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检验基础试题.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24806791 上传时间:2023-06-01 格式:DOCX 页数:31 大小:32.0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临床检验基础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1页
临床检验基础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1页
临床检验基础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1页
临床检验基础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1页
临床检验基础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临床检验基础试题.docx

《临床检验基础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临床检验基础试题.docx(3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临床检验基础试题.docx

临床检验基础试题

临床检验基础试题 

 检验医学名词解释

1.中毒颗粒

在严重感染时中性粒细胞内出现的染成紫黑色的粗大颗粒。

2.亚铁血红素 

血红蛋白色素部分,由铁原子及原卟啉区组成。

3.点彩红细胞 

红细胞中残存的嗜碱性物质,是RNA变性沉淀的结果。

4.中性粒细胞核左移 

外周血中性杆状核粒细胞增多(出现晚、中、早幼粒细胞以致原粒细胞)。

5.血型 

是人体血液的一种遗传性状,是指红细胞抗原的差异。

 

血型抗体 

一般分为二类;"天然"抗体和免疫抗体,都是通过免疫产生的。

 

7.病理性蛋白尿 

蛋白尿持续超过d,常为病理性,是肾脏疾病的可靠指标。

8.肾小管蛋白尿 

系肾小球滤过膜正常,但原尿中正常滤过的蛋白质不能被肾小管

充分回吸收所致。

9.本周氏蛋白 

是免疫球蛋白的轻链单体或二聚体,属于不完全抗体球蛋白。

出现干骨髓瘤患者尿中,有诊断意义。

10.网织红细胞 

是介于晚幼红细胞和成熟红细胞之间尚未完全成熟的红细胞。

11.瑞氏染液 

是由酸性染料伊红和碱性染料美蓝组成的复合染料,溶于甲醇

后解离为带正电的美蓝和带负电的伊红离子。

12.异型淋巴细胞 

在某些病毒性感染或过敏原刺激下使淋巴细胞增生,并出现一

定的形态变化称为异型淋巴细胞。

13.退行性变白细胞 

白细胞出现胞体肿大、结构模糊、边缘不清、核固缩、肿胀或

溶解等变化。

14.核右移 

外周血中性粒细胞五叶核以上者超过3%称为核右移。

15.红斑狼疮细胞 

SLE患者血液(体液中)存在LE因子,在体外可使受累白细胞核

DNA解聚,形成游离均匀体,被具有吞噬能力的白细胞所吞噬而

形成。

16.内源性凝血系统 

指凝血始动反应因子Ⅻ的激活[Ⅸa-PF3-Ⅷ-Ca]复合物的形成以及

激活因子Ⅹ。

17.外源性凝血系统 

指Ⅶ因子激活及因子Ⅲ以组织损伤后所释放出的组织凝血活酶起动

外源性凝血途径为特点。

18.血凝的固相激活 

指Ⅻ因子接触到一种带电荷的表面,即被激活为Ⅻa的过程(简意:

即Ⅻa激活过程)。

19.血凝的液相激活 

指激肽释放酶原转变为激肽释放酶后迅速激活Ⅻa这一反馈作用又称

酶激活。

血型 

红细胞上含有与恒河猴红细胞相同的抗原为Rh血型。

 

21.渗透压差 

是体内水重吸收的动力,浓度差和电位差是一些溶质重吸收的动力。

22.真性糖尿 

因胰岛素分泌量相对或绝对不足使体内各组织对葡萄糖的利用率降低

所致。

23.肾性糖尿 

指血糖处于正常水平,由于肾小管对糖的再吸收能力减低所致。

24.血红蛋白尿 

指当发生血管内溶血时,产生的血红蛋白超过结合珠蛋白的结合

能力而由尿中出现的现象。

25.乳糜尿 

指尿中含有淋巴液,外观是牛奶状称为乳糜尿。

 

