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艺教案模板.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24675322 上传时间:2023-05-31 格式:DOCX 页数:30 大小:38.4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茶艺教案模板.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0页
茶艺教案模板.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0页
茶艺教案模板.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0页
茶艺教案模板.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0页
茶艺教案模板.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茶艺教案模板.docx

《茶艺教案模板.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茶艺教案模板.docx(3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茶艺教案模板.docx

茶艺教案模板

茶艺教案模板

第1篇:

茶艺教案茶艺

——香茗溢葵园

小朋友们,你们听说过“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这句话吗?

可见啊,茶在我们的生活“七小事”里还真是占有重要的位置呢,那么你想了解以茶会友、客来敬茶的礼仪吗?

你能闻香识茶、说说茶事风俗吗?

来,跟老师一起学学茶艺,让自己也成为一个小小茶艺师吧!

第一节:

和茶艺交朋友

小朋友们,要想和茶艺交朋友,首先要先知道茶艺这位朋友的“性格”“爱好”和“兴趣”哟,了解了这些,你们就可以往好朋友迈进一步啦。

首先这位朋友的名字就有一定的来由哦,它是包括茶叶品评和艺术操作手段的鉴赏以及品茗美好环境的领略等整个品茶过程的一种美好意境,简单的说,就是指如何泡好一壶茶的技术和如何享受一杯茶的艺术,在这个过程中我们总能体会到他不同于其它艺术形式的气质。

这位朋友性格恬淡、清新,是一位没有“火气”的朋友,但同时他又是一位挑剔的朋友,他对水质、水温、茶量与茶具等要素都有要求,当然,他还渴望一位喜欢品茗的朋友来欣赏他,那这样就太完美了。

除此之外,茶艺还有许多分类:

就形式而言,茶艺包括:

选茗、择水、烹茶技术、茶具艺术、环境的选择创造等一系列内容。

而经过这些工序泡出来的茶汤,色泽、香气和滋味都有许多讲究哦。

在我国古代,一直有“以茶会友”的说法,也就是说,这个朋友还能给你带来更多的伙伴,一起坐在一起喝喝茶、聊聊天,欣赏的美景,沉淀心灵,是多么美妙的享受啊!

瞧,这位朋友可是有“大家”的范儿呢,和它交个朋友,也会提高你的品位哦。

第二节:

茶之史

中国茶文化源远流长,是中华民族的举国之饮。

它发于神农,闻于鲁周公,兴于唐朝,盛于宋代,在漫长的岁月中,中华民族在茶的培育,品饮,应用,以及对茶文化的形成和发展上,为人类文明留下绚丽光辉的一页。

唐代茶神陆羽在《茶经》里记载:

“茶之为饮,发乎神农氏,闻于周鲁公„„”。

中国是茶的故乡,茶文化发祥于中国,并广泛传播于世界。

目前,全球有50多个国家种茶,有160多个国家和地区、20多亿人饮茶。

茶是21世纪最受人们青睐的健康饮品之一。

自唐代开始制作绿茶以来,中国茶已经拥有绿茶、红茶、乌龙茶(青茶)、白茶、黄茶和黑茶等六大种类。

几千年来,从人民大众到文人雅士,从乡村到城市,从南疆到北方,从国内到国外,人们以茶待客,以茶交友,以茶会文,以茶雅志,以茶当药,以茶代酒,以茶馈赠,茶文化已经渗透到人们生活的每个角落。

第三节:

脍炙人口的名茶

要想进一步和茶艺交朋友,还要知道茶里面的几个“大哥大”哦。

熟悉一下它们都是什么脾性吧。

1.西湖龙井:

产于浙江杭州西湖区,茶叶为扁形,叶细嫩,条形整齐,宽度一致,为绿黄色,手感光滑,一芽一叶或二叶;芽长于叶,一般长3厘米以下,芽叶均匀成朵,不带夹蒂、碎片,小巧玲珑。

