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凝土施工技术及缺陷修复技术交底讲义.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2476118 上传时间:2022-10-30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90.4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混凝土施工技术及缺陷修复技术交底讲义.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混凝土施工技术及缺陷修复技术交底讲义.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混凝土施工技术及缺陷修复技术交底讲义.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混凝土施工技术及缺陷修复技术交底讲义.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混凝土施工技术及缺陷修复技术交底讲义.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混凝土施工技术及缺陷修复技术交底讲义.docx

《混凝土施工技术及缺陷修复技术交底讲义.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混凝土施工技术及缺陷修复技术交底讲义.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混凝土施工技术及缺陷修复技术交底讲义.docx

混凝土施工技术及缺陷修复技术交底讲义

新建铁路**至**客运专线

**段***标**工区

 

混凝土施工技术及缺陷修补

技术交底

 

编制:

审核:

审批:

 

中铁****客专**段**标**工区

二○一*年*月**·**

第一章混凝土施工技术要点

一、混凝土运输

1.1当搅拌运输车到达浇筑现场时,应高速旋转20s~30s后再将混凝土拌和物喂入泵车受料斗或混凝土料斗中。

1.2泵送混凝土前,应先用同水胶比的水泥砂浆或与泵送混凝土配合比相同、但粗骨料减少50%的混凝土通过管道。

当用活塞泵泵送混凝土时,泵的受料斗内应具有足够的混凝土,防止吸入空气。

1.3向下泵送混凝土时,管路与垂线的夹角不宜小于12°。

1.4不得用插入式振捣器平拖混凝土,也不得用插入式振捣器将下料口处堆积的混凝土推向远处。

1.5搅拌后的混凝土应在1/2初凝时间内入泵,并在初凝前浇筑完毕。

在交通拥堵和气候炎热等情况下,应采取措施防止混凝土坍落度损失过大。

1.6应保持连续泵送混凝土,必要时可降低泵送速度以维持泵送的连续性。

如停泵时间超过15min,应每隔4min~5min开泵一次,正转和反转两个冲程,同时开动料斗搅拌器,防止料斗中混凝土离析。

如停泵超过45min或混凝土出现离析现象时,宜将管中混凝土清除,并清洗泵机。

1.7混凝土在转运、分配或倾注时,应采用滑槽、串筒或漏斗等金属类器具辅助进行。

二、混凝土浇筑

2.1仔细检查模板、支架、钢筋、预埋件的紧固程度和保护层垫块的位置、数量等,以确保钢筋的混凝土保护层厚度尺寸满足要求。

2.2当工地昼夜平均气温连续3d低于5℃或最低气温低于-3℃时,应按冬期施工办理,混凝土的入模温度不应低于5℃。

2.3新浇混凝土入模温度与邻接的己硬化混凝土或岩土、钢筋、模板介质间的温差不得大于15℃。

与新浇筑混凝土接触的己硬化混凝土、岩土介质、钢筋和模板的温度不得低于2℃。

2.4在相对湿度较小、风速较大的环境条件下,可采取场地洒水、喷雾、挡风等措施,或在此时避免浇筑有较大暴露面积的构件。

2.5混凝土应分层浇筑,分层厚度(指捣实后厚度)应根据搅拌与运输能力、浇筑速度、振捣能力和结构特点等条件确定。

泵送混凝土的最大摊铺厚度不宜大于600mm,其它混凝土最大摊铺厚度不宜大于400mm。

2.6在新浇筑完成的下层混凝土上再浇筑新混凝土时,应在下层混凝土初凝前浇筑完成上层混凝土。

上下层同时浇筑时,上层与下层前后浇筑距离应保持1.5m以上。

在倾斜面上浇筑混凝土时,应从低处开始逐层扩展升高,保持水平分层。

2.7混凝土浇筑应连续进行。

当因故间歇时,其间歇时间应小于前层混凝土的初凝时间。

对不同混凝土的允许间歇时间应根据环境温度、水泥性能、水胶比和外加剂类型等条件通过试验确定。

当超过允许间歇时间时,应按浇筑中断处理,同时应留置施工缝,并作出记录。

施工缝的平面应与结构的轴线相垂直。

2.8在浇筑混凝土过程中或浇筑完成时,如混凝土表面泌水较多,须在不扰动已浇筑混凝土的条件下,采取措施将水排除。

继续浇筑混凝土时,应查明原因,采取措施,减少泌水。

2.9浇筑混凝土期间,应设专人检查支架、模板、钢筋和预埋件等的稳固情况,当发现有松动、变形、移位时,应及时处理。

2.10从高处直接倾卸时,混凝土自由倾落高度不宜超过2m,以不发生离析为度。

2.11当倾落高度超过2m时,应采用串筒、溜管或振动溜管等辅助设施进行混凝土浇筑。

2.12串筒出料口距混凝土浇筑面的高度不宜超过1m。

2.13混凝土施工缝处接续浇筑新混凝土时,应符合下列规定:

