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课外文言文精选20篇含答案.docx
《高中课外文言文精选20篇含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课外文言文精选20篇含答案.docx(6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中课外文言文精选20篇含答案
课外文言文专项练习
一、文言文阅读
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侯蒙,字元功,密州高密人。
未冠,有俊声,急义好施,或一日挥千金。
进士及第,调宝鸡尉,知柏乡县。
民讼皆决于庭,受罚者不怨。
转运使黄浞闻其名,将推毂之,召诣行台白事,蒙以越境不肯往。
浞怒,他日行县,阅理文书,欲翻致其罪;既而无一疵可指,始以宾礼见,日:
“君真能吏也。
”率诸使者合荐之。
西将高永年死于羌,帝怒,亲书五路将帅刘仲武等十八人姓名,敕蒙往秦州逮治。
至秦,仲武等囚服听命,蒙晓之曰:
“君辈皆侯伯,无庸以狱吏辱君,第以实对。
”案未上,又拜御史中丞。
蒙奏言:
“汉武帝杀王恢①,不如秦缪公赦孟明;子玉②缢而晋侯喜,孔明亡而蜀国轻。
今羌杀吾一都护,而使十八将繇之而死,是自艾其支体也。
欲身不病,得乎?
”帝悟,释不问。
迁刑部尚书,改户部。
比岁郊祭先期告办,尚书辄执政。
至是,帝密谕之。
对曰:
“以财利要君而进,非臣所敢。
”一日,帝从容问:
“蔡京何如人?
”对曰:
“使京能正其心术,虽古贤相何以加。
”帝颔首,且使密伺京所为。
京闻而衔之。
大钱法敝,朝廷议改十为三,主藏吏来告曰:
“诸府悉辇大钱市物于肆,皆疑法当变。
”蒙曰:
“吾府之积若干?
”曰:
“八千缗。
”蒙叱曰:
“安有更革而吾不知!
”明日,制下。
又尝有几事蒙独受旨,京不知也;京侦得之,白于帝,帝曰:
“侯蒙亦如是邪?
”罢知亳州。
宋江寇京东,蒙上书言:
“江以三十六人横行齐魏官军数万无敢抗者其才必过人今青溪盗起不若赦江使讨方腊以自赎。
”帝曰:
“蒙居外不忘君,忠臣也。
”命知东平府,未赴而卒,年六十八。
1.下列对文中画框句子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江以三十六人横行/齐魏官军数万无敢抗者/其才必过人/今青溪盗起/不若赦江使讨方腊/以白赎
B.江以三十六人横行齐魏/官军数万无敢抗者/其才必过人/今青溪盗起/不若赦江/使讨方腊以自赎
C.江以三十六人横行齐魏/官军数万无敢抗者/其才必过人/今青溪盗起不若赦江/使讨方腊/以白赎
D.江以三十六人横行/齐魏官军数万无敢抗者/其才必过人/今青溪盗起/不若赦江/使讨方腊以白赎
2.下列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古代男子18岁时举行加冠礼,叫作冠。
即戴上表示已成人的帽子,但体犹未壮,还比较年少,故称“弱冠”,20岁才为成年。
B.“进士及第”指科举时代经考试合格后录取成为进士,科举殿试时的一甲三名,赐“进士及第”的称号,即状元、榜眼、探花。
C.郊祭犹郊祀。
古代于郊外祭祀天地,南郊祭天,北郊祭地,是儒教礼仪中的主要部分,祭祀对象分为三类:
天神、地祗、人鬼。
D.古人对死的称谓等级森严,“天子死曰崩,诸侯死曰薨,大夫死曰卒,士曰不禄,庶人曰死”。
