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部编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综合检测试题》含答案解析.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24709948 上传时间:2023-05-31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32.2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部编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综合检测试题》含答案解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最新部编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综合检测试题》含答案解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最新部编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综合检测试题》含答案解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最新部编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综合检测试题》含答案解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最新部编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综合检测试题》含答案解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最新部编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综合检测试题》含答案解析.docx

《最新部编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综合检测试题》含答案解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部编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综合检测试题》含答案解析.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最新部编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综合检测试题》含答案解析.docx

最新部编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综合检测试题》含答案解析

第一单元检测试题

(150分 120分钟)

一、语文积累与综合运用(40分)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3分)

A.萦带(yíng)  殷红(yān)  草率(shuài)  兀兀穷年(wù)

B.涉猎(shè)迭起(dié)校对(xiào)当之无愧(kuì)

C.彷徨(páng)选聘(pìn)赫然(hè)锲而不舍(qì)

D.迭起(dié)署名(shǔ)澎湃(pài)深恶痛绝(è)

【解析】B项,校—jiào。

C项,锲—qiè。

D项,恶—wù。

2.下列词语书写全都正确的一项是(D)(3分)

A.弥高  咳嗽  马革果尸  心会神凝

B.忧郁  挚友  沥尽心血  妇儒皆知

C.稚序  轻捷  慷慨淋漓  锋芒毕露

D.疙瘩  薪金  燕然勒功  心不在焉

【解析】A项,果—裹。

B项,儒—孺。

C项,稚—秩。

3.根据语句内容,下列选项最恰当的一项是(D)(3分)

今天在此追悼李公朴、闻一多先生,时局极端险恶,    。

但此时此地,有何话可说?

我谨以最虔诚的信念,向殉难者献誓:

心未死,    ,和平可期,    ,杀人者必覆灭。

 

A.人民无比沉痛  志不绝  争取民主

B.人心异常悲愤  意志紧  民主自由

C.人生生活痛苦  斗志昂  民主有望

D.人心异常悲愤  志不绝  民主有望

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C)(3分)

A.赴美国普渡大学读书的邓稼先,无时无刻思念着家乡的亲人。

B.通过《回忆鲁迅先生》,展现在我们眼前的是一个生活化真实化的鲁迅。

C.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养成主动交流的习惯,是取得进步的一个重要因素。

D.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许多杰出人物对社会的发展做出了贡献,学习他们的精神,了解他们的事迹,有助于青少年的健康成长。

【解析】A项否定误用,应在“无时无刻”后加上“不”。

B项缺少主语,删去“通过”。

D项语序不当,应将“学习他们的精神,了解他们的事迹”改为“了解他们的事迹,学习他们的精神”。

5.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B)(3分)

A.法国强占广东广州湾,“租借”99年。

B.他在给我的信上说:

“此身别无长处,既然有一颗心,有一张嘴,讲话定要讲个痛快”!

C.不久书桌上德文字典和日文字典都摆起来了,果戈理的《死魂灵》,又开始翻译了。

D.石子入浅水,水花四溅,虚张声势;石子入深潭,悄无声息,不动声色。

【解析】B项,感叹号应放在双引号内。

6.(滨州中考)给下列句子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A)(3分)

①回顾那些伟大的科学家、思想家、文学家、艺术家、政治家、宗教家等数不清的杰出人物,他们终其一生,孜孜以求,将自己最重要的精神力量,都凝聚在自己的作品中,为人类的精神史建造了一座又一座辉煌的宫殿。

②凡是走进这座宫殿,一件件认真观赏这精神产品的人,必然会被这光辉映照,会在这光辉中获得光明与力量。

③读优秀的书,能使我们的精神变得广阔、深邃、博大。

④这座宫殿与物质的宫殿最大的不同之处,是这座宫殿中的每一件作品,都不是僵死的存在,而是在时间的大幕中,悄悄地燃烧着、永不休止地散发着精神的光辉。

⑤因为优秀的书,不仅是知识的结晶,更是人类情感与思想的结晶,是人类精神的花朵与果实。

A.③⑤①④②      B.③⑤①②④

C.①②④⑤③D.①④②③⑤

7.下列有关文学常识和课文内容的说法,有误的一项是(D)(3分)

A.邓稼先,我国研制和发展核武器的重要技术领导人,为我国成功研制原子弹、氢弹和新型核武器做出了重要贡献。

B.《说和做》结构严谨,开篇总领全文后,先表现闻一多“学者的方面”,后表现闻一多“革命家的方面”,在上下两部分之间,用总承上文和总起下文的句子,使文章衔接紧密,过渡自然。

