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春三模语文试题及答案.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2474202 上传时间:2022-10-29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34.3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长春三模语文试题及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长春三模语文试题及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长春三模语文试题及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长春三模语文试题及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长春三模语文试题及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长春三模语文试题及答案.docx

《长春三模语文试题及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长春三模语文试题及答案.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长春三模语文试题及答案.docx

长春三模语文试题及答案

长春市普通高中2015届高三质量监测(三)语  文

注意事项:

1. 本试卷分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

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

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 作答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Ⅰ卷 阅读题

甲 必考题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汉字自从成了汉语的书面符号,一直是中华民族文化最重要的载体。

从甲骨文所记录的商周编年史,毛公鼎的篆文所镌刻的嬴秦的历史,先秦诸子的论辩和散文,汉代的《史记》《说文》,直到康乾盛世所刻的九百卷、近五万首的《全唐诗》和近八万卷的包括经史子集的《四库全书》,浩瀚的典籍集聚了一代又一代文化精英的思维逻辑和艺术创造。

中国作为古典文献的大国,其文献数量或质量都无愧为上乘。

汉字所以能够长盛不衰,它的生命力来自它的内部结构。

汉字是形音义三位一体的结构体,在形音义之中,表意是它的主体功能。

隶变之后字形稳定少变,占汉字大多数的形声字,表意的形旁相对明确,表音能力较差。

稳定的形、义使它超越了标音能力的缺陷,尽管古今汉语和南北方言语音发生了重大变化,人们还能“由文知义”。

于是,隔代的人可以共享书面阅读,异地的人可以借助文字沟通。

不同的民族虽有各自的语言,用汉字书写的书面语,都被大家尊为共同的文化载体。

唐代之后的一千年间,《切韵》系韵书作为标准音,通过科举取士普及全国,形成了“文读”的字音类别,使古今南北的字音差异保持着多多少少的对应,使操着不同口音的人都认同统一的汉语。

满族入关统治中国三百年,正是处在古代汉语向现代汉语转变的历史时期,也是中华文化达到鼎盛的时期,《四库全书》和《红楼梦》所标志的文言和白话也登上了顶峰。

这就是各民族共同使用汉字、多民族共同创造统一文化的最好见证。

统一的文字不但维系着统一的书面语和统一的民族文化,也使我们这个拥有数亿人口的大国能够经常保持着统一的局面。

  汉字在它的青春时期,不但勤勤恳恳地为中华民族服务,还作为中华文明古国的友好大使,传播到东亚的许多邻国,形成了太平洋西岸的汉字文化圈。

日本在明治维新之前向中国学习了一千年,先是直接学汉字,读四书五经,公元720年成书的《古事记》就是用文言文写的,750年创造了汉字笔画式的表音文字——假名,用汉字和假名拼音来书写日语。

二战期间,曾有人提出要废除汉字,因为汉字已经用“音读”和“训读”的形式进入日语的血脉,废除不成,后来采取限用汉字的办法,规定了1945个汉字作为“当用汉字”。

朝鲜从公元372年起使用汉字,1444年也创制了汉字笔画式的谚文字母,直到1910年被日本吞并。

韩国1987年规定,小学只学谚文,中学学1600个汉字。

越南在汉代中叶之后纳入中国版图一千年,一直以汉字为正式文字,直到1945年才改用拼音。

正是因为汉字以表意为主、不精确表音,所以才能够被不同语系的语言借用为文字符号,这种情况在世界上是绝无仅有的。

几千年间,汉字的形体发生过甲、金、篆、隶、楷、草等字体的变化,在笔画的选择、结构的调整、繁简的变异上经过了不断的探索实践,在时代的演变中,创造了书法艺术。

汉字不但是记录语言的符号,还成为类似西方绘画、雕塑的艺术陈列品,这在世界文字之林中也是极为罕见的。

 (摘编自《光明日报》李如龙《汉字的历史发展和现实观照》)

1.下列表述,不能体现汉字对中华民族文化影响的一项是

A.汉字作为汉语的书面符号,承载着几千年的中华文化,由汉字书写而汇成的浩瀚

的典籍集聚了中华文化精英的思维逻辑和艺术创造。

 

