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A版人教版初中生物七年级上册当堂达标检测试题全册.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4719207 上传时间:2023-05-31 格式:DOCX 页数:76 大小:1.46MB
下载 相关 举报
7A版人教版初中生物七年级上册当堂达标检测试题全册.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6页
7A版人教版初中生物七年级上册当堂达标检测试题全册.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6页
7A版人教版初中生物七年级上册当堂达标检测试题全册.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6页
7A版人教版初中生物七年级上册当堂达标检测试题全册.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6页
7A版人教版初中生物七年级上册当堂达标检测试题全册.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7A版人教版初中生物七年级上册当堂达标检测试题全册.docx

《7A版人教版初中生物七年级上册当堂达标检测试题全册.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7A版人教版初中生物七年级上册当堂达标检测试题全册.docx(7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7A版人教版初中生物七年级上册当堂达标检测试题全册.docx

7A版人教版初中生物七年级上册当堂达标检测试题全册

《生物的特征》当堂达标测试

一、选择题(7个左右)

1.自然界因为有了生物而充满生机,下列不属于生物的是()

A.机器人  B.病毒  

C.草履虫D.蘑菇

2.下列不属于生物的是()

A.大肠杆菌 B.珊瑚    

C.寨卡病毒   D.樟树

3.观察是科学探究常用的一种方法,下列关于观察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观察一般比较直接,所以都不需要很长时间

B.观察时要全面、仔细,并做好观察记录

C.观察首先要明确观察目的

D.观察可以直接用肉眼或者借助放大镜、显微镜等仪器

4.“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小草偷偷地从土地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这句话体现了小草()

A.需要营养  B.能生长  

C.能呼吸D.能排泄

5.含羞草受到刺激时,展开的叶片会合拢,这种现象体现出生物具有的特征是()

A.能运动      B.需要呼吸    

C.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D.能生长和繁殖

6.牵牛花清晨开始,傍晚关闭,这种现象说明生物具有的特征是()

A.需要营养B.进行呼吸

C.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         D.生长和繁殖

7.变黄的杨树也能够从树枝上脱落下来,这说明             (   )

A.杨树的生活需要营养物质

B.杨树能繁殖和生长

C.杨树能进行呼吸

D.杨树能排出体内的废物

8.“螳螂捕蝉,黄雀在后”“龙生龙,凤生凤”中描述的现象体现的生物的基本特征分别是(   )

生物能生长  

生物都有遗传特性  

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  

生物能变异

A.

      B.

       

C.

       D.

9.生物能够表现出非生物所不具有的生命现象。

下列古诗描述的现象中,不包含生命现象的是()

A.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B.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C.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D.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10.下面所述的生命现象与其实例不相符的是(   )

A.生物具有遗传现象——种瓜得瓜,种豆得豆

B.生物能影响环境——仙人掌能够生活在干旱的环境中

C.生物的生命活动需要营养——木耳从朽木中获取有机物

D.生物需要排出体内废物——人体内的部分代谢终产物随汗液排出

二、非选择题(1或2个)

11.下面是猫和鼠的部分生命现象,请分析说明它们各属于生物的何种基本特征:

(1)小猫长成大猫:

(2)猫生小猫:

(3)猫生猫,鼠生鼠:

(4)一只花斑色的母猫生下了3只小猫,小猫的毛色分别是白色、黑色和花斑色,这说明:

(5)老鼠听见猫叫,立即躲进洞里,这说明:

附:

参考答案

1.A解析:

机器人不具有生物的基本特征,不是生物;病毒不具有细胞结构,但其能繁殖,所以是生物;蘑菇是真菌是生物;草履虫是单细胞生物。

2.B解析:

珊瑚不是生物,是珊瑚虫分泌的外壳堆积在一起慢慢形成的,不具有生物的基本特征。

3.A解析:

科学观察不同于一般的观察,有的需要较长时间,需要计划和耐心。

4.B解析:

“小草偷偷地从土地里钻出来”就是种子萌发后长成幼苗。

5.C解析:

含羞草展开的叶片会合拢,是因为受到了刺激。

6.C解析:

这是因为生物体内存在着类似时钟的节律性,生物体通过它能够感受外界环境的周期性变化,并且调节本身生理活动的节律。

7.D解析:

随着叶片的脱落,一部分经植物细胞代谢过程产生的废物也随之被带走。

8.D解析:

“螳螂捕蝉,黄雀在后”表现了生物之间的捕食关系。

9.D解析: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释义为明亮的月光洒在窗户纸上,好像地上泛起了一层霜。

10.B解析:

“仙人掌能够生活在干旱的环境中”表现了生物能适应环境生存下来。

11.

