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高效课堂运用历史细节的策略研究报告.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4678613 上传时间:2023-05-31 格式:DOCX 页数:44 大小:57.0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基于高效课堂运用历史细节的策略研究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4页
基于高效课堂运用历史细节的策略研究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4页
基于高效课堂运用历史细节的策略研究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4页
基于高效课堂运用历史细节的策略研究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4页
基于高效课堂运用历史细节的策略研究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基于高效课堂运用历史细节的策略研究报告.docx

《基于高效课堂运用历史细节的策略研究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基于高效课堂运用历史细节的策略研究报告.docx(4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基于高效课堂运用历史细节的策略研究报告.docx

基于高效课堂运用历史细节的策略研究报告

管小可窥天蠡微可量海

——《基于高效课堂运用历史细节的策略研究》课题研究报告

东莞高级中学毛经文老师主持的课题《基于高效课堂运用历史细节的策略研究》2012年被东莞市评审确立为市级立项课题(立项编号:

2012GH112)后,2013年又被广东省评审确立为“强师工程”省级立项课题(广东省立项名称为《中学课堂选用历史细节的策略研究》立项编号:

2013YQJK013)。

本课题自市级立项以来,课题组始终以东莞市毛经文名师工作室为研究平台,聚集了全市二十九位历史教学精英。

针对中学历史教材大而空、课堂低效的实际情况,以教学立意或教学主题为灵魂,通过对历史细节的援引和运用,提高了中学历史课堂教学的效率,基本完成了各项研究任务,实现了预定的研究目标。

课题研究的资料性成果、过程性成果(操作性成果)和影响性成果比较突出。

现报告如下: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意义。

(一)课题提出的缘由

之所以选择与确立《基于高效课堂运用历史细节的策略研究》这个课题,主要基于高中历史教学现实的需要、东莞教育形势发展的需要、名师工作室发展的需要、个人自我发展与突破的需要。

1.基于高中历史教学现实的需要

(1)后现代主义史观、社会史观、微观史学等新史学范式已成为史学研究的新热点,已为中学高效课堂提供了大量好用的历史细节,但这些历史细节却束之高阁,并没有完全走向中学课堂。

后现代主义史观研究的视角集中在日常生活史和微观史,重点关注宏大社会下的日常生活、底层人物、突发事件、妇女、性行为、精神疾病等微观层面的历史细节。

略宏大叙事、拒上层精英,反基础、去中心,斥整体、远结构、非理性等,成为后现代主义史观的典型特征和追求目标。

本理查德*扎克斯所著的《西方文明的另类历史》已明白无误地向我们说明,后现代主义史观的史学着眼点已从决定历史发展的精英转移到老百姓,从政治军事等重大历史题材的社会主线细化到艺术、犯罪、医学、宗教、政治、商业以及日常生活等历史细节的涓涓细流。

从大处着眼走向小处着手,以小见大,把晦涩拗口、养在深闺人未识的“宏大历史”还原成下里巴人喜闻乐见的通俗小历史和历史细节。

社会史观、微观史学实际上类似于后现代主义史观,其研究视角与后现代主义史观基本相同。

它同样是采用“自下而上”的方式研究历史上的社会结构整体及其运动、社会组织及其运动、社会行为及社会心理。

无论是后现代主义史观,还是社会史观,抑或是微观史学。

它们之间最大的共同点就是挖掘和“生产”出了千万个社会史的主要表现形式——历史细节,客观上为中学高效课堂提供了大量好用的历史细节,如叶曙明的《重回五四现场》、王国华的《你不知道的历史细节》、曲爱静翻译的《一点都不靠谱:

不可不读的历史细节》、张鸣的《近代史的鸡零狗碎》《大历史的边角料》、茅海建的《天朝的崩溃—鸦片战争再研究》、焦润明苏晓轩的《晚清生活略影》、赵英兰的《民国生活略影》、黄仁宇的《中国大历史》、王家范的《百年颠沛与千年往复》等。

