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中考数学真题与模拟题分类汇编 专题14 图形的性质之解答题345道题原卷版1.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24779259 上传时间:2023-06-01 格式:DOCX 页数:28 大小:252.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北京市中考数学真题与模拟题分类汇编 专题14 图形的性质之解答题345道题原卷版1.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北京市中考数学真题与模拟题分类汇编 专题14 图形的性质之解答题345道题原卷版1.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北京市中考数学真题与模拟题分类汇编 专题14 图形的性质之解答题345道题原卷版1.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北京市中考数学真题与模拟题分类汇编 专题14 图形的性质之解答题345道题原卷版1.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8页
北京市中考数学真题与模拟题分类汇编 专题14 图形的性质之解答题345道题原卷版1.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北京市中考数学真题与模拟题分类汇编 专题14 图形的性质之解答题345道题原卷版1.docx

《北京市中考数学真题与模拟题分类汇编 专题14 图形的性质之解答题345道题原卷版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北京市中考数学真题与模拟题分类汇编 专题14 图形的性质之解答题345道题原卷版1.docx(2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北京市中考数学真题与模拟题分类汇编 专题14 图形的性质之解答题345道题原卷版1.docx

北京市中考数学真题与模拟题分类汇编专题14图形的性质之解答题345道题原卷版1

专题14图形的性质之解答题(3)(45道题)

一.解答题(共45小题)

1.(2019•顺义区一模)已知:

如图,AB是⊙O的直径,点C是⊙O上一点,点P在AB的延长线上,且∠A=∠P=30.

(1)求证:

PC是⊙O的切线;

(2)连接BC,若AB=4,求△PBC的面积.

2.(2019•海淀区一模)如图,在四边形ABCD中,AB∥CD,AB=BC=2CD,E为对角线AC的中点,F为边BC的中点,连接DE、EF.

(1)求证:

四边形CDEF为菱形;

(2)连接DF交AC于点G,若DF=2,CD

,求AD的长.

3.(2019•顺义区一模)已知:

如图,四边形ABCD是矩形,∠ECD=∠DBA,∠CED=90°,AF⊥BD于点F.

(1)求证:

四边形BCEF是平行四边形;

(2)若AB=4,AD=3,求EC的长.

4.(2019•东城区一模)下面是小明设计的“过直线外一点作这条直线的平行线”的尺规作图过程.

已知:

如图1,直线BC及直线BC外一点P.

求作:

直线PE,使得PE∥BC.

作法:

如图2.

①在直线BC上取一点A,连接PA;

②作∠PAC的平分线AD;

③以点P为圆心,PA长为半径画弧,交射线AD于点E;

④作直线PE.

所以直线PE就是所求作的直线.根据小明设计的尺规作图过程.

(1)使用直尺和圆规,补全图形(保留作图痕迹);

(2)完成下面的证明.

证明:

∵AD平分∠PAC,

∴∠PAD=∠CAD.

∵PA=PE,

∴∠PAD=  ,

∴∠PEA=  ,

∴PE∥BC.(  )(填推理依据).

5.(2019•顺义区一模)下面是小明同学设计的“过直线外一点作这条直线的垂线”的尺规作图过程.

已知:

直线l及直线l外一点P.

求作:

直线PQ,使得PQ⊥l.

作法:

如图,

①在直线l上取一点A,以点P为圆心,PA长为半径画弧,与直线l交于另一点B;

②分别以A,B为圆心,PA长为半径在直线l下方画弧,两弧交于点Q;

③作直线PQ.

所以直线PQ为所求作的直线.

根据小明设计的尺规作图过程,

(1)使用直尺和圆规,补全图形;(保留作图痕迹)

(2)完成下面的证明.

证明:

连接PA,PB,QA,QB.

∵PA=PB=QA=QB,

∴四边形APBQ是菱形  (填推理的依据).

∴PQ⊥AB  (填推理的依据).

即PQ⊥l.

6.(2019•东城区一模)如图,AB与⊙O相切于点A,P为OB上一点,且BP=BA,连接AP并延长交⊙O于点C,连接OC.

(1)求证:

OC⊥OB;

(2)若⊙O的半径为4,AB=3,求AP的长.

