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教育绿色评价联盟届高三联考化学试题Word版 19年联考化学卷.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24638718 上传时间:2023-05-29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238.5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浙江省教育绿色评价联盟届高三联考化学试题Word版 19年联考化学卷.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浙江省教育绿色评价联盟届高三联考化学试题Word版 19年联考化学卷.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浙江省教育绿色评价联盟届高三联考化学试题Word版 19年联考化学卷.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浙江省教育绿色评价联盟届高三联考化学试题Word版 19年联考化学卷.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浙江省教育绿色评价联盟届高三联考化学试题Word版 19年联考化学卷.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浙江省教育绿色评价联盟届高三联考化学试题Word版 19年联考化学卷.docx

《浙江省教育绿色评价联盟届高三联考化学试题Word版 19年联考化学卷.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浙江省教育绿色评价联盟届高三联考化学试题Word版 19年联考化学卷.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浙江省教育绿色评价联盟届高三联考化学试题Word版 19年联考化学卷.docx

浙江省教育绿色评价联盟届高三联考化学试题Word版19年联考化学卷

绝密★考试结束前

2019年浙江省绿色评价联盟12月联考

化学

考生须知:

1.本试题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共8页,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2.考生答题前,须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填写在答题纸上。

3.选择题的答案必须使用2B铅笔将答题纸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要改动,须将原填涂处用橡皮擦擦净。

4.非选择题的答案必须使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写在答题纸上相应区域内,答案写在本试题卷上无效。

5.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

H1C12N14O16Na23Mg24S32Cl35.5K

39Ca40Cu64Fe56I127Ba137

选择题部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6小题,每题3分,共48分。

每个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

1.化学与生活密切相关,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元素周期表中右上方区域的某些非金属元素可以寻找制备新型农药材料的元素

B.储热材料是一类重要的能量存储物质,单位质量的储热材料在发生熔融或结晶时会吸收或释放较大的热量

C.作为激光发射材料的红宝石又称刚玉,其熔点很高,可用于耐火材料,主要成分为二氧化硅

D.“外观如雪,强烧之,紫青烟起”。

南北朝陶弘景对硝酸钾的鉴定过程中利用了焰色反

2.对下列物质及其反应的叙述正确的是()

A.Cl2、ClO2、O3和Na2O2等都具有强氧化性,均可用于饮用水的消毒

B.稀硝酸具有酸性,可除去铜制品表面的铜锈

C.

高温

乙烯可发生氧化反应,因此用浸泡过高锰酸钾溶液的硅藻土吸收水果释放的乙烯D.反应:

3C+SiO2==SiC+2CO中氧化剂与还原剂的物质的量之比为3:

1

3.下列有关化学实验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向某溶液中加入茚三酮试剂,加热煮沸后溶液若出现蓝色,则可判断该溶液含有蛋白质B.实验室中提纯混有少量乙酸的乙醇,可采用先加生石灰再蒸馏的方法

C.在“火柴头中氯元素的检验”实验中,摘下几根未燃过的火柴头,将其浸于水中,稍后取少量溶液于试管中,滴加硝酸银溶液和稀硝酸后,即可判断氯元素的存在

D.纸层析法分离Fe3+和Cu2+的实验中,应沿试管壁小心将展开剂慢慢倒入试管底部4.下列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

4

A.向硫酸酸化的H2O2溶液中加入铜粉:

Cu+H2O2+2H+=Cu2++2H2OB.氯化铝溶液中加入过量氨水:

Al3++4NH3·H2O=AlO2—+4NH++2H2OC.用稀氢氧化钠溶液吸收二氧化氮:

2OH—+2NO2=NO3—+NO↑+H2OD.向Na2SiO3溶液中通入过量SO2:

SiO32—+SO2+H2O=H2SiO3↓+SO32—

5.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实验证实化合物

可使Br2的CCl4溶液褪色,说明该分子中存在独立的碳碳单键和碳碳双键

B.按系统命名法,有机物可命名为2,2,4,4,5-五甲基-3,3-二乙基己烷

C.可以用新制的氢氧化铜鉴别葡萄糖、蛋白质、甘油、乙酸和乙酸乙酯

D

分枝酸结构简式为,可与乙醇、乙酸、氢氧化钠反应,且1mol分枝酸

 

最多可消耗3mol氢氧化钠

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常温下,将pH=3的醋酸溶液稀释到原体积的10倍后,溶液的pH>4

B.为确定某酸H2A是强酸还是弱酸,可测NaHA溶液的pH。

若pH>7,则H2A是弱酸;若

pH<7,则H2A是强酸

C.用0.2000mol/LNaOH标准溶液滴定HCl与CH3COOH的混合溶液(混合液中两种酸的浓度均约为0.1mol/L),至中性时,溶液中的酸未被完全中和

c(CH3COO-)

D.

