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金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24684733 上传时间:2023-05-31 格式:DOCX 页数:59 大小:50.2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成都金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9页
成都金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9页
成都金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9页
成都金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9页
成都金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成都金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docx

《成都金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成都金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docx(5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成都金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docx

成都金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成都市金堂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2006-2020年)调整完善方案

 

金堂县人民政府

二〇一七年八月

目录

前言1

第一章调整的原因和必要性2

一、调整的原因2

二、调整的必要性2

三、调整的依据4

四、调整的原则5

第二章2014年土地利用现状7

一、规划基数转换7

二、土地资源利用现状10

三、土地利用的特点11

四、土地利用中存在的问题11

第三章规划目标调整情况13

一、耕地保有量调整13

二、基本农田保护面积调整13

三、建设用地规模调整13

四、城乡建设用地规模调整13

五、城镇工矿建设用地规模调整14

六、新增建设用地总量14

七、新增建设用地占用耕地指标14

八、新增建设用地占用农用地指标14

九、整理复垦开发补充耕地规模14

十、人均城镇工矿用地规模15

十一、园地面积调整15

十二、林地面积调整15

第四章土地利用结构调整16

一、土地利用结构调整的原则16

二、土地利用结构调整总体布局17

三、各类用地调整的方向及数量18

第五章永久基本农田划定方案21

一、永久基本农田调整原则21

二、永久基本农田调整情况22

第六章三线划定25

一、永久基本农田保护红线25

二、生态保护红线26

三、城镇开发边界线27

第七章土地用途分区29

一、基本农田保护区29

二、一般农地区30

三、林业用地区30

四、城镇村建设用地区31

五、独立工矿用地区32

六、风景旅游用地区32

七、生态环境安全控制区33

八、其他用地区33

第八章建设用地空间管制34

一、允许建设区34

二、有条件建设区35

三、限制建设区36

四、禁止建设区36

第九章中心城区土地利用控制37

一、空间布局37

二、用地安排37

三、空间管制37

第十章重点建设项目用地规划39

一、产业园区发展用地规划39

二、交通用地39

三、水利项目40

四、环保项目40

五、能源项目40

六、旅游项目40

七、公益性基础设施项目40

第十一章土地综合整治安排41

一、土地整治的原则41

二、农用地整理规划41

三、农村建设用地整理规划41

四、土地开发整理规划42

第十二章规划调整完善环境影响评价43

一、规划调整完善环境目标评价43

二、主要环境影响分析43

三、主要环境影响的缓解措施44

第十三章规划调整完善部门及专家意见采纳情况46

附表48

附表一金堂县土地利用主要调控指标表49

附表二金堂县土地利用结构调整表50

附表三金堂县各乡镇土地用途分区面积表51

附表四金堂县耕地保有量、基本农田情况表52

附表五金堂县重点建设项目规划表53

附表六金堂县各乡镇规划控制指标表61

前言

近年来,国家先后提出了“五位一体”协同发展、“五大发展理念”、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和新型城镇化、实施“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建设、构建成渝城市群等新的战略和部署。

省委、省政府提出了“三大发展”战略,对成都市未来发展提出了更高要求。

金堂县作为成都国际性区域中心城市的东北门户,为落实党中央、国务院以及四川省委的决策和部署,中国共产党成都市第十三次代表大会提出了成都将围绕建设“全面体现新发展理念的国家中心城市”总体目标,坚持“东进、南拓、西控、北改、中优”,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

这一系列重大政策变化对规划编制和实施提出了新的要求。

为落实十八大以来提出的新的发展方式和发展战略,进一步加强土地规划管控,坚守耕地保护红线和生态保护红线,优化土地资源配置,推进节约集约用地,按照《国土资源部办公厅关于印发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调整完善工作方案的通知》(国土资厅[2014]1237号)及《四川省国土资源厅办公室关于印发四川省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调整工作方案的通知》(川国土资办发[2015]3号)文件要求对规划进行调整完善。

同时为更好地保障金堂县“十三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确保我县实有耕地数量稳定、质量不下降,提高土地利用节约集约水平,维护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严肃性、权威性和可操作性,根据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以下简称二次调查)成果,按照《成都市国土资源局关于严格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调整完善市局评审的紧急通知》的相关要求,对《成都市金堂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以下简称《规划》)进行调整完善。

