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海海参刺参生产技术规范.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2481684 上传时间:2022-10-30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2.1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威海海参刺参生产技术规范.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威海海参刺参生产技术规范.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威海海参刺参生产技术规范.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威海海参刺参生产技术规范.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威海海参刺参生产技术规范.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威海海参刺参生产技术规范.docx

《威海海参刺参生产技术规范.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威海海参刺参生产技术规范.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威海海参刺参生产技术规范.docx

威海海参刺参生产技术规范

威海海参生产技术规范

1范围

本生产技术规范规定了威海海参(Apostichopusjaponicus)养殖的环境条件、苗种生产和养成操作技术要点。

2规范性引用文件

GB11607渔业水质标准

NY5052无公害食品海水养殖用水水质

NY5071无公害食品渔用药物使用准则

NY5072无公害食品渔用配合饲料安全限量

SC/T2003.1刺参增养殖技术规范亲参

SC/T2003.2刺参增养殖技术规范苗种

3苗种生产

3.1亲参

按SC/T2003.1的规定执行。

3.1.1培育池

水泥池或玻璃钢水槽,10m3-40m3,水深1.2m-1.5m。

3.1.2环境条件

3.1.2.1水质:

水源水质符合GB11607的规定,培育用水水质符合NY5052的规定;

3.1.2.2盐度:

29‰-32‰;

3.1.2.3水温:

15℃-20℃;

3.1.2.4光照:

500lx-1000lx。

3.1.3培育密度

20头/m3左右,采用多层网笼或单层浮式网箱暂养。

3.1.4日常管理

3.1.4.1饵料

3.1.4.1.1配合颗粒饵料:

一种是用鼠尾藻(粉碎)80%、鱼粉15%/地瓜粉5%,再加上150%的海泥(用NY-79筛绢网过滤,含底栖硅藻4000个/ml);另一种用活性海泥59%、杂蟹7.14%、泥螺7.14%、玉米淀粉2.38%、大叶藻23.8%混合。

3.1.4.1.2配合饵料安全卫生指标应符合NY5072的规定。

3.1.4.2投喂

日投饵率为5%-10%,分两次投喂,上午投喂30%,下午投喂70%。

3.1.4.3换水

每天早晚各换水一次,每次换水量为1/3-1/2,换水时温差不大于1℃。

3.1.4.4清污

及时清除池底排泄物和残饵。

3.1.4.5升温

每天升高0.5℃-1℃至16℃-17℃恒温待产。

3.1.4.6充气

连续微量充气。

3.2采卵、孵化

3.2.1采卵:

雌雄比例:

♀:

♂≈5-10:

1。

有自然产卵法、人工采卵授精法、升温诱导和阴干刺激法。

采卵密度不大于50粒/ml。

3.2.2洗卵:

亲参产卵受精后及时将亲参移出,用洁净的海水洗卵数次。

3.2.3孵化

3.2.3.1环境条件

3.2.3.1.1水质:

符合NY5052的规定;

3.2.3.1.2盐度:

29‰-32‰;

3.2.3.1.3水温:

20℃-24℃;

3.2.3.1.4光照:

500lx~1000lx;

3.2.3.1.5PH:

7.5~8.6

3.2.3.1.6充气:

连续微量充气。

3.2.3.2密度

受精卵孵化密度≤100万粒/m3。

3.2.4选幼

待受精卵发育至小耳幼体时可进行选幼,用胶管上层的幼体虹吸收集,放到其它的池子培育,选幼后的幼体密度一般控制在0.5个/ml-1个/ml。

3.3幼体培育

3.3.1环境条件

3.3.1.1水质:

符合NY5052的规定;

3.3.1.2盐度:

27‰-33‰;

3.3.1.3水温:

19℃-25℃;

3.3.1.4溶解氧:

5mg/l以上;

3.3.1.5PH:

7.8-8.3;

3.3.1.6光照:

1000lx左右。

3.3.2密度

0.5个/ml-1个/ml。

3.3.3投饵

适合于刺参耳状幼体生长发育的饵料有牟氏角毛藻、三角褐指藻、小新月菱形藻、叉鞭金藻、等鞭金藻等。

投喂时以硅藻和金藻混合使用效果最好,每次投喂量为1×104cell/ml-3×104cell/ml,一般每天投喂2次-4次。

刺参后期幼体可投喂一部分代用饵料,如鼠尾藻等鲜藻的磨碎液10×10-6/d-20×10-6/d;食母生澄清液6×10-6/d-8×10-6/d;海带草发酵液10×10-6/d-15×10-6/d。

