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上册第六单元基础练习5课打包名校精品.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24674819 上传时间:2023-05-31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68.7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八年级上册第六单元基础练习5课打包名校精品.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八年级上册第六单元基础练习5课打包名校精品.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八年级上册第六单元基础练习5课打包名校精品.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八年级上册第六单元基础练习5课打包名校精品.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八年级上册第六单元基础练习5课打包名校精品.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八年级上册第六单元基础练习5课打包名校精品.docx

《八年级上册第六单元基础练习5课打包名校精品.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八年级上册第六单元基础练习5课打包名校精品.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八年级上册第六单元基础练习5课打包名校精品.docx

八年级上册第六单元基础练习5课打包名校精品

第六单元

26.三峡

◎基础训练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叠嶂()曦月()沿溯()素湍()

绝巘()飞漱()属引()长啸()

2、解释下列句子中的加点词。

(1)略无阙处()

(2)不见曦月()

(3)夏水襄陵,沿溯阻绝()(4)或王命急宣()

(5)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6)绝巘多生怪柏()

(7)清荣峻茂,良多趣味()(8)每至晴初霜旦()

(9)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10)哀转久绝()

3、下面加点字的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A、自三峡七百里中B、或王命急宣

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或以钱币乞之

C、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D、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君有疾在腠理

4、填空。

(1)《三峡》选自《___________》作者__________,字__________,_________朝卓越的__________学家和__________家。

(2)三峡是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的总称,它在长江上游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之间。

(3)《三峡》中,分别用四个词,将三峡春冬季节的山水草柏的秀丽景色和秋天林涧之间的清冷肃穆概括无遗,它们分别是:

(春冬)_____________(秋天)___________。

5、翻译下列句子。

(1)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作者描写三峡的四季景色分别是从哪些角度着笔的?

7、下面语段空白处应填入的恰当的句子是()

我曾经乘船路过三峡,也游过三峡,相当程度来讲,是奔着唐诗的意境而去的。

唐诗意境的精华在哪儿?

________想想看,那时候没有机器船,只有根根悠悠纤绳拉着的舟,江水伴着纤夫号子,时而间几声猿啼,有如闪电划破山谷,惊心动魄,余音缭绕,那才是峡谷中强劲的音符!

李白歌“两岸猿声啼不住”,杜甫吟“风急天高猿啸哀”,高适唱“巫峡啼猿数行泪,衡阳归雁几封书”。

在他们的诗里,三峡景物中,猿啼是最难忘的。

A.诗人笔下的“猿啼、泪尽、肠断”令人心伤。

B.唐诗中使人向往的猿啼之声。

C.我以为就是那可见可闻的猿影、啼声。

D.请领略唐代诗人孤寂伤感的情怀。

 

◎课内欣赏

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后面的问题。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

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故渔者歌曰:

“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8、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良多趣味

(2)林寒涧肃

(3)属引凄异(4)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9、翻译下面文言语句。

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

10、填空。

文章用“”描绘了山形的挺拔险峻,用“”写尽了深秋的凄婉幽美。

11、昔日郦道元笔下美丽的三峡,如今因三峡工程更闻名于世,并吸引了无数中外游客前来观光旅游。

请你用简洁生动的语言写一段导游词,向前来观光的游客介绍三峡的风景特点和时代变化。

【相关链接】新华网三峡工地5月20日专电(记者江时强、刘诗平)

2006年5月20日14时,三峡坝顶上激动的建设者们见证了大坝最后一方混凝土浇筑的历史性时刻。

至此,世界规模最大的混凝土大坝终于在中国长江西陵峡全线建成。

三峡大坝建成后,大坝本身就是一道壮丽的景观。

北京三峡游的线路一直在追踪三峡大坝的建设进程。

姿

导游词:

 

27.短文两篇

◎基础训练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根据拼音写汉字。

沉鳞()猿鸟()未寝()藻荇()

石bì()cuì()竹将xiē()欲tuí()

2、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1)五色交辉()

(2)晓雾将歇()

(3)夕日欲颓()(4)沉鳞竞跃()

(5)念无与为乐者()(6)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7)相与步于中庭()(8)庭下如积水空明()

3、下列朗读停顿有误的一项是()

A、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B、实是/欲界/之仙都。

C、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D、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4、填空。

(1)《答谢中书书》作者______,字_______,号________,有《____________》。

(2)《记承天寺夜游》选自《_______________》,作者___________,字__________,号___________,北宋著名__________,他与父亲________、弟弟________合称为“________”,都被列入“唐宋古文八大家”之中。