第一章调整的原因和必要性

一、调整的原因

(一)2013年12月,中央政治局审议通过《关于第二次土地调查主要情况的汇报》时提出,要在中期评估的基础上,依据二次调查成果数据,适时调整耕地保有量、基本农田保护面积和建设用地规模等,切实维护规划的严肃性、权威性和可操作性。

(二)2014年11月,国务院在研究农村土地制度改革试点工作时,明确要求,“进一步强化土地利用规划管理和用途管制,要依据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成果,尽快完成各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调整完善工作”。

(三)调整完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是党中央、国务院依据我国土地资源国情,为进一步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和最严格的节约用地制度、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促进“十三五”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做出的重要部署。

(四)金堂县中期评估结果显示,金堂县本轮规划的规划目标,难以满足“十三五”发展和稳定增长等战略的需求,迫切需要进行调整完善。

二、调整的必要性

(一)规划调整完善是全面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各项战略的部署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国务院提出了“五位一体”协同发展、“五大发展理念”、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和新型城镇化、实施“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建设、构建成渝城市群等新的战略和部署。

省委、省政府提出了“三大发展”战略,实现“两个跨越”。

要落实这一系列新发展理念和发展战略,需在调整完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过程中加强对全县土地利用空间结构的研究,进一步优化土地资源配置,构建新的可持续的土地利用格局,保障新发展理念和发展战略落地。

(二)规划调整完善是坚持实施“工业强县”“农业固本”“文旅兴城”三大战略,建设国家中心城市的需要。

为建设全面体现新发展理念的国家中心城市,金堂县勇担“东进”重任,争当开辟成都经济社会发展“第二主战场”的先行者。

为保障我县各项规划的顺利推进,需要及时调整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做好用地保障。

同时“十三五”期间,金堂县坚持“产城一体、业态融合、重点突出”、做强金堂特色农业本底、基本建成成都近郊休闲旅游目的地和成都后花园,加快建设成都东北门户城市,推动城市加快转型跨越的战略指导需要进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调整,以适应新形势下的发展用地需求。

(三)规划调整完善是把握“东进”机遇,优化产业发展布局

金堂86%区域地处龙泉山及其东侧,土地开发强度较低,地势平坦,生态承载能力强,耕地等别较低,以龙泉山脉为天然屏障,是成都市实施“东进”的重要战场。

我县把握“东进”机遇,沿龙泉山东侧规划以成阿产业园区、通用航空产业园、大智造产业园为载体,围绕节能环保装备制造、新能源汽车、通用航空零部件生产、组装等高端产业,加快产业转型发展,推进强县富民,加快建设龙泉山东侧产业经济走廊,建成国际化的“淮州新城智能智造产业园”,成为国家级开发区,产业用地需求大大增加,迫切需要调整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三、调整的依据

1.法律和地方法规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环境保护法》、国务院《基本农田保护条例》等国家有关土地资源利用、保护与管理的法律法规及地方法规;

2.政策文件

《国土资源部办公厅关于印发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调整完善工作方案的通知》(国土资厅函[2014]1237号);

《四川省国土资源厅关于印发四川省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调整完善工作方案的通知》(川国土办发[2015]3号);

《四川省国土资源厅关于印发四川省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调整方案的通知》(川国土资发[2017]71号);

3.规章和规范性文件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审查办法》国土资令第43号;

《市县乡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指导意见》;

《市县乡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规程》;

《四川省国土资源厅关于下达四川省扩权县规划修编主要指标的通知》(国土资厅发[2009]953号);

《成都市国土资源局关于严格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调整完善市局评审的紧急通知》[2017]197号);

4.上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成都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

5.相关调查评价成果

《金堂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中期评估》;

四、调整的原则

(一)总体稳定、局部微调

坚持《规划》确定的指导原则、规划目标和主要任务基本不变,继续实施《规划》确定的土地分区引导原则、土地整治重大工程和规划实施管理制度。

局部调整完善《规划》,根据上级下达指标,确保耕地保有量、基本农田保护目标及净增建设用地面积不变,基本农田和建设用地布局有优化。

(二)应保尽保、量质并重

坚持耕地数量质量保护并重,确保实有耕地面积基本稳定、质量逐步提高。

根据本市级方案下达的目标任务,合理调整各乡镇耕地和基本农田保护目标。

对二次调查查明增加的耕地,除根据国家统一部署纳入生态退耕规划和根据相关规划需要占用的以外,均予以保护;优质耕地除实施国家、省重大发展战略、“十三五”重点建设项目难以避让的以外,均划入基本农田,实行永久保护。