C.在《回忆鲁迅先生》一文中,作者通过对她所知道的鲁迅先生的一些生活琐事的描写,向世人展现了一个与人们眼中的形象不同的,更和蔼、更随和、更真实的鲁迅,并借此来抒发自己对鲁迅先生的怀念之情。

D.《孙权劝学》选自北宋司马光主持编纂的编年体断代史《资治通鉴》。

本文以对话表现人物,孙权劝学,先一语破的,向吕蒙指出“学”的可能性;继而现身说法,指出“学”的必要性,使吕蒙无可推辞,“乃使就学”。

【解析】D项,《资治通鉴》是编年体通史,不是断代史。

8.下面是“感动中国”部分获奖者的颁奖词,请参照以下语言形式,给本单元的人物写一段颁奖词。

(4分)

叶笃正——定力与信念,让他上下求索,天问的路上,生命融入科学。

季羡林——学问铸成大地的风景,他把心汇入传统,把心流入东方。

示例:

邓稼先——大千宇宙,浩瀚长空,全纳入赤子心胸;惊世两弹,冲霄一星,尽铸中华豪情。

(4分)

9.(黔西南州中考)综合性学习。

(15分)

余秋雨有一篇文章叫《读书的5个秘诀》。

书中说,读书是件很快乐的事,可现代人读书却很累、很痛苦。

读书的5个秘诀是:

“减肥”(不要滥读)、“抬头”(读一流的书)、“排序”(将要阅读的书目排队)、“返己”(就是返回,不喜欢读的书就不要读)、“脱敏”(对流行的书要谨慎选择,真正的好书不是那么容易流行的)。

除余秋雨外,还有很多名人对读书有自己精辟的见解。

现在七年级

(1)班准备开展关于读书的主题班会活动,请你参与。

(1)请你写出三种读书的方法介绍给同学们。

(3分)

示例:

①要有选择性地读书。

②读好书。

③读书时要根据自己的需求精读和略读相结合。

④读书时可以作摘要或写读书笔记。

(任答三种即可,每种1分)

(2)传统阅读与网上阅读都有利有弊,同学们对此议论纷纷。

你认为哪种阅读方式好呢?

为什么?

(4分)

示例一:

我认为传统阅读好。

因为传统阅读可以让你触摸书本,感受书香,可以细细咀嚼品味,不伤眼睛。

示例二:

我认为网上阅读好。

因为网上信息量大,查阅方便快捷,生动形象直观。

(观点明确1分,理由充分3分)

(3)在本次活动中,请你向同学们推荐一本你喜欢的书并说明理由。

(4分)

略(4分)

(4)活动即将结束,请你写两条关于“热爱读书”的名言作为自己的座右铭。

(4分)

示例:

①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高尔基

②读一本好书,就像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

——歌德(每条2分)

二、阅读(5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分别回答问题。

[一](11分)(襄阳中考)

【甲】初,权谓吕蒙曰:

“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

”蒙辞以军中多务。

权曰:

“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卿言多务,孰若孤?

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蒙乃始就学。

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

“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

”蒙曰:

“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选自司马光《孙权劝学》)

【乙】余近日以军务倥偬①,寝食不安。

吾家本诗礼门阀②,勤与朴为余处世立身之道,有恒又为勤朴之根源。

余虽在军中,尚日日写字一页,看书二十页。

看后,用朱笔圈批,日必了此功课为佳。

偶遇事冗③,虽明日补书补看亦不欢,故必忙里偷闲而为之。

然此策尚下,故必早起数时以为之。

决不肯今日耽搁,谓有明日可补;亦不肯以明日有事,今日预为。

如是者数年,未尝间断,亦无所苦。

(节选自《清代四名人家书》)

[注]①倥偬(kǒngzǒng):

事多,繁忙。

②门阀:

名门贵室。

③事冗:

事务繁忙复杂。

10.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2分)

(1)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治:

 研究  

(2)余近日以军务倥偬以:

 因为  

                 

11.下面句子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D)(3分)

A.自/以为/在有所益B.肃/遂拜/蒙母

C.有恒/又为/勤朴之根源D.日/必了此/功课为佳

12.翻译下面的句子。

(2分)

如是者数年,未尝间断,亦无所苦。

像这样坚持几年,不曾间断,也不感到什么苦。

(2分)

13.【甲】【乙】两文都讲到了读书的作用。

【甲】文通过写鲁肃“与蒙论议”后,与吕蒙“ 结友 ”这一举动,侧面表现了吕蒙读书后才略的惊人长进;【乙】文则指出读书可以传承“诗礼”家风,培养“ 有恒(勤朴) ”的品质。

