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年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六中学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解析版.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24725955 上传时间:2023-05-31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88.3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年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六中学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解析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学年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六中学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解析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学年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六中学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解析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学年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六中学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解析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学年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六中学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解析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学年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六中学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解析版.docx

《学年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六中学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解析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年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六中学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解析版.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学年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六中学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解析版.docx

学年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六中学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解析版

哈尔滨市第六中学2017-2018学年度上学期期中考试

高一语文试题

一、文言文知识点(1-5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1.下列加点词语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匪我愆期,子无良媒愆:

拖延B.我戍未定,靡使归聘聘:

C.秦王复击轲,被八创被:

遭受D.顾计不知所出耳顾:

回头看

【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

D项,“顾计不知所出耳”出自《荆轲刺秦王》,“计”,计谋、计策;“不知”,不知道;“所出”,出现的地方;“耳”,语气词。

整个句子的意思是“只是不知道报仇的计策该从哪里出罢了”“ 顾”的意思应为“只是”。

A项,“匪我愆期,子无良媒”意思是“不是我故意拖延时间,而是你没有好的媒人”;B项,“我戍未定,靡使归聘”的意思是我们驻防的地点不能固定,无法使人带信回家;C项,“秦王复击轲,被八创”的意思是“秦王又砍击荆轲,荆轲被砍伤了八处”,结合句意可知这三项正确。

点睛:

实词题目近些年考核有难度加大的趋势,考题选项中夹杂出现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文言现象。

答题的方法有“结构分析法”“语法分析法”“形旁辨义法”“套用成语法”“套用课本法”但这些方法都需要一定的文言功底,最好方法是把所给的词义代到原文中去,看语意是否通顺来确定答案的正确与否。

本题所考查的实词皆出自课内,考生可结合课文内容找出答案。

2.下列选项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A.匪来贸丝B.士之耽兮,犹可说也

C.玁狁孔棘D.自我徂尔,三岁食贫

【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

A项,“匪来贸丝”意思是“不是前来买丝”,“匪”通“非”,不是。

B项,“士之耽兮,犹可说也”意思是“男人若是恋上你,还可以很容易解脱”,“说”通“脱”,脱身,解脱;C项,“玁狁孔棘”意思是“玁狁军情紧急”,“棘”通“急”,紧急。

D项,“自我徂尔,三岁食贫”意思是“自从我嫁给你,一直过着贫苦的日子”,没有通假字。

3.下列选项中没有古今异义的一项是()

A.送子涉淇,至于顿丘B.将子无怒,秋以为期

C.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D.曰归曰归,岁亦莫止

【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

A项,“至于”古义,到了;今义,表示对事物进行补充说明或处理,表示另提一件事,另一话题,用在下文开头。

B项,“以为”,古义是两个词,“以”和“为”,意思是“把……当作”;今义是是一个词,意思是“认为”。

C项,“非常”,古义是两个词,非同寻常,意外的变故;今义是一个词,表程度的副词,很、十分、极的意思。

4.下列选项中句式结构和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A.群臣侍殿上者B.何厌之有?

C.客何为者?

D.沛公安在?

【答案】A

【解析】试题分析:

A项,“群臣侍殿上者”意思是“在殿上侍立的君臣”,定语后置句。

B项,“何厌之有”,是“有何厌”的倒装,意思是“有什么满足的”,宾语前置句。

C项,“客何为者”是“客为何者”的倒装,意思是“客人是做什么的”,宾语前置句。

D项,“沛公安在”是“沛公在安”的倒装,意思是“沛公在哪里”,宾语前置句。

5.下列选项中词类活用不同于其它三项的是()

A.若亡郑而有益于君

B.越国以鄙远

C.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

D.使使以闻大王

【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

B项,“越国以鄙远”译作“(晋国)要越过秦国(而单独伐郑)把(郑国)当作他们的东部边邑”,“鄙”为“把……当作边邑”,亦即“以……为鄙”,“鄙远”即“以远地当作边邑”“鄙”,意动用法。

A项,“亡”,使动用法,“亡郑”,使郑国灭亡。

C项,“王”,使动用法,“王之”,使他做大王,让他做大王。

D项,“闻”,使动用法,使……知道,“使使以闻大王”可译为“派使者报告大王”。

二、文化常识和语言基础知识运用(6-13题,每小题3分,共计24分)

6.下列选项中关于文化常识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经》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

