柔性直流输电.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2228603 上传时间:2022-10-28 格式:DOCX 页数:28 大小:3.43MB
下载 相关 举报
柔性直流输电.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柔性直流输电.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柔性直流输电.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柔性直流输电.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8页
柔性直流输电.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柔性直流输电.docx

《柔性直流输电.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柔性直流输电.docx(2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柔性直流输电.docx

柔性直流输电

柔性直流输电

一、概述

(一)柔性直流输电的定义

高压直流(HVDC)输电技术始于1920年代,到目前为止,经历了3次技术上的革新,其主要推动力是组成换流器的基本元件发生了革命性的重大突破。

第一代直流输电技术采用的换流元件是汞弧阀,所用的换流器拓扑是6脉动Graetz桥,其主要应用年代是1970年代以前。

图1.1:

汞弧阀

图1.2:

6脉动Graetz桥

第二代直流输电技术采用的换流元件是晶闸管,所用的换流器拓扑仍然是6脉动Graetz桥,因而其换流理论与第一代直流输电技术相同,其应用年代是1970年代初直到今后一段时间。

图1.3:

电触发晶闸管

图1.4:

光触发晶闸管

通常我们将基于Graetz桥式换流器的第一代和第二代直流输电技术称为传统直流输电技术,其运行原理是电网换相换流理论。

因此我们也将传统直流输电所采用的Graetz桥式换流器称为“电网换相换流器”,英文是“LineCommutatedConverter”,缩写是“LCC”。

这里必须明确一个概念,有人将电流源换流器(CSC)与电网换相换流器(LCC)混淆起来,这是不对的。

LCC属于CSC,但CSC的范围要比LCC宽广得多,基于IGBT构成的CSC目前也是业界研究的一个热点。

1990年,基于电压源换流器的直流输电概念首先由加拿大McGill大学的Boon-TeckOoi等提出。

在此基础上,ABB公司于1997年3月在瑞典中部的Hellsjon和Grangesberg之间进行了首次工业性试验(3MW,±10kV),标志着第三代直流输电技术的诞生。

这种以可关断器件和脉冲宽度调制(PWM)技术为基础的第三代直流输电技术,国际权威学术组织国际大电网会议(CIGRE)和美国电气和电子工程师协会(IEEE),将其正式命名为“VSC-HVDC”,即“电压源换流器型直流输电”。

2006年5月,由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组织国内权威专家在北京召开“轻型直流输电系统关键技术研究框架研讨会”,会上,与会专家一致建议国内将基于电压源换流器技术的直流输电(第三代直流输电技术)统一命名为“柔性直流输电”。

(二)柔性直流与传统直流的优缺点对比

不管是两电平、三电平或MMC换流器,由于都属于电压源换流器,其基波频率下的外特性是完全一致的。

图1.5:

柔性直流系统外特性图

柔性直流系统外特性公式如下

VSC与LCC相比,具有的根本性优势是多了一个控制自由度。

LCC因为所用的器件是晶闸管,晶闸管只能控制导通而不能控制关断,因此LCC的控制自由度只有1个,就是触发角α,这样LCC实际上只能控制直流电压的大小。

而VSC因为所用的器件是双向可控的,既可以控制导通,也可以控制关断,因而VSC有2个控制自由度,反映在输出电压的基波相量Uvsc上,就表现为Uvsc的幅值和相位都是可控的。

因此从交流系统的角度看,VSC可以等效成一个无转动惯量的电动机或发电机,几乎可以瞬时地在PQ平面的4个象限内实现有功功率和无功功率的独立控制,这就是电压源换流器的基本特性。

而柔性直流输电系统的卓越性能在很大程度上就依赖于电压源换流器的基本特性。

1、可以归纳出柔性直流输电相对于传统直流输电的技术优势如下:

(1)没有无功补偿问题:

传统直流输电由于存在换流器的触发延时角α(一般为10-15度)和关断角γ(一般为15度或更大)以及波形的非正弦,需要吸收大量的无功功率,其数值约为换流站所通过的直流功率的40%-60%。