B.各民族共同使用汉字使得不同民族能够共同创造统一文化,也使得中国这个拥有

数亿人口多个民族的大国能够经常保持着统一的局面。

C.汉字有着长盛不衰的生命力,在它的青春时期,作为中华文明古国的友好大使,

传播到东亚的许多邻国,形成了太平洋西岸的汉字文化圈。

D.汉字的书写形成了书法的艺术,历代书法大家留传下来的珍贵墨宝成为类似西方

的绘画、雕塑的艺术陈列品,是华夏子孙的宝贵遗产。

2.下列关于原文第三段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明治维新前日本已向中国学习了一千年,公元720年成书的《古事记》即用文言

文写就,750年创造了汉字笔画式表音文字——假名。

B.由于汉字已经以“音读”和“训读”的形式进入日语的血脉,所以二战期间日本

试图废除汉字未成,后来只能采取限用汉字的办法。

C.“谚文”是朝鲜从公元372年起使用汉字之后,在公元1444年利用汉字的笔画

创造出的文字,即使现在,汉字在韩国依然有影响。

D.因为汉字是世界上绝无仅有的表意文字,所以才能够被日本、朝鲜、越南等不同

语系的多个国家借用为文字符号,并沿用千年至今。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唐代之后的一千年间,科举取士使得《切韵》系韵书作为汉字标准音普及全国,

这使得各地操着不同口音的人都认同统一的汉语。

B.满族入关统治中国三百年间,是古代汉语向现代汉语转变的历史时期,也是中华

文化的鼎盛时期,《红楼梦》代表着当时白话的最高成就。

C.尽管古今汉语和南北方言语音发生了重大变化,但因形声字字形少变,表意的形

旁相对明确,不会因语音变化而影响书面阅读和文字沟通。

D.汉字经过在笔画的选择、结构的调整、繁简的变异上的探索实践,发生过多种字

体的变化,但自从隶变之后,字形是基本稳定的。

高考语文模拟试题库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翟銮,字仲鸣,举弘治十八年进士。

嘉靖中,累迁礼部右侍郎。

六年春,廷推阁臣。

帝意在张孚敬,弗与。

命再推,乃及銮。

中贵人多誉銮者,帝遂逾次用之。

杨一清以銮望轻,请用吴一鹏、罗钦顺。

帝不许,命銮入直文渊阁。

銮初入阁,一清辅政,既而孚敬与桂萼入,銮皆谨事之。

孚敬、萼皆以所赐银章密封言事,銮独无所言。

诘之,则顿首谢曰:

“陛下明圣,臣将顺不暇,何献替①之有。

”帝心爱之。

一清、萼、孚敬先后罢,銮留独秉政者两月。

其后李时入,位居銮上,銮亦无所怫。

帝数召时、銮入见,尝问:

“都察院拟籍谷大用资产,当乎?

”时曰:

“所拟不中律。

”銮曰按律籍没止三条谋反叛逆及奸党耳不合三尺法何以信天下帝曰:

“大用乱政先朝,正奸党也。

”銮曰:

“陛下,即天也。

春生秋杀,何所不可。

”帝卒从重拟。

丁生母忧归。

服阕,久不召。

夏言居政府,銮与谋召己。

会帝将南巡,虑塞上有警,议遣重臣巡视,言等因荐銮充行边使。

二十一年,言罢,銮为首辅,进少傅、谨身殿。

严嵩初入,銮以资地居其上,权远出嵩下,而嵩终恶銮,不能容。

会銮子汝俭、汝孝同举二十三年进士,嵩遂属给事中劾其有弊。

帝怒,下吏部、都察院。

銮疏辨,引西苑入直自解。

帝益怒,勒銮父子为民,而下主考及乡试主考诏狱,并杖六十,褫其官。

銮初辅政,有修洁声。

中持服家居,至困顿不能自给。

其用行边起也,诸边文武大吏俱櫜鞬郊迎,恒恐不得当銮意,馈遗不赀。

事竣,归装千辆,用以遗贵近,得再柄政,声誉顿衰。

又为其子所累,讫不复振。

逾三年卒,年七十。

(节选自《明史·翟銮传》)

[注]①献替,即献可替否,给君主提出建议。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帝遂逾次用之逾:

按照。

B.銮皆谨事之事:

服事。

C.銮留独秉政者两月秉:

执掌。

D.所拟不中律中:

符合。

5.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銮曰/按律籍没止/三条/谋反/叛逆及奸党耳/不合三尺法/何以信天下/

B.銮曰/按律籍没止/三条/谋反叛逆及奸党耳/不合/三尺法何以信天下/

C.銮曰/按律/籍没止三条/谋反/叛逆及奸党耳/不合三尺法/何以信天下/

D.銮曰/按律/籍没止三条/谋反叛逆及奸党耳/不合/三尺法何以信天下/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翟銮受人赞誉,得到皇帝的重用。