但是,这些鲜活的“旧时王谢堂前燕”,却还远没有“飞入寻常百姓家”,历史细节仍困在书斋中,仍在束之高阁,或弃而不用,几乎没有走进中学历史课堂。

(2)中学历史课堂教学却因为缺少历史细节而低效。

历史本来就是美女杨贵妃,丰腴、肥美,有血有肉,美不胜收。

自古以来多少学者为其魅力痴迷一生,穷其一辈子。

可是,就是这般诱人可爱的“杨贵妃”却被我们的中学历史课堂用时间地点人物六大要素、教学重点、知识体系与框架、乏味的抽象概念、发展线索、宏大叙事、逻辑关系、生硬的说教、过多议论、太多提炼、考试升学等“酷刑”整成了一具吓人的骷髅,大量丰富的历史细节和丰富的精神世界及愉悦体验湮没其中,40分钟的教学过程也变成了“骷髅”的不断展示过程;或者是丰富鲜活的历史被卸成血肉模糊的碎块。

再加上教科书受篇幅的影响,或言简意赅却语焉不详,或提纲挈领却过于简单,或干脆是各种口号、“定论”充斥字里行间,或刻板、冰冷甚至符号化意识形态化,严重缺乏生动诱人的历史细节,无法让学生感受历史鲜活的生命力和震撼心灵的魅力。

结果让历史课堂离学生越来越遥远,许多学生对历史课没有好感,课堂上昏昏欲睡,历史课学习效率和学习效果也是事倍功半。

以上残酷现实说明,纯粹意义上的过去式历史已满足不了当代学生的要求了,他们更迫切希望和需要能够让他们内心产生共鸣、与他们日常生活有着某些联系的历史。

正如知名历史教研专家夏辉辉老师所言:

“学生对历史课堂的冷漠与网民对历史细节的沉迷,让历史教师情何以堪”。

放眼在我们今天的历史课堂,历史好像与学生遥不可及,历史感与时代感风马年不相及。

如果我们的历史课堂让学生能够得到一种现实的启示,既能够把他们自己穿越到历史情境中去“以古鉴今”,也能够回到现实中“彰往察来”。

正如王秀青所分析的:

“历史感和时代感之间,有双向借鉴的意义,教师从现实问题,特别是贴近学生生活实际、学生感兴趣的话题或问题入手,创设丰富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在这个基础上,再引入历史课堂学习的主题内容,这就是从现实到历史的过程。

在学习中,教师再设计一些现实问题,让学生通过分析、比较、归纳和概括等,完成对学习内容的检测与巩固,提高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说明现实问题的能力。

而这个过程就是一种从历史到现实的过程。

”当然,要顺利实现这个过程就只有靠我们自己去灵活运用千万个历史细节,一如大历史就必须靠广大人民群众一样。

实际上,史学工作可分为两部分(部分采用了瞿林东的观点):

一部分是研究历史,知道我们这个民族的由来、历史和发展规律,并进而认识历史前途。

另一部分是把史学研究成果普及给社会,让大众都能懂得一些历史,进而看清历史前途。

前者注重“宏大历史”,给社会理性;后者注重“历史细节”,给平凡人激情,走红的“百家讲坛”就是因为历史细节的丰富性和广泛性让它拥有了最广泛的社会覆盖面和影响力。

故此,在中学的历史课堂上,关注和运用历史细节不但是一种理性与激情的融合,也是上述两者的相互促进与相得益彰。

一根火柴,可以照亮一片星空;一片叶子,可以倾倒一个季节。

(3)社会史中的历史细节已大量进入高考试题中,并为高考命题提供了丰富的材料来源和新的视角。

基于高考的公平性与公正性,历史学科的高考题一定要考主干知识。

而直奔主干知识的直接命题,不但不能体现命题者的命题智慧,也不能高效考查学生的知识和能力水平。

所以,命题者往往会找一个让人意想不到又在情理之中的角度,这个角度就是通过无数个历史细节来见证宏观大历史,见微知著,实现一沙一世界,一花一天国,让考生从命题者选定的细微的社会历史细节中分析宏大的历史趋势和历史真相或历史规律。

