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解析青海省海东市民和回族中学学年度第二学期高三生物模拟试题解析版.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24678098 上传时间:2023-05-31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126.1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精品解析青海省海东市民和回族中学学年度第二学期高三生物模拟试题解析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精品解析青海省海东市民和回族中学学年度第二学期高三生物模拟试题解析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精品解析青海省海东市民和回族中学学年度第二学期高三生物模拟试题解析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精品解析青海省海东市民和回族中学学年度第二学期高三生物模拟试题解析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精品解析青海省海东市民和回族中学学年度第二学期高三生物模拟试题解析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精品解析青海省海东市民和回族中学学年度第二学期高三生物模拟试题解析版.docx

《精品解析青海省海东市民和回族中学学年度第二学期高三生物模拟试题解析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精品解析青海省海东市民和回族中学学年度第二学期高三生物模拟试题解析版.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精品解析青海省海东市民和回族中学学年度第二学期高三生物模拟试题解析版.docx

精品解析青海省海东市民和回族中学学年度第二学期高三生物模拟试题解析版

民和回族中学2018-2019学年度第二学期高三

生物模拟试题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在答题卡上填写自己的准考证号、姓名、试室号和座位号。

用2B型铅笔把答题卡上试室号、座位号对应的信息点涂黑。

2.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型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选项的答案信息点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

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的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

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4.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卡整洁。

考试结束后,将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单项选择

1.很多实验中必须先制作玻片标本,然后在显微镜下观察。

下面的实验步骤错误的是()

A.观察有丝分裂:

解离根尖→漂洗→染色→制片→观察

B.鉴定脂肪:

切取花生子叶薄片→染色→洗去浮色→制片→观察

C.观察线粒体:

取人的口腔上皮细胞→盐酸处理→制片→健那绿染色→观察

D.观察质壁分离:

撕取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制片→观察→滴加蔗糖溶液观察

【答案】C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观察根尖分生组织细胞的有丝分裂、检测生物组织中的脂肪、用高倍镜观察线粒体、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实验涉及的方法和技能进行综合运用的能力。

【详解】观察植物细胞的有丝分裂,临时装片的制作流程是:

解离根尖→漂洗→染色→制片→观察,A正确;在鉴定脂肪的实验中,制片的流程是:

取花生子叶薄片→染色(在薄片上滴苏丹Ⅲ染液或苏丹Ⅳ染液)→洗去浮色(用50﹪酒精)→制成临时装片→观察,B正确;用高倍镜观察线粒体,其方法步骤为:

在洁净的载玻片中央滴一滴健那绿染液→取人的口腔上皮细胞→盖上盖玻片→观察,C错误;观察质壁分离的实验流程是:

撕取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制片→观察→滴加蔗糖溶液观察,D正确。

【点睛】理解相关实验的目的、原理、方法和操作步骤,掌握相关的操作技能,是解答此题的关键,这需要学生在平时学习时注意积累,以达到举一反三。

2.提取分离抗疟疾“中国神药”青蒿素,屠呦呦获得诺贝尔奖.青蒿素主要干扰疟原虫(一类单细胞、寄生性的原生动物)表膜线粒体的功能,阻断宿主红细胞为其提供营养,导致形成自噬泡,并不断排出虫体外,使疟原虫损失大量胞浆而死亡.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疟原虫是寄生在人体红细胞中的真核生物

B.疟原虫通过胞吞方式获取食物体现了细胞膜具一定的流动性

C.细胞质基质是细胞代谢场所,疟原虫丢失胞浆威胁细胞生存

D.疟原虫细胞中只含有核糖体一种细胞器

【答案】D

【解析】

【分析】

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最主要的区别就是原核细胞没有核膜包被的典型的细胞核,它们的共同点是均具有细胞膜、细胞质、核糖体和遗传物质DNA。

疟原虫吞噬食物的过程为:

细胞外的生物大分子,与细胞膜上的受体结合后,细胞膜发生变化,向内凹陷,内侧形成外被蛋白,然后进一步形成有被小泡进入细胞内,该过程中存在细胞膜形态的变化,依赖于细胞膜的流动性结构特点。