(2分) 

14.【甲】【乙】两文中有多种读书方法值得借鉴,试概括出一种并结合原文说明。

(2分)

示例:

①泛读法,如“但当涉猎,见往事耳”;②定量读书法,如“日日写字一页,看书二十页”;③圈点批注法,如“用朱笔圈批”;④定时读书法,如“决不肯今日耽搁”“亦不肯以明日有事,今日预为”。

(答出一种即可,2分)

【参考译文】

我近来由于军务繁忙,睡觉吃饭都不安稳。

我们家本来就是世代读书讲究礼教的名门贵室,勤劳与朴实是我处世立身之道,“有恒”二字又是勤劳俭朴的根源。

我虽在军营里,还每天写一页字,看二十页书。

看过之后,用红笔圈点批注,每天必须了结这些学习内容才感到安心。

偶尔遇到事务繁忙,即使第二天补写补看也觉得心里不舒服,所以必须忙里偷闲来做这件事。

然而这个办法还是下策,所以必定早起数小时来做这些事。

决不肯今日耽搁,说有明天可以补上;也不肯以明天有事,今天预先去做。

像这样坚持几年,不曾间断,也不感到什么苦。

[二](19分)(白银中考)

想偷一本书

王秋珍

①我想偷一本书已经很久了。

②它就放在我们办公室一位同事的桌上。

每天,我都能看见它。

那蓝色的封面要多好看就有多好看。

可是,它寂寞地呆在桌上,从来没人去翻一翻。

③有一次,我看见同事拿起了它。

我正暗暗为它高兴,却分明看见我的这位漂亮的女同事,只是用书扫了扫椅子上的灰尘。

别的同事走过来走过去,总是低着头忙忙碌碌。

那个叫手机的玩意成了大家的最爱。

谁会留意一本书呢?

④慢慢地,我看见书的封面由蓝色变成了灰色。

我还看见有好几次,漂亮的女同事把刚盛了水的杯子搁在它的上面。

书的封面留下了一个圆圈,还带着褶皱,好像一个可怜的孩子歪着嘴巴在哭泣。

⑤我只想把它偷回家。

⑥可是,一想到偷,我的心就像要跳出胸膛。

从小,爸爸就教育我,别人的东西不能拿,偷大偷小都是贼。

因此,我一天天地看着它,看着办公室里来来往往的同事,一直不敢给自己创造一个机会。

⑦可机会还是来了。

⑧那天,我打了一段文字,抬起头,蓦然发现办公室里居然只有我一个人。

我按捺住狂跳的心,悄然起身,来到漂亮女同事的桌前。

【A】我感觉有目光像舞台上的追光灯一样向我聚拢过来,我低下头试图躲开它。

突然,一个声音从天而降:

“你想干吗?

”我的身子斜了斜,差点跌倒。

我刚想回答,却听见那人继续说:

“好啦好啦,就你会耍贫嘴。

我很忙,没空和你扯东扯西的。

”说话间,我看见漂亮女同事飘逸的长裙在办公室里舞动了几步,倏地飘出去了。

⑨我,终于把书偷到了手。

虽说窃书不算偷,我却感觉脸上有无数只蚂蚁在爬。

从来没有想过,有一天,文明的我居然会和“偷”这么不文雅的字站在一起。

⑩回家后,我拿出软毛巾轻轻地擦拭封面,又拿出吹风机吹那个固执的圆圈。

最后,我把书的封底朝上,放在桌上,再压上了一条厚重的红木小方凳。

次日,我把书拿出来,它又变成了端正的模样。

【B】我的心里,涌上了酸酸甜甜的味道。

我洗净双手,拿出偷来的书一页一页地翻起来。

看着它们,我仿佛又走进了老时光。

我看到了自己在养花种菜,在夕阳下徜徉,在厨房的油烟里战斗……

是的,这是我写的书。

每一个字,都像芬芳的花,让我驻足,流连。

出版社只给了我50本样书。

我舍不得卖,只想把书送给爱书的人。

当初,漂亮女同事听说我出书了,就第一时间向我祝贺并要书。

没想到,她要的只是一份客套。

是的,只是一份客套。

漂亮女同事一直把书放在桌上,从来不曾翻上一篇。

如今,她和我的其他同事们一样,一有空就刷微信看网络碎片聊明星八卦,根本没有注意到桌上少了什么。

那本曾被她扫过灰尘垫过杯子的书,好像从来都不曾出现过。

我的心里蓦地跳出了一条鱼,在夏日的岸上左冲右突地扑棱。

这份不安的心绪让我彻夜难眠。

这个忙碌的时代,真的没人会停下来好好地看书了吗?

