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中考真题化学.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24791425 上传时间:2023-06-01 格式:DOCX 页数:27 大小:122.0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天津市中考真题化学.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天津市中考真题化学.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天津市中考真题化学.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天津市中考真题化学.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天津市中考真题化学.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天津市中考真题化学.docx

《天津市中考真题化学.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天津市中考真题化学.docx(2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天津市中考真题化学.docx

天津市中考真题化学

2017年天津市中考真题化学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最符合题意)

1.(2分)下列变化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湿衣晾干

B.盐酸挥发

C.蜡烛熔化

D.白磷然烧

解析:

A、湿衣晾干的过程中只是状态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五氧化二磷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B、盐酸挥发的过程中只是形状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C、蜡烛熔化的过程中只是状态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D、白磷燃烧的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答案:

D

2.(2分)下列物质中,目前计入“空气污染指数”项目的是(  )

A.氮气

B.氧气

C.稀有气体

D.可吸入颗粒物

解析:

目前计入我国“空气污染指数”的监测项目有:

二氧化硫、一氧化碳、二氧化氮、可吸入颗粒及臭氧等.

A、氮气是空气的主要成分之一,不是我国“空气污染指数”的监测项目,答案项错误。

B、氧气是空气的主要成分之一,不是我国“空气污染指数”的监测项目,答案项错误。

C、稀有气体是空气的成分之一,不是我国“空气污染指数”的监测项目,答案项错误。

D、可吸入颗粒物属于空气污染物,是我国“空气污染指数”的监测项目,答案项正确。

答案:

D

3.(2分)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  )

A.Si

B.Fe

C.O

D.Al

解析:

根据记忆可知在地壳中元素含量排在前四位的元素是:

氧、硅、铝、铁。

答案:

C

4.(2分)下列图示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

A.

B.

C.

D.

解析:

A、向试管中倾倒液体药品时,瓶塞要倒放,标签要对准手心,瓶口紧挨,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B、量筒读数时视线要与量筒内液体的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C、检查装置气密性的方法:

把导管的一端浸没在水里,双手紧贴容器外壁,若导管口有气泡冒出,装置不漏气,图中所示操作正确。

D、给试管中的液体加热时,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试管里的液体,且液体体积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

,大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答案:

C

5.(2分)臭氧(O3)主要分布在距离地面10﹣25km的高空.它能吸收大部分紫外线,保护地球生物。

臭氧属于(  )

A.非金属单质

B.金属单质

C.化合物

D.混合物

解析:

臭氧中只有氧元素一种元素,臭氧(O3)属于纯净物中的单质,氧元素属于非金属,所以属于非金属单质。

答案:

A

6.(2分)下列有关催化剂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在化学反应后其质量减小

B.催化剂能改变化学反应速率

C.在化学反应后其质量增加

D.在化学反应后其化学性质发生了变化

解析:

A、催化剂在化学反应前后质量不变,答案项说法错误。

B、催化剂能改变化学反应速率,能加快化学反应速率,也能减慢反应速率,答案项说法正确。

C、催化剂在化学反应前后质量不变,答案项说法错误。

D、催化剂在化学反应前后化学性质不变,答案项说法错误。

答案:

B

7.(2分)一些食物的近似pH如下:

食物

葡萄汁

苹果汁

牛奶

鸡蛋清

pH

3.5﹣4.5

2.9﹣3.3

6.3﹣6.6

7.6﹣8.0

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苹果汁和葡萄汁均显酸性

B.鸡蛋清和牛奶均显碱性

C.苹果汁比葡萄汁的酸性强

D.胃酸过多的人应少饮苹果汁和葡萄汁

解析:

A、苹果汁、葡萄汁的pH都小于7,都显酸性,故说法正确;

B、牛奶的pH小于7,显酸性,鸡蛋清的pH大于7,显碱性,故说法错误;

C、苹果汁、葡萄汁的pH都小于7,都显酸性,但苹果汁的pH更小,酸性更强,故说法正确;

D、因为苹果汁、葡萄汁的pH都小于7,都显酸性,所以胃酸过多的人应少饮葡萄汁和苹果汁,故说法正确

答案:

B

8.(2分)截止目前,我国的稀土储量居世界第一位.铕(Eu)是一种稀土元素,下列有关说法中错误的是(  )

A.铕属于非金属元素

B.铕的原子序数是63

C.铕原子中的质子数为63

D.铕的相对原子质量是152.0

解析:

A.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中获取的信息,该元素的名称是铕,属于金属元素,答案项说法错误。

B.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中获取的信息,该元素的原子序数为63,答案项说法正确。

C.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中获取的信息,该元素的原子序数为63;根据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则铕原子中的质子数为63,答案项说法正确。

D.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中获取的信息,可知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52.0,答案项说法正确。

答案:

A

9.(2分)下列途述正确的是(  )

A.化学反应过程中都会发生放热现象

B.在化学反应中只有燃烧反应才能放出热量

C.化学反应伴随着能量变化

D.人类利用的能量都是通过化学反应获得的

解析:

A、化学变化过程中既有放热现象,如:

燃烧反应,金属与水或酸反应,酸碱中和反应,大部分的化合反应等。

同时也有吸热现象,比如大部分的分解反应,碳和二氧化碳反应等。

B、在化学反应中放出热量的不仅仅是燃烧反应,比如金属与水或酸反应,酸碱中和反应,大部分的化合反应等也会放热。

C、化学变化不但生成新物质而且还会伴随着能量的变化,这种能量变化经常表现为热能、光能和电能的放出或吸收.炸药、石油、煤炭、蓄电池等储存的能量,都是靠化学反应释放出来的.所以化学变化中一定伴随着能量变化是对的。

D、不完全是,比如水能、风能、地热能、海洋能等就不是通化学反应而获得的。

答案:

C

10.(2分)己知A+3B=2C+3D中,已知2.3gA跟4.8gB恰好完全反应生成4.4gC.又知D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8,则A的相对分子质量为(  )

A.23

B.46

C.92

D.96

解析: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得,生成的D的质量为2.3g+4.8g﹣4.4g=2.7g

设A的相对分子质量为x

A+3B=2C+3D

x54

2.3g2.7g

x=46

答案:

B

二、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每小题给出的西个选项中,有1-2个符合题意..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的多选不得分;有2个选项符合题意的只选一个且符合题意得1分,若宣2个有一个不符合题意则不得分)

11.(2分)化学实验中常用到木条或火柴梗,下列实验方案或操作不能达到目的是(  )

A.用带火星的木条检验氧气

B.用燃着的木条区分氮气和二氧化碳

C.用木条蘸少量浓硫酸验证浓硫酸有腐蚀性

D.用火柴梗迅速平放蜡烛火焰中,约1s后取出,比较火焰各层温度

解析:

A、氧气能支持燃烧,用带火星的木条检验氧气,答案项实验方案或操作能达到目的。

B、氮气和二氧化碳均不能燃烧、不能支持燃烧,均能使燃着的木条熄灭,不能鉴别,答案项实验方案或操作不能达到目的。

C、浓硫酸具有脱水性,用木条蘸少量浓硫酸,一段时间后木条变黑,可验证浓硫酸有脱水性,答案项实验方案或操作不能达到目的。

D、温度越高,木条碳化的越快,用火柴梗迅速平放蜡烛火焰中,约1s后取出,根据碳化的情况可以比较火焰各层温度,答案项实验方案或操作能达到目的。

答案:

BC

12.(2分)某同学对下列四个实验都设计了两种方案,两种方案均合理的是(  )

选项

A

B

C

D

实验目的

鉴别硬水和软水

鉴别硫酸铵和磷矿粉

除去二氧化碳中的少量水蒸气

除去氯化钠溶液中的少量碳酸钠

方案l

观察颜色

观察颜色

通过浓硫酸

滴加适量稀盐酸

方案2

加肥皂水

加熟石灰粉末研磨

通过氢氧化钠溶液

滴加适量氯化钙溶液,过滤

A.A

B.B

C.C

D.D

解析:

A、硬水和软水的区别在于所含的钙镁离子的多少,可用肥皂水来区分硬水和软水,加入肥皂水,若产生泡沫较多,则是软水,若产生泡沫较少,则是硬水;硬水和软水均为无色液体,用观察颜色的方法不能鉴别;答案项实验方案有错误。