侯蒙属大夫,故死为“卒”。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侯蒙精于治理,敏于干事。
侯蒙不肯越境禀报工作,转运使黄浞大怒,想借审查工作治侯蒙的罪,却发现无可指责,最后以礼相待。
B.侯蒙善于劝谏,解救大臣。
皇帝派侯蒙到秦州去责罚五路将帅等18人,侯蒙援引典故,劝皇帝不要白残肢体,皇帝醒悟后不再追究。
C.侯蒙直言评鉴,结怨蔡京。
皇帝叫侯蒙评鉴蔡京,侯蒙认为蔡京心术不正,要不然也是贤相。
蔡京闻知后,心里记恨并报复了侯蒙。
D.侯蒙忠于国事,为君分忧。
侯蒙认识到大面值的钱币流通有弊病,建议改革,但又不想引起市场恐慌,所以斥责府库主管并安抚他。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蒙晓之曰:
“君辈皆侯伯,无庸以狱吏辱君,第以实对。
”
②至是,帝密谕之。
对曰:
“以财利要君而进,非臣所敢。
”
2、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安磐,字公石,嘉定州人。
弘治十八年进士,改庶吉士。
正德时,历吏、兵二科给事中,乞假去。
世宗践阼,起故官。
嘉靖元年,主事霍韬言,科道官亵服受诏,大不敬。
磐偕同官论韬先以议礼得罪名教,恐言官发其奸,故摭拾细事,意在倾排。
帝置不问。
中官张钦家人李贤者,帝许任为锦衣指挥。
磐极言不可,不听。
锦衣千户张仪以附中官张锐黜革,御史杨百之忽为讼冤,言:
“仪当宸濠逆谋时,首倡大义,劝锐却其馈遗。
今锐以是免死,仪功不录,无以示报。
”磐疏言:
“百之奸邪,阳为仪游说,而阴与锐交关,为锐再起。
”百之情得,乃诬磐因请属不行,挟私行谤。
吏部尚书乔宇等议黜百之,刑部谓情状未明,宜俱逮治。
帝两宥之,夺百之俸三月,磐一月。
帝频兴斋醮,磐又抗言:
“曩武宗为左右所盅,命番僧锁南绰吉出入豹房,内官刘允迎佛西域。
十数年间糜费日甚,流谤道路。
自刘允放而锁南囚供奉减小人伏奈何甫及二年遽袭旧辙不斋则醮月无虚日此岂陛下本意?
实太监崔文等为之。
文钟鼓厮役,夤缘冒迁,既经降革,乃营求还职。
导陛下至此,使贻讥天下后世,文可斩也。
”疏入,报闻。
锦衣革职旗校王邦奇屡乞复职,磐言:
“邦奇等在正德世,贪饕搏噬,有若虎狼。
其捕奸盗也,或以一人而牵十余人,或以一家而连数十家,锻炼狱词,付之司寇,谓之‘铸铜板’。
其缉妖言也,或用番役四出搜愚民诡异之书,或购奸僧潜行诱愚民弥勒之教,然后从而掩之,无有解脱,谓之‘种妖言’。
数十年内,死者填狱,生者冤号。
今不追正其罪,使得保首领,亦已幸矣,尚敢肆然无忌,屡渎天听,何为者哉?
且陛下收已涣之人心,奠将危之国脉,实在登极一诏。
若使此辈攘臂,一朝坏之,则奸人环立蜂起,堤防溃决。
宜严究治,绝祸源。
”帝不能从。
其后邦奇卒为大厉,如磐言。
历兵科都给事中。
以率众伏阙再受杖,除名为民。
卒于家。
(选自《明史·安磐传》,有删改)
1.下列对文中加框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自刘允放/而锁南囚/供奉减小人伏/奈何甫及二年/遽袭旧辙/不斋则醮/月无虚日/此岂陛下本意/
B.自刘允放/而锁南囚/供奉减小人伏奈何/甫及二年/遽袭旧辙/不斋则醮/月无虚日/此岂陛下本意/
C.自刘允放/而锁南囚/供奉减小人伏/奈何甫及二年/遽袭旧辙不斋/则醮月无虚日/此岂陛下本意/
D.自刘允放/而锁南囚/供奉减小人伏奈何/甫及二年/遽袭旧辙不斋/则醮月无虚日/此岂陛下本意/