7.(2019•海淀区一模)下面是小明设计的“过直线外一点作已知直线的平行线”的尺规作图过程.

已知:

如图1,直线l及直线l外一点P.

求作:

直线PQ,使PQ∥l.

作法:

如图2,

①在直线l上取一点O,以点O为圆心,OP长为半径画半圆,交直线l于A、B两点;

②连接PA,以B为圆心,AP长为半径画弧,交半圆于点Q;

③作直线PQ;

所有直线PQ就是所求作的直线.

根据小明设计的尺规作图过程.

(1)使用直尺和圆规,补全图形(保留作图痕迹).

(2)完成下面的证明:

证明:

连接PB、QB.

∵PA=QB,

  .

∴∠PBA=∠QPB(  )(填推理的依据).

∴PQ∥l(  )(填推理的依据).

8.(2019•海淀区一模)如图,AB是⊙O的直径,弦CD⊥AB于点E,在⊙O的切线CM上取一点P,使得∠CPB=∠COA.

(1)求证:

PB是⊙O的切线;

(2)若AB=4

,CD=6,求PB的长.

9.(2019•海淀区一模)如图1,线段AB及一定点C、P是线段AB上一动点,作直线CP,过点A作AQ⊥CP于点Q,已知AB=7cm,设A、P两点间的距离为xcm,A、Q两点间的距离为y1cm,P、Q两点间的距离为y2cm.

小明根据学习函数的经验,分别对函数y1、y2随自变量x的变化而变化的规律进行了探究.

下面是小明的探究过程,请补充完整:

(1)按照下表中自变量x的值进行取点、画图、测量,分别得到了y1、y2与x的几组对应值.

x/cm

0

0.3

0.5

0.8

1

1.5

2

3

4

5

6

7

y1/cm

0

0.28

0.49

0.79

1

1.48

1.87

2.37

2.61

2.72

2.76

2.78

y2/cm

0

0.08

0.09

0.06

0

0.29

0.73

1.82

  

4.20

5.33

6.41

(2)在同一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描出补全后的表中各组数值所对应的点(x,y1),(x,y2),并画出函数y1,y2的图象;

(3)结合函数图象,解决问题:

当△APQ中有一个角为30°时,AP的长度约为  cm.

10.(2019•海淀区一模)如图,在等腰直角△ABC中,∠ABC=90°,D是线段AC上一点(CA>2CD),连接BD,过点C作BD的垂线,交BD的延长线于点E,交BA的延长线于点F.

(1)依题意补全图形;

(2)若∠ACE=α,求∠ABD的大小(用含α的式子表示);

(3)若点G在线段CF上,CG=BD,连接DG.

①判断DG与BC的位置关系并证明;

②用等式表示DG、CG、AB之间的数量关系为  .

11.(2019•石景山区一模)如图,AB是⊙O的直径,过⊙O上一点C作⊙O的切线CD,过点B作BE⊥CD于点E,延长EB交⊙O于点F,连接AC,AF.

(1)求证:

CE

AF;

(2)连接BC,若⊙O的半径为5,tan∠CAF=2,求BC的长.

12.(2019•西城区一模)如图,在△ABC中,AC=BC,点D,E,F分别是AB,AC,BC的中点,连接DE,DF.

(1)求证:

四边形DFCE是菱形;

(2)若∠A=75°,AC=4,求菱形DFCE的面积.

13.(2019•西城区一模)下面是小东设计的“作圆的一个内接矩形,并使其对角线的夹角为60°”的尺规作图过程.

已知:

⊙O

求作:

矩形ABCD,使得矩形ABCD内接于⊙O,且其对角线AC,BD的夹角为60°.

作法:

如图

①作⊙O的直径AC;

②以点A为圆心,AO长为半径画弧,交直线AC上方的圆弧于点B;

③连接BO并延长交⊙O于点D;

所以四边形ABCD就是所求作的矩形.

根据小东设计的尺规作图过程,

(1)使用直尺和圆规,补全图形(保留作图痕迹);

(2)完成下面的证明.

