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黄高速公路公家沟大桥建设工程施工组织设计.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4627135 上传时间:2023-05-29 格式:DOCX 页数:34 大小:297.5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铜黄高速公路公家沟大桥建设工程施工组织设计.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4页
铜黄高速公路公家沟大桥建设工程施工组织设计.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4页
铜黄高速公路公家沟大桥建设工程施工组织设计.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4页
铜黄高速公路公家沟大桥建设工程施工组织设计.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4页
铜黄高速公路公家沟大桥建设工程施工组织设计.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铜黄高速公路公家沟大桥建设工程施工组织设计.docx

《铜黄高速公路公家沟大桥建设工程施工组织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铜黄高速公路公家沟大桥建设工程施工组织设计.docx(3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铜黄高速公路公家沟大桥建设工程施工组织设计.docx

铜黄高速公路公家沟大桥建设工程施工组织设计

 

铜黄高速公路公家沟大桥建设工程

施工组织设计

 

一、编制依据

1.铜黄高速公路TH-C04公家沟大桥施工设计文件。

2.现场踏勘、施工调查所获得的资料和信息。

3.拟投入本工程的施工技术力量和施工机械设备。

4.我公司多年积累的类似工程施工经验。

5.本工程涉及的施工技术、安全、文明、质量验收方面标准和交通部颁发的规范、规程及法规文件等。

《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JTJ041-2000

《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B01-2003

《公路工程基桩动测技术规程》JTG/TF81-01-2004

《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JTGF80/1-2004

《高速公路标准化施工技术指南-桥梁分册》陕高速函[2010]165号《国家高速公路包头至茂名公路(G65)陕西境铜川至黄陵公路路基桥隧施工技术规范》(2009年11月)

二、编制原则

1.在充分理解设计文件的基础上,以设计图纸为依据,采用先进、合理、经济、可行的施工方案。

2.整个工程全过程对环境破坏最小、占用场地最少,采取对周围环境保护措施,避免周环境的破坏。

3.充分应用先进的科学技术和施工设备,做到机械化作业、标准化作业、流水作业,坚持技术先进性、科学合理性、经济适用性、安全可靠性相结合原则。

4.强化质量管理,树立优良工程观念,创一流施工水平,创精品工程。

5.实施项目法管理,通过对劳务、设备、材料、资金、方案、信息、时间与空间条件的优化处置,实现成本、工期、质量及社会效益的预期目标。

三、工程概况

1.工程概述

公家沟大桥位于R=1500米,Ls=260米的右偏平曲线上,桥梁桥墩采用辐射状布设,在桥台处背墙前缘线与梁端线平行布设;桥梁起点桩号为K81+751.00,终点桩号为K81+919.00,桥梁全长168米,最大桥高33.5米。

2.气象、水文及地质情况

2.1气象

项目所在区属大陆性季风气候,冬季寒冷干燥;春季气温快升多变,易有霜冻,多大风、风沙、浮尘天气,常有春旱;夏季温热,雨量集中,间有伏旱,多雷阵雨天气,偶有冰雹;秋季气温速降,多雾,早霜出现,有阴雨天气。

总的气候特点是:

四季分明,光照充足,气候温和,雨量适中。

多年平均气温10.1℃,一月最冷,平均气温-3.5℃,极端最低气温-21.8℃。

七月最热,平均气温21.4℃,极端最高气温39.4℃。

降雨量集中在5~10月份,最大冻结深度为0.5m,冻结期自11月下旬至来年3月。

2.2水文

该桥所跨河流为公家沟,该沟为黄土冲沟,平时无水,地下水水位较低。

2.3地质

由地质勘钻孔资料表明,表层为湿陷性黄土,以下为古土壤和黄土间隔分布,地基承载力较高。

3.主要技术指标

3.1设计荷载:

公路-Ⅰ级

3.2桥面宽度(整体式):

0.5米(防护栏)+15.25(行车道)+2.0米(分隔带)+15.25(行车道)+0.5米(防护栏)

3.3地震动峰值加速度系数:

0.10g

3.4设计洪水频率:

1/100

四、工程数量

表1公家沟大桥桩基工程数量表

项目

编号

桩径(m)

桩长(m)

混凝土

钢筋

强度等级

体积(m3)

Φ28(kg)

