届全国卷Ⅲ高考压轴卷理综生物解析版.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24585807 上传时间:2023-05-29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128.0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届全国卷Ⅲ高考压轴卷理综生物解析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届全国卷Ⅲ高考压轴卷理综生物解析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届全国卷Ⅲ高考压轴卷理综生物解析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届全国卷Ⅲ高考压轴卷理综生物解析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届全国卷Ⅲ高考压轴卷理综生物解析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届全国卷Ⅲ高考压轴卷理综生物解析版.docx

《届全国卷Ⅲ高考压轴卷理综生物解析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届全国卷Ⅲ高考压轴卷理综生物解析版.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届全国卷Ⅲ高考压轴卷理综生物解析版.docx

届全国卷Ⅲ高考压轴卷理综生物解析版

绝密★启封前

2017全国卷Ⅲ高考压轴卷

理科综合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全卷满分30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用0.5毫米的黑色墨水签字笔填写在答题卡上。

并检查条形码粘贴是否正确。

2.选择题使用2B铅笔填涂在答题卡对应题目标号的位置上,非选择题用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书写在答题卡对应框内,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收回。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

H-1C-12O-16Cl-35.5Na-23Al-27Cu-64Zn-65

第Ⅰ卷(选择题,共126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13小题,每小题6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1.2016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颁给了因发现并阐明了细胞自噬机制的科学家.细胞自噬是细胞通过溶酶体与包裹细胞自身物质的双层膜形成的自噬体融合,从而降解细胞自身病变物质或结构的过程(如图),该研究发现饥饿处理能刺激细胞的自噬体形成.自噬对于胚胎发育和细胞分化也发挥作用.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自噬体的形成过程体现了生物膜的流动性

B.饥饿的细胞比正常细胞的自噬体多

C.细胞分化和凋亡过程中发生了自噬过程

D.自噬体能将它所包裹的细胞组分降解

2.下图所示为人体维持内环境稳态的几种调节系统的关系模式图。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若在X处、Y处分别给予一个相同的刺激,可观察到电表指针发生了2次和1次偏转。

B.在Z处加入某种药物后,再刺激轴突的X处,发现冲动的传递被阻断,可能该药物抑制了突触后膜的功能

C.从图中看出,神经递质的受体有两种

D.图中的激素b可以起到催化作用,来调节细胞代谢

3.实验操作不当一般情况下不能达到预期结果,但有的实验或调查若通过及时调整也可顺利完成.下列有关叙述合理的是(  )

A.鉴定蛋白质时,在只有斐林试剂的甲、乙液时,可将乙液按比例稀释得双缩脲试剂

B.探究唾液淀粉酶的催化活性时,发现底物与酶的混合液的pH为0.9时,可调至中性

C.调查遗传病发病率时,如发现样本太少,可扩大调查范围,已获得原始数据不能再用

D.提取光合作用色素实验中,如发现滤液颜色太浅,可往滤液中再添加适量CaCO3

 4.下面为植物叶肉细胞中水的合成与分解过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1H]+O2

H2O+能量.

A.进行过程①②的细胞器为双层膜结构,其中酶的种类相同

B.过程①②中均能产生ATP,都能为细胞内各种吸能反应供能

C.进行过程①的1H]来自于葡萄糖和水,在线粒体基质中产生

D.过程②产生的1H]只来自于水,只能用于还原叶绿体中的C3

5.图A表示某时刻神经纤维膜电位状态,图B表示电位随时间变化曲线。

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将图A神经纤维置于低Na+环境中,静息电位将变大

B.甲区或丙区可能刚恢复为静息状态

C.丁区域的膜电位一定是K+外流形成的

D.若图A的兴奋传导方向是从左到右,则乙处电位可能处于③→④过程

6、棉铃虫是严重危害棉花的一种害虫。

科研工作者发现了苏云金芽孢杆菌中的毒蛋白基因B和豇豆中的胰蛋内酶抑制剂基因D,均可导致棉铃虫死亡。

现将B和D基因同时导入棉花的一条染色体上获得抗虫棉。

棉花的短果枝由基因A控制,研究者获得了多个基因型为AaBD的短果枝抗虫棉植株,AaBD植株自交得到F1(不考虑减数分裂时的交叉互换)。

下列说法的错误是()