3.3.4换水

每天换水2次-3次,每次1/3-1/2。

3.3.5吸底及倒池

每天吸底清污一次;10d左右倒池一次,如果在培育过程中,发现幼体出现下沉、萎缩、烂胃等情况,应进行倒池。

3.3.6充气

用100号或120号散气石连续微量充气。

3.4采苗

3.4.1附着基

3.4.1.1材料

聚乙烯薄膜:

将其剪成(40-50)cm×(30-40)cm大小,四角用聚乙烯绳固定在采苗架上。

采苗架可用塑料管或粗铁丝焊接。

聚乙烯波纹板:

规格为42cm×33cm×0.1cm,波高1cm,插在采苗架上。

采苗架用1cm厚的聚乙烯板条焊接成。

一般每个架可插20片,片间距为5cm。

要求附着基透明、无毒、无害。

3.4.1.2 处理方法

附着基使用前用0.5‰-1.0‰的氢氧化钠溶液浸泡1d-2d,然后用10×10-6-20×10-6的高锰酸钾洗刷一遍,再用过滤海水冲洗干净,除去油污及赃物。

3.4.2底栖硅藻培养

3.4.2.1接种

藻种应以小型舟形藻、卵形藻和菱形藻为主,可取自池壁、筏架、礁石及大型海藻上。

接种时将附着基呈水平方向平铺于培育池中,加入适量的新鲜过滤海水,然后接入藻种(NX103筛绢网过滤2次-3次),充分搅拌均匀,静止不动。

翌日将附着基倒置,用同样的方法接种另一面。

3.4.2.2 管理

附着基接种后要及时稀疏,使其垂直放置。

每1d-3d换水1次,每次换1/2,并按换水量施肥(氮10×10-6-25×10-6,磷1×10-6-2.5×10-6,硅1×10-6,铁0.1×10-6)。

水温保持在14℃-25℃为宜;光照一般在1500lx~3000lx;经常倒转附着基方向。

在培养过程中,注意观察底栖硅藻的生长及敌害生物的发生情况。

3.4.3投放量

聚乙烯薄膜40片/m3左右(4个采苗架),附着面积为池底面积的10倍左右;聚乙烯波纹板80片/m3左右,附着面积10m2。

3.4.4投放时间

一般在大耳幼体出现五触手原基后或幼体中有20%左右的樽形幼体时,投放附着基最为适宜。

3.5稚参培育

3.5.1环境条件

3.5.1.1水质:

符合NY5052的规定;

3.5.1.2盐度:

25‰-33‰;

3.5.1.3水温:

控制在24℃-27℃以下。

3.5.1.4溶解氧:

4mg/l以上;

3.5.1.5PH:

7.9-8.4;

3.5.1.6光照:

3000lx以下。

3.5.2密度

0.2头/cm2-1头/cm2。

3.5.3饵料

培育稚参的饵料有天然饵料和人工配合饵料。

3.5.3.1天然饵料有底栖硅藻、单细胞藻类(如骨条藻、三角褐指藻、小新月菱形藻、扁藻等)的浓缩液、大型藻类(如鼠尾藻)的磨碎液等。

3.5.3.2配合饵料由鱼粉(10%-30%)、藻粉(40%-50%)、贻贝肉(5%-30%)、海泥(20%-50%)等原料配置。

3.5.4投喂

体长2mm以下,可投喂单细胞藻类、底栖硅藻、大型藻类磨碎液,日投喂量为30×10-6/d-50×10-6/d;体长达2mm-5mm时,投喂大型藻的磨碎液,日投喂量为150×10-6/d-200×10-6/d。

每天投喂4次-6次。

配合饵料每3d-4d投喂一次,每次投喂量为0.02g/头-0.04g/头。

3.5.5日常管理

3.5.5.1投喂鼠尾藻的磨碎液,每天流水2次-4次,每次2h-6h;

3.5.5.2连续微量充气;

3.5.5.3每2d~3d吸污一次,半个月倒池一次;

3.5.5.4定时监测水质理化因子的变化情况;

3.5.5.5认真观察参苗的摄食、活动及生长情况,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3.5.5.6渔药的使用按NY5071的规定执行。

