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环保应急预案81620.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245949 上传时间:2022-10-07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17.1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企业环保应急预案81620.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企业环保应急预案81620.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企业环保应急预案81620.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企业环保应急预案81620.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企业环保应急预案81620.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企业环保应急预案81620.docx

《企业环保应急预案81620.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企业环保应急预案81620.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企业环保应急预案81620.docx

环境污染应急预案

1总则

1.1编制目的

建立健全环境污染事故应急机制,提高企业应对涉及公共危机的突发环境污染事故的能力,维护社会稳定,保障公众生命健康和财产安全,保护环境,促进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1.2编制依据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

《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和《国家突法环境事故应急预案》及相关的法律、行政法规,制定本预案。

1.3事故分级

按照突发环境污染事故严重性和紧急程度分级。

1.4适用范围

本厂区突发环境污染事故,包括废气、废物、粉尘、噪音事故排放,对当地大气环境造成污染,以及对厂区员工或周围居民的生命可能造成重大影响的环境污染事故。

本预案适用于本厂范围内人或不可抗力造成的废水、废气、固废、粉尘、噪音、破坏事件,固自然灾害造成危急人体健康的环境污染事故等。

l.5工作原则

企业在建立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应急系统及其响应程序时,应本着实事求是、切实可行的方针,贯彻如下原则:

(1)坚持以人为本,预防为主。

加强对环境事故危险源的监测、监控并实施监督管理,建立环境事故风险防范体系,积极预防、及时控制、消除隐患,提高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防范和处理能力,尽可能地避免或减少突发环

境污染事故的发生,消除或减轻环境污染事故造成的中长期影响,最大程度地保障公众健康,保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2)坚持统一领导,分类管理,分级响应。

接受政府环保部门的指导,使企业的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应急系统成为区域系统的有机组成部分。

加强企业各部门之间协同与合作,提高快速反应能力。

针对不同污染源所造成的环境污染的特点,实行分类管理,充分发挥部门专业优势,使采取的措施与突发环境污染事故造成的危害范围和社会影响相适应。

(3)坚持平战结合,专兼结合,充分利用现有资源。

积极做好应对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的思想准备、物资准备、技术准备、工作准备,加强培训演练,应急系统做到常备不懈,可为本企业和其它企业及社会提供服务,在应急时快速有效。

1.6危险辨实与评估

厂内如生发环境污染事故,从物质的属性上分主要有固体废物、大气。

从事故的类型分主要有火灾、废物事故排放、大气事故排放等。

最易发生环境污染事故的部门是存储区,生产区、除尘区、水除理等,是防范事故的重点区域。

人的操作失误、防护不力、管理措施不到位和工作场所的设备设施存在的隐患是造成发生的主要原因。

发生事故时,采取消除、减少事故危害和防止事故恶化,最大限度降低事故损失的措施。

根据预测危险源、危险目标可能发生事故的类别、危险程度,而制定事故应急救援方案,充分考虑现有物质、人员及危险源的具体条件,能及时,有效的统筹指导事故应急救援行动。

2主要环境因素分析

2.1易燃易爆物品

现场特殊生产设备,在搬、装卸、堆放、使用过程中,若操作、管理以及生产使用不规范,极易着火或爆炸。

2.2其它因素

(1)触电事故

公司厂区内电气设备较多,电气网路相对繁杂,如果漏电或绝缘损坏、老化,维修不及时或误操作等,有可能造成火灾事故。

(2)噪声伤害

本厂除尘、水泵等设备,在生产过程中会产生噪声,操作者长期处于噪声环境,会对操作者的听力、神经系统产生危害。

(3)粉尘、废气超标排放

如本厂在生产过程中,粉尘、有害气体超标排放,则会对周边环境造成不利影响。

2.3向环境转移途径

空气、水体和土壤等环境要素是危险性物质向环境转移的最基本的途径,同时这三种要素之间又随时发生着物质和能量的传递,污染物进入环境后,随着空气和水体环境发生迁移、分散稀释和降解转化运动。

2.4次生/伴生污染

根据危险因素分析,本厂原料场、变压器室、高压室等,一般会引起火灾、爆炸,同时易挥发物料、粉尘、有害气体向外环境溢出或扩散,很可能产生的伴生/次生污染。

3危险周围可利用的应急救援设备、器材配备

消防设施和消防器材:

消防水池(冷却循环水)、干粉灭火器、灭火沙以及相关应急设施、设备。

4应急救援组织机构、组成人员和职责划分

4.1应急救援组织机构设置

本厂组建“应急救援队伍”,在厂应急指挥小组统一领导下,编为综合协调组、抢险救灾组、后勤保障组及医疗救助组四个行动小组,各个行动小组又可以分为多个分小组

4.2指挥机构

4.2.1专项指挥部:

组建一个针对环境污染事故的专项指挥机构。

现场指挥机构:

机构内含现场指挥机构,负责环境污染事故应急指挥工作。

总指挥:

徐明副指挥:

宋治

成员:

李清贾明沈兵

4.2.2日常应急救援办公室:

负责应急救援的日常工作组长:

宋学治

成员:

李清贾明沈兵

4.3指挥机构职责

负责“预案”的制定、修订,组建应急救援专业队伍,组织实施和演练,检查督促做好重大事故的预防和应急救援的各项准备工作,发生重大事故时,由指挥部发布和解除应急救援命令、信号组织指挥救援队伍实施救援行动,向上级汇报单位通报事故情况,必要时想有关单位发出救援请求,组织事故调查,总结应急救经验教训。

4.3.1成员分工

专项指挥部总指挥:

组织指挥厂区的应急救援。

经营管理处:

协助部指挥做好事故报警、情况通报及事故处置工作;负责灭火、警戒、治安保卫、疏散、道路管制工作;负责现场抢险救援物资的供应和运输工作。

日常应急救援办公室:

现场及有害物资扩散区域内的洗消、监测工作,必要时代表指挥部对外发布有关信息。

其他人员:

负责维持事故现场稳定,对与事故应急救援无关的人员进行紧急疏散。

4.4日常应急救援组的职责

在发生事故时,应急小组积极开展应急救援工作。

通过平时的演习、训练,完善事故应急救援预案。

主要职责如下:

(1)主要负责事故现场调查取证;调查分析主要污染物种类、污染程度和范围,对周边生态环境影响;

(2)承担与当地区域或各职能管理部门的应急指挥机构的联系工作,及时将事故发生情况及最新进展向有关部门汇报,并将上级指挥机构的命令及时向应急指挥小组汇报;

(3)进行环境污染事故经济损失评估,并对应急预案进行及时总结,协助领导小组完成事故应急预案的修改或完善工作;

(4)负责编制环境污染事故报告,并将事故报告向上级部门汇报。

5报警、通讯联络方式

5.1报警

泄漏事故的,指挥部成员应按专业对口迅速向市主管部门等上级领导机关报告。

在储存、运输中,如操作人员或巡检时发现危险目标发生泄漏,应立即采取相应措施处理。

操作人员无法控制时,应立即用电话向厂办公室报警。

公司现有的通信状况:

调度指令通过电话传达。

程控总机备的应急电源,以确保24小时畅通。

各职能部门及生产车间主要负责人电话24小时畅通。

在储存、运输中,如操作人员通过报警或巡检时发现危险目标发生泄漏,应立即采取相应措施予以处理。

操作人员无法控制时,应立即电话向应急指挥小组报警。

依据泄漏的类别和级别,应立即向应急救援小组有关成员汇报,确定启动应急救援程序。

并通知领导小组其他成员与相关部门。

报警和通讯一般应包括以一内容:

(1)事故发生的时间和地点;

(2)事故类型:

火灾、爆炸、泄漏(暂时状态、连续状态);

(3)估计造成事故的泄漏量;

(4)事故可能持续时间;

(5)健康危害与必要的医疗措施;

(6)联系人姓名和电话。

6风险防范措施

对已确定的危险目标,根据其可能导致事故的途径,采取针对性的预防措施,避免事故发生。

各种预防措施必须建立责任制,落实至企业和个人。

一旦发生情况时,尽力降低危害的程度。

6.1废水事故排放的风险防范措施

本厂废物处理由专门管理人员进行沟通和解决。

(1)建立安全生产责任制,落实安全责任人。

(2)实际安全生产检查制度,并严格执行。

(3)做好劳动保护用品的发放和管理工作。

(4)做好安全防护设施管理工作,持续进行安全生产和安全培训。

6.2粉尘事故排放的风险防范措施

(1)建立公司内部环保管理三级网,制定环保行动计划,不断改进公司的环保工作,以减少来自社会关于公司环保问题的投诉、来信或反映。

(2)操作人员24小时对在线除尘设施的操作监控,在操作中严格按除尘设施的设定运行参数进行操作和监控,及时发现的掌握运行中的参数变化,调整参数至正常运行范围,使其保持和稳定在最佳运行状态。

