明确组织的目标;为有关工作下指示;使下属了解工作任务与其他任务的关系;对下属提供关于工作程序和实务的资料;对下属反馈其工作绩效。

只有下行沟通畅通,才能使下级和职工了解上级的意图和思路,明确奋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