(1)生物能生长;

(2)生物能繁殖;(3)生物具有遗传的特性;(4)生物具有变异的特性;(4)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

《调查周边环境中的生物》当堂达标测试

一、选择题

1.下列哪一项不是科学探究的方法()

A.观察法B.调查法C.实验法D.谈话法

2.金鱼按其形态结构特点应归为()

A.植物B.动物C.其他生物D.水生生物

3.根据你的调查,你认为下列哪组归类是正确的()

A.蟹、蟋蟀、西瓜为陆生生物B.鸡、猪为家禽

C.小麦、玉米、水稻为农作物D.海带、鲫鱼为水生生物

4.当我们对森林中某种植物的密度进行调查时,若调查的范围很大这种情况,我们最好采用哪种调查方法()

A.大体估算B.全部逐一数过

C.分成几块进行调查,然后累加D.分成几块进行随机抽样调查,求平均值

5.为调查某一山区的生物种类,在设计调查路线时,应()

A.选择好走的路线B.选择风景好的路线

C.选择危险性小的路线D.选择生物种类多、环境有较多变化的路线

二、非选择题

1..小明调查并记录了小区内的生物如下:

鲫鱼、金鱼、松、蝇、大王椰、玫瑰、狗、荷花、水草、蟹、田螺、木棉、小鸟、老鼠、发财树、蜘蛛。

请你按照它们的生活环境对这些生物进行分类。

你还能按照它们的形态结构对这些生物进行分类吗?

附: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D2.C3..C4.D5.D

二、非选题

按生活环境分

陆生生物:

松、蝇、大王椰、玫瑰、狗、木棉、小鸟、老鼠、发财树、蜘蛛

水生生物:

鲫鱼、金鱼、荷花、水草、蟹、田螺

按形态结构分

动物:

鲫鱼、金鱼、蝇、狗、蟹、田螺、小鸟、老鼠、蜘蛛

植物:

松、大王椰、玫瑰、荷花、水草、木棉、发财树

《生物与环境的关系》当堂达标测试

一、选择题

1、我国西南的西双版纳地区动植物种类很多,而西部荒漠地区动植物种类很少。

你认为影响生物分布的主要因素是()

A.温度B.水分C.光照D.土壤

2、去年我市出现了严重旱灾,春节期间温家宝总理亲临曲阜视察灾情,并做出重要部署——严防因干旱导致的农作物减产甚至绝收。

从中可以看出()

A.温度影响农作物的生长

B.水影响农作物的生长

C.阳光影响农作物的生长

D.土壤影响农作物的生长

3、几年前,一种名为紫茎泽兰的热带植物被引入我国南方地区,这种植物生命力极强,迅速蔓延,使得当地的其它野生植物纷纷绝迹.这种现象在生物学上称为(  )

A.竞争B.捕食C.寄生D.共生

4、温家宝总理在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上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指出要“进一步推进西部大开发”。

下列行为与举措中,有利于保护和恢复我国西北地区生态环境的是()

A.大力开垦荒地,发展农业

B.进一步发展畜牧业

C.退耕还林、还草

D.进一步加大城市化建设力度

5、雷鸟羽毛在冬天呈白色,春天换为灰色,这是生物与环境相适应的一种现象。

下列现象与此不相类似的是()

A蚯蚓活动使土壤更肥沃

B.变色龙的体色随环境颜色而变化

C仙人掌的叶退化成针形

D.有些树木秋天落叶,有些四季常青

6、生物的形态结构总是与其生活环境相适应,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来源:

学科网]

A.鱼体呈梭型,用鳃呼吸,适于水中生活[来源:

学科网ZGGK]

