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会考模拟教师用卷.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4698288 上传时间:2023-05-31 格式:DOCX 页数:108 大小:1.67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山东省会考模拟教师用卷.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8页
山东省会考模拟教师用卷.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8页
山东省会考模拟教师用卷.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8页
山东省会考模拟教师用卷.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8页
山东省会考模拟教师用卷.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山东省会考模拟教师用卷.docx

《山东省会考模拟教师用卷.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山东省会考模拟教师用卷.docx(10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山东省会考模拟教师用卷.docx

山东省会考模拟教师用卷

lianxi

副标题

题号

总分

得分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215小题,共200.0分)

开普勒452b是一颗与地球相似指数达到0.98的行星,它距离地球1400光年,体积和质量大约是地球的1.6倍,公转周期是385天,到恒星的距离跟地球到太阳的距离相近。

读图,完成下题。

1.下列天体与M天体属于同一类型的是

A.月球B.金星C.北极星D.太阳

2.图示天体系统有

A.一级B.两级C.三级D.四级

【答案】

【小题1】B

【小题2】B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天体判断。

读图可知,M围绕恒星运动,为行星。

月球为卫星,A错。

金星是行星,B对。

北极星和太阳都属于恒星,CD错。

故选B。

本题主要考查天体系统的层次。

读图可知,图中围绕N星运转的有一卫星(452d),组成了以行星为中心天体的行星系统,而M与N围绕恒星运转,组成了恒星系,共有2级天体系统,故选B。

等流时线是流域内的降雨汇流到河口所用时间相等点的连线。

下图为(30°N,118°E)附近的黄山径流实验区等流时线图(单位为小时),据此回答9~11题。

   

3.仙都峰和宾馆降雨汇流到流域出口所需时间的差值可能为

A.3小时B.6小时C.9小时D.12小时

4.仙都峰和宾馆降雨汇流到流域出口所需时间差异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A.流域内地形起伏B.降水量分布差异

C.植被覆盖率差异D.距流域出口远近

5.某日游客从仙都峰上看到太阳从宾馆方向落山,该日最接近

A.3月21日B.6月22日C.9月23日D.12月22日

【答案】

【小题1】C

【小题2】A

【小题3】D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等值线的判读。

由图可知,仙都峰降雨汇流到流域出口所需时间的为6~9小时和宾馆降雨汇流到流域出口所需时间15~18小时,故它们降雨汇流到流域出口所需时间的差值在大于6小时,小于12小时的这一范围内,而9小时符合这一范围。

故选C。

本题主要考查等值线的判读。

地势平坦,水流速度慢,同样时间差水流距离短。

图中为等流时线,线与线之间的时间差是相等的,线与线之间的距离越大,表明水流速度越快,地势起伏越大。

线与线之间的距离越小,表明水流速度越慢,地势起伏越小。

根据仙都峰和宾馆降雨汇流到流域出口所需时间差异可以看出仙都峰的地形起伏比宾馆的大,故选A。

本题主要考查地球的公转运动。

由图可知,宾馆位于仙都峰的西南方向。

某日游客从仙都峰上看到太阳从宾馆方向落山,说明太阳从西南方向落山。

在12月22日这一天附近,太阳直射南回归线,太阳从东南升起,西南落下,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6.下图为“世界某地海陆分布示意图”(M地夏季炎热干燥,冬季盛行西南风),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根据N地的地理位置推知,N地( )

A.终年高温多雨B.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广布

C.夏季高温多雨D.终年炎热干燥

【答案】C

【解析】1.结合前面分析,M地属于地中海气候,位于亚热带地区。

N地的纬度与M地相同,位于大陆东岸,从地理位置推知,N地属于亚热带季风(性)气候,夏季高温多雨,C对。

终年高温多雨是热带雨林气候,位于热带,A错。

亚热带常绿硬叶林位于地中海气候区,在大陆西岸,B错。

终年炎热干燥的是热带沙漠气候,分布在大陆中西部,D错。

下图是某城市气温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

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7.对该城市气候特征的描述,正确的是()

A.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少雨B.全年炎热干燥

C.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D.全年高温多雨

8.该城市可能是()