【详解】疟原虫属于真核生物中的原生动物,根据题干信息可知其寄生在人体红细胞中,A正确;疟原虫通过胞吞方式获取食物体现了细胞膜具一定的流动性,B正确;细胞质基质是细胞代谢场所,所以疟原虫丢失胞浆(细胞质基质)将威胁细胞生存,C正确;疟原虫属于真核生物,细胞中有线粒体、内质网、核糖体等多种细胞器,D错误。

【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掌握细胞膜的结构特点、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结构的异同点等,明确疟原虫是真核生物,细胞中存在内质网、线粒体等多种细胞器。

3.有一显性基因在肝细胞表达,决定某种酶的合成,该基因突变后,其遗传效应不可能是

A.使控制合成的酶的结构发生改变B.无法在肝细胞内表达

C.表达出的酶的催化效率更高D.表达出肝细胞内特有的结构蛋白

【答案】D

【解析】

【分析】

基因突变是指基因中碱基对的增添、缺失或替换,基因突变具有普遍性、低频性、随机性、不定向性、多害少利性等特点。

【详解】A.该基因决定某种酶的合成,故突变后可能使控制合成的酶的结构发生改变,A正确;

B.基因突变后可能不能合成该种酶,可能无法在肝细胞内表达,B正确;

C.基因突变后该酶的结构发生变化,表达出的酶的催化效率可能更高,C正确;

D.据题干可知,该基因决定某种酶的合成,酶不是结构蛋白,故不会表达出肝细胞内特有的结构蛋白,D错误。

【点睛】本题考查基因突变的相关知识,要求学生识记基因突变的概念、发生的时期、原因、特点及意义,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

4.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大肠杆菌细胞产生ATP的主要场所是线粒体

B.细胞凋亡是各种不利因素引起的细胞死亡

C.杂交育种中,用于大田生产的优良品种都是纯合子

D.二倍体草莓与四倍体草莓存在生殖隔离

【答案】D

【解析】

【分析】

杂种优势是指杂合体在一种或多种性状上优于两个亲本的现象。

细胞凋亡:

由基因所决定的细胞自动结束生命的过程。

【详解】大肠杆菌细胞是原核细胞,没有线粒体,A错误;细胞凋亡是由基因控制的细胞程序性死亡。

由各种不利因素引起的细胞死亡属于细胞坏死,B错误;由于生物具有杂种优势,所以实际生产中往往用的是杂合子,C错误;二倍体草莓与四倍体草莓杂交得到三倍体草莓,三倍体草莓高度不育。

所以,二倍体草莓与四倍体草莓存在生殖隔离,D正确。

故选D。

【点睛】注意:

在学习遗传定律在育种工作的应用时,通常要进行杂交,将优良性状组合到一起,然后进行自交,获得纯合子。

但是实际生产中往往用的是杂交的杂种种植。

5.下图表示某抗原侵入人体后引发的部分免疫过程,下列分析合理的是

A.图中包含了所有的免疫细胞,当抗原再次侵入机体时,该过程会加快

B.a细胞不具有识别特定抗原的能力,b、d、e细胞都能增殖分化

C.e细胞引起靶细胞的死亡属于细胞坏死

D.c与b细胞相比具有更加丰富的内质网

【答案】D

【解析】

【分析】

据图分析,图中a表示吞噬细胞,d表示T细胞,b表示B细胞,c表示浆细胞或效应B细胞,e表示效应T细胞。

【详解】图中包括了多种免疫细胞,但是没有记忆细胞,A错误;a表示吞噬细胞,不具有识别特定抗原的能力,b、d分别是B细胞和T细胞,都具有增殖分化能力,而e为效应T细胞,没有增殖分化能力,B错误;效应T细胞引起靶细胞的死亡属于细胞凋亡,C错误;浆细胞可以合成与分泌抗体,因此其比B细胞具有更加丰富的内质网,D正确。

【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掌握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详细过程,能够根据图示过程判断各个字母代表的细胞的名称。

6.下列有关植物激素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用赤霉素溶液处理大麦,可促使其产生淀粉酶,降低相关生产成本