B、磷矿粉为灰白色固体,硫酸铵为白色固体,用观察颜色的方法可以鉴别;加熟石灰粉末研磨,产生刺激性气味的是硫酸铵,无明显变化的是硫酸铵,可以鉴别;答案项实验方案均正确。

C、浓硫酸具有吸水性,且不能与二氧化碳反应,能除去水蒸气;氢氧化钠溶液不具有吸水性,不能除去水蒸气;答案项实验方案有错误。

D、碳酸钠能与适量的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符合除杂原则;碳酸钠能与适量氯化钙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氯化钠,再过滤,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符合除杂原则;答案项实验方案均正确。

答案:

BD

13.(2分)钛和钛合金是重要金属材料.工业上用钛酸亚铁(FeTiO3)冶炼钛(Ti)的过程是:

①2FeTiO3+6C+7Cl2

2TiCl4+2FeCl3+6CO②在氩气环境中:

2Mg+TiCl4

Ti+2MgCl2

下列判断不正确的是(  )

A.反应①中生成的气体对环境有污染

B.反应②中氯化物的总质量保持不变

C.反应①、②中钛元素的化合价都改变

D.反应②中氩气作为保护气不参加反应

解析:

A.反应①中生成的气体是有毒的一氧化碳气体,会对环境造成污染,故正确;

B.在反应②中:

2Mg+TiCl4

Ti+2MgCl2中,参加反应的TiCl4与生成的MgCl2质量之比为190:

190=1:

1,故正确;

C.反应①中钛元素的化合价反应前后都是+4价;反应②中由+4价变为0价,故错误;

D.反应②需在氩气环境中进行,这里氩气是作为保护气不参加反应,故正确。

答案:

C

14.(2分)下列各组转化关系中的反应为初中化学常见的反应,其中的“→”表示某种物质可一步反应生成另一种物质.甲、乙、丙三种物质不符合对应“转化关系”的是(  )

选项

A

B

C

D

转化关系

物质

H2O2

C

CaCO3

FeCl2

O2

CO

CO2

Fe

H2O

CO2

Na2CO3

Fe2O3

A.A

B.B

C.C

D.D

解析:

A、过氧化氢(甲)可以分解成水(丙)和氧气(乙),而氧气(乙)可以和氢气或者含氢化合物反应生成水(丙),而水(丙)可以在通电的情况下分解成氧气(乙)和氢气,故该转化能实现,正确;

B、碳(甲)和氧气充分燃烧生成二氧化碳(丙),不充分燃烧会生成一氧化碳(乙),而一氧化碳(乙)体现可燃性与还原性都可以转化为二氧化碳(丙),而二氧化碳(丙)和碳在高温的情况下也能生成一氧化碳(乙).故该转化能实现,正确;

C、碳酸钙(甲)高温煅烧或者和盐酸反应都能生成二氧化碳(乙),二氧化碳(乙)能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碳酸钠(丙),碳酸钠(丙)和盐酸等反应也能生成二氧化碳(乙),同时碳酸钠(丙)和氢氧化钙或者氯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甲).故该转化能实现。

正确;

D、氧化铁(丙)无法直接得到氯化亚铁(甲),前者是+3价铁,而后者是+2价。

错误。

答案:

D

15.(2分)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质量相等的氧化镁和硫酸镁中镁元素的质量比为3:

1

B.质量相等的硫和碳分别在氧气中充分燃烧,硫比碳消耗氧气的质量大

C.硝酸铵和氯化钾的混合物中氮元素质最分数为14%,该混合物中硝酸铵的质量分数为40%

D.质量和质量分数均相等的氢氧化钠溶液和稀硫酸,充分反应后,向所得溶液中滴加硫酸铜溶液,不会出现蓝色沉淀

解析:

A、质量相等(设该质量为mg)的氧化镁和硫酸镁中镁元素的质量比为(mg×

×100%):

(mg×

×100%)=3:

1.正确;

B、质量相等(设该质量为mg)的硫和碳分别在氧气中充分燃烧,硫消耗的氧气为x,碳消耗的氧气的质量为y.

