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香三八征文6篇.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24715937 上传时间:2023-05-31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30.3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书香三八征文6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书香三八征文6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书香三八征文6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书香三八征文6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书香三八征文6篇.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书香三八征文6篇.docx

《书香三八征文6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书香三八征文6篇.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书香三八征文6篇.docx

书香三八征文6篇

书香三八征文6篇

【篇一】

读书对女性的意义

《闻书香识女人》是当代著名作家徐坤为第四届全国“书香三八”读书活动,奉上的一部新作。

徐坤以智慧幽默、犀利深刻、侃侃而谈的妙趣横生,深入浅出、举重若轻的平易亲切,讲述了自己如何从读书到写书、再到品书论理与识人的读书心得与创作心得,表现出了中国当代知识女性,读书点亮智慧人生、读书改变生存命运的意识觉醒过程。

这本书里倾注了太多的爱心真诚与姐妹情谊,阅读起来更是字字入心,句句扣理,颇具启发性。

可以说,这是一部女性思想成长与精神解放的必读教材,更是一部能够引起女性共鸣的心灵读本。

她开篇就现身说法,以散文来回忆读书是自己童年的最大乐趣,用“偷着读书”、“饥饿读书”,来描述读书给自己内心带来“隐秘的快乐”。

其实,这种隐秘的快乐我自身也深有体会,小的时候,受妈妈的影响和鼓励就很喜欢看书,从小人书、连环画到后来的故事会、一千零一夜、安如生童话、郑板桥轶事,再到红楼梦、三国、西游记以及一些外国名著如基督山伯爵、茶花女、鲁宾逊漂流记、傲慢与偏见等等,每每都会读到流连忘返。

而后来诸如三毛、金庸、张爱玲、池莉、余华、韩寒、毕淑敏、林清玄等作家的书籍都是通读,不局限于小说还是散文、亦或是诗歌、传记。

书中人物或跌宕起伏、或平静安逸,我仿佛和他们一起经历,共同度过,是书,让我波澜不惊的日子变得波涛汹涌。

学生时代,每天晚饭过后妈妈都会陪在我的身旁看书,而我在作业完成之后也可以拿出自己喜欢的书静静地阅读,晕黄的灯光下,母女二人都沉浸在书的世界里流连忘返,经常被妈妈再三催促才去睡觉,甚至于有时偷偷在被窝里悄悄看。

那个时候最兴奋的莫过于寒暑假了,有更多自由的时间可以看书,妈妈也会帮我从图书馆借几大袋子书回来看,相对于其他小朋友喜欢在外面玩耍,我更多的是喜欢在家里看书,让人有一种充实感。

从小到大好的语文功底与写作,以及成年后成熟、开拓的思维我想应该与爱读书密不可分。

无论什么时候,书已经成为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它成就了我人格中的爱与善、培养了正确的世界观与价值观,渐渐地,成为我追求精神快乐的一种方式,可以说书照亮了我整个少年时代与青年时代。

现代社会网络盛行,人们有太多的选择、太多的娱乐生活,而书有些渐渐远离人们的视野,电子书的流行虽然让阅读很方便,可是它只能作为阅读的一种手段,不能完全取而代之。

它少了那朴素的书墨气息、和手指能触及的纸质所带给人的愉悦。

现在社会也越来越重视读书的重要性,提倡大家要远离网络、远离一些消极的思想,多读书、读好书。

而这确确实实能给人带来安全感以及体验感,让人从现实的嘈杂生活中剥离出来,洗涤、升华。

尤其是现代社会,对女性的要求比较高,既要在工作中独挡一面,又要撑起家庭生活,抚育下一代,任务繁重。

如能在空余时间经常读书,不仅可以化解一些工作、生活中的矛盾,还能让人安静下来,不纠缠于一些琐碎小事,心胸更为开阔。

在不断提升自身素质的同时,也影响到自己的孩子加入爱读书的行列,以此来带动整个家庭,并进而带动全社会文化素养的提高。

要不然社会舆论说,提高下一代的整体素质要从母亲的改变开始。

当今社会太浮躁,如果女性朋友不能从自己做起,整天只爱购物、跳舞、打麻将,而不喜欢看书,美化内在,那么浇灌出来的小孩会是什么样子呢?