26.管型 

是肾小管中蛋白聚集物形成的管状铸型。

27.溶组织内阿米巴 

为公认致病的阿米巴,根据其生活史各期的变化而分滋养体和包囊

期,可引起肠阿米巴痢疾或其他阿米巴病。

28.渗出液 

由局部组织发炎引起的炎性积液,渗出是炎症病灶内血管中的液体

成份和细胞成分通过血管壁进入组织或体腔过程。

29.滤出液 

血管内的水分伴同营养物通过毛细血管滤出,这种在组织间隙或体

腔内积聚的非炎症性组织液称滤出液。

30.血液流变学 

是一门新兴的生物力学分支,是研究血液宏观流动性质,血细胞流

动性质及生物化学成分的一门科学。

 

氢离子浓度的负对数,用以表示溶液的酸碱度。

 

32.稀释倍数 

稀释前溶液浓度除以稀释后的溶液浓度所得的商。

33.双缩脲反应 

分子中含有两个氨基甲酪基(CONH2)的化合物与碱性铜溶液作用,形

成紫色复合物的反应。

34.中位数 

计量资料的一群观察值按大小依次排列,其所在的数位于中间者即为

中位数。

35.变异系数 

标准差除以均数而得的百分比,表示方法的相对精密度。

 

36.酶 

酶是由生物体产生的一类具有特异性和催化能力的蛋白质,亦称生物催

化剂。

37.正常值 

应用统计方法来确定的某种生理指标的正常波动范围。

38.糖原异生 

非糖物质(如某些氨基酸及乳酸、丙酮酸和甘油)在肝脏和肾脏等器官

中某些特有酶的催化下转变成糖原或葡萄糖的过程。

39.摩尔浓度 

是以1升溶液中所含溶质的摩尔数表示的浓度。

 

40.蛋白质误差 

样品溶液中含有蛋白质或多肽时,常使pH值的比色测定出现严重的误差。

41.酶的活性单位 

指在一定的作用条件下,酶促反应中单位时间内作用物的消耗量或产物的

生成量。

42.精密度 

对同一样品多次测定,每次测定结果和平均值的相接近程度。

43.医学决定水平 

指在诊断及治疗工作时,对疾病诊断或治疗起关键作用的某一被测

成分的浓度。

44.电泳 

带电粒子在电场中的移动现象。

 

45.准确度 

是指测定结果和真值接近的程度。

 

46.电渗 

在电场作用下,对于固体支持物的相对移动现象。

47.溶血 

当红细胞在低渗溶液中,因细胞外液体进入细胞内,使红细胞过度

膨胀而发生破裂,这一现象谓溶血。

48.摩尔吸光数 

在规定的波长处,1摩尔浓度的溶液通过光径1cm比色他时的吸光度。

49.比色法 

以可见光作光源,比较溶液颜色深浅度以测定所含有色物质浓度

的方法。

50.体液 

是指机体内的水溶液,包括水和溶解于其中的物质--电解质、小分

子有机物和蛋白质等。

51.真脂 

中性脂肪或称三酸甘油酯。

 

52.酶激活剂 

能使无活性的酶原变成有活性的物质。

 

53.水解酶 

凡促进作用物的加水分解作用的酶。

54.荧光分析法 

利用某些物质被紫外光照射后所发生的能反映出该物质特性的荧光,

可以进行定性或定量分析的方法。

55.标准溶液 

亦称基准溶液,是浓度已经准确测知的溶液。

 

56.米氏常数 

简指反应速度v为最大速度V的一半时所需的底物浓度。

57.同工酶 

在同一种属中其理化及生物性质不同而能催化相同反应的酶。

58.盐析 

在蛋白质溶液中加入中性盐以破坏蛋白质的胶体性而使蛋白

质从水溶液中沉淀析出。

59.酶的热稳定试验 

利用不同来源的酶对热的稳定性不同,比较血清加热前后酶活

性的变化来区别酶的器官来源。

60.等电点 

蛋白质是两性电解质,在特定的pH溶液中所带正电荷数恰好等

于负电荷数。

此时蛋白在电场中不再移动,此溶液的pH称该蛋

白质的等电点。

61.鞭毛 

细菌体上附着的细长呈波状弯曲的丝状物,是细菌的运动器官。

62.荚膜 

细菌细胞壁外围绕的粘性、胶胨样物质,厚度在μm上者,称

为荚膜。

63.芽胞 

有些细菌在一定条件下,在菌体内形成一折光性很强的小体,有强

大的抵抗力。

型细菌 

无细胞壁或细胞壁有缺陷的细菌。

65.噬菌体 

是侵袭细菌、真菌或螺旋体的病毒,在易感的宿主细胞内增殖并将其

裂解。

66.质粒 

存于细菌染色体外的环形DNA。

 

