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传部 新闻稿会议照片的拍摄.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2474176 上传时间:2022-10-29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639.5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宣传部 新闻稿会议照片的拍摄.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宣传部 新闻稿会议照片的拍摄.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宣传部 新闻稿会议照片的拍摄.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宣传部 新闻稿会议照片的拍摄.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宣传部 新闻稿会议照片的拍摄.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宣传部 新闻稿会议照片的拍摄.docx

《宣传部 新闻稿会议照片的拍摄.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宣传部 新闻稿会议照片的拍摄.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宣传部 新闻稿会议照片的拍摄.docx

宣传部新闻稿会议照片的拍摄

新闻稿、会议照片的拍摄以及部分专业知识

一、新闻照片的拍摄

1、什么是新闻图片

  新闻图片,用新鲜、真实、生动、感人的图像和简短的文字说明,及时报道新闻事件,其主要特征是借助视觉图像及时生动地报道新闻。

2、新闻图片的要求

  ①求真,新闻中图片必须是这一事件中真实的照片,不可以将其他图片用于这个新闻上,除非特别需要!

  ②求新,图片包含的景象必须新鲜,色彩鲜明,清晰!

  ③求活,图片可以将新闻事件的现场气氛表现出活力,富有感染力!

  ④求情,能够抓住图片主体的表情特征,借以抒发主体的心理感情!

  ⑤求意,根据整体新闻的要求,新闻图片必须对新闻内容的侧重点有所表现。

  ⑥文字说明要规范,描述画面的事实,包括日期、人物、事件等要素必须精确严谨,然后说明新闻事件的背景,最大限度地保证新闻的真实性和客观性。

3、新闻图片的摄影技巧

  

(1)善于捕捉信息含量大的瞬间,图片含有的信息要能表达这则新闻的主题,交代新闻的背景及时间等。

例如一场信鸽比赛中,将集鸽现场鸽友忙碌的场景和比赛横幅集于一张照片上,这就既交代了这场比赛的名称,也可以将现场的热闹尽收眼中。

(2)善于捕捉象征性瞬间,它是一种以形象的概括性和寄寓性见长的瞬间,其画面形象常常表露出某种若明若暗的寓意,喻示着某种画外的内涵,更多地渗透着摄影记者的主观认识和思想情感。

(3)善于捕捉幽默瞬间,新闻图片中如果加有幽默的镜头,既从另一角度、侧面反映事件意义、本质,又能启人心智、令人轻松愉快。

例如在比赛时,将一些鸽友欢笑、谈论的表情摄入镜头,可以表现出鸽友对比赛胜利的坚定信心。

  (4)善于采摄新颖瞬间,即在新闻事件发生的现场,在不同的拍摄位置和角度,所采摄到的新闻事件让人耳目一新、与众不同的瞬间形象。

这种瞬间以画面的新颖、独特见长。

  (5)仔细观察人物动作,对于人物动作的拍摄,能够表现人物的精神、气质和性格特征等,在集鸽现场拍摄工作人员认真地给赛鸽盖章、贴密码条等动作,可以使这个协会或公棚给鸽友们留下一个好的印象。

二、会议照片的拍摄

  拍摄不熟悉的会议场地时,最好先到会场看看,一是灯光条件,二是主席台领导位置,三是颁奖的出入口和位置,选择好拍摄最佳的角度。

 拍摄会议通常注意以下几点:

  一是要突出会场全貌,一般正面远景拍摄,拍摄时要注意把会议标题拍摄完整,主题突出醒目,让人一看便明白是在开什么内容的会议,看过一些会议照片,会标不突出或没有照完整,使人一头雾水,不明白今儿开了个什么重要会议;

  二是必须要重点突出会议的主要领导,可以选择在主要领导步入会场、发言、颁奖的时候靠近主体拍摄;

  三是对会议的主要领导人要尽量多拍摄几张,要做到万无一失,千万不能只图拍一两张完事。

万一把主要领导照的眼没睁开或表情不到位,事后你哭都来不及.

  四是遇到颁发奖项等内容时要尽量靠前,建议使用连拍档,扫机关枪,因为这时秩序较混乱,是最容易出差错的。

对于宣传人员,很多时候需要拍摄各种各样的专题会议。

而在会议中,除了要把会议的场景,如大景,中景拍摄好外,最重要还要把会议的主要参会者和领导拍摄好,如果把主要领导的拍摄搞砸了,整个会议的拍摄也会变得黯然失色。

单个主要领导拍摄。

首先应充分运用各种动态构图法,更加突出的表现主体形象,不能呆板、没有活力。

例如,可以首先选好几条推拉路线,从左到右、从右到左,从远到近搭配,然后在拍摄过程中把不同的构图有机地串联起来。

给每一个领导足够时间的特写,尽量时间长点,在后期制作的时候可以有选择性地把好的镜头剪接出来。

多个主要领导拍摄。

在大多数情况下,拍摄要以平摄为主,但是开会的主要领导很多时候都有多个,这个时候就更加要注意拍摄要领。

如果一部新闻全部一律地使用单独平摄,就会使观众感到平淡乏味。

偶尔变换一下拍摄的角度,就会使影片增色不少,最适合用左右平移的方法。

首先,在给一个领导足够的特写后不要关机,用平移的方法,保持平均的速度把镜头移向另一个领导,再给他足够时间的特写,如此类推;但镜头的平移不能过快或者过慢,否则会破坏节奏的连贯性。