廷推阁臣时,皇帝意在张孚敬,但群臣不赞成,皇帝要求再次推荐,翟銮得以被任用,后入直文渊阁。

B.翟銮为人谦抑,对皇帝多有顺从。

李时后入阁,地位却高过他,他没有不满;查抄谷大用资产一事,他始终赞同皇帝看法,认为可以重惩。

C.翟銮地位虽高,仍遭到严嵩打击。

他作首辅大臣时,两个儿子一同考中进士,严嵩指使别人借此弹劾他营私舞弊,以致他们父子被勒为民。

D.翟銮有修洁声,但未能始终如一。

他在居家守丧时,贫困到了不能自给的地步;被起用为行边使后,接受文武官员的馈赠多得无法计数。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诘之,则顿首谢曰:

“陛下明圣,臣将顺不暇,何献替之有。

”(5分)

(2)事竣,归装千辆,用以遗贵近,得再柄政,声誉顿衰。

(5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两首诗歌,完成8~9题。

别宋常侍[隋]尹式

游人①杜陵北,送客汉川东。

无论去与住,俱是一飘蓬。

秋鬓含霜白,衰颜倚酒红。

别有相思处,啼鸟杂夜风。

留别王维②[唐]孟浩然

寂寂竟何待,朝朝空自归。

欲寻芳草去,惜与故人违。

当路谁相假?

知音世所稀。

只应守寂寞,还掩故园扉。

[注]①游人,游宦之人,指宋常侍。

②据《旧唐书·文苑传》载,孟浩然“年四十,来游京师,应进士不第,还襄阳”。

此诗即行前留别之作。

8.尹式诗的最后两句是如何表达作者思念之情的?

请简要赏析。

(5分)

9.这两首诗均写离别,表达的情感有何不同?

请简要分析。

(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6分)

(1)《琵琶行》中,白居易运用环境描写侧面表现琵琶女弹奏技艺高超、音乐让人回味无穷的诗句是“,”。

(2)《次北固山下》中诗人王湾借自然界的客观规律暗示人类的发展变化,表现出诗人豁达的胸怀和积极向上的精神的诗句是“,”。

(3)《师说》中,韩愈认为存在“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这种情况的原因是“,”。

乙选考题

请考生在第三、四两大题中选定其中一大题作答。

注意:

只能做所选定大题内的小题,不得选做另一大题内的小题。

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大题计分。

作答时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把所选大题对应大题号下方的方框涂黑。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4)题。

(25分)

藏獒周国华

此刻,你听见胸膛中鼓点般的撞击声。

眼前的毡房内外皆寂,静得怕人。

唯一能让人略感心安的,只有远方隐隐约约传来的篝火晚会的声音。

你知道,就在毡房的后面,既潜伏着可怕的对手,又有长久以来等待你实现的梦想。

成败在此一举!

你不禁想起好像有那么一首古诗:

十年磨一剑……

你慢慢移动脚步,轻轻踩着松软的草地,就像行走在太空中。

你知道自己已经进入危险的区域,一不小心就会有性命之忧。

你太专注于眼前,竟没有注意到后面有条灰影悄悄向你靠近。

一阵钻心的疼痛从腿上传来,你本能地丢下手中的弩机,扭身猛击那畜生。

灰影怪叫着后退几步,前腿用力向后蹬地,脊背蜷成弓形,准备发起又一轮的攻击。

你懵了,后悔自己太低估对手,本想出其不意,反被对方伏击。

你抽出了背后的长刀,准备迎敌。

长刀在月光下闪了几闪,你看到了更为可怕的敌人,和两束逼人的幽光。

狼!

竟然是头狼!

狼发起攻击,你手起刀落。

狼躲开,一口叼住你握刀的手。

你惨叫着丢下刀。

赤手空拳的你和狼的肉搏战,本就没有悬念。

没过多久,你就筋疲力尽地倒在地上,惊恐地看着犀利的狼牙向自己的喉管咬来。

突然,一道黑影横空而过。

未等你反应过来,那黑影已和狼纠缠在一起。

藏獒!

你狂喜不已,想不到竟有它相救。

你见过这条藏獒,纯种的黑背黄腹“铁包金”,跟头小狮子似的。

那天,你找这家主人要水喝。

它就蹲坐在主人身边,目光警觉,一刻不离地盯着你,让你浑身发紧。

“铁包金”果然继承了祖先良好的基因,和能征惯战的狼相斗,丝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职业规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