(三)节约集约用地,优化结构

按照坚定不移地推进节约用地的总要求,遏制建设用地过度外延扩张,有效控制建设用地总量;统筹建设用地增量与存量,合理调整优化建设用地结构和布局,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适当增加新增建设用地规模,保障新型城镇化用地需求。

(四)统筹兼顾、突出重点

正确处理开发与保护、当前与长远、局部与全局的关系,重点做好耕地和基本农田调整、建设用地结构与布局优化,制定完善政策措施,切实解决影响耕地保护、节约集约用地和科学发展的突出问题。

(五)加强协调、充分衔接

坚持科学论证、标准统一、民主决策,强化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城乡规划、林地保护利用规划和生产力、交通布局等相关专项规划的协调,做好其对下级规划的控制,完善土地用途管制制度。

 

第二章2014年土地利用现状

一、规划基数转换

以2014年土地利用变更调查数据为基期数据,依据相关文件将2014年变更调查和P图斑融合后的现状建设用地版本的土地利用现状分类转换为规划基数分类。

(一)转换方法

1.按照三级类进行转换;

2.对地类关系一致的,直接修改地类代码和修改对应地类名称;

3.对地类关系不一致需合并的,先归并,再统一修改地类代码、名称;二调数据中的(内陆滩涂116、沿海滩涂115)合并为规划基数分类的滩涂321,金堂县只有内陆滩涂116,所以直接将其修改为滩涂。

4.对地类关系不一致,需要拆分的,先拆分再统一修改代码、名称。

(二)金堂县土利用具体涉及拆分的地类如下:

1.土地利用现状分类(建制镇202,面积4395.02公顷)拆分为规划基数分类的(建制镇212,面积4318.50公顷;独立建设用地214,面积76.52公顷),按照城市规划部门确定的城镇发展区界限,具体从(建制镇202)判别出独立建设用地214,面积76.52公顷;

2.土地利用现状分类(风景名胜及特殊用地205,面积227.85公顷)拆分为规划基数分类的(风景名胜设施用地231,面积19.57公顷;特殊用地232,面积208.28公顷)。

将土地利用现状分类数据按照规划基数分类进行转换后,形成数据库和一、二、三级分类的规划基期分类的台帐数据;规划基数与土地利用现状对应关系及汇总数据统计表如下:

表1金堂县规划基数转换前后对照表

土地利用现状分类

面积(公顷)

规划基数分类

面积(公顷)

三级类

一级类

二级类

三级类

水田(011)

13703.94

农用地

(1)

耕地(11)

水田(111)

13703.94

水浇地(012)

7167.98

水浇地(112)

7167.98

旱地(013)

35982.85

旱地(113)

35982.85

果园

(021)

8399.28

园地(12)

果园

(021)

8399.28

茶园

(022)

0

茶园

(022)

0

其他园地

(023)

1032.15

其他园地

(023)

1032.15

有林地(031)

16034.32

林地(13)

有林地(131)

16034.32

灌木林地(032)

27.73

灌木林地(132)

27.73

其他林地(033)

769.24

其他林地(133)

769.24

天然牧草地(041)

0

牧草地(14)

天然草地(141)

0

人工牧草地(042)

0

改良草地(142)

0

0

人工草地(143)

0

设施农用地(122)

285.53

其他农用地(15)

设施农用地(151)

285.53

农村道路(104)

1955.55

农村道路(152)

1955.55

坑塘水面(114)

1757.48

坑塘水面(153)

1757.48

沟渠(117)

1127.94

农田水利用地(154)

1127.94

田坎(123)

6909.89

田坎(155)

6909.89

城市(201)

0

建设用地

(2)

城乡建设用地(21)

城市(211)

0

建制镇(202)

4318.5

建制镇(212)

4318.5

村庄(203)

9676.99

农村居民点(213)

9676.99

建制镇(202)

76.52

其他独立建设用地(214)

76.52

采矿用地(204)

191.03

采矿用地(215)

191.03

铁路用地(101)

220.46

交通水利用地(22)

铁路(221)

220.46

公路用地(102)

1077.5

公路(222)

1077.5

机场用地(105)

0

民用机场用地(223)

0

港口码头用地(106)

0

港口码头(224)

0

管道运输用地(107)

0

管道运输用地(225)

0

水库水面(113)

506.73

水库水面(226)

506.73

水工建筑用地(118)