长大后又会成为怎么样的青年?

现代社会提倡阅读、提倡精神建设,更鼓励女性多阅读,因为这不只是个人爱好或是个人行为,受益的也不仅仅只是本身,能让自己的孩子受益一生,带动的是整个家庭氛围以及社会影响。

古人说,行万里路不如读万卷书,很多时候因为各种原因条件受限,我们不能行万里路,可是这些都可以从多看书中得以弥补。

我们都是长途跋涉的旅者,可以一直在书的世界里游走。

书,是良师,亦是益友,更是生命的指引者。

腹有诗书气自华,最是书香能致远。

闻书香而识女人,舞翰墨以晓天下。

希望所有的女性朋友都加入阅读的行列,鲜活自己的生命。

【篇二】

我记事比较早,关于书的最早记忆定格在两岁多,那时母亲做了手术,住在乡医院里,表姐带我去看望她,在一位医生的办公室里我见到了许多报纸,虽然不识字,但那一张张带有浓浓油墨香味的纸却深深的吸引了我,即使一个小小的插图也令我着迷,看的津津有味,表姐怎么也带不走我,只好骗我说家里有很多报纸,我才不情不愿的跟她回去了。

五岁多时,父亲开始教我识字,上学后我渐渐能自己阅读课外书了,父亲的藏书被我翻了出来,如饥似渴的阅读着。

我记得自己读的第一本书是《西游记》,属于半白话文半文言文的那种,刚开始读时有很多字不认识,有一些词也不理解,来不及查字典,我就上下文结合起来猜测、理解,磕磕绊绊的读,读了一遍又一遍,每一遍都觉得书中的故事是那么引人入胜,一套《西游记》读了不下六七遍。

父亲的藏书不多,小学期间就被我全都读了个遍,我记得有《说岳全传》《封神演义》《水浒传》《施公案》《彭公案》《红岩》《湖边小暗哨》等,每一本都读了不下三遍,还有一本《七侠五义》,是繁体字版的,也被我“连猜带蒙”读完了,不过读完后常用的繁体字也就都认识了。

“书荒”的感觉很多人都有过,对于彼时生活在上世纪80年代西北农村的我,那种感觉真是抓心挠肝,现在回忆起来仍然记忆犹新,我记得自己实在不甘心没书可看时,把家里的箱箱柜柜全都翻了个遍,倒也不是毫无收获,找到了两本父亲的医书,一本是《伤寒论》,还有一本是中草药字典,虽然不太懂,也没什么兴趣,但实在心痒难耐时就只能看他们,也是一种慰藉,好在我的学习一直名列前茅,父母亲倒也不反对我看课外书,唯一的担忧是怕影响视力,因为我常常看着看着就忘了时间,一看就是大半天,一动也不动,太阳落山了,屋子里光线越来越暗,我也不知道开灯,经常沉迷在书中,母亲常说,别人家的孩子总是贪玩不回家,我家姑娘却赶都赶不出去。

后来上了初中,学业渐渐繁重,我就只能在寒暑假期间看书了,这期间我的书都是向同学、向老师借来的。

寒假里,每天做完作业后,我捧着一本书能在火炉边坐一整天。

到了暑假,就是农忙季节了,孩子们照例要帮家里干活。

在我的家乡人们都种西瓜,种在旱砂地里,又沙又甜,到了暑假,就是卖瓜的季节了,那时的交通工具非常落后,运输能力有限,一次拉不了太多,从西瓜成熟到卖完,得一个多月的时间,这样我们这些孩子就有用武之地了——每天骑自行车去地里面“看瓜”,就像鲁迅笔下的闰土,他要管的是偷吃瓜的獾猪、刺猬,我们要管的是偷吃西瓜的乌鸦。

