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大班额课堂教学效率的体会讲座.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3081612 上传时间:2023-04-30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8.2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提高大班额课堂教学效率的体会讲座.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提高大班额课堂教学效率的体会讲座.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提高大班额课堂教学效率的体会讲座.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提高大班额课堂教学效率的体会讲座.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提高大班额课堂教学效率的体会讲座.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提高大班额课堂教学效率的体会讲座.docx

《提高大班额课堂教学效率的体会讲座.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提高大班额课堂教学效率的体会讲座.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提高大班额课堂教学效率的体会讲座.docx

提高大班额课堂教学效率的体会讲座

提高大班额课堂教学效率的实践体会

朱晓英

各位老师大家好!

新一轮的课程改革带来了教育理念,教育内容,教学方法等各方面很大的变化,给教师创造性的工作提供了更广阔的时间和空间。

随着新课改的全面实施。

新课程的理念也早已深入了老师们的心,大家普遍认为,新课程的理念是很先进的,深入人心的,但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尤其是在大班额背景一时难以改变的情况下,有效的实施新课程的理念还有一定的难度。

根据要求,小学每班班额不得超过45人,事实上,我们学校的班额都超过了这个“警戒线”。

班额大不仅给学生的学习带来了不便,教师的工作量也非常大。

(打个比方,如果批改一本作业需要1分钟的话,我们批改60本作业就需要1小时。

)那么,在大班额的情况下,如何面向全体,又照顾学生的个别差异,特别是如何照顾学困生。

最重要的是如何既能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提高教学质量,又能减轻教师的负担呢?

这些问题值得我们去探索、去思考。

下面我就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结合从报刊、杂志学习借鉴的一些优秀教师的教学经验,从备课、上课、练习、作业批改、作业讲评以及师生角色转变,学生的合作交流、学困生的转化等方面谈一谈提高大班额课堂教学效率的体会,与各位老师共勉。

一、在备课中以学定教,优化课堂结构,提高课堂效率

1、备教材

大家都知道,无论是大班额还是小班额,要想上好一节成功的课,必须先备好课。

也就是说“教”要成功,“备”字先行,对于每个教师来说,备好了课,不一定能上好课,但要想上好课却必须备好课。

现行的新教材大家都有一个共同的感受,部分概念,问题步骤,思路都没有像以往旧教材那样直接呈现给学生,而是要求教师通过阅读“新课程标准”、“教师用书”来吃透教材,挖掘教材,从而引导学生总结出来。

这就要求教师在备教材的时候,先认真阅读这些资料,特别是认真阅读“教师用书”,了解教材的编写意图、要求,了解新教材与旧教材的切合点与不同点,为备课打下坚实的基础。

2、备教法

一堂课的成败,教法至关重要,精彩的导语设计,及时的教具演示,都会为课堂教学突出重点,突破难点起到画龙点晴的作用。

我曾经看过一篇文章,是一位优秀教师写的教学片断:

内容是“平行与垂直”。

上课了,老师让同学们拿出课前准备好的两根小棒,说:

“同学们,老师现在将手中的两根小棒抛向空中,落地后它们会成什么位置关系呢?

教师示范轻抛一下,两根小棒落下

成右图。

同学们想不想试一试。

师:

假设这两根小棒是两条直线,可以无限延长,它们现在是什么位置关系?

学生:

两根小棒会相交。

师:

如果我们不停地抛,同学们想象一下,还可能会出现哪些不同的位置关系。

同学们饶有兴趣的自己在课桌上抛起来,有的学生说:

如果巧得话,可能会成(用手比划),有学生补充说:

永远不相交。

有的说——互相平行。

还有的同学补充说:

“如果更巧的话,还能相交成直角”。

师:

刚才同学们做的不错,说的也很不错,不但说出了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还说出了每种位置的特征。

今天我们共同学习“平行与垂直”。

以往上课或听“平行与垂直”的公开课,一般老师都是通过投影,多媒体课件来展示铁轨、建筑物等的画面,试图将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呈现给学生,效果却常常不尽人意。

常言说得好:

眼里过千遍,不如手里过一遍。

而这位老师让同学们通过简单的演示,记忆深刻,并通过精彩的导语设计,就那么轻轻一抛,新知识的呈现便历历在目。

还有一位老师在上“相遇问题”的公开课时这样做,老师:

今天有许多老师和我们一起上课,同学们用什么方式来欢迎他们呢?

