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真题及模拟试题分类汇编历史7.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24802323 上传时间:2023-06-01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224.5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真题及模拟试题分类汇编历史7.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高考真题及模拟试题分类汇编历史7.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高考真题及模拟试题分类汇编历史7.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高考真题及模拟试题分类汇编历史7.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高考真题及模拟试题分类汇编历史7.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考真题及模拟试题分类汇编历史7.docx

《高考真题及模拟试题分类汇编历史7.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真题及模拟试题分类汇编历史7.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考真题及模拟试题分类汇编历史7.docx

高考真题及模拟试题分类汇编历史7

考点一:

晚清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和民族工业的兴起

01.(2017年新课标Ⅰ卷文综历史28)开平煤矿正式投产时,土煤在国内从一个通商口岸装船到另一个通商口岸卸货,须缴纳出口税和复进口税,每吨税金达1两以上,比洋煤进口税多20余倍。

李鸿章奏准开平所产之煤出口税每吨减1钱。

这一举措

A.增强了洋务派兴办矿业的信心

B.加强了对开平煤矿的管理

C.摆脱了列强对煤矿业的控制

D.保证了煤矿业稳健发展

【答案】A

【考点定位】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晚清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和民族工业的兴起·洋务运动。

【名师点睛】本题命题意图是考查考生阅读和获取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

本题以洋务运动中开平煤矿为切入点,深入考查了考生对中国近代社会经济结构变动的认识。

洋务运动是中国近代化的开端,但是由于西方列强的侵略、洋务运动自身管理方面的弊端以及单纯学习西方技术而不变革封建制度等因素,最终失败。

这就要求学生在备考过程中能够全面、辩证看待和分析问题,能够从全局把握。

02.(2017年新课标Ⅰ卷文综历史29)1904年,湖南、四川、江苏、广东、福建等长江流域与东南沿海9个省份留日学生共计1883人,占全国留日学生总数的78%,直隶亦有172人,山西、陕西等其他十几个省区仅有351人,影响留日学生区域分布不平衡的主要因素是

A.地区经济文化水平与开放程度有别

B.革命运动在各地高涨程度存在差异

C.清政府鼓励留学生的政策发生变化

D.西方列强在中国的势力范围不同

【答案】A

【解析】湖南、四川、江苏、广东、福建等长江流域与东南沿海留日学生占多数,结合所学知识,这与长江流域与东南沿海较早开放通商口岸有关,经济文化水平较高,有利于接受外来文化,故A项正确;辛亥革命作为资产阶级民主革命革命的高潮,开始于1911年,时间不符,排除B;清政府鼓励留学生的政策发生变化不足以解释留日学生区域分布不平衡的主要原因,排除C;长江流域是英国的势力范围,但题干中反映的是是长江流域的留日学生较多,因此西方列强在中国的势力范围不同,也不足以解释留日学生区域分布不平衡的主要原因,排除D。

【考点定位】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晚清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和民族工业的兴起·近代中国的开放。

【名师点睛】本题命题意图是考查考生阅读和获取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

本题以近代中国留日学生区域分布不平衡为切入点,深入考查了考生对近代中国地区经济文化水平与开放程度不平衡的认识和理解。

本题难度不大,实际上类似的角度在以往高考题也曾考察过,如2015年全国Ⅰ卷27小题就考查了古代经济重心南移对文化格局的影响。

由此就要求学生在备考过程中要关注以往的高考真题,认识高考命题的特点和规律,并要透过现象看本质,对历史问题的原因进行正确分析。

03.(2017年新课标Ⅱ卷文综历史28)28.1879年以前,福州船政局所造之船均“派拨各省,并不索取原价分文”;此后造船所用材料费由用船一方拨付,采取“协造”方式生产.这种变化反应了

A.军用工业由官办转为商办B.“协造”意在缓解经费压力

C.军用产品市场化趋势明显D.近代轮船制造业走出困境

【答案】B

【考点定位】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洋务运动

【名师点睛】洋务运动旧称“同光新政”。

该运动是19世纪60—90年代洋务派所进行的一场引进西方军事装备、机器生产和科学技术以维护封建统治的“自强”、“求富”运动。

甲午中日战争中北洋水师全军覆没,宣告洋务运动的失败。

洋务运动在开展过程中遇到资金、技术、管理等多方面的困难,本题考查的即是解决资金困难的“协造”方式。

这种方式与“商办”不同,“商办”是指民间资本以入股方式对洋务企业进行投资。

04.(2017年新课标Ⅲ卷文综历史28)1897年,有人指出:

“中国创行西法已数十年,皆属皮毛,空言无补。

至今两年来,忽大为变动,如邮政、银行、铁路,直见施行,今天津亦有小轮,风气之开,人力诚难阻隔也。

”产生上述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维新变法运动迅速兴起B.政府大力扶持官督商办企业

C.列强对华资本输出减少D.政府放宽了兴办实业的限制

【答案】D

【解析】通过材料时间为1897年上判断可知正确答案为D,1895年《马关条约》签订后清政府为赔偿日本,所以放宽了对民间设厂的限制。

B项是在洋务运动期间,此时洋务运动已经失败。

C项与史实不符合,甲午战争后列强侵华开始以资本输出为主,商品输出为辅。

【考点定位】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晚清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和民族工业的兴起·民族工业的初步发展

【名师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学生阅读材料分析整理信息的能力。

材料提供了时间,这降低了题目的难度,但后边的材料又为学生解题设置了一重障碍,它没有直接提及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得到很好的发展,这也是出题者智慧的一种体现。

05.(2017年天津卷文综历史5)19世纪后,许多国家尤其沿海国家无可选择地与海洋联系在一起。

但近代中国发展海军并未真正认识这一世界大潮,而始终局限于对西方列强炮舰政策的本能反应,呈现出“海患紧则海军兴,海患缓则海军弛”的状态。

这体现出近代中国

A.自觉意识到发展海军的重要性B.主动与世界联系在一起

C.发展海军呈现被动和短视现象D.发展海军顺应历史大潮

【答案】C

【考点定位】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晚清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和民族工业的兴起·洋务运动。

【名师点睛】本题命题意图是考查考生阅读和获取文字史料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以及逻辑思维能力的能力。

本题近代中国海军的发展为切入点,深入考查考生的阅读史料,提炼有效信息并进行解读的能力,因此这启示我们在备考中还要注意培养学生历史解释能力。

06.(2017年海南卷单科历史8)1894年,在中国的25个通商口岸有洋行552家,其中近三分之二属于一个国家。

这个国家是

A.日本B.美国C.德国D.英国

【答案】D

【考点定位】晚清经济结构的变动•列强对华经济侵略•甲午战前商品输出

【名师点睛】本题考查考生对列强对华经济侵略的认识,考查考生时空意识和史料实证的核心素养。

近代西方对华经济侵略分为商品输出为主和资本输出为主两个阶段,甲午战前以商品输出为主,主要形式有倾销商品、设立洋行等,主要以英国为主;甲午战后以资本输出为主,主要形式有大量贷款、创办工厂、兴办铁路等,主要以日本、美国和德国为主。

“晚清经济结构的变动”几乎每年都会考到,考生一定要注意。

07.(2017年新课标Ⅱ卷文综历史41)4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5分)

材料一

雍正时期,各地奏请开矿,清廷经常以“开矿聚集亡命,为地方隐忧”为由,下达“严行封禁”“永远封禁”等命令;对一批朝廷获利甚多的矿产,则由朝廷和地方官府严加控制。

1872年,李鸿章在一份奏折中指出,上海各工厂“日需外洋煤铁”极多,“可忧孰甚”,他建议清政府“设法劝导官督商办,但借用洋器洋法,而不准洋人代办……于富国强兵之计殊有关系”。

清政府采纳李鸿章建议,决定先在部分地区试办“开采煤铁事宜”。

——摘编自载逸主编《简明清史》等

材料二

新中国“一五”计划指出:

“矿产资源的勘查和它的勘查进度,资源供应的保证程度,是合理的分布生产力、建立新工业基地、正确地规定工业建设计划的先决条件。

”为此国家要求“有计划地展开全国矿业的普查工作”,“加强对某些从前没有发现或很少发现的和目前特别缺乏的资源(例如石油)以及在地区上不平衡的资源的普查工作和勘探工作”。