67.条件致病菌 

寄居在人体一定部位的细菌,在正常情况下不致病,当机体平衡状态

破坏时可引起疾病者。

68.外毒素 

细菌在生长繁殖过程中分泌到菌体外的毒性物质。

69.内素素 

革兰氏阴性细菌的细胞壁外部结构,当菌体死亡或裂解后才释出的

毒性物质。

70.甲型溶血 

指在血液琼脂平板上,细菌菌落周围的草绿色溶血环。

71.乙型溶血 

指在血液琼脂平板上,细菌菌落周围的无色透明溶血环。

72.异染颗粒 

指白喉杆菌菌体的染色性不均匀而出现的染色较深的颗粒。

73.菌体抗原 

是细菌的细胞壁成分,有抗原性、耐热与相应抗体呈颗粒状凝集。

74.鞭毛抗原 

细菌的鞭毛蛋白,有抗原性、不耐热,与相应的抗体呈絮状凝集。

75.表面抗原 

细菌体周围的多糖成份,不耐热,可阻断0抗原与相应抗体反应。

 

产肠毒素型大肠埃希氏菌。

 

 

致病性大肠埃希氏茵。

 

侵袭性大肠埃希氏菌。

 

79.非发酵菌 

指一大群不发酵糖类、专性需氧、无芽胞的革兰氏阴性杆菌。

80.卫星现象 

指流感嗜血杆菌生长在金葡萄周围处的菌落增大现象。

81.抗原 

指能刺激机体免疫系统产生免疫应答而生成抗体和致敏淋巴细

胞等免疫应答产物并与之发生特异性结合的物质。

82.补体结合试验 

抗原与抗体结合时可激活补体,此为两组抗体抗原争夺补体的

试验。

83.非均相免疫技术 

指在免疫反应中必需分离结合型与游离型标记物的技术。

84.抗原特异性 

指抗原具有能与相应抗体或致敏淋巴细胞发生特异结合的物质。

85.补体 

是一组具有酶活性而不耐热的球蛋白,存于人和动物的正常新鲜

血清中。

86.免疫活性细胞 

能接受抗原刺激而发生分化、增殖形成免疫效应物质并能进行特

性免疫反应的细胞。

87.体液免疫 

B细胞参与的免疫应答。

 

88.细胞免疫 

T细胞参与的免疫应答。

89.变态反应 

是机体受同一抗原再刺激后发生的组织损伤或生理功能紊乱的

特异性反应。

90.抗原抗体反应 

指抗原与相应杭体之间所发生的特异性结合反应。

 

91.免疫佐剂 

促进抗体产生的抗原辅助剂。

 

92.单克隆抗体 

通过杂交瘤细胞产生的特异性纯净抗体。

 

93.沉淀反应 

可溶性抗原和抗体在液相中特异结合生成沉淀物的反应。

94.双向扩散试验 

指在琼脂内抗原和抗体各自向对方扩散,在适当比例处形成

沉淀线的试验方法。

95.凝集反应 

指颗粒性抗原与相应抗体的结合,并出现肉眼可

见的凝集现象。

96.均相免疫技术 

指在免疫反应中不需要分离结合型与游离型标记物的技术。

97.荧光抗体技术 

以荧光物标记抗体进行抗原定位的技术。

 

98.自身免疫病 

机体产生针对自身组织抗原成分的抗体或免疫细胞,从而导

致细胞损伤的疾病。

99.免疫缺陷病 

由遗传和其它原因造成的免疫系统发育幼稚或免疫反应障碍

或不全的疾病。

 

100.独特型 

指同一个体不同B细胞系所产生的免疫球蛋白抗原性差异,即

可变区中高变区的抗原决定簇不同。

  

 检验医学填空题 

 (标准答案见后)