学生鼓掌。

师:

鼓掌很有学问,要想掌声响亮,动作可要规范。

说完师生共同缓慢地完成一次鼓掌。

师:

谁能用语言描述一下击掌的过程。

生:

掌心相对,两掌同时向中间移动,两掌碰到一起,发出“叭”的声音。

师:

其实数学中的相遇问题,我们可以用击掌来帮助理解它的整个过程,你们愿意试吗?

出示例题:

小强和小明从甲、乙两地相向而行,小强每分钟走50米,小明每分钟走45米,5分钟后两人相遇,甲、乙两地相距多少米?

学生结合题目集体击掌演示。

演示完以后教师相机提问:

(1)相向而行是怎么行的?

(2)5分钟后相遇,这个5分钟表示什么意思?

(3)要求甲乙两地的距离,怎样求?

一个学生边演示边说:

我用左手代表小强在甲地,右手代表小明在乙地,两掌之间的距离就是两地的路程。

同时向中心移动,两掌表示两人同时相向而行,1、2、3、4、5分钟后,两掌相合,说明他们相遇了,5分钟表示两人共用的时间,要求两地的距离,就用小强走的路程加上小明走的路程。

“相遇问题”的难点在于数学述语比较抽象,而且用语言解释起来很难。

特别像“相向、背向、同向、相遇”等词,学生极易混淆。

这位老师在教学中,利用我们平时常见的鼓掌动作,很形象,很生动地帮助学生理解了“相遇问题”。

就那么缓缓一拍,难点就化解得淋漓尽致。

这两位老师的做法确实值得我们借鉴和思考。

3、备学生

“备学生”更是备课的关键。

我们要尽可能从班级情况,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认知水平、生活经验、年龄特点等方面入手。

比如二年级教材《三角形与四边形》一课,由于二年级学生年龄比较小,虽然已经能够感知三角形有三条线段、三个角,四边形有四条线段四个角这些知识,但对于“由四条线段围成的图形,叫做四边形”这个定义当中的“围成”一词理解起来有困难,如果用“首尾相连”来描述对二年级学生来说太深奥,用图形解释起来也很困难。

根据小孩子爱玩的天性,我们可以预设用他们玩“丟手娟”围圆圈时手拉手的情景,让学生手拉手来体验“端点首尾相接”的含义,从而深刻地理解“围成”这个词的含义,进而理解这个概念。

再比如:

五年级教材《循环小数》一节内容,鉴于五年级学生已经有一定的生活经验,为了帮助他们理解“循环”的意义,可以让学生走齐步,喊口令“1、2…1、2”来感知“循环”一词,再找找生活中的例子,比如:

春、夏、秋、冬……,白天、黑夜……,每周从星期一到星期天……,通过学生对这些熟悉的,感兴趣的生活实例的回忆,“循环”的意义与特征就会深深的印在脑海里。

另外,备学生的时候我们既要做到面向全体,又照顾学生的个别差异。

每个老师都很熟悉本班的学情,因此,备课时先要确定哪些知识应该重点讲解,重点练习,哪些内容应该略讲甚至不讲。

还要预设学生在练习中可能出现的各种问题,以及解决这些问题的策略。

这样做可以避免授课中内容讲得过深而使学生茫然不知所措,讲得过浅使学生索然无味。

为了使全班学生都能主动参与到学习中来,使每个学生都有所收获,有成功的体验,可以设计一些基础性的练习,让能力平平的学生参与,拓展性的知识可以采用小组合作的形式,互帮互学,共同参与,而那些具有挑战性的习题,可以让那些学有余力的优秀学生来完成,满足优秀学生求知欲。

通过这样备学生从而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得到共同发展。

总之,备课既要备教材,备教法,又要备学生,只有这样,课堂才会精彩纷呈,收效多,有活力,学生才能真正得到发展。

二、在课堂中合作探究,主动获取知识,发展智力,培养能力。

(1)同桌合作,优势互补,共同提高

新课标大力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要求为不同层次的学生提供参与学习,体验成功的机会,这就要求课堂教学要积极尝试不同的组织形式,让每个学生都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

实践证明在大班额中尝试合作教学能减轻大班额教师的负担。

那么,在大班额中如何组织课堂活动,进行合作学习,让学生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中主动获取知识,达到提高课堂效率,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呢?