证明:

∵点A,C都在⊙O上,

∴OA=OC

同理OB=OD

∴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

∵AC是⊙O的直径,

∴∠ABC=90°(  )(填推理的依据)

∴四边形ABCD是矩形

∵AB=  =BO,

∴四边形ABCD四所求作的矩形.

14.(2019•石景山区一模)下面是小立设计的“过直线外一点作这条直线的平行线”的尺规作图过程.

已知:

如图1,直线l及直线l外一点A.

求作:

直线AD,使得AD∥l.

作法:

如图2,

①在直线l上任取一点B,连接AB;

②以点B为圆心,AB长为半径画弧,交直线l于点C;

③分别以点A,C为圆心,AB长为半径画弧,两弧交于点D(不与点B重合);

④作直线AD.

所以直线AD就是所求作的直线.

根据小立设计的尺规作图过程,

(1)使用直尺和圆规,补全图形;(保留作图痕迹)

(2)完成下面的证明.(说明:

括号里填推理的依据)

证明:

连接CD.

∵AD=CD=BC=AB,

∴四边形ABCD是  (  ).

∴AD∥l(  ).

15.(2019•北京一模)下面是“过直线外一点作已知直线的垂线”的尺规作图过程.

已知:

直线l及直线l外一点P.

求作:

直线PQ,使得PQ⊥l,垂足为Q.

作法:

如图,

①在直线l上任取一点A;

②以点P为圆心,PA为半径作圆,交直线l于点B;

③分别以点A,B为圆心,大于

AB的长为半径画弧,两弧相交于点C;

④连接PC交直线l于点Q.

则直线PQ就是所求作的垂线.

根据上述尺规作图过程,

(1)使用直尺和圆规,补全图形;(保留作图痕迹)

(2)完成下面的证明:

证明:

∵PA=  ,AC=  ,

∴PQ⊥l.(  )(填推理的依据)

16.(2019•北京一模)如图,Rt△ABC中,∠ACB=90°,点D在AC边上,以AD为直径作⊙O交BD的延长线于点E,CE=BC.

(1)求证:

CE是⊙O的切线;

(2)若CD=2,BD=2

,求⊙O的半径.

17.(2019•北京一模)如图,▱ABCD中,E,F分别是边BC,AD的中点,∠BAC=90°.

(1)求证:

四边形AECF是菱形;

(2)若BC=4,∠B=60°,求四边形AECF的面积.

18.(2019•北京一模)如图,等边△ABC的边长为3cm,点N在AC边上,AN=1cm.△ABC边上的动点M从点A出发,沿A→B→C运动,到达点C时停止.设点M运动的路程为xcm,MN的长为ycm.小西根据学习函数的经验,对函数y随自变量x的变化而变化的规律进行了探究.

下面是小西的探究过程,请补充完整:

(1)通过取点、画图、测量,得到了y与x的几组对应值;

x/cm

0

0.5

1

1.5

2

2.5

3

3.5

4

4.5

5

5.5

6

y/cm

1

0.87

1

1.32

2.18

2.65

2.29

1.8

1.73

1.8

2

(2)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描出补全后的表中各组数值所对应的点,画出该函数的图象;

(3)结合函数图象,解决问题:

当MN=2cm时,点M运动的路程为  cm.

19.(2019•门头沟区一模)对于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的线段MN和点P,给出如下定义:

点A是线段MN上一个动点,过点A作线段MN的垂线l,点P是垂线l上的另外一个动点.如果以点P为旋转中心,将垂线l沿逆时针方向旋转60°后与线段MN有公共点,我们就称点P是线段MN的“关联点”.

如图,M(1,2),N(4,2).

(1)在点P1(1,3),P2(4,0),P3(3,2)中,线段MN的“关联点”有  ;

(2)如果点P在直线y=x+1上,且点P是线段MN的“关联点”,求点P的横坐标x的取值范围;

(3)如果点P在以O(1,﹣1)为圆心,r为半径的⊙O上,且点P是线段MN的“关联点”,直接写出⊙O半径r的取值范围.

20.(2019•平谷区一模)如图,点P是

所对弦AB上一动点,点Q是

与弦AB所围成的图形的内部的一定点,作射线PQ交

于点C,连接BC.已知AB=6cm,设A,P两点间的距离为xcm,P,C两点间的距离为y1cm,B,C两点间的距离为y2cm.(当点P与点A重合时,x的值为0).