晴朗的天空下,我们呆在瓜地旁的土窑洞里,听着“嘎、啾会”的声音传来,那便是乌鸦飞来了,我们便拿出两块石头,互相撞击,又大声喊叫驱赶,乌鸦就被吓跑了。

父亲在窑洞里支了一张床,说是床,其实是一张门板,在上面铺张褥子,再放个枕头,就是我一个夏天的乐园。

这张床的床头冲着瓜地,我趴在床上,掀开窑洞的门帘就能看见我家的瓜地。

早上一般是没有乌鸦的,到地里后我先摘个西瓜放在窑洞里凉着等中午吃,然后开始写作业,九点多写完作业就拿出课外书,开始享受我的幸福时光了。

这期间我迷上了武侠小说,源于有一次在堂哥那里看到了一本《侠客行》,顿时惊为天书,一口气看完后觉得酣畅淋漓,从此一发不可收拾,《天龙八部》《笑傲江湖》《神雕侠侣》《倚天屠龙记》《书剑恩仇录》……一本本武侠小说,为我插上了无边的想象的翅膀,徜徉在一个个故事中,我仿佛化身主人公,修炼武功,行走江湖,锄强扶弱,行侠仗义。

初中毕业后,我以全县第一的优异成绩考入兰州电力学校,学校的图书馆成为最吸引我的地方,在这里,我借阅了一本又一本中外名著,既有《呼啸山庄》《傲慢与偏见》《巴黎圣母院》《基督山伯爵》《红与黑》《飘》等世界名著,又有《儒林外史》《镜花缘》《平凡的世界》《穆斯林的葬礼》等中国古典现代小说,当然还有武侠小说,无论是金庸、古龙、卧龙生写的,还是柳残阳、梁羽生、温瑞安、萧逸、诸葛青云写的,只要图书馆里有的都被我借了个遍,在书中我跟着主人公一起哭、一起笑,一起开心、一起难过,似乎经历了人生百态。

一本本书籍,一段段优美的文字,一个个鲜活的人物,一段段荡气回肠的情节,也使我萌生了写作的想法,先是小说、散文、诗歌,后来加入学生会宣传部担任校报编辑,就开始接触新闻稿件。

校报每周一期,每逢学校有重大活动时我们就会去采访校领导,刚开始是师哥师姐带着去的,很紧张,后来担任校报副主编后这项工作就由我专职负责了。

课余时间,我和一群志同道合的同学们,挤在小小的《简报》编辑部里,设计报头、排版、插图,起初所有的稿件都是几个书法好的同学誊写的,插画也是照着书自己画的,后来学校有了打字室,但水平所限不能排版,我们就数着字数排好版,让打字室按要求的形状打印好,再裁剪、粘贴到一张a3纸上,然后复印出来发给各班。

看着这一份凝结着心血与汗水、略显粗糙与稚嫩的报纸,年轻的我们也与文字结下了不解之缘,当年那个小小编辑部里的少男少女们,毕业后基本都在从事文字工作。

工作后的我,一如既往喜欢看书,儿子在我的影响下也从小就喜欢看书,不同的是,现在的他们是幸福的,再也不用担心“书荒”,11岁的他,已经有了满满一书柜的书,还在不停的买。

儿子看书的速度甚至已经比我还快,丈夫每次看着我和儿子一人一本书如醉如痴的读着,只能无可奈何的去做饭。

以前我常常在担忧,如果我老了,老眼昏花了,看不清字了该怎么活下去,好在科技飞速发展,听书软件越来越多,深感余生无忧也!

【篇三】

小的时候物资匮乏,而且我又生活在偏僻的农村,那阵不要说小说、连环画之类的了,只要是书我能拿到到的都会坐下来翻一番的。

那阵的书,只要不是课本在大人眼里就是无用的,会影响孩子对学习的积极性,所以读课外书都是地下活动,偷偷的夹在腋下找个草垛猫起来,经常正看在兴头上大人的脚步声传来,匆匆忙忙来不及记一下页数就把书归放原位,再次拿起全凭记忆的故事情节,翻看的大概厚度迅速定位上次中断的位置,就在那时候培养出看书从来不折页子不做标记而且一下子就能定位到上次阅读中断的地方。

大约在三年级的时候我的玩伴的姐姐上中专了,终于有从大山外面走进的书籍——《安徒生童话》,但只给我两天的时间,最能让人安心读书的时间就是将牛赶到深深的河沟里,那里有肥嫩的水草牛吃的安心,我看书也不分心,一看就是一个下午,还给她的时候我是那么的不舍,在心里就埋下了深深的期盼我长大一定要买一屋子的书,把我小时候欠的都补上。