我是这样做的,每学期开始,我就在班里举行“一帮一拜师”帮扶活动,一个优秀生、学困生安排为同桌,课堂上,优秀生听课的情绪,精彩的发言都会感染、影响到同桌的学困生。

例如:

学习圆柱体积公式的推导时,课前我先让学生回忆圆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并且用学具来演示圆面积转化成长方形面积的操作过程。

上课时,我发现同学们都准备好了自制的学具,我及时表扬了他们,接着要求他们同桌边用学具演示转化过程,边说“拼成的长方形的长是圆周长的一半,宽是圆的半径。

”从而深刻理解圆面积的计算公式,同桌合作交流,每个学困生都动了起来,亲自动手演示,用语言表述过程,学困生的情绪受到了感染,不知不觉投入到了学习中。

在同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优秀生很快发现了学困生在操作,表达中存在的问题,在老师还没有发现时,及时得到了解决。

这样的合作演示,为本节课学习圆柱体积公式的推导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接下来教师的演示顺着刚才学生演示的思路,水到渠成地把圆柱的体积转化成了长方体的体积,推导出了圆柱体积的计算公式。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学困生在同桌合作学习中通过帮扶、探讨,主动获得了知识,既提高了学习兴趣,又浓厚了课堂学习气氛,教学效果非常好。

如果我们能长期坚持这样做,学困生就不会掉队。

(2)小组合作,查漏补缺,及时到位

大班额的班级,由于学生人数多,多数都存在着两级分化的现象,这就要求教师要实施差异教学,把学生的客观差异视为一种可供开发利用的教育资源。

我们可以根据学生的个性特长,学习成绩等自身特点,最大限度地调动优秀生的学习积极性,使之成为老师的左膀右膊。

例如:

我每次上完新课进行反馈练习时,先出示一组练习题全班齐练,这时候我就安排十多位优秀生作为小老师在行间巡视,他们每个人都有自己小组需要帮教的四个成员,我也有自己包教的几名学困生,黑板上还有一组在板演,小老师在旁边指导。

每次做练习时,小老师来回察看四个小组成员的做题情况。

这样做既满足了优秀生作为小老师的崇高责任感,又能及时发现问题,及时反馈矫正。

一组练习完成后,我便让小老师带着组员合作编题,举一反三,融合贯通。

优秀生在检查别人做题的同时,自己得到了巩固。

这样通过生生之间的互帮互学,互相促进,合作交流,使得每节课的查漏补缺及时到位,落到实处。

并且还能最大限度地调动优秀生的学习积极性。

更好地开发优秀生的潜能,使优秀生的特长得到充分发挥,使全班学生都得到发展。

(3)转换角色,了解学情,关注细节

大班额课堂教学由于受到人数的限制,教师习惯站在讲台上上课,走动较少。

教师往往是权威者,发令者,而学生则是听众,观众,是指令的接受者。

为了提高大班额课堂教学的效率,教师应该走下讲台,走“近”学生。

首先要营造一个师生“其乐融融”的场所。

常言说:

“亲其师,才能信其道。

”我们的数学课堂应该是老师和学生交朋友的地方,应该是一个让学生感到快乐,感受成长的地方,因此,教师要放下架子,蹲下身子用耐心、爱心、细心去了解学生的思想感情,倾听学生的心声。

其次,要营造一个学生“畅所欲言”的场所。

特别对于高年级,数学课要话,就得还给学生说话的权利,有些简单课的内容,有些试卷、作业中出现的错题,学生能讲的教师决不代替。

学生讲得好的要大张旗鼓地表扬,讲不到位的要巧妙点拨,讲得不正确的要耐心加以纠正。

使学生能够感受到成功的喜悦,感受到老师的关爱,感受到人格的平等,感受到课堂的民主化。

小组合作时候,教师要不失时机的引导,当学生遇到困难的时候,教师要马上走到跟前,耐心讲解,教师行为的这些变化,能够缩短师生交往的空间距离,同时也拉近了师生之间的心理距离。

