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溪口教育公租楼施工组织设计.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24614924 上传时间:2023-05-29 格式:DOCX 页数:90 大小:241.0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黄溪口教育公租楼施工组织设计.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0页
黄溪口教育公租楼施工组织设计.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0页
黄溪口教育公租楼施工组织设计.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0页
黄溪口教育公租楼施工组织设计.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0页
黄溪口教育公租楼施工组织设计.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黄溪口教育公租楼施工组织设计.docx

《黄溪口教育公租楼施工组织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黄溪口教育公租楼施工组织设计.docx(9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黄溪口教育公租楼施工组织设计.docx

黄溪口教育公租楼施工组织设计

第一章编制说明

1.1编制说明

1、辰溪县黄溪口镇中心小学与辰溪县华盛工程建设有限公司所签定的施工合同文本。

2、怀化市天越建筑设计有限公司设计的:

《黄溪口镇中心小学教育公租房》。

3、我国现行的施工规范和操作规程及有关法律、法规等文件。

4、我国现行的有关机具设备和材料的施工要求和标准。

5、有关文明施工及安全生产的规定和要求。

1.2采用国家及地方规范有关资料

1、《建设工程强制性标准条文》(房屋建筑部分)2002版

2、《工程测量规范》(GBJ50026-2007)

3、《建筑地基基础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2-2002)

4、《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02)

5、《砌体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3-2002)

6、《屋面工程质量验收规范》(GB50207-2002)

7、《建筑地面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9-2002)

8、《建筑装饰装修工程质量规范》(GB50210-2001)

9、《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06)

10、《建筑机械使用安全技术规程》(JGJ33-2001)

11、《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程》(JGJ46-2005)

12、《混凝土外加剂应用技术规范》(GB50119-2003)

13、《建筑地面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9-2002)

14、《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50300-2001)

15、《砌筑砂浆配合比设计规程》(JGJT98-2000)

16、《建设工程文件归档整理规范》(GB/T50328-2001)

17、《建筑工程项目管理规范》(GB/T50326)

18、《建筑施工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GJ130-2001)

19、《民用建筑工程室内外环境污染控制规范》(GB50325-2001)

1.3主要图集

1、《混凝土结构施工图平面整体表示方法制图规则和构造详图》03G101-1

2、《独立柱基、条形基础、桩基承台》06G101-6

3、《中南地区通用建筑配件图集合订本》

4、《中南建筑标准设计结构构件图集》

第二章工程概况

2.1工程建设概况

工程名称:

辰溪县黄溪口镇中心小学教育公租房工程

工程地址:

辰溪县黄溪口镇中心小学

建设单位:

辰溪县黄溪口镇中心小学。

设计单位:

怀化市天越建筑设计有限公司。

监理单位:

怀化市建设工程监理有限公司。

质量监督部门:

辰溪建设工程质量安全监督站。

总包单位:

辰溪县华盛工程建设有限公司。

2.2工程结构设计概况及施工条件

1、本工程2014年8月2日进行土石方开挖;

2、本工程施工用水水源、用电电源由业主指定接驳点。

其中施工用水管径DN120,施工用电负荷可供两路1000KVA;

3、施工范围场外为公路,可通行各种车辆,施工设备及材料进场;

4.建筑物周围排水采用明沟,就近排入小区下水管网在有道路出入的部分采用明沟和有盖明沟。

5.建筑防火等级二类,本工程的屋面防水等级Ⅲ级防水层合理使用年限为10年。

 

第三章施工部署

3.1施工流程

3.1.1总体施工流程

见施工网络进度计划(附页)

专项施工方案

本工程采用落地式脚手架,详见脚手架专项施工方案。

一、参数信息:

1.脚手架参数

双排脚手架搭设高度为15m,立杆采用单立杆;

搭设尺寸为:

立杆的纵距为1.5m,立杆的横距为1.05m,立杆的步距为1.5m;

内排架距离墙长度为0.20m;

小横杆在上,搭接在大横杆上的小横杆根数为1根;

脚手架沿墙纵向长度为25.00m;

采用的钢管类型为Φ48×3.0;

横杆与立杆连接方式为单扣件;

连墙件布置取两步三跨,竖向间距3.6m,水平间距4.5m,采用扣件连接;

连墙件连接方式为单扣件;

二、施工现场临时水电设置详见临时水电专项施工方案

3.2施工准备

3.2.1施工准备工作程序

施工准备工作程序见下图所示:

3.2.2现场准备

3.2.2.1测量控制网的建立

工作程序:

现场测量控制点移交→填写移交记录→建立测量控制网→布设工程测量控制点→控制点的保护→测量控制网细化→放线→基础施工。

项目经理部将派出以主管施工生产的项目副经理为组长的现场移交小组,协同甲方、监理等有关单位对测量控制点进行确认并作好移交记录。

根据甲方移交的测量控制点,我们在工程施工前布设好测量控制网,将各控制点做成永久性的座标桩和水平基准点桩,并采取保护措施,以防破坏。

3.2.2.2现场内“三通一平”

我们将根据总平面布置图进行现场内的“三通一平”工作,在工程施工前将给水、排水管线,临时用电线路布设完毕,以保证满足施工生产、生活需要。

3.2.2.3临时设施准备

按辰溪县的统一标准设置五牌一图。

在工地大门上有施工单位的名称和企业标识,工地围墙上有工程名称、建设单位、监理单位、质监单位、设计单位等明显的标识,实行统一规范的对外宣传与管理。

3.2.4内业、技术准备

3.2.4.1图纸会审准备

由项目技术负责人组织有关人员认真学习图纸和规范,并进行图纸自审、会审工作,以便正确无误地施工。

通过学习,熟悉图纸内容,了解设计要求施工应达到的技术标准,明确工艺流程。

进行自审,组织各工种的施工管理人员对本工种的有关图纸进行审查,掌握和了解图纸中的细节。

组织各专业施工队伍共同学习施工图纸,商定施工配合事宜。

参加图纸会审,由设计方进行交底,理解设计意图及施工质量标准,准确掌握设计图纸中的细节。

图纸会审工作程序见下图所示:

熟悉图纸

单位自审

整理自审汇总自审资料

参加业主或监理组织的图纸会审

整理汇总会审资料

会审资料由会审单位盖章后发至各单位

3.2.4.2编制施工组织设计与作业方案

由项目技术负责人组织有关技术人员认真编制该工程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作为工程施工生产的指导性文件。

根据施工组织设计的要求,由各专业技术人员进一步编制详细的、有针对性的施工作业方案。

施工组织设计编制程序见下页程序图。

3.2.4.3建立项目管理制度

由有关部门协助项目按照本单位项目管理文件的规定,制订一套

适合于本工程特点的项目管理制度,使项目的各项管理工作步入标准化、制度化、规范化的良性轨道中来,要求建立的项目管理制度有:

3.2.4.3.1项目经理部组织及人事管理制度

3.2.4.3.2项目安全管理制度

3.2.4.3.3项目施工生产管理制度

3.2.4.3.4项目技术管理制度

3.2.4.3.5项目质量管理制度

3.2.4.3.6项目设备租赁管理制度

3.2.4.3.7项目料具管理制度

3.2.4.3.8项目实验管理制度

3.2.4.3.9项目计量管理制度

3.2.4.3.10项目技术资料管理制度

3.2.4.3.11项目现场保卫管理制度

3.2.4.3.12项目成本管理制度

3.2.4.3作好调查工作

3.2.4.4.1气象资料的调查

掌握气象资料,以便制定雨季、冬季的施工措施。

3.2.4.4.2各种物资资源和技术条件的调查

由于施工所需物资资源品种多,数量大,故应对各种物资资源的生产和供应情况、价格、品种等进行详细调查,以便及早进行供需联系,落实供需要求。

3.2.4劳动力的准备

根据确定的现场管理机构建立项目施工管理层,选择高素质的施工作业队伍进行该工程的施工。

根据该工程的特点和施工进度计划要求,确定各施工阶段的劳动力需用量计划,事先做好特殊工种的筹备。

对进场工人进行必要的技术、安全、思想和法制教育,教育工人树立“安全生产,质量第一”的正确思想,遵守有关施工和安全的技术法规,遵守地方治安法规。

生活后勤保障工作:

在大批施工人员进场前,必须做好后勤工作的安排,为职工的衣、食、住、行、医等予以全面考虑,认真落实,以便充分调动职工的生产积极性。

3.2.5材料准备

3.2.5.1建筑材料准备

根据施工组织设计中的施工进度计划和施工预算中的工料分析,编制工程所需材料用量计划,作好备料,供料工作。

根据材料需用量计划,做好材料的申请,订货和采购工作,使计划得到落实。

特别是发包人供应材料,将安排专人负责与发包人联系,组织发包人供应材料按时进场,并作好保管工作。

3.2.5.2构配件的加工订货准备

根据施工进度计划及施工预算所提供的各种构件配件数量,做好加工翻样工作,并编制相应的需用量计划,组织构配件按计划进场,按施工平面布置图作好存放和保管工作。

3.2.6机械准备

根据施工组织设计中确定的施工方法、施工机具、设备的要求和数量以及施工进度计划的安排,编制施工机具设备需用量计划,组织施工机具设备的落实,确保按期进场。

 

