汝州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24809143 上传时间:2023-06-01 格式:DOCX 页数:76 大小:72.5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汝州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6页
汝州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6页
汝州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6页
汝州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6页
汝州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汝州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docx

《汝州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汝州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docx(7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汝州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docx

汝州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汝州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2006-2020)

文本

(送审稿)

 

汝州市人民政府

二〇〇九年六月

 

前言

随着当前经济社会发展形势的变化,《汝州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1997-2010年)》与当前经济社会发展的不适应性逐渐显露出来。

为保证汝州市国民经济持续、稳步、协调发展,进一步落实“十分珍惜、合理利用土地和切实保护耕地”的基本国策,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和《国土资源部办公厅印发市县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指导意见的通知》(国土资厅发[2009]51号)的有关规定,按照《平顶山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的有关要求,汝州市人民政府组织编制了《汝州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以下简称《规划》)。

《规划》是规划期内汝州市土地开发、利用、整治和保护的纲领性文件,是规范城乡建设用地及土地管理的重要手段,是加强土地宏观调控和实行土地用途管制的主要依据。

《规划》全面分析了汝州市土地利用面临的形势和任务,阐明了全市土地利用战略构想、总体目标和完成总体目标需着力开展的各项工作,制订了各业用地结构与布局优化调整方案,提出了规划实施的保障措施。

《规划》以2005年为基年,2010年为近期目标年,2020年为规划目标年。

 

一、规划背景

(一)汝州市概况

汝州市位于河南省中西部,北接伊川、登封,东临禹州,南连宝丰、鲁山,西接汝阳。

地处东经112°31′~113°07′之间,总面积1572.04平方公里。

汝州市历史悠久,其历史可以上溯到东周时期。

1988年6月经国务院批准撤县建市。

2005年,全市总人口94.5万,辖15个乡镇、5个街道办事处、453个行政村;其中,农村人口64.7万人,城镇人口29.8万人,城镇化率为31.53%。

汝州市位于郑州、洛阳、平顶山、许昌、南阳五市的交叉辐射地带,焦枝铁路纵贯南北,洛界公路横穿东西,207国道与省道侯樊线相连,沪洛高速和太澳高速交汇,在汝州形成十字型高速公路构架。

以市乡二级公路为脉络,形成了四通八达的交通网络。

汝州市自然资源丰富。

汝州市现已探测发现的矿产资源有46种,主要有原煤、铝矾土、水泥灰岩、地热水等。

其中,原煤预测储量为35.5亿吨,素有“百里煤海”之称,为全国50个重点产煤县(市)之一;铝矾土储量为1.66亿吨,品位高,易开采。

境内文物古迹和人文景观众多。

风穴寺、温泉、怪坡和紫云山等景点颇负盛名;汝瓷、汝石、汝帖并称为汝州“三宝”,汝州还是河南三大剧种——曲剧的发源地。

汝州市工业经济发展迅速。

改革开放以来,汝州充分发挥资源、政策、区位、人文优势,大力发展工业产业,初步形成了煤炭、电力、水泥、铸钢、淀粉、饼干和“三粉”生产等七大基地。

拥有以能源、建材、冶金、食品为四大支柱产业的门类齐全、结构合理的工业体系。

主要工业产品有原煤、焦炭、水泥、铸钢、食品、电力、化肥、陶瓷等。

汝州市农业经济稳步发展。

盛产小麦、玉米、红薯、大豆、棉花、花卉苗木、蔬菜等,全市基本实现了农产品优质化、专业化,是全国小麦商品粮生产基地、河南省重点林业县(市)。

畜牧业发展迅速,是全国肉类生产百强县。

汝州市城市建设日新月异。

市区形成了六纵五横的城市主干道;城市公用设施一应俱全。

是河南省首家使用管道煤气的县级市;形成了安全高效的现代化通讯网络;城市污水处理实现了产业化经营;积极实施绿化、亮化、净化工程,城市绿化率达到24%。

(二)上轮规划实施评价

《汝州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1997~2010年)》批准实施以来,在加强土地参于国民经济宏观调控、严格保护耕地特别是基本农田、促进土地集约合理利用等方面发挥了重要的指导作用。

(1)实现了建设占用耕地占补平衡,加强了对基本农田的保护。

1997~2005年全市各项建设占用耕地729.28公顷,是上轮规划目标(785.58公顷)的92.83%,整理复垦开发补充耕地2614公顷,是上轮规划补充耕地目标(3057.07公顷)的85.51%,实现了全市耕地占补平衡有余,净增耕地1884.72公顷。