历史细节的大举“侵入”高考试题,说明历史细节已成为高考命题材料选取的“汪洋大海”,取之不尽,用之不绝。

不但把那些看似琐屑细小、却与百姓生活环境息息相关的世俗生活内容引入高考试题,实现拓展学生历史视野、体验历史丰富多彩、形成整体历史观的目的,弥补了传统课堂教学中学生被动接受“灌输”的缺陷,便于学生直接、多渠道地接触历史,增强了学生对历史的体认和感悟。

而且也是他们进行高考命题寻求新突破的最佳视点。

(4)历史细节如何运用于中学课堂教学几乎没有专家学者涉猎。

高校及历史研究机构可能因为它是“小儿科”基本上无人对中学历史课堂如何运用历史细节进行研究,中学历史课堂教学怎样处理历史细节与中学历史学科教学关系的专著到现在还未见到过,甚至在学科教学论中,也未见分章、节谈到过该问题。

在中国知网上能搜索到中学历史课堂运用历史细节的论文不到20篇,而且论述绝大多数为中学一线教师和极个别历史学研究生,他们都是从举例的角度对如何把历史细节用于中学历史课堂教学之中进行一些零散研究,但大都不够深入,也不成系统,如哪些历史细节适合中学课堂用?

中学历史课堂怎样选用历史细节?

用多少?

用的原则、方法、要求和策略是什么?

它对高效课堂的影响和作用如何等。

只有一位教学法专家发表过一篇论文对历史细节的运用进行举例式的论述和提倡。

2.基于东莞教育形势发展的现实需要。

东莞是一个经济大市,也是一个高考成绩先进市。

目前,东莞教育局正在组织全市各中小学和幼儿园对“高效课堂”(被列为东莞市教育十大工程之一)进行深入的探讨与研究,成效显著,成果丰硕。

东莞市中学历史学科作为在全国具备了一定影响的学科,已行走在高效课堂研究的前列,东莞历史人也以“厚德务实”的实干精神,重点在历史教学、教学过程、资源建设、教研过程、教师队伍、高效的方法和策略与模式探求等方面做出了许多有益的探索。

特别是对历史教学“核心目标、公民教育、历史细节、史料教学”等几个方面的研究已在全市、全省甚至是全国都产生了一定影响。

由此,探究历史细节之于高效课堂的作用与地位也就应用而生。

3.基于东莞市毛经文名师工作室学员发展的需要。

2012年下半年,东莞高级中学毛经文被评定为东莞名师工作室主持人,市里要求要以教育科研课题为平台,培养和提高29位工作室成员的教育科研素质、科研能力和水平。

工作室要通过对《基于高效课堂运用历史细节的策略研究》这个课题的研究与探索,让名师工作室的29位学员既要上得了课堂,又要写得了论文;既要种得好学生的“田”,也要不会荒自己的“地”;在田野式的草根研究中蕴积灵动的历史教育智慧,收获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思想。

把工作室学员培养成为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底蕴深厚、引领性强、影响力大的莞派名师队伍,充分发挥他们在高中历史教育教学中的示范、引领和辐射作用。

4.基于课题主持人在教育教学上有新突破的需要。

课题主持人已进入知天命的年龄,这个阶段的老师已不可能成偶像派或青春派老师,或多或少都有一些教师职业倦怠症,与学生的代沟也日益明显,课堂教学魅力也不如青年教师,等着退休混日子成为常态。

