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绘画观察中的思维转换.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24645145 上传时间:2023-05-29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21.7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论绘画观察中的思维转换.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论绘画观察中的思维转换.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论绘画观察中的思维转换.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论绘画观察中的思维转换.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论绘画观察中的思维转换.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论绘画观察中的思维转换.docx

《论绘画观察中的思维转换.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论绘画观察中的思维转换.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论绘画观察中的思维转换.docx

论绘画观察中的思维转换

论绘画观察中的思维转换

摘要:

开展或加强思维转换训练对于提高高中学生绘画的整体性和优化其创造思维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开展或加强这种教学在理论和实践上都是可行的;绘画观察教学中应开展或加强这种教学。

关键词:

绘画观察,思维转换。

近年来,在我国高中美术教育中,对学生进行思维训练,尤其是创造思维的训练,越来越受到重视。

笔者认为:

在这些训练中还应开展或加强思维转换训练。

本文仅围绕在写实性绘画观察的过程中,进行思维转换训练的必要性和可能性谈谈个人浅见。

1在写实性绘画观察教学中加强思维转换训练是必要的

1.1写实性的绘画观察中需要转换思维

1.1.1绘画观察中存在各种思维活动

由心理学可知:

观察是有目的、有方向、有计划的知觉。

目的、方向的选择、确定,计划的制定包含着大量的思维活动。

众所周知,写实性绘画中的观察也是一种有目的、有方向、有计划的知觉。

作画前,作者要想象作品完成后的效果;选择、确立绘画观察的对象、位置时,作者要进行分析、比较、综合;在感受“第一印象”时,要凭直觉(即用直觉思维控制)观察;构思“心中的画”时 ,既要用形象思维,又要用逻辑思维[1],打轮廓中观察、表现、调整物象在空间中的比例、位置、结构关系时,作者在大脑中要进行形象思维、直觉思维和变元思维。

深入刻画时的观察又需要作者不断进行相似思维和抽象思维。

如:

将大脑中的“效果图”与画面的实际状态进行比较;将作画过程中画面的整体关系与实际对象的整体关系进行比较;还要利用大脑的推理活动、联想活动寻找或回忆出某些具有规律性的东西(如,透视规律、形体结构规律)来控制、指导观察行为,使观察判断更加整体、准确;灵感产生时,则要大脑额叶内侧、左腹侧,海马体和视觉空间神经网络协同活动[2];有关绘画观察中存在着思维活动,美国哈佛大学心理学教授阿恩海姆在其专著《视觉思维》中给予了专门的论证。

他的结论是,人在绘画观察时“即使在眼睛的视网膜上也在对图像进行着抽象的、自组织的、补偿的思维活动。

”[3] 基于上述认识,笔者认为在写实性绘画观察中大脑里确实存在各种思维活动。

1.1.2 写实性绘画观察中的思维需要转换

从上面论述可知,绘画观察中解决不同的问题,需要用不同的思维,一种思维不能代替其它思维。

因此,笔者认为,绘画观察中人脑的思维活动需要转换。

其中既有思维方法的转换,也有思维方式的转换。

思维方法的转换方面:

形象思维、空间思维、逻辑思维、相似思维、变元思维间的转换在绘画观察中频繁出现。

如,在素描写生中,作画者既要按作画步骤(逻辑程序)进行,又要考虑造型问题。

按作画步骤作画时,作画者要运用逻辑思维,而造型时作画者又要转换运用形象思维、空间思维等思维方法。

有绘画经验的人都知道,这些思维方法的转换运用在绘画观察中是必须的,也是经常的。

思维方式的转换方面:

众所周知,思维方式是人在思考和处理问题时,在时间、空间的位置顺序的上的一种习惯性的程序、指向和模式。

思维方式的转换在写实性绘画观察中也是常有的。

如,从作画的过程来说,作画者的观察需要始终不断地进行整体→←局部地循环转换。

这不但要求大脑要适时地指挥眼睛进行观察范围的大小变化,还要求大脑在接受信息和处理信息时,要进行整体思维方式和局部思维方式的转换。

整体的思维方式是从整体到局部、由大体到精确、先外后内、先主后次、先主干后枝叶地陈述问题、思考问题、处理问题和表现的思维方式;局部的思维方式则正好相反。

从总体来说,它们是中西方两种不同人群的思维方式。

如,我们中国人的思维方式是从整体到局部的思维方式。

在表述时间时,我们叙述的顺序总是按照某年某月某日某时某刻某分某秒的顺序;在陈述地点时的顺序总是某省某地某县某乡某镇;描述空间、体积时,总是遵循从大空间到小空间,从大体积到小体积的顺序。

西方人则正好相反。

整体←→局部地观察则要求人们要交替转换运用这两种不同的思维方式。

1.2学画者在绘画观察中的思维转换能力有待提高

由现代思维学成果可知,目前我国高中学生的思维有以下几个特点:

第一,         逻辑思维的能力已趋成熟;

第二,         平面空间的知觉能力较强,立体空间的知觉意识较弱、精度较差;

第三,有意控制思维转换的能力还非常弱。

如,在绘画观察中,他们难以通过思维的转换能动地调节视域的大小,使其符合绘画的要求;

第四,难以通过思维转换能动地把握画面的整体关系。

一旦进入作画状态,要么视域过小,停留在局部的时间往往太长,不关心或看不到局部与整体的关系;要么处在视阈边缘的物体难进入意识中,进入意识后往往又不能容忍模糊状态的存在,总想看清、画出对象的每个细节;眼睛极易出现机械地、局部地观察、大脑里思维转换的功能常处于抑制状态,要么只画脑中想到的,要么只画眼睛看到的。

第五,大部分学生的“遗觉像”能力已丧失。

遗觉像是观察者看过物象后在大脑中形成的一种非常清晰、鲜明、完整的表象。

这种照相似的记忆与作画时观察的瞬时记忆在作画中需要转换运用。

古今中外许多画家皆有此能力。

如,达•芬奇、德加、罗丹,王居正、解易、吴冠中、李自健等。

据日本记忆专家七田真博士研究发现,0~6岁的小孩都有遗觉像的能力,高中生就很少有人还有这种能力了[4]。

1.3在绘画观察教学中加强思维转换训练,对于学生的成长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对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具有积极的作用。

绘画观察教学中的思维转换训练的目的:

一是可使学生学会运用一定的技巧有意识地转换思维,用思维能动地驾驭观察行为,使观察目标的选择、范围的调控、深度的把握更具能动性、灵活性,从而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

二是为了活化学生的思维,使学生的思维更具流畅性、灵活性、深刻性和独创性;从创造学原理可知:

这几个方面是衡量一个人创新能力强弱的重要指标。

绘画观察教学中的思维转换训练以提高学生观察的能动性、整体性,思维转换的流畅性、独创性为主要目标,对于完善学生的创新思维的品质当然具有积极的作用。

由人类的创造史可知:

一个人思维的转换能力越强,观察的能动性会越强、角度会越新,目光会越敏锐,创新能力也越强。

毕加索、莫奈等人转换思维创立新观念、新画法、新画派就是很好的例证。

思维导通理论表明,一个人经常进行思维转换训练,其思维转换的能力就会越来越强。

因此,笔者认为,在高中绘画观察教学中开展思维转换训练对于完善学生的创新思维的品质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其次,有利于提高观察教学的质量,缩短观察训练的时间。

由心理学常识可知,左右眼不能同时看清楚两种物体(见图1),

而学画时间不长的人在观察中很难将视点长时间固定在一个点上,难以接受被意识到的物体存在模糊状态,总希望将每个物体都看清楚,他们的视点总是不停的移动,难以根据需要通过思维活动的转换,合理、适时地分配自己的注意,调控视阈和视点的位置;另外,“整体—局部—整体……”的观察,需要作者贯穿始终,而一般学生的注意较易转移,要做到这点确实不易。