第四章施工方法及技术措施

4.1施工测量

4.1.1平面控制

为了准确进行平面控制,就必须建立施工控制网,保证基础和主体工程施工的定位轴线均能应用所建立的施工控制网。

在本工程施工中,为使用方便,保证施工测设精度,拟建立方格控制网。

4.1.1.1在测量全过程中,严格遵守《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93》精度要求。

4.1.2高程控制

高程测量采用水准测量进行。

水准测量是测量工作的重要部分。

正确合理地布置高程控制水准点,能在很大程度上使立面布置、管线敷设和建筑物施工得以顺利进行。

标高点依据建设单位提供的高程水准点引测。

为了计算简便又不容易出错,应根据水准基点将工程的设计±0.00点标高准确引测于附近固定建筑物或设置永久性水准点上,做好标志。

±0.000标高点引至垫层或楼层的临时水准点不少于四个,引测标高后,应复核至另一水准标高点。

其差不超过±3mm。

这样在各层抄平时可相互校核,避免错误。

以永久性水准点为基准点,首层结构施工完成后将基准点引入首层结构墙、柱上并用墨线弹好,每层楼板以基准点为准排尺,抄测控制标高即总高程及层间标高。

精度要求:

标高测量精度为±5√nmm(n为测站数)。

4.1.3主要轴线的定位

在进行架空层施工前,应对控制线和标高进行复核,经复查均在规范规定误差允许范围内,方可进行地下室正式施工。

并将复查结果标于复查图上,作为交工资料。

地下室垫层施工完后,从建筑物外围控制标桩将地下室控制轴线投于垫层上,弹上墨线。

再根据地下室施工图中各轴线之间的相互关系将细部轴线一一标于垫层上,作为放线依据。

4.1.4标桩的埋设和保护

施工控制测量的成果,必须在地面上精确的固定下来,因而要设稳定牢固的标桩,这是施工测量的一项重要工作。

平面控制点的标桩采用永久性标桩,考虑到在施工和生产中能长期保存,不致发生下沉和位移,标桩的埋设深度1.5m,标桩顶面以高于地面设计高程0.1m。

标桩的型式要用钢筋桩,顶部磨平,在上面刻划十字丝作为标点。

标桩固定后用灰砂砖、混凝土、盖板加以保护。

详见下图。

 

4.2模板工程

一.材料设备要求

1、木方(厚度为60~80mm)

2、木胶板

2、木楔、支撑(钢管)、扣件、螺纹顶、铅丝(12~14号)。

二.作业条件

1、弹好墙身+50cm水平线,检查砖墙(或混凝土墙)的位置是否符线。

办理预检手续。

2、构造柱钢筋绑扎完毕,并办好隐检手续。

3、模板拉杆如需螺栓穿墙,砌砖时应按要求预留螺栓孔洞。

4、检查构造柱内的灰浆清理:

包括砖墙舌头灰,钢筋上挂的灰浆及根部的落地灰。

三.操作工艺

工艺流程:

 

 支构造柱模板

      作清理准备工作 →支圈梁模板 →办预检

         支平板模板

         

1、支模前将构造柱圈梁处杂物全部清理干净。

2、支设模板

(1)、构造柱模板:

A.砖混结构的构造柱模板,可采用木模板。

可用一般的支模方法,为防止浇筑混凝土时模板鼓胀,影响外墙平整,用木模贴在外墙面上,并每隔1米以内设两根拉条,拉条与内墙拉结,拉条直径不应小于φ20。

拉条穿过砖墙的洞要预留,留洞位置要求距地面30cm开始,每隔1米以内留一道,洞的平面位置在构造柱大马牙槎以外一个砖处。

B.外砖内模结构的组合柱,用角模与大模板连接,在外墙处为防止浇筑混凝土挤胀变形应进行加固处理,模板贴在外墙面上,然后用拉条拉牢。

C.外板内模结构山墙处组合柱,模板采用木模板,用斜撑支牢。

D.根部应留置清扫口。

(2)、圈梁模板:

A.圈梁模板可采用木模板上口弹线找平。

B圈梁模板采用落地支撑时,下面应垫方木,当用木方支撑时下面用木楔楔紧。

用钢管支撑时高度调整合适。

C.钢筋绑扎完以后,模板上口宽度进行校正定位,并用木撑进行校正定位,用铁钉临时固定。

如采用组合钢模板,上口应用卡具卡牢,保证圈梁的尺寸。

D砖混,外砖内模结构的外墙圈梁,用横带扁担穿墙平面位置距墙两端24cm开始留洞,中间每隔50cm左右留一道,每面墙不宜少于5个洞。

(3)、安装楼板模板:

地面夯实→地面硬化→支立柱→安大小龙骨→铺模板→校正标高→加立杆的水平拉杆→办预检

A、底层地面应夯实,并进行地面硬化,楼层地面立支柱前应垫通长脚手板,采用多层支架支模时,支柱应垂直,上下层支柱应在同一竖向中心线上。

B、从边跨一侧开始安装,先安第一排龙骨和支柱,临时固定在梁上再安第二排龙骨和支柱,依次逐层安装。

支柱与龙骨间距应根据模板设计规范设计规定。

一般支柱间距为50~70厘米,大龙骨间距为50~70厘米,小龙骨间距为40~60厘米。

C、调节支柱高度,将大龙骨找平。

D、铺模板。

E、平台板铺完后,用水平仪测量模板标高,进行校正,并用靠尺找平。

F、标高校完后,支柱之间应加水平拉杆。

根据支柱高度决定水平拉杆设几道。

一般情况下离地面20~30厘米处一道,往上纵横方向每隔1.6米左右一道,并应经常检查,保证完整牢固。

G、将模板内杂物清理干净,办预检。

(4)、模板拆除:

(前提条件:

必须混凝土试块试压合格后方可拆除模板)

A、柱子模板拆除:

先拆掉柱斜拉杆或支撑,再卸掉柱箍,再把连接每片柱模板的U型卡拆掉,然后用撬棍轻轻撬动模板,使模板与混凝土脱离。

B、楼板、梁模板拆除:

1)、应先拆梁侧帮模,再拆除楼板模板,楼板模板拆模先拆掉水平拉杆,然后拆除支柱,每根龙骨留1~2根支柱暂不拆。

2)、操作人员站在已拆除的空隙,拆去近旁余下的支柱使其龙骨自由坠落。

3)、用钩子将模板钩下,等该段的模板全部脱模后,集中运出,集中堆放。

4)、楼层较高,支模采用双层排架时,先拆上层排架,使龙骨和模板落在底层排架上,上层钢模全部运出后,再拆底层排架。

5)、有穿墙螺栓者先拆掉穿墙螺栓和梁托架,再拆除梁底模。

6)、柱模板拆除时混凝土强度应能保证其表面及楞角不因拆除模板受损坏,方可拆除。

墙模板拆除时混凝土强度必须超过1MPa时,方可拆除。

板与梁模板强度如设计无规定时,应符合施工规范的规定。

(5)、拆下的模板及时清理粘连物,涂刷脱模剂,拆下的扣件及时集中收集管理。

四.质量标准

(1)保证项目:

模板及其支架必须具有足够的强度,刚度和稳定性,其支撑部分应有足够的支撑面积,如安装在基土上,基土必须坚实,并有排水措施。

对湿陷性黄土,必须有防水措施;对冻胀性土,必须有防冻融措施。

(2)基本项目:

1)模板接缝处应严密,预埋件应安置牢固,缝隙不应超过1.5mm。

2)模板与混凝土的接触面应清理干净并采取防止粘结措施,粘浆和漏刷隔离剂累计面积应不大于400cm2.如模板涂刷隔离时应涂刷均匀,不得漏刷或沾污钢筋。

(3)允许偏差项目;见表2-36。

                           表2-36

项目

允许偏差(mm)

检验方法

单层、多层

多层大模

1

轴线位移

5

5

尺量检查

2

标高

±5

±5

用水准仪或拉线和尺量检查

3

截面尺寸:

柱、梁

+4、-5

±2

尺量检查

4

每层垂直度

3

3

用2米托线板检查

5

相邻两板表面高低差

2

2

用直尺和尺量检查

6

表面平整度

5

2

用2米靠尺和楔形塞尺检查

7

预埋钢板中心线位移 

3

3

拉线和尺量检查

五.成品保护

(1)在砖墙上支撑圈梁模板时,防止撞动最上一皮砖。

(2)支完模板后,应保持模内清洁,防止掉入砖头、石子、木屑等杂物。

(3)应保护钢筋不受扰动。

六.应注意的质量问题

(1)构造柱处外墙砖挤鼓变形:

支模板时应在外墙面采取加固措施。

(2)圈梁模板外胀:

圈梁模板支撑没卡紧,支撑不牢固,模板上口拉杆碰坏或没钉牢固。

浇筑混凝土时没专人修理模板。

(3)混凝土流坠:

模板板缝过大没有用纤维板、木板条等贴牢;外墙圈梁没有先支模板后浇筑圈梁混凝土,而是包砖代替支模板再浇筑混凝土,致使水泥浆顺砖缝流坠。

七、应注意的安全问题

1、使用木料支撑,材料应剥皮,尖头要锯平,不得使用腐朽,扭裂的材料,不准用弯曲大、尾径小的杂料,层高在4m以内顶撑尾径不小于8cm,5m以内不小于10cm,5m以上应经过设计。

 

2、顶撑应从离地面50cm高设第一道水平撑,以后每增加2m增设一道。

水平撑应纵横向设置。

 

3、顶撑接头部位夹板不得小于三面,夹板不得小于50×8×2.5cm,相邻接头应互相错开。

 

4、支撑底端地面应整平夯实,并加垫木,不得垫砖,调整高底的木楔要钉牢,木楔不宜垫得过高,(最好是2块)。

 

5、采用木桁架支模应严格检查,发现严重变形,螺栓松动等应及时修复。

 

6、支模应接工序进行,模板没有固定前,不得进行下道工序。

禁止利用拉杆、支撑攀登上下。

 

7、支设4m高以上的立柱模板,四周必须顶牢,操作时要搭设工作台,不足4m高的可使用马凳操作。

8、支设独立梁模应设临时工作台,不得站在柱模上操作和梁底模上行走。

9、二人抬运模板时要互相配合,协同工作。

传送模板、工具应用运输工具或用绳子系牢后升降,不得乱扔。

10、不得在脚手架上堆放大批模板等材料。

11、纵横水平撑、斜撑等不得搭在门窗框和脚手架上。

通道中间的斜撑、拉杆等应设在1.80m高以上。

12、支模中如需中间停歇,应将支撑、搭头、柱头封板等钉牢,防止因扶空、踏空而坠落造成事故。

13、利用门型架、钢管等支模庆配套使用,按规定设置水平和剪刀撑。

14、模板上有予留孔洞者,应在安装后将洞口盖好。

砼板上的予留洞应在拆模后将洞口盖好。

15、拆除模板应经施工技术人员同意。

操作时应按顺序分段进行,严禁猛撬、硬砸或大面积撬落和拉倒,停工前不得留下松动和悬挂的模板。

16、拆除檐口,阳台等危险部位的模板,底下应有架子、安全网或挂安全带操作,并尽量做到模板少掉到架、安全网上,少量掉落在架、安全网上的模板应及时清理。

17、拆模前,周围应设围栏或警戒标志,重要通道应设专人看管,禁人入内。

18、拆模的顺序应按自上而下,从里到外,先拆掉支撑的水平和斜支撑,后拆模板支撑,梁应先拆侧模后拆底模,拆模人应站一侧,不得站在拆模下方,几人同时拆模应注意相互间安全距离,保证安全操作。

 

19、拆下的模板应及时运到指定的地点集中堆放或清理归垛,防止钉子扎脚伤人。

 

4.3钢筋工程

4.3.1钢筋进场与加工

钢筋在现场加工,设原材料堆场、半成品堆场与钢筋加工车间。

钢筋原材料统一按材料计划组织进场,并检查出厂合格证,对各种规格、级别的钢筋进行检验,对于不合格的原材料坚决不允许进场,并严格做好有见证送检和监督抽检,监督抽检率必须达5%以上。