1.肝素具有抗凝能力强,不影响_血细胞体积___、_不溶血___等优点,为较好的抗凝剂之一。

2.在高渗溶液中红细胞_皱缩___、在低渗溶液中则_膨胀或破裂___、_血红蛋白___渗出,成为影细胞。

3.红细胞起源于_骨髓造血干细胞___、在__促红细胞生成素__作用下,使来自骨髓造血干细胞的红系统定向

干细胞分化为_原始红细胞___。

4.各型电子血细胞计数结构大同小异,主要由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等组成。

 

5.血红蛋白是红细胞的主要成分,由__铁__和__蛋白质__结合组成。

 

6.氰化血红蛋白最大吸收峰__540nm__,最小吸收波谷_504nm___。

7.血红蛋白测定方法中,目前被推荐为首选的方法是__氰化法__,本法由_国际血液学标准化委员会___推荐,

并经_WHO___确认为标准方法。

8.网织红细胞计数,通常用__活体染色体__染色后,以网织红细胞占红细胞的_百分率___、表示。

9.大红细胞见于_溶血性___和_巨幼红细胞性___贫血。

巨红细胞常见于_叶酸___和_维生素B12___所致贫血。

10.温氏法测定红细胞比积,抗凝剂采用_双草酸盐溶液___,其组成为_草酸钾___加_草酸铵___。

11.粒细胞起源于_多能干细胞___,在造血诱导微循环影响下,多能干细胞分化为_粒系定向干细胞___细胞。

 

12.根据细胞分布和细胞动力学特点,粒细胞可分为_分裂___池、_成熟___池、__贮存__、池、

_循环___池和_边缘__池五个部分。

 

13.单核细胞与粒细胞起源于共同的_定向干___细胞,在骨髓内经_原始单核细胞___、_幼稚单核细胞___发育成为

成熟单核细胞,释入血流。

 

14.淋巴细胞约为白细胞1/4为人体_主要免疫活性___细胞。

细胞被抗原致敏后,可产生多种_免疫活性___物质,参与_细胞___免疫。

 

16.细胞的染色既有_物理吸附___作用,又有_化学亲和___作用。

17.红斑性狼疮患者血液和其他体液中,存在着狼疮因子,它属于型抗核___抗体。

 

18.止血过程涉及_心血管内膜结构___、_血小板吸附___、__凝血因子浓度__及其活性等。

 

19.血浆中的各种凝血因子平时都处于_无活性___状态,只有被活化后才具有_凝血活性___。

 

20.纤维蛋白原分子结构中的肽链A和B中,含有很多_酸性氨基酸___,故带_负电荷___较多。

平时纤维蛋白原在血浆中不发生聚合。

 

21.凝血过程可分为_内源性___、__外源性__和__共同途径__阶段。

22.纤维蛋白溶解系统为最重要的抗凝系统,它对保持_血管壁正常通透性___、_维持血液呈流动状态___、_修复损伤组织___等均有

重要作用。

23.血液离体后,_XII___因子被异物表面活化,在_血小板因子___及_钙离子___的参与下,经一系列

反应生成而凝固。

24.凝血时间延长可见于_凝血因子___缺乏和_纤溶系统活力___增强。

25.全国临检方法学学术会议对血小板计数推荐_草酸铵溶解计数___方法为首选方法。

26.血液完全凝固后,由于_血小板血栓收缩蛋白___作用,使_纤维蛋白网___发生收缩,血清析出,血块缩小,

有利于生理止血。

 

27.凝血酶原时间正常与否主要取决于____、____的水平,本试验属于____凝

血系统的过筛试验。

 

28.凝血酶原时间延长主要由于____、____、____、____因子减少,_纤维蛋白原___明显减

低和_抗凝物质___增多。

 

29.在血浆中直接加入_凝血酶___溶液,血液凝固所需时间.即为凝血酶时间。

 

30.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是由于多种致病因素引起的一种丛拥牟±砉蹋

发病早期凝血系统功能处于_高凝状态___状态,其消耗大量凝血因子继发为_纤溶亢进___。

31.白细胞上除有与红细胞相同的抗原外,还有特有的抗原即____。

血型是由第__9__对染色体上ABO三复等位基囚进行遗传的。

33.血型抗原物质,由多糖和多肽组成,一般而言_多肽___部分决定ABO血型抗原性,

__多糖__部分决定其特异性。

 

