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节气养生》之春分搜狐健康.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24580976 上传时间:2023-05-29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28.9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4节气养生》之春分搜狐健康.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24节气养生》之春分搜狐健康.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24节气养生》之春分搜狐健康.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24节气养生》之春分搜狐健康.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24节气养生》之春分搜狐健康.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24节气养生》之春分搜狐健康.docx

《《24节气养生》之春分搜狐健康.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4节气养生》之春分搜狐健康.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24节气养生》之春分搜狐健康.docx

《24节气养生》之春分搜狐健康

《24节气养生》之春分-搜狐健康

【篇一:

24节气养生知识讲座】

24节气养生知识讲座

1、立春(2月3~5日)到了立春节气,意想不到的寒流仍易导致春寒病的发生,这对患有高血压、心脏病的人威胁极大,它可使高血压病人发生脑中风,诱发心绞痛或心肌梗塞,忽冷忽热的气候还易使儿童遭受百日咳、感冒等疾病。

因此,春季养生保健,要预防春季病的袭击。

春季到来,气温转暖,所谓“春三月,此谓发陈,天地俱生,万物以荣”作为万物之灵的人,也和自然界生物一样充满生机,这时,人体各组织器官功能活跃,需要大量的营养物质,供给机体活动和生长发育的需要。

不过,春季气候开始转暖,风干物燥,人体发散现象比较明显。

故应多吃些多汁蔬果,如西红柿、萝卜等,也能为人体补充水分。

2、雨水(2月18~20日)中医认为肝主生发,故春季肝气旺盛,肝木易克脾土,所以春季养生不当容易损伤脾脏,从而导致脾胃功能下降。

在雨水节气之后,随着降雨有所增多,寒湿之邪最易困着脾脏。

同时湿邪留恋,难以去除,故雨水前后应当着重养护脾脏。

春季养脾的重点首先在于调畅肝脏,保持肝气调和顺畅,在饮食上要保持均衡,食物中的蛋白质、碳水化合物、脂肪、维生素、矿物质等要保持相应的比例。

同时还要保持五味不偏,尽量少吃辛辣食品,多吃新鲜蔬菜、水果等。

3、惊蛰(3月5~7日)在惊蛰时节,天气还是冷暖无常的,忽冷忽热的情况很常见,需要警惕感冒等季节性流行疾病的发生。

感冒的原因有很多,而在导致感冒的原因中,有些是可以自我调整,避免的,像生活规律、饮食、心情等完全掌控在自己手中。

惊蛰标志着气候转暖,春雷的响声惊醒了冬眠的动物,包括各种引起疾病的细菌和病毒也开始生长繁殖。

所以在饮食方面,除了要以清淡为主,还要多摄入一些维生素含量高的食物,来增强体质。

4、春分(3月20~22日)由于春分节气平分了昼夜、寒暑,人体血液也正处于旺盛时期,激素水平也处于相对高峰期,此时易发非感染性疾病有高血压、月经失调、痔疮及过敏性疾病等。

春分后虽然天气渐暖,但日夜温差大,按照“勿极寒,勿太热”的原则,早晚要适时添加衣物,可以多晒太阳,以利祛散寒邪。

春分属仲春,此时肝气旺,肾气微,故在饮食方面要戒酸增辛,助肾补肝;同时,要注意健运脾胃,健脾祛湿。

总的原则是忌大热大寒,力求中和,可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能够保持机体功能协调平衡的膳食。

5、清明(4月4~6日)在清明节气中,不宜长时间待在家中,因为中医认为“久视伤血,久卧伤气,久立伤骨,久行伤筋,久坐伤肉”,所以在清明时,人们要经常去户外呼吸新鲜空气,并进行一些健身运动,最重要的是要保持充足的睡眠,以便有足够的精力去面对一天的工作和学习。