在钢筋开始加工前,先对各种钢筋加工机械设备检修完好,保证正常运转,并符合安全规定。

钢筋加工前由钢筋翻样人员对钢筋进行翻样,结合施工图纸、会审记录及施工规范,按钢筋规格、形状、尺寸、数量填写钢筋料单,计算出钢筋用量。

加工钢筋时,先清除钢筋表面的油污、泥土、浮锈,调直的钢筋不得有弯曲、死弯、小波浪形。

加工时,先按料单放样,试制合格后再成批生产,所有加工的半成品均要按规格、数量、分类堆放,钢筋车间设专人对加工完的半成品挂牌登记,统一发放,严禁长材短用。

钢筋加工的质量标准执行有关设计及规范要求。

4.3.2钢筋绑扎与安装

4.3.2.1底板钢筋绑扎

4.3.2.1.1首先在底板上划好钢筋间距的分档标志,弹好通长线,并摆放下层钢筋(先铺短向,再铺长向),先扎集水坑及电梯井部位。

4.3.2.1.2底板和墙体的后浇带处两侧加设密目钢丝网,密目钢丝网外侧用木板遮挡,并用木枋撑牢。

4.3.2.1.3底板上下层钢筋接头的位置,接头位置应在受力较小处,并相互错开(下层跨1/3,上层在支座处),钢筋对焊接头受拉区不得超过25%,受压区不得超过50%。

4.3.2.1.4基础底板绑扎完后,摆放“”型φ16钢筋马凳间距1.2m×1.2m,之后绑扎上层钢筋的纵横两个方向。

4.3.2.1.5在底板上插柱筋时,先将一支柱箍筋焊接在底板上部面筋上,然后插柱主筋,在底板上插墙筋时,据先分好的轴线仅贴墙体两侧保护层内侧在底板面筋上沿墙体纵向各焊接一根φ12水平筋,然后在其水平筋内侧插墙体竖筋,保证墙筋尺寸。

4.3.2.2柱钢筋绑扎

在绑扎柱钢筋时,下层柱竖向钢筋露出楼面的部分,用工具或柱箍将其固定,以利于上层柱的钢筋接长。

对于上下层柱截面尺寸不同部位,其下层柱钢筋的露出部分,必须在绑扎梁钢筋之前收进。

柱箍筋的接头交错排列,垂直放置,箍筋转角与竖向钢筋交叉点均应扎牢。

柱钢筋在混凝土浇筑中极易偏位,混凝土凝固后很难校正,施工中采取如下图所示的措施进行控制。

柱筋防偏措施示意图

4.3.2.3梁钢筋绑扎

当梁的纵向钢筋出现双层或多层排列时,两排钢筋之间垫以直径25mm的短钢筋,如纵向钢筋直径大于25mm时,短钢筋直径规格与纵向钢筋规格相同。

梁箍筋的接头交错设置,并与两根架立筋绑扎。

4.3.2.4楼板钢筋绑扎

板底筋应伸过支座中,并不小于10d。

底筋、面筋不宜搭接在弯矩较大的位置,搭接长度不小于35d。

板面筋锚固长度不小于设计要求长度或规范要求。

板筋施工时易被踩蹋变形,因此,要在上下层钢筋中设钢筋支架。

用钢筋马凳支设在板、次梁与主梁的交叉处,板的钢筋在上,次梁的钢筋在中层,主梁的钢筋在下。

支撑钢筋采用“”型,采用φ12钢筋,每平方米设一个,支撑筋的高度H=板厚-20。

4.4.2.5钢筋保护层控制

为保证混凝土保护层厚度,柱的垫块在封模前绑在柱主筋上。

梁的垫块在梁钢筋绑扎前垫置,板的垫块在混凝土浇筑前垫好,保护层垫块采用塑料垫块。

当梁、柱截面尺寸较大,钢筋较重时,塑料垫块无法控制钢筋保护层时,采用相同于保护层的短钢筋垫在梁底或挂在柱四边顶端。

4.4.3.1电弧焊

4.4.3.1.1工艺操作要点:

焊接地线应与钢筋接触良好,防止因起弧而烧伤钢筋。

带有垫板或帮条的接头,引弧应在钢板或帮条上进行。

无钢板或无帮条的接头,引弧应在形成焊缝部位,防止烧伤主筋。

根据钢筋级别、直径、接头型式和焊接位置,选择适宜的焊条直径和焊接电流,保证焊缝与钢筋熔合良好。

焊接过程中要及时清渣,焊缝表面保持光滑平整,过渡平缓。

进行帮条焊时,两主筋端头之间应留2~5mm的间隙;进行搭接焊时,钢筋宜先预弯,以保证两钢筋的轴线处在一直线上。

帮条与主筋之间用四点定位焊固定。

搭接焊用两点固定。

定位焊缝应离帮条或搭接端部20mm以上。

焊接时,引弧应在帮条或搭接钢筋一端开始,收弧应在帮条或搭接钢筋端头,弧坑应填满。

第一层焊缝应有足够的熔深,主焊缝与定位焊缝,特别是在定位焊缝的始端与终端,应熔合良好。

4.4.3.1.2质量验收

外观检查:

应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范文 > 行政公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