A.若F1中短果枝抗虫:

长果枝不抗虫=3:

1,则B、D基因与A基因位于同一条染色体上

B.若F1中长果枝不抗虫植株比例为1/16,则F1产生配子的基因型为AB、AD、aB、aD

C.若F1表现型比例为9:

3:

3:

1,则果枝基因和抗虫基因分别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

D.若F1中短果枝抗虫:

短果枝不抗虫:

长果枝抗虫=2:

1:

1,则F1配子的基因型为A和aBD

29.(9分)细胞器和细胞核的结构和功能、组成细胞的有机物的鉴定、观察细胞的有丝分裂中使用染色剂染色是生物学实验常用的方法,某同学对有关实验做了如下归纳。

实验

序号

观察对象

染色剂

实验结果

花生子叶细胞的脂肪颗粒

苏丹Ⅲ

脂肪颗粒被染成橘黄色

人口腔上皮细胞DNA和RNA分布

吡罗红

甲基绿

细胞内染成绿色的面积显著大于染成红色的面积

人口腔上皮细胞中的线粒体

健那绿

线粒体呈现蓝绿色

洋葱根尖分生组织细胞有丝分裂

龙胆紫

间期细胞不着色,分裂期细胞染色体着色

(1)上述实验结果正确的有  (填实验序号).

(2)实验②和实验④在染色前,都使用了一定浓度的盐酸处理.其中,实验②用盐酸可改变  通透性,加速染色剂进入细胞;实验④用盐酸与酒精混合,对材料进行  ,其目的是  .

(3)健那绿使线粒体着色与线粒体内膜的酶系统有关.线粒体内膜上的酶主要催化有氧呼吸的第  阶段反应,该反应变化是 .

30、(9分)神经一肌肉接头的结构和功能与突触类似,当兴奋传导至突触小体时,突触间隙中的Ca2+通过Ca2+通道内流,继而引起神经递质(Ach)的释放,而兰伯特-伊顿综合征患者的自身抗体与突触前膜的Ca2+通道特异性结合,阻滞Ca2+传递,导致神经一肌肉接头处信号传递障碍,该过程如下图所示。

请回答:

(1)在正常情况下,兴奋传到图中突触小体A处时,膜内的电位变化过程为。

(2)在抗原触发特异性免疫的过程中,途径①的过程需要

的参与才能完成。

细胞甲、乙当中,无增殖分化能力的是,其名称叫做。

甲细胞在产生乙细胞的同时,还生成了,这是发生二次免疫时效应更快、更强的基础。

(3)根据图示可以推测,引起兰伯特-伊顿综合征的抗原因具有与图中的相似的结构,从而引发该病的产生,其症状表现为(2分),该病属于免疫异常中的

病。

31.(9分)某研究小组在水分充足,晴朗无风的夏日,观测到A、B两种高等植物光合速率等生理指标的日变化趋势,分别如图1和图2所示.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两种植物细胞中与光合作用暗反应有关的酶分布于  ,光合作用的反应式为  .A、B两种植物在12:

00时,细胞内产生1H]的场所有  .

(2)图1中,直接引起蒸腾速率变化的指标是  ;据图推测导致12:

00时光合速率出现低谷的环境因素主要是  (填“光照强度”或“CO2”)

(3)图2中,  时刻的有机物积累最大.

(4)图2中b曲线在10:

00后下降的最可能原因是  .若给A、B植物供应14CO2,则在光合作用工程中14C的转移途径是  .