Φ22(kg)

Φ16(kg)

φ10(kg)

左幅

0-1#

1.5

28

C25

49.5

2247.45

43.50

500.00

0-2#

1.5

28

49.5

2247.45

43.50

500.00

0-3#

1.5

28

49.5

2247.45

43.50

500.00

1-1#

1.8

44

112.0

6513.80

204.23

799.13

1-2#

1.8

44

112.0

6513.80

204.23

799.13

2-1#

1.5

44

77.8

3975.23

70.27

760.29

2-2#

1.5

44

77.8

3975.23

70.27

760.29

2-3#

1.5

44

77.8

3975.23

70.27

760.29

2-4#

1.5

44

77.8

3975.23

70.27

760.29

3-1#

1.8

44

112.0

6513.80

204.23

799.13

3-2#

1.8

44

112.0

6513.80

204.23

799.13

4-1#

1.5

28

49.5

2247.45

43.50

500.00

4-2#

1.5

28

49.5

2247.45

43.50

500.00

4-3#

1.5

28

49.5

2247.45

43.50

500.00

右幅

0-1#

1.5

28

C25

49.5

2247.45

43.50

500.00

0-2#

1.5

28

49.5

2247.45

43.50

500.00

0-3#

1.5

28

49.5

2247.45

43.50

500.00

1-1#

1.8

44

112.0

6513.80

204.23

799.13

1-2#

1.8

44

112.0

6513.80

204.23

799.13

2-1#

1.5

44

77.8

3975.23

70.27

760.29

2-2#

1.5

44

77.8

3975.23

70.27

760.29

2-3#

1.5

44

77.8

3975.23

70.27

760.29

2-4#

1.5

44

77.8

3975.23

70.27

760.29

3-1#

1.8

44

112.0

6513.80

204.23

799.13

3-2#

1.8

44

112.0

6513.80

204.23

799.13

4-1#

1.5

28

49.5

2247.45

43.50

500.00

4-2#

1.5

28

49.5

2247.45

43.50

500.00

4-3#

1.5

28

49.5

2247.45

43.50

500.00

合计

 

 

 

2111.6

52110.4

58771.3

2718.0

18475.4

五、资源配置

1.主要施工管理、作业人员

表2现场主要管理人员表

姓名

职务

职称

备注

杨勇

项目经理

工程师

到场

陆勇

总工程师

高级工程师

到场

唐吉明

现场施工负责人

工程师

到场

唐忠厚

现场技术负责人

工程师

到场

曾勇

质检工程师

工程师

到场

周应

试验室主任

工程师

到场

刘飞

测量工程师

工程师

到场

许松

安全工程师

工程师

到场

何彪

现场技术员

助理工程师

到场

康全成

现场试验员

助理工程师

到场

李文权

现场测量员

助理工程师

到场

崔军

现场安全员

助理工程师

到场

表3施工作业人员表

工种

计划数量

到场数量

备注

电焊工

3

3

到场

钢筋工

10

10

到场

砼工

5

5

到场

司机

5

5

到场

电工

1

1

到场

杂工

8

8

到场

2.主要机械设备 

表4施工机械设备表

机械设备名称

型号

数量

性能情况

拌合站

900

1

良好

旋挖钻机

LOVOLFR612B

1

良好

挖掘机

小松220

1

良好

自卸汽车

东风大力神

1

良好

发电机

250kw

2

良好

汽车吊

25t

1

良好

混凝土运输车

9m3

3

良好

装载机

龙工

1

良好

钢筋切割机

1

良好

钢筋调直机

GX12

1

良好

钢筋切断机

GB50A

1

良好

钢筋弯曲机

GW40

1

良好

电焊机

BX1-500

4

良好

混凝土导管、料斗

内径φ30cm

1套

良好

插入式振捣器

50

2

良好

强夯机

1

良好

六、施工总体目标

1.工期目标

计划工期:

2010年10月15日至2010年11月30日。

详见《公家沟大桥桩基施工进度计划横道图》

2.质量目标

全部桩基工程为Ⅰ类桩。

3.安全目标

实现“四无”:

即无重大人身伤亡事故、无交通行车事故、无重大火灾爆炸事故、无压力容器爆炸事故,确保施工安全。

4.环境保护及文明施工目标

实现“三无”:

即无施工污染,无当地村民投诉,无当地有关部门警告。

5.职业健康安全目标

5.1定期对从事有害作业人员进行健康检查,员工职业病发生率小于0.5‰。

5.2无重大设备、火灾和中毒事故。

5.3因工负伤率在6‰以内,死亡率为零。

5.4争创市地级以上安全文明工地。

七、旋挖钻施工方案

1.施工工艺流程

2.施工准备

2.1技术准备

项目部组织技术员和施工人员认真会审设计文件和施工图,学习与本工程相关的施工技术规范、标准和监理程序。

对参与桩基础施工的人员进行技术交底,明确质量要求及操作规范。

对桩基础施工重点、难点部位制定对策。

2.2机械设备准备

根据现场施工要求,安排性能好的机械设备进场,并对进场设备进行必要的维护与保养,以保证设备正常运转。

具体机械设备如表4。

2.3测量准备

依据监理工程师批准并能满足工程需要的测量控制网,采用全站仪准确放样桩点的位置,在桩点周围打设4根护桩,并在护筒上做出标记,采用“十字”交叉的方式,在施工中随时检查校正钻机钻头位置。

护桩要做好保护工作,防止施工过程中被扰动。

2.4试验准备

在监理工程师见证下随机抽取相应的钢筋、水泥、砂以及碎石等材料样品,进行相关的原材料及混凝土配合比试验工作并报监理工程师批准。

2.5物质材料准备

按照施工设计图相关内容做好钢材、水泥等的准备工作,并按质量保证体系对合格材料供应方进行评价,签订长期的供货合同,保证物质材料按使用计划供应,满足正常施工需要。

2.6施工便道

在征地红线外,临时租用一条通往公家沟大桥现场的便道,便道路面宽5.0m,路面铺筑碎石,做好排水设施。

2.7施工场地布置

由于旋挖钻机回转半径大,钻杆高,自重大,在钻机就位前对场地要平整夯实,保证场地有一定硬度以免钻机沉陷或倾斜。

合理布置施工场地,保证旋挖钻机及其它的施工机械安全就位与材料运输,钻渣的及时外运。

合理布置临时用水、用电设施及排渣等其它设施,全面满足施工工作的要求。

由于旋挖钻行走移位方便,在桩孔的施工顺序安排上采用相邻的桩孔交替施工,以便减少钻孔作业和混凝土灌注作业的相互干扰。

2.8钢护筒制作及埋设

护筒采用10mm钢板卷制成型,其内径比设计桩径大0.2—0.4m,上下口外围加焊加劲环。

护筒安装时,钻机操作手利用扩孔器将桩孔扩大,之后通过大扭矩钻头将钢护筒压入设计标高。

护筒压入前及压入后,通过靠在护筒上的精确水平仪调整护筒的垂直位置,平面允许误差为50mm,竖直线倾斜不大于1%。

护筒埋置深度为2米,护筒顶一般高于原地面0.3m,以便钻头定位及保护桩孔。

2.9钻机就位

钻机就位前,要事先检查钻机的性能状态是否良好。

保证钻机工作正常。

钻孔平台搭设好后,将钻机移至桩位,钻架和钻杆要竖直,钻头、钻杆和钻径中心在一铅垂线上,其最大偏差不得大于50mm,以保证孔位正确,钻孔顺直。

将钻机底盘调成水平状态并稳定,开机试钻。

小心使钻头对准设计中心,盖上封口板,试转数圈,监控钻杆垂直度,使钻机顶部的起吊滑轮、转盘中心和桩孔中心三者在同一垂线上。

钻架临时移开时,应作好标志,以确保复位后的准确位置,必要时应重新对位。

开钻顺序要统一安排,避免干扰。

3强夯施工

为了防止公家沟大桥桥下黄土冲沟继续发展危机桥梁安全,对沟底采用填土处理。

由于沟道狭窄,普通压实机械难以展开,故采用分层强夯的方法对填土进行压实。

填料采用桥梁墩台岸坡刷坡和路基挖余土方。

3.1施工顺序

3.1.1对沟底的杂草、垃圾等进行清理。

3.1.2对沟底进行大致平整,形成可排水的坡度,顺应原沟底纵坡即可。

3.1.3施做沟底排水渗沟,渗沟须置于原状土上。

3.1.4从下游向上游分层填土,严禁从上游向下游呈斜坡式逐步推进的填筑方式,在填筑过程中采用挖掘机和自卸汽车来回对填土进行预压,当场地达到具备压实机械作业条件时,应采用采用压实机械进行碾压。