应凿除已浇筑混凝土表面的水泥砂浆和松弱层,凿毛后露出的新鲜混凝土面积不低于75%。

凿毛时,混凝土强度应符合下列规定:

1)用人工凿毛时,不低于2.5MPa。

2)用风动机等机械凿毛时,不低于10MPa。

3)经凿毛处理的混凝土面应用水冲洗干净,但不得存有积水。

在浇筑新混凝土前,对垂直施工缝宜在旧混凝土面上刷一层水泥净浆,对水平施工缝宜在旧混凝土面上铺一层厚10mm~20mm、比混凝土水胶比略小的胶砂比为1:

2的水泥砂浆,或铺一层厚约30cm的混凝土,其粗骨料宜比新浇筑混凝土减少10%。

4)施工缝为斜面时,旧混凝土应浇筑成或凿成台阶状。

2.15对一般墩台及基础混凝土,应在整个平截面范围内水平分层进行浇筑。

三、混凝土振捣

3.1混凝土浇筑过程中,应随时对混凝土进行振捣并使其均匀密实。

振捣宜采用插入式振捣器垂直点振,或采用插入式振捣器和附着式振捣器联合振捣。

混凝土坍落度较小时(如采用斗送法浇筑的混凝土),应加密振点分布。

预应力混凝土箱梁宜采用侧振并辅以插入式振捣器振捣成型。

3.2混凝土振捣过程中,应避免重复振捣,防止过振。

应加强检查模板支撑的稳定性和接缝的密合情况,防止在振捣混凝土过程中产生漏浆。

3.3采用机械振捣混凝土时,应符合下列规定:

1)采用插入式振捣器振捣混凝土时,插入式振捣器的移动间距不宜大于振捣器作用半径的1.5倍,且插入下层混凝土内的深度宜为50mm~100mm,与侧模应保持50mm~100mm的距离。

2)当振动完毕需变换振捣器在混凝土拌和物中的水平位置时,应边振动边竖向缓慢提出振捣器,不得将振捣器放在拌和物内平拖。

不得用振捣器驱赶混凝土。

3)表面振捣器的移动距离应能覆盖已振动部分的边缘。

4)应避免碰撞模板、钢筋及其它预埋部件。

5)每一振点的振捣延续时间以混凝土不再沉落,表面呈现浮浆为度,防止过振、漏振。

3.4混凝土振捣完成后,应及时修整、抹平混凝土裸露面,待定浆后再抹第二遍并压光或拉毛。

抹面时严禁洒水,并应防止过度操作影响表层混凝土的质量。

寒冷地区受冻融作用的混凝土和干旱地区的混凝土,应特别加强施工抹面工序的质量控制。

四、混凝土养护

4.1自然养护时,混凝土浇筑完成后应立即进行覆盖,防止表面水分蒸发。

暴露面混凝土初凝前,应卷起覆盖物,用抹子搓压表面至少二遍,使之平整后再次覆盖,此时应注意覆盖物不要直接接触混凝土表面,直至混凝土终凝为止。

混凝土自然养护期间,应重点加强混凝土的湿度和温度控制,养护龄期应符合本指南的相关规定。

4.2混凝土养护应包括一定的带模养护时间。

混凝土带模养护期间,应采取带模包裹、浇水、喷淋洒水或通蒸汽等措施进行保湿、保温养护。

4.3混凝土去除表面覆盖物或拆模后,应对混凝土采用蓄水、浇水或覆盖洒水等措施进行潮湿养护,也可在混凝土表面处于潮湿状态时,迅速采用麻布、草帘等材料将暴露面混凝土覆盖或包裹,再用塑料布或帆布等将麻布、草帘等保湿材料包覆(裹)。

包覆(裹)期间,包覆(裹)物应完好无损,彼此搭接完整,内表面应具有凝结水珠。

有条件地段应尽量延长混凝土的包覆(裹)保湿养护时间。

对于墩身等混凝土结构可采用塑料薄膜包裹、墩顶蓄水装置加湿的方式进行养护。

4.4混凝土采用喷涂养护液养护时,应确保养护液对混凝土结构表面不产生侵蚀、不会造成混凝土表面色差,并应确保不漏喷。

4.5混凝土拆模后,应及时对新暴露的混凝土表面进行保湿养护。

混凝土浇筑完毕后的保湿养护最短时间应满足下表的规定。

不同混凝土保湿养护的最低期限

水胶比

大气潮湿(RH≥50%),无风,无阳光直射

大气干燥(20%≤RH<50%),有风,或阳光直射

大气极端干燥(RH<20%),大风,大温差

日平均气温

T(℃)