A.拉萨B.广州C.北京D.哈尔滨

【答案】

【小题1】A

【小题2】B

【解析】本题考查气候类型的判断。

据图可知,该城市最冷月均温在10~15℃且雨热同期,则气候类型为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少雨。

A对,BCD错。

故选A。

本题考查中国的气候分布。

根据图示,该城市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少雨,为亚热带季风气候。

我国地域辽阔,地形复杂,气候类型多样。

其中拉萨位于青藏高原上,气候类型为高原山地气候,A错;广州位于秦岭—淮河一线以南,气候类型为亚热带季风气候,B对;北京、哈尔滨位于秦岭—淮河一线以北,气候类型为温带季风气候,CD错。

故选B。

9.   下图所示风带,对西欧温带海洋性气候形成有重要影响的是

                   

A. ①B. ②C. ③D. ④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全球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以及读图分析能力。

对西欧温带海洋性气候的形成有重要影响的是北半球的盛行西风带。

据图可知,②④由北向南纬度增大,可判断为南半球,BD排除;①为北半球的中纬度西风带,而③为北半球低纬度信风带,A对,C错。

故选A。

读非洲气候类型分布图,回答

(1)、

(2)题。

10.关于非洲气候类型分布特点的描述,正确的是(  )

A.以赤道为中心,呈南北对称分布B.从大陆中心向沿海四周更替

C.南北延伸,东西更替D.东西延伸,南北更替

11.乞力马扎罗山(海拔5895米)被誉为“赤道雪峰”,形成该独特自然景观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

A.纬度因素B.海陆因素C.人为因素D.地形因素

【答案】

【小题1】A

【小题2】D

【解析】【小题1】本题考查区域气候类型分布特点。

赤道穿过非洲中部,赤道附近的气候类型是热带雨林气候,向北依次是热带草原气候、热带沙漠气候、地中海气候,向南也依次是热带草原气候、热带沙漠气候、地中海气候。

由此判断,非洲气候的特点是以赤道为中心,呈南北对称分布,A正确,BCD错误。

故选A。

【小题2】本题考查区域自然景观的成因分析。

影响气候的因素有:

纬度、海陆、地形等因素。

乞力马扎罗山位于赤道附近,不存在降雪现象,排除纬度影响,A错误;而且该山也靠近海洋,排除海陆的影响,B错误;“赤道雪峰”,该独特自然景观的形成与人为因素无关,C错误;该山出现雪峰的原因主要是海拔较高,气温随海拔升高而降低,出现降雪,D正确。

故选D。

“三月无雨旱风起,麦苗不秀多黄死。

九月霜降秋早寒,禾穗未熟皆青乾。

”——选自白居易的《杜陵叟》。

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12.为了减轻类似“三月无雨旱风起,麦苗不秀多黄死”的灾情,宜采取的措施主要有

①大量开采地下水  ②推广节水灌溉技术

③减种粮食作物,扩种经济作物

④兴修水利工程,实行跨流域调水

A.①②B.③④C.②③D.②④

13.导致“九月霜降秋早寒,禾穗未熟皆青乾”出现的天气系统可能是下图中的

A.①B.②C.③D.④

【答案】

【小题1】D

【小题2】C

【解析】本题考查中国分区地理,中国的气象灾害。

为了减轻类似“三月无雨旱风起,麦苗不秀多黄死”的灾情,是缺水造成的,宜采取的措施主要有②推广节水灌溉技术④兴修水利工程,实行跨流域调水。

②④正确。

故选D。

本题考查锋面系统与天气。

导致“九月霜降秋早寒,禾穗未熟皆青乾”出现的天气系统可能冷锋天气,冷锋过境气温降低,气压升高,图中③显示气压升高。

故选C。

渔场是指鱼类或其他水生经济动物密集经过或滞游的具有捕捞价值的水域,是多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渔业产量的重心常用来描述渔场时空位置的变动状况。