龙井茶味道清香,假冒龙井茶则多是清草味,夹蒂较多,手感不光滑。

2.碧螺春:

产自江苏吴县太湖的洞庭山碧螺峰。

银芽显露,一芽一叶,茶叶总长度为1.5厘米,芽为白毫卷曲形,叶为卷曲清绿色,叶底幼嫩,均匀明亮。

假的为一芽二叶,芽叶长度不齐,呈黄色。

3.信阳毛尖:

产于河南信阳车云山。

其外形条索紧细、圆、光、直,清黑色,一般一芽一叶或一芽二叶。

假的为卷曲形,叶片发黄。

4.君山银针:

产于湖南岳阳君山。

由未展开的肥嫩芽头制成,芽头肥壮挺直、匀齐,满披茸毛,色泽金黄光亮,香气清鲜,茶色浅黄,味甜爽,冲泡看起来芽尖冲向水面,悬空竖立,然后徐徐下沉杯底,形如群笋出土,又像银刀直立。

假银针为清草味,泡后银针不能竖立。

5.六安瓜片:

产于安徽六安和金寨两县的齐云山。

其外形平展,每一片不带芽和茎梗,叶呈绿色光润,微向上重叠,形似瓜子,内质香气清高,水色碧绿,滋味回甜,叶底厚实明亮。

假的则味道较苦,色比较黄。

6.黄山毛峰:

产于安徽歙县黄山。

其外形细嫩稍卷曲,芽肥壮、匀齐,有锋毫,形状有点像“雀舌”,叶呈金黄色;色泽嫩绿油润,香气清鲜,水色清澈、杏黄、明亮,味醇厚、回甘,叶底芽叶成朵,厚实鲜艳。

假茶呈土黄,味苦,叶底不成朵。

7.祁门红茶:

产于安徽祁门县。

茶颜色为棕红色,长0.6―0.8厘米,味道浓厚,强烈醇和、鲜爽。

假茶一般带有人工色素,味苦涩、淡薄,条叶形状不齐。

8.都匀毛尖产于贵州都匀县。

茶叶嫩绿匀齐,细小短薄,一芽一叶初展,形似雀舌,长2―2.5厘米,外形条索紧细、卷曲,毫毛显露。

叶底嫩绿匀齐。

假茶叶底不匀,味苦。

9.铁观音:

产于福建安溪县。

叶体沉重如铁,形美如观音,多呈螺旋形,色泽砂绿,光润,绿蒂,具有天然兰花香,汤色清澈金黄,味醇厚甜美,入口微苦,立即转甜,耐冲泡,叶底开展,青绿红边,肥厚明亮,每颗茶都带茶枝。

假茶叶形长而薄,条索较粗,无青翠红边,冲泡三遍后便无香味。

10.武夷岩茶:

产于福建崇安县。

外形条索肥壮、紧结、匀整,带扭曲条形,俗称“蜻蜓头”,叶背起蛙皮状砂粒,俗称蛤蟆背,滋味醇厚回苦,润滑爽口,汤色橙黄,清澈艳丽,叶底匀亮,边缘朱红或起红点,中央叶肉黄绿色,叶脉浅黄色,耐泡在6―8次以上,假茶开始味淡,欠韵味,色泽枯暗。

第四节:

好茶需用好水泡

【教学目的】

1.让学生了解泡茶时所选用的水对冲泡效果的重要影响。

2.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引导学生用多种方法参与实践。

【教学准备】教师:

多媒体课件。

学生:

茶杯,茶叶,二分硬币等。

【教学过程】

一、生活在线

多媒体课件演示情景:

①小云、玲玲姐妹俩为爷爷展示新学的龙井茶冲泡本领;②小云选用烧开的自来水冲泡;③玲玲选用烧开的瓶装矿泉水冲泡;④两人的冲泡过程完全相同;⑤最后,爷爷夸奖玲玲冲泡的茶好喝,为什么呢?