当判断除尘器现场故障时,应及时通知巡检人员或专业技术人员进行处理。

(3)巡检人员和岗位人员按公司环保管理三级制度(一级:

巡检工或岗位人员;二级:

环保管理技术人员;三级:

各部门领导)。

逐级解决和反映环保设施问题,对现场控制的除尘设施,巡检人员应严格履行工作标准,及时发现、报告、处理除尘器故障。

(4)值班长、操作人员应积极协助环保管理技术人员的日常工作,及时提出检修内容或建议。

(5)工艺、机械、电气、仪表等专业主管及技术人员负责配合环保管理技术人员搞好本厂环保保护工作,积极地搞好与环保设施相关工作。

6.3废气超标排放的风险预防措施

(1)定期进行在线监测数据比对,保证在线监测数据的准确性。

(2)环保负责人负责联系相关部门对二氧化硫、粉尘等烟气排放情况进检测,及时发现和掌握运行中的数据变化,并通知生产部门调整参数至正常运行范围。

当排放超标时,应及时通知专业技术人员进行处理。

6.4噪音超标的风险防范措施

(1)本厂的噪音问题由专门管理人员进行沟通和解决。

(2)积极寻求新材料、新技术对厂界噪音进行降噪处理。

6.5发生物料泄漏后的具体预防及应急措施

针对物料泄漏、废弃物排放失控的部位和原因,用提前准备好的沙袋、消防等设施,进行覆盖、拦截、引流等措施,启动相应的水泵,并对雨水沟和污水沟进行相应的切换,以防止污染范围进一步扩大,同时采取相应的回收、吸附等措施清除污染物,降低对环境的影响。

在事故处理过程中,要重点保护污水处理装置正常运行,一旦泄漏物料进入污水系统,将事故废水切入事故蓄水池,以防污水排入附近水环境,造成超标排放。

生产装置区等应有备用防尘帽,面罩,以及手套、应急灯等相关的救生装置若干,以应付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的处理需要。

7人员紧急疏散、撤离

7.1事故现场人员清点、撤离方式、方法

当发生重大爆炸或泄漏事故时,由应急指挥组实施紧急疏散、撤离计划。

事故区域所有员工必须执行紧急疏散、撤离命令。

应急指挥组应立即到事故现场,设立警戒区域,指导警戒区内的员工有序的离开。

警戒区域内的各班

班长应清点撤离人员,检查确认区域内确无任何人滞留后,向指挥组汇报撤离人数,进行最后撤离。

当员工接到紧急撤离命令后,应对物料进行安全处置无危险后,方可撤离岗位到指定地点进行集合。

7.2周边地区的单位、社区人员紧急疏散方式、方法

发生重大事故时,可能危及周边区域的单位、居民安全时,指挥组应与政府有关部门联系,配合政府工作人员引导相关人员迅速疏散至安全地方。

7.3消防设施

根据企业及设计规范要求,厂区内应设置干粉及消防沙消防系统。

并满足消防沙及干粉灭火器用量。

7.4应急通信、报警及照明

整个厂区各系统的通信电缆均各自独立,自成系统。

整个厂区的报警系统采用消防报警系统和电话报警系统相结合方式。

整个厂区的照明依照《工业企业照明设计标准》(GB50034-92)设计。

在防爆区内选用隔爆型照明灯。

正常环境采用普通灯。

7.5救援设备、物质及药品

厂区内危化品仓库均配备所需的个体防护设备,冶炼车间配有急救箱、担架,以便紧急情况下使用。

8事故应急救援终止程序

8.1事故救援工作结束的确定

当事故已得到有效控制,事故现场处置已完成,现场监测符合要求,由相关部门宣布事故应急工作结束,并进行事故现场的善后处理,对厂区进行恢复、重建工作。

9公众教育

我厂将负责对企业邻近地区开展公众宣传和发布本企业有关安全生产的基本信息,加强与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初中教育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