35.78

水工建筑用地(227)

35.78

风景名胜及特殊用地(205)

227.85

其他建设用地(23)

风景名胜设施用地(231)

19.57

特殊用地(232)

208.28

盐田(233)

0

河流水面(111)

2559.56

其他土地(3)

水域(31)

河流水面(311)

2559.56

湖泊水面(112)

0

湖泊水面(312)

0

冰川及永久积雪(119)

0

冰川及永久积雪(313)

0

沿海滩涂(115)

54.48

滩涂沼泽(32)

滩涂(321)

54.48

内陆滩涂(116)

沼泽地(125)

0

沼泽地(322)

0

其他草地(043)

1406.72

自然保留地(33)

荒草地(331)

1406.72

盐碱地(124)

0

盐碱地(332)

0

沙地(126)

0

沙地(333)

0

裸地(127)

54.93

裸地(334)

54.93

其他未利用地(335)

0.00 

二、土地资源利用现状

根据金堂县规划基数转换成果,2014年全县土地总面积115560.93公顷。

其中农用地面积95153.88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82.34%;建设用地面积16331.36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14.13%;其他土地面积4075.69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3.53%。

(一)农用地

在农用地中,包括耕地56854.77公顷,占农用地面积的59.75%;园地9431.43公顷,占农用地面积的9.91%;林地16831.29公顷,占农用地面积的17.69%;其他农用地12036.39公顷,占农用地面积的12.65%。

(二)建设用地

在建设用地中,包括城乡建设用地14263.04公顷,占建设用地的87.33%;交通水利用地1840.47公顷,占建设用地的11.27%;其他建设用地面积227.85公顷,占1.40%。

(三)其他土地

在其他土地中,包括水域用地2614.04公顷,占其他土地面积的64.14%;自然保留地面积1461.65公顷,占35.86%。

三、土地利用的特点

(一)土地利用率高

全县土地总面积115560.93公顷,其他土地4075.69公顷,其他用地占土地总面积3.53%,土地利用率96.47%,土地利用率高。

(二)耕地在农用地中比重较大

2014年,全县农用地面积95153.88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82.34%,农用地中耕地56854.77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49.20%。

(三)农村人均宅基地占地面积较大

全县农村居民点面积9676.99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8.37%,农业人口66.51万人,人均宅基地面积145.50平方米,人均宅基地用地面积较大。

四、土地利用中存在的问题

(一)人均耕地面积少,人地矛盾日益突出

2014年,全县耕地面积56854.77公顷,全县农业人口66.51万人,人均耕地面积0.08公顷,随着经济的发展,各项非农建设用地必然还会增加,耕地和人口呈逆向发展,人地矛盾日益突出,耕地保护形势较为严峻。

(二)城乡建设用地结构不合理

城镇建设用地4318.5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3.74%;,农村居民点9676.99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8.37%,由此可见,金堂县城镇用地面积过小,农村居民点面积过大,用地结构不合理。

(三)农村宅基地空间布局不合理,节约集约程度较低

集镇和村庄形态、布局散乱,用途与功能配置不合理,生产、生活功能配套缺失,用地低效、闲置普遍,效率低下。

(四)耕地质量较差,生产力水平不高

全县耕地中,高产田面积较小,中低产田面积较大,中低产田土壤贫瘠,有效养分缺乏,土壤的通透性差,光、热、水、气、肥不协调,农作物长势较差,中低产田产量比高产田低1/3以上,耕地质量较差,生产力水平不高。

 

第三章规划目标调整情况

按照《成都市国土资源局关于严格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调整完善市局评审的紧急通知》的相关要求,对我县2020年土地利用主要指标作如下调整:

一、耕地保有量调整

2014年金堂县现状耕地面积56854.77公顷。

规划调整完善后,到2020年全县耕地保有量目标任务不低于55896.2公顷,较2014年减少958.37公顷。

二、基本农田保护面积调整

2014年金堂县实际划定基本农田保护面积为56708.79公顷,规划实施期间,基本农田保护情况良好。

调整后,到2020年全县基本农田保护目标任务不低于51180公顷,全县实际划定基本农田保护面积51181.47公顷。

三、建设用地规模调整

2014年金堂县现状建设用地总规模16331.36公顷,规划调整完善后,到2020年全县建设用地总规模控制在17260公顷以内,在2014年建设用地总规模16331.36公顷的基础上增加928.64公顷。