填筑到比强夯面高1米的位置后进行强夯作业。

3.1.5填土施工全部完成后再进行桥梁桩基施工,同时进行排水及坡面防护工程施工,在施工坡面防护时,需对坡面进行夯实。

3.1.6填土压实度一般要求大于等于85%,在强夯面下2米范围内压实度大于等于90%。

3.2强夯技术要求

3.2.1夯击能及击数:

要求第一、第二遍的单击夯击能力为2000KN·m,最佳夯击次数根据现场试验确定,一般不小于6击,要求最后两击夯沉量之和小于15cm,最后两击夯沉值之差小于5cm,后一击夯沉量小于前一击夯沉量,并且夯坑周围地面没有明显隆起。

3.2.2夯击点距为6米方格网状,施工中可根据试夯确定合理的间距。

3.2.3夯击遍数:

共夯击3遍,前两遍以2000KN·m单击夯击能跳夯,第三遍以1000KN·m的单击夯击能满夯,夯痕彼此重叠搭接,以保证表层有较高的密实度。

3.2.4若第一遍采用2000KN·m的能级时下沉量过大导致强夯作业困难时,可先采用较小的能级,具体根据现场情况确定,待表面稳定后再按前三步骤进行强夯作业。

4.钻孔施工

4.1根据设计文件资料和现场踏勘可知,该冲沟无水,故采用干式钻进工艺,无需泥浆护壁。

钻孔前,按施工设计所提供的地质、水文资料绘制地质剖面图,挂在钻台上。

4.2旋挖钻机配备电子控制系统显示并调整钻进的垂直度,通过电子控制方式来保证钻杆的垂直度,从而保证成孔的垂直度。

同时在每一次钻机提钻甩渣复位后检查钻头是否对中。

4.3开始钻进时,进尺应适当控制,在护筒刃脚处,应低挡慢速钻进。

钻至刃脚下1m后,可按土质以正常速度钻进。

4.4钻孔顺序:

顺桥向从0号桥台往4号桥台方向;横桥向为减小对已成孔的影响,故采用间隔钻,顺序如下图。

横桥向

1

④②⑤③⑥(圆圈内数字为钻孔顺序)

4.5钻进过程中,起落钻头速度宜均匀,不得过猛或骤然变速,以免碰撞孔壁或护筒。

每钻进4~5米深度验孔一次。

孔内出土,应立即清走,不得堆积在钻孔周围。

4.6钻孔过程中应观察主机所在地面和支脚支承地面处的变化情况,发现沉降现象及时停机处理。

4.7钻孔作业应分班连续进行,填写钻孔施工记录,交接班时应交待钻进情况及下一班应注意事项。

《钻孔记录表》主要填写内容为:

工作项目,钻进深度,钻进速度及孔底标高;《钻孔记录表》由专人负责填写,交接班时应有交接记录;根据旋挖钻机钻孔钻进速度的变化和土层取样认真做好地质情况记录,绘制孔桩地质剖面图,每处孔桩必须备有土层地质样品盒,在盒内标明各样品在孔桩所处的位置和取样时间;钻孔桩地质剖面图与设计不符时及时报请监理现场确认,由设计单位确定是否进行变更设计。

4.8钻至桩基设计标高后,钻头在不加压的情况下就地继续旋转数圈,再提钻,保证钻头尽可能取渣情况下避免超钻。

4.9钻孔过程中根据地质情况控制进尺速度:

由硬地层钻到软地层时,可适当加快钻进速度;当软地层变为硬地层时,要减速慢进;在易缩径的地层中,应适当增加扫孔次数,防止缩径;对硬塑层采用快转速钻进,以提高钻进效率;砂层则采用慢转速慢钻进;如在实际施工过程中出现卵石层,则采取以下措施:

对于粒径较小的卵石层采用斗式钻头慢速钻进,粒径较大的卵石层采用锥形螺旋钻头钻进后更换斗式钻头清渣,如此往复,直至穿过卵石层;对于深度较浅的卵石层可采取人工直接开挖的方法穿过该层后改用旋挖钻机钻进的方法。