教师:

看完这个小故事,想一想,爷爷夸奖玲玲冲泡的茶好喝,主要与什么有关?

出示课题:

好茶需用好水泡。

二、寻根究底

教师出示3杯水:

你能从自来水、纯净水、矿泉水中选出矿泉水吗?

实验:

分币的沉浮。

学生4人一组,用二分硬币轻轻放置于杯里的水面上。

教师:

你们发现了什么吗?

学生交流实验情况。

教师解释:

矿泉水水分子密度高,表面张力大,碳酸钙含量低,可以使硬币置于水面上而不会下沉。

这样的水被称作软水。

反之,则是硬水。

矿泉水能泡出汤色明亮、香气鲜爽、滋味醇和的茶。

三、小试身手

多媒体课件出示表格。

教师提出实践要求:

以小组为单位,自己动手,选用同样的茶叶,用纯净水、矿泉水、自来水冲泡三杯茶,比较香味、茶汤颜色、口感,不同在哪里?

学生自己用不同的水冲泡,并根据实际情况来填写表格,然后交流实践结果。

教师提问:

能说说泡茶竞技中玲玲胜过小云的原因吗?

多媒体课件出示:

水质的好坏,直接影响到泡茶的效果。

教师:

自来水冲泡茶叶,其实也能有好的效果。

我们试着将自来水放置24小时,去除水底的沉淀物后,冲泡出的茶味道会有所改善。

回家动手试一试,想一想,为什么?

你还有其它的办法吗?

四、博览群书

多媒体课件出示:

“陆羽《茶经》:

其水,用山水上,江水中,井水下。

”教师略作解释。

学生交流自己所知的泉水:

金山中冷泉;无锡惠山泉;虎丘观音泉;杭州虎跑泉;济南趵突泉„„

请同学介绍:

山泉水与饮茶的故事。

(事先收集)教师:

你能去寻找资料了解一些名泉水泡茶好的特点吗?

第五节:

好茶需要温度宜

据测定,用60℃的开水冲泡茶叶,与等量100℃的水冲泡茶叶相比,在时间和用茶量相同的情况下,茶汤中的茶汁浸出物含量,前者只有后者的45%~65%。

这就是说,冲泡茶的水温高,茶汁就容易浸出;冲泡茶的水温低,茶汁浸出速度慢。

“冷水泡茶慢慢浓”,说的就是这个意思。

泡茶的茶水一般以落开的沸水为好,这时的水温约85℃。

滚开的沸水会破坏维生素C等成份,而咖啡碱、茶多酚很快浸出,使茶味会变苦涩;水温过低则茶叶浮而不沉,内含的有效成分浸泡不出来,茶汤滋味寡淡,不香、不醇、淡而无味。

泡茶水温的高低,还与茶的老嫩、松紧、大小有关。

大致说来,茶叶原料粗老、紧实、整叶的,要比茶叶原料细嫩、松散、碎叶的,茶汁浸出要慢得多,所以,冲泡水温要高。

水温的高低,还与冲泡的品种花色有关。

具体说来,高级细嫩名茶,特别是高档的名绿茶,开香时水温为95℃,冲泡时水温为80℃~85℃。

只有这样泡出来的茶汤色清澈不浑,香气纯正而不钝,滋味鲜爽而不熟,叶底明亮而不暗,使人饮之可口,视之动情。

如果水温过高,汤色就会变黄;茶芽因“泡熟”而不能直立,失去欣赏性;维生素遭到大量破坏,降低营养价值;咖啡碱、茶多酚很快浸出,又使茶汤产生苦涩味,这就是茶人常说的把茶“烫熟”了。