有时候,对人物拍摄时为了突出拍摄的高大形象,可以用仰摄来拍摄,同一个人物,因为观看的角度不同就会产生不同的视觉感受。

仰望一个目标,观众会觉得这个目标好像显得特别高大。

用这种方法去拍摄,可以使主体地位得到强化,被摄者显得更雄伟高大

注意事项'

1.在拍摄时尽可能接近会议的主要领导,这样才会保证不会有不相关的人或者由于拉动镜头过远而导致手颤动,所出现画面的走样和摇晃。

能够在领导面前拍摄,就尽量靠前,要抓紧时间,选择好时机。

2.进行拍摄领导时,构图还要注意不要去犯一些低级的构图错误。

譬如:

发言时麦克风遮住了领导的半个脸、桌面的水平面与领导的脖子等高、领导抽烟或者手拿着烟、会场烟雾弥漫、把隔壁领导的半个头或半只手也拍摄进去等等。

3.拍摄主要领导时,不要给所拍的人物头顶留太多的空间,否则就会造成构图不平衡缺乏美感,很容易把领导拍摄成中年“地中海”。

对领导一定要少用俯拍镜头,特别是对于高个子的记者。

因为从高角度拍摄人物特写,会削弱人物的气势,使观众对画面中的人物产生居高临下的优越感。

画面中的人物看起来会显得矮一点,也会看起来比实际更胖。

4.此外,会议中,一些抢眼的背板色彩也要注意,特别是红色、鲜黄色和深蓝色尤其会吸引眼睛的注意,画面中要避免出现跟会议主要领导没有关系但却会抢眼的色彩

怎样让会议照片出点彩

摄影记者经常会被派去拍会议照,但大多数记者都不愿去。

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只许成功不许失败;二、画面要照顾到方方面面;三、拍好照片领导马上要看;四、如果见报要送审;五、很辛苦但难出好新闻。

诸多因素让记者们望而却步。

1993年做记者以来,拍了N个大大小小的会议,因为许多会议必须去。

既然当记者跑会场不可避免,那么,这方面的题材就该好好去研究了,让会议照片也出点彩。

为此,我把自己拍会议获得的一些体会和感受和同行探讨一下,希望日后有进一步的提高。

一、提前到会,最后离会

拍会议其实就是拍人,会上的许多好镜头常常出在会前和会后。

这个时候,领导和与会者的表情轻松自如,会一开始,台上台下就严肃起来了。

以前采访,不是迟到就是早退,因此拍出的画面很呆板。

后来尝试了提前到会,最后离会,收获颇丰。

二、带想法拍凭功力抓

拍会议不像拍其它有一定的随意性,涉及到重要人物,使用的镜头不能有一点夸张,而且没有办法摆拍,尤其是高层领导和重要场合,绝对不可能,也不允许让一个记者来导演。

有时会场光线很暗还不让用闪光灯。

这就需要记者有自己的拍摄思路,凭借扎实的摄影功底来把握。

不干涉被摄对象,用焦距和角度来调度画面,把有效信息纳入到镜头中。

三、把相机“装”在眼睛上

进会场首先要清楚自己是来拍会议的,不是来开会的,如果遇到重要会议,从头到尾不能坐下来,眼睛一刻不停地扫描每一个人可能出现的举动,有时,眼睛必须长时间地贴在相机的取景窗上(有一次,接任务拍一个领导,为了拍到他讲话时抬头的画面,我的眼睛一刻也不敢离开取景窗,遗憾的是,一个半小时的讲话到最后才抬了一次头,我整整瞄了他一个半小时,因鼻子长时间对着相机呼吸产生水气往下滴水,结束后半个胸都湿了)。

而且,还要竖起耳朵倾听发言内容,让自己融入到会议当中,使自己对会议的进程和所要发生的事有预见性。

有的记者认为只要有一台每秒钟连拍8张照片的相机,什么样的瞬间都能拿下。

错了,好设备的确重要,更重要的是镜头后面的那只眼睛,和长在两边的一对耳朵。

“眼观六路,耳听八方。

”才能拥有精彩瞬间。

拍会议照片看起来简单,实际上要想拍好还需要下些功夫,不断在拍摄中总结经验。

无论是大型会议或小型会议,一般情况下拍三组照片就能反映出会议的基本内容,可供报刊、宣传栏等使用或作为资料留存。

一、全景全景照片是反映会议的主要照片,既要有会标,又要有主席台和听众及会场的相关环境。

拍摄大场照片有四种方法。

一是利用现场光。

为了把照片拍得更清楚,最好使用三脚架,并根据不同的会场场景和自己所需要的景别,采用不同镜头焦段,如24、28、35、50、70毫米的焦段,尽量避免后后期使用时剪裁。