四、城乡建设用地规模调整

2014金堂县城乡建设用地规模14263.04公顷,规划调整完善后,到2020年全县城乡建设用地规模控制在15160公顷以内。

在2014年城乡建设用地规模的基础上增加896.96公顷。

五、城镇工矿建设用地规模调整

2014金堂县城镇工矿建设用地规模4586.05公顷,规划调整完善后,到2020年全县城镇工矿建设用地规模控制在5421.83公顷以内,在2014年城镇工矿建设用地规模的基础上新增835.78公顷。

六、新增建设用地总量

原规划至2020年全县新增建设用地指标控制在3450.33公顷以内。

调整后,到2020年全县新增建设用地总规模调整为1112.00公顷。

七、新增建设用地占用耕地指标

规划调整完善后,到2020年全县新增建设用地占用耕地面积为900.72公顷。

八、新增建设用地占用农用地指标

规划调整完善后,到2020年全县新增建设用地占用农用地面积为1056.40公顷。

九、整理复垦开发补充耕地规模

原规划到2020年土地开发整理复垦补充耕地目标为2949公顷。

根据土地综合整治补充耕地潜力和土地整治专项规划,调整后,到2020年全县整理复垦开发补充耕地面积为900.72公顷。

十、人均城镇工矿用地规模

原规划全县人均城镇工矿用地面积为105平方米/人。

按照2020年城镇工矿用地面积除以2020年城镇人口计算,结合金堂县实际情况,调整后,到2020年全县人均城镇工矿用地面积为100平方米/人,较2014年人均城镇工矿用地面积200/人的基础上减少100平方米/人。

十一、园地面积调整

2014年金堂县现状园地面积9431.43公顷。

规划调整完善后,到2020年全县园地指标调整为8713.33公顷,在2014年的基础上减少718.1公顷。

十二、林地面积调整

2014年金堂县现状林地面积16831.29公顷。

规划调整完善后,到2020年全县林业用地指标调整为16826.67公顷,在2014年的基础上减少4.62公顷。

 

第四章土地利用结构调整

为实现土地资源的优化配置和合理利用,根据规划期内全县土地利用目标和任务,在2014年土地利用现状结构基础上,对全县2020年土地利用类型结构予以合理调整。

一、土地利用结构调整的原则

(一)优先安排生态屏障用地

维护自然地貌联系性,稳定重要河流、湖泊等生态网络体系,保护具有生态功能的耕地、园地、林地、水面等生态用地形成基本生态屏障;生态屏障用地布局因地制宜。

(二)落实耕地特别是基本农田保护任务

严格保护耕地特别是基本农田,完成耕地和基本农田保护面积的基础上,对耕地及基本农田布局进行优化,提高耕地及基本农田的质量,引导农业结构调整向有利于保护耕地的方向进行。

(三)协调和保障基础设施建设用地

必要的基础设施是保证区域内经济、社会健康发展的重要因素。

基础设施布局应当与城乡建设用地空间格局相协调,应当规避基本农田、生态屏障用地,减缓建设项目实施对当地生产生活、乡风民俗景观环境和文物保护等生产的负面影响。

(四)优化城乡建设用地布局

城镇村用地数量和布局切合本区域发展定位,在统筹存量土地利用的基础上,提高城镇村建设用地的使用效率,少占耕地和水域,避让基本农田、地质灾害危险区、泄洪滞洪区和重要的生态环境用地,重点安排中心城镇、重点建制镇的规模和范围。

(五)合理安排其他各类用地,严格落实上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下达指标的原则

为保证土地资源利用的统筹利用,在进行本区域土地利用结构和布局调整时,下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必须符合上级规划,特别要落实建设用地总规模、耕地保有量、基本农田保护面积等重要指标。

二、土地利用结构调整总体布局

(一)农用地

坚持贯彻科学发展观,以发展现代农业为核心,按照巩固和加强农业基础地位的要求,抓好县域商品粮生产基地建设。

规划期间,将加大县域土地整理力度,严格执行耕地占补平衡,以提高农用地质量为重点,将优化农用结构与农业结构调整相结合。

规划期间将加大农业产业发展,大力发展景观农业、体验农业等多种形态的都市休闲农业;大力发展以优质粮油间(套)种食用菌、蔬菜、特色水果等经济作物的粮经复合产业;打造沿河地区生态农业示范带;大力发展山地蔬菜、经济林果,打造龙泉山脉生态屏障和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