(3)《记承天寺夜游》中,写月下承天寺庭中的景物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句中主要的修辞手法是___________,其具体运用是:

用__________比喻__________;用__________比喻________。

(4)《答谢中书书》中总领全文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极力描写山之高,水之净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判断下列说法的正确与否,对的打“√”,错的打“×”。

A.“月色入户”把月光拟人化,写得自然而生动。

月光似乎懂得这位迁客的寂寞无聊,主动地与他作伴,有意慰藉我们这位失意的诗人。

()

B.“念无与为乐者”写出作者被贬期间难寻知己,迫不得已才去找了一下正好也睡不着的叫张怀民的人。

()

C.“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短短三句话,没有写一个月字,却无处不是皎洁的月光。

作者采用的是动静结合,正面形容与侧面烘托相结合的方法。

()

D.“何夜无月?

何处无竹柏?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寥寥数语,感慨深长。

它包含着作者宦海沉浮的悲凉之感和由此领悟到的人生哲理,在痛苦中又得到某种慰藉的心情。

()

6、翻译下列句子。

(1)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晓雾将歇,猿鸟乱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一句中“闲人”应如何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课内欣赏

答谢中书书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实是欲界之仙都。

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记承天寺夜游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何夜无月?

何处无竹柏?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8、解释加点词的词义。

(1)四时俱备()

(2)答谢中书书()

(3)庭下如积水空明()(4)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9、下列加点词的用法以及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A.之:

山川之美甚矣,汝之不惠

B.是:

实是欲界之仙都问今是何世

C.与:

念无与为乐者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D.寻:

寻张怀民寻病终

10、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1)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简答。

(1)从表达方式看,两文都有紧扣景物特征的______,也都有堪称点睛之笔的______。

(2)从思想感情看,两文都表达了对自然的亲近和热爱,但作者的心绪并不同。

《记承天寺夜游》的苏轼是受到贬谪的“______”人,《答谢中书书》中的陶弘景则堪称隐居的“______”人(均填摘自文中的一个字)。

 

28.观潮

◎基础训练

1、下列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组是()

A、艨艟(méngchōng)行阵(háng)B、倏尔(shū)战舸(kě)

C、泅水(qiú)溯迎(sù)D、倍穹(qióng)僦赁(jiùlìn)

2、下列加点词语解释全对的一项是()

A、既望(农历八月十五日)方其远出海门(刚好)

B、际天而来(连接着天)吞天沃日(肥沃)

C、势极雄豪(雄伟豪壮)江干(江岸、江边)

D、倍穹常时(高出一倍)僦赁(僦:

没有意义。

赁:

租用的意思)

3、下列加点“之”的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是()

A、天下之伟观也B、既而尽奔腾分合五阵之势

C、山川之美,古来共谈D、择其善者而从之

4、下列句子的“而”表转折的一项是()

A、溯迎而上B、而旗尾略不沾湿

C、随波而逝D、则玉城雪岭际天而来

5、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古今义不同的一项是()

A、大声如雷霆,震撼激射,吞天沃日。

B、倏尔黄烟四起,人物略不相睹。

C、争先鼓勇,溯迎而上。

D、而僦赁看幕,虽席地不容闲也。

6、填空。

(1)《观潮》选自《___________》,作者___________,字__________,____________朝____________人。

(2)文中写参演战船之多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写演习双方习战之激烈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写吴中健儿游泳技艺高超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5)第一段的中心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翻译下列句子。

(1)方其远出海门,仅如银线;既而渐近,则玉城雪岭际天而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既而尽奔腾分合五阵之势。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倏尔黄烟四起,人物略不相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僦赁看幕,虽席地不容闲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课内欣赏

浙江之潮,天下之伟观也。

自既望以至十八日为盛。

方其远出海门,仅如银线;既而渐近,则玉城雪岭际天而来,大声如雷霆,震撼激射,吞天沃日,势极雄豪。

杨诚斋诗云“海涌银为郭,江横玉系腰”者是也。

每岁京尹出浙江亭教阅水军,艨艟数百,分列两岸;既而尽奔腾分合五阵之势,并有乘骑弄旗标枪舞刀于水面者,如履平地。

倏尔黄烟四起,人物略不相睹,水爆轰震,声如崩山。

烟消波静,则一舸无迹,仅有“敌船”为火所焚,随波而逝。

吴儿善泅者数百,皆披发文身,手持十幅大彩旗,争先鼓勇,溯迎而上,出没于鲸波万仞中,腾身百变,而旗尾略不沾湿,以此夸能。

江干上下十余里间,珠翠罗绮溢目,四马塞途,饮食百物皆倍穹常时,而僦赁看幕,虽席地不容闲也。

8、给下面加点的字注音。

如履平地()一舸无迹()珠翠罗绮()艨艟数百()

9、如果把课文的第一段名为“涨潮图”,那么二三四段分别为、、

10、第二段写静景和动景的句子有哪些?

