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建筑史梁思成摘抄.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24699740 上传时间:2023-05-31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19.6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建筑史梁思成摘抄.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中国建筑史梁思成摘抄.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中国建筑史梁思成摘抄.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中国建筑史梁思成摘抄.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中国建筑史梁思成摘抄.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国建筑史梁思成摘抄.docx

《中国建筑史梁思成摘抄.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建筑史梁思成摘抄.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国建筑史梁思成摘抄.docx

中国建筑史梁思成摘抄

中国建筑史 (梁思成)摘抄

zhongguojianzhushi

2012-10-0218:

54:

52

如果世界上艺术精华,没有客观价值标准来保护,恐怕十之八九均会被后人在权势易主之时,或趣味改向之时,毁损无余。

在欧美,古建实行的保存是比较晚近的进步。

2012-10-0218:

56:

03

今日中国保存古建之外,更重要的还有将来复兴建筑的创造问题。

欣赏鉴别以往的艺术,与发展将来创造之间,关系若何我们尤不宜忽视。

2012-10-0220:

11:

30

无疑的将来中国将大量采用西洋现代建筑材料与技术。

如何发扬光大我民族建筑技艺之特点,在以往都是无名匠师不自觉的贡献,今后却要成近代建筑师的责任了。

如何接受新科学的材料方法而仍能表现中国特有的作风及意义,老树上发出新技,则真是问题了。

2012-10-0220:

12:

40

到现在为止,中国城市多在无知匠人手中改观。

故一向的趋势是不顾历史及艺术的价值,舍去固有风格及固有建筑,成了不中不西乃至于滑稽的局面。

2012-10-0220:

49:

48

要能提炼旧建筑中所包含的中国质素,我们需增加对旧建筑结构系统及平面部署的认识。

2012-10-1409:

44:

00

英,美,苏,法,荷,比,北欧或日本都曾造成他们本国特殊作风,适宜于他们个别的环境及意趣。

以我国艺术背景的丰富,当然有更多可以发展的方面。

新中国建筑及城市设计不但可能产生,且当有惊人的成绩。

在这样的期待中,我们所应作的准备当然是尽量搜集及整理值得参考的资料。

2012-10-1409:

47:

12

以测量绘图摄影各法将各种典型建筑实物作有系统秩序的纪录是必须速做的。

2012-10-1409:

49:

43

建筑之始,产生于实际需要,受制于自然物理,非着意创制形式,更无所谓派别。

其结构之系统,及形式之派别,乃其材料环境所形成。

2012-10-1410:

03:

11

建筑显著特征之所以形成,有两因素:

有属于实物结构技术上之取法及发展者,有缘于环境思想之趋向者。

2012-10-3011:

05:

24

这好比是在欣赏一国的文学之前,先学会那一国的文字及其文法结构一样需要。

所以中国现存仅有的几部术书,如宋李诫营造法式,清工部工程做法则例,乃至坊间通行的鲁班经等等,都必须有人能明晰的用现代图解译释内中工程的要素及名称,给许多研究者以方便。

研究实物的主要目的则是分析及比较冷静的探讨其工程艺术的价值,与历代作风手法的演变。

2012-11-1119:

37:

06

梁思成虽是一个建筑史学家,但他首先是一个建筑学家,建筑教育家,这是他与其他建筑史学者的不同之处。

他认为建筑史并非史料的堆砌。

应首先注意各时期的建筑思想;建筑史所研究的问题,不仅仅是介绍各历史时期建筑风格的特征,还要了解建筑是如何演变?

受什么因素制约?

发展的规律是什么?

等一系列本体问题。

只有深刻地了解历史,才能准确地把握整个学科的发展方向。

因此他深感一九四四年完成的这本《中国建筑史》有很大的不足,他准备重写一本《中国建筑史》。

他曾对他的学生说:

“有些同学对建筑史缺乏正确的认识,以为搞建筑史的都是些老头,这是不对的,搞建筑史的人绝不能是那些老学究。

建筑史今天真正需要的人才,是要很活跃的,有充沛的体力,会动脑子,有研究才能,能把问题搞清楚的人,绝不是等别人把一件古董摆在你面前,让你坐在那儿,慢慢地去品味它。

不是这样的,建筑是文化的记录,研究建筑史的人,要能敏锐地区别时代的艺术特点,能感到历史的步伐。

2012-11-1119:

38:

43

这部“建筑史”是抗日战争期间在四川南溪县李庄时所写。

因为错误的立场和历史观点,对于祖国建筑发展的前因后果是理解得不正确。

例如:

以帝王朝代为中心的史观,将各时期人民辉煌的劳动的创造和智慧的累积,竟说成了封建主和贵族的成就;对于各时期的建筑物及其特征,只是罗列现象,没有发展的观点。

元、明、清三个朝代,因限于时期,省略过甚。

当时为了节省篇幅而用文言;并且引经据典时,只用原文而不再加解释;给读者增加了不便。

多看笔记来自多看阅读forKindle

 

-HighlightLoc.108-9|AddedonSunday,

February24,2013,01:

52PM中国建筑之个性乃即我民族之性格,即我艺术及思想特殊之一部,非但在其结构本身之材质方法而已。

==========

中国建筑史(梁思成)

-HighlightLoc.109-12|AddedonSunday,

February24,2013,01:

55PM建筑显著特征之所以形成,有两因素:

有属于实物结构技术上之取法及发展者,有缘于环境思想之趋向者。

对此种种特征,治建筑史者必先事把握,加以理解,始不至淆乱一系建筑自身优劣之准绳,不惑于他时他族建筑与我之异同。

治中国建筑史者对此着意,对中国建筑物始能有正确之观点,不作偏激之毁誉。

==========

中国建筑史(梁思成)

-HighlightLoc.131-33|AddedonSunday,

February24,2013,02:

09PM一系统之建筑自有其一定之法式,如语言之有文法与辞汇,中国建筑则以柱额、斗拱、梁、榑、瓦、檐为其“辞汇”,施用柱额、斗拱、梁、榑等之法式为其“文法”。

虽砖石之建筑物,如汉阙佛塔等,率多叠砌雕凿,仿木架斗拱形制。

斗拱之组织与比例大小,历代不同,每可借其结构演变之序,以鉴定建筑物之年代,故对于斗拱之认识,实为研究中国建筑者所必具之基础知识。

==========

中国建筑史(梁思成)

-HighlightLoc.210-34|AddedonFriday,

March01,2013,11:

04AM一、上古或原始时期(公元前200年以前)

自上古以至秦。

此期间文献与实物双方资料皆极缺乏。

殷周战国以来城郭宫室陵墓遗址虽已有多处确经认定,但尚有待于考古家之发掘。

殷以前则尚无实物可考焉。

二、两汉时期(公元前204—公元220年)

此四百余年间为中国建筑发育时期,建筑事业极为活跃,史籍中关于建筑之记载颇为丰富,建筑之结构形状则有遗物可考其大略。

但现存真正之建筑遗物,则仅墓室墓阙数处,他为间接之材料,如冥器汉刻之类。

三、魏、晋、南北朝时期(公元220—590年)

虽在当时政治动荡,战争频繁,民不聊生的情况下,宫殿与佛寺之建筑活动仍极为澎湃。

而佛教之兴盛则为建筑活动之一大动力。

实物之在艺术表现上吸收有“希腊佛教式”

(Greece

Buddhist)之种种圆和生动之雕刻,饰纹、花草、鸟兽、人物之表现,乃脱汉时格调,创新作风,遗存至今者有石窟、佛塔、陵墓等。

四、隋、唐时期(公元590—906年)

隋再一统中国,定都长安,大兴土木,为唐代之序幕。

唐为中国艺术之全盛及成熟时期。

因政治安定,佛道两教兴盛,宫殿寺观之建筑均为活跃。

天宝乱后,及会昌、后周两次灭法,建筑精华毁灭殆尽。

现存实物除石窟寺及陵墓外,砖石佛塔最多。

隋代一石桥,唐末一木构佛殿,则为此期间最可贵之遗物。

唐之建筑风格,既以倔强粗壮胜,其手法又以柔和精美见长,诚蔚然大观。

五、五代、宋、辽、金时期(公元906—1280年)