2.下列对文中加粗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践祚,践,履也。
古代庙寝堂前两阶,主阶在东,称祚阶。
祚阶上为主位,因称即位行事为“践祚”。
B.吏部、刑部皆为古代官署。
吏部主管文武百官的任免、考核、升降、调动;刑部通常主管刑罚政令及审核刑名。
各部主官为“尚书”。
C.锦衣,明代官署锦衣卫的省称,锦衣卫,锦衣亲军都指挥使司,明洪武十五年设置。
D.阙常指古代在宫廷大门之外修建的两个对称的台子,被视作帝王宫廷的代表。
伏阙意为拜伏于宫阙下,多指直接向皇帝上书奏事。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安磐忠于职守,直言敢谏。
步入官场后,他积极指出皇上过失、斥退奸佞小人。
他的意见,皇上有时听取,有时却置若罔闻。
最终他被革职为民,死于家中。
B.安磐洞悉人心,明察秋毫。
他与同僚揭发主事霍韬倾轧言官为求自保的恶行,又看穿御史杨百之替张仪鸣冤的险恶用心是替宦官张锐翻案。
C.安磐坚持正统,反对邪教。
他认为武宗当年热衷礼佛、皇上如今执迷道法都是受了别有用心的小人蛊惑,均带来了空耗国库、百姓怨声载道的恶果。
D.安磐清醒警觉,颇有远虑。
他反对恢复酷吏王邦奇的职务,认为应当防微杜渐,来回追究,如果让王邦奇嚣张得志,发生后患。
后来的情况果如他所料。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磐偕同官论韬先以议礼得罪名教,恐言官发其奸,故摭拾细事,意在倾排。
②文钟鼓厮役,夤缘冒迁,既经降革,乃营求还职。
3、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贾耽,字敦诗,沧州南皮人。
天宝中举明经,补临清尉。
河东节度使王思礼署为度支判官。
累进汾州刺史,治凡七年,政有异绩。
召授鸿胪卿,兼左右威远营使。
俄为山南西道节度使。
梁崇义反东道,耽进屯谷城,取均州。
建中三年,徙东道。
德宗在梁,耽使司马樊泽奏事。
泽还,耽大置酒会诸将。
俄有急诏至以泽代耽召为工部尚书耽纳诏于怀饮如故既罢召泽日诏以公见代吾且治行敕将吏谒泽大将张献甫曰:
“天子播越,而行军以公命问行在,乃规旄钺,利公土地,可谓事人不忠矣。
军中不平,请为公杀之。
”耽曰:
“是何谓邪?
朝廷有命,即为帅矣。
吾今趋觐,得以君俱。
”乃行,军中遂安。
俄为东都留守。
故事,居守不出城,以耽善射,优诏许猎近郊。
迁义成节度使。
淄青李纳虽削伪号,而阴蓄奸谋,冀有以逞。
其兵数千自行营还,道出滑,或谓馆于外,耽曰:
“与我邻道,奈何疑之,使暴于野?
”命馆城中,宴庑下,纳士皆心服。
耽每畋,从数百骑,往往入纳境。
纳大喜,然畏其德,不敢谋。
贞元九年,以尚书右仆射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俄封魏国公。
常以方镇帅缺,当自天子命之,若谋之军中,则下有背向,人固不安。
帝然之,不用也。
顺宗立,进检校司空、左仆射。
时王叔文等干政,耽病之,屡移疾乞骸骨,不许。
卒,年七十六,赠太傅,谥曰元靖。
耽嗜观书,老益勤,尤悉地理。
四方之人与使夷狄者见之,必从询索风俗,故天下地土区产、山川夷山且,必究知之。
其器恢然,盖长者也,不喜臧否人物。
为相十三年,虽安危大事亡所发明,而检身厉行,自其所长。
每归第,对宾客无少倦,家人近习,不见其喜愠。
世谓淳德有常者。
(选自《新唐书·列传第九十一》)