B.荷的叶柄中空,便于根的呼吸

C.家鸽前肢变成翼,适于空中飞翔

D.昆虫具有外骨骼,不易被天敌吃掉

7、地衣生活在岩石上,可以从岩石中得到所需要的营养物质,地衣又能分泌地衣酸,对岩石有腐蚀风化的作用。

这一事实说明()

A.生物能够适应自己所生活的环境B.生物能够影响其生活环境

C.生物依赖环境,又能影响环境D.生物既能适应环境,又能影响环境

8、生物既能适应环境,也能影响环境。

下列能反映生物影响环境的成语是()

A.种瓜得瓜,种豆得豆B.螳螂捕蝉,黄雀在后

C.千里之堤,毁于蚁穴D.不入虎穴,焉得虎子

二、非选择题

1787年,有一个叫菲利浦的船长带了一些仙人掌到澳大利亚种植,用以培养胭脂虫,作为生产染料的原料.不料一些仙人掌流失到种植园外.由于澳大利亚的自然环境非常适合仙人掌的生长,而且没有天敌的存在,仙人掌便在澳大利亚肆无忌惮地蔓延开来.到1925年,它们已演化成了近20个野生品种,并占领了大片土地,严重地影响了当地其他生物的生长,成为当地的一大灾难.后来,人们从仙人掌的原产地引进了吃这种植物的昆虫,这才遏制了它们的繁衍.

(1)在此材料中,仙人掌属于影响澳大利亚地区其他生物生活的因素。

(2)仙人掌在澳大利亚能迅速蔓延并占领大片土地,成为当地的一大灾难,说明生物能够适应环境,

同时也能环境。

(3)澳大利亚的原有生物与仙人掌之间的关系是,引进的昆虫与仙人掌之间的关系是。

A.捕食B.竞争C.共生D.寄生

附:

参考答案

1、1、C解析:

水分影响植物的分布

2、B解析:

干旱导致农作物减产,说明水分影响农作物的生长。

3、A解析:

这种植物生命力强,争夺了当地植物的营养成分,所以这种植物与当地的植物之间是竞争关系

4、C退耕还林、还草有利于防风固沙,调节气候,这体现了生物影响环境

5、A蚯蚓活动使土壤更肥沃体现了生物影响环境

6、D昆虫具有外骨骼,外骨骼有利于保护身体,防止体内水分蒸发,并不能防止天敌吃它。

7、D

8、C解析:

种瓜得瓜,种豆得豆体现了生物的生长和繁殖;螳螂捕蝉,黄雀在后,体现了生物之间的捕食关系;千里之堤毁于蚁穴,体现了生物影响环境。

2、

(1)生物

(2)影响(3)BA

《生物与环境的关系2》当堂达标测试

1、选择题

1、叶圣陶先生曾这样描述爬山虎:

“那些叶子铺在墙上那么均匀,没有重叠起来的,也不留一点儿空隙。

”从生物学角度分析,这种现象体现了哪一种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

A.阳光B.温度C.空气D.水分

2、前进中学某班生物兴趣小组的同学为了探究“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设置了一组对照实验.以下几组对照,符合他们实验要求的是(  )

A.阴暗潮湿与阴暗干燥B.阴暗潮湿与明亮潮湿

C.阴暗潮湿与明亮干燥D.明亮潮湿与明亮干燥

3、鼠妇的生活环境是()

A、水中B、干燥的陆生环境C、潮湿的陆生环境D、土壤里

4、小明在校园

里浇花时发现了几只鼠妇,如图所示。

他和同学们对鼠妇的生活环境发生了兴趣,便一起去寻找探索,记录各处发现鼠妇的数据如下表:

根据他们的记录,可知适宜鼠妇生存的环境条件是()

地点

鼠妇只数

水泥路上

0

水槽边的石头下

24

种花的湿花盆下

18

干草地中

2

 

A、阳光充足B、阴暗潮湿C、空气新鲜D、高温干燥

5、某校课外小组探究“湿度对鼠妇生活的影响”,你认为下列实验方案需要修改的选项是()

A鼠妇数量

B光照

C温度

D湿度

50只

阴暗

30℃

适宜

50只

阴暗

30℃

适宜

A.AB.BC.CD.D

6、在“探究影响鼠妇分布的环境因素”的活动中,适合设置对照的一个组合是(  )