反之,如果水温过低,则渗透性较低,往往使茶叶浮在表面,茶中的有效成分难以学浸出,结果,茶味淡薄,同样会降低饮茶的功效。

大宗红、绿茶和花茶,由于茶叶原料老嫩适中,故可用90℃左右的开水冲泡。

冲泡乌龙茶、普洱茶和沱茶等特种茶,由于原料并不细嫩,加之用茶量较大,所以,须用刚沸腾的100℃开水冲泡。

特别是乌龙茶为了保持和提高水温,要在冲泡前用滚开水烫热茶具;冲泡后用滚开水淋壶加温,目的是增加温度,使茶香充分发挥出来。

至于边疆兄弟民族喝的紧压茶,要先将茶捣碎成小块,再放入壶或锅内煎煮后,才供人们饮用。

判断水的温度可先用温度计和计时器不测量,等掌握之后就可凭经验来断定了。

当然所有的泡茶用水都得煮开,以自然降温的方式来达到控温的效果。

第六节:

好茶需要时间当

茶叶冲泡时间差异很大,与茶叶种类、泡茶水温、用茶数量和饮茶习惯等都有关。

如用茶杯泡饮普通红、绿茶,每杯放干茶3克左右,用沸水约150~200毫升,冲泡时宜加杯盖,避免茶香散失,时间以3~5分钟为宜。

时间太短,茶汤色浅淡;茶泡久了,增加茶汤涩味,香味还易丧失。

不过,新采制的绿茶可冲水不加杯盖,这样汤色更艳。

另用茶量多的,冲泡时间宜短,反之则宜长。

质量好的茶,冲泡时间宜短,反之宜长些。

茶的滋味是随着时间延长而逐渐增浓的。

据测定,用沸水泡茶,首先浸提出来的是咖啡碱、维生素、氨基酸等,大约到3分钟时,含量较高。

这时饮起来,茶汤有鲜爽醇和之感,但缺少饮茶者需要的刺激味。

以后,随着时间的延续,茶多酚浸出物含量逐渐增加。

因此,为了获取一杯鲜爽甘醇的茶汤,对大宗红、绿茶而言,头泡茶以冲泡后3分钟左右饮用为好,若想再饮,到杯中剩有三分之一茶汤时,再续开水,以此类推。

对于注重香气的乌龙茶、花茶,泡茶时,为了不使茶香散失,不但需要加盖,而且冲泡时间不宜长,通常2~3分钟即可。

由于泡乌龙茶时用茶量较大,因此,第一泡1分钟就可将茶汤倾入杯中,自第二泡开始,每次应比前一泡增加15秒左右,这样要使茶汤浓度不致相差太大。

白茶冲泡时,要求沸水的温度在70℃左右,一般在4~5分钟后,浮在水面的茶叶才开始徐徐下沉,这时,品茶者应以欣赏为主,观茶形,察沉浮,从不同的茶姿、颜色中使自己的身心得到愉悦,一般到10分钟,方可品饮茶汤。

否则,不但失去了品茶艺术的享受,而且饮起来淡而无味,这是因为白茶加工未经揉捻,细胞未曾破碎,所以茶汁很难浸出,以至浸泡时间须相对延长,同时只能重泡一次。

另外,冲泡时间还与茶叶老嫩和茶的形态有关。

一般说来,凡原料较细嫩,茶叶松散的,冲泡时间可相对缩短;相反,原料较粗老,茶叶紧实的,冲泡时间可相对延长。

冲泡时间的长短,最终还是以适合饮茶者的口味来确定为好。

第七节:

好茶的冲泡次数

据测定,茶叶中各种有效成分的浸出率是不一样的,最容易浸出的是氨基酸和维生素C;其次是咖啡碱、茶多酚、可溶性糖等。

一般茶冲泡第一次时,茶中的可溶性物质能浸出50~55%;冲泡第二次时,能浸出30%左右;冲泡第三次时,能浸出约10%;冲泡第四次时,只能浸出2~3%,几乎是白开水了。