静景:

动景:

11、翻译下列句子。

(1)震撼激射,吞天沃日,势极雄豪。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并有乘骑弄旗标枪舞刀于水面者,如履平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9.湖心亭看雪

◎基础训练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崇祯()雾凇()毳衣()沆砀()

2、下列加点的词解释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更有痴似相公者(丈夫)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酒杯)

B、惟长堤一痕(一道痕迹)一童子烧酒炉正沸(沸腾)

C、舟子喃喃曰(大声说话)湖中人鸟声俱绝(消失)

D、余拏一小舟(拿来)雾凇沆砀(白气弥漫的样子)

3、下面加点字的意义与其他三句不同的是()

A、惟长堤一痕B、一童子烧酒炉正沸

C、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D、余拏一小舟

4、填空。

本文选自《________》,作者________字________,号________,________(朝代)山阴人,明亡后不仕。

5、根据提示默写。

⑴文中具体描写雪景的句子是

⑵“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一句,使人想起柳宗元《江雪》中的名句:

,。

⑶湖心亭偶遇,“大喜”“同饮”,素不相识的人能如此,让人自然想到白居易的诗句:

,。

⑷西湖与冬雪历来是文人骚客们吟咏的爱物,请各写出一句这样的诗句来。

西湖:

,。

冬雪:

,。

6、翻译下列句子。

⑴是日更定,余拏一小船,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湖中焉得更有此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课内欣赏

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后面的问题。

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

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是日更定,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

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

见余,大喜曰:

“湖中焉得更有此人!

”拉余同饮。

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

及下船,舟子喃喃曰:

“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7、解释下列加点词的含义。

(1)湖中人鸟声俱绝:

________

(2)上下一白:

________

(3)拥毳衣:

________(4)湖中焉得更有此人:

________

(5)及下船:

________(6)客此:

________

8、许多人认为“湖中人鸟声俱绝”中的“绝”字用得妙,试分析一下。

9、作者写雪景,为什么要着力去写堤、亭、舟、人?

10、你如何理解舟子口中的“痴”字?

11、“一白、一痕、一点、一芥、两三粒”这些词对表达中心有何作用?

试简要分析。

 

30.诗四首

◎基础训练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但使愿无违(只)草盛豆苗稀(旺盛)

B、山随平野尽(消失)江入大荒流(长江)

C、使至塞上(到)三年多难更凭危(任凭)

D、帘旌不动夕阳迟(缓慢)渡远荆门外(渡过)

2、下列句子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A、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B、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C、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D、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3、下列名句、作品、作家、朝代组合不正确的一项是()

A、“白头吊古风霜里,老木沧波无限悲”——《登岳阳楼》(其一)——陈与义——宋

B、“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使至塞上》——王维——唐

C、“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归园田居》(其三)——陶渊明——西晋

D、“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渡荆门送别》——李白——唐

4、填空。

(1)《归园田居》作者_______,名_______,字_______,________时著名诗人。

(2)《使至塞上》是一首____________(体裁),作者___________,字_________,____________朝著名山水诗人。

他和_______并称“_______”。

(3)《归园田居》中写作者对田间劳动感到惬意,认为符合自己心愿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使至塞上》中描写边塞壮观景色的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登岳阳楼》(其一)中直接道出一个亡国之臣心中的悲愤的句子是

5、简答。

⑴《归园田居》中“但使愿无违”的“愿”具体指什么?

⑵“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写了什么样的景象?

6、古代诗歌中抒写思念故乡、眷恋亲友的诗句很多,请写出三句(课内外不限)。

7、某餐馆门前贴着一副对联,上联是“,弃之可惜”,下联是“杯中酒口口都是甜,量力而行”。

请你联系学过的一首古诗中的有关语句,把上联补充完整。

◎课内欣赏

(一)阅读《使至塞上》,完成后面的题目。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8、从景物描写和表达的思想感情两个方面,说说你对“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的理解。

9、用自己的话描写“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展示的“千古壮观”。

(二)品读李白的《渡荆门送别》,然后答题。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10、本诗记下了作者初次离开故乡时的观感和情思,其中最能表达他对故乡依依不舍之情的一个字是“”。

11、下面对本诗的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A、首联叙事,直扣诗题,交待了送别的时间、地点、人物及此行的目的。

