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物理上册11分子动理论练习题新版教科版7.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2481069 上传时间:2022-10-30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136.1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九年级物理上册11分子动理论练习题新版教科版7.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九年级物理上册11分子动理论练习题新版教科版7.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九年级物理上册11分子动理论练习题新版教科版7.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九年级物理上册11分子动理论练习题新版教科版7.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九年级物理上册11分子动理论练习题新版教科版7.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九年级物理上册11分子动理论练习题新版教科版7.docx

《九年级物理上册11分子动理论练习题新版教科版7.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九年级物理上册11分子动理论练习题新版教科版7.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九年级物理上册11分子动理论练习题新版教科版7.docx

九年级物理上册11分子动理论练习题新版教科版7

分子动理论

一、单选题

1.下列有关分子动理论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破镜难重圆”是因为固体分子间只存在着斥力

B. 松软的大馍用手一捏体积会大大缩小,这说明分子间存在间隙

C. 在空调房间吸烟时,会看到烟雾在空中弥漫,这是分子的无规则运动

D. 用热水相比较冷水更容易去掉衣物上污渍说明温度越高分子的无规则运动越剧烈

2.下列现象能说明分子在做无规则运动的是(  )

A. 我国北方地区发生沙尘暴时,空气中弥漫着大量的沙尘          B. 五月份怀化市部分地区发生洪灾,河水中夹带着大量泥沙

C. 春天来了,怀化乡村桃花盛开,处处闻到浓浓的花香          D. 冬季,寒潮来临,温度骤降,雪花漫天飞舞

3.关于粒子和宇宙的认识,正确的是(  )

A. 原子、电子、质子中,尺度最小的是电子

B. 磁铁吸引铁钉,说明分子间存在引力

C. 原子、中子和电子就像行星绕太阳运动一样在绕原子核运动

D. 在探索比分子更小的微观粒子的历程中,人们首先发现了质子

4.下列现象中不能用分子热运动观点解释的是(  )

A. 酒香不怕巷子深                                                  B. 把青菜用盐腊成咸菜

C. 沙尘暴起,尘土满天                                           D. 衣橱里的樟脑球逐渐变小

5.在“爱生活,爱物理”观察实践活动中,小明同学细心观察,发现原来生活中处处有物理,在他所观察到的现象和对现象的分析中,错误的是(  )

A. 吸油烟机的风扇和照明灯泡是串联的

B. 打开冰箱门能闻到冰箱中榴莲的味道是因为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C. 电饭锅工作时把电能转化为内能

D. 下水道的回水管能阻值臭味进入室内,是连通器在生活中的应用

6.下列现象中,能用来说明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的是(  )

A. 玉兰花开,闻到阵阵花香                                    B. 扫地时的尘土飞扬

C. 车刀在砂轮的高速摩擦下溅出火花                      D. 羊群在草原上奔跑

7.(2016•泰安)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沿海地区昼夜温差小,主要原因是水的比热容较大

B. 物体的温度越高,分子运动得越快,物体的动能越大

C. 温度高的物体具有的内能多,温度低的物体具有的内能少

D. 0℃的冰熔化成0℃的水,由于温度不变,所以它的内能不变

8.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 安宁桃花会上,游客能闻到桃花的香味,说明分子是运动的

B. 铁丝很难被拉断,说明分子间有引力

C. 四冲程汽油机的做功冲程是将机械能转化成内能

D. 一杯水温度降低时,内能减小了

9.下列现象中,不属于扩散现象的是(  )

A. 煤在墙角放置一段时间后,墙面变黑                  B. 少量工业废水污染了整个水库

C. 校园里兰花盛开清香宜人                                    D. 沙尘暴起,尘土满天

10.时值四月天,正是赏樱花的好时节.走进宝塔山公园的樱花园,一簇簇盛开的樱花,千姿百态、妩媚动人.淡淡的花香向游人扑面而来,其原因是(  )

