梨栽培技术.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24586400 上传时间:2023-05-29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28.9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梨栽培技术.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梨栽培技术.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梨栽培技术.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梨栽培技术.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梨栽培技术.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梨栽培技术.docx

《梨栽培技术.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梨栽培技术.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梨栽培技术.docx

梨栽培技术

梨栽培技术

梨是我国主要果树,栽培历史悠久,分布遍及全国。

1997年梨果总产量达630万吨,仅次于苹果和柑橘,位居第三。

梨果营养价值很高,除生食外,可制梨膏、梨酒、梨脯等,为我国重要出口果品,出口品种达30余个。

解放以来,梨曾为湖南第二大水果,但70年代中期,由于品种单一,管理粗放,产量低,因致种植面积下降。

80年代末以来,随着农村产业结构及果树品种结构调整,梨作为一种名特优果品得到迅速恢复和发展。

湖南怀化、岳阳、平江及株洲、炎陵等地栽培较多。

梨树在南方栽培,冬季不存在冻害问题,但其花器官与幼果耐寒力低,高海拔山区由于晚霜易引起冻花冻果;梨需水量大,生理耐旱性弱,但耐涝性强;梨为喜光树种,若光照不足易表现徒长,开花坐果少;梨耐风力弱,易受风害。

此外,梨对地势、土壤选择不严格,但以土层深厚、土质疏松肥沃的砂质壤土最宜。

第一节目前推广的主要良种

梨属于蔷薇科、梨属,该属经济栽培价植较高的主要为白梨、秋子梨、砂梨和西洋梨4个种(系统)。

湖南省栽培的梨品种多属于砂梨系统。

梨品种根据其来源分为地方梨(本地梨)与日本梨。

本地梨树冠高大,生长旺,抗病虫,适应性强,但晚熟品种为多,结果偏迟,肉质稍粗糙(石细胞较多)。

日本梨则早熟、品质好,但抗逆性较弱,病虫害较多,不耐粗放管理。

一、早熟品种

㈠翠伏梨

原名金水二号。

系湖北省果茶研究所用长十郎与江岛杂交育成。

7月中旬成熟,果实近圆形或倒卵形,单果重220克;果皮近熟时翠绿色,采收后转黄绿色;果心小,肉质细嫩,汁多味甜微酸,有香气,含可溶性固形物12%,常温下可贮放半个月;适应性强,抗病力较强;株产50-65千克;花期较早,宜配黄花、新世纪、二宫白、苍溪梨等为授粉树;对肥水要求较高,在瘠薄地、受旱地栽培易落果;生长势强,以短果枝结果为主,故注意开张枝梢角度,及时摘心、拉枝。

该品种为湖南主栽品种。

㈡七月酥

系中国农科院郑州果树研究所用幸水梨与早酥杂交育成。

果实卵圆形,单果重220克;皮黄绿、细薄光滑,贮后变为金黄色;肉质细嫩松脆,汁多,味酸甜可口,可贮藏20天;抗旱,丰产,早熟,一般7月上旬全部成熟;树冠半开张,以短果枝结果为主,注意适当开张角度,缓放枝梢。

二、中熟品种

㈠黄花

浙江农业大学用黄蜜与三花杂交育成的品种。

8月中旬成熟,果实圆锥形,单果重200克;果肉细嫩,汁多味甜,含可溶性固形物12%,果心小;结果早,丰产稳产性强,成年树株产100-150千克;抗病虫力较强,耐旱、耐瘠,易管理;花期和幼叶期易遭蚜虫为害;宜用二十世纪、长十郎、新世纪、今村秋作授粉品种;树冠开张,坐果率高,注意加强肥水,适当疏花疏果。

㈡长十郎

日本从梨园自然实生苗变异后代中选出。

8月上旬成熟,果实扁圆至近圆形,单果重200克左右,最大340克;果皮黄褐色,果心较大,汁多味浓甜,含可溶性固形物14%;结果早,成年树株产50-100千克;耐旱耐瘠,抗病虫;树冠较直立,可密植栽培,生产上注意拉枝,开张树冠;抗风力弱,应选择背风园址或造防护林;用黄花、二宫白、新高、今村秋作其授粉树。