1.对文中画框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俄有急诏至/以泽代/耽召为工部尚书/耽纳诏/于怀饮如故/既罢召泽/曰/诏以公见代吾/且治行/敕将吏谒泽/
B.俄有急诏/至以泽代耽/召为工部尚书/耽纳诏/于怀饮如故/既罢召泽/曰/诏以公见代/吾且治行/敕将吏谒泽/
C.俄有急诏/至以泽代/耽召为工部尚书/耽纳诏于怀/饮如故/既罢/召泽曰/诏以公见代吾/且治行/敕将吏谒泽/
D.俄有急诏至/以泽代耽/召为工部尚书/耽纳诏于怀/饮如故/既罢/召泽曰/诏以公见代/吾且治行/敕将吏谒泽/
2.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明经,汉朝出现的选举官员的科目,始于汉武帝时期,至宋神宗时期废除。
被推举者须明习经学,故以"明经"为名。
B.贞元,年号。
年号是我国从汉朝初年开始使用的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古代帝王凡遇到大事、要事,常常要更改年号。
C.乞骸骨,乞求自己的尸骨能回到故乡安葬,指古代官吏因年老请求退职,回老家安度晚年。
这是古代官员请求退休的委婉说法。
D.谥,朝廷对死去的帝王、大臣、贵族、平民按其生平事迹进行评定后,给予或褒或贬或同情的称号。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贾耽胸怀宽广,维护大局。
大将张献甫在樊泽将要取代贾耽为帅这件事上,心存不服。
贾耽不为自己军权旁落而生气,反而对张献甫好言相劝,并带走了张献甫,保证了军队的安定。
B.贾耽诚心待人,处事有度。
他不随意评价别人;而且在李纳士兵路过滑州时,没有采纳手下让他们住在城外的建议,而是摒弃疑虑在城中安排住宿并宴请了他们,李纳的士兵对他很信服。
C.贾耽建言治军,颇有见地。
他建议应当由天子任命军队的将领,不应在军队将士中选拔,那样容易导致军心不稳,皇上虽然认为有道理,但没有采纳。
D.贾耽嗜爱读书,尤悉地理。
年老之后,贾耽在读书方面更加勤勉;四面八方的人都来拜见他,向他请教各地的风俗,以及物产、山川地理等知识。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故事,居守不出城,以耽善射,优诏许猎近郊。
②耽每畋,从数百骑,往往入纳境。
纳大喜,然畏其德,不敢谋。
4、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皇甫无逸,字仁俭,京兆万年人。
父诞,隋并州总管府司马,汉王谅反,逼之不从,见杀。
时五等废,炀帝熹诞忠,赠诞柱国、弘义郡公。
无逸历淯阳太守,治为天下最,再迁右武卫将军。
帝幸江都,诏居守洛阳。
帝被杀,乃与段达、元文都立越王侗。
及王世充篡,弃母妻,斩关自归。
追骑及,无逸顾曰:
“吾有死,终不能同尔为逆。
”解金带投之地,曰:
“以与尔,无相困。
”骑争下取,由是获免。
高祖以无逸本隋勋旧,尊遇之,拜刑部尚书,封滑国公。
时蜀新定,吏多横恣,人不聊生,诏无逸持节巡抚,得承制除吏。
既至,黜贪暴,用廉善,法令严明,蜀人以安。
皇甫希仁,憸人也,诬告无逸为母故阴交世充,帝判其诈,斩希仁,遣给事中李公昌驰谕。
又有告无逸交通萧铣者,时无逸与行台仆射窦璡不协,因表自陈,并上璡罪。
有诏刘世龙、温彦博按之,无状,遂斩告者而黜璡。
及还。
帝劳曰:
“比多谮毁,但以正直为佞人憎尔。
”无逸顿首谢,帝曰:
“卿无负,何所谢?