3.5.6苗种质量

应符合SC/T2003.2的规定。

4养成

4.1底播增养殖

4.1.1场地要求

选择在水流畅通,水清流缓,没有淡水注入,大叶藻、鼠尾藻、海带等海藻丛生的岩礁、乱石或砾泥地质的海区。

水深一般在20m以内。

4.1.2环境条件

4.1.2.1水质:

水源水质应符合GB11607的规定,养殖水质应符合NY5052的规定;

4.1.2.2盐度:

25‰-33‰,以29‰-32‰为最适宜;

4.1.2.3水温:

0℃-28℃。

以10℃-18℃为最适生长温度;

4.1.2.4溶解氧:

6mg/l以上;

4.1.2.5PH:

7.5-8.6;

4.1.2.6透明度:

大于5m。

4.1.3栖息场所

对适合刺参生长发育而底质不符合要求的海区,可采用投放石块(30kg-100kg)、混凝土预制件(多孔方形或三角形)等措施,人工为海参设置栖息场所。

条状参礁宽3m-8m,高2m-3m,长数十米至几百米,行间距10m左右;堆状参礁3m3/堆-5m3/堆,堆间距5m-6m。

4.1.4 苗种放流

4.1.4.1 放流时间

2月-4月或9月-11月。

4.1.4.2 苗种规格

体长2.5cm以上。

4.1.4.3 放流方法

潜水员在海底将海参苗均匀分散于刺参增殖区。

4.1.4.4 放流密度

3头m3/-5头/m3。

4.1.5 日常管理

4.1.5.1定期检测刺参增殖区的水质理化因子、饵料生物变化情况;

4.1.5.2认真观察刺参的摄食、生长、活动情况;

4.1.5.3自然饵料生物不足,应移植海带、裙带等大型藻类或投喂其磨碎液;

4.1.5.4要及时清除海星、蟹类等敌害生物,防止抢劫、偷盗。

4.1.6采捕

每年10月(秋参)至翌年4月-5月(春参)为海参的收获季节。

6月-9月份为刺参的繁殖季节和夏眠期,严禁采捕。

4.2潮间带围堰养殖

4.2.1场地要求

选择在潮流畅通,水质清新、无污染、无大量淡水注入,有海藻生长的岩礁地带。

可自然纳潮、排水。

4.2.2环境条件

4.2.2.1水质:

水源水质应符合GB11607的规定,养殖水质应符合NY5052的规定;

4.2.2.2盐度:

27‰-34‰,以30‰-33‰为最适宜;

4.2.2.3水温:

0℃-26℃,以10℃-17℃为最适生长温度;

4.2.2.4溶解氧:

5mg/L以上;

4.2.2.5pH:

7.9-8.4。

4.2.3围塘建造

用钢筋混凝土建造。

分为育苗暂养池和养成池,二者面积比为1:

4。

4.2.3.1暂养池

面积500m2/池-3000m2/池,池深1.5m-2m。

多建在潮间带的高潮区。

4.2.3.2养成池

面积0.2ha/池-2ha/池,池深2m-3m。

堤坝顶留有可挂网栏杆,围塘设置进排水闸门。

一般建在潮间带中、低潮区。

4.2.4栖息场所

参照4.1.3执行。

4.2.5放养

4.2.5.1暂养池:

体长2cm-5cm的参苗,20头/m2-40头/m2。

培育至体长7cm-10cm。

4.2.5.2养成池:

体长7cm-10cm的大规格苗种,5头/m2-10头/m2。

4.2.6饵料

有底栖硅藻和配合颗粒饲料。

配合饲料参照3.4.1执行。

4.2.7投喂

水温在10℃-18℃时,刺参生长快、活动力强,应加大投饵量,除移植部分藻类外,可投喂配合饲料,每2d-3d投喂一次,投饵量为10g/次-30g/次;水温超过20℃时,刺参进入夏眠期,停止投喂。

4.2.8日常管理

4.2.8.1坚持每天早晚巡池,定时检测水温、溶解氧、氨氮等理化因子;

4.2.8.2观察刺参的摄食、生长、活动及死亡情况,及时清除池中敌害生物;

4.2.8.3根据池水色、水温等变化情况及时排水、纳潮、保持水质环境稳定。

4.3池塘养殖

4.3.1池塘条件

池塘应选择在中潮区,进排水方便,无污染源和淡水注入,池底质为泥质或泥沙质,各池有独立的进排水系统。

池塘面积一般0.5ha-5ha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职业规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