因而需要大量的无功功率补偿及滤波设备,而且在甩负荷时会出现无功功率过剩,容易导致过电压。

而柔性直流输电的VSC不仅不需要交流侧提供无功功率,而且本身能够起到静止同步补偿器的作用,可以动态补偿交流系统无功功率,稳定交流母线电压。

这意味着交流系统故障时,如果VSC容量允许,那么柔性直流输电系统既可向交流系统提供有功功率的紧急支援,还可向交流系统提供无功功率的紧急支援,从而既能提高所连接系统的功角稳定性,还能提高所连接的电压稳定性。

(2)没有换相失败问题:

传统直流输电受端换流器(逆变器)在受端交流系统发生故障时,很容易发生换相失败,导致输送功率中断。

通常只要逆变站交流母线电压因交流系统故障导致瞬间跌落10%以上幅度,就会引起逆变器换相失败,而在换相失败恢复前,传统直流系统无法输送功率。

而柔性直流输电的VSC采用的是可关断器件,不存在换相失败问题,即使受端交流系统发生严重故障,只要换流站交流母线仍然有电压,就能输送一定的功率,其大小取决于VSC的电流容量。

(3)可以为无源系统供电:

传统直流输电需要交流电网提供换相电流,这个电流实际上是相间短路电流,因此要保证换相的可靠性,受端交流系统必须具有足够的容量,即必须有足够的短路比(SCR),当受端交流电网比较弱时便容易发生换相失败。

而柔性直流输电的VSC能够自换相,可以工作在无源逆变方式,不需要外加的换相电压,受端系统可以是无源网络,克服了传统直流输电受端必须是有源网络的根本缺陷,使利用直流输电为孤立负荷送电成为可能。

(4)可同时独立调节有功和无功功率:

传统直流输电的换流器只有1个控制自由度,不能同时独立调节有功功率和无功功率。

而柔性直流输电的VSC具有2个控制自由度,可以同时独立调节有功功率和无功功率。

(5)谐波水平低:

传统直流输电的换流器会产生特征谐波和非特征谐波,必须配置相当容量的交流侧滤波器和直流侧滤波器才能满足将谐波限定在换流站内的要求。

柔性直流输电的两电平或三电平VSC,采用PWM技术,开关频率相对较高,谐波落在较高的频段,可以采用较小容量的滤波器解决谐波问题;对于采用MMC的柔性直流输电系统,通常电平数较高,不需要采用滤波器已能满足谐波要求。

(6)适合构成多端直流系统:

传统直流输电电流只能单向流动,潮流反转时,电压极性反转而电流方向不动;因此在构成并联型多端直流系统时,单端潮流难以反转,控制很不灵活。

而柔性直流输电的VSC电流可以双向流动,直流电压极性不能改变;因此构成并联型多端直流系统时,在保持多端直流系统电压恒定的前提下,通过改变单端电流的方向,单端潮流可以在正、反两个方向上调节,更能体现出多端直流系统的优势。

(7)占地面积小:

柔性直流输电换流站没有大量的无功补偿和滤波装置,交流场设备很少,因此比传统直流输电占地面积少得多。

2、当然,柔性直流输电相对于传统直流输电也存在不足,主要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1)损耗较大:

传统直流输电的单站损耗已低于0.8%,两电平和三电平VSC的单站损耗在2%左右,MMC的单站损耗可以低于1.5%。

柔性直流输电损耗下降的前景包括两个方面:

①现有技术的进一步提高;②采用新的可关断器件。

柔性直流输电单站损耗降低到1%以下是可以预期的。

(2)设备成本较高:

就目前的技术水平,柔性直流输电单位容量的设备投资成本高于传统直流输电。

同样,柔性直流输电的设备投资成本降低到与传统直流输电相当也是可以预期的。

(3)容量相对较小:

由于目前可关断器件的电压、电流额定值都比晶闸管低,如不采用多个可关断器件并联,VSC的电流额定值就比LCC的低,因此VSC基本单元(单个两电平或三电平换流器或单个MMC)的容量比LLC基本单元(单个6脉动换流器)的容量低。