1997年汝州市划定基本农田保护面积为55645公顷,2001年进行了规划修编,经批准将其调整为53632.89公顷,至2005年基本农田保护面积稳定在53632.89公顷。

(2)保障了各项事业发展的必要用地。

1997~2005年全市非农业建设年均占用耕地729.28公顷,保障了城镇建设、村镇建设、独立建设、采矿用地、交通水利及其他建设的必要用地,改变了过去无序用地的状态,使建设用地得到了有效的管理,促进了国民经济的平稳较快发展。

(3)加强了建设用地内涵挖潜,推进了土地节约和集约利用。

单位建设用地总投资由1996年的2.57万元/公顷增长到2005年的19.05万元/公顷,增长了6.4倍,土地利用效率显著提高。

并且规划期间,全市加大城镇存量土地盘活力度,大力开展“三项整治”,l997~2005年共盘活土地107.66公顷,提高了全市集约用地水平。

(4)加大了土地整理复垦开发补充耕地力度。

l997—2005年通过土地整理复垦开发补充耕地2614公顷,其中整理复垦补充耕地1718公顷,土地开发补充耕地896公顷。

(5)通过规划实施机制的建立和完善,进一步规范了用地秩序,促进了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

但是,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上轮规划与目前经济社会发展间的不适应性逐渐显露出来,用地需求与上轮规划的矛盾比较突出;上轮规划采用的规划编制方法欠缺科学性和可操作性,已不适应新形势下规划工作的需要,规划修编显得更为迫切和必要。

(三)土地利用现状

1、土地利用结构及分布

2005年汝州市土地总面积157203.75公顷;其中农用地91529.05公顷,建设用地18562.57公顷,未利用地47112.13公顷。

2005年全市土地利用现状情况见表1。

(1)农用地

2005年汝州市农用地(包括耕地、园地、林地、牧草地和其他农用地)面积91529.05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58.22%。

耕地:

面积60907.13公顷,占农用地总面积的66.54%。

其中水田459.72公顷,占耕地总面积的0.75%;水浇地35724.91公顷,占耕地总面积的58.65%;旱地面积24722.51公顷,占耕地总面积的40.60%。

园地:

面积1595.17公顷,占农用地总面积的1.74%。

其中果园1559.17公顷,占园地面积的97.74%;桑园8.35公顷,占园地面积的0.52%;其他园地27.65公顷,占园地面积的1.74%。

主要分布在庙下乡、焦村乡、尚庄乡、临汝镇等乡镇。

林地:

面积17658.17公顷,占农用地总面积的19.29%,其中有林地9790.38公顷,占林地面积的55.44%;灌木林1948.55公顷,占林地面积的11.03%;其他有林地5919.26公顷,占林地面积的33.52%。

主要分布在寄料镇、大峪乡、尚庄乡、蟒川乡等乡镇。

牧草地:

面积73.79公顷,占农用地总面积的0.08%。

主要分布在寄料镇。

其他农用地:

面积11294.79公顷,占农用地总面积的12.34%。

在全市广泛分布。

(2)建设用地

2005年汝州市建设用地(包括城乡建设用地、交通水利用地和其他建设用地)面积18562.57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11.81%。

城乡建设用地:

面积16203.03公顷,占建设用地总面积的87.29%。

其中城市用地1950公顷,占建设用地总面积的10.51%;建制镇用地1269.64公顷,占建设用地总面积的6.84%;农村居民点用地10551.78公顷,占建设用地总面积的56.84%;独立建设用地1961.19公顷,占建设用地总面积的10.57%,采矿用地470.82公顷,占建设用地总面积的2.54%。

交通水利用地:

面积1821.17公顷,占建设用地总面积的9.81%。

其中铁路用地271.59公顷,占建设用地总面积的1.46%;公路用地708.53公顷,占建设用地总面积的3.82%;水库水面755.61公顷,占建设用地总面积的4.07%;水工建筑用地85.05公顷,占建设用地总面积的0.46%。

其他建设用地:

风景名胜设施用地111.62公顷,占建设用地总面积的0.60%;特殊用地426.35公顷,占建设用地总面积的2.30%。

(3)未利用地

未利用地:

2005年汝州市未利用地面积47112.13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29.97%。

其中河流水面2038.37公顷,占未利用地的4.33%;滩涂5123.47公顷,占未利用地的10.88%;自然保留地面积39950.28公顷,占未利用地的84.80%。

表12005年汝州市土地利用结构表

单位:

公顷

地类

面积

占一级地类比例(%)