34.大多数Rh不合的输血反应和新生儿溶血病都是由于_抗D___引起的。

 

抗体多为__IgG__型和_不完全___抗体。

 

36.输血反应一般包括_发热___、_溶血___、_过敏___、_细菌污染___和大量输血所致负反应。

 

37.肾单位是由_肾小球___、_亨利氏袢___、_近端小管___和_远端小管___组成。

38.原尿的pH、渗透量和化学成分与_血浆___大致相同,所不同的是_蛋白质___。

39.尿素经细菌碱性酵解后生成____,使尿液____升高,____被破坏。

 

40.尿液的理学检验包括_尿量___、_颜色___、_气味___、_pH___、__比重__、__渗透量__和__浑浊度__等。

41.尿液渗透量测定是肾脏_浓缩___和_稀释___功能较为精确的检查方法。

 

42.尿液化学检验的内容包括____、____、____酶类及激素等。

 

 

43.正常尿中蛋白质含量甚微,一般不超过____24小时,定量检验24小时

超过____称蛋白尿。

44.试带法测尿中蛋白质其原理是____起颜色反应,本法只有____蛋白起

反应,对____蛋白不敏感。

 

45.尿中葡萄糖试带法(葡萄糖氧化酶法)测定,如尿中含有比色素原对氧

的亲台力更强的物质,则可发生____反应。

46.非葡萄糖性还原尿主要包括____、____、____及____等。

47.国内外对尿中糖类的分析检验基本上有三类方法____、____、____。

48.酮体包括____、____和____。

49.尿中胆红素、尿胆元的排泄量依_肝细胞损坏___损害和_肝内淤胆浓度___而定。

50.绒毛膜促性腺激素是____细胞产生的一种具有促进性腺发育的____激素。

 

51.粪便潜血试验____方法是全国临检方法学讨论会推荐的方法。

52.肠道寄上虫一般经过_虫卵___进人体内,按其生活史而发育成虫体或_原虫___随粪

便排除体外。

53.脑脊液中蛋白质增多见于_脑___、__脊髓__、_脊髓膜___部位的炎症。

54.十二指肠引流液是指____、____、____和____液的总称。

 

55.医院检验科管理是检验科进行____、____科学的管理,它承担着全面提高检

验质量和检验水平的首要任务。

 

56.世界卫生组织建议凡是已知分于量的物质在人体内的浓度都应用____的单位,

并统一用____作为表示体积基本单位的分母。

 

57.白细胞计数10000/立方厘米(旧制)应写成____。

58.草酸盐抗凝剂通常用____浓度与血液比例为____,主要用于____检查。

 

59.临床检验的质量控制是一个全过程,在测试过程中可直接采取____措施,

是保证____的重要环节。

 

60.能与被鉴定的核酸分子进行互补杂交的____片段为DNA探针。

61.血清胆碱酯酶是肝合成蛋白质功能的指标,在各种肝病时其活力____。

62.人体维持血液酸碱平衡的主要调节机制是____、____和____。

63.中华医学会检验学会推荐的血清胆红素测定方法是____法。

 

64.自动生化分析仪按其反应装置的结构,一般分为____式,____式和____式。

65.血清胆红素测定原理是利用____反应法。

 

66.血清总胆固醇是指____与____的总量。

67.血脂主要包括之____与____两大类。

 

68.临床上测定血清酸性磷酸酶主要用于____的诊断。

69.可见光区的波长范围是____。

70.葡萄糖氧化酶法测定血清中的葡萄糖特异性较小,其正常参考范围为

____mmol/L。

71.当甲状腺功能亢进时,血清中的T3、T4含量____。

72.双缩脲比色法测定血清总蛋白,生成的复合物其吸收峰为____nm。

73.血糖水平超过____mmol/L时,方由尿中排出。

74.某样本血清尿素氮的含量为20mg/dL,相当于____mmol/L。

75.层析法中总要有两个相,一个是____,另一个是____。

76.巨幼红细胞性贫血常伴有____和____缺乏。

77.溴甲酚绿在pH____的环境中,在有Brij-35存在时,可与蛋白形成蓝绿色复合物。

78.利用正向反应(LDH-L)测定乳酸脱氢酶,其递氢物为____型辅酶1。

 

