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三明市第一中学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化学试题解析版.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24703539 上传时间:2023-05-31 格式:DOCX 页数:25 大小:140.1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福建省三明市第一中学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化学试题解析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福建省三明市第一中学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化学试题解析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福建省三明市第一中学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化学试题解析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福建省三明市第一中学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化学试题解析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福建省三明市第一中学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化学试题解析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福建省三明市第一中学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化学试题解析版.docx

《福建省三明市第一中学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化学试题解析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福建省三明市第一中学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化学试题解析版.docx(2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福建省三明市第一中学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化学试题解析版.docx

福建省三明市第一中学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化学试题解析版

三明一中2018~2019学年上学期月考二高一化学试卷

(满分:

100分;考试时间:

90分钟)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

H:

1C:

12N:

14O:

16Na:

23Fe:

56Cu:

64

第I卷(选择题,共46分)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23小题,每小题2分,共46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下列不属于氮的固定过程的是()

A.合成氨B.硝酸分解C.高能固氮D.豆科根瘤菌吸收氮

【答案】B

【解析】

【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物质的转化。

氮的固定是将空气中游离态的氮转化为含氮化合物的过程。

【详解】A.工业上合成氨:

N2+3H2

2NH3,属于工业固氮,A项不选;

B.硝酸分解:

4HNO3

4NO2↑+2H2O+O2↑,不属于氮的固定过程,B项选;

C.高能固氮:

N2+O2

2NO,属于自然固氮,C项不选;

D.大豆根瘤菌将N2转化成化合态氮,属于生物固氮,D项不选。

本题选B。

2.以下实验装置一般不用于分离物质的是

【答案】D

【解析】

根据装置图可知,A是蒸馏、B是渗析、C是过滤、D是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所以答案选D。

3.某化学兴趣小组同学对有关物质的分类进行讨论辨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氨水、浓硝酸都属于混合物B.CO、NO都属于酸性氧化物

C.CuSO4溶液、牛奶都属于溶液D.Na2SO4、CH3COOH都属于强电解质

【答案】A

【解析】

【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物质的分类。

A.混合物:

由多种物质组成的混合体系;B.酸性氧化物:

能与水作用生成酸或与碱作用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且生成物只能有一种盐和水,不可以有任何其它物质生成);C.溶液:

由至少两种物质组成的均一、稳定的混合物;D.强电解质:

在水溶液或熔融状态下完全电离出离子的电解质;根据各分类标准定义解答即可。

【详解】A.氨水是氨气的水溶液,含有氨气、一水合氨、水等多种物质,属于混合物,浓硝酸是HNO3的浓溶液,属于混合物,正确;

B.CO、NO均属于不成盐氧化物,不属于酸性氧化物,错误;

C.牛奶属于胶体,不属于溶液,错误;

D.CH3COOH属于弱电解质,错误。

本题选A。

4.我们常用“往伤口上撒盐”来比喻某些人趁人之危的行为,其实从化学的角度说,“往伤口上撒盐”的做法并无不妥,甚至可以说并不是害人而是救人。

那么,这种做法的化学原理是()

A.胶体的聚沉B.胶体的电泳

C.血液中发生复分解反应D.血液的氧化还原反应

【答案】A

【解析】

【详解】A.血液属于胶体,所以血液应具备胶体的性质,在遇到电解质溶液、加热、电性相反的电解质的时候都会聚沉,在伤口上撒盐可以使伤口表面的血液凝结,从而阻止进一步出血,以及防治细菌感染,属于胶体的聚沉;

B.血液属于胶体,因为没有外接电源,所以不属于电泳;

C.血液和氯化钠不具备复分解反应的条件,所以不发生复分解反应;

D.血液和氯化钠不发生氧化还原反应。

综上所述,本题选A。

5.在标准状况下,相同质量的下列气体中体积最大的是()

A.Cl2B.N2C.H2D.CO2

【答案】C

【解析】

【详解】由n=m/M,标准状况下,V=n×Vm可知,气体的物质的量越大,气体的体积越大,相同质量的气体,物质的量与摩尔质量成反比,即摩尔质量越小,则物质的量越大。