————《建国以来重要文献选编》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和所学知识,分析清政府与雍正年间与19世纪70年代矿业政策的差异及原因。

(15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与清代矿业政策相比,新中国“一五”计划期间矿业政策的特点,并简析其意义。

(10分)

【答案】

(1)差异:

雍正年间限制开矿,政府垄断;19世纪70年代允许开矿,官督商办。

原因:

雍正年间:

推行重农抑商政策;清廷认为开矿影响社会稳定,政府谋取矿利。

19世纪70年代:

列强的经济侵略;洋务运动的推动;煤、铁等关系到国防、民生,需求很大。

(2)特点:

列入国家发展计划;服务于国家工业化建设;独立自主开发;特别重视当时缺乏的矿产资源的勘探。

意义:

奠定了新中国矿业发展的初步基础;促进“一五”计划顺利完成;有利于国家工业体系的建立;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考点定位】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古代的经济政策·重农抑商;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洋务运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一五”计划

【名师点睛】本大题第一小题的分析清政府与雍正年间与19世纪70年代矿业政策的差异,和第二小题的“说明与清代矿业政策相比,新中国一五计划期间矿业政策的特点”,均是通过对材料信息的概括归纳进行解答,属于概括类材料解析题。

此类试题在解答时要根据材料,对材料内容划分层次,逐层分析,把握每一层次的要点。

然后对要点进行归纳总结,确定哪些是题目要求回答的,再根据所问来回答。

比如第一小题的“差异”,雍正年间的矿业政策可以根据材料中的两层意思进行概括归纳。

同样,新中国“一五”计划期间矿业政策的特点,也是通过对材料进行分层概括后,从每一层次归纳出的信息来回答。

考点二:

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

01.(2017年江苏卷单科历史11)据统计,1948年外国在华投资总额约31.97亿美元,其中美国14.10亿美元,占总量44.10%英国11.15亿美元,占总量34.88%,其他国家6.72亿美元,占总量21.02%。

由此可见

A.英国的国际地位正在迅速地提高B.日本在投资总额中占有相当比例

C.外国资本已完全掌控中国的经济命脉D.美国在外国对华投资中处于优势地位

【答案】D

【解析】解放战争时期,美国利用支持国民党打内战机会,与国民党签订《中美友好航海条约》,材料中“美国,占总量44.10%”说明美国此时在华投资处于优势地位,故D项正确。

英国投资比例难以说明国际地位上升,故A项错误;日本此时属于战败国,材料中没有体现日本投资信息,故B项错误;C中完全掌控说法绝对。

【考点定位】晚清中国经济结构变动和民族资本主义发展•近代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美国对中国经济侵略

【名师点睛】在高考复习中,关于近代中国经济的发展,一要掌握一条主线、两个重点。

一条主线是中国民族工业的兴起和曲折发展轨迹:

产生——初步发展——短暂的春天——曲折发展——萎缩。

注意分析每一阶段的背景、特点和对社会发展的影响。

两个重点:

一是近代民族工业的兴起;二是民国时期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二要掌握重点概念,如自然经济、外国资本主义经济、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02.(辽宁省葫芦岛协作体2017届高三下学期模拟考试(6月)历史试卷)下列选项,对下表的正确解读是

近代中国国内市场商品情况

1890年

1908年

1920年

市场商品总值(单位:

亿两)

11.74

22.99

66.10

市场商品中洋货所占比重(%)

12.09

21.64

12.84

A.市场商品总值增长主要是由于民族资本主义经济持续发展

B.洋货所占比例的上升是因为上海等东南沿海通商口岸的开放

C.市场商品总值增长最快时期主要是由于清政府放宽设厂限制

D.洋货所占比重下降是因为抵制洋货、使用国货运动的开展

【答案】D

点睛:

本题属于典型的表格数据分析类选择题,学生应该注意仔细分析1890年到1920年市场商品总值和市场商品中洋货所占比重的数据变化,同时熟练掌握各个历史阶段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特征和重大史实,据此即可正确判断。

03.(黑龙江省哈师大附中2017届高三第四次模拟考试文综历史试题)根据民国惯例,募集社会捐赠救灾恤难的途径主要有:

政府公务员薪金扣减充作赈捐,向中外各团体及个人募捐等。

1913年民国政府规定:

“凡捐款逾一万圆或募捐逾五万圆以上者给特别奖章,凡捐款逾五千圆或苏捐逾三万圆以上者给一等奖章……凡应给娠抚奖章者随给执照以资证明”。

这说明

A.以工代赈举措具有时代特色B.赈灾政策长期持续实效显著

C.救灾资金中社会捐赠比重大D.政府发挥调配社会资源功能

【答案】D

【解析】从材料来看,国民政府鼓励募捐,对捐款人有额外的表彰,这体现出政府发挥职能参与社会资源调配,所以本题选择D选项。

A选项错误,与材料反映的内容无关;B选项无法从材料中看出这一政策的效果;C选项无法看出比例问题。

04.(苏州市2017届高三调研模拟测试历史试题)经济学家马寅初1935年在《中国经济改造》一书中认为:

面对西方国家的倾销政策,中国保护幼稚工业,除保护税外,用统制的办法,发展国内工业与之相抗,亦为今日国际经济竞争之武器。

但到1940年,马寅初就对传统制经济提出批评:

“吾人以千数百万同胞之死伤,数百万财产之损失,希冀获得胜利以求民族之快快复兴,决不愿以如是巨大之牺牲来交换几个大财神,将吾人经济命脉操在手中。

”马寅初对统制经济态度变化的主要原因:

A.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B.民族工业较快发展

C.官僚资本迅速膨胀D.国家干预经济政策盛行

【答案】C

【解析】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40年属于抗日战争时期,当时由于日本帝国主义的掠夺、官僚资本的迅速膨胀,民族资本主义工商业日益萎缩,故马寅初对统制经济态度发生变化,故C选项正确;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与官僚资本、民族资本的发展状况没有直接联系,故A选项错误;当时民族资本主义工商业日益萎缩,故B选项错误;官僚资本垄断经营的政策也不等于国家干预经济政策,故D选项错误。

故选C。

点睛:

本题解题的关键是熟练掌握民族资本主义发展演变的史实,扣住1940年的时间阶段,从民族资本主义工商业日益萎缩的原因入手,结合材料“统制经济”的相关知识即可正确判断。

学*

05.(天津市红桥区2017届高三二模历史试题)下表反映了国民政府统治时期的经济状况,对表中信息评析正确的是

国家资本经营的工矿产品占国统区工业品的比重(1947年)

——陈真编《中国近代工业史资料》

A.国家资本的膨胀使国民经济得到高速发展

B.国家资本完全通过市场竞争获得垄断地位

C.国家资本的垄断地位阻滞了民营工业发展

D.国家资本的扩充缓解了国民政府统治危机

【答案】C

考点三:

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化

01.(2017年北京卷文综历史15)猜谜语是民众喜闻乐见的娱乐形式。

右图所列谜语出现于晚晴,其内容

谜面

谜底

生涯在镜中

照相处

海军

成汤国旗

商标

为他人作寄书邮

达尔文

唐顺宗传位太子

立宪

A.折射出民众接触的西方文化元素趋于多样

B.表明了西方文化的影响仅停留在器物层面

C.反映了中国古典文化受到广大民众的冷落

D.可佐证全盘西化观念盛行于大众日常生活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

结合表格信息,谜底的“照相处”说明受到了西方器物的影响,“浜”受到了西方军事的影响,“商标”受到了西方经济的影响,“达尔文”受到了西方思想文化的影响,“立宪”说明受到了西方政治的影响,A最全面。

B说法不全面。

C说法不符合表格。

D说法夸大了西方文化的影响。

【考点定位】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化•西方对近现代社会生活变迁的影响

【名师点睛】对近代社会生活产生过重大影响的因素包括:

经济体制的变化和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政治制度的变革;科学革命对人们物质生活和精神的影响。

以鸦片战争为转折点,中国被迫放弃了“闭关自守”的政策,开始受到西方物质文明和思想文化的影响。

地主阶级洋务派、资产阶级维新派、资产阶级革命派和激进的民主主义者先后通过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和新文化运动,向西方学习先进的科学技术、政治制度和思想文化,使国人进一步了解西方的物质文化和思想文化,开始了中国的近代化历程,中国的社会生活也从多个层面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特别是一些大城市变化更为明显.

