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高考化学总复习第8章 物质在水溶液中的行为 第4节 课后分层训练28.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460918 上传时间:2022-10-29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99.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版高考化学总复习第8章 物质在水溶液中的行为 第4节 课后分层训练28.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版高考化学总复习第8章 物质在水溶液中的行为 第4节 课后分层训练28.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版高考化学总复习第8章 物质在水溶液中的行为 第4节 课后分层训练28.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版高考化学总复习第8章 物质在水溶液中的行为 第4节 课后分层训练28.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版高考化学总复习第8章 物质在水溶液中的行为 第4节 课后分层训练28.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版高考化学总复习第8章 物质在水溶液中的行为 第4节 课后分层训练28.docx

《版高考化学总复习第8章 物质在水溶液中的行为 第4节 课后分层训练28.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版高考化学总复习第8章 物质在水溶液中的行为 第4节 课后分层训练28.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版高考化学总复习第8章 物质在水溶液中的行为 第4节 课后分层训练28.docx

版高考化学总复习第8章物质在水溶液中的行为第4节课后分层训练28

课后分层训练(二十八) 沉淀溶解平衡

A组 专项基础达标

(建议用时:

30分钟)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导学号:

99682283】

①难溶电解质达到沉淀溶解平衡时,溶液中各种离子的溶解(或沉淀)速率都相等

②难溶电解质达到沉淀溶解平衡时,增加难溶电解质的量,平衡向溶解方向移动

③向Na2SO4溶液中加入过量的BaCl2溶液,则SO沉淀完全,溶液中只含Ba2+、Na+和Cl-,不含SO

④Ksp小的物质其溶解能力一定比Ksp大的物质的溶解能力小

⑤为减少洗涤过程中固体的损耗,最好选用稀H2SO4代替H2O来洗涤BaSO4沉淀

⑥洗涤沉淀时,洗涤次数越多越好

A.①②③      B.①②③④⑤⑥

C.⑤D.①⑤⑥

C [①中不同离子的溶解或沉淀速率可能不相等;②中加难溶电解质,平衡不移动;③中沉淀完全只是离子浓度很小,不是没有;④若物质的组成不同,则不能根据Ksp的大小确定溶解能力;⑥中沉淀洗涤次数越多,溶解越多。

]

2.在BaSO4饱和溶液中,加入Na2SO4(s),达平衡时(  )

A.[Ba2+]=[SO]

B.[Ba2+]=[SO]=[Ksp(BaSO4)]

C.[Ba2+]≠[SO],[Ba2+][SO]=Ksp(BaSO4)

D.[Ba2+]≠[SO],[Ba2+][SO]≠Ksp(BaSO4)

C [加入Na2SO4(s)后,[SO]增大,溶解平衡BaSO4(s)Ba2+(aq)+SO(aq)逆向移动,[Ba2+]减小,Ksp只受温度影响,温度不变,Ksp不变。

]

3.(2017·西安质检)在如图所示曲线中,前半支表示芒硝(Na2SO4·10H2O)的溶解度曲线,后半支表示硫酸钠的溶解度曲线,则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T℃时Na2SO4在B点的溶解度大于在C点的溶解度

B.A点表示Na2SO4溶液尚未达到饱和,但是降温或加入Na2SO4·10H2O都能使其达到饱和

C.在C点时降低温度或升高温度都可以使Na2SO4溶液变浑浊

D.在T℃时配制Na2SO4的饱和溶液,降温至0℃时可以析出芒硝

A [A项犯概念错误,将溶解度与实际溶解溶质的质量混淆。

B项可以A点作x轴的平行线或垂直线,均可以与溶解度曲线的前半部分相交,故可以使用降低温度或添加溶质的方法达到饱和状态。

同样方法以C点作x轴的平行线,将与溶解度曲线前半部分和后半部分都相交,所以C选项正确。

D选项T℃时配制Na2SO4的饱和溶液,降低温度至0℃时,Na2SO4饱和溶液将析出晶体,所以将有芒硝析出。

]

4.已知溴酸银的溶解是吸热过程,在不同温度条件下,溴酸银的溶解平衡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T1>T2

B.加入AgNO3固体,可从a点变到c点

C.a点和b点的Ksp相等

D.c点时,在T1、T2两个温度条件下均有固体析出

C [A项,由于溴酸银溶解时吸热,故温度升高,溶度积增大,则T1

]