小平根据学习函数的经验,分别对函数y1,y2随自变量x的变化而变化的规律进行了探究.

下面是小平的探究过程,请补充完整:

(1)按照下表中自变量x的值进行取点、画图、测量,分别得到了y与x的几组对应值;

x/cm

0

1

2

3

4

5

6

y1/cm

5.37

4.06

2.83

m

3.86

4.83

5.82

y2/cm

2.68

3.57

4.90

5.54

5.72

5.79

5.82

经测量m的值是(保留一位小数).

(2)在同一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描出补全后的表中各组数值所对应的点(x,y1),(x,y2),并画出函数y1,y2的图象;

(3)结合函数图象,解决问题:

当△BCP为等腰三角形时,AP的长度约为  cm.

21.(2019•房山区一模)如图,AB为⊙O直径,点C是⊙O上一动点,过点C作⊙O直径CD,过点B作BE⊥CD于点E.已知AB=6cm,设弦AC的长为xcm,B,E两点间的距离为ycm(当点C与点A或点B重合时,y的值为0).

小冬根据学习函数的经验,对函数y随自变量x的变化而变化的规律进行了探究.

下面是小冬的探究过程,请补充完整:

(1)通过取点、画图、测量,得到了x与y的几组值,如下表:

x/cm

0

1

2

3

4

5

6

y/cm

0

0.99

1.89

2.60

2.98

m

0

经测量m的值为  ;(保留两位小数)

(2)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描出以补全后的表中各对对应值为坐标的点,画出该函数的图象;

(3)结合画出的函数图象,解决问题:

当BE=2时,AC的长度约为  cm.

22.(2019•门头沟区一模)下面是小明同学设计的“作圆的内接正方形”的尺规作图的过程.

已知:

如图1,⊙O.

求作:

正方形ABCD,使正方形ABCD内接于⊙O.

作法:

如图2,

①过点O作直线AC,交⊙O于点A和C;

②作线段AC的垂直平分线MN,交⊙O于点B和D;

③顺次连接AB,BC,CD和DA;

则正方形ABCD就是所求作的图形.

根据上述作图过程,回答问题:

(1)用直尺和圆规,补全图2中的图形;

(2)完成下面的证明:

证明:

∵AC是⊙O的直径,

∴∠ABC=∠ADC=  °,

又∵点B在线段AC的垂直平分线上,

∴AB=BC,

∴∠BAC=∠BCA=  °.

同理∠DAC=45°.

∴∠BAD=∠BAC+∠DAC=45°+45°=90°.

∴∠DAB=∠ABC=∠ADC=90°,

∴四边形ABCD是矩形(  )(填依据),

又∵AB=BC,

∴四边形ABCD是正方形.

23.(2019•通州区一模)已知:

如图1,在△ABC中,∠ACB=90°.

求作:

射线CG,使得CG∥AB.

下面是小东设计的尺规作图过程.

作法:

如图2,

①以点A为圆心,适当长为半径作弧,分别交AC,AB于D,E两点;

②以点C为圆心,AD长为半径作弧,交AC的延长线于点F;

③以点F为圆心,DE长为半径作弧,两弧在∠FCB内部交于点G;

④作射线CG.所以射线CG就是所求作的射线.

根据小东设计的尺规作图过程,

(1)使用直尺和圆规,补全图形;(保留作图痕迹)

(2)完成下面的证明.

证明:

连接FG、DE.

∵△ADE≌△  ,

∴∠DAE=∠  .

∴CG∥AB(  )(填推理的依据).

24.(2019•平谷区一模)下面是小元设计的“作已知角的角平分线”的尺规作图过程.

已知:

如图,∠AOB.

求作:

∠AOB的角平分线OP.

作法:

如图,

①在射线OA上任取点C;

②作∠ACD=∠AOB;

③以点C为圆心CO长为半径画圆,交射线CD于点P;

④作射线OP;

所以射线OP即为所求.

根据小元设计的尺规作图过程,完成以下任务.