S+O2

SO2

3232

mgx

x=mg

C+O2

CO2

1232

mgx

=

x≈2.7mg

硫比碳消耗氧气的质量小,而不是大.错误.

C、硝酸铵和氯化钾的混合物中氮元素质最分数为14%,由于硝酸铵中氮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100%,则该混合物中硝酸铵的质量分数为

=40%,正确;

D、质量和质量分数均相等的氢氧化钠溶液和稀硫酸(即溶质相等,设质量均为mg)

设质量为mg的氢氧化钠完全反应消耗的硫酸的质量为x

2NaOH+H2SO4=Na2SO4+2H2O

8098

mgx

=

x=

mg>mg

所以应该是氢氧化钠有剩余,充分反应后,向所得溶液中滴加硫酸铜溶液,氢氧化钠与硫酸铜反应生成蓝色沉淀,错误。

答案:

AC

三、填空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14分)

16.(6分)化学就在我们身边.现有①石墨②氯化钠③稀硫酸,④碳酸钙⑤熟石灰⑥二氧化碳,选择适当的物质填空(填序号)

(1)可作气体肥料的是  ;

解析:

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的原料,可作气体肥料。

答案:

(2)可用于金属表面除锈的是  ;

解析:

稀硫酸可用于金属表面除锈。

答案:

(3)可作补钙剂的是  ;

解析:

碳酸钙可作补钙剂。

答案:

(4)可用于配制生理盐水的是  ;

解析:

氯化钠可用于配制生理盐水。

答案:

(5)可作干电池电极的是  ;

解析:

石墨易导电,可作干电池电极。

答案:

(6)可用于改良酸性土壤的是  。

解析:

熟石灰显碱性,可用于改良酸性土壤。

答案:

17.(3分)根据下列粒子结构示意图,回答问题.

(1)A、B、C、D所示粒子共表示  种元素(填数字)

解析:

由粒子结构示意图可知,A、B、C、D所示粒子共含有3种质子数,共表示3种元素。

答案:

3

(2)D所示粒子在化学反应中容易  电子(填“得到”或“失去”)

解析:

D所示粒子的最外层电子数目是7,大于4,在化学反应中容易得到电子。

答案:

得到

(3)若E中x=10时,则该粒子属于  (填“原子”或“离子”)

解析:

若E中x=10时,则该粒子中质子数等于电子数,属于原子。

答案:

原子

18.(5分)在宏观、微观和符号之间建立联系是化学特有的思维方式.根据电解水的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1)从宏观上观察:

如图所示,试管a和b中产生气体的体积比约为  ,b中产生的气体是  (填化学式)

解析:

电解水实验的现象和结论,正极产生氧气,负极产生氢气,氢气和氧气的体积比为2:

1,b产生的气体是氧气。

答案:

2:

1O2

(2)从微观上分析: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填字母).

A.水是由氢气和氧气组成的

B.水是由氢原子和氧原子构成的

C.每个水分子是由2个氢原子和l个氧原子构成的

解析:

A、水是纯净物,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故错误;

B、水是直接由水分子构成的,水分子是由氢原子和氧原子构成的,故错误;

C、水是由水分子构成,一个水分子才由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故正确。

答案:

C

(3)从符号上表示:

电解水的化学方程式为  .

解析:

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化学方程式是2H2O

2H2↑+O2↑.

答案:

2H2O

2H2↑+O2↑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23分)

19.(6分)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1)镁在氧气中燃烧  ;

解析:

镁条在氧气中燃烧生成氧化镁,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Mg+O2

2MgO

答案:

2Mg+O2

2MgO

(2)锌和稀硫酸反应  ;

解析:

锌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锌和氢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Zn+H2SO4═ZnSO4+H2↑

答案:

Zn+H2SO4═ZnSO4+H2↑

(3)氢氧化钠溶液与稀盐酸混合  。

解析:

氢氧化钠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NaOH+HCl=NaCl+H2O。

答案:

NaOH+HCl=NaCl+H2O

20.(7分)溶液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l)下列少量物质分别放入水中,充分搅拌,可以得到溶液的是  (填字母)。

A.高锰酸钾

B.汽油

C.面粉

解析:

A、高锰酸钾易溶于水,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属于溶液,故正确;

B、汽油不溶于水,与水混合形成的是乳浊液,不是溶液,故错;

C、面粉不溶于水,与水混合形成的是悬浊液,不是溶液,故错。

答案:

A

(2)在盛有水的烧杯中加入以下某种物质,形成溶液过程中,温度升高。

这种物质是  (填字母).