A. 分子很小           B. 分子间存在引力           C. 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D. 分子间存在斥力

11.对于飘在空中的灰尘,下面正确的说法是                       (   )

A. 它包含有好几十个分子                                       B. 它和一个分子差不多

C. 它和一个原子差不多                                           D. 它是由非常多个分子组成

12.下列现象中用分子动理论的相关知识解释错误的是(  )

A. 酒香不怕巷子深﹣﹣分子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

B.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分子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

C. 春江水暖鸭先知﹣﹣温度越高,分子无规则运动越剧烈

D. 花气袭人知骤暖﹣﹣温度越高,分子无规则运动越剧烈

13.下列关于汽车的相关知识说法正确的是(  )

A. 加油时能闻到汽油的气味,说明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力

B. 汽油机工作的做功冲程是将内能转化为机械能

C. 刹车时,刹车片与碟盘摩擦过程是将内能转化为机械能

D. 下雨天汽车挡风玻璃内侧的水雾是汽化现象

二、填空题

14.在四冲程汽油机工作时,其做功冲程是将________ 能转化为机械能;给汽车加油时,能闻到汽油味,这是________ 现象.

15.红墨水滴入水中,不一会儿整杯水变红了,这说明了组成物质的分子在________,进一步分析此现象,还能说明组成物质的分子间存在________.在烧杯中装入300g初温为20℃水,测得水的温度,然后用酒精灯给水加热,直至水沸腾(标准大气压下),则水的内能增加了________J.设酒精灯放出的热量全部被水吸收,则需要燃烧________g的酒精.(酒精的热值为3.0×107J/kg)

16.端午节有“赛龙舟”和“吃粽子”的习俗,“赛龙舟”时,阵阵鼓声是鼓皮________产生的;以河岸为参照物,龙舟是________的;煮粽子时,通过________的方式增大了粽子的内能,闻到粽子的清香,说明分子是________的.

17.起重机工作时,钢丝绳未被拉断,是因为组成钢丝绳的物质分子间存在________.空气流动会形成风,这________(选填“属于”或“不属于”)扩散现象.

18.最近一则公益广告“你觉得美味,别人呢?

”倡议人们不要在公交车上用早餐,其他乘客能够闻到“早餐”的味道,是因为________ .

三、综合题

19.实验问答:

在分别装有冷水和热水两只相同的烧杯中,同时各滴入一滴墨水

(1)你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

(2)这些现象说明________.

20.1905年是爱因斯坦奇迹年,这一年,26岁的爱因斯坦连续发表了5篇具有划时代意义的物理论文,其中一篇是关于布朗运动的.1827年,英国植物学家布朗把肉眼看不见的花粉颗粒放入水中,然后取出一滴这种悬浮液放在显微镜下观察,发现花粉小颗粒在水中像着了魔似的不停运动,而且每个小颗粒的运动方向和速度大小都改变得很快,不会停下来.这些小颗粒实际上是由上万个分子组成的分子团,由于受液体分子撞击不平衡,从而表现出无规则运动的状况.

(1)做布朗运动的是________(选填“分子”、“原子”或“小颗粒”);

(2)布朗运动实质上反映了________分子的运动(选填“固体”或“液体”);

(3)在阳光下看到的尘埃的运动________布朗运动(选填“是”或“不是”);

(4)写出一种加快布朗运动的方法:

________.

四、解答题

21.同学们做作业时,常用透明胶带把错处揭掉,在操作时往往把胶带用力抹一下使之与纸紧贴,才能容易将错处的纸揭掉一层,为什么?