下图是2016年12月-2017年7月非洲西海岸中上层鱼类中心渔场示意图。

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4.图示时段该中心渔场位置变化的特点是

A.南北向变化幅度较小B.东西向变化幅度较大

C. 随时间先向北后向南D.月变化特征比较明显

15.导致该渔场中心位置变化的原因是

A.几内亚湾暖流增强,推动加那利寒流南下

B.偏南风势力强,推动加那利寒流南下

C.3-4月之前,加那利寒流增强并南下,渔场南推

D.3-4月之后,加那利寒流增强并南下,渔场北推

【答案】

【小题1】D

【小题2】C

【解析】本题考查渔场位置变化特点的判读。

读图可知,渔场位置在图中横坐标经度跨度在17.5°W—16.8°W之间,纬度跨度在16°N多—20°N多之间,所以渔场位置的东西变化小,南北向变化大,AB错误;每月渔场位置发生变化,月变化明显,D正确;随时间先向南后向北移动,C错误。

故选D。

本题考查渔场中心位置变化的影响因素。

读图可知,该渔场位于大西洋东侧低纬度海区,受加那利寒流影响。

冬半年渔场中心位置向南移,主要是东北信风影响增强,3-4月之前,加那利寒流(上升补偿流)增强并南下,渔场南推 ,C正确;几内亚湾暖流位于非洲西部的赤道地区,该洋流向北流,会阻碍加那利寒流南下,A错误;夏半年渔场中心位置向北移,主要是受气压带风带北移影响,南半球的东南信风越过赤道偏转为西南风,偏南风增强,东北信风势力减弱,导致3-4月之后加那利寒流(上升补偿流)势力减弱,饵料减少,BD错误。

故选C。

读“我国主要蓄滞洪区分布示意图”,完成下题。

16.下列关于我国滞洪区分布的叙述,正确的是()

A.都位于河流中下游地区B.都位于河流上游地区

C.都位于河谷地带D.都位于北方地区

17.我国西部地区几乎没有滞洪区分布的主要原因是()

A.人口稀少B.降水量少C.河网密度小D.平原面积小

【答案】

【小题1】A

【小题2】B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影响洪水的因素。

滞洪区是滞纳洪水的地区,因此,滞洪区应该在地势较低的地区。

由图中也可以看出,A、B、C、D四个区域均在河流的中下游地区,所以A正确,BCD错误。

故选A。

本题考查影响洪涝的因素。

我国西部地区与东部地区相比,地势较高,降水较少,这也是我国西部地区没有滞洪区分布的原因,故B正确。

人口稀少、河网密度小、平原面积小不是西部地区几乎没有滞洪区分布的原因,故ACD错误。

故选B。

读图“某地区地质构造和水循环示意图”,完成下题。

18.该地区

A.地质构造为褶皱B.a、b之间有断层

C.a处为背斜山D.b谷地是内力作用形成的

19.图中代号对应环节正确的是

A.①—降水B.②—水汽输送C.③—蒸发D.④—地表径流

【答案】

【小题1】A

【小题2】B

【解析】本题考查地质构造与地貌。

该地区岩层受到挤压力,呈现波状弯曲,属于褶皱,所以A正确;断层是岩层出现断裂并且发生位移,ab之间没有断层形成,B错误;a处岩层向下弯曲,属于向斜,地貌上属于山地,所以C错误;b谷地是背斜顶部受张力影响,在外力作用下侵蚀成为谷地,所以D错误。

故选A。

本题考查水循环的环节。

读图可知,②过程将水汽由海洋上方输送至陆地上方,为水汽输送,①过程为蒸发,③过程为降水,④为地下径流,⑤为地表径流,所以B正确,ACD错误。

故选B。

读下图,回答下题。

20.a图反映陆地环境的分异规律是()

A.从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B.从沿海到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

C.地方性分异规律D.垂直地域分异规律

21.与a到b的变化直接相关的是()

A.地震将频繁发生B.阿尔卑斯山雪线将降低

C.华北地区旱情将加重D.黄河三角洲将向海洋推进

【答案】

【小题1】A

【小题2】C

【解析】本题考查陆地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

a图中陆地环境从40°N向北改变,自然带东西延伸,南北更替,反映了从赤道向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A对,BCD错。