A.烧碱

B.硝酸铵

C.氯化钠

解析:

物质溶于水分为两个过程,向水中扩散的过程吸收热量,与水分子结合形成水合分子的过程放出热量,如果吸收热量大于放出热量,就表现为吸热,如果吸收热量小于放出热量,就表现为放热,如果相等就表现为既不放热,也不吸热.

A、烧碱溶于水放出热量,溶液温度升高,故正确;

B、硝酸铵溶于水吸收热量,溶液温度降低,故错误;

C、氯化钠溶于水溶液温度基本不变,故错误。

答案:

A

(3)下表是三种物质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根据表中信息回答问题.

温度/℃

0

20

40

60

80

100

溶解度/g

氯化钠

35.7

36.0

36.6

37.3

38.4

39.8

硝酸钾

13.3

31.6

63.9

110

169

246

氢氧化钙

0.19

0.17

0.14

0.12

0.09

0.08

①60℃时,氯化钠的溶解度  硝酸钾的溶解度(填“>”“=”或“<”)。

②表中某物质的饱和溶液随温度升高析出固体,该物质是  (填化学式)。

③20℃时,氯化钠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结果保留至0.1%)。

④向20℃的氢氧化钙饱和溶液中加入少量生石灰,再冷却至20℃,此时溶液中溶质的质量比加入生石灰前溶液中溶质的质量  (填“增大”“不变”或“减小”)。

⑤混有少量氯化钠的硝酸钾固体,加水配成80℃的硝酸钾饱和溶液,再冷却至20℃,析出晶体并得到溶液.下列有关说法中正确的是  (填字母)。

A.析出的晶体中不一定含有硝酸钾

B.所得溶液一定是硝酸钾饱和溶液

C.上述方法可以将两种物质完全分离

解析:

由表中信息可知,60℃时,氯化纳的溶解度是37.3g小于硝酸钾的溶解度110g;

②由表中的数据可以看出氢氧化钙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所以饱和溶液随温度升高析出晶体的是氢氧化钙,故答案为:

Ca(OH)2,

③氯化钠在20℃时的溶解度为36克,20℃时,氯化钠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26.5%;

④由题中“向20℃的氢氧化钙饱和溶液中加入少量生石灰”后,氧化钙和水反应生成了氢氧化钙,反应过程放出大量的热,温度升高;所以恢复到20℃时,原来的饱和溶液中溶剂的质量减少,则原溶液中溶质氢氧化钙固体析出,此时溶液中溶质的质量比加入生石灰前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减小;

⑤硝酸钾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而氯化钠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变化不大,所以工业上将硝酸钾和氯化钠的热混合溶液(两者均己达到饱和)冷却至室温,析出晶体的主要物质是硝酸钾;剩余溶液含有氯化钠,又含有硝酸钾,且是硝酸钾的饱和溶液;上述方法不可以将两种物质完全分离,只能得到硝酸钾。

答案:

<Ca(OH)226.5%减小B

21.(10分)金属材料广泛应用于生产生活中。

(l)铝块能制成铝箔是利用了铝的  性(填“导电”或“延展”)。

解析:

利用金属铝具有良好的延展性可把金属铝制成片。

答案:

延展

(2)为探究铝、铜的金属活动性顺序,某同学选用了下列药品进行实验,其中可行的是  (填字母)。

A.铝丝、铜丝、氯化镁溶液

B.铝丝、铜丝、硫酸铜溶液

解析:

A、铝、铜都不能和氯化镁反应,因此不能比较二者金属活动性顺序;B、铝可以和硫酸铜溶液反应置换出铜,证明铝比铜活泼,可以验证铝、铜的金属活动性顺序。

答案:

B

(3)A~G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己知A为黑色固体单质,B为红棕色粉末,G为紫红色固体单质,它们的转化关系如图所示,回答问题。