养护时间

(d)

日平均气温

T(℃)

养护时间

(d)

日平均气温T

(℃)

养护时间

(d)

>0.45

5≤T<10

21

5≤T<10

28

5≤T<10

35

10≤T<20

14

10≤T<20

21

10≤T<20

28

T≥20

10

T≥20

14

T≥20

21

≤0.45

5≤T<10

14

5≤T<10

21

5≤T<10

28

10≤T<20

10

10≤T<20

14

10≤T<20

21

T≥20

7

T≥20

10

T≥20

17

注:

大体积混凝土的养护时间不宜小于28d。

4.6养护期间,养护水温与混凝土表面温度之差不得大于15℃。

4.7在曝晒、气温骤降等情况下,应采取保温措施防止混凝土表面温度受环境因素影响而发生剧烈变化。

养护期间混凝土的芯部与表面、表面与环境之间的温差不得超过20℃(轨道板、预应力箱梁不得超过15℃)。

大体积混凝土施工前应制定严格的养护方案,控制混凝土内外温差满足设计要求。

4.8混凝土在冬期或夏期拆模后,若天气产生骤然变化时,应采取适当的保温(冬期)或隔热(夏期)措施,防止混凝土产生过大的温差应力。

4.9当环境温度低于5℃时,禁止对混凝土表面进行洒水养护,但应采取保温、保湿养护。

4.10混凝土养护期间,应对有代表性的结构进行温度监控,定时测定混凝土芯部温度、表面温度以及环境的气温、相对湿度、风速等参数,并根据混凝土温度和环境参数的变化情况及时调整养护制度,严格控制混凝土的内外温差满足要求。

五、混凝土拆模

5.1混凝土拆模时的强度应符合设计要求。

当设计未提出要求时,应符合下列规定:

1)非承重模板应在混凝土强度达到2.5MPa以上,且其表面及棱角不因拆模而受损时,方可拆除。

2)承重模板应在混凝土强度达下的规定后,方可拆除。

拆除底模时所需混凝土强度

结构类型

结构跨度

达到混凝土设计强度的百分率(%)

板、拱

≤2

50

2~8

75

>8

100

≤8

75

>8

100

悬臂梁(板)

≤2

75

>2

100

3)芯模或预留孔洞的内模应在混凝土强度能保证构件和孔洞表面不发生塌陷和裂缝时,方可拆除。

4)拆模时混凝土的温度不能过高,以免混凝土接触空气时降温过快而开裂。

混凝土内部开始降温以前不得拆模。

5)结构或构件芯部混凝土与表面混凝土之间的温差、表面混凝土与环境之间的温差大于20℃(预应力箱梁和截面较为复杂的结构温差大于15℃)时不得拆模。

大风或气温急剧变化时不应拆模。

在炎热和大风干燥季节,应采取逐段拆模、边拆边盖的拆模工艺。

6)拆除模板时,不得影响或中断混凝土的养护工作。

7)拆模后的混凝土结构应在混凝土达到100%的设计强度后,方可承受全部设计荷载。

第二章混凝土缺陷分类、产生原因及修补措施

一、麻面

麻面是混凝土表面局部出现缺浆粗糙或有小凹坑、麻点、气泡等,形成粗糙面,但混凝土表面无钢筋外露现象。

其主要原因:

(1)模板表面粗糙或粘附硬水泥浆垢等杂物未清理于净,拆模时混凝土表面被粘坏;

(2)模板拼缝不严,局部漏浆;(3)脱模剂涂刷不均匀,局部漏刷或失效,混凝土表面与模板粘结造成麻面;(5)混凝土振捣不实,气泡未排出,停在模板表面形成麻点。

混凝土麻面

麻面的处理措施:

先将麻面处凿除到密实处,用清水清理干净,再用喷壶向混凝土表面喷水直至吸水饱和,将配置好的水泥干灰均匀涂抹在表面,此过程应反复进行,直至有缺陷的地方全部被水泥灰覆盖。

待24h凝固后用镘刀将多余的水泥灰清除。

用水泥灰修复的具体操作过程如下:

①首先是调配水泥灰。

一般情况下,黑、白水泥的配比采用5:

2的比例,可掺入石粉或双飞粉。

用喷壶对调制好配比的水泥灰进行层层洒水,保证握在手里成团,放手后能松散开。

②用水把需要修补的部分充分湿润,待两个小时后即可修复。

戴好橡胶手套,将水泥灰握于掌心,对着麻面进行涂抹填充。

填充时要保证一定的力度,先是顺时针方向,后转换为逆时针方向对同一处麻面进行揉搓,反复进行,直至麻面内填充密实。

密实的概念是用手指对着缺陷处按压时,不出现深度的凹陷。

③处理完一处面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职业规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