()(-)

室温下,将CH3COONa溶液加水稀释,溶液中增大

3

cCHCOOH⋅cOH

7.下列实验中,对应的现象以及结论都正确且两者具有因果关系的是()

实验

现象

结论

A.

将稀硝酸加入过量铁粉中,充分反应

后再滴加KSCN溶液

有气体生成,溶

液不成血红色

稀硝酸将Fe氧化为Fe2+

B.

用硫酸酸化的H2O2溶液滴入

Fe(NO3)2溶液中

溶液变黄色

氧化性:

H2O2比Fe3+强

C.

用坩埚钳夹住一小块用砂纸仔细打磨

过的铝箔在酒精灯上加热

熔化后的液态铝

滴落下来

金属铝的熔点较低

D.

在醋酸钠溶液中滴入酚酞试液,加热

溶液红色加深

盐类水解是吸热反应

8.

已知某二元酸H2A的能量变化关系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已知H2A气体溶于水放热,则ΔH1<0B.ΔH1+ΔH2+ΔH3+ΔH4+ΔH5+ΔH6=ΔH

C.ΔH3>0,ΔH5>0

D.已知H2A为弱酸、中和热为QkJ/mol,则1molH2A溶液与一定量NaOH溶液恰好完全中和后放出的热量为ΔH+2QkJ

9.

反应X(g)4Y(g)+Z(g),在200℃和T℃时,X的物质的量浓度(单位:

mol·L—1)随时间变化的有关实验数据见下表:

时间/min

0

2

4

6

8

10

200/℃

0.80

0.55

0.35

0.20

0.15

0.15

T/℃

1.00

0.65

0.35

0.18

0.18

0.18

下列有关该反应的描述正确的是()

A.在200℃时,4min内用Y表示的化学反应速率为0.1125mol·Lˉ1·minˉ1B.T℃下,6min时反应刚好达到平衡状态

C.根据上表内X的浓度变化,可知浓度越大,反应速率越大

D.从表中可以看出T<200

10.设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已知冰的熔化热为6.0kJ·mol-1,冰中氢键键能为20kJ·mol-1,熔化热完全用于破坏冰的氢键,且只能破坏冰中15%的氢键,则1mol冰中有2NA氢键

B.1molMg与某浓度的硫酸完全反应,生成气体分子数目为2NAC.常温常压下,22.4LCl2与1molFeBr2反应时转移的电子数大于2NA

D.已知白磷(P4)为正四面体结构,NA个P4与NA个甲烷所含共价键数目之比为1∶1

11.科学家合成出了一种新化合物(如图所示),其中W、X、Y、Z为同一短周期元素,Z核外最外层电子数是X核外电子数的一半,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酸性:

Z>Y>X

B.Z氢化物的沸点一定比X氢化物的沸点高

C.该新化合物中Y不满足8电子稳定结构

D.元素X可与元素W形成化合物W2X,与水能产生一种自燃的气体

12.乙醛酸(HOOC-CHO)是一种重要的有机合成中间体。

在乙二酸(HOOC-COOH)电还原法合成乙醛酸的基础上化学工作者创新性地提出双极室成对电解法装置模型及工作原理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该离子交换膜应选择阳离子交换膜

B.HCl是制取乙醛酸反应的催化剂,并起导电作用

C.该方法的总反应为:

OHC-CHO+HOOC-COOH

2HOOC-CHO

D.