①写出化学式:

A  ;B  。

②反应Ⅱ的化学方程式为  。

③反应Ⅲ的化学方程式为  。

解析:

G为紫红色固体单质,则G是铜,A为黑色固体单质,B为红棕色粉末,A和B高温能反应生成C和D,则A可能是碳,B可能是氧化铁,生成的D能与硫酸铜反应铜,则D是铁,C是二氧化碳,C能与A反应生成E,则E是一氧化碳,一氧化碳能与F反应生成铜,则F是氧化铜,代入框图,推断合理;因此:

①A是碳,B是氧化铁,化学式分别为:

C;Fe2O3;

②应Ⅱ是二氧化碳和碳高温产生一氧化碳,方程式为:

CO2+C

2CO;

③反应Ⅲ为铁能与硫酸铜反应生成铜和硫酸亚铁,故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Fe+CuSO4═FeSO4+Cu。

答案:

CFe2O3CO2+C

2COFe+CuSO4=FeSO4+Cu

(4)用1600t含氧化铁80%的赤铁矿石,理论上可以炼出含铁96%的生铁的质量为  t(结果保留至0.1)。

解析:

设理论上可炼出含铁96%的生铁质量为x.

Fe2O3+3CO

2Fe+3CO2

160112

1600t×80%96%x

解得:

x=933.3t。

答案:

933.3.

五、实验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23分)

22.(6分)请结合下列实验装置,回答问题

(l)写出仪器a和b的名称:

a  ,b  。

解析:

仪器a是试管;仪器b是铁架台。

答案:

试管铁架台

(2)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制取氧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解析:

氯酸钾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生成氯化钾和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KClO3

2KCl+3O2↑。

答案:

2KClO3

2KCl+3O2↑

(3)用石灰石和稀盐酸制取并收集二氧化碳,选用的装置为  (填字母)。

解析:

实验室中制取二氧化碳常用石灰石和稀盐酸反应来制取,属于固液常温型,所以应该选择B装置来制取二氧化碳气体;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能溶于水,应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所以应该选择D装置来收集二氧化碳。

答案:

BD

(4)与集气瓶配套使用的玻璃片一般一面为光滑面,另一面为磨砂面,收集气体时用玻璃片的  盖好集气瓶(填“光滑面”或“磨砂面”)。

解析:

磨砂处理是让化学器具之间的接触面更光滑、接合更紧的一种方法,与集气瓶配套使用的玻璃片一般一面为光滑面,另一面为磨砂面,收集气体时应用玻璃片的磨砂面盖好集气瓶。

答案:

磨砂面

23.(10分)酸、碱、盐在生产生活中具有广泛的用途。

(l)制作“叶脉书签”需用到10%的氢氧化钠溶液.现配制50g质量分数为10%的氢氧化钠溶液。

①若用氢氧化钠固体配制,需称量氢氧化钠的质量为  g。

②用氢氧化钠固体配制10%的氢氧化钠溶液过程中需要用到的仪器除了托盘天平、药匙、量筒、烧杯、胶头滴管、试剂瓶外,还需要  。

③下列操作正确的是  (填字母)。

A.称量氢氧化钠固体时,左盘放砝码

B.在托盘天平的左右托盘上垫滤纸称量氢氧化钠固体

C.将准确称量的氢氧化钠固体放入装有水的量筒中溶解

D.将配制好的氢氧化钠溶液装入试剂瓶中,塞好瓶塞并贴上标签

④若用20%的氢氧化钠溶液加水(水的密度为lg/cm3)配制50g质量分数为10%的氢氧化钠溶液,需20%的氢氧化钠溶液的质量为  g;配制时应选用  mL的量筒量取水(填“10”或“50”)。

解析:

①需要氢氧化钠固体的质量=50g×10%=5g;

②配制溶液时还需要玻璃棒搅拌,加速溶解;

③A.称量氢氧化钠固体时,应该砝码放在右盘,氢氧化钠放在左边,故操作错误;

B.在托盘天平的左右托盘上垫滤纸称量氢氧化钠固体,会腐蚀纸,应该放在小烧杯中称量,故操作错误;

C.将准确称量的氢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