5.成孔检查

5.1钻孔达到设计深度后,必须核实地质情况。

通过钻渣,与地质柱状图对照,以验证地质情况是否满足设计要求。

如与勘测设计资料不符,及时通知监理工程师及现场设计代表进行确认处理。

如满足设计要求,在现场监理工程师在场的情况下,对护筒顶面标高、孔的中心位置、倾斜度、孔深、孔径等内容,采用测量仪器、测绳、检孔器等工具进行全面检查,签字确认合格。

5.2检孔器长度为4~6倍桩基直径,外径直径比钢筋笼外径大10cm.。

检孔器按照钢筋笼的形式加工,必须规则,且具有一定刚度。

5.3钻孔倾斜度通过检孔器检验:

检孔器在孔顶对中护筒中心下落后,通过在护筒顶观测吊绳相对于竖直垂线偏移情况可计算成孔后的倾斜度。

具体做法是:

在检孔器下放到指定位置后在吊点系一垂球,然后在垂球的吊绳上用毫米尺标定从垂球系点开始的1米位置,待垂球静止后用毫米尺测量垂球吊绳到检孔器吊绳的距离E(单位:

mm)。

此时检孔器所处位置桩孔的倾斜度就为i=E×100﹪/1000。

表5钻孔成孔质量标准

项目

允许偏差

孔的中心位置(mm)

群桩:

100;单排桩:

50

孔径(mm)

不小于设计桩径

倾斜度

小于1%

孔深

不小于设计规定

6.钢筋笼制作、安装

6.1钢筋的验收及管理

钢筋应具有出厂质量证明书。

进场后按有关规定、批量、规格进行抽样检查,并由检查部门出具试验报告。

对于需要焊接的材料还应有焊接试验报告。

确认该批材料满足设计、施工要求后,物资部门方可将该材料入库、登记、造册,不合格的材料应运出施工现场。

钢筋进库后须按不同钢种、等级、牌号、规格批号及生产厂家分别堆存,不得混杂,且应挂牌以资识别。

钢筋在运输、储存过程中,应避免锈蚀和污染。

钢筋宜堆置在仓库内,露天存放时,应垫高并加遮盖。

钢筋发料时应随同原材料发给使用单位原材料出厂质量保证书及进场抽样检查试验报告复印件。

使用部门应按原材料的使用部位登记造册,做到原材料具有可追溯性。

6.2主筋下料及钢筋笼成型

6.2.1钢筋下料

钢筋下料前检查钢筋待加工的端部是否有弯曲现象,如有应先用调直机调直,为减少主筋接头工作量,除按有关规定(图纸所示尺寸)、规范切断后错接,以保证同一截面的钢筋接头数量不大于50%外,其余应尽量采用定尺料;在同一根钢筋上应少设接头,“同一截面”内,同一根钢筋上不得超过一个接头;两连接接头在钢筋直径的35倍范围且不小于500mm以内,均视为“同一截面”。

钢筋连接按图纸要求进行施工,如无图纸要求的,按规范要求施工;桩身主筋与加劲箍筋务必焊牢,主筋与箍筋连接处宜点焊,焊接时注意不要烧伤主筋,主筋与直径10mm箍筋绑扎时,应采用直径≥1.0mm铁丝绑扎。