共收录诗歌305篇,分为风雅颂三类,手法分为赋比兴三种。

B.科举指历代封建王朝通过考试选拔官吏的一种制度,从隋代开始,到清朝,科举考试形成了完备的制度。

C.进士是科举考试的最高功名。

贡士参加殿试录为三甲都叫进士。

D.鼎甲指殿试一甲三名包括状元、榜眼、探花。

状元居鼎甲之首,因而别称鼎元。

【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

B项,“到清朝,科举考试形成了完备的制度”不当。

科举萌发于南北朝时期,正式诞生于隋炀帝时期,科举真正成型是在唐朝。

宋代的科举大体同唐代一样,在形式和内容上都进行了重大的改变。

明朝建立,科举制进入了它的鼎盛时期。

7.下列选项中关于文化常识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国学为天子或诸侯所设,包括太学和小学两种,太学和小学教学内容都是六艺(《诗》《书》《礼》《易》《春秋》《乐》)。

B.诸生是指明清时期经考试录取而进入府、州、县各级学校学习的生员。

C.及第是指科举考试应试中选,应试未中的叫落第、下第。

D.殿试是科举制最高级别的考试,皇帝在殿廷上,对会试录取的贡士亲自策问,以定甲第。

【答案】A

8.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运用,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①国庆期间,交警部门加大了对“在高速公路上违法占用应急车道”行为的查处力度,长此以往,占用现象一定能得到有效遏制。

②最近,朋友圈等社交媒体不断被“丢书大作战”刷屏,这个公益活动源于英国伦敦,现在也正在我国如火如荼地进行着。

③第九届中国篮球协会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如期举行,著名球星姚明不孚众望,正式当选中国篮协新一届主席。

④那时的大宋河清海晏,风调雨顺,朝廷偃武修文,百姓生活无忧,经济文化高度发达。

⑤鲍勃·迪伦的民谣歌词总是闪烁着吉光片羽的诗意,其体现出韵诗学价值,完全可达到惠特曼、兰波和波德莱尔等现代诗人韵诗歌深度。

⑥抗战期间,约有400万华侨为祖国捐款,平日里以贩卖瓜子、花生为生的郑朝炯、钟彩合夫妻也加入到赈灾行列。

他们毁家纾难,义薄云天的行为轰动了整个华侨界。

A.②④⑥B.①④⑥C.②③④D.④⑤⑥

【答案】A

【解析】试题分析:

如火如荼:

意思是像火那样红,像荼那样白。

原比喻军容之盛。

现用来形容旺盛、热烈或激烈。

使用正确。

河清海晏:

是指黄河的水清了,大海也平静了。

比喻天下太平。

使用正确。

毁家纾难:

指不惜捐献所有家产,帮助国家减轻困难,解救国难的大义行为。

使用正确。

长此以往:

长久这样下去,通常指未来的结果,不好的情况。

此处感情色彩不当。

不孚众望:

意思是不能使大家信服,未符合大家的期望。

此处望文生义,应改为“不负众望”。

吉光片羽:

比喻残存的珍贵文物。

此处对象不当。

点睛:

本题考查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采用了六选三的测试形式,这种考查方式是2016年课标卷出现的新题型。

这类题目测试重点是:

一感情色彩的误用,二望文生义,三适用对象弄错,四具有双重含义的成语,五语境或逻辑错误。

复习过程中要注意多积累,注意从整体上把握成语的含义,注意区分形似神异的成语,注意成语的感情色彩,注意有双重含义的成语。

本题采用的是独立辨析形式,指向明确,所选成语皆是常用常见易误成语,难度不大。

9.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①鲁迅著作的很多封面设计都选择了“素封面”:

除了书名和作者题签外,不着一墨。

这样的留白大巧若拙,意味无穷。

②自媒体在传播新闻的过程中过分追求点击率而忽略新闻真实性,所传播的信息泥沙俱下,容易误导群众,这是自媒体明显的局限性。

③每当春节回乡探亲,我发现农村打麻将现象蔚然成风,这种现象令人担忧。

④当代作家刘庆邦擅长写矿工、乡土题材的小说,他那平易近人的文字让不少矿工、农民工倍感温馨。

⑤财经频道经过近两个月的策划,启动了系列报道活动。

编辑、记者和主持人兵分六路,深入基层,农村学校、瓜田李下和集贸市场随处可见他们的身影。

⑥达尔维什作为一个享誉世界诗坛的诗人,除了在阿拉伯世界耳熟能详,也为中国诗人和诗歌读者熟知。

A.①②③B.①②④C.③④⑤D.③④⑥

【答案】B

10.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近日刚刚建成的西红门创业大街和青年创新创业大赛同步启动,绿色设计和“互联网+农业”设计是本次赛事的两大主题。