A.有水和无光B.高温和弱光

C.干燥和潮湿D.强光和无氧

7、下表为某同学探究“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实验的初步设想,其中存在不合理之处,下列改进建议正确的是()

位置

鼠妇数量

光照

土壤潮湿度

纸盒左半部

10只

明亮

干燥

纸盒右半部

10只

阴暗

湿润

 

A

A纸盒左右两侧各放1只鼠妇即可

B纸盒左右两侧均应放置湿润的土壤

 

C纸盒左右两侧均应设置明亮的条件

D纸盒左右两侧均应设置阴暗的条件

二、非选择题

鼠妇,又称潮虫、西瓜虫(见图),它们经常躲在阴暗潮湿的地方,如石块的下面、花盆的底部,以及放置擦地墩布的角落。

当人们移开花盆、搬开石块或挪开墩布后,鼠妇就会很快地爬到其他隐蔽的地方去。

这是光在影响它们的生活吗?

现在提供鼠妇10只、硬纸盒、湿泥土、记录本、计时器、手电筒、黑纸板等实验材料,请你设计一个探究光照是否影响鼠妇分布的实验。

(1)实验假设: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实验步骤:

①在硬纸盒内铺一层湿泥土,左半侧盖上黑纸板,右半侧_______,并将硬纸盒置于手电筒的光照之下。

②在硬纸盒右半侧的湿泥土上放入10只鼠妇,一段时间后观察__________________,并做好记录。

(3)实验结束后,应将全部鼠妇放回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进行生物研究除了本题涉及的实验法以外,还有其他许多方法,例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附: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A解析:

叶子没有重叠起来,也不留一点空隙,体现了叶子能够充分利用光照进行光合作用

2、B解析;做对照实验,要保证变量唯一

3、C解析:

鼠妇喜欢阴暗潮湿的环境4、B

5、D解析:

要探究湿度对鼠妇生活的影响,那变量应该是湿度,一边应该是干燥环境,一边应该是潮湿环境

6、C解析:

只有C答案变量唯一

7、B解析:

本实验的变量是光照,所以除了光照这个条件不同外,其他条件都应该相同

2、非选择题

(1)鼠妇适于生活在阴暗的环境中,光照影响鼠妇的分布

(2)①不盖②鼠妇的分布情况

(3)适宜它们生活的自然环境

(4)观察法、调查法

《第二节生物与环境组成生态系统

(1)》当堂达标测试

一、选择题:

1.下列不能称作一个生态系统的是()

A.一片农田B.一座高山  

C.一个城市  D.一群鸟

2.生态系统中的消费者是指()

A.以生产者为食的动物B.以食草动物为食的动物

C.自己不能够制造有机物的生物D.直接或间接地以绿色植物为食的动物

3.在一个生态系统中,“蘑菇”通常属于()

 A.生产者B.消费者 

C.分解者D.非生物成分

4.为了保护南极的生态环境,到南极考察的科学工作者不仅要把塑料等难以降解的垃圾带离南极,还要把粪便等生活垃圾带离南极,这是因为南极()

A.缺乏必要的生活设施B.缺少生产者

C.没有消费者D.分解者很少

5.一个生态系统,无论大小都是由哪几部分组成()

A.植物、动物、细菌真菌B.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

C.阳光、空气、水D.生物部分、非生物部分

6.“我为花草呵护,花草向我微笑”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花草”在生态系统中扮演的角色是()

A.消费者B.生产者

C.分解者D.非生物部分

7.秸秆还田既增加了土壤肥力,又降低了环境污染。

你认为秸秆变为肥料过程中起主要作用的是()

A.生产者B.消费者

C.分解者D.无机环境

8.人类在生态系统中扮演的角色是()

A.生产者B.消费者

C.分解者D.生产者和消费者

9.在一个生态系统中,最终把生物部分的有机物还原成自然环境中无机物的是()

A.生产者B.消费者

C.分解者D.不能确定

二、非选择题

10.下图为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间的相互关系,请回答。

(1)图中[1]属于,它能通过光合作用制造,供给自己和其他生物。

(2)图中属于消费者的有。

(填图中数字)