占总面积的比例(%)

土地总面积

157203.75

100.00

100.00

农用地

耕地

60907.13

66.54

38.74

园地

1595.17

1.74

1.01

林地

17658.17

19.29

11.23

草地

73.79

0.08

0.05

其它农用地

11294.79

12.34

7.18

合计

91529.05

100.00

58.22

建设用地

城乡建设用地

城市

1950

10.51

1.24

建制镇

1269.64

6.84

0.81

农村居民点

10551.78

56.84

6.71

采矿用地

470.82

2.54

0.30

独立建设用地

1961.19

10.57

1.25

小计

16203.03

87.29

10.31

交通水利用地

铁路用地

271.59

1.46

0.17

公路用地

708.53

3.82

0.45

机场用地

0.39

0.002

0.00

水库水面

755.61

4.07

0.48

水工建筑用地

85.05

0.46

0.05

小计

1821.17

9.81

1.16

其他建设用地

风景名胜用地

111.62

0.60

0.07

特殊用地

426.35

2.30

0.27

小计

537.97

2.90

0.34

合计

18562.57

100.00

11.81

未利用地

水域

河流水面

2038.37

4.33

1.30

沼泽滩涂

滩涂

5123.47

10.88

3.26

自然保留地

荒草地

2898.57

6.15

1.84

沙地

166.76

0.35

0.11

裸地

36216.73

76.87

23.04

其他未利用土地

668.21

1.42

0.43

小计

39950.27

84.80

25.41

合计

47112.13

100.00

29.97

2、土地利用特点

(1)耕地数量相对较少,土地利用区域差异显著。

全市丘陵多,平地少,耕地数量比重小,占土地总面积的40.60%,低于河南省47.52%的平均水平;并且耕地分布不平衡,汝河两岸是土地肥沃的平地,也是全市自然条件和区位条件优越的地带,全市绝大部分优质耕地和居民点及工矿用地集中分布于此处;向南向北是丘陵地带,土地利用条件差,林地、园地以及生产水平较低的耕地主要分布在这里,再向南向北延伸,属于低山,自然条件差,土壤贫瘠,水土流失严重,未利用地大部分集中在这个区域。

(2)土地利用类型齐全。

由于地貌,土壤复杂多样,气候资源丰富,在长期的生产活动中形成了多样的土地利用类型,按照规划基数分类体系,汝州市有3个一级类,11个二级类,23个三级类。

(3)土地后备资源丰富,未利用地面积47112.13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29.97%,其中可开发的后备资源主要是荒草地,滩涂,裸土地等,面积为39950.27,占未利用地面积的84.80%。

3、土地利用中存在的问题

(1)人均耕地减少,人地矛盾日益突出。

1996年全市人均耕地1.04亩,到2005年人均耕地面积下降为0.97亩,低于河南省1.22亩的平均水平,9年间人均耕地下降0.07亩。

随着汝州市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各项建设对耕地的占用不可避免,伴随着人口的增长,人地矛盾日益突出,耕地保护的形势将更为严峻。

(2)城乡土地利用缺乏统筹,低效用地问题比较突出。

建设用地集约利用程度低,2005年汝州市人均城镇工矿用地规模为189.7m2,比平顶山市的人均城镇工矿用地规模140m2高出49.7m2。

农村居民点用地数量大,布局分散,人均用地严重超标。

2005年全市居民点用地面积为10551.02公顷,占全市建设用地总面积的56.84%,人均用地163.1m2,超过国家规定的农村居民点用地150m2/人的最高标准。

(3)土地生态问题突出。

土地生态环境脆弱,水土流失严重,其中中度以上流失面积3579公顷,占全市土地总面积的2.28%。

滑坡、塌陷使自然景观遭到破坏,2000年7月曾造成207国道中断;旱涝灾害时有发生,1997-2005年降水量明显偏少的有4年,发生暴雨6次,特大暴雨3次。

(四)土地利用面临的形势

当前和未来一个时期,是汝州市加快推进城镇化、工业化和农业现代化,建设资源城市转型示范性城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人口增加、经济社会发展、生态环境改善,对全市经济社会和土地利用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也面临着巨大挑战。

1、土地利用面临的机遇

一是汝州市处于中原城市紧密层内重要的现代化工矿城市和伏牛东产业带的一个重要支撑点,是经济发展最具活力的城市之一,良好的工业基础和发展环境有利于汝州市承接东部沿海地区的产业转移,实现跨越式发展,有利于土地利用空间格局向合理分工和互利协作发展,有利于促进城乡土地资源的优化配置。