02.(2017年新课标Ⅱ卷文综历史29)29.1913年,《申报》登载的“艾罗补脑汁”广告称:

“欲图一国之进步,当先使一国之人民精神日旺,思想日新,舍补脑之外另无精神思想也。

故善国者必先得卫生,善谋卫生者必先得谋补脑。

”由于广告成功,产品一上市就十分畅销。

这反映出当时

A.新文化运动的影响日益广泛B.追求新思想成为社会时尚

C.改良社会风俗成为国民共识D.广告成为推动文明的工具

【答案】B

【考点定位】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物质生活与习俗的变迁·动荡中变化的近代社会生活

【名师点睛】近代中国社会生活变化的原因包括:

外来文化的影响和中西文化的交融,如鸦片战争后西方的生产方式和生活习俗的传入;近代以来社会政治变革和民主思潮的推动,如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等;社会经济的发展,如自然经济的瓦解、近代民族工业的产生和发展等;政府政策的影响,如民国政府的剪辫易服和迫令放足等。

本题考查近代社会习俗的变化在广告宣传中的体现,广告的成功,说明抓住了当时社会大众的心理,“精神日旺,思想日新”也反映出1913年即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之后追求新思想追求进步的社会潮流。

03.(2017年新课标Ⅲ卷文综历史29)20世纪30年代,上海市政府组织举办集体婚礼。

仪式上,喜字纱灯引导,乐队演奏钢琴曲,新郎着蓝袍黑褂,新娘穿粉色旗袍,头披白纱,手持鲜花,婚礼场面整齐宏大。

这反映了当时上海

A.民众实现了婚姻自主B.中西习俗融合成为时尚

C.门当户对观念已颠覆D.政府主导社会习俗演变

【答案】B

【解析】材料反映了30年代上海的婚礼仪式,不能得出民众实现了婚姻自主,故A项错误;“喜字纱灯”、“蓝袍黑褂”是中国婚俗,“演奏钢琴曲”、“头披白纱,手持鲜花”是西方婚礼仪式,说明当时的婚礼仪式具有中西习俗融合的特征,故B项正确;材料只是讲述婚礼的形式和规模,不能说明门当户对观念已颠覆,故C项错误;材料中的集体婚礼虽由政府组织举办,但不能说明是由政府主导社会习俗演变,故D项错误。

【考点定位】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近代中国社会生活的变化·婚俗变化的特点

【名师点睛】本题考查学生阅读材料并获取材料相关信息的能力,考查的重点定位于近代中国社会婚俗变化的点上,其实质上也考查了服饰变化的特点,旗袍是中西合璧的产物,再加上材料中婚礼的场面中的喜字是中国的,钢琴是西洋的,所以布置也体现了中西合璧的特点。

出题者设置了一个新情境考查学生的知识整合能力,题目新颖却又贴近生活。

考点四:

交通、通讯工具的进步

01.(河北省衡水中学2017届高三最后一卷(十调)文综历史试题)盛宣怀在其所拟《电报局招商章程》中说:

“中国兴造电线,固以传递军报为第一要务,而其本则尤在厚利商民力图久计。

”根据材料推断,盛宣怀认为应如何发展近代电讯事业

A.引进西方近代电讯技术B.适应国防建设的需要

C.结合商业化运转推动发展D.提高电讯行业的利润

【答案】C

02.(江苏省徐州市2017届高考考前模拟冲刺打靶卷历史试题)下表为上海外白渡桥通行交通工具变化情况统计表(单位:

人)。

年份

人力车

马车

轿子

脚踏车

机器脚踏车

汽车

公共汽车

有轨电车

1889

6894

544

9

11

0

0

0

0

0

1926

14600

0

0

0

3459

194

3764

172

922

数据的变化表明上海

A.近代交通工具普及B.城市交通进步显著C.生活方式普遍西化D.民众消费水平悬殊

【答案】B

【解析】根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汽车、公共汽车、有轨电车的增多意在表明上海城市交通进步显著,选B是符合题意的,正确;交通工具是进步了而非普及了,选项A不符合题意,排除;材料没反映生活方式变化方面的信息,选项C不符合题意,排除;材料反映交通进步显著而没反映民众消费水平方面的问题,选项D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B。