所以,通常以冲泡三次为宜。

如饮用颗粒细小、揉捻充分的红碎茶和绿碎茶,由于这类茶的内含成分很容易被沸水浸出,一般都是冲泡一次就将茶渣滤去,不再重泡。

速溶茶,也是采用一次冲泡法,工夫红茶则可冲泡2~3次。

而条形绿茶如眉茶、花茶通常只能冲泡2~3次。

白茶和黄茶,一般也只能冲泡1次,最多2次。

品饮乌龙茶多用小型紫砂壶,在用茶量较多时(约半壶)的情况下,可连续冲泡4~6次,甚至更多。

第八节:

茶叶的贮藏

【活动目的】

1.知道茶叶的储藏不当会影响茶叶的天然风味,甚至失去饮用价值。

2.了解家庭储藏茶叶的基本方法,学习“塑料袋贮藏茶叶的方法”。

3.探求家庭茶叶贮藏的多种方法。

【活动准备】

1.教具准备:

塑料袋、蜡烛、直尺,铁听、石灰、热水瓶等。

2.学生带家庭所用茶叶及盛器。

3.指导部分学生课前去了解一些家庭贮藏茶叶的好方法。

【活动过程】

一、情景激趣

小品表演:

1.学泡茶,真棒!

2.我的茶叶怎么又干又黄!

3.小刚的茶叶又青又嫩!

4.“你是怎么贮藏的?

教师提问两位表演小品的学生:

能告诉大家,你们家的茶叶是放在什么地方的吗?

表演小品的学生回答。

教师:

谁能来解答小明的难题?

指导学生结合“小明”“小刚”茶叶贮藏方式的不同进行交流。

教师小结:

茶叶品质的好坏与保存方式有着密切的关系。

要尽可能延长茶叶的原有风味,就必须用科学的方法进行保存。

那么,应该用什么方法来贮藏茶叶呢?

出示课题:

茶叶的贮藏。

二、思考分析

教师:

我们学校的苗苗茶艺队做了一个“茶叶贮藏”的小实验,他们要实验研究不同贮藏条件对茶叶品质影响(出示表格)。

你能预测他们的实验结果并说说其中的道理吗?

实验项目条件1条件2条件3温度

20℃

10℃

-5℃避光程度

不避光

不避光

避光密封程度

露天保存

不密封

密封水分含量

20%10%6%时间

两个月

两个月

两个月

实验效果预测

学生小组讨论,然后交流。

教师注意归纳:

茶叶在低温、避光、密封、干燥的条件下贮藏效果最好。

教师提问:

那么,用什么方法能保证家庭茶叶的低温、避光、密封、干燥的贮藏条件呢?

指导学生小组讨论,然后交流相应的贮藏方法。

三、了解和学习家庭常用的茶叶保存方法

教师:

有一些同学已经做了家庭贮藏茶叶好方法的了解,能向大家介绍一下吗?

请大家仔细观察,并说说这种方法贮藏茶叶的特点和好处。

1.学生介绍演示:

“罐贮法”。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并交流:

这只铁罐,和一般的铁罐有什么不同(有两层铁盖)?

它保存茶叶有什么好处(两层铁盖密封性很好,能更好的防潮)?

教师提问:

如果想用原来放置其他食品的铁听箱保存茶叶,铁听箱里有一些异味,怎样除去原物品留下的气味呢?

这个问题留给有兴趣的同学课后去实验探究。

(备选方法之一:

可以用少许茶叶末放在箱中,盖上盖,放置几天,等它把留下的气味吸尽后,倒去茶末,便可以保存茶叶了。

2.学生介绍演示:

“塑料袋贮藏法”。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并交流:

要用厚一点的食品塑料袋;如果塑料袋没有自封口,可以用绳子扎、用夹子夹,但密封性都不是很好;我们也可以使用一些材料,自己来封口。

教师演示塑料袋贮藏茶叶的封口方法:

①将散装茶叶放入食品袋内;②挤出袋内多余的空气;③点燃蜡烛;④将食品袋口叠在要封口处,取一把直尺压住封口处;⑤将食品袋封口处在烛光上方的适当距离缓慢移动,就可以封好袋口;⑥为减少香气散失和提高防潮性能,可以再套上一层食品塑料袋,依照刚才的方法再封好口;⑦如果是名贵茶叶,又须较长时间的保存,可以放到冰箱冷藏室,这样的效果更好。

教师:

想自己来实践一下吗?