A.氯气的摩尔质量为71g/mol;B.氮气的摩尔质量为28g/mol;C.氢气的摩尔质量为2g/mol;D.二氧化碳的摩尔质量为44g/mol;显然氢气的摩尔质量最小,标准状况下,相同质量的几种气体中,氢气的体积最大,故C答案正确。

故选C。

6.下列药品在空气中易变质(括号中是变质产物),不是因氧化还原反应而变质的是()

A.Na2SO3(Na2SO4)B.FeCl2(FeCl3)C.NaOH(Na2CO3)D.Fe(OH)2(Fe(OH)3)

【答案】C

【解析】

【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氧化还原反应的特点。

通过分析物质变化前后是否有元素化合价变化即可。

【详解】A.物质变质后S元素化合价升高,发生氧化还原反应;

B.物质变质后Fe元素化合价升高,发生氧化还原反应;

C.变质前后无元素化合价变化,不属于氧化还原变质;

D.变质后Fe元素化合价升高,发生氧化还原反应。

综上所述,C符合题意,本题选C。

【点睛】氧化还原反应的实质是反应过程中存在电子转移,其特征是存在元素化合价升降。

7.实验室配制450mL1.0mol∙L-1NaOH溶液,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应用托盘天平称取18gNaOH固体

B.配制过程中所用玻璃棒的作用主要是搅拌和引流

C.NaOH固体在烧杯中称量时间过长,所配NaOH溶液的浓度偏大

D.定容摇匀后,发现液面下降,继续加水至刻度线,对所配NaOH溶液的浓度无影响

【答案】B

【解析】

【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配制。

A.由题可知,该实验选用的容量瓶应为500mL容量瓶;B.固体的溶解和转移溶液都需要用到玻璃棒;C.NaOH在空气中容易潮解和变质;D.摇匀后,部分溶液附着于瓶塞以及刻度线上的瓶颈。

【详解】A.该实验选用的容量瓶应为500mL容量瓶,故所需NaOH固体的质量m=0.5L×1mol/L×40g/mol=20g,错误;

B.固体的溶解和转移溶液均需要用到玻璃棒,其作用分别为搅拌、引流,正确;

C.NaOH在空气中容易吸收空气中水分而潮解以及与空气中CO2反应,会导致称量的NaOH固体质量偏小,所配NaOH溶液的浓度偏小,错误;

D.摇匀后,部分溶液附着于瓶塞以及刻度线上的瓶颈,继续加水至刻度线,相当于稀释溶液,所配NaOH溶液的浓度将偏小,错误。

8.心脏活动的主要表现是产生“电激动”,心肌激动的电流从心脏经身体组织传导到体表,使体表的不同部位产生电位差。

医生在给“病人”做心电图时在仪器与皮肤接触部位需要擦()

A.氯化钠溶液B.医用酒精C.葡萄糖溶液D.碘酒

【答案】A

【解析】

【详解】由题干信息分析可知,所擦溶液需为电解质溶液,且该电解质对皮肤无腐蚀作用;医用酒精、葡萄糖溶液、碘酒均不属于电解质溶液,氯化钠溶液属于电解质溶液,故A项正确。

9.将CO2通入100mL某浓度的石灰水中,所得沉淀质量与通入CO2体积(标准状况)的关系如图所示,则石灰水浓度为()

A.0.03mol·L-1B.0.015mol·L-1

C.0.025mol·L-1D.0.0125mol·L-1

【答案】D

【解析】

【详解】通入56mLCO 2 时,总反应为:

2CO 2 +Ca(OH) 2

Ca(HCO 3 ) 2 ,n[Ca(OH) 2 ]=

n(CO 2 )=

×

=0.00125mol,故c[Ca(OH) 2 ]=

=0.0125mol·L -1,故答案为D。

10.下列离子方程式的书写正确的是()

A.单质钠与水的反应:

Na+H2O==Na++OH-+H2↑

B.硝酸银与氯化钡溶液混合:

Ag++Cl-==AgCl↓

C.用FeCl3溶液腐蚀印刷电路板:

Fe3++Cu=Fe2++Cu2+

D.碳酸钡与盐酸混合:

CO32-+2H+==H2O+CO2↑

【答案】B

【解析】

【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离子方程式的正误判断。

A.原子不守恒;B.硝酸银与氯化钡溶液混合生成氯化银沉淀;C.电荷不守恒;D.碳酸钡为难溶性盐。

【详解】A.单质钠与水的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2Na+2H2O===2Na++2OH-+H2↑,A错误;

B.硝酸银与氯化钡溶液混合生成氯化银沉淀和硝酸钡的离子方程式为:

Ag++Cl-==AgCl↓,B正确;

C.用FeCl3溶液腐蚀印刷电路板的离子方程式为:

2Fe3++Cu=2Fe2++Cu2+,C错误;

D.碳酸钡与盐酸混合的离子方程式为:

BaCO3+2H+==Ba2++H2O+CO2↑,D错误。

答案选B。

【点睛】判断离子方程式是否正确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①从反应原理进行判断,如反应是否能发生、反应是否生成所给产物等;②从物质存在形态进行判断,如拆分是否正确、是否正确表示了难溶物和气体等(如本题D选项);③从守恒角度进行判断,如原子守恒、电荷守恒、氧化还原反应中的电子转移守恒等(如本题中A、C项);④从反应的条件进行判断;⑤从反应物的组成以及反应物之间的配比进行判断。

11.天宫一号搭载的长征二号火箭使用的主要燃料是偏二甲肼(用R表示)和四氧化二氮,在火箭发射时,两者剧烈反应产生大量气体并释放出大量的热,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R+2N2O4=3N2+4H2O+2CO2,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此反应可在瞬间产生大量高温气体,推动火箭飞行

B.此反应是氧化还原反应,N2O4是氧化剂

C.每生成1molN2,该反应转移电子8mol

D.此反应中R的分子式为C2H8N2

【答案】C

【解析】

试题解析:

A、偏二甲肼和四氧化二氮剧烈反应产生大量气体并释放出大量的热,瞬间产生大量高温气体,推动火箭飞行,故A正确;B、N元素在反应物中以化合态存在,反应生成氮气,N元素化合价变化,反应是氧化还原反应,N2O4中N元素化合价降低,N2O4是氧化剂,故B正确;C.N2O4中N元素的化合价为+2价,则生成1molN2转移电子4mol,故C错误;D、根据原子守恒可知,偏二甲肼的分子式为C2H8N2,故D正确.

考点:

氧化还原反应

12.根据下列反应判断,有关物质的还原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正确的是()

①H2SO3+I2+H2O===2HI+H2SO4

②2FeCl3+2HI===2FeCl2+2HCl+I2

③3FeCl2+4HNO3===2FeCl3+NO↑+2H2O+Fe(NO3)3

A.H2SO3>I->Fe2+>NOB.I->H2SO3>Fe2+>NO

C.Fe2+>I﹣>H2SO3>NOD.NO>Fe2+>H2SO3>I﹣

【答案】A

【解析】

【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还原剂强弱比较。

先分析各反应中还原剂与还原产物,再根据氧化还原反应中存在还原性:

还原剂>还原产物进行判断。

【详解】反应①中还原剂为H2SO3,还原产物为HI,还原性:

H2SO3>HI;反应②中还原剂为HI,还原产物为FeCl2,还原性:

HI>FeCl2;反应③中还原剂为FeCl2,还原产物为NO,还原性:

FeCl2>NO,综上所述,还原性由强到弱的顺序为:

H2SO3>I->Fe2+>NO,故答案为A。

13.用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4.4gCO2中含有的电子总数为2.2NA

B.1mol·L-1Na2SO4溶液中含有离子总数为0.3NA

C.标准状况下,2.24L水中含有0.1NA个氧原子

D.56g铁粉在足量的氯气中燃烧,转移的电子总数为2NA

【答案】A

【解析】

【详解】A.4.4gCO2即为0.1mol,CO2中电子总数为6+8×2=22,故0.1molCO2中含有的电子总数为2.2NA,正确;

B.未告诉溶液的体积,无法计算出溶液中离子总数,错误;

C.标准状况下,水不是气态物质,故无法利用气体摩尔体积计算水的分子数目,错误;

D.铁粉在足量的氯气中燃烧,生成物为FeCl3,故1mol铁粉在足量的氯气中燃烧,转移的电子总数为3NA,错误。

14.下列化学用语表示不正确的是()