5.25℃时,Ksp(BaSO4)=1×10-10mol2·L-2,Ksp(BaCO3)=2.6×10-9mol2·L-2。

该温度下,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向同浓度的Na2SO4和Na2CO3的混合溶液中滴加BaCl2溶液,BaSO4先析出

B.向BaCO3的悬浊液中加入少量的新制氯水,c(Ba2+)增大

C.BaSO4和BaCO3共存的悬浊液中,=

D.向BaSO4的悬浊液中加入Na2CO3的浓溶液,BaSO4不可能转化为BaCO3

D [从BaSO4和BaCO3沉淀的Ksp看,BaSO4比BaCO3更难溶,故BaSO4先析出,A项正确;新制氯水中存在反应Cl2+H2OH++Cl-+HClO,能够溶解BaCO3,B项正确;两沉淀共存的溶液中==,C项正确;增大CO的浓度,c(Ba2+)·c(CO)大于BaCO3的溶度积,BaSO4可能向BaCO3转化,D项错误。

]

6.(2017·贵阳监测)下表是Fe2+、Fe3+、Zn2+被OH-完全沉淀时溶液的pH。

某硫酸锌酸性溶液中含有少量Fe2+、Fe3+杂质,为制得纯净的ZnSO4,应加入的试剂是(  )

金属离子

Fe2+

Fe3+

Zn2+

完全沉淀时的pH

7.7

2.7

6.5

A.H2O2、ZnOB.氨水

C.KMnO4、ZnCO3D.NaOH溶液

A [要使Fe2+和Fe3+全部除去,由题给信息可知,需将Fe2+全部氧化成Fe3+,再调节溶液pH范围为2.7≤pH<6.5,即可将Fe3+完全转化为Fe(OH)3沉淀,且保证Zn2+不沉淀。

氧化Fe2+时不能引入新的杂质,只能用H2O2,调pH时也不能引入新的杂质,用ZnO能促进Fe3+的水解。

7.(2017·长春四校联考)不同温度下,AgCl在水中的沉淀溶解平衡曲线如图所示,曲线Ⅰ、Ⅱ对应的温度分别是T1、T2。

已知T1温度下Ksp(AgCl)=1.6×10-9mol2·L-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导学号:

99682284】

A.T1>T2

B.a=4.0×10-5

C.B点溶液温度变为T1时,溶液中Cl-的浓度不变

D.T2时饱和AgCl溶液中,[Ag+]、[Cl-]可能分别为2.0×10-5mol·L-1、4.0×10-5mol·L-1

B [AgCl的溶解为吸热过程,温度升高溶度积增大,溶液中离子浓度增大,所以曲线Ⅰ对应的温度T1低于曲线Ⅱ对应的温度T2,A错误。

T1时Ksp(AgCl)=1.6×10-9mol2·L-2=a2,则a=4.0×10-5,B正确。

B点溶液温度降至T1时将析出AgCl沉淀,溶液中[Ag+]、[Cl-]减小,C错误。

T1温度下Ksp(AgCl)=1.6×10-9mol2·L-2,则T2温度下Ksp(AgCl)>1.6×10-9mol2·L-2,由于[Ag+][Cl-]=2.0×10-5mol·L-1×4.0×10-5mol·L-1=8.0×10-10mol2·L-2,故D错误。

]

8.(2017·太原质检)已知AgI为黄色沉淀,AgCl为白色沉淀。

25℃时,AgI固体溶于水形成的饱和溶液中c(Ag+)=1.22×10-8mol·L-1,AgCl固体溶于水形成的饱和溶液中c(Ag+)=1.30×10-5mol·L-1。

若在5mL含有KCl和KI浓度均为0.01mol·L-1的混合溶液中,滴加8mL0.01mol·L-1的AgNO3溶液,则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导学号:

99682285】

A.溶液中所含溶质的离子浓度大小关系为[NO]>[K+]>[Cl-]>[I-]>[Ag+]

B.溶液中先产生AgI沉淀

C.AgCl的溶度积常数Ksp的数值为1.69×10-10

D.若在AgCl悬浊液中滴加KI溶液,白色沉淀可能转变成黄色沉淀

A [根据题意可得出25℃时,Ksp(AgCl)=1.30×10-5mol·L-1×1.30×10-5mol·L-1=1.69×10-10mol2·L-2,Ksp(AgI)=1.22×10-8mol·L-1×1.22×10-8mol·L-1≈1.49×10-16mol2·L-2,因为AgCl和AgI的构型相同,所以AgI的溶解度更小,则B、C、D项正确,A项错误。