故选A。

本题考查学生读图分析能力。

b图中自然带较a图向北移,产生的原因是全球变暖,阿尔卑斯山雪线将升高,B错;华北地区因气温升高而旱情加重,C对;黄河三角洲因海平面上升将向陆地推进,D错;全球变暖与地震无直接关系,A错。

故选C。

某同学利用铝盆、海绵、蜡烛、水等材料设计了一个模拟地球板块运动的实验(如图)。

实验中发现蜡烛加热区的水流上升,两块海绵向左右两侧方向运动。

读图,完成下题。

22.该实验模拟的板块运动和板块边界分别为()

①碰撞挤压②张裂作用③生长边界④消亡边界

A.①③B.②③C.①④D.②④

23.下列地理现象与该模拟实验原理相似的是()

A.落基山脉的形成B.日本地震的发生

C.青藏高原的隆起D.东非裂谷带的形成

【答案】

【小题1】B

【小题2】D

【解析】本题考查板块运动。

由实验可知,两块海绵代表两个板块,其向两侧运动,即板块向相反方向运动,为板块的张裂作用,属于生长边界,②③正确,B对,ACD错。

故选B。

本题考查内力作用与地表形态。

由上题可知,该实验模拟板块的张裂作用,在生长边界形成的地形多为裂谷、海洋、大洋中脊等,则与该实验相似的是东非裂谷的形成,D对;ABC为板块碰撞挤压形成的地质灾害或地形,ABC错。

故选D。

下图为我国某地降水量(实线)与蒸发量(虚线)的季节变化曲线,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24.该地位于我国的()

A.东北地区B.长江中下游地区

C.西北地区D.南部沿海地区

25.乙时期我国最可能出现的灾害性天气是()

A.华北地区——暴雨B.北方地区——寒潮

C.长江中下游地区——暴雨D.黄河中下游地区——干旱

【答案】

【小题1】B

【小题2】A

【解析】本题考查读图分析能力和我国区域地理位置的判读。

从我国某地降水量与蒸发量的季节变化曲线示意图得知,1-7月时段内,降水量大于蒸发量;7、8月时段内,降水量小于蒸发量,容易出现伏旱天气,由此可判断,该地区位于我国的长江中下游地区。

B对,ACD错。

故选B。

本题考查我国灾害性天气的判读。

据图可知乙时期内,即7、8月份,夏季北方不会出现寒潮,此时副高前缘移至华北东北一带,华北东北地区进入雨季,而长江流域受副高控制,炎热干燥。

若副高长时间居于北方,则会出现华北东北多暴雨现象、长江流域多伏旱天气的现象。

A正确,BCD错误。

故选A。

读下图,完成下题。

26.图中①~④地降水量由多到少应为()

A.③④①②B.①②④③C.②①③④D.③①④②

27.图中国家实施东水西调的主要目的是()

A.发展航运B.改变西部干热的气候

C.调控径流量空间分布D.补充西部地下水

【答案】

【小题1】C

【小题2】C

【解析】本题考查澳大利亚气候类型的分布。

根据已学可知,①~④地气候类型分别为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热带雨林气候、热带草原气候、热带沙漠气候,所以年降水量由多到少为②、①、③、④,C对,ABD错。

故选C。

本题考查澳大利亚实施东水西调的主要目的。

跨流域调水属于改变径流量空间分布的措施,C对;东水西调要穿过大分水岭,不利于发展航运,A错;不能改变西部干热的气候,B错;补充西部地下水不是主要目的,D错。

故选C。

2016年1月我国出现强冷空气,多地气温降到史上最低,被誉为“世纪寒潮”。

多年未下雪的广州、南宁也飘起了雪花。

下图为“历史出现降雪最南界”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题。

28.多年以来,跟厦门相比,广州不容易下雪的原因()

①暖气团更干燥,冷风来临不容易凝结成雨

②纬度更低,气温更高

③更靠近海洋,受海洋影响更大   

④北边地形阻挡,冷空气不易影响     

⑤珠三角城市热岛效应更加明显

A.①②③B.②③④C.③④⑤D.②④⑤

29.1951-1980和1981-2015两个时间段降雪南界比较,反映了()

