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年高中地理第三单元世界地理分区第6讲东亚日本中亚学案.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24589561 上传时间:2023-05-29 格式:DOCX 页数:28 大小:430.8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年高中地理第三单元世界地理分区第6讲东亚日本中亚学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学年高中地理第三单元世界地理分区第6讲东亚日本中亚学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学年高中地理第三单元世界地理分区第6讲东亚日本中亚学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学年高中地理第三单元世界地理分区第6讲东亚日本中亚学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8页
学年高中地理第三单元世界地理分区第6讲东亚日本中亚学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学年高中地理第三单元世界地理分区第6讲东亚日本中亚学案.docx

《学年高中地理第三单元世界地理分区第6讲东亚日本中亚学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年高中地理第三单元世界地理分区第6讲东亚日本中亚学案.docx(2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学年高中地理第三单元世界地理分区第6讲东亚日本中亚学案.docx

学年高中地理第三单元世界地理分区第6讲东亚日本中亚学案

第6讲 东亚——日本 中亚

考点展示

素养目标

东亚的位置、范围、东西地理特征的差异。

日本的位置、范围、地形与气候特征、工业、农业、经济发展特征及原因和文化特色。

中亚的位置、范围、自然和人文地理特征。

知识:

知道东亚、中亚的范围、主要的国家、气候分布、地形区、主要的河流与湖泊。

掌握日本的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特征。

技能:

能结合地图,分析东亚气候的成因及区域差异,能结合气候分析中亚的农业生产特点并针对问题提出发展方向;学会分析日本地理环境特点及与经济发展的关系。

素养:

结合区域认知,对比分析东亚各国不同地理位置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从人地协调观的角度提出可持续发展的方向。

 东 亚

[读图思考]

(1)东亚的海岸线有何特点?

(2)从自然条件看,东亚沿海与内陆经济差异的原因是什么?

1.位置与范围

位于亚洲东部,太平洋西侧,包括A蒙古、中国、B朝鲜、C韩国、D日本。

2.沿海和内陆的差异

沿海

内陆

范围

中国北方和南方地区,朝鲜,韩国,日本

中国西北和青藏地区,蒙古

地形

以平原、丘陵为主,日本多山

以山地、高原、盆地为主

气候

温带季风和亚热带季风气候

温带大陆性气候、高原山地气候

经济

工农业发达,人口、城市众多

以畜牧业为主,经济欠发达

 日 本

[读图思考]

(1)日本的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及其对气候的影响。

(2)日本的工业分布特点及原因。

位置与范围

(1)位置:

经纬度位置——大部分位于25°N~45°N,125°E~150°E之间;海陆位置——东临A太平洋、西临B日本海,隔G朝鲜海峡与韩国相望。

(2)范围:

领土由C北海道、D本州、E四国、F九州四个大岛及其附近的一些小岛组成。

工业分布

日本工业集中分布于太平洋沿岸和濑户内海沿岸。

主要工业区有a京滨工业区、b名古屋工业区、c阪神工业区、d濑户内工业区、e北九州工业区。

 中 亚

[读图思考]

(1)中亚的农作物分布与自然条件有什么关系?

(2)中亚矿产分布规律是怎样的?

对经济有什么影响?

位置:

大体位于35°N~55°N,属于北温带;地处亚欧大陆中部。

地形:

以丘陵、平原为主。

河流与湖泊:

内流河主要有A阿姆河、B锡尔河,外流河主要有C额尔齐斯河;湖泊主要有D里海、E咸海、F巴尔喀什湖。

主要国家:

除世界上最大的内陆国哈萨克斯坦外,还有①土库曼斯坦、②乌兹别克斯坦、③塔吉克斯坦、④吉尔吉斯斯坦。

农作物分布:

种植业主要分布在北部、西部平原,如小麦主要分布在哈萨克斯坦北部,棉花主要分布在图兰平原、阿姆河、锡尔河流域,这里是世界第三大产棉地,乌兹别克斯坦有“白金之国”之称。

矿产分布:

石油主要分布在里海沿岸,煤主要分布在哈萨克斯坦北部,铁、铜主要分布在哈萨克斯坦中部。

1.读东亚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填出图中字母所表示的地理事物的名称:

海洋:

A____________,B____________,C__________,D__________,E__________,F__________。

河流:

G__________,H__________,I__________。

高原:

J__________,K__________。

(2)填出图中序号所代表的国家名称,并在括号内填出该国首都的名称:

①__________(首都:

__________),

②__________(首都:

__________),

③__________(首都:

__________),

④__________(首都:

__________),

⑤__________(首都:

__________)。

(3)东亚的岛国是__________;半岛国家是__________和__________;背靠大陆的临海国家是__________;内陆国家是__________。

(4)东亚西部地区地处亚欧大陆内部,距__________较远,气候__________,__________在经济中有重要地位。

(5)从a到b,降水量由__________向__________递减。

东亚东部受__________影响,比同纬度其他地区获得更多的________,自古是著名的________区。

答案:

(1)太平洋 日本海 渤海 黄海 东海 南海 黑龙江 黄河 长江 青藏高原 蒙古高原

(2)中国 北京 蒙古 乌兰巴托 朝鲜 平壤 韩国 首尔 日本 东京

(3)日本 朝鲜 韩国 中国 蒙古

(4)海洋 干燥 畜牧业

(5)东南 西北 季风(夏季风) 降水 农业

2.读日本主要岛屿略图,回答下列问题。

(1)将岛屿和山脉名称的代表字母填在图上:

A.北海道岛  B.本州岛    C.四国岛

D.九州岛     M.富士山

(2)图中虚线以北为__________气候,以南为__________气候,两种气候类型的相同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不同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将图中字母所表示的城市名称填写在下列横线上:

E__________,F__________,G__________,H__________,

I__________,J__________,K__________,L__________。

答案:

(1)填图略。

(2)温带季风 亚热带季风 雨热同期 温带季风气候最低气温低于0℃,亚热带季风气候最低气温高于0℃;亚热带季风气候年降水量高于温带季风气候

(3)东京 名古屋 大阪 福山 北九州 札幌 横滨 神户

 东 亚

东亚季风气候的形成及其区域差异

(1)成因:

东亚背靠世界上最大的大陆——亚欧大陆,面向世界上最大的大洋——太平洋,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十分显著,因此形成了世界上著名的季风气候区——东亚季风区。

(2)区域差异

①东西差异:

日本的季风气候具有明显的海洋性特点,中国的季风气候具有明显的大陆性特点,表现为降水量自东向西逐渐减少,且集中于夏季;气温年较差自东向西逐渐增大。

②南北差异:

秦岭—淮河以北、韩国北部及朝鲜、日本本州岛北部和北海道等地属于温带季风气候,以南地区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

(2018·高考全国卷Ⅰ)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乌裕尔河原为嫩江的支流。

受嫩江西移、泥沙沉积等影响,乌裕尔河下游排水受阻,成为内流河。

河水泛滥,最终形成面积相对稳定的扎龙湿地(如下图)。

扎龙湿地面积广大,积水较浅。

(1)河流排水受阻常形成堰塞湖,乌裕尔河排水受阻却形成沼泽湿地。

据此推测扎龙湿地的地貌、气候特点。

(2)分析从乌裕尔河成为内流河至扎龙湿地面积稳定,乌裕尔河流域降水量、蒸发量数量关系的变化。

(3)指出未来扎龙湿地水中含盐量的变化,并说明原因。

(4)有人建议,通过工程措施恢复乌裕尔河为外流河。

你是否同意,并说明理由。

[解题指导] 

(1)由材料信息分析可知,扎龙湿地面积广大,积水较浅,说明地形平坦开阔。

河流排水受阻常形成堰塞湖,而乌裕尔河下游排水受阻形成内流河,说明该地区气候较为干旱,降水较少,蒸发旺盛。

(2)乌裕尔河下游排水受阻形成内流河,河水泛滥,最终形成面积相对稳定的扎龙湿地,说明该地区降水量基本不变化,但气候较为干旱,蒸发旺盛,蒸发量逐渐增大;乌裕尔河下游排水时,降水量大于蒸发量;形成面积相对稳定的扎龙湿地时,降水量等于蒸发量;因此,二者数量关系表现为由降水量大于蒸发量最终变为降水量等于蒸发量。

(3)由于乌裕尔河河水不断带来盐分,加上气候干旱,水分蒸发,盐分大量积聚,未来扎龙湿地水中含盐量逐渐增加。

(4)本问为开放性试题,可以选择同意或不同意进行分析。

同意的理由可以从水环境、生物多样性、泥沙淤积等方面进行分析,恢复为外流河后河流水文特征会向有利方向发展,可防止盐分富集、减少泥沙淤积、扩大鱼类种群规模、减轻水体富营养化。