好,我给每组两个食品袋,请你们分工合作,来学习塑料袋贮藏法的封口方法。

学生实践。

引导学生比较实践结果,师生共同总结用塑料袋贮藏茶叶所应注意的要点:

①塑料袋要求干净无异味;②茶叶装袋后必须挤出多余空气;„„3.学生介绍演示:

“热水瓶贮藏法”。

热水瓶是我们生活中常见的日用品,木塞塞住瓶口后,瓶胆内与外界空气隔绝,这样就不容易受潮,用来贮藏茶叶也是一个很有效的方法。

保存前,先将热水瓶内的水放光,阴凉、干燥,然后将茶叶装入瓶中,尽量把瓶胆的空间装满,盖好塞子。

再用白蜡封口,这样可以保存好几个月。

4.小结茶叶贮藏的注意事项

教师:

结合几种茶叶的保存方法,能说说茶叶的保存应该注意些什么吗?

学生交流。

(茶叶要干燥,防止受潮;茶叶容易吸收异味,因此茶叶不能和有强烈气味的物品如香皂等放在一处;不同种类的茶也不宜放在同一罐内;茶叶罐要放在阴暗、没有太阳晒的地方;„„)

教师板书:

防潮、避光、防异味。

四、设计一种茶叶贮藏的好方法

教师:

除了今天交流的茶叶保存方法外,还可以设计出许多保存茶叶的方法。

你能开动小脑子,结合茶叶贮藏的注意事项,设计一种茶叶贮藏的好方法吗?

第九节:

茶之美

唐代诗人杜牧在《题茶山》一诗中赞道:

“山实东南秀,茶称瑞草魁。

一、茶名之美

庄子《庄子·逍遥游》曰:

“名者,实之宾也。

”所以名讳很重要。

我国茶叶的名称大体上可分为五大类。

第一类是地名加茶树的植物学名称,从这类茶名我们一眼可了解该茶的名种和产地:

如西湖龙井、武夷肉桂、闽北水仙、安溪铁观音、永春佛手等。

第二类是地名加茶叶的形状特征:

如六安瓜片、平水珠茶、君山银针、古丈毛尖等。

第三类是地名加上富有想像力的名称:

如庐山云雾、敬亭绿雪、舒城兰花、恩施玉露、日铸雪芽、南京雨花、顾渚紫笋等。

第四类是有着美妙动人的传说或典故:

如碧螺春、文君嫩绿、大红袍、铁罗汉、水金龟、白鸡冠、绿牡丹等。

其他统统可归为第五种,这类茶名有的具有浓厚的宗教色彩,如普陀佛茶、xx茶、金佛、佛手等;有的以吉祥物命名,如太平猴魁、银猴等;有的反映了采茶时令,如谷雨春、不知春等。

总之好的茶名都能引发茶人美好的联想。

赏析茶名之美,实际上是赏析中国传统文化之美。

从中不仅可以感受道茶文化,而且可以看出我国茶人的艺术底蕴。

二、茶形之美

我国的茶叶分为绿茶、红茶、乌龙茶(青茶)、黄茶、白茶、黑茶、普洱茶、拼配茶等种类,其外观形态各有千秋。

绿茶、红茶、黄茶、白茶等多属于芽茶类,一般都是由细嫩的茶芽精制而成。

以绿茶为例就可细分为光扁平直的扁形茶,细紧圆直的针形茶,紧结如螺的螺形茶,弯秀似眉的眉形茶,芽壮成朵的兰花形茶,单芽扁平的雀舌形茶,圆如珍珠的珠形茶,片状略卷的片形茶,细紧弯曲的曲形茶,以及卷曲成环的环形茶等类型。