再后来就是偷偷看爸爸借来的杂系小说,有《白发魔女》、《薛刚反唐》、《薛丁山征西》、《岳飞传》、《齐天大圣传》《天龙八部》等,《白发魔女》是我接触的最早的一本长篇小说,还是武侠,每次放下书本,脑海里就是一幅幅故事情节的画面,一头白发,一身白衣,一双血红的眼睛,魔女的形象久久的在脑海里盘旋,我的侠女梦可能就是在那时候萌发了。

《天龙八部》是我看的首部金庸的小说,而且是四册,爸爸看书的速度明显比我慢很多,我看完很久还不见他借下册回来,书中的故事跌宕起伏,金庸老先生写故事总是在开头牵扯一段历史,总让当时充满幻想的我信以为真,书中险象环生,在绝境中又峰回路转,书中人物的命运究竟会怎样?

总让我牵肠挂肚,读这套书是最煎熬我的灵魂的事,书中主人公的命运正在危机时刻,故事硬生生的请听下回分解,关键下回还在下册书上,一等就是半个来月。

在我上初二的时候,哥哥上了大学,每年的寒暑假都会借四本小说回来,同时还有带回来大都市的美味,在我看来那四本书的诱惑一点点不亚于美食,就在那时候我接触到了世界名著《安娜卡列尼娜》、《基督山伯爵》、《飘》等,最佩服的是基督山伯爵在监狱里锲而不舍的学习和等待精神以及复仇的快意。

最喜欢的书还要算《飘》,这本书写的是美国南北战争时期南方庄园主的恐惧,矛盾,以及战火的波及民众生活的影响,主人公郝思嘉的人物性格饱满,矛盾,真实,勇敢,敢爱敢恨,她和白瑞德的爱情,明明很相爱,却又处处猜疑,可能是太在乎,在对方面前又不够自信的缘故,在猜疑里在吃醋里这段来自不易的爱情在叹息中画上了句号,心有不甘。

为了不被大人察觉,我偷偷的藏在被窝里打着手电看书,电池被持续使用后变的昏暗了,关掉一会,再次打开又能坚持一段时间。

那是我和奶奶在一间屋子,等大人睡熟,爬起来悄悄地点上煤油灯,一看就是一个通宵,第二天还的强打起精神干农活,最怕大人发现我偷偷的看小说了,然后失去偷看的机会。

上高中离开了我生活的大山来到县城的重点高中,门口就有很多书店出租小说,可是租一本小说一个星期就要花一毛五钱,为了那一毛五钱我坚持没有租过一本小说,我说不清是我吝啬还是我懂得父母的艰辛,亦或是我开始懂得认真学习了,在高中我还是从同学那里借着阅读了几本小说,借阅的书总是时间紧迫,常常是晚自习借的,第二天早上就要归还,在那间住着四十人的大通铺宿舍里,我又开始了点着煤油灯熬通宵的阅读,基本上一夜就是一本四百页左右的一本书,熬过通宵的我在课堂上就开始犯困,被老师一声吼,一个激灵站起来回答问题,还好反应快总能蒙对,当坐下来就如同大赦一样,在心里提醒这是最后一次看小说了,但当能借上小说,自己的誓言又忘到九霄云外了。