五代赵宋以后,中国之艺术,开始华丽细致,至宋中叶以后乃趋纤靡文弱之势。

宋、辽、金均注重于宫殿之营建;其宫殿虽已毁尽,其佛寺殿宇之现存者,尚遍布华北各省;至于塔幢,为数尤夥。

作风手法,特征显著,规例谨慎,循旧制之途径,增减嬗变不已。

此期除遗留实物众多外,更有营造法式一书,为研究中国历代建筑变迁之重要资料。

六、元、明、清时期(公元1280—1912年)

元、明、清三代,奠都北京,都市宫殿之规模,近代所未有。

此期间建筑传统仍一仍古制。

至明清之交,始有西藏样式之输入外,更由耶稣会士,输入西洋样式。

清工部工程做法则例之刊行,则为清官式建筑之准绳。

最后至清末,因与欧美接触频繁,醒于新异,标准摇动,以西洋建筑之式样渗入都市,一时呈现不知所从之混乱状态。

于是民居市廛中,旧建筑之势力日弱。

七、民国时期(公元1912年以后)民国初年,建筑活动颇为沉滞。

迨欧美建筑续渐开拓其市场于中国各通商口岸,而留学欧美之中国建筑师亦起而抗衡,于是欧式建筑之风大盛。

近二十年来,建筑师始渐回顾及中国固有之建筑,遂有采其式样以营建近代新建筑者。

自此而后,建筑师对于其设计样式均有其地域或时代式样之自觉,不若以前之惟传统是遵。

今后之中国建筑,亦将如今后世界各处之建筑,将减少其绝对之地方性。

然因传统,背景,民族气质等等原素之不同,亦将自成一家,但其形成,则尚有所待耳。

==========

中国建筑史(梁思成)

-HighlightLoc.339-42|AddedonFriday,

March01,2013,02:

21PM卿大夫住宅“唯里人命次”[6],规则尤严,故当鲁文公欲弛孟文子及郤敬子之宅,皆以违礼不敢闻命。

自营居室,如赵文子“斫其椽而砻之”,张老见而责其“贵而忘义,富而忘礼”,而惧其“不免”[7]。

智襄子“为室美”,智伯亦曰:

“美则美矣,抑臣亦有惧也”[见注7]。

==========

中国建筑史(梁思成)

-HighlightLoc.344-45|AddedonFriday,

March01,2013,02:

24PM至战国之世,仅余七雄,诸侯已均“高台榭,美宫室”。

苏秦且说齐涽王“厚葬以明孝;高宫室大苑囿以明得意”[8]。

对建筑之观念,不若前此之简朴。

且自周中世以降,尤尚殿基高巨之风,数殿相连如赵之丛台,即其显著之一例。

今日燕故都巍然之台址,犹有三十余所。

==========

中国建筑史(梁思成)

-HighlightLoc.550-51|AddedonFriday,

March01,2013,04:

16PM中国屋顶式样有四阿(清式称庑殿),九脊(清称歇山),不厦两头(清称悬山),硬山,攒尖五种。

汉代五种均已备矣。

四阿,不厦两头,硬山见于画像石及明器者甚多。

攒尖则多见于望楼之顶。

九脊顶较少见,唯纽约博物院藏明器一例,乃由不厦两头四周绕以腰檐合成。

二者之间成阶级形,不似后世之前后合成一坡者。

此式实例,至元代之山西霍县东福昌寺大殿尚如此,然极罕见也。

重檐之制,见于墓砖,其实例则雅安高颐阙。

==========

中国建筑史(梁思成)

-HighlightLoc.822-24|AddedonFriday,

March01,2013,05:

46PM中国固有纹饰,见于云冈者不多,鸟兽母题有青龙,白虎,朱雀,玄武,凤凰,饕餮等等,雷纹,夔纹,斜线纹,斜方格,水波纹,锯齿,半圆弧等亦见于各处。

==========

中国建筑史(梁思成)

-HighlightLoc.887-90|AddedonSaturday,

March02,2013,11:

19AM至若忠臣廉吏,如魏征“所居室屋卑陋。

太宗欲为营构,征谦让不受,洎征寝疾,太宗将营小殿,遂撤其材为造正堂,五日而就”[19]。

又如李义琰“宅而褊隘,虽居相位,在宫清俭,竟终方丈之堂。

高宗闻而嗟叹,遂敕将作造堂,以安灵座焉”。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