原来掌握的知识已随着社会的进步已进入了淘汰时期,知识结构已明显落后。

身体、精力、反应能力和学习工作效率更是大不如从前。

处在这个阶段的老师要进一步增强自己的造血功能,实现教学生涯的又一次“转型升级”。

要做到这一点,最好的方法就是进行教育教学的课题研究,通过课题研究顺利实现新知识的腾笼换鸟,更新知识;更新教学法方法,由拼体力拼时间拼经验榨取绝对剩余价值,开始通过教育科研和更新知识,实现自己的教育教学走向哲学化和宗教情怀阶段,向榨取相对剩余价值方向转型。

顺利渡过“教师职业倦怠期”,继续保持我们永不放弃的精神和旺盛的战斗意志。

(二)课题研究的意义与价值

1.课题的意义分析

“无论多么伟大的历史事件,都离不开微小的细节,对细节的高度重视不仅是历史研究、历史学习的基本要求,也应该是我们日常生活必备的心态和素养”。

“历史的发展并非简单直线前行而是充满了变数和曲折,许多看似无关紧要的细节有时能够决定重大历史事件的航线方向”。

“作为中学历史教师的我们,应该充分领悟和发掘这座丰富的宝藏,将其转化为滋润学生心灵的无声细雨,提高历史教育的高效性”。

如果说我们历史的课堂已把“杨贵妃”变成了“骷髅”的话,当下我们迫切需要做的就是把“骷髅”重新变回美丽可人的“杨贵妃”。

要敏锐地捕捉典型生动的历史细节、恰当灵活地运用历史细节和挖掘其中的意义,让历史课堂尽快恢复它鲜活的生命力和震撼心灵的魅力,让学生的历史学习过程成为欣赏、感悟和提升的过程。

叶小兵教授说过:

历史是具体、动态的,历史课要讲得真实鲜活,就离不开细节。

典型而关键的细节能让课堂上的历史有声有色、有血有肉。

经过挑选的历史细节,或于趣味盎然中打通现实,或于感人泪下中点化课堂,或于发人深省中润泽生命。

(1)历史细节如同医学的切片检查,一根发丝、一滴血液、一块指纹……可以见微知著,可以层层探秘。

细节是历史的颗粒,过程的链条。

它虽然琐碎、零散、无序。

但它的积累和串联可以重建历史现场,可以呈现历史进程,可以钩沉思想,可以彰显多维,可以见微知著,可以探出层层奥秘。

(2)历史细节如同影视剧中的一个个情节镜头,在“原生态”的历史沧桑中点拨课堂重点、阐释课堂难点、探究课堂疑点、品味课堂亮点,不断让学生在高效课堂中感受历史的成败兴衰和酸甜苦辣。

“历史的发展并非简单直线前行而是充满了变数和曲折,许多看似无关紧要的细节有时能够决定重大历史事件的航线方向”。

“作为中学历史教师的我们,应该充分领悟和发掘这座丰富的宝藏,将其转化为滋润学生心灵的无声细雨,提高历史教育的高效性”。

(3)历史细节如同久旱的甘雨,不断催生和点燃学生的激情与智慧,成为他们的精神密友、生命知己、灵魂导师。

在历史课堂教学中,最能点燃学生头脑思想和“点燃学生人生明灯”的是感性的历史细节。

当我们在尽力打造宽松、自然、愉悦、民主、和谐的灵动课堂时,历史的细节的巧妙输入不仅仅是一种理念,更是一种历史教学艺术和教学智慧。

它能舒展心灵的翅膀、仰望思想的星空、搭建智慧的阶梯、品味别样的精彩。

充满鲜活历史细节的课堂是师生们共同成长、共同释放个性、共同展现活力、交融共生灵感与智慧的强大基础。

(4)历史细节补充了教材的过于干枯的历史信息,克服了教材上干枯的结论性过多的不足,可以纠正教材的学术“滞后”,史实或史观“错达”、“难达”及“未达”之意。

让我们课堂教学中的历史丰富而有韵味,让学生感觉到赏心悦目,并为之痴迷、思考和探索。

2.课题的价值分析(后面的课题成果部分有详细论述)