A.华南地区气候变暖B.华南地区气候变湿

C.华南地区冬天变冷D.华南地区降水减少

【答案】

【小题1】D

【小题2】A

【解析】本题考查广州和厦门气候的差异。

读图可知广州与厦门同位于沿海地区,暖气团较湿润,①错误;广州纬度低于厦门,气温较高,降水多以雨水形式出现,②正确;两地均靠近海洋,受海洋影响没有差异,③错误;广州北边有东西走向的南岭山脉的阻挡,冷空气不易南下,所以气温高,不易产生降雪,④正确;珠三角城市密集,工业发达,热岛效应更加明显,气温高,不易产生降雪,⑤正确。

故ABC错误,D正确。

故选D。

本题考查华南地区气候的变化。

读图可知,1981-2015比1951-1980降雪南界向北移动,说明华南地区温度升高,气候变暖,A正确,BCD错误。

故选A。

积温是指某一时段内逐日平均温度累加之和。

读我国某区域日平均气温≥10℃积温等值线图(单位:

℃),回答下列各题。

30.关于图示区域积温等值线分布特点及原因的叙述正确的是()

A.全部自南向北递减,影响的根本原因是纬度的差异

B.N地出现低值,主要是因为该地受冬季风影响大

C.M地应当是个高值区,影响的主要因素是地形

D.X地等值线的分布特点主要是当地气候的影响

31.N地某一天出现了一年中最严重的冻雨灾害,则此日()

A.M地可能昼长夜短,且昼在逐渐变长

B.X地晚于当地地方时6时日出,日落于西北

C.正午太阳高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X、M、N

D.昼长由长到短的顺序是N、M、X

【答案】

【小题1】C

【小题2】D

【解析】本题考查等值线的判读及影响气候的因素。

根据图中提供的经纬度信息判断该区域大部分为我国的西南地区,M地位于四川盆地,N地位于云贵高原,X地位于横断山区,从总体看,积温等值线分布大致是南高北低,但在M、N地出现了闭合曲线,说明出现了极值点,故全部自南向北递减的说法是错误的,A错误;N地因为海拔高,加上阴雨天多,太阳辐射量少,积温少,出现低值,B错误;M地位于四川盆地,地势四周高,中间低,北部有山脉阻挡了冷空气的进入,因此热量丰富,积温多,C正确;X地的积温等值线大致呈南北走向,主要受地形的影响,D错误。

故选C。

本题考查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

N地出现一年中最严重的冻雨灾害,应当在当地的冬季,X、M、N地均位于北半球,因此均昼短夜长,因为不知道具体的日期,不能判断昼在变长还是变短,故A错;X地昼短夜长,日出晚于当地地方时6时,该日太阳直射点在南半球,日落方位应在西南,故B错;正午太阳高度由大到小排列应当是N、M、X,故C错;从图中可以看出,N、M、X地的纬度是由低到高,所以昼长最长的是N地,最短的是X地,D正确。

故选D。

(2017·泰安模拟)读北极冰川面积逐月变化图,回答11~12题。

32.北冰洋冰川面积最小值推迟至9月出现的原因是()

A.此时北极地区极昼时间渐长B.海洋水体升温较慢

C.秋季北极地区多阴天D.此时北极冰川融化慢

33.为减小北极冰川面积变化的幅度,下列做法合理的有()

①发展城市公共交通②大力发展高新技术工业

③利用太阳能发电④改进农业灌溉技术⑤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A.①②③④B.②③④⑤C.①③④⑤D.①②③⑤

【答案】

【小题1】B

【小题2】D

【解析】本题考查影响区域地理环境变化的因素。

北冰洋冰川面积最小,表明此时北冰洋地区气温最高,6月22日北极地区极昼范围最大、正午太阳高度最大,但不是气温最高,北冰洋最高气温推迟到9月份,是因为北极地区大部分为海洋,海洋的热容量大,接受太阳辐射增温慢,B对,ACD错。