32.(12分)果蝇的灰身和黑身、刚毛和截毛(刚毛变短,称“截毛”)为两对相对性状,分别受基因A、a和D、d控制。

科研小组用一对表现型都是灰身刚毛的雌雄果蝇进行杂交实验,发现其结果与理论分析不吻合,随后又用这对果蝇进行多次实验,结果都如上表所示。

请据图回答:

灰身刚毛

灰身截毛

黑身刚毛

黑身截毛

3/15

3/15

1/15

1/15

5/15

0

2/15

0

(1)对上述遗传现象进行分析,体色性状中的显性性状是。

体色和刚毛长短这两种性状中属于伴性遗传的是。

(2)理论上子代中灰身刚毛雌果蝇的基因型有种,灰身刚毛雌果蝇与黑身刚毛雌果蝇的比例为

(3)该实验结果与理论分析不吻合的原因是基因型为或的个体不能正常发育成活。

若要进一步获得更明确的结论,可以选择纯合灰身截毛雌果蝇和纯合灰身刚毛雄果蝇进行杂交实验(XDY和XdY视为纯合)。

若后代雌:

雄=1:

1,则(2分)的个体不能正常存活;若后代(2分),则(2分)的个体不能正常存活。

(二)选考题(共45分)

37.【生物——选修1:

生物技术实践】(15分)

你对泡萝卜酸黄瓜和酸豆角一定不陌生吧?

一碟酸甜香脆的泡菜,能令人胃口大开。

请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制作泡菜宜选用新鲜的蔬菜,原因是新鲜蔬菜中。

(2)制作泡菜所利用的菌种是,与酿造果酒所需菌种相比较,该菌种细胞结构上的主要特点是。

(3)配制的盐水需煮沸,其作用是和。

(4)测定亚硝酸盐含量的原理是亚硝酸盐与发生重氮化反应后,与N-1-萘基乙二胺盐酸盐结合形成色染料。

将显色反应后的样品与已知浓度的标准显色液进行目测比较,可以大致估算出泡菜中亚硝酸盐的含量。

(5)提取亚硝酸盐的过程中使用的氢氧化铝乳液的作用是。

381生物-选修3:

现代生物科技专题](15分)

如图表示通过核移植等技术获得某种克隆哺乳动物(二倍体)的流程.

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A表示正常细胞核,染色体数为2n,则其性染色体的组成可为  .过程①表示去除细胞核,该过程一般要在  细胞培养至适当时期再进行,去核时常采用  的方法.②代表的过程是  .

(2)经过多次传代后,供体细胞中 的稳定性会降低,因此,选材时必须关注  .

(3)若获得的克隆动物与供体动物性状不完全相同,从遗传物质的角度分析其原因是  .

(4)与克隆羊“多莉(利)”培养成功一样,其他克隆动物的成功获得也证明了  .

 

2017全国卷Ⅲ高考压轴卷

理科综合

 

生物答案

1.答案D

【考点】细胞器中其他器官的主要功能.

【分析】据图分析,包裹细胞自身物质的双层膜形成自噬体,细胞通过溶酶体与包裹细胞自身物质的双层膜形成的自噬体融合,形成自噬体溶酶体,从而降解细胞自身病变物质或结构.

【解答】解:

A、据图分析,包裹细胞自身物质的双层膜形成自噬体,体现了生物膜的流动性,A正确;

B、处于饥饿状态来激发细胞自噬,比正常细胞的自噬体多,形成的产物用于自身生命活动,B正确;

C、细胞分化和凋亡过程中发生了自噬过程,从而降解细胞自身结构,C正确;

D、自噬体与溶酶体融合,溶酶体内的水解酶能将它所包裹的细胞组分降解,D错误.

故选:

D.

【考点定位】细胞的结构与功能、生命活动的调节。

2.【答案】B

【解析】若在X处给予一个相同的刺激,可观察到电表指针发生了2次偏转,而在Y处刺激时电表指针不偏转,A错误;在Z处加入某种药物后,再刺激轴突的X处,发现冲动的传递被阻断,可能该药物抑制了突触后膜的功能,B正确;从图中看出,神经递质的受体只有一种,C错误;激素只能起到调节作用,D错误。

   

【考点定位】人体维持内环境稳态的调节机制。

3.【答案】A

【考点】检测蛋白质的实验;检测还原糖的实验;酶的特性;叶绿体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

【解答】解:

A、斐林试剂的乙液为0.05g/mL的CuSO4溶液,双缩脲试剂B液为0.01g/ml的CuSO4溶液,因此鉴定蛋白质时,在只有斐林试剂的甲、乙液时,可将乙液按比例稀释得双缩脲试剂,A正确;

B、唾液淀粉酶的最适PH在6.8左右,混合液的pH为0.9时酶已经失活,调节PH酶的活性不会恢复,B错误;

C、在调查某遗传病发病率时,调查群体要足够大,注意随机取样,如发现样本太少,可扩大调查范围,已获得原始数据还能再用,C错误;

D、提取光合作用色素实验中,如果碳酸钙粉末过少,叶绿素分子被破坏,往滤液中再添加不起作用,D错误.