A.Na2FeO4中Fe元素的化合价:

+6B.Cl-的结构示意图:

C.烧碱的化学式:

Na2CO3D.氯酸钾的电离方程式:

KClO3=K++ClO3-

【答案】C

【解析】

【详解】A.Na2FeO4中Na的化合价为+1价,O的化合价为-2价,根据化合物的化合价为0,设Fe的化合价为x,则+1×2+(-2×4)+x=0,解得x=6,正确;

B.Cl-的结构示意图:

,正确;

C.烧碱是氢氧化钠,化学式为NaOH,错误;

D.氯酸钾属于盐类,属于强电解质,其电离方程式为:

KClO3=K++ClO3-,正确。

【点睛】烧碱、苛性碱为NaOH;纯碱、苏打为Na2CO3;小苏打为NaHCO3;大苏打、海波为Na2S2O3。

15.不用其他试剂,用最简单的方法鉴别下列物质:

①NaOH溶液,②Mg(NO3)2溶液,③CuSO4溶液,④KCl溶液,正确的鉴别顺序是()

A.③①②④B.③④②①C.④①②③D.①②③④

【答案】A

【解析】

【详解】由于CuSO4溶液是蓝色,而其它溶液均无色,所以首先根据物质的水溶液的颜色可判断出③CuSO4溶液,然后以CuSO4溶液为试剂,分别加入其它试剂中,可以与CuSO4溶液产生蓝色沉淀的溶液是①NaOH溶液;然后以NaOH溶液为试剂,分别加入到未鉴别出的两种溶液中,产生白色沉淀的,则原溶液是②Mg(NO3)2溶液,无现象的是④KCl溶液,所以鉴别出来的先后顺序是③①②④,故答案A正确。

故选A。

16.周杰伦在歌曲《青花瓷》中唱到“帘外芭蕉惹骤雨,门环惹铜绿”,其中的“铜绿”即是铜锈,它的化学成分是Cu2(OH)2CO3(碱式碳酸铜)。

铜在潮湿的空气中生锈的化学反应为:

2Cu+O2+CO2+H2O===Cu2(OH)2CO3。

下列有关该反应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该反应是化合反应

B.该反应中氧气是氧化剂,单质铜是还原剂

C.该反应是氧化还原反应,只有两种元素的化合价发生了变化

D.该反应是氧化还原反应,其中Cu得电子,O2失电子

【答案】D

【解析】

【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氧化还原反应相关规律。

A.化合反应:

指的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反应生成一种新物质的反应;B.氧化剂在氧化还原反应中被还原,还原剂在氧化还原反应中被氧化;C.根据反应中各物质中化合价变化分析;D.根据反应中各物质中化合价变化分析。

【详解】A.该反应属于化合反应,正确;

B.该反应中氧气中氧的化合价降低,为氧化剂,铜单质中铜元素化合价升高,为还原剂,正确;

C.该反应中氧元素和铜元素化合价发生变化,属于氧化还原反应,正确;

D.该反应中Cu化合价升高,在反应中失去电子,O2在反应中O的化合价降低,得到电子,错误。

17.FeC13、CuCl2的混合溶液中加入铁粉,充分反应后仍有固体存在,则下列判断不正确的是()

A.加入KSCN溶液一定不变红色

B.溶液中一定含Fe2+

C.溶液中一定不含Cu2+

D.剩余固体中一定含Cu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

FeC13、CuCl2的混合溶液中加入铁粉,充分反应后仍有固体存在,这里有两种情况:

当铁粉过量时,剩余的固体是铁粉和铜的混合物,溶液中只含有Fe2+;当铁粉不足时,剩余的固体只有铜,溶液中含有Fe2+和Cu2+,两种情况中,溶液中一定不含Fe3+。

A.溶液中一定不含Fe3+,加入KSCN溶液一定不变红色,A项正确;

B.溶液中一定含Fe2+,B项正确

C.当铁粉不足时,溶液中含有Cu2+

D.剩余固体中一定含Cu,D项正确。

故选C

考点:

Fe3+的检验、Fe2+和Fe3+的互相转换、Fe3+与Cu2+的氧化性

点评:

本题考查Fe3+的检验、Fe2+和Fe3+的互相转换、Fe3+与Cu2+的氧化性,应注意Fe3+的氧化性大于Cu2+,因而其先与铁粉反应。

18.下列各组离子,在无色透明溶液中能大量共存的是()

A.