故选B。

本题考查气温的变化及人类活动对气温的影响。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全球气候变暖,北极地区冰川面积变小,而全球气候变暖主要是化石能源使用,放出二氧化碳增多,使温室效应增强。

因此,为减小冰川面积变化的幅度而采取的措施要围绕减少化石能源使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来进行,选项中5个措施中改进农业灌溉技术对减小冰川面积变化幅度没有影响,④错;其他措施都可以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量,①②③⑤对。

综上可知,D对,ABC错。

故选D。

下图为世界某区域年等降水量线分布示意图(单位:

mm)。

据此回答8~9题。

34.该区域的气候类型是()

A.温带大陆性气候B.温带季风气候

C.高山气候D.温带海洋性气候

3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图示大部分地区为湿润区

B.甲等值线的数值可能为400

C.该地区南部降水较少,北部降水较多

D.该地区的水汽主要来源于太平洋

【答案】

【小题1】A

【小题2】C

【解析】本题考查世界气候类型的判断。

读图可知,该地区位于中纬度温带地区,距海较远,位于大陆内部,且年降水量较小,为温带大陆性气候。

故选A。

本题考查等值线的判读及区域特征判断。

根据等值线的数值特征可知,图中降水量小于400mm,大部分地区为干旱和半干旱区,A错误;甲等值线位于两条闭合等值线之间,故数值可能为200或300,B错误;根据等值线数值变化可知,该地区北部降水多于南部,C正确;该地区的水汽主要来自大西洋和北冰洋,D错误。

故选C。

亚欧大陆36°N到46°N之间的阿尔卑斯山、大高加索山、昆仑山等众多名山,都盛产优质矿泉水,被誉为“世界黄金水源带”。

昆仑山脉玉珠峰北麓海拔6000米的雪线之上,冰雪慢慢融化,渗入岩层,形成优质的雪山矿泉水。

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36.“世界黄金水源带”的形成原因有

①纬度高,全年气温低②有高大山脉分布③降水丰富,年积雪量大④森林覆盖率高,利于水体净化⑤山地冰川广布,逐渐消融

A.①②B.③④C.②⑤D.④⑤

37.昆仑山的雪山矿泉水

A.水源主要来自北冰洋B.水源地将随全球变暖海拔降低

C.补给依靠江河、湖泊D.由冰雪下渗经过滤和矿化形成

【答案】

【小题1】C

【小题2】D

【解析】本题考查水资源的利用。

由材料可知,“世界黄金水源带”分布在亚欧大陆36°N到46°N之间的阿尔卑斯山、大高加索山、昆仑山等众多名山,纬度不是太高,但因为海拔高,山地冰川广布,冰雪消融,水质天然无污染,矿物质均衡丰富,②⑤正确,所以C正确,ABD错误。

故选C。

本题考查水体特征。

昆仑山的雪山矿泉水水源主要是冰川融水,A错;水源地将随全球变暖海拔升高,B错;补给依靠冰川融水,C错;由冰雪下渗经过滤和矿化形成,D对。

故选D。

读“植被类型与温度、降水量的关系示意图”,图中植被类型有草原、苔原、荒漠、阔叶林、针叶林、热带雨林,完成下题。

38.关于各代号所表示植被类型的判断,正确的有()

①甲为荒漠②丙为热带雨林③丁为针叶林④戊为阔叶林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39.根据图示信息判断,正确的叙述有()

①丙在非洲广泛分布

②甲分布区域的气温日较差大

③乙分布区域的降水集中在夏半年

④戊主要分布在地中海气候区

A.①②B.②③C.①③D.①④

【答案】

【小题1】D

【小题2】B

【解析】本题考查读图分析能力和植被的分布规律。

结合图示降水量和温度的分布情况,则甲、乙和丙为降水量少的环境下的植被,同时丙处的温度较低,为苔原植被;甲处则温度较高,降水较少环境下的植被,为荒漠带;乙广泛分布在降水较少的地区,为草原;丁、戊、已为降水量丰富条件下的植被,为森林,结合温度条件的不同,分布对应为己——针叶林、戊——阔叶林,丁——热带雨林,故D正确,A、B、C错误。

故选D。

 ​

本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