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量放线专项施工方案DOC.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24719369 上传时间:2023-05-31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1.8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测量放线专项施工方案DOC.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测量放线专项施工方案DOC.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测量放线专项施工方案DOC.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测量放线专项施工方案DOC.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测量放线专项施工方案DOC.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测量放线专项施工方案DOC.docx

《测量放线专项施工方案DOC.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测量放线专项施工方案DOC.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测量放线专项施工方案DOC.docx

测量放线专项施工方案DOC

目录

一、工程概况:

1

二、测量仪器的配备及使用情况1

三、测量组人员安排情况1

四、轴线及各控制线的测量方法3

五、施工测量管理制度6

六、施工测量质量标准8

七、仪器保养和使用制度11

八、安全注意事项12

 

 

一、工程概况:

我单位承建的咸阳市新兴纺织工业园公租房小区工程包含6~8#楼、10~12#楼及裙房工程,位于咸阳市新兴纺织工业园留印路与纺织三路之间,其6~8#楼,10~12楼均为地下一层,地上17层,房屋高度53.65m(屋面到室外地面的高度),局部18层,房屋高度53.2m,结构形式为:

框架剪力墙结构:

裙房局部地下一层,地上两层,房屋高度8.65m,结构形式为:

框架结构。

6~8#楼占地面积2482.33㎡,建筑面积24352.63㎡(其中地下1403.18㎡),10~12#楼占地面积2482.33㎡,建筑面积24419.63㎡(其中地下1403.18㎡)。

本工程建筑物抗震设防为7度,抗震设防类别为丙类,建筑结构的安全等级为二级,地基基础设计等级为乙级,建筑物的场地类别为Ⅱ类,防火类别为一类,耐火等级乙级,结构设计使用年限50年。

本工程室内±0.000相当于绝对高程399.500m。

二、测量仪器的配备使用情况

本工程根据工程需要现已配备GPS一台(南方)、全站仪一台(南方)、水准仪两台(熹光)配套塔尺两把、50m钢卷尺一把、5m卷尺10把,后续根据工程进度陆续增加工程测量仪器。

所有的测量设备经计量部门检测后投入工程使用,并按规定进行定期检测。

本工程的定位测量,根据甲方提供平面图及坐标控制点(KZ2、KZ3)用GPS、全站仪测得各楼位坐标控制点,根据甲方提供的高程控制点(KZ3)用水准仪引测现场±0.000标高控制点。

三、测量组人员安排情况

组长:

张军(施工测量总负责人)

组员:

田小伟、苏飞飞、沈祥辉、范新宇、唐彦飞、闫云龙

四、轴线及各控制线的测量方法

(一)现场施工控制网的布设

a、本工程单体工程较多··

a、基础定位采用在建筑物四周,置四个外控定位点,定位点采用60×80方木桩钉钉标记,并用C20混凝土浇筑加固,防止移位。

埋桩部位的土体坚实,离开边坡距离不小于1.5米,防止边坡土体滑坡导致控制点丢失,施工时不得扰动桩位附近的土体。

b、内控点的布置:

楼内控点根据本工程的特点最少不得少于3点,内控点采用150*150*10厚的钢板制作预埋,在基础完成后根据外控点的尺寸投测于预埋板上,用合金针划出十字线并在十字交叉点处用冲锥冲出小凹圆点,便于架设垂准仪向上传点投测。

(二)建筑物定位及基础施工测量

1、建筑物定位

(1)、用经纬仪把甲方指定的坐标引坑下,再用钢卷尺丈量尺寸。

进行复核无误后,再放出该楼的轴线。

(2)建筑物的定位桩确定后,测量员经自检合格,画出定位单,报公司技术发展部验线。

验线合格后填好测量定位报验单、方可进行下道工序。

(3)根据四个定位桩引测控制桩点并确定四条控制主轴线以形成控制网,桩点要按要求进行留置并保护好。

2、基础施工测量

(1)±0.000以下平面采用外控法进行控制,即将建筑物主轴线控制点引测至基坑外,然后用经纬仪投测至基坑内,各主轴线在基坑两侧均做成半永久性桩点。

投测至基坑内的轴线,完成后以量距的方法进行校核交点距离。

(2)±0.000以下的高程控制:

先将标高引测至基坑边,然后用钢尺向下垂直拉到坑底,用水准仪进行校核,误差不得大于2mm,控制点不得少于3个。

(三)±0.000以上施工测量放线

1、首层±0.000米处平面、标高控制和校核

(1)在地下结构施工至±0.000米时,根据平面控制网校核建筑物楼角四角坐标,校核方法可采用坐标计算法进行,并以方位角及已知边长进行校核。

同时依据施工图各轴线的间距,校核所布置轴线间距,其误差小于3毫米。

(2)采用钢尺量距时,温度超过标准温度5度时,进行三差改正,量边误差小于3毫米。

(3)测角采用经纬仪一测回,采用正倒镜取中数即可,测角误差小于12秒。

(4)量边、测角时应考虑外墙与轴线尺寸,以免造成较大的粗差。

2、±0.000以上主轴线控制

用经纬仪把垫层上主轴线投测到各施工楼层外墙面。

3、±0.000以上标高控制

±0.000以上的标高引测,主要是用钢尺沿结构外墙向上测量。

每层控制点4处,分别由下层向上引测,以便于相互校核和适应分段施工的需要,引测步骤是:

(1)用水准仪根据基本高程控制点引测至首层建筑物内部,每个施工段设一个控制点,各点均要进行闭合取中误差,并保证精度合格,最后以此作为起始标高线。

(2)由各处的起始标高线用钢尺沿铅直方向逐层向上引测标高,并在各层设+500mm的水平控制线。

(3)施工时将水准仪安置到施工层,校测由下面传递上来的各水平线,误差应在5毫米以内,在各层抄平时应后视两条水平线以作校核。

(4)观测时尽量做到前后视线等长,所用的钢尺必须经过检定,以保证测量的精度。

(四)各部位放线控制要点

施工中要严格控制好大角竖向控制线、外窗竖向线、门窗边线等。

1、大角竖向控制:

从首层开始,于四个大角部位设竖向控制线进行大角的竖向控制,保证大角的竖向垂直。

每个大角两边各设一条控制线,均距大角为20cm。

每层外墙拆完模板后,将竖向线用线坠引至上层,并由质检员和测量员检查该层大角的偏差情况,对于出现较大偏差时,要进行上报,由项目部技术股根据现场情况分析,找出原因并提出处理和整改方法。

2、外窗竖向控制:

从首层开始,每个外窗部位均要设控制线以控制其竖向位置,一般可设窗的中线或边线。

每层均要将控制线引至上层(用线坠引测),并要与下层窗位置进行校核,出现偏差的要及时调整。

3、门窗位置线:

每个门窗线均要弹出边线,并划交叉线标识。

4、预留洞口及预埋件位置控制:

根据施工需要,预留洞口及预埋件也需放出位置线,以保证其位置准确,保证施工的质量。

五、施工测量管理制度

根据施工现场情况和工程特点,制定如下测量管理制度:

(一)交接桩制度:

1、项目部技术员收到设计图纸、具备交接桩条件后,报告建设单位和公司技术部,确定时间及时进行交接桩工作。

2、交接桩工作由建设单位主持,施工单位由技术员组织,在现场由勘测设计单位直接进行交接桩工作。

3、交接桩测量资料必须齐全,并应标桩示意图,表明各种标桩平面位置和标高,必要时要附有文字说明,依照资料,现场核对进行点交。

4、各种标桩采用点交方式,必要时进行现场交接复测。

5、交接桩时,各主要标桩要完整、稳固。

交接后,接桩单位应组织测量单位进行必要的复测工作。

6、交接单位在附测过程中,如发现问题,应及时提交交桩单位研究解决。

(二)测量复测制度:

1、为避免测量差错,所有测量内业和计算资料,必须经两人符合。

施工中,应采取不同方式不同测点由两人进行复测,其测量工作内容、成果等要详细填入测量手簿内,并签字以示负责。

2、现场内各测量控制标桩,必须定期进行检测,特殊情况应随时进行检测。

(三)标桩保护:

1、测量人员必须对标桩妥善保护。

永久和半永久性标桩要设置牢固,并应设置明显标志,设“测量标桩,注意保护”标识,以防损坏。

2、测量人员应经常定期巡视标桩保护情况。

所有测量标桩,未经项目部主任工程师批准,不得随意拆毁。

3、在施测范围内,需搭设临时建筑物或堆放材料时,必须事先与各级测量人员取得联系,同意后方可实施,以免损坏测量标桩或影响测量视线。

七、施工测量质量标准

(一)施工控制测量

1、场区平面控制:

等级

边长(m)

测角中误差(“)

边长相对中误差

Ⅱ级

100~300

8

≤1/20000

2、建筑物的平面控制:

等级

边长相对中误差

测角中误差(“)

Ⅰ级

≤1/30000

7√n

Ⅱ级

≤1/15000

15√n

n为建筑物结构的跨数。

建筑物的控制测量,还应符合下列规定:

(1)控制网轴线起始点的测量定位误差,不应低于同级控制网的要求,允许误差宜为2cm。

(2)角度观测可采用方向观测法,其测回数应根据测角中误差的大小,按下表确定:

测角中误差

2.5”

3.5”

4.0”

5”

10”

测回数

DJ1

4

3

2

-

-

DJ2

6

5

4

3

1

(3)矩形网的角度闭合差,不应大于测角中误差的4倍。

(4)当采用钢尺丈量距离时,边长应以二测回测定;长度应进行温度、坡度和尺长修正。

钢尺测距的主要技术要求见下表:

 

边长丈量较差相对误差

作业尺数

丈量总次数

定线最大偏差(mm)

尺段高差较差(mm)

读定次数

估读值(mm)

温度读数值至(℃)

同尺各次或同段各尺的较差(mm)

1/30000

2

4

50

≤5

3

0.5

0.5

≤2

1/20000

1~2

2

50

≤10

3

0.5

0.5

≤2

1/10000

1~2

2

70

≤10

2

0.5

0.5

≤3

(5)矩形网应按平差结果进行实地修正,调整到设计位置。

当增设轴线时,可采用现场改点法进行配赋调整。

(6)点位修正后,应进行矩形网的检测。

3、高程控制:

等级

每千米高差全中误差(mm)

路线长度(Km)

水准仪的型号

水准尺

观测次数

往返较差、附合或环线闭合差

与已知

点联测

闭合或

环线

平地(mm)

三等

6

≤50

AL200/300

双面

往返各一次

往返各一次

12√L

当施工中水准点标桩不能保存时,应将其引测到稳固的建筑物上,引测的精度,不应低于原有水准的等级要求。

(二)施工放样

建筑物施工放样的主要技术要求,应符合下表要求:

建筑物结构特征

测距相对中误差

测角中误差(”)

在测站上测定高差中误差(mm)

根据起始水平面在施工水平面上测定高程中误差(mm)

竖向传递轴线点中误差(mm)

高度:

60~100

1/10000

10

2

5

3

 

(1)基础放线尺寸允许误差

长度(L)、宽度(B)的尺寸

允许误差(mm)

L(B)≤30m

±5

30m<L(B)≤60m

±10

60m<L(B)≤90m

±15

L(B)>90m以上

±20

(2)轴线竖向投测允许误差

项目

允许误差(mm)

H≤30m

5

30m<H≤60m

10

60m<H≤90m

15

H>90m以上

20

(3)标高竖向传递允许误差

项目

允许误差(mm)

每层

±3

H≤30m

±5

30m<H≤60m

±10

60m<H≤90m

±15

H>90m以上

±20

H──总高

(3)沉降观测

基准点及工作基点测量时按《建筑变形观测规程》(JGJ/T8-97)中一级水准测量进行,观测点测量时按该规程二级水准测量要求进行。

具体限差如下表:

表一:

(单位:

mm)

等级

视线长度

前后视距差

前后视距累计差

一级

≤30m

≤0.7m

≤1.0m

二级

≤50m

≤2.0m

≤3.0m

表二:

等级

基辅分划

读数之差

基辅分划所测高差之差读数之差

往返校差

及闭合差

检测已测测段

高差之差

一级

0.3

0.5

≤0.3√n

≤0.45√n

二级

0.5

0.7

≤1.0√n

≤1.5√n

①在各等级测量时,首次测量均采用往返观测,以后的观测中可按单程观测。

对于观测点的支站测量应采用往返观测。

②应在标尺分划线呈象清晰和稳定的条件下进行观测。

③作业中要经常对水准仪的i角及标尺的水准器进行检查,发现问题要及时校正。

八、仪器保养和使用制度

1、测量仪器的使用:

(1)测量人员应负责和检查测量仪器的使用和保管情况。

(2)测量人员必须熟悉和掌握并严格遵守测量专业规程。

(3)凡新仪器使用之前必须进行检验校正,并根据说明书,充分了解仪器的性能后方可使用。

(4)精密测量仪器,必须由测量主管技术人员或在其具体指导下才能使用。

(5)测量人员在使用仪器施测过程中,必须坚守岗位,避免仪器受振、倾倒和碰撞,雨天或烈日下测量应打伞。

2、测量仪器的维护:

(1)测量仪器必须由熟悉仪器性能和有实践经验的专业技术人员经常定期维护。

要按计量管理规定及时送验。

单位内部每季度要检查校验一次仪器的精度。

(2)测量人员随时清点仪器的附件、工具,以防止丢失。

(3)测量仪器或工具,应经常保持清洁,及时擦拭,定期上油。

(4)测量仪器使用中,如发现误差过大或受损时,应及时提出报告,送公司技术部处理,不得擅自拆修。

3、测量仪器的保管:

(1)测量仪器必须由专人保管,使用中要注意防晒、防淋、防尘和防潮。

(2)领用和归还仪器时,使用和保管人员应互相进行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提出。

(3)测量仪器主管人员必须掌握、检查、了解测量仪器使用、保管情况,要求每年登记一次,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4)建立测量仪器档案卡片制度,并随同仪器同时调动。

(5)测量仪器必须经公司主管业务部门组织鉴定后方可报废。

(6)增补购置测量仪器必须由公司技术部提出申请,报公司总工程师审批。

测量人员必须严格遵守各项管理制度,严格按施工规范的要求进行操作,认真踏实,不弄虚做假,不敷衍了事,测量数据及时精确,保证施工正常顺利进行,保证施工质量。

九、安全注意事项

在测量过程中,应特别注意在坑、井边作业环境,基坑边和基坑边坡下察坑边的土体稳定情况,应防止坑边的土体坍塌和坑边的物料坠落而引起事故。

垂直投测时的投测口,应拿稳手中的工具和清除孔口周围的杂物,防止物件从投测口顺孔坠落砸坏测量设备和测量人员。

在投测口未放接收靶前,楼层上的测量人员不准将眼对准孔口和投测人员在未接到上部测量人员的信号,不准随便向上发射激光束,防止激光将测量人员的眼灼伤。

水准测量时,应注意工作场所的架空线路,防止塔尺与电线碰撞而发生触电事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