(1)补全图形;

(2)完成下面的证明:

证明:

∵∠ACD=∠AOB,

∴CD∥OB(  )(填推理的依据).

∴∠BOP=∠CPO.

又∵OC=CP,

∴∠COP=∠CPO(  )(填推理的依据).

∴∠COP=∠BOP.

∴OP平分∠AOB.

25.(2019•平谷区一模)如图,AB是⊙O的直径,AC切⊙O于点A,连接BC交⊙O于点D,点E是

的中点,连接AE交BC于点F.

(1)求证:

AC=CF;

(2)若AB=4,AC=3,求∠BAE的正切值.

26.(2019•延庆区一模)对于图形M、N,给出如下定义:

在图形M中任取一点A,在图形N中任取两点B、C(A、B、C不共线),将∠BAC的最大值α(0°<α<180°)叫作图形M对图形N的视角.

问题解决:

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已知T(t,0),⊙T的半径为1.

(1)当t=0时,

①求点D(0,2)对⊙O的视角α;

②直线l1的表达式y=x+2,且直线l1对⊙O的视角α,求sin

(2)直线l2的表达式y=x+t,若直线l2对⊙T的视角α,且60°≤α≤90°,直接写出t的取值范围.

27.(2019•门头沟区一模)如图,在△ABD中,∠ABD=∠ADB,分别以点B,D为圆心,AB长为半径在BD的右侧作弧,两弧交于点C,连接BC,DC和AC,AC与BD交于点O.

(1)用尺规补全图形,并证明四边形ABCD为菱形;

(2)如果AB=5,cos∠ABD

,求BD的长.

28.(2019•通州区一模)如图,在△ABC中,∠ACB=90°,D是BC边上的一点,分别过点A、B作BD、AD的平行线交于点E,且AB平分∠EAD.

(1)求证:

四边形EADB是菱形;

(2)连接EC,当∠BAC=60°,BC=2

时,求△ECB的面积.

29.(2019•平谷区一模)如图,在△ABC中,AB=AC,点D是BC边的中点,连接AD,分别过点A,C作AE∥BC,CE∥AD交于点E,连接DE,交AC于点O.

(1)求证:

四边形ADCE是矩形;

(2)若AB=10,sin∠COE

,求CE的长.

30.(2019•通州区一模)如图,△ABC内接于⊙O,AB为⊙O的直径,过点A作⊙O的切线交BC的延长线于点E,在弦BC上取一点F,使AF=AE,连接AF并延长交⊙O于点D.

(1)求证:

∠B=∠CAD;

(2)若CE=2,∠B=30°,求AD的长.

31.(2019•房山区一模)如图,在△ABC中,AB=AC,以AB为直径的⊙O分别交AC,BC于点D,E,过点B作⊙O的切线,交AC的延长线于点F.

(1)求证:

∠CBF

∠CAB;

(2)若CD=2,tan∠CBF

,求FC的长.

32.(2019•房山区一模)已知:

Rt△ABC中,∠ACB=90°,AC=BC.

(1)如图1,点D是BC边上一点(不与点B,C重合),连接AD,过点B作BE⊥AD,交AD的延长线于点E,连接CE.若∠BAD=α,求∠DBE的大小(用含α的式子表示);

(2)如图2,点D在线段BC的延长线上时,连接AD,过点B作BE⊥AD,垂足E在线段AD上,连接CE.

①依题意补全图2;

②用等式表示线段EA,EB和EC之间的数量关系,并证明.

33.(2019•通州区一模)数学活动课上,老师提出问题:

如图1,在Rt△ABC中,∠C=90°,BC=4cm,AC=3cm,点D是AB的中点,点E是BC上一个动点,连接AE、DE.问CE的长是多少时,△AED的周长等于CE长的3倍.设CE=xcm,△AED的周长为ycm(当点E与点B重合时,y的值为10).

小牧根据学习函数的经验,对函数y随自变量x的变化而变化的规律进行了探究.