故选:

A.

4.【答案】D

【考点】光反应、暗反应过程的能量变化和物质变化;细胞呼吸的过程和意义.

【分析】分析图解:

图中过程①表示水的合成,该过程发生在有氧呼吸第三阶段,场所为线粒体内膜;

图中过程②表示水在光下分解,该过程发生在光合作用的光反应阶段,场所为叶绿体类囊体薄膜.

【解答】解:

A、进行过程①②的细胞器分别为线粒体和叶绿体,它们均为双层膜结构,但是两者进行的化学反应不同,因此其中酶的种类也不同,A错误;

B、过程②中能产生ATP,但是产生的ATP只能用于光合作用的暗反应阶段,B错误;

C、进行过程①的1H]来自于葡萄糖和水,在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基质中产生,C错误;

D、过程②产生的1H]只来自于水,只能用于还原叶绿体中的C3,D正确.

故选:

D.

5.【答案】A

【解析】静息电位的形成是神经纤维膜对K+通透性增强,K+外流导致膜外为正,膜内为负,与膜外Na+浓度无关,A错误;如果图A中神经纤维上兴奋是从左到右传,由于乙区域是兴奋部位,所以甲和丙是刚刚兴奋后处于恢复后是静息部位,B正确;图A中丁区域处于静息电位,是由K+外流导致,C正确;若图A的兴奋传导方向是从左到右,则乙处的电位为动作可能对应处于图B中③→④过程,D正确。

【考点定位】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

6.【答案】B

试题解析:

1、基因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

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在进行减数分裂产生配子的过程中,位于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随同源染色体分离而分离的同时,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进行自由组合;位于同一条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不遵循自由组合定律,遵循连锁定律.

2、由题意知,B、D位于一条染色体上,因此不遵循自由组合定律,如果A(a)与BD分别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则遵循自由组合定律,基因型为AaBD产生的配子的类型及比例是ABD:

a:

aBD:

A=1:

1:

1:

1,如果A(a)与BD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则A(a)与BD也不遵循自由组合定律,基因型为AaBD的个体产生的配子的类型是ABD:

a=1:

1或者.是aBD:

A=1:

1.

A、如果B、D基因与A基因位于同一条染色体上,则AaBD产生的配子的类型是ABD:

a=1:

1,则自交后代的基因型是AABBDD:

AaBD:

aa=1:

2:

1,表现型是短果枝抗虫:

长果枝不抗虫=3:

1,A正确;

B、由于BD位于一条同源染色体上,如果不考虑交叉互换,则不会产生基因型为AB、AD、aB、aD的四种类型的配子,B错误;

C、果枝基因和抗虫基因分别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则AaBD产生配子的类型是ABD:

a:

aBD:

A=1:

1:

1:

1,自交后代的表现型及比例是9:

3:

3:

1,C正确;

D、如果a与BD连锁,AaBD产生的配子的类型是A:

aBD=1:

1,自交后代的基因型及比例是AA:

AaBD:

aaBBDD=1:

2:

1,短果枝抗虫:

短果枝不抗虫:

长果枝抗虫=2:

1:

1,D正确.

故答案为:

B

29【答案】答案为:

(1)①③(2分)

(2)细胞膜(1分)解离(1分)使组织细胞分离(1分)

(3)三(2分)1H]+O2→H2O(2分)

解析:

本题考查生物学基本实验的知识:

(1)检测脂肪,需要使用苏丹III(苏丹IV)染色,然后使用酒精洗去浮色,在显微镜下观察可以看到被染成橘黄色(红色)的脂肪颗粒;

(2)观察DNA和RNA的分布,需要使用甲基绿吡罗红染色,甲基绿与DNA结合形成蓝绿色,吡罗红把RNA染成红色,DNA集中分布在细胞核,RNA分布在细胞质基质;

(3)线粒体需要使用健那绿染色,染成蓝绿色;

(4)观察细胞有丝分裂实验的步骤:

解离(解离液由盐酸和酒精组成,目的是使细胞分散开来)、漂洗(洗去解离液,便于染色)、染色(用龙胆紫、醋酸洋红等碱性染料)、制片(该过程中压片是为了将根尖细胞压成薄层,使之不相互重叠影响观察)和观察(先低倍镜观察,后高倍镜观察).