B.

C.

D.

【答案】B

【解析】

【详解】A.Ag+和CO32-、Cl-发生复分解反应生成沉淀:

Ag++Cl-===AgCl

、2Ag++CO32-===Ag2CO3

,离子不能大量共存,错误;

B.上述离子均为无色离子,且在溶液中能够大量共存,正确;

C.含大量Cu2+的溶液为蓝色,且溶液中Cu2+会与OH-发生复分解反应生成Cu(OH)2沉淀,故上述离子在无色透明溶液不能大量共存,错误;

D.H+与HCO3-能发生复分解反应生成CO2和H2O,不能大量共存,错误。

【点睛】离子之间若不发生任何反应,则可以大量共存,若发生反应,则不能大量共存。

离子之间发生的反应类型有复分解反应、氧化还原反应、络合反应、盐的双水解反应,还要掌握常见的有色离子有哪些、这些离子的颜色是什么颜色,有时还需要确定题干提供的信息,加入酸使指示剂呈现什么颜色;溶液的 pH 是多少时,溶液的离子哪些存在,Al 在酸性、碱性环境都会发生反应,若酸性环境反应产生氢气,则由于 HNO3 有强的氧化性,不会存在 NO3-。

掌握离子的性质、离子反应和离子共存知识是本题的关键。

19.为除去下列物质中所含的杂质,所选用的试剂或操作方法错误的是()

序号

物质

杂质

试剂或方法

A

粉末

加热至恒重

B

溶液

通入过量二氧化碳

C

溶液

加入过量铜粉并过滤

D

溶液

通入氯气

 

A.AB.BC.CD.D

【答案】C

【解析】

【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除杂试剂的选择以及操作。

除杂的原则:

(1)不增:

不增加新的杂质,

(2)不减:

被提纯的物质不能减少,(3)易分:

操作简便,易于分离,据此分析即可。

【详解】A.NaHCO3固体受热分解为Na2CO3、CO2、H2O,除去碳酸氢钠,同时生成碳酸钠,没有引入新杂质,正确;

B.Na2CO3与CO2反应:

Na2CO3+CO2+H2O===2NaHCO3,除去Na2CO3,同时生成NaHCO3,没有引入新杂质,正确;

C.加入铜粉,溶液中发生反应:

2FeCl3+Cu===2FeCl2+CuCl2,引入新杂质CuCl2,除杂试剂可选用铁粉,错误;

D.通入Cl2,发生反应:

2FeCl2+Cl2===2FeCl3,除去FeCl2,同时生成FeCl3,没有引入新杂质,正确。

本题选错的,故选C。

【点睛】在固态情况下通常用加热方法除去碳酸钠中的碳酸氢钠;若为混合溶液,可以加热蒸干并灼烧可以得到碳酸钠。

20.现有25mL2mol·L-1的Na2CO3溶液和75mL1mol·L-1的稀盐酸。

①将Na2CO3溶液逐滴滴加到盐酸中;②将盐酸逐滴滴加到Na2CO3溶液中。

在标准状况下生成气体的情况是()

A.均为0.84LB.均为0.56LC.①>②D.①<②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

n(Na2CO3)=0.025L×2mol/L=0.05mol,n(HCl)=0.075L×1mol/L=0.075mol,将Na2CO3溶液逐滴加入到盐酸中,有关反应为:

Na2CO3+2HCl=2NaCl+CO2↑+H2O,生成气体的体积为0.5×0.075mol×22.4L/mol=0.84L,而将稀盐酸缓缓滴到Na2CO3溶液中,先发生Na2CO3+HCl=NaCl+NaHCO3,反应消耗0.05molHCl,剩余0.025molHCl,盐酸过量时在发生NaHCO3+HCl=NaCl+CO2↑+H2O,则生成气体0.025mol×22.4L/mol=0.56L,则①>②,答案选C。

考点:

考查化学方程式的计算

21.下列各种物质中属于同素异形体的是()

A.金刚石和磁铁矿石B.Na2O2和Na2OC.红磷和白磷D.I2和I-

【答案】C

【解析】

【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同素异形体的概念。

同素异形体是指由相同的单一化学元素组成,因原子排列方式或组成原子个数不同,而具有不同性质的单质;根据概念判断即可。

【详解】A.金刚石为碳单质,磁铁矿石为Fe3O4,不属于同素异形体;

B.Na2O2和Na2O属于不同类钠的氧化物,不属于同素异形体;

C.红磷的化学式为P,白磷的化学式为P4,属于同素异形体;

D.I2属于单质,I-属于离子,不属于同素异形体。

综上所述,本题选C。

22.将1.92g铜粉与一定量浓硝酸反应,当铜粉完全作用时,收集到气体1.12L(标准状况),则所消耗硝酸的物质的量为

A.0.12molB.0.11molC.0.09molD.0.08mol

【答案】B

【解析】

正确答案:

B

根据氮原子守恒,n(HNO3)=2n(Cu(NO3)2)+n(NO或NO2)=1.92g/64g·mol-1×2+1.12L/22.4L·mol-1=0.11mol

23.NO因污染空气而“臭名昭著”,而奇妙的作用也使期成为“明星分子”。

如可用于制HNO3、炸药、促进血管扩张、促进免疫功能等。

下列各组物质中,不能直接生成NO的是()

A.Cu+HNO3(稀)B.N2+O2C.NO2+H2OD.NH4Cl+O2

【答案】D

【解析】

【详解】A.3Cu+8HNO3(稀)===3Cu(NO3)2+2NO

+4H2O,能直接生成NO;

B.N2+O2

2NO,能直接生成NO;

C.3NO2+H2O===2HNO3+NO,能直接生成NO;

D.NH4Cl与O2不发生反应,不能直接生成NO。

综上所述,本题选D。

第II卷(非选择题,共54分)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共54分)

24.对于数千万计的化学物质和为数更多的化学反应,分类法的作用几乎是无可替代的。

下图为一“链状连环”图案,图案上由左到右分别写了Cl2、NO2、Na2O2、Na2CO3、FeCl3五种物质,图中相连的两种物质均可归属为一类,相交部分由左到右用A、B、C、D代替。

请回答下列问题:

(1)请将上述字母代号填入相应的括号内。

①两种物质都不属于电解质()②两种物质都属于钠的化合物()

③两种物质都属于氧化物()④两种物质都属于盐类()

(2)用洁净的烧杯取少量蒸馏水,用酒精灯加热至沸腾,向烧杯中逐滴加入1mol∙L-1的上图中一种化合物的饱和溶液,可制得一种红褐色的胶体。

①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如何用较简单的方法判断胶体是否制备成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向该胶体中逐滴加入稀硫酸,先出现红褐色沉淀,随后红褐色沉淀溶解,其原因是_______

【答案】

(1).A

(2).C(3).B(4).D(5).Fe3++3H2O

Fe(OH)3(胶体)+3H+(6).若该分散系能产生丁达尔效应,则制备成功;否则,不成功(7).电解质溶液稀硫酸使Fe(OH)3胶体发生聚沉,产生Fe(OH)3沉淀;随后发生中和反应,此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Fe(OH)3+3H+===Fe3++3H2O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胶体的性质和离子方程式的书写。

(1)①电解质是在水溶液中或熔融状态下能导电的化合物;

②含有钠元素的化合物称为钠的化合物;

③氧化物由两种元素组成,其中一种是氧元素的化合物;

④盐是阳离子是金属离子或铵根离子,阴离子是酸根离子的化合物;

(2)①制备胶体的原理是利用铁离子水解生成氢氧化铁胶体;

②胶体有丁达尔效应:

用一束光线照射,能产生一条光亮的通路;

③胶体遇电解质发生聚沉,生成的Fe(OH)3沉淀能与稀硫酸发生中和反应。

【详解】

(1)①电解质是在水溶液中或熔融状态下能导电的化合物,电解质包括酸、碱、盐、金属氧化物和水,故Cl2、NO2不是电解质,故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