(1)历史细节能点拨课堂教学重点。

(2)历史细节能阐释课堂教学难点。

(3)历史细节能探究课堂教学疑点。

(4)历史细节能品味课堂教学亮点。

二、课题的核心概念及其界定

1.高效课堂:

一般意义上而言,高效指在相同的时间里完成比其他人更多的任务,而且质量与其他人一样或者更好。

学习时间、学习结果和学习体验是考量高效课堂的三个指标。

学习时间指学习特定内容所花费的时间,它意味着学习效率;学习结果,指学生经过学习所发生的变化、获得的进步和取得的成绩,这是高效课堂的核心指标,也是我们平常所说的高效性,每节课都应该让学生有实实在在的感觉得到的学习收获。

学习结果不仅表现在双基上,而且表现在智能上,特别是学习方法的掌握以及思维方式的发展。

学习体验指的是学生的学习感受,即学习活动所伴随或生发的心理体验,教学过程应该成为学生一种愉悦的情绪生活和积极的情感体验,它是高效性的灵魂,学生越来越爱学习是学习高效性的内在保证。

2.历史细节:

“细节”《汉语大词典》释为“细小的环节和情节”,细指小,节指单位或要点。

历史细节即是历史的细枝末节,是历史这座大厦的每粒沙石和每一片砖瓦;它是某一历史事件的组成颗粒和外显行为,具体表现为多样性和复杂性,形成于特定的历史阶段情境中,具有独立的史学价值和教育意义。

历史细节往往隐含在历史资料、历史图画、历史数据、历史故事、音像作品等之中。

3.策略:

即计策与谋略:

一是指可以实现目标的方案集合;二是根据实际情况和形势发展而制定的行动方针和方法,也是指事物在实施过程中,能够注意方式方法。

三、研究内容与研究对象

1.课题研究的目标和基本内容:

(1)基于高效课堂遴选历史细节的研究,解决如何“选”的问题。

(2)基于高效课堂运用历史细节的策略研究,解决如何“用”的问题。

(3)基于高效课堂运用历史细节的效果研究,观察“效”的变化与提高。

2.课题研究的重点:

基于高效课堂运用历史细节的原则与策略研究

3.课题研究的难点:

历史细节在推动高效课堂中所具有的地位和作用。

四、本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解决本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主要是两个方面:

一是基于高效课堂层面的理论依据,从教育学的一般规律给本课题以教育理论支撑。

二是基于历史细节层面的理论依据,主要是后现代主义史观、社会史观和微观史学等,从学科教学的特殊规律(如历史知识的构成、学生的学习、历史高效课堂形态等)给本课题以历史教学理论支撑。

(一)基于高效课堂层面的理论依据

高效课堂的研究是关于课堂的综合性研究,因此,我们梳理了与课堂教学相关的理论,主要包括九个方面:

建构主义理论、布卢姆掌握学习理论、合作学习理论、知识分类学习理论、加德纳“多元智能理论”、佐藤学“课堂教学三范畴理论”、斯腾伯格三元成功智能理论、叶澜“课堂生命说”、高效教学理论等。

这些教育学理论比较常见和流行。

因此,在这里,我们只作简略提出,不作详细介绍。

(二)基于历史细节层面的理论依据

1.后现代主义史观

二战后兴起的后现代主义思潮席卷了西方乃至全世界,对现代文明造成了强烈的冲击。

它以尖锐的问题质疑历史学自启蒙运动以来形成的认知范式和理论,主要表现为质疑进步史观,反对宏大叙事,挑战历史真实性的前提假设,否定历史学科学化,把历史学与文学关联起来,倡导历史叙事化,所有这些主张以激烈的方式动摇了历史学的根基,给历史学带来巨大的挑战。