二是利用外接闪光灯。

相机内置闪光灯光值较小,只能照亮前景的一小部分,曝光不均匀。

如果使用外接闪光灯,可根据会场的高度,把闪光灯调至45度左右,用反射法拍摄,这样前景和远景的反差不会过大,较为均衡。

三是测光方法。

首先利用相机内的多点或平均测光(不宜用点测光),先测一下主席台,后再测一下听众席,然后取平均曝光值,再在平均曝光值的基础上再增加2——3档。

这样拍出的照片整个会场清晰,反差适中。

还有一个较为省事的办法,用多点或平均测光进行大场面的测光后,直接增加曝光量2——3档。

以上方法适用于光源较为复杂及亮度不够的会场,光线较明亮的中小型会场用相机自动测光既可。

四是全方位拍摄。

为了拍出新意,除了正面以外,可用高角度、侧方位等多机位拍摄。

二、中景中景是对全景的进一步说明交待,主要针对主席台及一部分听众,是否需要加用闪光灯视现场光线情况而定。

会议开始后,首先要拍摄主席台,因为此时主席台就座的人员精力集中,坐姿整齐,这是拍摄的最好时机,随后再拍听众。

拍摄听众时宜采用俯拍角度,既能反映出听众的数量,又能表现出排序。

听众是静止的,可以用慢速度大光圈,采用现场光。

三、特写有了全景、中景,特写必不可少,特别是讲话人的特写。

拍摄方法有两种,一是正面拍摄。

尽量避免与讲话人太近,造成紧张情绪,显得不自然。

可用100——200左右毫米的镜头。

二是侧面拍摄。

与讲话人形成30——45度角,要注意话筒、水杯、鲜花等物件挡住讲话人的面部。

在拍摄时还要特别注意讲话人的眼神、口型,神态,最佳时机是眼晴向前看、嘴微张,如果能抓住讲话人的气质和特点当然更好。

若是讲话人戴眼镜,可采用第二种方法避免反光或不用闪光灯。

三、部分专业知识

曝光补偿也是一种曝光控制方式,一般常见在±2-3EV左右,分为正(+)补偿和负(-)补偿两种,在相机上用“+/-”符号表示。

简单来说,在逆光摄影时,用正(+)补偿(或以取景器中较暗处为测光标准)能适当表现出被摄体的细节,虚化背景,获得高调的照片;用负(-)补偿(或以取景器中较亮处测光标准)则获得剪影效果,获得低调的照片,表现光与影的关系。

如果环境光源偏暗,即可增加曝光值(如调整为+1EV、+2EV)以突显画面的清晰度。

   数码相机在拍摄的过程中,如果按下半截快门,液晶屏上就会显示和最终效果图差不多的图片,对焦,曝光一切启动。

这个时候的曝光,正是最终图片的曝光度。

图片如果明显偏亮或偏暗,说明相机的自动测光准确度有较大偏差,要强制进行曝光补偿,不过有的时候,拍摄时显示的亮度与实际拍摄结果有一定出入。

数码相机可以在拍摄后立即浏览画面,此时,可以更加准确地看到拍摄出来的画面的明暗程度,不会再有出入。

如果拍摄结果明显偏亮或偏暗,则要重新拍摄,强制进行曝光补偿。

  拍摄环境比较昏暗,需要增加亮度,而闪光灯无法起作用时,可对曝光进行补偿,适当增加曝光量。

进行曝光补偿的时候,如果照片过暗,要增加EV值,EV值每增加1.0,相当于摄入的光线量增加一倍,如果照片过亮,要减小EV值,EV值每减小1.0,相当于摄入的光线量减小一倍。

按照不同相机的补偿间隔可以以1/2(0.5)或1/3(0.3)的单位来调节。

使用相机曝光的原始设定,拍出来的图明显偏暗

使用曝光补偿+1.5EV,雪的白色就显现出来了

  被拍摄的白色物体在照片里看起来是灰色或不够白的时候,要增加曝光量,简单的说就是“越白越加”,这似乎与曝光的基本原则和习惯是背道而驰的,其实不然,这是因为相机的测光往往以中心的主体为偏重,白色的主体会让相机误以为很环境很明亮,因而曝光不足,这也是多数初学者易犯的通病。

 

曝光补偿0(左);曝光补偿+1(右)

  白色的衣服在白色背景下,相机判断为了不拍的过亮而决定曝光,这样整体显的很暗。

这时,加一点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职业规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