6.2.2钢筋笼加工采用定位架施工。

钢筋笼分节加工制作,基本节长9m,最后一节为调整节。

将每根桩的钢筋笼按设计长度分节并编号,保证相邻节段可在定位架上对应配对绑扎。

6.2.3焊工必须持证上岗,钢筋焊接前,必须进行试焊,合格后方可正式施焊。

HRB335钢筋φ22和φ28,焊接端钢筋应预弯,当两钢筋的轴线在同一直线上时则进行焊接,焊接时一定要注意不要烧伤主筋。

双面焊长度不小于5d,单面焊长度不小于10d,焊缝厚度h不小于0.3d,焊缝宽度b不小于0.7d。

焊接完成后及时敲掉焊渣,同时在焊接接头处涂刷防锈漆,涂刷要均匀,不得有遗漏。

焊接完成的钢筋,长期存放时,钢筋下面必须垫方木,钢筋表面覆盖彩条布。

6.2.4钢筋笼保护层

桩基加强筋设置在主筋内侧,每2米一道,自身搭接部分采用双面焊,并用“+”形钢筋将其焊接固定,防止钢筋笼变形。

保护层定位钢筋从承台或系梁底以下40cm开始设置,保护层定位钢筋每2米设置一组,每组4根均匀设于桩基加强筋四周。

6.3钢筋笼的运输及安装

整根钢筋笼制作完成后,经自检合格后,报监理工程师检查认可,然后在钢筋加工场内用25T吊车吊至平板式运输车上,分段运送至工地.钢筋笼安装前应清除粘附的泥土和油渍,保证钢筋与混凝土紧密黏结。

若制作完成的钢筋笼需要长期存放时,其表面必须涂刷水泥浆且覆盖。

6.3.1钢筋笼的吊放

现场钢筋笼的吊放直接利用25t汽车吊进行接长及吊放,吊点设置在每节钢筋笼最上一层加劲箍处,对称布置,共计两个,吊耳采用Φ22钢筋制作并与相应主筋焊接,随着钢筋笼的不断接长,钢筋笼重量在不断增加,为避免钢筋笼发生吊装变形,钢筋笼在接长时,用扁担梁固定在护筒顶口(扁担梁采用4根φ28的钢筋焊接成捆),钢筋笼的施工顺序为起吊→正位→连接→下放。

提起连接好的骨架、抽出扁担梁,缓慢下放,重复上述工序。

钢筋笼吊放到位后将钢筋笼用4根φ16钢筋焊接固定,防止浇注混凝土时钢筋笼的上浮和下沉。

固定时,要根据钢护筒的偏位情况,使钢筋笼中心与桩中心重合。

6.3.2声测管、压浆管的连接

声测管采用SCG50×1.2-QY声测管,成品规格为外径50mm,壁厚1.2mm,符合《混凝土灌注桩用钢薄壁声测管及使用要求》中的各项规定。

声测管的连接均采用套管焊接,焊接必须连续密闭,焊缝饱满均匀,不得有空隙砂眼,声测管底座应密封好,顶部用木塞封闭,防止砂浆、杂物堵塞管道,在桩基钢筋笼段,声测管绑扎在钢筋笼的主筋上,且露出桩顶50cm。

压浆管直接利用声测管。

按设计要求安装声测管,声测管用16#铁丝成8字形每2米设置一道绑扎在钢筋笼主筋上,固定绑扎点为每一道加强箍处,每节钢筋笼对接完后,对接声测管、固定牢靠,并保证成桩后的声测管互相平行,声测管顶口堵死,声测管顶节外露高度满足检测要求。

6.4钢筋笼制作、安装检验标准

钢筋笼制作、安装以及钢筋连接接头检验标准详见下表:

表7钢筋加工及安装质量标准

项次

检查项目

规定值或允许偏差

检查方法和频率

1

受力钢筋

间距(mm)

两排以上排距

±5

每构件检查2个断面。

用尺量

同排

基础

±20

灌注桩

±20

2

箍筋、横向水平钢筋、螺旋筋间距(mm)

±10

每构件检查5~10个间距

3

钢筋骨架尺寸(mm)

±10

按骨架总数30%抽查

宽、高或直径

±5

4

弯起钢筋位置(mm)

±20

每骨架抽查30%

5

保护层厚度(mm)

基础

±10

每构件检查8处

7.导管安装

7.1导管制作

7.1.1导管采用专用的螺旋丝扣导管,导管采用300mm内径导管,中间节长2.5m,最下节长4-5m,配备0.5m、1m、1.5m非标准节。

导管制作要坚固、内壁光滑、顺直、无局部凹凸,导管要有足够的抗拉强度,能承受其自重和盛满砼的重量。

7.1.2导管在使用前,除应对其规格、质量和拼接构造进行认真地检查外,应进行试拼和试压,试压导管的长度应满足最长桩浇筑需要,导管自下而上顺序编号和节段长度,且严格保持导管的组合顺序,每组导管不能混用。

导管组拼后轴线差,不宜超过钻孔深的0.5%且不大于10cm。

试压压力为孔底静水压力的1.5倍。

检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