(1)①检测脂肪,需要使用苏丹Ⅲ(苏丹IV)染色,然后使用酒精洗去浮色,在显微镜下观察可以看到被染成橘黄色(红色)的脂肪颗粒,①正确;

②观察DNA和RNA的分布,需要使用甲基绿吡罗红染色,甲基绿与DNA结合形成蓝绿色,吡罗红把RNA染成红色,DNA集中分布在细胞核,RNA分布在细胞质基质,所以细胞内染成的红色面积显著大于染成绿色的面积,②错误;

③线粒体需要使用健那绿染色,染成蓝绿色,③正确;

④观察细胞有丝分裂实验中,经过龙胆紫染色后,间期和分裂期细胞都着色,④错误.

所以上述实验结果的归纳,正确的有①③.

(2)观察DNA和RNA的分布实验中用盐酸的目的是改变细胞膜通透性,加速染色剂进入细胞;实验④用盐酸与酒精混合,对材料进行解离,其目的是使组织细胞分离.

(3)线粒体内膜是有氧呼吸第三阶段的场所,其内膜上的酶主要催化有氧呼吸的第三阶段反应,该反应变化是1H]+O2→H2O.

30【答案】

(1)负→正1分

(2)吞噬细胞1分乙1分浆细胞1分

记忆细胞1分

(3)Ca2+通道1分肌肉不能正常收缩(肌肉松弛)2分自身免疫1分

试题解析:

据图分析:

图为反射弧中神经﹣﹣肌肉接头结构,其功能相当于突触结构的功能.乙能合成并分泌抗体,故乙是浆细胞;甲受抗原刺激和淋巴因子的作用下,能分化成浆细胞,则甲是B淋巴细胞.抗体与突触前膜的钙离子通道特异性结合,阻滞钙离子传递,导致神经﹣肌肉接头处信号障碍.

(1)传出神经末梢及其支配的肌肉在反射弧中称为效应器.当兴奋传至A点时,膜内的电位变化过程为负→正

(2)图中甲受抗原刺激和淋巴因子的作用下,能分化成浆细胞,则甲是B淋巴细胞,③B淋巴细胞增殖分化的过程除了生成乙浆细胞外,还能生成记忆细胞.

(3)兰伯特﹣伊顿综合征患者的自身抗体与突触前膜的Ca2+通道特异性结合,由此可以推知神经﹣肌肉接头中的Ca2+通道和肿瘤细胞表面抗原物质具有相似的结构.④过程产生的抗体可与突触前膜的Ca2+通道特异性结合,导致突触前膜释放神经递质(Ca2+进入突触小体或电信号转换为化学信号)的过程受阻,进而造成兴奋传递异常.肌肉不能正常收缩,该病属于免疫异常中的自身免疫病

31【答案】

(1)叶绿体基质1分

1分细胞质基质、线粒体、叶绿体2分

(2)气孔导度1分光照强度1分

(3)18:

001分

(4)呼吸作用速率升高(或“呼吸作用强度”“呼吸作用速率增加”)1分14CO2→14C3→(14CH2O)1分

【考点】光反应、暗反应过程的能量变化和物质变化.

【分析】结合题意分析图解:

图中光合速率的曲线可以看出,在10:

00左右时,光合速率相对量最大;但是在12:

00时出现低谷,正常情况下这可能是由于气孔关闭导致的,但是此时的气孔导度最大,因此可排除二氧化碳的影响.蒸腾作用和气孔导度均在12:

00时达到最高点,图中看出,这两条曲线存在这一定的平行关系.