不同意的理由可从湿地保护方面进行分析,包括减少对自然的干扰、保持湿地水量稳定、保护生物多样性、维护食物链完整等。

[自主尝试] 

(1)地势平坦、开阔。

气候较为干旱(蒸发能力强)。

(2)降水量基本不变化,蒸发量逐渐增大,二者数量关系由降水量大于蒸发量最终变为降水量等于蒸发量。

(3)变化:

水中含盐量逐渐增加。

原因:

河水不断为湿地带来盐分(矿物质);随着湿地水分蒸发,盐分(矿物质)富集(最终饱和)。

(4)同意,可防止盐分(矿物质)富集;减少泥沙淤积;扩大鱼类种群规模;减轻水体富营养化。

不同意,应减少对自然的干扰;保持湿地水量稳定;保护生物多样性;维护食物链完整(保护丹顶鹤);防止湿地环境变化。

  如图中的虚线为某水平自然带在图示地区分布的最北界线。

读图,回答1~2题。

1.该自然带的植被类型为(  )

A.亚热带常绿硬叶林

B.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C.温带落叶阔叶林

D.亚寒带针叶林

2.与该自然带在我国分布的最北界线相比,图示界线(  )

A.纬度较高,主要原因是该地受海洋和暖流影响大

B.纬度较高,主要原因是该地不受西北季风影响

C.纬度较低,主要原因是该地多山地丘陵地形

D.纬度较低,主要原因是该地受寒流影响大

解析:

第1题,根据海陆轮廓和经纬度数值可推知图示地区为日本,日本气候属于温带季风气候和亚热带季风气候,植被为温带落叶阔叶林和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分界线为某水平自然带的最北界线,该自然带的植被类型应是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第2题,日本气候深受海洋影响,同时又有日本暖流的增温增湿作用,使得同纬度地区水热条件优于我国,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分布最北界偏北。

答案:

1.B 2.A

  读某国家示意图,回答3~4题。

3.图中甲海域沿岸冬、夏季降水均较少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

A.纬度因素       B.地形因素

C.洋流因素D.海陆因素

4.下列对于该国河流特征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流速急,水能丰富B.流量季节变化小

C.河流短而流速缓D.流量大,航运价值高

解析:

第3题,由图可知,甲海域南、北两侧分布有山脉,对冬、夏季风有阻挡作用,位于冬、夏季风的背风坡,故降水较少。

第4题,日本多山地、丘陵,降水量大,故河流流速急,水能丰富;日本为季风气候,降水量季节变化大,河流流量季节变化大;日本为群岛国家,陆地面积较小,河流短而流速急;因河流落差大,水流急且流量不稳定,不利于航运。

答案:

3.B 4.A

 日 本

1.日本的自然、社会经济条件和经济发展

2.日本工业分布的变化

(1)太平洋沿岸工业带的形成

日本的工业主要集中在太平洋沿岸和濑户内海沿岸,这一狭长地带成为著名的太平洋带状工业区。

这种布局的特点与日本地理条件、自然资源情况以及对外贸易在经济中的地位有关。

太平洋沿岸工业带曾使日本大大节省了能源资源的运输费用,收到明显的经济效益。

(2)工业向南、北分散

20世纪60年代中期以后,日本原有工业带已经发展到饱和状态,供水、用地紧张,提出了工业再配置问题,出现了分散的趋向。

新工业革命的浪潮也引起日本工业地理分布的变迁,在省能源、省资源的新工业时代,减轻运输负担的考虑已变得不那么重要,而工业化落后地区却由于劳动力丰富、地价便宜、自然环境好,对于新工业建设反而具有更大的吸引力。

因此日本工业布局出现了工业分散的倾向。

例如,九州岛已成为日本新兴的电子工业基地,被称为“硅岛”,就是这种倾向的反映。

(3)产业向国外转移

日本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提出调整产业结构的设想,从劳动、资源密集型逐步转为知识、技术密集型。

进入20世纪80年代,加快了以电子技术、生物技术和新材料为重点的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