乙二醛、乙二酸分别在阴、阳电极表面放电,故称为双极室成对电解法13.常温下联氨(N2H4)的水溶液中有:

①N2H4+H2ON2H5++OH-K1

②N2H5++H2ON2H62++OH-K2

该溶液中的微粒的物质的量分数δ(X)随-lgc(OH-)变化的关系如图所示。

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

图中Ⅲ对应的微粒为N2H62+

B.若C点为N2H5Cl溶液,则存在:

c(Cl-)>c(N2H5+)+2c(N2H62+)

C.常温下羟胺(NH2OH)的Kb=10-10,将少量联氨水溶液加入到足量NH3OHCl溶液中,发生的反应为:

N2H4+NH3OH+=N2H5++NH2OH

D.将10mL0.1mol/L的联氨溶液与5mL0.1mol/L

的盐酸溶液混合后,所得溶液pH等于8

14.据报道,磷酸二氢钾(KH2PO4)大晶体已应用于我国研制的巨型激光器“神光二号”中。

利用氟磷灰石(化学式为Ca5P3FO12)制备磷酸二氢钾的工艺流程如下图所示(部分流程步骤已省略):

已知萃取的主要反应原理:

KCl+H3PO4KH2PO4+HCl;其中,反应产生的HCl易溶于有机萃取剂。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粉碎氟磷灰石可以加快反应速率,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H2O+Ca5P3FO12+5H2SO4(浓)=HF↑+5CaSO4·2H2O+3H3PO4

B.沸腾槽应选择耐高温、耐酸腐蚀材料,可以选用石英材质

C.操作Ⅱ为分液,使用分液漏斗(如右图所示)时应将凡士林涂在旋塞的a

端和旋塞套内的c端

D.操作Ⅲ为蒸发浓缩、冷却结晶、过滤、洗涤、干燥,副产品N为氯化铵

15.某溶液X可能含有K+、NH4+、Fe3+、Fe2+、SO42ˉ、SO32ˉ、CO32ˉ、Iˉ、Clˉ中的一种或几种,进行以下实验。

已知氧化性:

Fe3+>I2>SO42ˉ。

 

①足量

H2O2

②CCl4

溶液X

上层溶液

分成三等份

 

足量NaOH溶液,加热

足量

BaCl2溶液

AgNO3溶液稀HNO3

沉淀

固体

(0.80g)

气体(1.12L,标况

灼烧

白色沉淀(2.33g)

白色沉淀

下层液体

紫黑色固体(7.62g)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溶液X中一定存在NH4+、Fe3+、SO42ˉ

B.溶液X中Cl-的物质的量至少为0.090mol

C.溶液X中一定存在Fe2+、Iˉ、Clˉ,可能存在CO32ˉ、SO32ˉ、SO42ˉ中至少一种

D.取溶液X加入足量稀硫酸、加热,产生能使品红溶液褪色的气体

16.

已知NH3和Cl2可快速反应:

2NH3+3Cl2==N2+6HCl;如图为反应后总体积V(L)随原混合气体中Cl2的体积分数(x%)而变化的曲线。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OA段发生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8NH3+3Cl2==N2+6NH4ClB.B点的坐标(60%,37.8)

C.C点时发生的反应方程式:

18NH3+18Cl2==6N2+30HCl+6NH4ClD.将C点的所有产物充分溶于水中,所得溶液存在:

c(OH-)+4c(NH4+)+5c(NH3·H2O)=c(H+)

非选择题部分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共52分)

17.(8分)X主要用于肥料﹑制革﹑制泻盐、印染﹑催化剂﹑造纸﹑防火材料的制造。

X由四种短周期元素组成,丁是一种耐高温材料,混合气体丙含4种气体。

有关物质的转化关系如下图:

请回答:

(1)Ba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是:

第周期,第族;

(2)X的化学式是,书写乙的结构式;

(3)写出固体甲与CO在800℃下反应方程式;

(4)设计实验方案检验两种正盐沉淀中阴离子。

18.(8分)纳米CdS(硫化镉)可用作光学材料,在光降解有机污染物方面有特殊的催化作用。

在一定条件下,由1-正丁基-3-甲基咪唑硫氰酸盐([BMIM]SCN)与CdCl2溶液混合得到一种前驱体,然后通过溶剂热法在200℃反应得到CdS纳米结构(纳米颗粒通常指平均粒径为1~100nm

的粒子)。

并对制得的纳米CdS晶体光催化降解有机物亚甲基蓝进行分析。

流程图如下:

注:

①Cd2+能与SCN-形成配合物[Cd(SCN)n]2-n:

[Cd(SCN)n]2-nCd2++nSCN-

-

[Cd(SCN)n]2-n+(n-2)[BMIM]+[BMIM]n2Cd(SCN)n

②溶剂热法,是指一种在密封的压力容器中,以有机物或水作为溶剂(对水不敏感的硫属化合物的制备与处理采用水做溶剂,涉及到一些对水敏感的采用有机物做溶剂)、粉体经溶解和再结晶的制备材料的方法。

请回答:

(1)操作①用到的仪器如右图1所示,该仪器名称是;

(2)该前驱体[BMIM]n-2Cd(SCN)n受热分解后产生黄色沉淀,同时产生(CN)2、CS2

和一种气体单质。

请完成当n=2时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不考虑有机阳离子的分解);

(3)下列有关操作和描述正确的是

A.操作①制得的前驱体作用是能够降低反应溶液中Cd2+的浓度,使CdS形成小颗粒晶体

B.操作②可用水作溶剂,在200℃下发生反应制备CdS晶体

C.操作③可用坩埚钳将反应釜从烘箱中取出,后续操作为:

冷却结晶、抽滤、洗涤、干燥D.操作③洗涤CdS晶体时可先用蒸馏水洗涤、再用无水乙醇洗涤

(4)

取上述方法制备的CdS颗粒0.24g,投入到60.00mL5.0mg/L的亚甲基蓝溶液中,用磁力搅拌器混合均匀,进行光降解实验。

每20分钟取少量反应液,经离心分离后取上清液测668nm处的吸光度A,计算降解率的变化,数据如下图所示。

已知:

纳米结构对有机物存在物理吸附过程:

有机分子+纳米颗粒

有机分子-纳米颗粒空白实验组为没有添加CdS纳米颗粒;暗反应实验组为添加CdS纳米颗粒,避光反应。

①该结构CdS颗粒对亚甲基蓝光催化降解100min内的降解率是;

②并解释在0到50min内光催化降解时吸光度的变化趋势。

19.(12分)《中国移动源环境管理年报(2019)》显示2013年-2018年,我国汽车保有量增加32.7%,但污染物(CO、碳氢化合物HC、NOX、SO2等)排放量下降了11.1%,汽车尾气催化净化成为极其重要的环保产业。

请回答:

(1)

汽车尾气中CO与N2O会发生反应:

N2O(g)+CO(g)CO2(g)+N2(g)ΔH。

几种物质的相对能量如下:

物质

N2O(g)

CO(g)

CO2(g)

N2(g)

相对能量/kJ·mol-1

475.5

283

0

393.5

①ΔH=kJ·mol-1。

②实验室用Fe+作催化剂,以N2O和CO投入比为1:

1模拟上述反应,其总反应分两步进行:

第一步:

Fe++N2OFeO++N2;

第二步:

(写化学方程式)。

催化过程中,c(N2)和c(CO2)几乎相等,请在下图中绘制反应在催化剂作用下的“能量~反应过程”示意图。

已知:

两步反应均放热。

(2)实际测试某汽车冷启动时的尾气催化处理CO、NO百分含量随时间变化曲线如上图,前

0—10s阶段,CO、NO百分含量没明显变化的原因是;

(3)

钯(Pd)可作汽车尾气CO、NO和HC(碳氢化合物)转化的催化剂。

Pd负载量不同或不同工艺制备的纳米Pd对汽车尾气处理的结果如下图所示。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其他条件相同时,三种尾气的平衡转化率随Pd负载量的增大先升后降B.其他条件相同时,汽车尾气的起燃温度随Pd负载量的增大先降后升C.钯负载量过大时,在高温下可能使钯颗粒烧结,致使催化剂活性降低D.图丙和图丁表明,工艺1制得的催化剂Pd的性能优于工艺2

(4)电化学膜技术去除汽车尾气中的SO2。

尾气中的SO2预氧化生成SO3并伴随O2一同到达多孔阴极板。

写出多孔阴极的电极反应式:

 

20.(12分)实验室用镁还原硝基苯制取反式偶氮苯(),流程如下图1:

图1

已知相关物质的物化性质如下表:

名称

沸点(℃)

甲醇

化学性质

甲醇

64.7

互溶

易燃、易爆炸

甲醇镁

强烈水解

可溶

强碱性

硝基苯

210.9

不溶

易溶

易燃、易爆炸

反式偶氮苯

293

不溶

易溶

易燃、易爆炸、碱性条件下易被还原为氢化偶氮苯

实验装置见下图2:

图2

请回答下列问题:

(1)步骤①中的反应生成反式偶氮苯和甲醇镁[Mg(OCH3)2],请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下列有关该实验说法不正确的是。

A.步骤①和②,分两次加入镁粉的目的是为了防止反应过于剧烈

B.步骤③,倒入冰水中快速冷却,可以析出较大的反式偶氮苯晶体颗粒

C.步骤⑤,加入醋酸至中性,可以除去晶体中的Mg(OH)2杂质

D.步骤⑥中洗涤操作为关闭水龙头,加冷水浸没沉淀,缓慢流干,重复2-3次

(3)步骤②中,不宜加入过量的镁粉,理由是;除图2中的仪器外,步骤②中加热回流还须用到的仪器是。

(填字母)

(供选仪器:

a.烧杯b.蒸发皿c.电热水浴锅d.酒精灯e.温度计f.石棉网)

(4)按图2装置,经过一系列操作完成步骤①、②、④中的物.质.制.备.和减.压.蒸.馏.。

请选择下列合适的编号,按正确的操作顺序补充完整:

(填字母)

打开K1,关闭K2→→→→→→打开减压装置→加热,开始蒸馏。

a.关闭K1,打开K2b.加热c.往冷凝管A通冷凝水

d.停止加热,停止往冷凝管A通冷凝水e.往冷凝管B通冷凝水

(5)

某同学采用薄层色谱(原理和操作与纸层析类同)跟踪该反应进程,分别在反应开始、回流15min、30min、45min和60min时,用毛细管从三颈烧瓶的混合液中取样、点样、薄层色谱展开后的斑点(已知薄层色谱上展开的斑点只有硝基苯和反式偶氮苯两种成分)如图所示。

该实验条件下比较合适的回流时间是;

A.15minB.30minC.45minD.60min

(6)称取一定量步骤⑦得到的重结晶产品试样,经元素分析仪测定,纯反式偶氮苯和该重结晶产品试样中部.分.元.素.的质量分数测定结果如下:

(不考虑晶体中的水)

元素质量分数

C%

H%

O%

纯反式偶氮苯

79.12%

5.49%

重结晶产品试样

72.52%

7.21%

6.45%

由表中数据推测试样中肯定含有的一种有机杂质是

A.CH3OHB.Mg(OCH3)2C.

D.CH3COOH21.(12分)某研究小组拟合成一种用于合成药物的中间体G,其合成路线如下:

O

OCH3

 

1.KOH,H2O

2.△

HOOCO

C

B

H3C

 

C7H8

 

三步反应

 

A

NaCNHCN

 

ZnH3O+

O

D

CH3O

 

OCH3

一定条件

一定条件

AlCl3

 

C17H17O2ClF

C17H18O3E

已知:

 

①HCHO+

 

O

AlCl3

R1H2CR2

 

KOH,H2O

 

R1

CH

HOH2C

G

OR1O

C△CHC

R2H2CR2

②+CH3COCl

COCH3

③H2CCH2

请回答:

NaCNHCN

 

CH3CH2CN

ZnH3O+

 

CH3CH2COOH

(1)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O

A.H3C

OCH3

 

中的所有碳原子一定共面。

B.三步反应中的第一步可以是与Cl2在光照下进行。

C.D→E的反应为消去反应

D.G的分子式是C17H16O2

(2)化合物B的结构简式是;

(3)写出F→G的化学方程式;

(4)写出同时符合下列条件的化合物C的同分异构体的结构简式。

①分子中含有3个六元环,无其他环,其中两个为苯环。

②苯环上有4种不同化学环境的氢原子。

 

③有HOOCCH

NH2基团

OO

 

(5)根据上述反应流程及已知信息,以苯、甲醛和丙酮为基础有机原料,设计制备的合成路线(无机试剂任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