在观察中进行思维的转换训练,由于采取多种形式开展,且触及学生的思想,因而学生乐于接受、易于变成自觉的行为。

所以掌握整体观察方法所用的时间可缩短,画面的整体效果可增强。

美国加里福尼亚大学艺术教授贝蒂•爱德华博士在她的美术教学中所做的相关尝试,是较好的证明(见贝蒂•爱德华著《象艺术家一样思考》168-169页)笔者在教学中采用此法,成功地缩短了观察教学的时间。

1.4绘画观察中的思维转换能力的形成、提高需要加强训练

现代思维科学研究成果表明,思维方式的转换存在抗转换性:

思维方式本身没有自行变换自己的动力,相反却有顽强坚持自己生存权利的特性。

因此,思维方式具有程度不等的抗变性。

某个思维方式在某人头脑中扎根越深,他的思维方式抗变性就越大。

[5]这个原理说明思维变换是困难的。

我国目前中小学课程设置仍以逻辑思维的培养课程居多。

升学命题仍以逻辑性试题为主。

因此,学生在校学习期间,使用逻辑思维的时间居多,为逻辑思维的培养创设了条件,也为思维的快速转换增添了难度。

而绘画的观察要求思维转换的频率是快节奏的。

因此,学生仅靠无意识的、本能的转换能力进行绘画观察中的思维转换是不够的,需要有意识地强化训练才可达到绘画的要求。

2在写实性绘画观察教学中加强思维转换训练是可行的

2.1人脑具备思维转换训练的生理基础

第一,由美国科学家斯佩里等人的研究成果可知:

人的左右脑各区域有不同的功能分布,各区域间存在复杂的神经联系;左右半球间有两亿条神经纤维(胼胝体,见图2)相连,它们可以在每秒为左右脑传输约四十亿个神经冲动(见钱学森主编《关于思维科学》第114页,上海人民出版社)。

第二,2003年德国亚琛大学医院的神经学家格雷昂·芬克(GereonFink)等人发现:

大脑前带皮质是大脑内部控制左右脑思维转换的中心(见新华网记者潘治03年7月的电文“科学家发现人类大脑左右半脑协调工作的机理”);

第三,《科技日报》2004年12月16日报道:

美国杜克大学医学中心的神经生物学家们,利用一种新技术并经大量实验发现,各种动物的大脑内都存在神经活动的转换。

人作为动物中的一员当然不在例外。

  

上述事实表明:

人脑具备思维转换的物质和机能条件。

实际上,正常人的大脑都具有一定的思维转换能力。

如,人们在选购衣物时,观察衣物的款式、图案、色彩时,多用形象思维;决定是否采购时,大脑要用逻辑的分析、比较和综合判断。

但这种转换不及绘画观察时频繁、长时。

在科技发明中,这种转换也是常事。

对此,贝蒂•艾德华博士有如下描述:

[6]

阶段阶

1

2

3

4

活动内容

洞察初步

获得灵感

收集积累

资料信息

沉思启发

获得灵感

验证

主导思维模式

形象思维

逻辑思维

形象思维

逻辑思维

 

2.2强化思维转换训练可操作性强

笔者认为,绘画观察中的思维转换训练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

第一,老师要充分认识到强化思维转换训练对学生的意义。

要看到它对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整体造型能力,对提高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所具有的重要影响和积极作用等;