当初,我壮着胆子把书偷回来,只是想给书找一个懂它的人啊。

某天,我终于点开一位微友问道:

“你说大家喜欢读什么书啊?

”“什么?

书?

”微友抛出两个问号,继续道,“谁还看书啊?

我仿佛听见了她在手机前的笑声。

(有删改)

15.“我”为什么要偷漂亮女同事的书?

(3分)

示例:

因为是“我”写的书,“我”舍不得卖,只想把书送给爱书的人。

女同事向“我”祝贺并要书,“我”把书送给她,但她却不爱书。

“我”心疼自己的书,所以就把书偷回来了。

(3分)

16.联系上下文,回答下面的问题。

(6分)

(1)【A】处:

句子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有什么表达效果?

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我”偷书时的紧张与慌乱。

(3分)

(2)【B】处:

句子中“酸酸甜甜”一词写出了“我”怎样的心理?

“酸酸甜甜”生动地写出了“我”当时复杂的心理:

“酸酸”是因为没有为自己的书找到懂它的人,让它受了“委屈”;而且为了它,“我”还当了一回“小偷”。

(2分)“甜甜”是因为“我”的书又回来了,又恢复了原样,不用再受“委屈”了。

(1分)

17.第⑩段运用了哪种表达方式?

有什么作用?

(3分)

动作描写(或:

细节描写),生动具体地描写了“我”修复书的过程,表达了“我”对书的珍爱。

(表达方式1分,作用2分)

18.第

段说“我的心里蓦地跳出了一条鱼,在夏日的岸上左冲右突地扑棱。

这份不安的心绪让我彻夜难眠”,“我”为什么会感到不安?

(2分)

“我”想到这个忙碌的时代,没人会停下来好好地看书了。

“我”想给书找一个懂它的人,恐怕找不到。

(2分)

19.这篇小说反映了怎样的社会现象?

你怎么看这种现象?

(5分)

现象:

传统纸质图书在社会上受到冷落,很多人沉溺于手机。

(2分)

看法示例:

我觉得这是一种不好的现象,一个不好好读书的民族是没有希望的民族,希望全社会都能重视这种现象,让读书成为我们生活的一部分。

(观点1分,理由1分,语言流畅1分)

[三](20分)(宜昌中考)

儒者之豪迈

徐百柯

蒙文通一生治经史之学,著作颇丰,但他曾说自己学问最深处,恰恰是不著一字的宋明理学。

蒙先生指导研究生,上来先是两句话。

第一句引陆象山言:

“我这里纵不识一个字,亦须还我堂堂地做个人。

”第二句是他自己的信条:

“一个心术不正的人,做学问不可能有什么大成就。

蒙文通以教书为业,却曾两次遭遇未被大学续聘的尴尬。

一次是20世纪30年代在北京大学。

他在历史系任教年余,却始终未去院长家拜访过一次,因而被同事称为“此亦稀有之事也”。

据说此事弄得院长非常难堪,以致置北大隋唐史无人授课一事于不顾,也不再续聘蒙文通,而蒙文通也处之泰然,仍我行我素。

后转至天津一女师任教,与“领导”交往依然如故。

另一次是20世纪40年代在四川大学,由于学阀玩弄手腕,蒙文通未被文学院续聘。

但一干学生倾倒于他的学识,请求他继续授课。

他说:

“我可以不拿钱,但我是四川人,不能不教四川子弟。

”于是让愿意上课的学生到自己家里,继续传授。

曾经有川大学生回忆蒙先生:

“先生身材不高,体态丰盈,美髯垂胸,两眼炯炯有神,持一根二尺来长的叶子烟杆,满面笑容,从容潇洒地走上讲台,大有学者、长者、尊者之风。

他讲课有两个特点,第一是不带讲稿,有时仅携一纸数十字的提要放在讲台上,但从来不看,遇风吹走了也不管;第二是不理会下课钟,听而不闻,照讲不误,每每等到下堂课的教师到了教室门口,才哈哈大笑而去。

他的考试也颇有趣味,不是先生出题考学生,而是由学生出题问先生,往往考生的题目一出口,先生就能知道学生的学识程度。

如学生的题目出得好,蒙先生总是大笑不已,然后点燃叶子烟猛吸一口,才开始详加评论。

考场不在教室,而在川大旁边望江楼公园竹丛中的茶铺里,学生按指定分组去品茗应试,由蒙先生掏钱招待吃茶。

蒙文通曾对儿子蒙默讲,自己对问学者一向是知无不言,就像钟,“大叩之则大鸣,小叩之则小鸣”。

他的学生常晚上登门问学,他总是热情接待,有问必答,侃侃而谈。

夜深,学生告辞,他常不准走,非等他燃过两根抽水烟的纸捻后才放行。

他的学生吴天墀说:

“先生豁达大度,不拘小节,行乎自然,喜交朋友,社会上三教九流,一视同仁,所以有不少和尚、道士跟他有交情。

喜欢上街坐茶馆,和人作海阔天空的闲谈,也爱邀熟人上餐馆小吃一顿。

另一位学生隗瀛涛回忆说,一次,遇见蒙先生坐三轮车去学校。

蒙先生一眼看见他后高声喊道:

“隗先生(对他的戏称),我家有四川近代史资料,你快来看了写文章。

我的文章发表了可以上耀华餐厅(成都著名的西餐厅),你的发表了也可以吃一顿回锅肉嘛!

许多学者都曾慕名到成都拜访蒙文通,交往过后,他们往往发出这样的感叹:

“读先生的书,以为只是一个恂恂①儒者,没想到先生还这么豪迈。

(有删改)

[注]①恂恂:

恭谨温顺的样子。

20.从蒙先生做人的角度看,你认为他两次未被续聘的根本原因分别是什么?

(4分)

第一次是因为蒙先生不会阿谀奉承,讨好“领导”;第二次是因为蒙先生为人光明磊落,不搞阴谋诡计。

(4分)

21.蒙先生曾表示对问学者一向是“大叩之则大鸣,小叩之则小鸣”。

请用直白的语言解释这句话在语境中的含意。

(4分)

多问则多讲,少问则少讲。

(或:

知无不言,有问必答)(4分)

22.蒙先生的考试方法好不好?

请说出你的理由。

(4分)

略(答“好”与“不好”均可,只要言之成理即可)(4分)

23.蒙先生的“豪迈”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

请任选两个方面举例说明。

(4分)

豪迈的具体表现:

智慧幽默,刚正不阿,不拘小节,诲人不倦,慷慨大方。

示例:

①慷慨大方,考试时掏钱招待学生吃茶,爱邀熟人上餐馆小吃一顿。

②刚正不阿,在历史系任教年余,始终未去院长家拜访过一次。

(4分)

24.请你默写出《论语》中强调“学”“思”结合读书方法的句子。

(4分)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4分)

三、写作(60分)

25.(吉林中考)阅读下面的材料,选择感悟最深的一点,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

要求:

①立意自定;②除诗歌外,文体自选;③不得抄袭、套作。

(60分)

梁思礼,梁启超之子。

中国航天事业奠基人之一。

1941年,17岁的梁思礼到美国留学,由于战争爆发,他与家里断了联系。

为了完成学业,他装过罐头,端过盘子,甚至在零下40摄氏度的冬夜蜷居在储藏室,但求学信念从未动摇。

1949年,学有所成的梁思礼放弃了美国优厚的待遇,毅然回国,在新中国航天事业一穷二白的局面中开始导弹研究。

从第一次试射起,一个又一个的十年,他经历了无数次失败,但从未气馁。

正因如此,才有了他开创的“航天可靠性工程学”。

生活中的梁思礼,谨记父亲留给他的人生锦囊——“有趣”。

在他的字典里,没有悲观和厌世。

即便是“文革”时期被下放“五七”干校当“猪倌”时,他每天也干得高高兴兴,看着自己喂养的肥头大耳的“八戒”军团,满心自豪,还与它们合影留念。

2016年4月14日,91岁的梁思礼带着人们对他的敬意与眷恋走了。

在67年的航天生涯中,尽管他的名字始终被封印在打着“绝密”标签的文件袋里,却一笔一笔镌刻在历史的坐标轴上。

斯人已逝,精神长留!

(摘编自《作家文摘》)

【写作指导】

这是一道材料作文,首先阅读材料,从材料中提取关键信息,审题立意。

从材料中的“但求学信念从未动摇”可提取出“信念”,“放弃了美国优厚的待遇,毅然回国”可提取出“爱国”,“他经历了无数次失败,但从未气馁。

正因如此,才有了他开创的‘航天可靠性工程学’”可提取出“坚持就是胜利”“正确面对失败”等,“在他的字典里,没有悲观和厌世”可以提取出“乐观”“生活有趣”等,“斯人已逝,精神长留!

”可提取出“精神的力量”“偶像的力量”等。

从以上观点立意入手,可写成叙事的记叙文,也可写议论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