师生角色的转变,会使师生之间的关系更加平等、合谐,教师已不再是三尺讲台高高在上,而应当不失时机地与学生在一起。

再比如,对于学困生,他们由于学习差,可能有些自卑,害怕老师,这时候,我们老师可以利用课余时间,把他们叫到跟前,教他们改改错题,和他们谈谈心,问他们为什么这么简单地问题都会做错,了解他们内心的想法,我们和风细雨的交谈,会消除他们的畏难情绪,使他们感受到老师的关爱,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所谓“亲其师,才能信其道”。

如果我们坚持这样做,时间久了,学困生的学习状态一定会得到改善,学习成绩也会逐渐提高。

三、在作业批改中做到及时、分层,反馈矫正准确、到位。

课后作业是检查学生获取知识、技能的重要手段。

课堂教学的效果好了,学生作业质量高了,教师批改作业的时自然就会轻松许多,首先针对班额大的状况,布置的作业题要典型,有针对性,能够反映出本节课教学的重点和关键,要少而精。

需要时也可以根据学生的不同层次,分层布置作业。

布置的作业老师一定要及时批改,通过精批细改,了解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情况。

每个层次中存在的普遍性问题,在课堂上分类指导,个别学生中存在的个别问题,要做到面批,并要求当面改正。

这样才能有效发挥作业时间短,反馈矫正快,掌握及时的特点。

其次,做完配套练习后,教师可以采取学生自我批阅的方式,公布标准答案,学生对照答案互相批阅,这样学生在批阅作业时,能够找到别人出现的错误,在错误中吸取教训,再通过改正错题,加深记忆。

要特别提醒大家注意的是,如果发现作业中有哪些题目出错率非常高,一定要利用辅导课,有针对性地集中解决,再布置相应适量的作业加以练习巩固,达到熟练掌握的目的。

我觉得这些批阅作业的方法,可以使教师从繁重的作业批阅中解脱出来,从事更有效的教学工作。

四、改革讲评的方法,在作业、试卷讲评课中进行随堂检测。

作业、试卷的讲评是数学课必不可少的环节,是反馈学生作业效果的重要手段。

由于我多次带毕业班,我就以毕业班为例做以说明。

进入了小学毕业总复习阶段,随着总复习训练量的加大,作业、试卷的讲评更是总复习教学的“重头戏”。

可惜,经常会出现这样的状况,老师讲的口干舌燥,声嘶力竭,学生却无动于衷,无精打采,有些甚至昏昏欲睡。

更令人可悲的是,讲评过后,当学生遇到类似的题目时,依然一错再错。

鉴于以上这种状况,首先我们分析了小学毕业班学生最基本的学习动机,一方面是为了获得一个好分数,进而获得老师、家长和同学的认可;另一方面也希望自己能以一个好的成绩升入中学。

我们应该抓住毕业班学生的这些心理特点,让他们进一步明确学习目标,激发学习兴趣,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中。

其次,作业、试卷的讲评应该是一个师生之间、生生之间不断交流、整合信息的一个过程,绝不能让老师一个人唱“独角戏”。

如果老师一个人唱“独角戏”,学生会对你讲的内容漫不经心,有些学生甚至对你讲的内容未必知晓,那怎么谈得上思维跟进呢?

所以,要想方设法让各种层次的学生都积极参与到讲评活动中来,所以在讲评课中进行随堂检测(我平时叫考作业),能有效地解决这些问题,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因为他们都知道,老师讲评后要考作业(当然,我们不能把一张试卷全讲完,可以讲一部分考一部分),如果不认真听讲,自己考试就不会,不能考出好成绩,这样做能调动大部分学生听讲的积极性,能让学生客观地评价自己做题的情况,冷静地分析出错的原因,虚心地吸取经验教训,才能确保讲评课真正收到实效。

作业、试卷讲评的内容,一般有以下三种情况

(一)、学生容易出错和混淆的问题。

(二)、教师在教学上由于疏忽而引发的问题。

(也就是教学上教师由于强调不够、练习不到位而遗留的问题)。

(三)、思维难度相对较大的问题。

那么随堂检测题从何而来呢?