”
拜民部尚书,出为同州刺史。
所至辄闭閤不通宾客,左右无敢出入者;所须皆市易它境。
尝按部宿民家镫炷尽主人将续进无逸抽佩刀断带为炷其廉介类如此。
然过自畏慎,每上表疏,读数十犹惧未审,使者上道,追省再三乃得遣。
母在长安疾笃,太宗命驰驿召还承问,忧悸不能食,道病卒。
赠礼部尚书,谥曰孝。
王珪驳曰:
“无逸入蜀,不能与母俱,留卒京师,子道未足称,不可谓孝。
”乃更谥良。
(选自《新唐书•皇甫无逸传》,有删改)
1.下列对文中加框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尝按部宿/民家镫炷尽/主人将续进/无逸抽佩刀/断带为炷/其廉介/类如此
B.尝按部/宿民家/镫炷尽/主人将续进无逸/抽佩刀断带为炷/其廉介/类如此
C.尝按部/宿民家/镫炷尽/主人将续进/无逸抽佩刀断带为炷/其廉介类如此
D.尝按部宿/民家镫炷尽/主人将续进无逸/抽佩刀断带为炷/其廉介类如此
2.下列对文中加粗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五等,《礼记》中将爵位分为公、侯、伯、子、男五个等级。
文中的"五等",特指五等爵制。
B.谥号是人死之后,后人给予评价的文字。
分为官谥和私谥两大类,文中的"谥"是官谥。
C.民部,官署名,后在唐代因避讳而改为户部,是掌管户籍财经的机关,六部之一。
D.高祖、炀帝均为皇帝的庙号。
高祖指开国之君,"炀"是贬义,隋炀帝是中国声名较差的皇帝之一。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无逸效命朝廷,深受信任。
隋炀帝巡视江都时下诏命他守卫洛阳;隋炀帝被杀后,他同段达等人一起拥立越王为帝。
B.无逸做事细致,处事谨慎。
他向皇帝上表章,读了上十遍还不放心,使者已上路了,还要追上去再三叮嘱后才让派送。
C.无逸严于律己,为官清廉。
他在外任同州刺史时,所到之处往往闭门不交接宾客,所需要的物资都是从辖境以外买来。
D.无逸精于治理,才能突出。
隋朝时,他担任淯阳太守,政绩被评为优等;唐高祖时,他将战后的蜀地治理得井然有序。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时蜀新定,吏多横恣,人不聊生,诏无逸持节巡抚,得承制除吏。
②有诏刘世龙、温彦博按之,无状,遂斩告者而黜璡。
5、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翁正春,字兆震,侯官人。
万历二十年,擢进士第一,授修撰,累迁少詹事。
三十八年十一月,日有食,正春极言阙失,不报。
明年秋,万寿节①,正春献八箴,曰:
清君心,遵祖制,振国纪,信臣僚,宝贤才,谨财用,恤民命,重边防。
帝不省。
王贵妃薨,久不卜葬,正春以为言。
命偕中官往择地,得吉。
中官难以烦费,正春勃然曰:
“贵妃诞育元良②,奈何以天下俭之?
”奏上,报可。
琉球中山王遣使入贡,正春言:
“中山已入于倭,今使臣多倭人,贡物多倭器,绝之,便矣;否,亦宜诏福建抚臣量留土物,毋俾入朝。
”帝是之。
四十年,进士邹之麟分校乡试,私举子童学贤,为御史马孟祯等所发。
正春议黜学贤,谪之麟,而不及主考官。
给事中赵兴邦、亓诗教因劾正春徇私。
正春求去,不许。
顷之,言官发韩敬科场事,正春坐敬不谨,敬党大恨。
诗教复劾正春,正春疏辩,益求去。
帝虽慰留,然自是不安其位。
寻改吏部,掌詹事府,以侍养归。
天启元年,起礼部尚书,协理詹事府事。
抗论忤魏忠贤,被旨谯责。
明年,御史赵胤昌希指劾之,正春再疏乞归。
帝以正春尝为皇祖讲官,特加太子少保,赐敕驰传,异数也。
时正春年逾七十母百岁率子孙奉觞上寿乡闾艳之正春风度峻整终日无狎语倦不倾倚暑不裸裎目无流视见者肃然。
(节选自《明史•卷二百十六》)
[注]①万寿节:
皇帝诞辰日。
②元良:
太子的代称。
1.下列对文中加框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时正春年逾七十/母百岁/率子孙奉觞上寿/乡闾艳之/正春风度峻整/终日无狎语/倦不倾倚/暑不裸裎/目无流视/见者肃然
B.时正春年逾七十/母百岁率子孙/奉觞上寿/乡闾艳之/正春风度峻整终日/无狎语/倦不倾倚/暑不裸裎/目无流视/见者肃然
C.时正春年逾七十/母百岁/率子孙奉觞上寿/乡闾艳之/正春风度峻整终日/无狎语/倦不倾倚/暑不裸裎/目无流视/见者肃然
D.时正春年逾七十/母百岁率子孙/奉觞上寿/乡闾艳之/正春风度峻整/终日无狎语/倦不倾倚/暑不裸裎/目无流视/见者肃然
2.下列文学有关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春秋三传》是《左传》《公羊传》《谷梁传》的合称,都是编年体史书,《左传》是儒家十三经之一,相传是春秋末年鲁国史官左丘明根据鲁国国史《春秋》编成。