乌龙茶(青茶)属于叶茶,采青时一般要到长出驻芽后的一芽三开片才采摘,所以制成的成品茶显得“粗枝大叶”。

但是在茶人眼中,乌龙茶也自有乌龙茶之美。

例如对于安溪“铁观音”即有“青蒂绿腹蜻蜓头”、“美如观音重如铁”之说。

对于武夷岩茶则有“绿叶红镶边”之美称。

对于茶叶的外形美,审评师的专业术语有显毫、匀齐、细嫩、紧秀、紧结、浑圆、圆结、挺秀等。

而文士茶人们更是妙笔生花。

宋代丞相晏殊形容茶的颜色之美为“稽山新茗绿如烟”。

苏东坡形容当时龙风团茶的形状之美为“天上小团月”。

清代乾隆把茶芽形容为“润心莲”,并说“眼想青芽鼻想香”,足见这个爱茶皇帝很有审美的想像力。

武夷山是茶的名丛王国,仅清代咸丰年间(1851—1861)记载的名茶就有830多种,武夷山的茶人们爱茶至深,他们根据茶叶的外观形状和色泽,为武夷岩茶起了不少形象而生动的茶名。

如:

“白瑞香、东篱菊、孔雀尾、素心兰、金丁香、金观音、醉西施、绿牡丹、瓶中梅、金蝴蝶、佛手莲、珍珠球、老君眉、瓜子金、绣花针、胭脂米、玉美人、金锁匙、岩中兰、迎春柳”等等。

三、茶色之美

茶叶的色泽,给人一种质量的美感。

茶色之美包括干茶的茶色、叶底的颜色以及茶汤的汤色三个方面,在茶艺中主要是鉴赏茶的汤色之美。

不同的茶类应具有不同的标准汤色。

在茶叶审评中常用的术语有“清澈”,表示茶汤清净透明而有光泽。

“鲜艳”,表示汤色鲜明而有活力。

“鲜明”,表示汤色明亮略有光泽。

“明亮”,表示茶汤清净透明。

“乳凝”,表示茶汤冷却后出现的乳状浑浊现象。

“浑浊”,表示茶汤中有大量悬浮物,透明度差,是劣质茶的表现。

对于具体色泽按审评专业术语有嫩绿、黄绿、浅黄、深黄、橙黄、黄亮、金黄、红艳、红亮、红明、浅红、深红、棕红、暗红、黑褐、棕褐、红褐、姜黄等等。

鉴赏茶的汤色宜用内壁洁白的素瓷杯或晶莹剔透的玻璃杯。

在光的折射作用下,杯中茶汤的底层、中层和表面会幻出三种色彩不同的美丽光环,十分神奇,很耐观赏。

茶人们把色泽艳丽醉人的茶汤比作“流霞”,把色泽清淡的茶汤比作“玉乳”,把色彩变幻莫测的茶汤形容成“烟”。

例如,唐代诗人李郢写道:

“金饼拍成和雨露,玉尘煎出照烟霞。

”乾隆皇帝写道:

“竹鼎小试烹玉乳”。

徐夤在《尚书惠蜡面茶》一诗中写道:

“金槽和碾沉香末,冰碗轻涵翠缕烟”。

四、茶香之美

茶香有的甜润馥郁,有的清幽淡雅,有的高爽持久,有的鲜灵沁心。

按照评茶专业术语,仅茶香的性质就有清香、高香、浓香、幽香、纯香、毫香、嫩香、甜香、火香、陈香等,按照茶香的香型可分为花香型和果香型或细分为水蜜桃香、板栗香、木瓜香、兰花香、桂花香等等,按照香气的表现则可分为馥郁、高爽、持久、浓郁、浓烈、纯正、纯和、平和等。