下面是小牧的探究过程,请补充完整:

(1)通过取点、画图、测量,得到了x与y的几组值,如下表:

x/cm

0

0.5

1

1.5

2

2.5

3

3.5

4

y/cm

8.0

7.7

7.5

7.4

  

8.0

8.6

9.2

10

(说明:

补全表格时相关数值保留一位小数)

(2)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描出上表中对应值为坐标的点,画出该函数的图象,如图2;

(3)结合画出的函数图象,解决问题:

①当CE的长约为  cm时,△AED的周长最小;

②当CE的长约为  cm时,△AED的周长等于CE的长的3倍.

34.(2019•门头沟区一模)如图,在△ABC中,AB=AC,D是AB的中点,P是线段BC上一动点,连接AP和DP.如果BC=8cm,设B,P两点间的距离为xcm,D,P两点间的距离为y1cm,A,P两点间的距离为y2cm.

小明根据学习函数经验,分别对函数y1和y2随自变量x变化而变化的规律进行了探究.

下面是小明的探究过程,请将它补充完整:

(1)按下表中自变量x值进行取点、画图、测量,得到了y1和y2与x几组对应值:

x/cm

0

1

2

3

4

5

6

7

8

y1/cm

2.50

1.80

1.50

1.80

3.35

4.27

5.22

6.18

y2/cm

5.00

4.24

3.61

3.16

3.00

3.16

3.61

4.24

5.00

(2)在同一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描出补全后的表中各组数值所对应的点(x,y2)和(x,y1),并画出函数y1和y2的图象;

(3)结合函数图象,解决问题:

当DP=AP时,BP的长度约为  cm(结果精确到0.01).

35.(2019•延庆区一模)如图,正方形ABCD的对角线相交于点O,点E、F分别是边BC上的两点,且∠EOF=45°,将∠EOF绕点O逆时针旋转,当点F与点C重合时,停止旋转,已知,BC=6,设BE=x,EF=y.

小明根据学习函数的经验,对函数y随自变量x的变化而变化的规律进行了探究,下面是小明的探究过程,请补充完整:

(1)按照下表中自变量x的值进行取点,画图、测量,得到了y与x的几组对应值:

x

0

0.5

1

1.5

2

2.5

3

y

3

2.77

  

2.50

2.55

2.65

  

(说明:

补全表格时相关数值保留一位小数)

(2)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描出补全后的表中对应值为坐标的点,画出该函数的图象;

(3)结合函数图象,解决问题:

当EF=2BE时,BE的长度约为  .

36.(2019•延庆区一模)已知:

四边形ABCD中,∠ABC=120°,∠ADC=60°,AD=CD,对角线AC、BD相交于点O,且BD平分∠ABC,过点A作AH⊥BD,垂足为H.

(1)求证:

∠ADB=∠ACB;

(2)判断线段BH、DH、BC之间的数量关系,并证明.

37.(2019•延庆区一模)如图,AB是⊙O的直径,点C在⊙O上,点P是AB上一动点,且与点C分别位于直径AB的两侧,tan∠CPB

,过点C做CQ⊥CP交PB的延长线于点Q;

(1)当点P运动到什么位置时,CQ恰好是⊙O的切线?

(2)若点P与点C关于直径AB对称,且AB=5,求此时CQ的长.

38.(2019•延庆区一模)如图,平行四边形ABCD中,对角线AC、BD交于点D,且AC⊥BC,点E是BC延长线上一点,

,连接DE.

(1)求证:

四边形ACED为矩形;

(2)连接OE,如果BD=10,求OE的长.

39.(2019•延庆区一模)下面是小东设计的“已知两线段,求作直角三角形”的尺规作图过程.

已知:

如图1,线段a及线段b(a<b).

求作:

Rt△ABC,使得a、b分别为它的直角边和斜边.

作法:

如图2,

①作射线CM,在CM上顺次截取CB=BD=a;

②分别以点C、D为圆心,以b的长为半径画弧,两弧交于点A;

③连接AB、AC,则△ABC就是所求作的直角三角形.

根据小东设计的尺规作图过程.

(1)补全图形,保留作图痕迹;

(2)完成下面的证明.

证明:

连接AD.

∵  =AD,CB=  .

∴∠ABC=90°(  )(填推理依据).

40.(2019•房山区一模)如图,矩形ABCD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范文 > 行政公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