79.血清蛋白电泳测定时,缓冲液离子强度与蛋白电泳的移速有关,离子强度越____

移速越慢。

 

80.体液中尿素的浓度常用尿素中含氮量来表示,如果尿素氮的含量是280mg/L,相当

于尿素含量____mg/L。

 

81.目前实验室用的离心机多为低速离心机,其每分钟转速一般在____转以下。

 

82.某波长处用光径1cm的比色杯测定甲物质/L溶液,吸光度等于

,甲物的克分子消光系数是____。

 

83.用内标法测定K、Na离子,常用的内标剂为____。

84.单胺氧化酶参与胶原纤维的形成,临床上主要用于诊断____。

85.滤光片选择的原则是:

滤光片透光率最大的波长应是溶液吸收最____的波长。

 

86.半乳糖血症分为两种酶缺陷,____缺乏或____缺乏。

 

87.测定酶反应的初速度,在测定所需的时间内,产物P的生成较少,通常只有底物

S原始浓度的____以内。

 

88.血浆纤维蛋白原正常参考范围为____。

 

89.调节钙、磷代谢的激素是____和____。

90.血清中离子钙的浓度____mmol/L。

91.极低密度脂蛋白是由____细胞合成,是将内源TG运往全身的主要形式。

92.血浆葡萄糖浓度高于____mmd/L称为高血糖。

93.化学法测定葡萄糖结果比酶法高,主要原因是由于血中____可产生假阳性。

94.前白蛋白由肝细胞合成,在电泳分离时,常显示在白蛋白____。

95.胰岛素是由胰岛____细胞分泌的一种蛋白激素。

96.红细胞膜的化学组成主要是____与____两种成分。

 

97.血液PH的正常范围是____。

 

98.阴离子隙(AG)的正常参考范围为____tnrnol/L。

99.生命可耐受的最大pH范围为____。

 

100.在pH____条件下,溴甲酚绿可与白蛋白结合,形成的复合物在628nm处有特异

吸收峰。

 

101.一般温度超过____,大多数酶都会失活,即使再冷却也不能恢复。

102.某一PH时,酶的催化活性最大,此pH称为酶作用的____pH。

 

103.糖化血清蛋白可反映近____周的血糖控制水平。

 

104.细胞外液主要阳离子是____,主要阴离于是____和____。

105.铁进入血浆后,以____形式与血浆中载体转铁蛋白结合形成转铁蛋白。

106.一般温度在____以上,酶的破坏才显著增强。

107.正常脑脊液中蛋白质的含量为____g/L。

108.重复测定某质控血清的葡萄糖、肌酐含量各10次,结果如下:

葡萄糖X=

L,SD=L,肌酐X=100umol/L,SD=5umol/L,葡萄糖测定的精密度比

肌酐____。

109.肝昏迷时,血氨浓度往往____。

 

是红细胞获得能量的唯一途径。

 

111.肝脏生成尿素的原料是____和____。

是至今为止诊断心肌梗塞最佳的血清酶指标。

113.白蛋白分子中赖氨酸残基中,ε氨基与胆红素的一个丙醛基的竣基形成酚

胺键,在血中停滞时间长,称为____。

114.正常尿液中蛋白质的含量约为____g/L尿蛋白定性试验阴性。

115.细胞外液的主要阳离子是____,主要阴离子是____。

116.在血清胶体稳定性试验中____试验易受高脂肪饮食的影响。

浓度升高时,心肌应激性____。

118.血浆中的无机磷在PH为时其平均化合价为____。

119.蛋白质含量最高的脂蛋白是____。

120.肌酐测定比尿素氮测定有一优点,它不受____饮食的影响。

121.细菌的基本结构分为细胞壁,____,细胞膜,核质。

122.有鞭毛的细菌可分为单毛菌,双毛菌,____和周毛菌。

123.革兰氏染色阳性菌呈____色,阴性菌呈____色。

124.细菌生长繁殖所需的营养物质,主要有水、碳源、____、无机盐和生长

因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范文 > 行政公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