B.各种植物激素在幼嫩组织中均能进行极性运输

C.植物生长发育和适应环境从根本上说是多种激素共同调节的结果

D.乙烯广泛存在于植物的多种组织和器官中,其主要作用是促进果实发育

【答案】A

【解析】

【分析】

在胚芽鞘、芽、幼叶和幼根中,生长素只能从形态学的上端运输到形态学下端,而不能反过来运输,称为极性运输。

植物激素在植物的生长发育过程中起重要作用,由多种激素互相作用共同调节,在根本上是基因组在一定时间和空间上程序性表达的结果。

【详解】用赤霉素处理大麦,可以使大麦种子无须发芽就可以产生淀粉酶,这样就可以简化工艺、降低成本,故A正确;极性运输指在胚芽鞘、芽、幼叶和幼根中,生长素只能从形态学的上端运输到形态学下端,而不能反过来运输。

而其他植物激素无极性运输,故B错误;在植物的生长发育过程中,由多种激素互相作用共同调节,在根本上是基因组在一定时间和空间上程序性表达的结果,故C错误;乙烯广泛存在于植物的多种组织和器官中,其主要作用是促进果实成熟,故D错误。

【点睛】本题考查植物激素的作用和应用。

二、非选择题

7.为了研究A、B两个油菜品种的光合作用特性,研究人员分别测定了A、B叶片的净光合速率、蛋白质含量和叶绿素含量,结果如下表所示。

请问答下列问题:

(1)参与油菜光合作用的色素中,在层析液中溶解度最大的是______。

叶绿素含量减少使光反应变慢,导致光反应供给暗反应的_________减少,光合速率降低。

(2)该研究中净光合速率随温度变化而变化的主要原因是______。

(3)由表可知,A的叶片光合作用能力大于B,推断其主要原因:

一方面是_________;另一方面是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胡萝卜素

(2).[H]和ATP(3).温度通过影响酶的活性来影响净光合速率(4).叶绿素含量较高,可以产生更多的[H]和ATP(5).蛋白质含量较高,含有更多的参与光合作用的酶

【解析】

【分析】

表格1中自变量是油菜品种和不同的温度,因变量是净光合速率。

图中所示温度中,品种A、B均在25度时净光合速率最大。

表格2测定的是不同品种的叶绿素含量和蛋白质含量,由图可知,品种A的叶绿素含量和蛋白质含量均较高。

【详解】

(1)四种色素中溶解度从高到低依次是:

胡萝卜素、叶黄素、叶绿素a、叶绿素b。

即溶解度最大的是胡萝卜素。

光反应减慢,光反应提供给暗反应的[H]和ATP均会减少,导致光合速率下降。

(2)图中反映的是温度对净光合速率的影响情况,温度主要通过影响酶的活性影响光合速率。

(3)结合图2可知,A品种的色素含量和蛋白质含量均较高,前者可以吸收传递、转化更多的太阳能,产生更多的[H]和ATP;后者可能是与光合作用有关的酶,故可以提高光合速率。

【点睛】学生要学会从图表中提取信息,图1反映不同温度下两个品种的净光合速率,结合图2测得的两个品种的色素含量和蛋白质的含量,即可以推知A光合速率较高的原因。

8.2017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颁给在生物钟机制研究方面取得巨大成功的三位科学家。

研究发现人体的生物钟机理如图所示,下丘脑SCN细胞中基因表达产物PER蛋白的浓度呈周期性变化,振荡周期为24h。

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过程a和b分别是____________,a过程的产物能通过核孔出细胞核,PER蛋白能通过核孔进入细胞核,而per基因却不能通过核孔,这说明核孔具有________________特性。

(2)图中过程b中核糖体在mRNA上的移动方向是________________;一条mRNA链上可同时结合多个核糖体的意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同一mRNA上各核糖体翻译出的多肽链________。

(3)若因外界环境的影响使得per基因中一个碱基对发生替换,而导致过程b合成的肽链中第8位氨基酸由异亮氨酸(密码子有AUU、AUC、AUA)变成苏氨酸(密码子有ACU、ACC、ACA、ACG),则该基因的这个碱基对替换情况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per基因几乎存于人体所有组织细胞中,但不同细胞在进行a过程时启用的起始点不完全相同,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图中c过程体现了per基因表达调控的机制是________。

【答案】

(1).转录、翻译

(2).选择透过性(3).从右向左(4).提高蛋白质的合成速率(5).相同(6).T∥A替换为C∥G(或A∥T替换为G//C)(7).不同组织细胞中基因进行选择性表达(8).(负)反馈调节

【解析】

【分析】

分析图示:

该图表示per基因的转录和表达过程,a为转录过程,b为翻译过程,形成的PER蛋白质还能进入细胞核对per基因的转录起调控作用。

【详解】

(1)由图可知,per基因在细胞核通过a转录过程形成mRNA,在细胞质的核糖体上通过b翻译过程形成PER蛋白质,故a为转录,b为翻译过程。

核孔可以实现核质之间频繁的物质交换和信息交流,PER蛋白能通过核孔进入细胞核,而per基因却不能通过核孔,说明核孔具有选择透过性。

(2)先结合的核糖体翻译的肽链长,故根据核糖体上翻译形成的肽链的长短可知,b过程中核糖体在mRNA上的移动方向是从右向左。

一条mRNA链上可同时结合多个核糖体,同时进行多条肽链的合成,因此,少量的mRNA就可以迅速合成出大量的蛋白质,故可提高蛋白质的合成速率;由于同一mRNA上各核糖体翻译所用的模板相同,故翻译出的多肽链相同。

(3)若由于基因中一个碱基对发生替换,而导致合成的肽链中第8位氨基酸由异亮氨酸(密码子有AUU、AUC、AUA)变成苏氨酸(密码子有ACU、ACC、ACA、ACG),即密码子上碱基U替换成碱基C,又由于基因的模板链与mRNA上的密码子碱基互补配对,则该基因的这个碱基对替换情况是T//A替换为C//G(A//T替换为G//C)。

(4)​不同组织细胞发生细胞的分化的根本原因是基因的选择性表达,因此同一DNA中不同基因表达情况有差异,故转录的起点不完全相同。

由图可知,翻译形成的PER蛋白会进入细胞核对该基因的转录有调控作用,使细胞中的PER蛋白不会过多,故图中c过程体现了per基因表达调控的机制是反馈调节。

【点睛】本题考查基因的转录和表达,意在考查考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能力和对图形的分析并获取信息的能力。

9.如图是下丘脑中神经元之间的连接方式及局部放大示意图。

请回答下列问题:

(1)若图中环状结构内各突触的生理性质大体一致,则兴奋经该结构传递后持续时间将____________(填“延长”“缩短”或“不变”)

(2)图中的信号分子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

(3)若该图表示人体受到寒冷刺激时,下丘脑对某腺体的神经调节过程,则腺体①分泌的激素是_____________,该激素与甲状腺分泌的______________,在上述体温调节过程中具有协同作用。

(4)利用M和N两个实验位点,自选实验器材来验证兴奋在突触间进行单向传递。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延长

(2).神经递质(3).肾上腺素(4).甲状腺激素(5).在N点连一个电表,在M点给予适宜的电刺激,电表的指针不变化;再在M点连一个电表,在N点给予适宜的电刺激,电表的指针偏转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神经调节、激素调节,考查对体温调节、兴奋传导、传递特点的理解。

根据突触结构,可判断图中A为感觉神经元,B为运动神经元。

腺体①为效应器。

【详解】

(1)若图中环状结构内各突触的生理性质大体一致,兴奋在神经元C、B之间可循环传递,兴奋经该结构传递后持续时间将延长。

(2)突触前膜通过释放信号分子神经递质作用于突触后膜,使突触后膜产生兴奋或抑制。

 

(3)人体受到寒冷刺激时,下丘脑可神经调节过程促进腺体①肾上腺的分泌,肾上腺素和甲状腺分泌的甲状腺激素均可以促进有机物氧化分解,促进产热,在寒冷条件下的体温调节过程中具有协同作用。

 

(4)验证兴奋在突触间只能进行单向传递,可在N点连一个电表,在M点给予适宜的电刺激,兴奋不能由神经元B传向神经元A,电表的指针不变化;再在M点连一个电表,在N点给予适宜的电刺激,兴奋可以由神经元A传向神经元B,电表的指针会发生偏转。

【点睛】反射弧中各部分的判断方法

(1)传入神经和传出神经的判断方法

①根据是否具有神经节:

有神经节的是传入神经。

神经节如图中的c。

②根据突触结构判断:

图示中与“

”相连的为传入神经(b),与“

”相连的为传出神经(e)。

③根据脊髓灰质结构判断:

与膨大部分相连的为传出神经,与狭窄部分相连的为传入神经。

(2)和传入神经相连的是感受器,和传出神经相连的是效应器,传入神经和传出神经之间的是神经中枢。

10.某研究小组为探究3种植物生长素类似物NAA、IAA和IBA对竹柳扦插生根效果的影响,进行了如下相关的实验探究:

选用一年生茁壮、无病虫害的竹柳,取长10cm、粗0.2cm的枝条若干,上端剪口平滑,下端剪口沿30°剪切,并用0.5%的多菌灵进行表面消毒。

将3种生长素类似物分别都配制成50mg/L、100mg/L和200mg/L三种浓度的溶液。

将竹柳插条每10枝一组,下端插入激素溶液60min,重复3次,然后在相同环境条件下进行扦插实验。

观察并记录插条生根情况,结果如下表所示:

请回答下列问题:

(1)该项实验研究过程中的自变量是___________。

请写出一种上述研究过程中没有涉及的因变量:

___________。

(2)从实验设计的科学性角度分析,本实验缺少___________。

(3)根据结果数据分析,3种生长素类似物对竹柳生根影响的共同点是___________;从研究的变量分析,___________对生根率的影响程度大于___________。

【答案】

(1).激素种类和激素浓度

(2).平均根长(或生根数)(3).空白对照组(4).都有促进生根的作用,随处理浓度的升高生根率呈先增大后下降的趋势(5).激素种类(6).激素浓度

【解析】

【分析】

分析实验表格可知,实验的自变量为植物激素的种类和激素浓度,因变量为插条生根情况即生根率,表格中缺少植物生长素类似物浓度为0的对照组。

【详解】

(1)从表格中可以看出,该实验自变量是植物激素的种类和激素浓度;因变量除了生根率外,还可以看平均生根条数或生根长度。

(2)本实验缺少不做任何处理的空白对照组。

(3)从图中可以看出,3种生长素浓度对生根影响的共同点是都能促进生根,并且随着激素浓度的升高,生根率先增大后下降;从变量上分析,激素种类的影响大于激素浓度的影响。

【点睛】本题考查了探究植物生长调节剂对植物生根的影响的实验,意在考查学生分析实验表格的能力,本题关键是从表格中获得有效解题信息,并且根据对照实验的原则分析实验,难度适中。

11.某地为解决果农苹果滞销的问题,采用生物技术生产苹果酒和苹果醋。

(1)制作苹果醋时需要醋酸菌,该菌细胞中的细胞器有_________;当_____、糖源都充足时,该菌能将苹果汁中的糖分解为醋酸。

从微生物培养的角度分析,苹果汁为微生物生长提供的营养物质有水、无机盐、____等。

发酵完成后,制作的果酒品质非常好,为了长期保留优良菌种,可将菌液与灭菌的____混匀,放在-20℃的冷冻箱中保存。

(2)苹果中的苹果多酚具有抗过敏、抗癌细胞增生、调节脂质代谢等多种生理功能,提取苹果多酚已成为一个热门产业。

提取苹果多酚适宜采用萃取法,是根据苹果多酚易溶于____的特点。

(3)分离纯化微生物时,常用平板划线法。

若要在五个区域划线,共需灼烧接种环一次,最后一次灼烧灭菌的目的是____。

【答案】

(1).核糖体

(2).氧气碳源和氮源(3).甘油(4).有机溶剂(5).6(6).防止污染环境和感染操作者

【解析】

【分析】

本题结合苹果醋的制作,考查果酒和果醋的制作、微生物的培养和分离,要求考生识记果酒和果醋制作的原理,掌握其中涉及到的微生物及特点;识记培养基的配制过程及微生物的接种方法,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答题。

【详解】

(1)醋酸菌是细菌,原核生物,细胞中只有核糖体;醋酸杆菌是好氧菌,需要在有氧条件下进行呼吸作用,所以当氧气和糖源都充足时,将苹果汁中的糖分解为醋酸。

微生物生长必须的营养物质有水、无机盐、碳源和氮源等。

长期保存菌种需用采用甘油管藏法,即将菌液与灭菌的甘油混匀,放在-20℃的冰箱中保存一年.。

(2)萃取法是利用溶质在互不相溶的溶剂里溶解度的不同,用一种溶剂把溶质从另一溶剂所组成的溶液里提取出来的操作方法,苹果多酚易溶于有机溶剂。

(3)每一次划线都有灼烧灭菌,换线完成后还有灭菌一次,所以共需灼烧接种环6次,最后一次灼烧灭菌的目的是防止污染环境和感染操作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