B.西汉刘向编写的《战国策》是一部国别体史学著作,又称《国策》,所记录的多是东周后期时诸国混战、纵横家为其所辅之国的政治主张和外交策略。
C.乡试是古代科举制度中的中央考试,考生以举人身份参加,一般在春天举行,又叫“春闱”或“礼闱”。
D.《史记》是西汉著名史学家司马迁撰写的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被列为“二十四史”之首,与后来的《汉书》、《后汉书》、《三国志》合称“前四史”。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翁正春忠诚正直,敢于诤谏。
日食出现时他极力陈述朝廷的过失,万寿节上向皇上提出八点劝告,这些直言均未被采纳。
B.翁正春深明国体,建言得当。
他认为应该诏令福建抚臣阻止已归附倭人的琉球中山王来朝入贡,这个建议得到皇帝认同。
C.翁正春遭人弹劾,辞官自辩。
在处理韩敬科场事件中遭人弹劾而请求去职,皇帝虽安慰留任他,却不想让他再担任官职。
D.翁正春为人正派,不媚权贵。
他因为抵触魏忠贤被朝廷降旨斥责,后又遭赵胤昌借机中伤弹劾,他就再次上疏乞请回乡。
4.把文中画横线句和《荆轲刺秦王》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顷之,言官发韩敬科场事,正春坐敬不谨,敬党大恨。
②然则将军之仇报,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
将军岂有意乎?
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题。
屈原列传
屈原者,名平,楚之同姓也。
为楚怀王左徒。
博闻强志,明于治乱,娴于辞令。
入则与王图议国事,以出号令;出则接遇宾客,应对诸侯。
王甚任之。
上官大夫与之同列,争宠而心害其能。
怀王使屈原造为宪令,屈平属草稿未定。
上官大夫见而欲夺之,屈平不与,因谗之曰,王使屈平为令,众莫不知,每一令出,平伐其功,曰,以为‘非我莫能为’也。
"王怒而疏屈平。
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谗谄之蔽明也,邪曲之害公也,方正之不容也,故忧愁幽思而作《离骚》。
"离骚"者,犹离忧也。
夫天者,人之始也;父母者,人之本也。
人穷则反本,故劳苦倦极,未尝不呼天也;疾痛惨怛,未尝不呼父母也。
屈平正道直行,竭忠尽智以事其君,谗人间之,可谓穷矣。
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能无怨乎?
屈平之作《离骚》,盖自怨生也。
上称帝喾,下道齐桓,中述汤武,以刺世事。
明道徳之广崇,治乱之条贯,靡不毕见。
其文约,其辞微,其志洁,其行廉,其称文小而其指极大,举类迩而见义远。
其志洁,故其称物芳;其行廉,故死而不容。
自疏濯淖污泥之中蝉蜕于浊秽以浮游尘埃之外不获世之滋垢皭然泥而不滓者也。
推此志也,虽与日月争光可也。
《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1.下列语句中加粗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争宠而心害其能 害:
害怕
B.平伐其功 伐:
夸耀
C.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 疾:
痛心
D.明道徳之广崇 明:
阐明
2.下列对文中加框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自疏濯淖污泥之中/蝉蜕于浊秽/以浮游尘埃之外/不获世之滋垢/皭然泥而不滓者也
B.自疏濯淖/污泥之中蝉蜕/于浊秽以浮游/尘埃之外不获世之滋垢/皭然泥/而不滓者也
C.自疏濯淖污泥之中/蝉蜕于浊秽/以浮游尘埃之外/不获世之滋/垢皭然泥而不滓者也
D.自疏/濯淖污泥之中/蝉蜕于浊秽/以浮游尘埃之外/不获世之滋垢皭然/泥而不滓者也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因为当时朝廷内部邪恶不正的人危害公正无私的人,端方正派的人不为朝廷所容,所以屈原忧愁深思,作了《离骚》。
B.屈原在楚怀王面前称颂远古的帝喾、称道近古的齐桓公,称述中古的商汤、周武王,目的是讽喻楚怀王不够贤明。
C.屈原文笔简约,言辞含蓄,志趣高洁,品行端正,这些都表现在他的《离骚》当中,文如其人,其志洁行廉是其文约辞微的基础。
D.屈平正道直行,竭尽忠心和智慧来侍奉君王,却遭到小人离间,处境艰难,怨恨遂生;这是他写作《离骚》的内在原因。
4.把文中画横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能无怨乎?