(3)图中[]属于分解者,主要是指和,它们能把动植物中的有机物分解成无机物归还土壤,供植物重新利用。

11.下图是某一草原生态系统中的食物网,请据图回答。

 

(1)此图(填“能”“否”)构成一个生态系统,你的理由是。

(2)从图中可以看出,鹰与狐之间属于关系,鹰与鼠之间属于关系。

(3)该生态系统中数量最多的是,食草动物的数量总比食肉动物的数量。

附:

参考答案

1.D2.D3.C解析:

蘑菇是真菌,属于分解者。

4.D5.D6.B7.C8.B9.C

10.

(1)生产者有机物

(2)2和3(3)4细菌真菌

11.

(1)否缺少分解者和非生物部分

(2)竞争捕食(3)草多

《第二节生物与环境组成生态系统

(2)》当堂达标测试

一、选择题:

1.在某草原生态系统中,下列食物链正确的是()

A.阳光→草→兔→狼B.草→兔→食草昆虫→猫头鹰

C.草→兔→狼→细菌D.草→食草昆虫→食虫鸟→蛇→猫头鹰

2.在“草→食草昆虫→食虫鸟→蛇→鹰”这条食物链中,个体数量最少的动物是()

A.食草昆虫B.食虫鸟C.蛇D.鹰

3.下图中每条食物链的起点都是()

A.鹰B.蛇C.草D.兔

4.下表是对几种生物体内农药含量的测定结果,这些生物与生物之间有着吃与被吃的关系,那么下列哪一条食物链的联系是正确的()

生物种类

A

B

C

D

E

农药含量

0.84

0.33

0.002

1.6

0.01

A.A→B→C→D→EB.E→D→C→B→A

C.D→A→B→E→CD.C→E→B→A→D

5.在一个由水稻、螟虫、青蛙组成的相对封闭的生态系统中,如果将青蛙杀绝,螟虫的数量变化可以用下列曲线图中的哪一个来表示()

6.下列关于生态系统自动调节能力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系统中个体年龄越老,自动调节能力越强

B.系统的营养结构越简单,自动调节能力越弱

C.系统的成分越复杂,自动调节能力越强

D.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

7.如果一个处于稳定状态的生态系统中的四种生物构成了食物链的关系,某一时间内它们的相对数量关系如右图所示,一段时间后发现乙的数量增加,则下列对甲、丙、丁的数量变化的分析正确的是()

A.丙、丁的数量增加,甲的数量下降

B.甲、丁的数量增加,丙的数量下降

C.甲、丙的数量增加,丁的数量下降

D.甲、丙、丁的数量都增加

8.如图为农田生态系统中两条主要的食物链。

如果有人大量捕捉蛇,短期内对该系统造成的影响是()

A.有利于生态系统的平衡B.田鼠的数量迅速增加

C.蛙的数量迅速减少D.水稻虫害严重

9.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的比例总是相对稳定的,这是因为()

A.人工控制的结果B.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

C.生产者总是数量最多的D.分解者的分解作用

二、非选择题

10.如图是某生态系统的食物网简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蝗虫和鼠的关系是。

(2)植物中的能量流入到鹰的途径有条。

(3)由于工厂废物的排放,导致系统受到有害物质镉污染。

图中体内有害物质积累最多的生物是。

(4)该系统在没有人类干扰的情况下,一段时间内能保持相对的稳定状态,是因为它本身具有能力。

(5)若要构成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除图中所示生物外,还应增加的成分有。

11.下图是某生态系统食物网简图,请根据图回答问题:

 

(1)该系统中的能量最终来源于。

(2)该系统的生物成分除了图中生物外,还包括细菌和真菌,它们属于。

(3)图中有条食物链,请写出最长的一条:

(4)物质和能量沿着流动,逐级递减,越来越少,但有毒物质却是随着食物链不断。

(5)若人们大量捕捉鸟类和青蛙,则该系统最初发生的变化是蜘蛛和食草昆虫的数量,最终将可能导致被破坏。

附:

参考答案

1.D.解析:

食物链的成分只有生产者和消费者,起点是生产者,箭头指向消费者,一直到最高级消费者。

2.D.解析:

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和能量是严重食物链流动的,也是逐级递减的,所以营养级越高的生物,获得的有机物和能量就会越少,个体的数量也就越少。

3.C.解析:

食物的起点都是从绿色植物开始的,即生产者。

4.D.解析:

有毒物质是随着食物链不断积累的,营养级越高的生物体内有毒物质积累的越多。

5.D.解析:

食物链是:

水稻→螟虫→青蛙。

将青蛙杀绝,螟虫失去了天敌,会大量增加,随之而来的是水稻的数量会减少,大量的螟虫会因缺少食物而不能存活,又会减少。

6.A.生态系统的成分越复杂,生物种类越多,其自动调节能力越强,但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

7.A.解析:

图示的食物链是:

丙→甲→乙→丁。

当乙增加时,丁因食物充足会增加,而甲则会因天敌增多造成数量减少,甲减少了,丙就会增多。

所以选A。

8.B.解析:

蛇吃田鼠,蛇被大量捕杀,则田鼠失去天敌,会迅速增加。

蛇减少了,青蛙的数量会增多,稻蝗的数量就不会增加。

但大量捕杀蛇是不利于生态系统的平衡的。

9.B.

10.

(1)竞争

(2)3(3)鹰(4)一定的自动调节(5)分解者和非生物部分

11.

(1)太阳光

(2)分解者(3)5条草→食草昆虫→蜘蛛→青蛙→蛇

(4)食物链和食物网积累(5)增多生态平衡

《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当堂达标测试

1、选择题.

1、生物圈的

范围为( )

A.大气圈、水圈和岩石圈的全部

B.大

气圈和水圈的全部、岩石圈的上部

C.大气圈的底部、水圈和岩石圈的全部

D.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大部和岩石圈的表面

2、海沟深处有鱼虾,但没有绿色植物,其原因是海沟深处()

A.没有二氧化碳B.没有阳光

C.没有营养物质D.水温太低

3、被称为“地球的肾”的生态系统是

()

A.草原生态系统B.淡水生态系统

C.海洋生态系统D.湿地生态系统

4、有“绿色水库”、“地球之肺”之称的生态系统是(  )

A.草原生态系统 B.湿地生态系统 C.农田生态系统 D.森林生态系统

5、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是(  )

A.森林生态系统 B.生物圈   C.海洋生态系统 D.草原生态系统

6、生物圈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生物圈是由地球上所有生物及它们生活的环境组成

B.生物圈的各组成成分之间通过食物链和食物网密切联系在一起

C.生物所生活的环境是指它周围的阳光、温度、水等条件

D.生物圈中的生物就是指动物和植物

7、在生物圈的各个圈层中,生物种类最多的圈层是(  )

A.大气圈的底部   B.水圈的大部    C.岩石圈的表面   D.一样多

8、下列生态系统中,生态系统最容易被破坏的是(  )

A.温带草原  B.湖泊草甸  C.北极冻原  D.热带雨林

二、非选择题

1、仔细分析下列生态系统,将对应的答案用线连起来

2、、根据联合国粮农组织统计,全世界在1980年至1995年间,失去1.8亿公顷的森林,近200年间,地球上的森林已有三分之一以上被采伐和毁掉;另一方面,由于地球上的燃烧物增多,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在急剧增加,而森林却日益减少,这个反差造成了地球生态环境的恶化,主要是气候变暖。

(1)森林在地球上所起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

(2)造成生态平衡破坏的人为因素之一是________________

(3)森林的减少必然会造成一些生物的减少,对此你知道哪些情况?

附:

参考答案

1、D解析:

并不是地球上所有的地方都有生物的存在,在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大部和岩石圈的表面有生物存在。

2、B解析:

深海深处很难见到绿色植物,是因为深海中阳光很少,绿色植物需要阳光进行光合作用。

3、D解析:

湿地生态系统被称为“地球之肾”

4、D森林生态系统被称为“绿色水库”、“地球之肺”

5、B生物圈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

6、A解析:

食物链和食物网中只包括生产者和消费者,而生物圈中还有非生物部分和分解者;生物生存的环境还有生物因素;生物圈中的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