印象深刻的属《穆斯林的葬礼》、《平凡的世界》等,韩子奇,韩新月,两代人的爱情恩怨,无尽的遗憾,无尽惋惜,无耐的叹息。

《平凡的世界》写的是黄土高原上孙小平和命运的斗争,那段艰苦的岁月、那段特殊的历史、那段人与人的斗争、人与自然的斗争。

回想起那阵读的书和读书的那些趣事,总让人忍俊不禁,总觉的书还是偷着读的有滋味,印象也深刻。

【篇四】

读书的目的是为了更好的生活。

初听此话没什么感触。

那年儿子高二,不停的测考给予他很大的压力。

每次成绩出来只要没达到预期分数,老师的说教、学校的排名把他挤压成了一只刺猬,回到家逮谁扎谁。

记得那年老公比较忙,每天回家很晚,只有我要去面对儿子的情绪。

那可真是青春期遇到更年期。

家里出现了踢猫效应,儿子对我发泄情绪,我对晚回的老公发泄情绪。

但找人发泄自己的怨气了还是没有解决问题,感觉生活一团糟糕。

这时遇到了一位多年没见的同事,看到她变化很大,阳光、乐观,她气淡神闲地和我谈论着生活中的琐事。

就这样谈到了樊登读书会。

她说每天做家务时、开车时,听听樊登讲书受益匪浅,让我免费试听7天。

就这样我把樊登读书会带入了家庭。

我认为这是我自我成长和生活管理方面目前为止最正确的选择。

开始只是无意识地在吃饭的时间及临睡前打开手机和家人一起听。

樊登老师用最短的时间讲述了全书的精华。

印象最深刻的是我与儿子听了第一本书《我的情绪为何被他人左右》。

儿子听后感受到自己情绪不稳定是太在乎别人怎么看自己,无法忍受繁重学习任务后考试成绩的不理想,总是让某人的言论左右自己的情绪。

找到结症后孩子开朗了,情绪平稳了。

我们母子之间对控制情绪方面也在潜移默化地发生着改变。

为了提高自己与儿子相处的方式,我又相序听了《叛逆不是孩子的错》、《养育男孩》,在对儿子的理解和与儿子的沟通上不断开悟。

推荐儿子听了《身心合一的奇迹力量》儿子顿悟,找到了学习的窍门,成绩逐步提高,情绪日渐稳定。

老公在时,我们一起听了樊登老师讲的《非暴力沟通》、《亲密关系》。

在婚姻中,20几年的夫妻不可能没有争执。

过去总是记着一些上一辈老人的教诲,把一些俗话视为正确,比如:

夫妻就是铜锅碰铁刷哪里有不磕碰的?

什么争执的原因一个巴掌拍不响谁都有过,什么夫妻问题再大也没关系,都会床头吵架床尾和,不用在意。

搞得生活一笔糊涂账。

《亲密关系》这本书让我们明白,其实亲密关系也是一门学问,原来彼此之间的争执并不全是双方性格及爱与不爱的原因,而是潜藏着你童年对归宿感和价值感的无限渴求。

明白这些我们就能理解彼此,克制冲动,用负责的态度来处理我们心中的不快,不至于总说出责怪或指责的话去伤害对方。

而是用理解体谅的话来替代。

以前多数时候想着对方的行为不随心愿就自己生闷气,越想越气,然后等先生回来就一顿抱怨,搞得乌烟瘴气,自己的需求没解决,反倒搞得亲密关系冷淡。

学习成长后处理事情的方式全部转变。

慢声细语地和对方说明自己的需求反倒效果更好。

比如告诉他我希望他合理安排时间,一周早回二天和儿子相处,让儿子有和父亲谈心的习惯。

老公也通过学习学会了懂我的不容易,知道了父亲角色的不可替代性,理解并配合我的想法。

这样在亲密关系中我们彼此学习面对自己及对方的最好和最糟,学习接受和谅解共同成长,最终达到婚姻生活的提升和幸福。

这样的听书习惯仿佛放入生活已无法剥离。

每周六的新书我们是必听的,就这样我们一起全家听了100多本书。

其中《次第花开》、《正念的奇迹》、《你要如何衡量你的人生》对我们全家的影响深远。

樊登老师对书的精辟解读使我们全家受益,每个家庭成员的精神状态、情绪心灵、生活状态及对未来的规划等各个方面都有了全新的认识和感悟。

家人彼此之间的理解与包容使我们内心幸福,身体健康,内心更加平和宁静。

沐浴书香,家庭幸福!