第二,要安排一段相对集中的时间(约2个星期的时间)突出训练,同时要把这项训练贯穿到美术教学的各个环节中;以后在必要时再提醒学生即可。

第三,训练形式可多样化。

可在观察方法的讲解与示范中进行;也可在写生的示范教学中进行;还可在一些游戏性的观察活动中进行;有多媒体教学设备的学校可充分利用和发挥其优势开展教学。

如,利用BMP看图软件的图像翻转/旋转功能,将图像倒放着让学生临摹,使学生由文化课时的逻辑思维转换成形象思维。

第四,学习了解一些思维方式有助于思维的变换。

某些思维方式本身有助于思维方式的变换。

如辩证的思维方式。

(见田运《思维辞典》“思维方式抗变原理”辞条,第402页);

第五,应传授一些思维转换的方法。

如:

角色换位法:

此法指作画人跳出作画人的角色,以平时不作画时看他人绘画的眼光审视自己的画面,使思维转换到对整体关系的把握上来的方法。

转移注意法:

此法是指通过考虑其他问题、离开自己正在画的画面去看远方,看其他同学作的画、听音乐或翻看相关或不相关的书籍或静坐等活动,让大脑中某个区域的思维活动处于抑制状态,使另外的区域兴奋起来从而实现思维转换的方法。

课题法:

此法是指通过课程项目的交替安排、实施,促使思维转换的方法;

鼻孔法:

此法是指利用鼻孔通、堵改变大脑兴奋部位的方法。

具体做法是:

需要左脑兴奋时,用右手食指堵住左鼻孔,再用右鼻孔用力呼吸5~10分钟,这时左侧鼻孔出现阻塞感,左鼻孔内的粘膜及血管开始扩张,而右鼻孔内的粘膜和血管开始打开,此时“左脑半球”进入紧张工作状态,“右脑半球”相对处于静态,这种状态将持续90~120分钟,与此同时脑半球的优势由右脑转换到左脑;需要右脑活跃时,则用左手食指堵住右鼻孔。

做法同上。

(见《发明与革新》2002年第12期37页李邦贵文)。

倒看顺看结合法:

通过将画顺着看、顺着画与颠倒看、颠倒画交替进行,实现思维转换的方法。

美国加里福尼亚大学的艺术教授贝蒂•艾德华博士研究发现:

倒着看、倒着画,可迫使观察者用右脑接受、处理视觉信息。

远近结合法:

该法是指作画者通过调节自己与画面的距离,使观察范围产生大小变化,使作画人的瞳孔、晶状体的曲度、视网膜、视觉中枢神经等产生系列变化,从而刺激思维的转换,促使思维对表现对象和画面上的整体、局部与整体的关系作习惯性的交替关注的方法。

此外,平面--立体思维转换法﹑看曼陀罗图片、三维立体图片和心理旋转图等都是很好的方法。

笔者的教学实践表明,上述作法交替运用深受学生欢迎。

学生情绪高昂,思维活跃,都能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教学效果也不错。

因此笔者认为上述做法对于强化学生观察中的思维转换训练是很有效的。

综上可知,在绘画的观察教学中加强思维的转换训练既有内在的生理、心理根据,又有外在的可操作性、有效性,因此,开展和加强这种教学是完全可行的。

3结语

总之,在高中阶段的写实性绘画观察教学中开展或加强思维转换训练是必需的,也是可行的,我们应高度重视、加大力度强化思维的转换训练。

当然,有关这个课题中思维转换的人脑内部机制的进一步揭示、转换思维更有效的方法,尚有待思维科学研究者和各位同仁的进一步努力。

 

参考文献:

[1]何克抗,创造性思维论,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M],2000

[2]立之,中日科学家发现灵感和顿悟发源地在大脑额叶[N],中国医学论坛报网络版,2005,2,24

[3]阿恩海姆著,滕守尧译《视觉思维》[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出版,1998,总序28,正文28

[4]田七真,超右脑照相记忆法[M],海口市,南海出版公司,2004,13-15

[5]田运,思维辞典,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M],1996,402

[6]贝蒂•艾德华著,张索娃译,像艺术家一样思考[M],海口市,海南出版社,三环出版社,2004,42—47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