B.最近几年,从中央到地方各级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新能源汽车扶持政策,节能环保、经济实惠的新能源汽车逐渐进入老百姓的生活。

C.实时性是以互联网为载体的新媒体的重要特点,是通过图片、声音、文字对新近发生和正在发生的事件进行传播的。

D.广西传统文化既具有典型的本土特色,又兼有受中原文化、客家文化、湘楚文化共同影响下形成的其他特点。

【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

A项,“创业大街同步启动”主谓搭配不当。

C项暗换主语,前半句的主语是“实时性”,后半句的主语换成了“新媒体”。

D项“受中原文化、客家文化、湘楚文化共同影响下”句式杂糅,去掉“受”或“下”。

【考点定位】辨析并修改病句。

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名师点睛】纵观近几年的高考病句辨析题,不少病句有明显的标志词语,只要我们“炼”就一双慧眼,迅速盯住这些标志词语,就能找到辨析病句的捷径。

比如介词、动词、代词、并列词、关联词、否定词、两面词、数量词、成语、修饰语等,有的病句虽然没有标志词语,但是我们可凭借病句表现出来的症状,依据高考病句的六大类型进行排查。

类型不多,只要训练方法得当,适当做一些练习,见多识广,形成能力,依“法”诊断并不难。

11.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这些事故给人民生命财产造成重大损失,究其原因,主要是一些主管领导和管理部门对安全生产没有高度重视。

B.包括美国经济复苏步伐缓慢、欧元区债务问题及持久的低通胀率风险等构成因素使日本经济前景不容乐观。

C.尊重自然山水格局,建立严格的空间环境管控制度,形成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的国土开发格局和城镇格局,是优化城镇化发展格局的必要。

D.专家指出,针对“山西地震谣言”事件,国家必须加快相关立法和打击力度,来有效遏制网络散播流言这一现象。

【答案】A

【解析】试题分析:

辨析病句首先应熟知病句的类型,最常用的判别方法是划分句子结构成分,先看主谓宾,再看定状补,判断句子是否存在成分残缺赘余、搭配不当、结构混乱、语序不当等问题。

本题中B项句式杂糅,可删去“包括”。

C项,宾语中心语残缺,应在句末补上“手段”。

D项,“加快”与“打击力度”不能搭配,应改为“加快相关立法和加大打击力度”。

12.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当代艺术博物馆近日举办名为“风物”的展览,展出了几位画家、摄影师的作品。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能启发我们发现身边的奇景和诗意。

①因此无论多么微不足道的事物都可变成艺术主题

②展出的作品大都体现出细节带出重点的风格特点

③彰显出艺术独具的神奇力量

④作品展示的都是他们在美国南部腹地、新西兰北岛旅行时留下的记录

⑤内容从自然环境、建筑、各类标志,到人物、室内布置,覆盖面很广

⑥而且带有叙事意味,每件作品都像日常世界的一个短篇故事

A.②⑥⑤④③①B.②③①④⑤⑥

C.④⑤②①⑥③D.④⑥⑤①③②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

这道题目是考查学生连贯句子的能力。

此类题目的做法:

首先浏览语段,把握中心议题,议题是“画家摄影师的作品的作用”;然后再分析所给句子,根据关联词、句子的开首和结尾的词语来判断句子间的关系,连缀句子。

根据前一句“展出了几位画家、摄影师的作品”,可以确定④应紧跟其后;然后从内容、风格、主题几方面来说作品的特点;也可以根据关联词“因此”串起②和①。

考点:

选用、仿用、变换句式。

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13.填入下面文段空白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我们曾说,中学生初学文言文时__①__不要依赖译文。

__②__并不是说在整个学习过程中绝对不去参看译文。

其实,__③__肯动脑筋,__④_不盲目机械地看待译文,__⑤__,只要译文不是太差,看看译文也无妨。

有时候把译文跟注释对照起来揣摩学习,__⑥_不失为一种可行的方法。

A

/

如果

而且

那么

B

最好

当然

一旦

/

而且

C

一定

如果

并且

因此

/

D

尽量

/

因为

进而

所以

A.AB.BC.CD.D

【答案】A

【解析】试题分析:

要确定①的词语,需要了解下文与首句的语意关系,下文说的都是不能绝对看问题,那么①处的“/”“最好”“尽量”都能符合下文的语意要求,只有“一定”是绝对化的词语,不当,这里可以说是一种语气程度的关联。

首句后面用了句号,这就决定了②处不宜用“/”的空缺方式表达,否则就成为语法上的残缺,其它三个词语“这”“当然”“也”性质功能有别,“这”具有回指作用,回指也是一种关联连贯方式,此处用它非常合适,“当然”和“也”在这里有软化前面不依赖译文的肯定语气的作用,这与文意是相合的,但没有回指性的“这”连贯程度高。

③④⑤处于同一语意关系群,可以放到一起斟酌,相关四个语句中,“看看译文也无妨”是结果,前面三个语句“肯动脑筋”“不盲目机械地看待译文”“译文不是太差”是条件,由于第三个条件句中已经有了关联词“只要”,意味着⑤与③④不能平列,A的“如果”“而且”引导的都是假设条件,“那么”引导的是推论性结果,在译文不差的前提下,只要学习者肯动脑筋又不机械盲目,看看译文是没有问题的;B项的“一旦”“/”“而且”孤立地看没有问题,但“一旦”表示的是与时间相关的假设,而句中或后面不需要也不存在时间要素,所以不当;C项用“如果”“并且”“因此”来关联三个语句,前两个语句形成“如果肯动脑筋,并且不盲目机械地看待译文”的递进条件关系,没有问题,但“因此,只要译文不是太差,看看译文也无妨”,显然明示前后是因果关系,这是不符合上下文语意关系的,所以“因此”用得不当;D项则更直接地使用了“因为”“进而”“所以”,与上文语意不接。

最后两句是判断关系,⑥“/”能直接显示判断,“也”也能彰显判断,但句中添加“就”就变判断为条件了,添加“仍”则随之增加了对比意味。

由上,只有A项的六个关联表现方式都没有问题,其他都或多或少有问题。

考点:

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

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

章谊,字宜叟,建州浦城人。

登崇宁四年进士第,补怀州司法参军,历漳、台二州教授、杭州通判。

建炎初,陈通寇钱塘,城闭,部使者檄谊聚杭州七县弓兵,以张声势。

会王渊讨贼,谊随渊得入城,贼平,旋加抚定,人皆德之。

 

帝幸临安,苗、刘为变,帝御楼,宰臣百执事咸在,人心汹汹。

帝问群臣曰:

“今日之事何如?

”浙西安抚司主管机宜文字时希孟辄曰:

“乞问三军。

”谊越班斥之曰:

“问三军何义?

若将鼓乱邪?

”希孟却立屏息,帝嘉之。

事定,窜希孟吉阳军,谊迁二秩,擢仓部员外郎。

奉使二浙,贸易祠牒以济军用,以稽迟罢。

未几,召为驾部员外郎,迁殿中侍御史。

 

绍兴四年,金遣李永寿、王翊来,求还刘豫之俘,及西北人在东南者,又欲画江以益刘豫。

时议难之,欲遣大臣为报使。

参政席益以母老辞,荐谊为代,加谊龙图阁学士,充军前奉表通问使,给事中孙近副之。

谊至云中,与粘罕、兀室论事,不少屈。

金人谕亟还,谊曰:

“万里衔命,兼迎两宫,必俟得请。

”金人乃令萧庆授书并以风闻事责谊谊诘其所自金人以实告乃还至南京刘豫留之以计得归。

帝嘉劳之,擢刑部尚书。

谊宽厚长者,故事台官言事,非挟怨以快己私,即用仇家言为人报复,谊独存大体,士论归之。

立朝论事,奏疏无虑数十百篇,皆经国济时之策。

初,席益荐谊使金,帝曰:

“谊亦母老,朕当自谕之。

”谊闻命,略无难色,戒其家人勿使母知。

将行,告母曰:

“是行不数月即归,大似往年太学谒告时尔。

”及还,母竟不知其使金也。

(选自宋史列传《章谊传》,有删节)

14.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建炎初,陈通寇钱塘寇:

侵犯

B.希孟却立屏息,帝嘉之却:

退缩

C.兼迎两宫,必俟得请俟:

等待

D.是行不数月即归数:

屡次

15.下列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金人乃令萧庆授书/并以风闻/事责谊谊/诘其所自/金人以实告/乃还至南京/刘豫留之/以计得归。

B.金人乃令萧庆授书/并以风闻事责谊/谊诘其所自/金人以实告/乃还/至南京/刘豫留之/以计得归

C.金人乃令萧庆授书/并以风闻事责谊/谊诘其所/自金人以实告/乃还至南京/刘豫留之/以计得归。

D.金人乃令萧庆授书/并以风闻/事责谊谊/诘其所/自金人以实告/乃还/至南京/刘豫留之/以计得归。

1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

A.章谊胆识过人,才能出众。

他在平定陈通进犯和苗、刘变乱中显示了出众的才能。

B.章谊擅长外交,不辱使命,他独自出使金国,与金人周旋,不曾屈服,也没有受辱。

C.章谊敢于担当,得到重用。

他肩负出使金国重任,得到皇帝犒劳,被提拔为刑部尚书。

D.章谊关心国事,勤于议政。

他在朝中论述政事,奏疏不下数十上百篇,都是治国救世的策略。

17.翻译下面两个句子。

(1)会王渊讨贼,谊随渊得入城,贼平,旋加抚定,人皆德之。

(2)时议难之,欲遣大臣为报使。

参政席益以母老辞,荐谊为代。

【答案】14.D15.B16.B

17.

(1)恰逢王渊讨伐贼寇,章谊跟着王渊进入城中,贼寇被平定,随即加以安抚,众人都感激他。

(2)当时朝议反对,想派大臣做使者。

参政席益拿母亲年老来推迟,推荐章谊代替自己。

【解析】

14.试题分析:

结合上下文可知,D项,“是行不数月即归”意思是“这次出行没几个月就回来”,“数”是“几、几个”的意思。

文言文中“数”有多种含义,读“shù”的时候的含义有:

①数目;数量,《赤壁之战》:

“众~虽多,甚未足量”;②几;几个,《寡人之于国也》“百亩之田,勿夺其时,~口之家可以无饥矣”;③命运;定数,《六国论》“则胜负之~,存亡之理,当与秦相较”;④规律;法则,《荀子·天论》“天有常道矣,地有常~矣”。

读“shǔ”的时候含义有:

①计算;计数,《信陵君窃符救赵》“请~公子行日”;②数说;列举,《指南录后序》“~吕师孟叔侄为逆”。

读“shuò”的时候含义有:

屡次;多次,《鸿门宴》“范增~目项王”。

读“cù”的时候含义有:

密,与“疏”相对,《寡人之于国也》“~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

15.试题分析:

本题考查正确断句的能力。

由上文可知,“谊”是人名,指章谊,那么“谊谊”中间应断开,据此可知A项和D项断句错误,可排除。

比较B项和C项,“谊诘其所自”意思是章谊询问他们从哪里听来的传闻,“谊诘其所”的意思是章谊询问他们的住所,联系上文“并以风闻事责谊”,可知B项的“谊诘其所自”断句正确。

故答案应为B项。

附原文标点:

金人乃令萧庆授书,并以风闻事责谊,谊诘其所自,金人以实告,乃还。

至南京,刘豫留之,以计得归。

16.试题分析:

B项,“他独自出使金国”不当,选项对应的原文为“参政席益以母老辞,荐谊为代,加谊龙图阁学士,充军前奉表通问使,给事中孙近副之”,意思是“参政席益拿母亲年老来推迟,推荐章谊代替自己,章谊加官龙图阁学士充任军前奉表通问使,给事中孙近任副使”,可见章谊不是独自出使。

17.试题分析:

本题解答时需要首先找出重点字词和句式逐一落实,然后调整语序使答案通顺。

本题中的重点字词和句式有:

(1)“会”,恰逢,正赶上;“旋”,随即;“德”,动词,感激;“贼平”,被动句,贼寇被平定。

(2)“难之”,此处指反对;“报使”,使者;“为代”代替自己。

点睛:

本题考查的是理解并翻译句子的能力,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然后思考命题者可能确定的赋分点,首先要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最基本的方法就是“留”“删”“调”“换”“补”。