【篇五】

时间过得好快,转眼间全国“书香三八”读书征文活动已举办第六届。

还记得在2014年参加全国第二届“书香三八”活动中很荣幸地荣获了入围奖,虽然是入围奖,但已足够使我欣喜、使我骄傲。

感谢“书香三八”让我重新梳理自己,给了我发现自己和审视自己的机会。

读书是一种感悟人生的艺术、读书使人精神富足、读书使人增长见识。

感悟人生,助我走好人生的每一步,而人生就像是一本书,在自身成长和他人成长中,不知不觉间已让我收获太多的珍贵。

凉拌西红柿

在我小时候一个炎热的夏天,妈妈围着锅台做好了饭菜,她让我先吃,就去后院的田地里干活了。

我觉得凉拌西红柿非常好吃,就狼吐虎咽的吃了起来,等妈妈满身汗水地回来后,我吃的只剩下了两块西红柿。

妈妈非常严厉的教训我说,不是不舍的你吃,而是做任何事情不能光想着自己,还要考虑别人的感受。

在此之后,我从被照顾的小孩子渐渐的变成了帮助和分担他们辛劳的小帮手,虽然炒的鸡蛋还有点糊,但已经慢慢的收获了生活各个方面的本领,也了解了一个家庭当中任何成员都要付出劳动,互相包容理解,不能一味的索取不付出。

爸爸衣服上的洞

我出生在八十年代的一个东北小山沟里,为了生存爸爸妈妈每日早出晚归辛勤的劳作,而我也参与到家庭劳动中去,我抱着一大盆衣服去河边洗的时候,看到爸爸的衣衫上隐约出现了几个被刮坏的洞,这使我忍不住心疼和流泪。

他在用辛勤的行动来证明,只要劳作都是光荣的。

他用宽厚的臂膀保护着我们的小家,因此爸爸在我心中的形象是很伟大的。

而我的工作岗位也是从基层做起的,通过对工作认真负责的态度和坚忍不拔的韧劲,不断超越自己。

因为我相信只要踏实工作,不管职务高低,辛勤奋斗的人都是受人尊敬的。

生活的层次不是你我能选择的,是生活、是家庭、是时代选择了你,而生活的态度是我们可以选择的。

而如今我们不再为了生存而是为了生活,工作只是为了我们活着更有意义和价值。

我与老牛

在我上小学的时候,放学回家,发现拴在家门口的老牛极其不安分,我想……也许它饿了,我就撞着胆子解开绳子让它去吃草。

然而他就像脱缰的野马,把巴掌大的山沟沟溜达个遍,即怕他糟蹋别人家庄稼,可我又拽不动它,只能让老牛牵着我的鼻子走。

人生真是到处是课堂,现在回想起来,为什么遇到事情不能多动动脑子,为什么不能采点草给它吃呢?

让自己陷入两难的境地。

生活也是如此,遇事先分析、有主张,光有胆识是不够的,还要成为有想法、有方向、有力量的人,让我主宰生活牵着它的鼻子走。

见过一面的爷爷

“爷爷”这个称呼,我从小就没有对他说过,那是因为在我一岁的时候他就过世了,听了家人的讲述,让我渐渐的了解了这位“爷爷”。

他曾经是一名军人,参加过战争,后来因为脾气的原因,未能一直保持军人的身份,只好在农村务农过活。

有一天傍晚,他赶着马车从街市上经过,正巧是孩子放学的时候,马在街市上惊了,疯狂的跑了起来,爷爷怕伤到放学的孩子和行人,第一反应是使劲的拉住缰绳,拼命的想拉住它害怕伤到别人,但自己却被马踩在了马蹄下……肋骨踩碎了,经过抢救将肋骨拼接起来总算捡回来一条命。

半年后妈妈带着几个月大的我去看望时,他用颤抖的手艰难的摸着我说:

“这要是男孩该多好啊”。

我佩服爷爷舍小我顾大家的行为,虽然与生俱来的倔脾气和根深蒂固的观念改变了他的命运,但他内心是善良的。

爷爷也因为这次事故后发生意外火灾,而葬身火场。

人生无常,命运无法预料,能做的就是关心身边的家人和朋友,做好当下的自己。

“母亲”一生的课题

我有很多想做的事情,但没有一件事是我持之以恒一直坚持做下来的,唯有“母亲”这一生的课题是我逃不开、躲不掉,必须要研究和修炼的课题。

母亲的性格、语言和行为会影响孩子的一生,使孩子的性格习惯不偏离左右,我从照顾他、影响他、修剪他,每走一步都映射出我的缺点和不足,“母亲”这一身份将成为我一生边学习边研究的课题。