㈢新世纪

日本用二十世纪与长十郎杂交育成,实行套袋栽培即为水晶梨(商品名)。

7月下旬成熟,果实圆形,整齐均匀,单果重150-160克;果皮黄绿色,果肉质脆,汁多味甜,含可溶性固形物12.1%;适应性强,抗黑星病,早果丰产,成年树株产100千克;果实近熟前有少量裂果现象,果面有少量锈斑,宜加强肥水管理,实行套袋栽培;幼树较直立,注意开张树冠,提早结果,用长十郎、二十世纪作授粉树。

㈣幸水

日本用菊水与早生幸藏杂交育成。

7月下旬成熟,果实扁圆形,单果重120-200克;皮黄褐色,肉质细嫩,果心小,汁多味甜,含可溶性固形物13%,品质优;成年树株产60-80千克;对黑斑病、黑星病抵抗力较强,易感胴枯病;对肥水条件要求高,宜选择排水良好的肥沃土壤栽培,防止树体早衰;幼树较直立,注意幼树整形修剪;果面有褐色锈斑,欠美观,宜套袋或设施栽培;用翠伏梨、黄花作授粉树。

三、晚熟品种

㈠湘南

日本用长十郎与今村秋杂交育成。

8月下旬成熟,果实有近圆锥形和扁圆形两种,单果重260~280克,最大达400克;果皮红褐色,肉质松脆、贮后变软,汁多味甜,含可溶性固形物12%,略有涩味;早果丰产,株产100~150千克;对肥水条件要求较高,管理粗放,易成小老树;易感梨锈病;树姿开张,枝易披垂,应合理蜜植;用黄花、新世纪、晚三吉、菊水作授粉树。

㈡金秋梨

由湖南省安江农校从新高梨的芽变中选出,1994年通过鉴定。

果实扁圆形,平均单果重371克;果皮黄褐色,平整光滑;肉质白嫩细脆,不易褐变,石细胞少,汁多味甜,含可溶性固形物13%~15.5%;果实9月上、中旬成熟,耐贮藏;以短果枝结果为主,结果早(2年始果),丰产性强,三年生树株产达16~22千克;与杜梨砧嫁接亲合力强,但与海棠砧不亲和,最宜授粉品种为黄花。

该品种为怀化地区主栽品种。

另外,圆黄、喜水、筑水、翠冠——西子绿、黄金等中早熟梨在我县栽培表现优异。

第二节栽培技术

一、建园与栽植

㈠园地选择

梨园应选择背风向阳、水源充足、土层深厚、疏松肥沃地段。

山地丘陵梨园由于通风透光好,树势易控制,病害少,昼夜温差大,易于高产优质,但不宜在寒冷的高海拔(1000米以上)山地栽培(以免花期受霜害)。

园地若土层浅薄,结构不良,则要撩壕栽植,栽后注意深翻改土,熟化土壤。

此外,避免在桧柏多的地方建园(以免梨锈病严重)。

㈡栽植

1.配置授粉品种大多数梨品种单独一个品种不结果,必须配栽授粉品种。

授粉品种应同样是栽培良种,具有经济价值,其花期与主栽品种要一致或稍早,花粉量多,且亲和力强。

授粉品种若同样为主栽品种(黄花、长十郎与湘南可相互授粉),则按1:

1比例配置,也可2:

1配置。

生产上一般授粉品种与主栽品种比例为1:

4~8,湖南由于花期多阴雨天气,以1:

4最佳。

同时由于梨花期因年份不同有差异,且有些品种有大小年结果现象,故宜选择2~3个授粉品种,以保证充分授粉。

通常2~4行主栽品种,间栽一行授粉品种。

在密植条件下,由于蜜蜂只在行内活动,则行内需配植授粉品种。

授粉品种与主栽品种配置形式

2.栽植密度一般常规栽植密度为4米×5米~2.5米×4米,每亩33~67株,平地与强势品种,密度宜稀,反之宜密。

生长势中等的黄花、翠伏梨品种,每亩41~56株;生长势弱的湘南、长十郎亩栽56~67株。

同时,梨由于成枝力弱,可实行计划密植栽培,每亩栽植110~148株。

目前国外有采用4米×1~2米(每667平主米83~167株)的宽行窄株篱壁形密植,可达到速产丰产,但栽植密度不能过大,以不超过210株/亩为宜。

二、土肥水管理

㈠土壤与水分管理

梨树根系分布深,宜注重深翻改土,增施有机肥料。

深翻一般在秋季落叶后进行,深度80~100厘米。

幼树可自定植沟两侧逐年扩大,成年树则隔行深翻。

幼年梨园行间可间种2~3季绿肥,树盘中耕,保持疏松无杂草,夏秋干旱季节进行树盘覆盖防旱保水。

成年园则采用清耕覆盖法,生长期进行清耕,旱季树盘覆盖,冬季落叶后种植满园花、蚕豆等绿肥,翌年春翻耕入土。

梨需水量大,湖南7~8月高温干旱季节,梨叶片蒸腾强度大,除早熟品种外,大部分中、晚熟品种正值果实迅速膨大期,需水更多,宜及时灌溉,以提高果实产量和品质,防止叶黄早落,避免二次开花。

㈡施肥

梨树喜肥,对氮、磷、钾三要素的需求量大,比例为1:

0.5:

1。

氮肥主要在先年冬季或春季萌芽前施入,生长后期宜适当控氮,以抑制树体长枝旺长。

具体一年施3~4次肥。

1.基肥宜早施,在刚落叶后施入。

以有机肥为主,幼树每株50千克,成年树100~200千克。

幼树可采用环状或穴状施肥,成年树以放射状或条沟状施肥为宜,深度30~50厘米。

2.追肥一年追肥3~4次。

幼年分别在萌芽前、新梢旺盛生长期、新梢停止生长后进行,各次均以速效氮肥为主。

成年树则有:

①花前肥,在萌芽前10~15天,追施速效氮肥,以促进枝叶生长,提高坐果率和叶果比。

对花量多、生长势弱的树此次肥尤为重要。

②保果肥,4月中下旬谢花后至新梢旺盛生长期,速效氮肥配合磷、钾肥施用,促进果实生长发育。

生长旺盛花量少的树少施或不施此次肥,以防梢果争夺养分而引起大量落果。

③壮果肥。

新梢旺盛生长期及6月生理落果后施下。

以钾肥为主,配合氮、磷肥,促进果实肥大和花芽分化。

此次肥料十分重要,不能缺少,并且不宜施用过迟,以免诱发二次生长。

一般早熟品种在6月上旬施用,中、晚熟品种在6月中、下旬施用。

④采后肥。

采果后即施,以速效氮肥为主。

晚熟品种此次肥可与基肥合并施入。

对于结果量大的树很必要,以迅速恢复树势,防止早期落叶和异常二次开花。

此外,在梨树新梢生长、开花坐果和果实生长过程中,可结合叶面喷施0.3%-0.5%尿素、2%-3%过磷酸钙浸出液、0.2%硼砂、0.3-0.5%硫酸亚铁及硫酸锌等叶面肥,以补充树体养分。

三、整体修剪

㈠幼年树整形

梨的树形很多,目前南方梨产区常用的树开主要为主干分层形。

干高40-50厘米,主枝分2层排列在中心干上,5-6个主枝,7-10个副主枝,树冠高2.5-3米。

第一层至第二层层间距60-80厘米,第一副主枝距中心干40-50厘米,第二副主枝在第一副主枝的对方,可以对生,彼此相距40厘米左右(如图2-2)。

这种树形,修剪量轻,成形较快,结果较早,产量高,树冠紧凑,通风透光,适用于大多数品种。

第一年:

一年生苗定植后,离地面50-60厘米短截。

春季萌芽后,将距地面40厘米以下枝梢全部拉平作辅养枝,剪口下第一芽萌发的新梢作中心干,其下抽生的枝梢选择3个方位错开、分布均匀、相距10-15厘米、生长势较均衡的作为第一层主枝。

夏季注意用拉枝、撑枝等方法开张主枝角度,与中心干呈45度角,其余枝梢及时摘心和拉平。

冬季对中心干留20-30厘米短截,剪口芽方向与前次相反。

对三大主枝短剪1/4左右,剪口芽向外。

第一年若选不出三大主枝,则在第二年中继续选留。

第二年:

春季萌芽后,在三大主枝上各选留一个方向错开,距中心干40-45厘米的新梢作第一副主枝培养。

夏季将中心干上抽生的新梢在尚未木质化时采用拉枝的方法将其拉平,留作辅养枝。

冬季对中心干的延长枝及三大主枝延长枝(着生在主枝先端向外延长生长的一年生枝)各留50厘米左右短剪,以重点保证第一层主枝生长健壮,作为全树的基础。

第三年:

继续培养中心干,同时选配第二层主枝与第一层主枝的第二个副主枝。

夏季注意调整第二层主枝的生长方向,使之与第一层主枝错开。

冬季则去掉中心干,对选留的各主枝、副主枝短截1/4左右。

㈡结果树修剪

进入结果期后,修剪重点是培养健壮的结果枝组,并调节生长与结果的平衡。

如中心干仍需扩大树冠,则留中上部壮芽短截1/3-1/5;不需扩大树冠的则用弱枝换头,削弱长势。

对于生长势强、上层分枝多的品种,可根据树冠大小进行“落头开心”,但要分年进行。

1.主枝和副主枝的修剪结果初期,树体长势易偏旺,花芽不易形成。

因此,对这些树切不可大量疏枝,宜采取轻度修剪配合撑、拉和弱枝换头等方法开张角度。

对于生长势强的主枝延长枝,剪截宜稍轻;生长势弱的,剪截可稍重。

一般剪留30-40厘米为宜。

当主枝延长枝短截时,还应考虑副主枝发生的部位及剪口芽的方位,使剪口下的第二或第三个芽留在需发枝的地方。

对树冠已封行,主枝、副主枝已交叉重叠者,延长枝可适当回缩修剪,可回缩剪至三年生枝的隐芽部位。

2.结果枝组的培养和修剪结果初期树要及早培养枝组。

对营养枝采用先放后截(先不短截,待其生长势缓和形成花芽后,再短截、回缩)、弱枝先截后放的方法,促其抽生结果枝组。

此外,可对中、小型枝采用连截法,对其延伸枝中短截,逐步培养成大枝组。

结果枝组的修剪,应掌握交替结果、轮换更新的原则。

即对某些枝组控制的同时,对另一些枝组让其发展。

对枝组内某些枝条进行短截或回缩,而对另一些枝条必须长放或轻剪,即为“一抬一压”、“一长一短”的修剪方法。

梨花芽着生在结果枝顶部,且结果枝的自然更新能力较强,故所有结果枝宜保留不短剪,过密的结果枝群则按“三去一”、“五去二”适当疏除或更新。

注意及时疏除衰老的枝芽,实行“五疏五留”,即疏中留侧、疏上留下、疏弱留强、疏密留稀、疏远留近。

四、花果管理

㈠保花保果

1.加强栽培管理搞好土肥水管理、加强病虫害防治,保护叶片,使树体生长健壮,营养贮备充足,这是保花保果的根本措施。

2.补植、高接授粉品种梨树为异花授粉品种,凡是品种单一、授粉树不足或授粉树配置不当的梨园,须补栽授粉树,但最好的办法是在主栽品种上高接部分授粉品种,这样第二年即可进行开花授粉。

此外,在缺乏授粉品种的当年,可采用树上挂花枝法临时补充授粉。

即采摘数枝授粉品种花枝,插入装有蔗糖水溶液的瓶内,将此带花枝的瓶吊挂于开花的主栽品种树上,任其自然授粉。

3.人工授粉由于梨树开花期受气候条件影响较大,品种间花期不大一致,或者花期阴雨天气多,访花昆虫活动弱,加之目前农药使用较多,昆虫数量少,往往易造成授粉不良,坐果率低。

因此,人工授粉已成为重要的保花保果、增加产量的措施之一。

⑴花粉的采集上午10时以后采集无露水的含苞待放的花蕾或刚开的花朵,两手各拿一花,手指捏住花托处,花心相对,互相摩擦,使花药全部落下,除去花瓣等杂质,薄摊于光洁纸上,置于20-28℃室温下(或置于恒温培养箱中,温度不高于28℃),约过8小时后(最多1-2天)花药即自行爆开,撒出花粉,收集应用。

暂不用的可贮藏在15℃以下的干燥器皿中。

梨花期一般气温较低,因此,收集花粉时均需采用增温措施促使花药裂开。

⑵授粉时期在梨树的初花期至盛花期进行,一天中以上午9-11时为好,一朵花以开花当天及第二天最好。

⑶授粉方法①用毛笔或铅笔橡皮头沾花粉(花粉中加入松花粉或生粉或滑石粉等填充剂进行混合使用,比例为1:

4-10),一次可点花30-50朵。

②将花粉装于纱布袋中,吊在长竹竿的一端,将竹竿举起悬于树冠高处,轻轻拍打竹竿,震落花粉,此法省工,适于大面积生产用。

③花粉液喷花朵。

在中午可用花粉液喷雾花朵,但不宜喷至花朵滴水。

花粉液配制为:

10千克水+10-20克花粉+500-1000克白糖+5-10克硼砂。

4.化学保果花期喷0.2%-0.5%硼砂或硼酸、1%-2%过磷酸钙浸出液、0.3%-0.5%复合肥,及5毫克/升2,4-D、15毫克/升萘乙酸钠、1000毫克/升比久(B9)等都有一定保果效果。

5.环割、环剥对生长过旺的初结果树或徒长性结果枝可在第一次生理落果期(4月中旬)至第二次生理落果前(5月上中旬)进行环割(1-2圈)或环剥(环剥宽度为枝的直径的1/10为宜)。

㈡疏花疏果

1.疏花疏花时期以花序伸出到初花期为宜。

具体疏花时,宜疏弱留强,疏长(长、中果枝顶花芽)留短,疏腋(花芽)留顶,疏密留稀。

为了节约劳力,当一部分授粉受精,达到丰产要求时,也可结合防治病虫,喷射0.5%波尔多液和波美0.3度石硫合剂,或40毫克/升萘乙酸钠,以杀死柱头起到疏花作用。

2.疏果自第一次落果后开始至5月中旬前后完成。

在保持一定叶果比的基础上进行,一般砂梨系统叶果比为25-30:

1为宜。

疏果时应掌握:

弱树、多果树早疏狠疏,旺树、少果树晚疏少疏;内膛弱枝多疏少留,外围强枝多留少疏;留大果疏小果,留好果疏病虫、畸形果,留边果疏中心果。

㈢果实套袋

梨果套袋不仅可防止病虫危害,减少果实农药残留量,而且是提高果实商品价值行之有效的栽培措施。

梨果袋多选具有一定透光性能的蜡质黄色条纹纸袋,能防晒、防雨,并经药剂处理,具防病虫效果。

梨在盛花后一个月内完成疏果,疏果半个月内尽早套袋(若防果锈,则在谢花后10-15天内完成套袋)。

套袋前喷一次药防治病虫害。

套袋时,袋口于果柄中、顶部,然后聚紧袋口,用细铁丝扎住即可。

五、主要病虫害及其防治

㈠主要病害及其防治

1.梨黑星病

⑴发病特征梨黑星病又叫疮痂病,我国梨产区普遍发生。

主要为害果实、叶片和新梢。

叶片发病,多沿叶背的叶脉附近形成淡黄色的圆形或不规则形病斑,并长有墨绿色的霉状物,叶片变黄脱落。

幼果至成熟果均可受害,初期果面发生淡黄色圆形或不规则形病斑,扩大后的病斑亦长满黑色霉层,后病斑扩大下陷、龟裂,形成干疤,病果畸形早落。

当年生徒长枝发病多,芽鳞发黑,开裂枯死。

一般在花落后叶片展开时,若遇阴雨连绵、气温20℃左右,则发病极快,气温高于28℃,发病缓慢(以5-6月发病严重)。

⑵防治方法①冬季清园。

秋末冬初清扫落叶落果,剪除病枝集中烧毁。

发病初期摘除病梢或病花丛。

结合冬季清园,树体喷布波美3-5度石硫合剂加0.2%-0.3%五氯酚钠(PCP)或0.3%洗衣粉。

②在病梢或病花开始出现时(一般在花谢3/4时)及时喷药。

可喷1:

1.5:

200波尔多液、65%代森锌500倍液、25%多菌灵300-500倍液、50%甲基托布津500-800倍液。

2.梨黑斑病

⑴发病特征主要为害果实、叶和新梢。

幼叶先发病,病斑近圆形,暗褐色,微显轮纹,其上着生有黑色霉层。

新梢上病斑椭圆形或纺缍形,淡褐色或黑褐色,凹陷稍开裂,果实病斑圆形或椭圆形,略凹陷,表面有黑霉,后发生龟裂,病果易早落。

重病果裂口可达果心部,常数斑合并为大斑,表面密生黑霉,使全果面呈漆黑色。

该病一般4月下旬开始发病,嫩叶极易受害。

6-7月,如遇多雨,更易流行。

中国梨抗病,日本梨发病较重。

⑵防治方法①选栽抗病品种。

栽植中国梨及日本梨中的长十郎等较抗病品种。

②加强梨园管理,增施有机肥,增加树势。

排水不良梨园,注意开沟排水。

③药剂防治。

3月上中旬梨树发芽前,喷一次0.3%五氯酚钠与波美5度石硫合剂混合液。

在谢花后至梅雨期结束前喷药保护:

前期结合防治梨锈病、轮纹病,喷1:

2:

160-200波尔多液、波美0.5-1度石硫合剂、50%托布津800倍液等,后期可喷50%百菌清600倍液、80%敌菌丹1000倍液。

3.梨锈病

⑴发病特征梨锈病又称赤星病。

为害幼叶、叶柄、新梢及幼果。

受害梨叶正面产生橙黄色病斑,上有许多针头大小的初为橙黄色后变为黑色的小粒头,并分泌粘液。

后期病斑隆起,上生许多条毛状物。

幼果受害也产生相同症状,畸形早落。

新梢受害产生龟裂病斑,易折断。

病菌以冬孢子在桧柏上越冬。

次年3月散发出担孢子借风力传播到梨树上为害。

因此,附近有桧柏、龙柏和欧洲刺柏栽培的梨园受害严重。

⑵防治方法①清除转主寄主。

在梨园5千米内不种植桧柏等柏树寄主。

若附近有桧柏而不能砍除时,则需于2月下旬至3月上旬在桧柏上喷波美1-2度石硫合剂或350倍的五氯酚钠。

②药剂防治。

喷药掌握在梨树萌芽后25天内,在3月下旬、梨树展叶开始喷第一次药,以后每隔10天左右喷药一次,至5月下旬止,一般连喷3次。

药剂可用1:

2:

200波尔多液,65%粉锈宁500-600倍液,65%代森锌500倍液,10%萎锈灵200倍液。

注意在梨树开花期勿喷波尔多液,以防止发生药害。

4.梨轮纹病

⑴发病特征该病又称瘤皮病、粗皮病。

枝干受害,一般以皮孔为中心,产生褐色近圆形病斑,中心隆起呈瘤状,质地坚硬。

最后病斑四周逐渐下陷,成为凹陷的圆圈,病斑上产生许多小黑粒点,枝干粗糙。

果实受害,产生淡褐色不规则形病斑,有明显同心轮纹。

叶上病斑轮纹明显,后变灰白色,叶干枯早落。

一般3-10月为发病时期,春季气温高于28℃以上,连续阴雨,则发病快。

日本梨品种一般发病较重。

⑵防治方法①病部治疗。

对局部发病或初发病枝干,可及时进行刮治。

病斑刮除后,涂刷70%甲基托布津50-100倍液,隔10-15天再涂一次。

刮除病部要早,且要刮得彻底,否则防效差。

②喷药保护。

发芽前结合防治其它病害,喷射波美5度石硫合剂加0.3%五氯酚钠或1:

2:

200波尔多液。

5-7月幼果期,发病梨园每隔15天喷药一次,连续4次。

药剂同防治梨黑斑病。

㈡主要虫害及其防治

1.梨大食心虫

⑴为害症状梨大食心虫又名梨斑螟蛾、梨实螟等,简称梨大,俗称吊死鬼。

幼虫食害梨树的芽和果实。

受害花芽的基部一侧覆有一团虫粪;受害花序常折断花柄,花蕾枯萎;受害幼果的虫孔外有黑褐色粪便,幼果逐渐干枯变黑,因老熟幼虫爬出后吐丝将果柄与果枝相结,受害果常经久不落,故俗称“吊死鬼”。