对古今异义的词语、古代是单音节词语现代是双音节词语要“替换”;对古今词义大体一致的词语则“组词”;对地名、人名、器物名等要“保留”;对古汉语中的同义反复的词语可以“删”其中一个,有些虚词不必要或难于恰当翻译出来的也可以“删”,对省略的内容要补出。

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达到词达句顺。

参考译文:

章谊字宜叟,建州蒲城人。

崇宁四年进士及第,补授淮州司法参军,历任漳台二州的学官教授和杭州通判。

建炎初年,陈通侵犯钱塘,城门关闭,部使者用文书传令章谊聚集杭州七县弓箭手,来扩大声势。

恰逢王渊讨伐贼寇,章谊跟着王渊进入城中,贼寇被平定,随即加以安抚,众人都感激他。

皇帝来到临安,苗傅刘正彦发生政变,皇帝登楼,宰臣百官都在,人心惶惶。

皇帝问群臣:

“今天的事怎么办?

”浙西安抚主管机宜文字时希孟立刻说:

“请问三军。

章谊越班斥责他说:

“问三军是什么意思?

想要煽动叛乱吗?

”时希孟退后屏息站立,皇帝赞赏章谊。

事情平定后,把时希孟流放到吉阳军,章谊连升两级,提拔为仓部员外郎。

奉命出使二浙,买卖祠部出家凭证来资助军用,因滞留被免职。

不久,召入任驾部员外郎,升任为殿中侍御文。

绍兴四年,金国派李永寿王翊来,要求归还刘豫的战俘,以及在东南的西北人,又想到划江未为界来帮助刘豫。

当时朝议反对,想派大臣做使者。

参政席益拿母亲年老来推迟,推荐章谊代替自己,章谊加官龙图阁学士充任军前奉表通问使,给事中孙近任副使。

章谊到了云中,与粘罕凡事论事,毫不屈服。

金人告诉他立即回去,章谊说:

“万里受命,兼迎两宫。

要求一定要得到满足。

”金人于是命令萧庆授书,同时拿传闻的事责备章谊,章谊问他们从哪里得来的,金人告诉他实情,于是回来。

到了南京,刘豫留下他,章谊用计脱身回来。

皇帝嘉奖他,越级提拔他为刑部尚书。

章谊是宽厚长者,旧例台官论事,不是挟怨来满足自己私人的愿望,就是用仇家的话替别人进行报复,唯独章谊从大局出发,士人的舆论倾向与他。

在朝中论述政事,奏疏不下数十上百篇,都是治国救世的策略。

当初,席益推荐章谊出使金国,皇帝说:

“章谊母亲也年老,我应当亲自告诉他。

”章谊听到任命,没有一点为难的神色,告诉家人不要让他母亲知道。

出发前,告诉母亲说:

“这次出行没几个月就回来,就像往年太学谒告时罢了。

”等他回来,母亲竟不知道他出使金。

古代诗歌阅读

减字木兰花·暮冬杂咏

清·史惟圆

寄愁天上,碧落青霄平似掌。

石破多时,散作春檐夜雨丝①。

埋忧地下,移却南山成旷野。

根蔓牵章,又逐郊原春草生。

注:

①化用“女娲炼石补天处,石破天惊逗秋雨”(《李凭箜篌引》)

18.下列对本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 )( )

A.“寄愁天上,埋忧地下”,作者借用来作词的起拍与过片,成为词的主旨,也为这首词定下了基调。

B.“石破多时”化用了李贺诗“女娲炼石补天处,石破天惊逗秋雨”(《李凭箜篌引》),以愁思比雨丝,思与丝谐音。

C.愁,本无形体,却可以“寄”,这是化抽象为具体,他的愁多得无法消除,想寄之于天,天下也容纳不下那么多愁。

D.“碧落”是指天上仙女,在《长恨歌》中有“上穷碧落下黄泉,两处茫茫皆不见”的诗句。

E.最后一句是说,作者身处在旷野之中,看着眼前的蔓草,悲从衷来,驱车任意行走,直到尽头。

19.本词是围绕哪个字来写的?

全词又是如何表现这个字的?

请简述。

【答案】18.DE19.本词是围绕“愁”(或“忧”)来写的;上阕用了比喻手法,看不见的愁把天空都撑破了,极写愁思之深;下阕化抽象为具体,忧比喻成春草,由于忧多,只好移却南山,变成平坦辽阔的旷野,把无边无际的忧深深地埋下去。

【解析】

18.试题分析:

D项,“‘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