五、实验探究题

22.通过学习物理知识小明知道气体、液体、和固体都是由分子组成的,小明产生了浓厚的学习兴趣,在老师的帮助下,他做了如下的探究活动:

(1)如图所示,把装有空气的瓶子倒放在装有红棕色二氧化氮气体的瓶子上,中间用玻璃片隔开;抽掉中间的玻璃片(b图、c图),仔细观察,会看到比空气密度大的二氧化氮,竟能运动到上面的瓶子里,而上面瓶子里面的空气也能运动到下面的瓶子里,最终两个瓶子中的气体的颜色就变得一样了.对于这个现象,小明提出了自己的猜想:

________.

(2)为了证明自己的猜想,小明接着做实验探究:

如图所示,先在量筒中盛半量筒水,再把蓝色的硫酸铜溶液(密度比水大)小心的倒入量筒底部.经过一段时间后,水和硫酸铜的分 界面由模糊而逐渐消失,两种溶液自动混合了.这个实验同样可以说明________.

(3)做了气体、液体的实验后小明又做了固体的实验,但连续做几个实验都观察不到明显的现象,后来偶然在一篇科普文章中,小明看到了下面一段文字:

有人用固体做实验,将磨得很光滑的铅片和金片紧压在一起,在室温下过了5年,铅片和金片就结合在一起了,切开后发现铅和金相互渗透了约1毫米深.

这段文字表明了________.

小明欣喜万分,他把以上三次结论进行了总结,这个总结应是:

________.

答案解析部分

一、单选题

1.【答案】D

2.【答案】C

3.【答案】A

4.【答案】C

5.【答案】A

6.【答案】A

7.【答案】A

8.【答案】C

9.【答案】D

10.【答案】C

11.【答案】D

12.【答案】C

13.【答案】B

二、填空题

14.【答案】内;扩散

15.【答案】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空隙;1.008×105;3.36

16.【答案】振动;运动;热传递;运动

17.【答案】引力;不属于

18.【答案】分子是运动的,“早餐”的分子会运动到空气中,其他乘客能够闻到“早餐”的味道

三、综合题

19.【答案】热水中的墨水扩散的快;温度越高扩散越快

20.【答案】

(1)小颗粒

(2)液体

(3)不是

(4)提高水的温度

四、解答题

21.【答案】解:

用力抹胶带可以缩小胶带分子与纸分子间的距离,使胶带分子与纸分子间产生较大的引力,这种较大的引力可以将错处的纸揭掉一层.

五、实验探究题

22.【答案】

(1)气体分子做永不停息无规则的运动

(2)液体分子做永不停息无规则的运动

(3)固体分子做永不停息无规则的运动;组成物质的分子在做永不停息的无规则的运动

 

内能和热量

一、单选题

1.小明帮妈妈做饭时,联想到了许多物理知识,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香气四溢是由于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B. 炒鸡块时利用了热传递的方法使鸡块内能增大

C. 使用高压锅更容易把食物煮熟是利用了液体沸点随气压增大而降低的原理

D. 油炸食品比水煮熟的更快,是由于油的沸点比水的沸点高

2.美国冒险家贝尔•格里尔斯利用一周时间登上了荒凉的冰岛,经历了炽热高温的火山河极度寒冷的冰川,展示了他在荒野上的生存技巧,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用“摩擦生火”的方法获得热的实质是内能的转移

B. 炽热高温的火山和极度寒冷的冰川都具有内能

C. 炽热高温的火山比极度寒冷的冰川含有的热量多

D. 通过冰冷河水时人会把温度传给水

3.关于热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水结冰后,水分子静止不动

B. 物体的内能增加,一定是从外界吸收了热量

C. 用零下18℃的盐水使水凝固,此过程中水的内能不变

D. 三月桃花飘香,说明分子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

4.关于物体的内能,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物体的运动速度越大,具有的内能越多               B. 静止的物体没有动能也没有内能

C. 静止的物体没有动能但有内能                             D. 火红的铁块具有内能,冰冷的冰块没有内能

5.关于物体的内能,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温度为0℃的物体没有内能                                  B. 做功可以改变物体的内能

C. 物体的内能增加,一定是温度升高了                  D. 温度相同的1kg水和1g水,内能相同

6.下列关于功、能和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职业规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