二是汝州市是全省26个城镇化建设重点县(市)之一和35个扩权县(市)之一。

良好的政治和经济环境使城乡用地布局的整体优化成为可能,这将使全市土地利用结构和布局更为合理,土地利用更加高效。

三是转变土地利用方式、节约集约用地的要求逐步得到贯彻。

汝州市经济发展快,面对工业化、城镇化、城乡一体化进程加快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战略机遇,既要确保粮食生产能力的稳定又要保障经济又好又快地发展,土地利用矛盾极为突出,而解决土地这一资源瓶颈最根本、最有效的办法,就是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大力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这有利于在全市上下形成节约集约用地和保护耕地的社会氛围。

四是科学发展观的深入贯彻,民主法制的不断完善,市场配置土地资源作用的进一步增强,有利于促进土地利用和管理方式的转变,实现人地关系的和谐发展。

2、土地利用面临的挑战

(1)耕地需求压力大。

汝州市2005年人均耕地仅0.97亩。

预计到2010年和2020年,全市人口总规模将分别达到97.37万人和103.16万人。

人均耕地将减少到0.94亩和0.89亩,随着人口总量的增加和食物消费结构的变化,保障粮食安全的耕地需求量进一步加大。

(2)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各项建设对土地的需求将有较大的增长,农用地和建设用地之间的矛盾将会进一步加剧。

二、战略定位和土地利用目标

(一)经济社会发展战略

1.战略定位

汝州市是位于中原城市群紧密层中重要的现代化工矿城市,是伏牛东产业带上的一个重要支撑点、平顶山市域的副中心城市。

规划期内,将汝州建设成为全国重要的煤炭、高速铁路无渣轨枕、铁路重载高速机车合金钢铸件生产基地、河南省重要的电力、水泥、三粉、饼干生产基地。

2.战略措施

在现有资源条件和产业基础上,抓住国家实施中部崛起战略的机遇,积极接受沿海以及中原城市群主要中心城市的产业转移,大力实施三四四五六工程,即:

围绕建设富裕汝州、文明汝州、平安汝州三大目标,采取产业结构优化、循环经济、城乡统筹发展和外延扩张与内涵发展并举四大经济发展模式,提升能源、建材、冶金、食品四大传统优势产业,积极培育铝工业、陶瓷、医药、纺织服装和旅游五大新兴产业,努力构建煤—电、煤—焦—化工、煤—电—合金钢铸件、煤—电—建材、煤—电—铝和农产品加工六大循环产业链。

3.经济社会发展目标

(1)宏观经济目标

到2010年,生产总值达到260亿元以上,人均生产总值接近2500美元。

财政一般预算收入达到11亿元以上,年均增长15%左右。

到2020年,生产总值力争达到500亿元左右,人均生产总值达到45000元左右,财政收入达到16亿元左右。

(2)经济结构调整目标

到2010年,三次产业结构比调整8.3:

61.9:

29.8。

城镇化水平达到36.94%。

到2020年,三次产业结构比调整6:

60:

34。

城镇化水平达到47.87%。

(3)社会发展目标

到2010年,人口自增率控制在6‰,总人口达到97.37万人。

到2020年,人口自增率控制在5.8‰,总人口达到103.16万人。

(二)规划指导思想与原则

1.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贯彻落实‘‘十分珍惜、合理利用土地和切实保护耕地”的基本国策,坚持严格保护土地资源、保障科学发展用地、高效集约利用土地的“两保一高”的土地利用方针。

正确处理当前与长远、局部与整体、需要与可能的关系,保护资源、保障发展、保护生态的关系,切实转变用地观念、创新用地模式、完善用地机制,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加快构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土地利用模式,把土地利用推向科学合理、集约高效、和谐有序和可持续发展的轨道。

2.基本原则

(1)严格保护耕地。

严格保护耕地特别是基本农田,确保耕地数量的稳定与质量的逐步提高,加强基本农田保护和建设,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保障粮食安全。

(2)保障科学的发展用地。

按照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合理安排非农建设用地和生态环境保护用地,保障中心城区、产业集聚区、重点镇发展用地,能源和交通、水利等基础设施用地及支柱产业发展用地,优化土地利用结构和布局,促进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

(3)切实转变土地利用方式。

围绕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的目标,以节约和集约利用土地为核心,科学用地,合理投资,推动节地型技术的推广应用和节地型企业的发展,提高土地利用的效率和效益,推动土地利用方式由外延向内涵挖潜、由粗放低效向集约高效转变,引导和促进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