]

9.(2017·南昌模拟)已知一定温度下,有下列难溶电解质的相关数据:

物质

Fe(OH)2

Cu(OH)2

Fe(OH)3

Ksp/25℃

8.0×10-16

mol3·L-3

2.2×10-20

mol3·L-3

4.0×10-38

mol4·L-4

完全沉淀时的pH范围

≥9.6

≥6.4

3~4

对含等物质的量的CuSO4、FeSO4、Fe2(SO4)3的混合溶液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向该混合溶液中加过量铁粉,能观察到红色固体析出

B.向该混合溶液中逐滴加入NaOH溶液,最先看到红褐色沉淀

C.该混合溶液中[SO]∶{[Cu2+]+[Fe2+]+[Fe3+]}>5∶4

D.向该混合溶液中加入适量氯水,并调pH至3~4后过滤,能得到纯净的CuSO4溶液

D [加入过量铁粉,发生反应:

Fe+2Fe3+===3Fe2+、Fe+Cu2+===Fe2++Cu,有Cu析出,A项正确;对于M(OH)n,开始产生沉淀时,[OH-]=,根据所给物质的Ksp数据,可以判断产生Fe(OH)3时所需[OH-]最小,因此先产生Fe(OH)3沉淀,B项正确;假设各物质的物质的量均为a,则n(SO)=5a,由于三种金属离子均发生水解反应,溶液中n(Cu2+)+n(Fe2+)+n(Fe3+)<4a,则[SO]∶{[Cu2+]+[Fe2+]+[Fe3+]}>5∶4,C项正确;向混合溶液中加入适量氯水,Fe2+被氧化为Fe3+,调pH至3~4,Fe3+虽能完全沉淀,但由于引入了Cl-,得到CuCl2和CuSO4的混合溶液,D项错误。

]

10.金属氢氧化物在酸中的溶解度不同,因此可以利用这一性质,控制溶液的pH,达到分离金属离子的目的。

难溶金属的氢氧化物在不同pH下的溶解度(Smol·L-1)如图所示。

【导学号:

99682286】

(1)pH=3时溶液中铜元素的主要存在形式是________。

(2)若要除去CuCl2溶液中的少量Fe3+,应该控制溶液的pH________(填字母)。

A.>1 B.4左右    

C.<6

(3)Ni(NO3)2溶液中含有少量的Co2+杂质,________(填“能”或“不能”)通过调节溶液pH的方法来除去,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要使氢氧化铜沉淀溶解,除了加入酸之外,还可以加入氨水生成[Cu(NH3)4]2+,写出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

(5)已知一些难溶物的溶度积常数如下表所示:

为除去某工业废水中含有的Cu2+、Pb2+、Hg2+杂质,最适宜向此工业废水中加入适量的________。

A.NaOHB.FeS   

C.Na2S

[解析] 

(1)由图可知,在pH=3时溶液中不会出现Cu(OH)2沉淀,铜元素主要以Cu2+形式存在。

(2)要除去Fe3+的同时必须保证Cu2+不能沉淀,因此pH应保持在4左右。

(3)从图示关系可看出,Co2+和Ni2+沉淀的pH范围相差太小,因此不能通过调节溶液pH的方法达到分离的目的。

(4)Cu(OH)2(s)Cu2+(aq)+2OH-(aq),加入氨水后生成难电离的[Cu(NH3)4]2+,促进Cu(OH)2的溶解。

(5)要使三种离子生成沉淀,最好选择难溶于水的FeS,使三种杂质离子转化为更难溶解的金属硫化物沉淀,且FeS比Na2S更经济。

[答案] 

(1)Cu2+ 

(2)B

(3)不能 Co2+和Ni2+沉淀的pH范围相差太小

(4)Cu(OH)2+4NH3·H2O===[Cu(NH3)4]2++2OH-+4H2O (5)B

11.

(1)已知Ksp[Cu(OH)2]=2.2×10-20mol3·L-3,Ksp[Fe(OH)3]=2.6×10-39mol4·L-4。

常温下,某酸性CuCl2溶液中含有少量的FeCl3,为了得到纯净的CuCl2·2H2O晶体,应加入________________(填化学式),调节溶液的pH=4,使溶液中的Fe3+转化为Fe(OH)3沉淀,此时溶液中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