开展“书香三八”的意义,就是推动全民阅读和女性阅读,促进家庭文明建设,提升女性自身素质,探索女性阅读的方法和途径。

我们离不开书海知识的熏陶,更离不开现实生活磨炼的棱角。

人生如书,聪明的人会在生活中积累成长。

人的一生,就是不断的实践、反省,反复推敲琢磨。

人生高峰时切勿得意自满;人生低谷时像我一样自黑,苦中作乐。

人生是实践的课堂、是直播的电台、是纪实的节目,是无法ctrl+z的书,可是人生就是这么严苛和不完美,也许这才是充满刺激的、精彩的、故事跌宕起伏的人生之书。

【篇六】

呕心沥血十余载,终于盼来喜讯传。

孙女考上理工大,举家亲朋俱欢颜。

父母闻讯喜落泪,爷奶梦中笑声甜。

弟弟以姊为榜样,书香门第代代传。

2015年7月,侄女顺利考上洛阳理工大学,父亲一时兴起作下这首诗,以此纪念这举家欢颜的时刻。

同期,女儿如愿收到江西农业大学录取通知书,学习自己心仪的茶学专业,又是令人高兴的事。

记得小时候,总觉得家里的一些习惯与邻里不同:

想在吃饭时端着碗跑到街上听大人们神侃、想随同学到村头的小河里嬉水玩、想光着脚丫在院里的青石板地面上跳房子……却总是被告知——“不行!

”年少懵懂的我曾经分外委屈,只能在课间休息时一脸羡慕的听小伙伴们讲各种好玩的趣事。

心疼我的外祖父语重心长地说:

“你爷爷家是书香门第,怎能和一般人家的孩子一样?

大人现在的约束是为了你以后懂礼数”。

我的祖父是一位德高望重的名医,他扶危济困、乐于助人,虽说家里生活也只够温饱,却还是尽最大的努力帮助更需要帮助的人。

遇到经济困难的病人,不仅免费看病赠药,还从多方面给予帮助,颇受当地人的尊重。

祖父的这种余荫,直到我到市里上重点高中依然受到泽惠。

不仅如此,他还将视若珍宝、在中国传统观念中传男不传女的平生医疗技艺和心得,无私地传授给了一个毫不相关的“外人”,只为了能治病救人,解除更多人的痛苦。

祖父的言传身教,使我们从小就树立了乐于助人的观念。

祖父不仅医术精湛,还学识渊博,他的一手蝇头小楷更是让人看着赏心悦目。

同样,祖父拥有一颗细腻的心,关心着家里的每一个人。

小时候,我最喜欢的一件事就是悄悄的躲在阁楼上,翻看祖父的书籍和手记,其中最难忘的是一本祖父手写的札记,上面详细记载着父辈和我们小辈人的出生日期、时辰、小名及学名,而且每人都配有一首他老人家自己写的诗。

也许是从那时起,就为我埋下了爱写日记的种子,使我至今受益:

受他的影响,从怀上女儿起,我便为她写了一本本“成长日记”,如今女儿常常捧着日记看着自己小时候的点点滴滴,无论是哭的还是笑的,都是满满的爱意,都是千金难求的礼物。

父亲从小受到祖父的熏陶,虽是在农村生长,却依旧熏得一身书香。

他的经历像极了《平凡的世界》中的孙少平,虽家境贫困,逆境生长,却有着一身傲骨,不轻易向命运屈服。

他刻苦学习、博览群书,积极投身于文艺事业,凭借着自己家传的板胡技艺,成为了当时学校宣传队的主力。

在随后的教师生涯中,父亲曾受家庭成分影响几经坎坷,也曾因教学能力强多次被上级下调令调离乡村,他却始终不忘初心,立志为乡村的孩子们创造一片蓝天。

父亲不仅注重培养学生文化知识的学习,更加注重品德培养和素质教育,他除了担任化学和物理两科繁重的教学任务外,还主动承担了音乐、美术等艺术类课程,凭借自己多种多样的技艺,培养了一批又一批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学生,多次带领学生获得焦作市学生艺术节一等奖。

“吾生有志甘林泉,教坛驰骋四十年。

多次提携均谢绝,桃红李白香满园。

”是父亲退休后赋的自传诗。

父亲一生受祖父影响极深,他热心公益,即便退休后也闲不下来,除了开办免费二胡班培养村里的孩子外,还为拯救濒临绝种的传统地方戏种“怀邦”到处奔走,在他和一帮志同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