03.(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六中学2017届高三下学期第三次模拟考试文科综合历史试题)1908年4月,上海公共租界英商电车公司颁布了乘车守则若干条,其中规定:

不准在车辆行驶时上下车、不准头和手伸出车外、不准在车厢内吸烟、不得在车上讲污言秽语、不得在车中吐痰,不得醉酒乘车、不得穿着污秽衣衫上车、传染病患者不得乘车、不得带狗等动物上车等等。

该守则

A.有利于市民公共意识养成B.促进了交通运输业的近代化

C.只适用于租界内的中国人D.提高了中华民国的国民素质

【答案】A

考点五:

大众传媒的发展

01.(2017年北京卷文综历史19)下列选项中史实与结论之间逻辑关系正确的是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

“全面提高”不符合史实,材料仅反映医学,A错误。

“全社会关注”说法错误,材料仅反映统治者,B错误。

京剧《定军山》是我国的传统戏剧,电影是近代科技的成果,C正确。

“成功解决了”不符合事实,世界粮食短缺问题还在解决过程中,D错误。

【考点定位】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科技成就•古代中国的医学成就;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大众传媒的发展•电影;现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教育事业•科技技术发展的主要成就•袁隆平杂交水稻

【名师点睛】《定军山》是中国人自己拍摄的第一部电影。

在北京丰泰照相馆拍摄并在前门大观楼放映。

影片于1905年12月28日在中国(清朝)上映,结束了中国没有国产电影的的历史。

京剧《定军山》拍摄成电影是中国传统文化与近代科技相结合的产物。

02.(2017年江苏卷单科历史7)《万国公报》对近代中国知识分子产生了较大影响。

有学者统计了其中发表的相关文章,如下表:

由此推断

A.《万国公报》是中国人最早创办的报刊B.晚清知识分子通过报刊实现了言论自由

C.知识界的宣传呼吁迫使清政府革除陋习D.随社会发展知识界对妇女问题渐趋重视

【答案】D

【考点定位】近代中国社会生活与习俗变迁•社会习俗变迁•妇女地位变化

【名师点睛】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涉及近代和现代两个阶段,包括衣、食、住、行、风俗习惯及通信工具、大众传媒等几个方面。

(1)鸦片战争至新中国成立前是社会生活变迁的第一阶段,中西合璧、不土不洋成为这一阶段物质生活与社会习俗的突出特征。

(2)新中国成立后,尤其是20世纪50年代以后,社会生活面貌焕然一新,但也受到政治生活的影响。

(3)改革开放后,社会生活进入快速发展的新时期,特别是科技在民众生活中的影响逐渐增强。

03.(广东省揭阳一中、潮州金中2017届高三两校三模联考文综历史试题)1920年全国报界联合会通过《劝告勿登有恶影响于社会之广告与新闻案》指出:

“如奖券为变相之彩票,究其弊端可以凋敝民力而促其生计,且引起社会投机之危险思想。

又如春药及诲淫之书,皆足以伤风败俗,惑乱青年。

此种广告,皆与社会发生极大之恶影响,而报纸登载,恬不为怪。

”这反映出当时

A.政府立法整顿,规范广告业秩序B.民族危机加深,报业界抵制外货

C.报刊业发展迅速,广告比重加大D.缺乏有效管束,广告业乱象丛生

【答案】D

【解析】题干主要反映了对有不良影响的广告内容进行了批评,说明了当时广告业的管理不善,故D正确。

题干只是提出了这一不良现象,没有提出改进措施,排除A;BC项题干没有体现。

04.(福建省厦门市一中2017年高考适应性测试文综合历史部分试卷)民国元年中华书局成立,其出版理念是“倡国粹,以启发国民之爱国心",“兼采欧化,以灌输国民之世界知识"。

这一理念旨在

A.促进社会大众觉醒B.加快东西文化的交融C.宣传实业救国思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职业教育 > 中职中专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