劳动密集型和资源密集型工业逐渐向东亚其他国家和东南亚国家转移。

目前京滨、阪神、名古屋、北九州和濑户内海沿岸仍然是日本最重要的工业区。

(高考海南卷)某年3月P地(位置见下图)发生强烈地震,引发大规模海啸,导致附近某核电站核物质泄漏。

泄漏到海洋的核物质主要通过洋流扩散。

据此回答

(1)~

(2)题。

(1)上图所示甲、乙、丙、丁四地中,环境受本次核物质泄漏影响最大的是(  )

A.甲地         B.乙地

C.丙地D.丁地

(2)P地位于(  )

A.亚欧板块与太平洋板块挤压带

B.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挤压带

C.亚欧板块与美洲板块挤压带

D.太平洋板块与美洲板块挤压带

[解题指导] 第

(1)题,由于日本东部有自西南向东北的日本暖流经过,会把P地核泄漏物质顺着洋流带到丙地,因此C正确。

(2)题,P地位于日本附近,根据板块构造学说,P地位于亚欧板块与太平洋板块的碰撞挤压处,所以A正确。

[自主尝试] 

(1)C 

(2)A

  读图,回答1~2题。

1.每年日本不同地区樱花开放日期各不相同。

从4月初到6月末樱花依次盛开的地区是(  )

A.本州、九州、北海道B.北海道、本州、九州

C.九州、本州、北海道D.北海道、九州、本州

2.日本工业分布主要如上图阴影所示,与此空间分布无关的因素是(  )

A.交通B.资源

C.水源D.市场

解析:

第1题,纬度越低,樱花开放时间越早。

第2题,日本本土资源缺乏,市场狭小,故工业布局在沿海港口地区,接近对外贸易的港口和消费市场,利用便利的海运,运进原料,输出产品。

答案:

1.C 2.C

  (2019·东北三校联考)富良野,每年6月下旬至8月上旬,薰衣草大面积盛开,被誉为“东方的普罗旺斯(5°27′E,43°31′N)”。

该地区的夕张市,4-7月种植的哈密瓜不仅深受本国居民喜爱,亦远销国外。

四国岛南部的高知县,则大规模使用温室栽培蔬菜,有“蔬菜王国”之称。

读图,回答3~5题。

3.据材料推断,薰衣草的生长习性为(  )

A.喜阳光、耐旱B.喜高温、喜湿

C.喜湿、耐寒D.喜肥、耐旱

4.关于富良野夕张市与我国新疆地区的哈密瓜种植业,说法正确的是(  )

A.均有先进的哈密瓜种植技术

B.均历史悠久,经验丰富

C.生长期内降水均相对较少,昼夜温差大

D.灌溉水源均来自冰雪融水

5.高知县利用温室栽培蔬菜可以(  )

①改善土壤肥力 ②减少病虫害 ③调控生长期,提高产品质量 ④扩大耕地面积 ⑤减轻台风、暴雨的侵袭

A.①②⑤B.②③⑤

C.②③④D.①④⑤

解析:

第3题,从材料给出的经纬度可判断出普罗旺斯为地中海气候,6月下旬至8月上旬为夏季,炎热干燥,从而推断薰衣草的生长习性为喜阳光、耐旱。

第4题,日本为发达国家,哈密瓜种植技术先进,但种植历史较短;夕张市4-7月降水相对较少,晴天较多,所以昼夜温差较大。

而我国新疆地区哈密瓜种植历史悠久,但技术并不先进;位于温带大陆性气候区,降水少,昼夜温差大,灌溉水源主要来自冰雪融水。

第5题,温室栽培蔬菜并不能改善土壤肥力和扩大耕地面积。

答案:

3.A 4.C 5.B

 中 亚

中亚的地理位置与其自然、人文环境特征的关系

中亚严重旱情产生的原因

(1)位置因素

中亚深居世界最大的大陆——亚欧大陆的内部,海洋上的水汽难以到达,所以中亚地区的气候特点是冬冷夏热,降水稀少,常年干燥,使当地呈现出一片干旱、半干旱的环境。

(2)地形因素

中亚地形以丘陵、平原为主,平坦开阔,这种地形特征有利于地面吸热、辐射,并导致蒸发量增大,所以地形助长了旱情。

(3)周边气候环境

中亚深居内陆,北有温带草原气候,东有温带大陆性气候,东南有高原山地气候,南部还接近亚热带草原和沙漠气候,所以周边气候环境对中亚调温调湿不利,加剧了旱情。

(4)中亚的植被

中亚的植被特点是林木稀少,以温带草原、荒漠为主,所以中亚植被涵养水源、调温调湿功能十分微弱。

(5)中亚的水资源

干旱气候条件下,旱情的缓解全靠地面水资源,而中亚地区水资源不足且分布不均,现有水资源日趋减少,常年闹“水荒”。

当前若没有相应的措施,中亚的旱情会越来越严重。

3.中亚的油气资源及其对我国的影响

(1)中亚油气资源的现状

①油气资源丰富。

中亚大部分的油气资源蕴藏在哈萨克斯坦、土库曼斯坦和乌兹别克斯坦等国和临近里海水域。

②出口潜力大。

中亚地区油气资源丰富,但人口稀少,工业在国民经济中所占比重较低,能源需求不大,因而出口潜力巨大。

(2)与中亚能源合作是我国能源战略的必然选择

中亚地区的油气资源丰富并且出口潜力巨大,获取这一地区的油气资源可以增加我国能源安全的系数,保证能源供给来源的地缘多样化,降低运输成本,获得稳定而丰富的能源供给,也能加强与中亚地区的经济联系。

因此,加强与中亚的能源合作是我国能源战略的必然选择。

(高考福建卷)下图示意关中地区和楚河地区。

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发源于关中地区的戏剧“秦腔”,历史源远流长。

古丝绸之路上的楚河中游地区有一块“秦腔飞地”(乙城附近),当地有数万人是关中地区居民的后裔,至今仍保留着原有的民间文化和风俗习惯。

材料二 吉尔吉斯斯坦多山地,林木等资源丰富;农业以畜牧业和小麦、棉花等种植业为主。

在楚河中游地区,中吉两国合资建设的造纸厂规模与产量居中亚地区前茅。

(1)简述甲、乙城市共同的区位优势。

(2)分析楚河中游地区出现“秦腔飞地”的原因。

(3)楚河中游地区某中学的同学对造纸厂的规模是否扩大展开讨论,形成了两种不同的看法。

选择你支持的一种看法,并为其提供论据。

A:

可扩大造纸厂规模。

B:

不宜扩大造纸厂规模。

[解题指导] 

(1)读图可知,两地都位于河谷平原,地形、气候、水源、交通、农业生产条件等方面都有利于城市的形成和发展。

(2)楚河中游地区出现“秦腔飞地”,是该地自然条件优越,吸引关中地区的移民迁入、聚居,使“秦腔文化”世代相传的结果。

(3)本题属于开放性题目,只要言之有理即可。

如果支持A,则主要从经济效益方面阐述;如果支持B,则主要从环境效益方面阐述。

[自主尝试] 

(1)地处河谷平原,地势平坦宽阔;气候较温和;河流较多,水源充足;周边地区农业基础较好,农产品丰富;交通便利;是当地的经济、文化、政治中心。

(2)地处古代丝绸之路;自然地理环境较好;关中地区人口迁移到此聚居,带来秦腔文化,并世代相传至今。

(3)支持A。

农业发展为造纸工业提供更多的资源;两国经贸合作的加强,资金来源更充足,先进设备的引进,林木等资源利用率提高;社会经济的发展,市场扩大。

(其他言之有理也可)

支持B。

造纸厂规模与产量大,市场有限;扩大造纸厂规模可能加剧水资源紧张;可能产生水体、环境污染;砍伐林木可能导致生态破坏。

(其他言之有理也可)

  (2019·永州检测)中亚地区深居内陆,气候干旱,多内流河、内流湖。

读中亚图,回答1~2题。

1.巴尔喀什湖西部是淡水、东部是咸水,其原因是(  )

A.巴尔喀什湖东部蒸发量大

B.巴尔喀什湖东部离太平洋近,降水量大

C.巴尔喀什湖西部离大西洋近,降水量大

D.巴尔喀什湖西部有伊犁河河水注入

2.假如图示地区要开发新能源,应着重考虑的是(  )

A.地热能      B.太阳能

C.潮汐能D.天然气

解析:

第1题,读图可知巴尔喀什湖西部有伊犁河河水注入,而东部没有河流注入。

有河流注入的地方会对湖水起到稀释作用,导致湖水盐度较低。

第2题,图中所示地区为中亚,由于深居内陆,常年降水少,晴朗天气多,太阳能资源丰富,故要开发新能源,应着重考虑太阳能。

答案:

1.D 2.B

  (2019·湛江检测)下图示意亚洲某内陆国水系分布和7月气温分布情况。

读图回答3~4题。

3.该国(  )

A.年降水量自南向北递减

B.水汽主要来自北冰洋

C.最大水系流域面积占国土面积的一半以上

D.常年受西风带控制

4.①地的7月均温可能为(  )

A.18℃B.16℃

C.14℃D.10℃

解析:

第3题,依据经纬度可判断出该国为蒙古国,深居内陆,西风影响不到,D错;依据该国水系分布和7月均温分布可知,北部气温较低,海拔较高,加上水系多,可反映出年降水量自北向南降低,A错;水汽主要来自北冰洋,B对;从图中看最大水系流域面积没有占到国土面积的一半,C错。

第4题,由图可知①地为河流发源地,地势高,气温低,而①地外围等温线为12℃,故①地7月均温应低于12℃,只有D符合。

答案:

3.B 4.D

(2019·北京西城区模拟)读世界某区域图及甲、乙、丙三地气候资料统计表,回答5~6题。

序号

年降水量(mm)

143

295

485

1月均温(℃)

-5.6

5.2

10.3

5.甲、乙、丙三地与表中①②③的对应排序是(  )

A.①②③B.③②①

C.①③②D.②①③

6.丙地附近的湖泊是世界著名的内流湖,其面积逐年萎缩,湖泊萎缩的原因不包括(  )

A.围湖造田B.气候变暖

C.人口增长D.种植棉花

答案:

5.B 6.A

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60分)

(2019·福州模拟)下图是东亚部分地区示意图,图中甲、乙、丙三地纬度大致相同。

据此回答1~2题。

1.下列气候特征中,三地差异最明显的是(  )

A.气温年较差    B.降水量的年际变化

C.夏季风的风向D.高温期与多雨期的时间

2.日本1月0℃等温线与北纬38°纬线基本吻合,而中国东部地区1月0℃等温线与北纬33°纬线基本吻合。

这说明(  )

A.日本地形以山地为主,中国东部以平原为主

B.日本1月南北温差小,中国东部1月南北温差大

C.日本受冬季风影响小,中国东部受冬季风影响大

D.日本1月晴朗天气多,中国东部1月日照时间短

解析:

第1题,由图可知甲、乙、丙三地几乎位于同一纬度,三地均为雨热同期的季风气候,盛行风向相同,但因自东向西,气候的大陆性越来越明显,因而气温年较差越来越大。

第2题,我国东部距离冬季风的源地近,受冬季风影响显著,而日本为岛国,受海洋影响大,故1月气温高于同纬度的我国东部地区。

答案:

1.A 2.C

(2018·高考全国卷Ⅰ)近年来,世界上出现了将精密机械设备的组装或加工工厂建在地下的现象。

例如,日本岐阜某激光加工机组装企业和我国大连某数控机床加工企业,都将工厂建于地面10米以下。

据此回答3~4题。

3.将生产精密机械设备的工厂建在地下有利于(  )

①保持恒温环境②储存原材料和产品

③降低生产成本④减小地面振动影响

A.①③B.②③

C.①④D.②④

4.与岐阜相比,大连地下工厂的设计与施工较少考虑的问题是(  )

A.防渗水B.防噪声

C.防坍塌D.防地震

解析:

第3题,在精密机械设备生产过程中,细微的变形可能就会造成构件和设备不匹配,影响设备的精度。

厂房设在地下有利于保持恒温环境,确保设备的精密制造,①正确;加工工厂的作用不是存储原材料和产品,②错误;工厂建在地面10米以下,增加了生产成本,③错误;外界的振动很难传导到地下工厂内部,工厂建在地下可以更好地保证车间的稳定性,保障设备的精密度,④正确。

故选C。

第4题,由材料可知,岐阜是日本的城市,日本位于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上,地震多发;大连位于亚欧板块内部,地壳相对稳定,D正确。

答案:

3.C 4.D

读某半岛等温线分布图,回答5~6题。

5.图中1月等温线弯曲明显,其影响因素包括(  )

①海洋 ②地形 ③纬度位置

④大气环流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①④

6.若沿ac线作一地形剖面图,下图中能正确反映沿线地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范文 > 行政公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