目前已投运或正在建设的柔性直流输电工程的最大容量在1000MW左右,与传统直流输电的6000MW以上还存在一定的距离。

但是,如果采用VSC基本单元的串、并联组合技术,柔性直流输电达到传统直流输电的容量水平是没有问题的,技术上并不存在根本性的困难。

可以预见,在不远的将来,柔性直流输电也会采用特高压电压等级,其输送容量会与传统特高压直流输电相当。

(4)不太适合长距离架空线路输电:

目前柔性直流输电采用的两电平和三电平VSC或多电平MMC,在直流侧发生短路时,即使IGBT全部关断,换流站通过与IGBT反并联的二极管,仍然会向故障点馈入电流,从而无法像传统直流输电那样通过换流器自身的控制来清除直流侧的故障。

所以,目前的柔性直流输电技术在直流侧发生故障时,清除故障的手段是跳换流站交流侧开关。

这样,故障清除和直流系统再恢复的时间就比较长。

当直流线路采用电缆时,由于电缆故障率低,且如果发生故障,通常是永久性故障,本来就应该停电,因此跳交流侧开关并不影响整个系统的可用率。

针对此缺陷,目前柔性直流输电技术的一个重要研究方向就是开发具有直流侧故障自清除能力的VSC。

(三)柔性直流输电应用领域及目前工程列表

1、应用领域

柔性直流输电目前主要的应用领域有异步电网互联、小型发电厂/新能源/分布式能源并网、偏远山区/海上供输电、城市输配电、电能质量改善等方面

2、柔直工程列表

序号

工程名称

直流电压

容量

换流器

输电线路

投运时间

备注

1

Heällsjön

±10 kV

3MW

2电平

架空线10km

1997

试验性工程

2

Gotland

±80kV

50MW

2电平

电缆70km

1999

风电并网

3

Tjaereborg

±9kV

7.2MW

2电平

电缆4.4km

2000

风电并网示范

4

Directlink

±80kV

3*60MW

2电平

电缆6×65km

2000

电网互联

5

EaglePassB2B

±15.9kV

36MW

3电平

背靠背

2000

背靠背联网

6

MurrayLink

±150kV

220MW

3电平

电缆180km

2002

电网互联,电力交易

7

CrossSoundCable

±150kV

330MW

3电平

电缆40km

2002

电网互联,电力交易

8

TrollA

±60kV

2*41MW

2电平

电缆67km

2005

海上平台供电

9

Estlink

±150kV

350MW

2电平

电缆105km

2007

非同步联网

10

NordE.ON1

±150kV

400MW

2电平

电缆406km

2009

风电并网

11

CapriviLink

350kV

300MW

2电平

架空线970km

2009

弱电网互联

12

Valhall

±150kV

78MW

2电平

电缆292km

2010

钻井平台供电

13

EastWest

±200kV

500MW

2电平

海缆186km

陆缆70km

2013

东西互联工程

14

TransBayCable

±200kV

400MW

MMC

电缆88km

2010

电网互联,城市供电

15

上海南汇工程

±30kV

18MW

MMC

电缆小于14km

2011

风电并网

16

南澳三端

±160kV

200/150/50MW

MMC

电缆

2013

风电并网

17

DolWin1

±320kV

800MW

CTL(MMC)

海缆75km、陆缆90km

2014

风电并网

18

INELFE

±320kV

2×1000MW

MMC

陆缆65km

2014

法西联网

19

BorWin2

±300kV

800MW

CTL(MMC)

海缆125km、陆缆75km

2014

风电并网

20

HelWin1

±259kV

576MW

MMC

海底电缆85km

2014

风电并网

21

HelWin2

±320kV

690MW

MMC

电缆131km

2014

风电并网

22

Skagerrak4

500kV

700MW

MMC

海缆140km、陆缆104km

2014

跨海联网

23

SylWin1

±320kV

864MW

MMC

海缆160km、陆缆45km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外语学习 > 英语学习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