讲评之后,可以根据讲评内容的难易情况来决定。

基本题可以发挥一般学生的作用,让他们根据讲评内容进行变式编题。

比如讲评题是:

一个多位数,省略万位后面的尾数是5万,这个多位数省略前最大是(),最小是()。

随堂检测题:

一个三位小数,千分位上是2,把它精确到十分位后是10.0,这个三位小数最大是(),最小是()。

讲评题和测评题在思路上有相似之处。

综合题,拓展题可以由学习小组共同商讨来编题,可以改变讲评题的情境、数据。

比如:

讲评题是:

一个圆柱的侧面积是150.72cm2,高是12cm,它的底面周长是()cm,体积是()cm3。

检测题:

一个圆柱的底面积是78.5cm2,高是3cm,它的底面周长是()cm,体积是()cm3。

大家可以看出,讲评题和测评题的第一个已知条件不同,但解答时第一步都是先求出圆柱的底面半径,才能求出底面周长和体积。

通过对讲评题和测评题的训练,从而使学生理解这类题目的解题思路。

难度较大的题则可以让优秀学生或者老师自己来命题。

比如:

讲评题是:

一个圆柱形水桶,底面半径为20cm,里面装有80cm深的水。

现将一个底面周长为62.8cm的圆锥体铁器完全沉入水桶里,水面比原来上升了

问圆锥体铁器的高是多少厘米?

袁文斌编的检测题是:

一个圆柱形水缸,底面半径为30cm,水面高为20cm,里面完全浸入一个长为6cm,宽为5cm的长方体铁块,取出长方体铁块后,水面高为15cm,求长方体铁块高是多少厘米?

讲评题中主要是让学生明白上升的那部分水的体积,就是放入的圆锥体的体积,知道了圆锥的体积,就可以根据其他条件,想办法求出圆锥的高。

测评题中也要让学生明白下降的那部分水的体积,就是放入的长方体的体积,知道了长方体的体积,可以想办法求出它的高。

测评的目的就是把老师讲评的内容让学生通过独立做题,加深理解,也可以检查一下讲评的效果。

我刚才列举的是六年级的例子,对于二三四五年级学生来说仍然适用,可以在上完一部分内容之后,或感到学生对学习有所懈怠时,可以进行一次随堂检测,让学生明确这段时间自己的学习情况。

对于一二年级学生来说这样的随堂检测就显得尤为重要,学生在学完10以内、20以内的加减法之后,二年级学生在学完乘法口诀后,可以进行一次或多次随堂检测,检查一下他们过口算关、计算关、口诀关的情况。

只要一二年级学生过了口算关、计算关、口诀关、写字关,到了中高年级,学生学习数学才能得心应手。

实践证明,在数学作业、试卷的讲评中安排随堂检测,并让学生参与编题,学生的学习状态会发生可喜的变化。

特别是编检测题时,谁先编好谁上黑板写题(投影),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更高了,许多同学带着编题考别人的自豪感,力求弄懂题意,举一反三,融会贯通。

在试卷讲评的方法上还可采用以下几种方法:

(1)针对性讲评

(2)个别讲评(3)归类讲评

总之,在数学作业、试卷讲评之后进行随堂检测,使我体会到学生主动参与意识明显增强了,学习的积极性更高了,学生之间有了更多的合作交流的机会,预定的学习目标也能够圆满完成,能有效地解决讲评纠错课中“高投入、低效益”的问题。

四、巧用“偏爱”加强学困生的转化

就我校目前的现状来看,大部分学生来自四乡的农村,有大量的留守儿童,他们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家长素质低,不懂教育孩子的方法,大量的学困生给老师的工作带来了相当大的困难,他们知识断层,计算速度慢,计算能力差,正确率低,学习成绩明显低于其他同学,对数学学习感到困难。

面对这些品学兼差的学生,我真是绞尽脑汁,批评教育,正面引导都无济于事,稍有点效果,过不了几天又旧病复发,用了许多方法效果不佳,后来我用“偏爱”的方法效果不错,下面我就谈谈自己的做法:

1、学习生活给予“偏爱”

对学困生仅仅做到一视同仁是很不够的,必须给予偏爱,学困生长期处于落后状态,有一种不如别人,低人一等的自卑情绪,他们怕老师提问,怕教师检查作业,怕考试不及格,因而怕接近老师,有的甚至产生对立情绪。