【解答】解:

(1)光合作用光反应的场所为叶绿体基粒,暗反应的场所为叶绿体基质,因此与光合作用暗反应有关的酶分布于叶绿体基质,光合作用的反应式为CO2+H2O

(CH2O)+O2.A、B两种植物在12:

00时,细胞同时进行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因此细胞内产生1H]的场所有细胞质基质(有氧呼吸第一阶段)、线粒体(有氧呼吸第二阶段)、叶绿体(光反应阶段).

(2)图1中,直接引起蒸腾速率变化的指标是气孔导度;由于12:

00时气孔导度和蒸腾速率没有降低,因此可以推测导致12:

00时光合速率出现低谷的环境因素主要是光照强度.

(3)图2中,a曲线表示CO2消耗量,代表真光合作用速率,b曲线表示从外界吸收的CO2,代表净光合作用速率,根据真正光合速率=净光合速率+呼吸速率,当二氧化碳的吸收量大于0时,光合速率大于呼吸速率,植物在积累有机物,因此,18:

00时的有机物积累量最大.

(4)10:

00时真正光合速率还在上升,但从外界吸收的CO2量反而减少,说明呼吸作用增强,提供的CO2量增加.若给A、B植物供应14CO2,则在光合作用工程中14C的转移途径是14CO2→14C3→(14CH2O).

32【答案】(12分,除注明外,每空1分)

(1)灰身 刚毛长短 

(2)4 3∶1 

(3)AAXDXD、AAXDXd。

AAXDXD(2分)全是雄性(2分),AAXDXd(2分)。

【解析】

(1)对上述遗传现象进行分析,体色性状中的显性性状是灰身。

体色和刚毛长短这两种性状中属于伴性遗传的是刚毛长短。

(2)亲本基因型为AaXDY和AaXDX_,交配后代灰身刚毛雌果蝇基因型种类有2×2=4种。

理论上灰身刚毛雌果蝇(A_XDX_)与黑身刚毛雌果蝇(aaXDX_)比例为3/4:

1/4=3:

1。

(3)该实验结果中灰身刚毛雌果蝇个体缺少了1/6,可拆分为1/3×1/2,由于子代雌果蝇中刚毛基因有两种,各占1/2,则说明灰身致死的基因型为AA,由此可推知可能是AAXDXD或AAXDXd个体不能正常发育成活。

为了判断雌果蝇中X染色体上的基因,应选择隐性(灰身截毛)雌性个体与显性(灰身刚毛)雄性个体交配。

【考点定位】遗传规律的应用。

37【答案】(15分,除标注外,每空2分)

(1)亚硝酸盐的含量低

(2)乳酸菌没有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没有成形的细胞核)

(3)杀死盐水中的微生物去除盐水中的氧气

(4)对氨基苯磺酸玫瑰红(5)除去杂质(1分)

38答案为:

(15分)

(1)XX或XY(1分)卵细胞(1分)显微操作(去核法)(1分)胚胎移植(2分)

(2)遗传物质(2分)传代次数(2分)

(3)卵母细胞的细胞质中的遗传物质会对克隆动物的形状产生影响(3分)

(4)已经分化的动物体细胞核具有全能性(3分)

【考点】动物细胞核移植技术.

【分析】分析题图:

①表示去除细胞核,②代表的过程胚胎移植,概念为动物的一个细胞的细胞核移入一个已经去掉细胞核的卵母细胞中,使其重组并发育成一个新的胚胎,这个新的胚胎最终发育成动物个体.用核移植的方法得到的动物称为克隆动物.

【解答】解:

(1)由题意知,A为细胞核.该动物体的性染色体组成为XX或XY;过程①表示去除细胞核,该过程一般要在卵母细胞培养至适当时期再进行,去核时常采用显微操作去核法.②代表的过程是胚胎移植.

(2)动物细胞培养时,多次传代后,供体细胞遗传物质稳定性会降低,故选材时必须注意传代次数.

(3)克隆动物与供体动物性状不完全相同,从遗传物质的角度来说,是因为卵母细胞的细胞质中的遗传物质会对克隆动物的性状产生影响.

(4)克隆动物证明了已经分化的动物体细胞细胞核具有全能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范文 > 行政公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