一般以幼虫蛀入花芽中结茧越冬,春季花芽萌动时,幼虫转入其它花芽为害。

开花时,幼虫潜于花序基部为害。

当幼果大如拇指时,则转入幼果为害,成虫喜夜间活动,对黑光灯有较强的趋性。

⑵防治方法①结合冬季修剪,剪除干枯、带有虫孔、虫粪、鳞片张开的枝芽,集中烧毁。

②开花期及时去掉受害花序,幼果期及时摘除虫果。

③用黑光灯诱杀成虫。

④在花芽膨大至开花期或幼果大如拇指时,发生幼虫转芽、转果时,及时喷药,着重保果。

适用药剂有50%杀螟松乳油800倍液,2.5%溴氰菊脂或5%来福灵乳油1500倍液,90%敌百虫晶体800倍液。

2.梨小食心虫

⑴为害症状又名桃折心虫,简称梨小。

是果树最常见的食心虫,以幼虫蛀食梨、桃等果实和桃新梢。

被害果形成黑疤,故称“黑膏药”。

以梨、桃混栽园为害严重。

一般4月中下旬和5月下旬第1、2代幼虫为害桃梢,6月下旬以后为害梨果实。

⑵防治方法①避免梨、桃、李、樱桃等果树混栽。

混栽果园,对梨等果实受害树种及时刮除粗皮裂缝中越冬幼虫,经常剪除桃、李等被害枝梢,搞好清园工作。

②在成虫发生期,用糖醋液或黑光灯诱杀。

③5月下旬至8月上旬,成虫羽化高峰期内,喷药防治。

药剂可用:

25%西维因可湿性粉剂200倍液、10%杀灭菊酯、2.5%功夫乳油、50%辛敌乳油2000倍液。

3.梨虎象

⑴为害症状又名梨象鼻虫、梨虎。

以山区及管理粗放梨园受害重。

成虫产卵前咬伤果柄,造成落果,还取食嫩芽,啃食果皮、果肉。

幼虫于果肉蛀食,被害果皱缩或畸形脱落。

当梨拇指大时,成虫出土最多,5月中下旬为产卵及为害幼果盛期。

成虫有假死性,怕光、怕风,喜荫蔽。

⑵防治方法①秋冬浅耕,杀灭土中越冬成虫和幼虫。

②震捕成虫。

成虫出土期清晨震树,下垫塑料薄膜,捕杀被震落的成虫。

③在成虫出土盛期,特别是在雨后,树盘内撒施触杀粉剂(2.5%敌百虫粉剂、4%敌马粉剂、2%杀虫净粉剂),触杀出土成虫。

④及时捡拾虫害落果集中处理。

⑤成虫出现后1~2周而未产卵时,树冠喷药:

50%杀螟松乳油800倍液或80%敌敌畏乳油1000倍液。

第三节果实简易贮藏保鲜

一、采收

㈠采收时期

梨采收期主要依据各类品种特性、成熟度、果实用途及气候条件而定。

不需经后熟的果实(如砂梨系统品种),一般在果面已呈现该品种固有色泽,果肉由硬变脆,果梗易与果台脱离,种子变为褐色即可采收。

供鲜销的果实应在接近充分成熟时采收,供贮藏的采收期稍提早。

㈡采收方法

采收时,应首先采树冠下部和外围果,而后再采树冠上部和内膛果,防止碰伤周围果实,注意保存完整的果梗。

用手握住果实,轻轻向上一提,即可摘下果实。

切勿用力向下拉扯,以免损伤果台和花芽,影响来年产量。

雨天及晨露未干时不宜采果,以免引起腐烂。

整个过程要注意轻拿、轻放、轻装,并防止果实曝晒。

二、简易贮藏

梨果肉嫩多汁,贮存过程中,温度要求比苹果严格。

在包装、运输中要防止碰伤,贮前剔除受伤果。

梨失水很快,故贮藏环境相对湿度应保持在90%以上,并且要在包装箱中加聚乙烯薄膜衬里,可在衬上开孔或不挽口,以防二氧化碳浓度过高,引发病害。

㈠家庭简易容器贮藏

用缸、罐、坛贮藏梨果,先将其洗净擦干。

梨果采收后,先放在阴凉处摊放几天,然后分层放在缸、罐、坛内。

装好后,盖上盖封口,以后定期检查。

用纸(木)箱贮藏,箱底和四周垫上薄膜衬里后,再放两层纸,将已发汗的梨用柔软白纸单果包好,整齐摆在箱子里。

薄膜衬里不挽口,盖好箱子。

将箱子放在阴凉的环境中,定期检查,及时剔除烂果。

㈡室内贮藏

选择阴凉靠北的房间作贮藏室,以备贮藏。

先将室内打扫干净,消毒、通风、降温后,在地面铺上一层稻草或干松针,将梨果入室堆贮,最好先行单果包装。

贮藏过程中注意喷水增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范文 > 行政公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