为了转变这种状况,我们老师就要在平时的学习中多关心,多过问,点燃学困生心中上进的火花。

我为他们指定班上的优秀生当他们的“小老师”,辅导他们的作业、学习,同时发动班上的优等生与他们同桌互帮互学,使学困生感到集体的温暖,增强学习的自信心。

每次作业或检测后,只要学困生有点滴进步,我们就借机在班上大肆表扬,帮助他们分析本次作业考试的进步和失误的原因。

大家都知道学困生容易反复,我们不要因他们一次的进步而沾沾自喜,掉以轻心,要一如既往的给予“偏爱”,彻底扫除学习的障碍。

2、课堂提问给予“偏爱”

在课堂教学中,好多老师都怕延误教学时间,往往习惯提问优生,把学困生冷落在一旁。

久而久之,学困生听课时注意力会不集中,学习效果自然很差。

为此,我采取了课堂提问优先照顾学困生的措施,对学困生降低提问难度,讲究提问方式,让学困生在老师的引导下,经过自己的思考正确回答问题,从而获得成功的喜悦,达到激发其学习兴趣,提高学习主动性与积极性的目的,引导他们主动地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使其逐步养成良好的听课习惯。

3、批阅作业给予“偏爱”

由于学困生听课这一环节上有“障碍”,因此作业马虎潦草,错误百出。

对此,我们要做到:

决不能有厌烦情绪,不能草草批阅了事,要做到优先批阅,仔细认真,不放过一个计算一个概念。

同时把握因材施教的原则,对于他们的作业划分层次,因人而异,不一刀切。

布置作业宜少不宜多,强调作业质量。

对于他们的作业、试卷我尽量做到面批,对不懂的问题耐心辅导,还经常给他们“开小灶”,随时分析他们的作业情况,做到心中有数。

我坚信只要我们坚持不懈,转化学困生指日可待。

4、参与集体活动给予“偏爱”

由于学困生学习成绩差,纪律性也差。

为了让他们约束自己,服务大家。

我便让学困生积极参与集体活动,优先提供施展自己才能的机会。

如,我平时有意安排他们做一些管理班级钥匙,擦黑板、整理讲桌、关闭门窗,收交作业,负责班级值日等力所能及的事,使他们对班集体多一份责任感,感受到老师的信任,感受到集体的温暖。

激发他们积极进取,刻苦学习的欲望,从而提高学习成绩。

5、联系家长给予“偏爱”

学困生的转变与家庭教育密切相关,与他们的家长联系不是告状,而是报告情况,使家长能积极配合老师的工作。

事实上许多学困生的家庭教育往往不很得法。

许多家长外出打工,有的由爷爷奶奶照顾,有的寄养在亲戚家中,成了留守儿童;有的父母忙于生意,对孩子的思想不闻不问,因而孩子懒散,无所是事;有的父母文化程度低,对管教孩子不得法,对孩子的做法放任自流。

要做好这些学困生的转化工作,首先就要做好家长的工作。

根据不同的家庭,采取不同的方法,向他们通报孩子在学校的表现及进步,提醒家长对孩子多激励,多交流,多关爱,少斥责;少冷落,做孩子的知心朋友,为孩子们提供良好宽松的学习环境。

同时提醒家长以身作则,养成孩子良好的生活、学习习惯,使他们健康全面地发展。

巧用“偏爱”转化学困生,是我多年的做法,效果较好。

而转化学困生是一个长期而又系统的工作,既是一门学问又是一门艺术。

我相信,只要我们每位教师用爱心去呵护,用真心去关爱,用耐心去教育,使形形色色的学困生走出困境,才能提高我们大班额学生的学习成绩,提高数学课堂效率。

以上是我在教育教学活动中遇到的一些问题和自己的一些做法。

俗话说:

“教学有法,但无定法”,面对大班额的状况,要使每一个学生都受到良好的教育,还需要我们老师进一步的去研究、去探索。

我今天在这里只是抛砖引玉,在座的各位可能有更好的方法值得我去学习借鉴,希望我们今后继续互相学习、互相交流,让我们从课堂的一点一滴做起,为构建和谐、高效的课堂而努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幼儿读物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