对于茶香的鉴赏一般至少要“三闻”。

一是闻干茶的香气,二是闻开泡后充分显示出来的茶的本香,三是要闻茶香的持久性。

闻香的办法也有三种,一是从氤氲上升的水汽中闻香,二是闻杯盖上的留香,三是用闻香杯慢慢地细闻杯底留香。

茶香有一大特点,就是会随着温度的变化而变化。

第十节:

以茶会友客来敬茶

我国历来就有“客来敬茶”的民俗。

早在3000多年前的周朝,茶已被奉为礼品与贡品。

到两晋、南北朝时,客来敬茶已经成为人际交往的社交礼仪。

颜真卿《春夜啜茶联句》中有“泛花邀坐客,代饮引清言”。

唐代刘贞亮赞美“茶有十德”,认为饮茶除了可健身外,还能“以茶表敬意”、“以茶可雅心”、“以茶可行道”。

当今社会,客来敬茶更成为人们日常社交和家庭生活中普遍的往来礼仪。

俗话说:

酒满茶半。

奉茶时应注意:

茶不要太满,以八分满为宜。

水温不宜太烫,以免客人不小心被烫伤。

有两位以上的访客时,用茶盘端出的茶色要均匀,并要左手捧着茶盘底部,右手扶着茶盘的边缘,如有茶点心,应放在客人的右前方,茶杯应摆在点心右边。

上茶时应以右手端茶,从客人的右方奉上,并面带微笑,眼睛注视对方。

以咖啡或红茶待客时,杯耳和茶匙的握柄要朝着客人的右边,此外要替每位客人准备一包砂糖和奶精,将其放在杯子旁或小碟上,方便客人自行取用。

喝茶的环境应该静谧、幽雅、洁净、舒适,让人有随遇而安的感觉。

选茶也要因人而异,如北方人喜欢饮香味茶,江浙人喜欢饮清芬的绿茶,闽粤人则喜欢酽郁的乌龙茶、普洱茶等。

茶具可以用精美独特的,也可以用简单质朴的。

当然,喝茶的客人也要以礼还礼,双手接过,点头致谢。

品茶时,讲究小口品饮,一苦二甘三回味,其妙趣在于意会而不可言传。

另外,可适当称赞主人茶好。

壶中茶叶可反复浸泡3至4次,客人杯中茶饮尽,主人可为其续茶,客人散去后,方可收茶。

实验小学德育处

2013.2第2篇:

茶艺教案用

第一篇

茶艺知识

一、“茶艺”的由来

源于20世纪70年代的台湾。

二、“茶艺”的定义

广义:

研究茶叶的生产、制造、经营、饮用的方法和探讨茶业原理,以达到物质和精神享受的学问。

狭义:

研究如何泡好一壶茶的技艺和如何享受一杯茶的艺术。

三、茶艺的分类

1、从时间上分

古代茶艺(唐煮、宋点、明泡)、现代茶艺.

(1)唐煮

唐代及唐以前是”饼团茶“,用茶鲜叶压制成茶饼,焙干、收藏备用。

食用时,先碾成粉末。

煮茶时,先烧开一锅水,一沸时(微有声),放盐调成咸味,二沸时(涌泉连珠),取一瓢水,将茶粉从中心撒入锅内稍煮,三沸时(腾波鼓浪),将水注入,停止沸腾,趁热连汤带茶粉末一道喝下去。

(2)宋点

点茶——即将茶碾碎成粉,放入茶碗,水冲泡茶粉、饮用。

茶粉——入茶碗——加沸水——茶筅用力击打——茶水交融——茶泡沫(茶糊糊)——饮用

2、从形式上分

表演茶艺、生活茶艺

3、从地域上分

各民俗茶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