后现代主义史观习惯于把研究的视角定位于日常生活史、微观史等,代之以日常生活、底层人物、突发事件、妇女、性行为、精神疾病等微观和细节,与以前在宏大叙事下主要关注上层精英社会、追求大而化之的同一规律的实证史学大相径庭。

反“基础”、去“中心”和“宏大叙事”、斥“整体”、远“结构”、非“理性”,成为后现代主义史观的典型特征和追求目标。

在历史实践中,受到后现代主义影响的史学写作与以前的历史作品存在显著的不同旨趣。

他们通过对历史事件与史料的重新解读,得出与主流看法不同的“边缘化”结论;同时,隐喻和叙事手法的普遍应用也改变了历史写作力图保持“中立和客观真实”的面貌。

换言之,后现代主义史学提出了一些有价值的命题和观念,揭示出曾经遮蔽的、需要思考和认真对待的问题。

如宏大叙事隐匿了历史学的局限性,史料和真实历史的脱离等等,从而给当代史学带来以开阔的视野解释史料和历史事件的契机。

用“历史叙事学”代替“历史科学”,倡导史学的叙事化。

使历史写作由史料观转换到文本的语言结构,文本不再是透明的、无生命力的纯粹传递工具,而是有着开放性和生产性的意义散播的“在场”,这种在场主要体现在无数个历史细节上。

2.社会史观

社会史观主要指从社会的角度观察历史,着重研究历史的结构和进程,注重分析研究广义的社会,包括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问题。

社会史观认为,和历史上的经济、政治和文化问题一样,社会问题也是史学的研究对象。

社会史观以“社会’为历史研究的基本范畴。

与以往革命史观、现代化史观、文明史观不同的地方是社会史观更加关注社会的发展和变迁,它集中研究社会结构、普通民众的日常生活及其社会意识的变动过程。

其中社会结构又分为阶级与阶层、社会组织与群体、婚姻与家庭、社区与人口、社会关系等社会成分的构成以及运行机制;社会生活包括以衣、食、住、行为主要内容的生活方式的变迁和以教育、医疗、就业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保障制度的形成与运作;社会意识包括社会风气、习俗、信仰等精神观念的变化发展及其社会功能。

因此,社会史是指研究历史上社会结构与日常生活及其所反映的社会意识的运动体系,它是以社会群体、社会组织、社会等级、阶级、社区、人口的社会构成,以及上述成分所形成的社会结构及其变动,构成社会结构的人群的日常生活行为变化及其观念,产生变化的自然环境与社会环境的因素为研究范畴,揭示其在历史上的发展变化及在历史进程中的作用与地位。

但作为一种研究范式,社会史是“从民众的角度和立场来重新审视国家与权力,审视政治、经济和社会体制,审视帝王将相,审视重大的历史事件与现象”。

社会史观提倡历史研究,不仅要“眼光向上”,关注“大人物”和“大事件”,还要“眼光向下”,关注“小人物”,关注与平民百姓、芸芸众生息息相关的“小事”。

这些“小人物”、“小事”也同样是众多历史细节中最重要的一部分。

3.微观史学

微观史学是相对于宏观史学而言的历史研究,它最初于20世纪七八十年代兴起于意大利,并迅速成为一股国际性史学潮流,在法国、德国、美国等地都得到了普遍的开展。

微观史学多指对一个人物、一个事件、一种组织或制度等等所做考证、排比、叙述性的历史研究。

得出的结论往往是具体的、局部的和专门的。

微观史学的主要任务在于阐述史实,是宏观研究的不可或缺的基础。

微观史学具有传统宏观历史所没有的优势,并形成了独特的研究方法。

五、本课题的研究策略与研究过程

在本课题研究过程中,我们尽量追求规范化、体系化和制度化,具体的研究策略和研究过程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一是研究全程实施了“两个结合、三级研究”。

二是中期研究结束以后,继续做好“12345”,提前准备“1234”。

(一)全程实施“两个结合、三级研究”

1.两个结合:

两个结合是常规研究与专题研究相结合,个人研究与集体研讨相结合。

常规研究阶段与过程主要分为以下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

研究准备阶段(2012年6月—2012年12月)。

成立了课题组,在课题专家组指导下按照“实施方案”的总体设计,组织了课题组成员进行运用历史细节的相关理论研究,提出了初步的研究思路,开展了阶段性总结。

本阶段主要采取文献研究法,通过对有关文件、资料和资源库的搜集、学习、整理和分析,了解了国内外中学历史教学方面的专家对历史细节运用研究的最新进展,对课题进行了可行性分析,制定了课题研究制度、研究计划、课题组人员活动计划和分工,撰写了课题研究的实施方案。

2012年12月14日星期五召开了一次开题报告会。

第二阶段:

研究实施阶段(2013年1月—2014年12月)。

本阶段进行了深入的调查研究和理论研究,在取得了初步成果基础上,在全校、全市范围进行了阶段性研究汇报会,做了较为全面的推广应用。

主要采取了行动研究法、对比实验法、个案研究法。

已产生的成果有:

课题论证报告、有关调查报告、课程资源库、教学案例及论文、研究过程资料等。

在这个研究阶段,东莞高级中学的五位研究人员基本做到了每学期举行两次课题主题研讨会,每学年召开全市课题研究成果汇报会,现已召开了四次,积极研讨、交流课题研究方面出现的新问题,总结课堂运用历史细节的经验教训。

第三阶段:

总结阶段(2015年1月—6月)。

在完成实施阶段各项任务的基础上,进行结题工作。

本阶段主要运用经验总结法,对课题的研究资料进行汇总,进行成果总结。

预期研究成果形式:

论文、网络资源库。

撰写课题论文、研究报告,准备课题结题资料,将以上材料汇编成册,完成结题工作。

专题研究也进行了三次:

第一次是如何遴选历史细节(2013年4月12日星期五:

研讨内容:

如何遴选历史细节,确定了三大基本原则。

)。

第二次是如何运用历史细节(2013年10月18日星期五:

研讨内容:

如何用历史细节,确定了基于高效课堂运用历史细节的三大策略)。

第三次是研究任务完成情况通报(2014年11月14日星期五;研讨内容:

课题组成员报告各自承担研究任务的完成情况和研究过程中所遇到的困难与困惑。

布置下一阶段课题结题的各项准备工作,整理好各种资料)。

2.三级研究:

一是积极参与以市级为主的“网络教研”和“活动教研”——重在专家引领课题研究和学习、提高研究人员的水平,改变观念。

二是以课题组为主的“课题研讨”——重在互助和提高,保证历史细节课题研究过程实实在在,件件事落地生根。

三是以教师个人研究为主的“课题中的小问题研究”——重在自我反思和解决课题研究中的一个个小问题,即小问题研究,如一个历史细节的选取,自己的每堂历史如何选用2-3个历史细节等。

(二)中期研究以后,要继续做好“12345”、提前准备“1234”(成果部分有详述)

1.“继续做好12345”

(1)继续扣住一个主题。

(2)继续立足两个服务。

(3)继续做好三个预防。

(4)继续争取四士支持。

(5)继续坚持五个常问。

2.提前准备“1234”。

(1)提前准备写好一个研究报告。

(2)提前准备参加省市两次评奖。

(3)提前准备做好三大总结工作。

(4)提前准备整理四个方面资料。

六、研究方法

本课题在研究过程中运用到了观察法,调查法、文献法、经验总结法、行动研究法、实验法、个案研究法、比较法、历史法、预测法、测量法、统计法及内容分析法等研究方法,常用的主要是文献法、行动研究法、调查法、经验总结法等四种。

1.文献法

文献法是研究者按照一定的研究目的或课题,通过研究文献活动,全面、正确地了解、掌握所研究的问题,揭示其规律、属性的一种方法。

它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