(4)合理调整土地利用布局。

从实现城乡一体化的要求出发,合理调整城乡、区域用地规模和布局,促进城镇化健康发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5)大力保护生态环境。

切实加强对生态功能用地和重要自然、人文遗产的保护,加强对土地退化、土地污染的防范与治理,提高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能力。

(三)土地利用规划目标

1、总体目标

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继续实施更加严格的耕地保护战略,保持全市耕地数量的稳定;严格控制建设用地规模,同时按照“有限指标保重点,一般项目靠挖潜”的基本思路,根据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总体要求和汝州市经济社会发展的目标任务,以及平顶山市下达汝州的各项控制性指标,制定、完善土地节约集约利用的各项政策,提高土地集约利用水平;遵循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原则,协调土地利用与生态建设的关系,促进生态环境良性发展;以优化土地利用结构和布局为主线,统筹各部门和城乡土地利用。

2、具体目标

根据《平顶山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下达给汝州市的各项规划指标,结合汝州市经济社会发展战略和主要目标,确定汝州市规划期内要努力实现的土地利用目标(见下表2)主要有:

(1)保护耕地和基本农田

全市耕地保有量到2010年和2020年均保持在60907.13公顷以上。

规划期内,确保52953公顷基本农田数量不减少,质量有所提高。

(2)保障科学发展的建设用地

控制新增建设用地规模,充分利用闲置和低效建设用地,建设用地空间不断扩展,节约集约用地水平不断提高,有效保障科学发展的用地需求。

2006—2020年新增建设用地面积要控制在1124.86公顷以内,其中2006—2010年不超过391.45公顷,2011—2020年不超过733.41公顷。

引导开发未利用地,合理增加建设用地,推动全市建设用地空间科学合理的拓展。

(3)优化调整土地利用结构

农用地中园地、林地适度增加,建设用地增长速度得到有效控制,未利用地得到合理开发;城乡用地结构不断优化,有序增加城镇建设用地,逐步缩小农村居民点用地规模。

规划到2010年和2020年,园地面积由2005年的1595.17公顷增加到1745.17公顷和1865.17公顷;林地面积由2005年的17658.17公顷增加到20863.17公顷和26603.17公顷;农村居民点用地由2005年的10551.78公顷减少到2010年的10402.78公顷和2020年的9992.78公顷,分别减少149公顷和559公顷。

表2土地利用主要调控指标

单位:

公顷

指标

2005年

2010年

2020年

指标属性

总量指标(单位:

公顷)

耕地保有量

60907.13

60907.13

60907.13

约束性

基本农田面积

53632.89

52953

52953

约束性

园地面积

1595.17

1745.17

1865.17

预期性

林地面积

17658.17

20863.17

26603.17

预期性

建设用地总规模

18562.57

18983.79

19687.43

预期性

城乡建设用地规模

16203.43

16410.14

16894.43

约束性

城镇工矿用地规模

5651.65

6007.36

6901.65

预期性

农村居民点用地规模

10551.78

10402.78

9992.78

预期性

交通、水利及其他用地规模

2359.14

2573.65

2793

预期性

增量指标(单位:

公顷)

新增建设占用农用地规模

369.27

预期性

新增建设占用耕地规模

256.77

约束性

整理复垦开发补充耕地规模

440.80

约束性

效率指标(单位:

平方米)

人均城镇工矿用地

189.7

167

139.8

约束性

(4)土地整理复垦开发全面推进

规划期内,全面推进土地整理复垦和适度开发未利用地。

2006—2010年通过土地整理复垦和开发增加耕地面积440.80公顷;其中开发补充耕地量200.8公顷,整理补充耕地量150公顷,复垦补充耕地量90公顷,保质保量完成补充耕地任务。

(5)加强土地生态环境建设

退耕还林成果得到进一步巩固,水土流失、土地沙化得到有效控制,土地污染特别是耕地污染的防治取得明显成效,城乡生态环境得到明显改善。

 

三、合理调整土地利用结构

(一)农用地结构调整

2005年农用地面积91529.05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58.22%;2010年增加到94771.55公顷,占60.29%;2020年增加到100509.99公顷,占63.94%。

与2005年相比,面积分别增加3442.5公顷、8980.94公顷,比重分别提高2.07%、5.72%。

1、严格保护耕地和基本农田。

2005年全市耕地面积60907.13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38.74%;基本农田保护面积为53632.89公顷,保护率为88.06%。

规划至2010年和2020年耕地面积均不低于60907.13公顷,与2005年持平;基本农田保护面积为52953公顷,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