②悔相道之不察兮,延伫乎吾将反。
7、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曾处士传处士讳辉,姓曾,字虞光,湖广承天人。
父逊,字克让,治经为儒,以乡进士宰蜀之金堂七载而归,清苦自洁,贫至鬻田以偿夙逋。
蜀人称廉焉。
处士少诵习儒家者,言受《周易》《论语》,旁览史、传及俾官小说,下帷绩学,而体羸多疾。
母高夫人以一子忧之,乃命废业,退而明农。
有别业在郭外,岁恒居之。
时时作诗词,与邻翁倡和,以为娱乐。
事金堂公①最孝,比卒,哀毁骨立,治丧一遵朱氏家礼。
母年八十,处士已六十也,怡愉绕膝,有老莱子儿啼戏采之欢焉。
厚宗族,亲戚急难则力赒之。
平生与人无争族弟有横者妄侵田亩遇辄恚怒处士避之曰宁相让毋失兄弟权也横者后竟心服。
从子同室而居,不可教诲,处士愧之。
一日,恃酒凭怒敢犯,竟不与较,惟仰天叩头曰:
“苍苍在上,应鉴我心。
彼其人早死,哀而抚之,人以为不可。
及子弟有言,人过者辄戒之,曰岂尝亲见之乎?
慎勿轻言。
”御僮仆尤恤其饥寒劳苦。
晚年好礼佛,每五鼓起盂漱,端坐诵经。
遇老稚癃疾不能自给者,给之。
病且死,则为资药与槥②焉。
初督课二子璠、秉及孙省吾业,曰:
“家世衣冠,余以病中坠,负先志矣。
然祖廉吏,后必复兴,绳阙祖武在汝嗣人,念哉!
念哉!
”丁酉,璠举于乡,则喜曰:
“吾母尤及见也已。
”而悲曰:
“嗟乎!
吾父无及矣。
”比省吾出宰富顺,乃乎录金堂公清白吏事以为教,复戒以诗曰:
“官在清兮民在恤,农宜劝也学宜敦。
”人多诵之。
甲子璠将告归省,处士持书止之曰:
“我且无恙,汝受主上厚恩,三年满考,庶几无过。
我幸获封一官,志愿毕矣,趣归何为?
”先是有司屡请乡饮,不赴。
是年郑太守、孙推官造家敦请,始一赴饮郡中。
处士盖八十有一矣,始入见官长也。
(选自《曾处士传》,岭南欧大任著,有删改)
【注】①金堂公:
指曾处士的父亲曾逊。
②槥:
小棺材。
1.下列对文中加框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平生与人/无争族弟有横者/妄侵田亩/遇辄恚怒处士/避之曰宁相让毋失兄弟权也/横者后竟心服
B.平生与人/无争族弟有横者/妄侵田亩/遇辄恚怒处士避之曰/宁相让毋失兄弟权也/横者后竟心服
C.平生与人无争/族弟有横者妄侵田亩/遇辄恚怒/处士避之曰/宁相让/毋失兄弟权也/横者后竟心服
D.平生与人无争/族弟有横者/妄侵田亩/遇辄恚怒处士/避之曰/宁相让毋失兄弟权也/横者后竟心服
2.下列对文中加粗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乡进士,是举人的别称。
明清科举由乡试产生举人,考试地点在省城,主考官为布政使司。
乡试的第二年,在京城进行会试,举人有资格参加会试,会试产生进士。
B.从子,在宗法意义上,从父兄弟之子称之为从子,也即父之兄弟(伯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