B、颔联写景,其中一“随”一“入”以游动的视角写出了渡过荆门进入楚地的壮阔景象。

C、颈联描绘了“水中映月”和“天边云霞”两幅图画,巧妙地融进了作者初次见到平原时新鲜、欣喜的感受和体验。

D、尾联由欣赏美景转入深沉的乡情之叹,含蓄地抒发了作者的思乡之情。

 

参考答案:

第六单元

26.三峡

1、zhàngxīsùtuānyǎnshùzhǔxiào2、

(1)几乎

(2)太阳(3)漫上(4)有时候(5)即使快马(6)极高的山峰(7)树木茂盛(8)早晨(9)连续不断(10)消失3、C4、

(1)《水经注疏》郦道元善长北魏地理散文

(2)瞿塘峡、巫峡和西陵峡重庆奉节和湖北宜昌(3)清、荣、峻、茂;寒、肃、凄、哀5、

(1)若不是在正午、半夜的时候,连太阳和月亮都看不见。

(2)即使骑着奔马,驾着长风,也不如它快。

(3)两岸都是相连的高山,没有中断的地方。

(4)在山峰之间,常有悬泉瀑布飞流冲荡。

水清,树荣,山高,草盛,趣味无穷。

6、夏季侧重水势,春冬侧重色彩,秋季主要写音响。

7、C8、

(1)真(或实在)

(2)寂静(3)连续(4)快9、在极高的山峰上,生长着许多奇形怪状的柏树,在山峰之间,常有悬泉瀑布飞流冲荡。

10、重岩叠嶂,隐天蔽日;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

11、示例:

各位旅客,欢迎你们来三峡观光。

七百里三峡,雄奇险拔,清幽秀丽,四季美景风格迥异。

春冬之时,潭水碧绿,清波回旋,怪柏凌峰,瀑布飞悬;夏季水涨,江流汹涌;秋景凄寒,猿鸣哀转。

走进三峡人家,品尝金黄蜜桔;登上三峡大坝,感受磅礴气势。

多情的三峡风光,热情的三峡人民,欢迎各位常游此地。

27.短文两篇

1、línyuánqǐnxìng壁翠歇颓2、

(1)交相辉映

(2)消散(3)坠落(4)潜游在水中的鱼(5)考虑、想到(6)参与,这里指欣赏(7)共同,一起(8)形容水的澄澈3、A4、

(1)陶弘景通明华阳隐居《陶隐居集》

(2)《东坡志林》苏轼子瞻东坡居士文学家苏洵苏辙三苏(3)庭中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比喻用“积水空明”比喻月色,用“藻、荇交横”比喻月影。

(4)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5、A.√B.×C.√D.√6、

(1)山川景色的美丽,自古以来就是文人雅士共同赞叹的啊。

(2)清晨的薄雾将要消散的时候,传来猿、鸟此起彼伏的鸣叫声。

(3)自从南朝的谢灵运以来,就再也没有人能够欣赏这种奇丽景色了。

(4)只是缺少像我们两个这样的“闲人”罢了。

7、首先,“闲人”指具有闲情雅致的人;其次,“闲人”包含了作者郁郁不得志的悲凉心境,因此,赏月“闲人”的自得只不过是被贬“闲人”的自慰罢了。

8、

(1)全、都

(2)回复信(3)院子(或“庭院”)(4)只是(或“只”)9、B10、

(1)太阳快要落山了,潜游在水中的鱼争相跳出水面。

(2)想到没有与我同乐的人,于是便来到承天寺寻找张怀民。

11、

(1)描写议论(答“抒情”也可)

(2)闲仙

28.观潮

1.B2.C3、D4、B5、B6、

(1)《武林旧事》周密公谨宋湖州

(2)艨艟数百,分列两岸。

(3)黄烟四起,人物略不相睹。

(4)出没于鲸波万仞中,腾身百变,而旗尾略不沾湿。

(5)浙江之潮,天下之伟观也。

7、

(1)当潮远远地从浙江入海口涌起的时候,仅仅像一条银白色的线;随着潮水越来越近,就像玉城雪岭一般连天涌来。

(2)然后演习五阵的阵势,忽而疾驶,忽而腾起,忽而分,忽而合,极尽种种变化。

(3)忽然黄烟四起,人和物一点儿也看不见了。

(4)租用看棚的人(非常多),即使是一席之地也不会空闲。

8、lǚgěqǐméngchōng9、水战图、弄潮图、观潮图10、静景:

烟消波静,则一舸无迹,仅有“敌船”为火所焚,随波而逝。

动景:

既而尽奔腾分合五阵之势,并有乘骑弄旗标枪舞刀于水面者,如履平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