清明气候可能热中偏燥,再兼去年寒湿重,故很容易导致内寒外热、肝气郁滞。

另一方面,春天又是肝气升发的季节,由于肝气上逆,肝病患者容易出现病情变化,肝功能异常,严重者甚至会发生出血。

春季养肝药膳食疗应重在平肝气、养肝阴、去风热。

6、谷雨(4月19~21日)春季养生,重在养阳。

过敏体质人群在这个时期应特别提防过空气中的花粉、杨絮、柳絮等过敏源,既往类风湿或风湿性关节炎患者,应特别注意健脾祛湿,在饮食上加以配合。

过了谷雨便意味着春季快过去了,应该抓紧最后的时机在春天养肝护肝。

在各种蔬菜中,最适宜养肝的是菠菜,芹菜可以由清热、平肝、健胃、利水、降血脂、降血压之功效,春季要想舒肝散热,芹菜是首选食材。

7、立夏(5月5~7日)夏季是植物茂盛生长,开花结果的时节。

而中医认为,人体在此时,是心阳最旺盛的时节。

在这个春夏交际的季节里,养生重在养心调神。

立夏时节饮食宜清淡,忌食油腻或辛辣之物,平时多吃蔬菜、水果及粗粮,以增加纤维素、

维生素c和维生素b的供给,起到预防动脉硬化的作用;多饮水,以促进体内致热物质从尿、汗中排出,达到清热排毒的目的。

8、小满(5月20~22)夏季是人体阳气最旺盛的时期,小满作为夏季的第二个节气,也让人们开始体会到炎热的味道。

对于健康人群来说,要想平安度过炎热夏季,就应该在小满时节积极预防各种疾病,以达到“未病先防”的目的。

小满时节应多吃红小豆、山药、冬瓜等食材,达到清热解毒、健脾利湿、补脾养胃、生津润肺、补肾涩精、除烦止渴、祛湿解暑的作用。

9、芒种(6月5~7日)芒种时节天气炎热,健康人群要注意补充水份保持机体处于平衡状态,防病于未然,另外,由于空气湿度增加,有关节炎的患者要特别注意除湿,脾胃虚寒的患者则应该在饮食方面减酸增苦,调理胃气。

芒种时节多吃桑葚、西红柿、鲜百合和梨,这四种食材可以达到补充胃液、促进消化,解热解渴、生津润燥的效果,同时这些食材还含有丰富的维生素,补充人体需要的营养。

10、夏至(6月20~22日)夏至时节由于天气越来越热,人们很容易出现头疼、头晕的情况。

这时候需要大家及时补充身体水分,多喝水;另外,既往有心脏病的病人注意保持乐观情绪切忌大悲大喜,而既往有风湿、类风湿性关节炎的患者,则应避免长时间处于空调环境中,饮食方面更应该注意祛湿。

夏至意味着炎炎夏日正式到来,每到这个节气人们总是很容易“上火”,所以在这个节气里,应尽量多吃青菜,如各种豆类、瓜类、小白菜、香菜等。

既可以凉拌生吃,也可放少许瘦肉丝炒熟吃。

11、小暑(7月6~8日)小暑节气气温已经非常高了,这种情况下健康人群要注意的是防暑降温,保持规律的日常生活起居,谨记要“少动多静”,另外,小暑时节是“冬病夏治”的好时机,一些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过敏性鼻炎等疾病正好趁这个好时机辨证施治,预防冬季疾病复发。

天气炎热使人们变得没有食欲,辛辣食物具有刺激食欲的作用,但是辣椒、花椒吃得过度会引发胃炎、胃溃疡等疾病,因此提醒大家,在这个节气里应多吃清淡、祛暑的食物。

12、大暑(7月22~24日)大暑节气是温度、湿度最高的时间,人体体表也会感觉湿热,在这种桑拿天里,健康人群要注意防中暑,多喝水;心脏病患者,要坚持服用药物,做好心脏防护;肠胃不和人群,要注意保护肠胃,多吃清淡容易消化的食物。

大暑节气应该多吃一些清火生津的食物可防止津液不足、口干舌燥等上火症状。

另外,在三伏天里,人们大多喜欢吃些寒凉的食物,影响脾胃功能,适当的喝些红糖姜水,或做菜时多放些姜,可散寒祛暑。

13、立秋(8月7~9日)立秋后,天气逐渐凉爽,各类“秋季病”开始“骚扰”市民。

经过长期高温的袭击,人体的免疫力已经下降,再加上季节交替之时病菌滋生,老人、小孩等体质较差者难以适应而容易感冒发烧。

此时应注意,夜里不要受凉,尽量少用空调和电扇,注意冷暖变化,以防疾病“秋后算账”。

立秋之后应慎食瓜类水果,脾胃虚寒者更应禁忌。

患有消化道疾病的人在秋季一般要少食多餐,多吃熟软开胃易消化的食物,减少进食油腻食物。

除此以外,切不可过于贪凉,秋天的早晚气温较低,应根据户外的气温变化来增减衣服。

14、处暑(8月22~24日)“春困、秋乏、夏打盹”。

处暑期间,天气由热转凉,很多人都会有懒洋洋的疲劳感,也就是“秋乏”。

营养专家表示,保证充足睡眠和多食碱性食物可驱“秋乏”。

处暑时节要多吃些滋阴润燥的食物,避免燥邪伤害。

保持饮食清淡。

梨、葡萄、西瓜之类,梨的品种很多,特别推荐食品——酸梨。

适量增加优质蛋白质的摄入,如鸡蛋、瘦肉、鱼、乳制品及豆制品等。

15、白露(9月7~9日)白露时节,在秋装选择上要宽紧适度,长短大小适宜。

另外,秋季不宜露背、露胸、露腿。

秋季的外衣裤应用纯丝或纯棉织品或混纺品为面料,

既可防秋凉,又能防燥热,质地柔中有刚、软中有硬,穿在身上爽身。

白露时节要适当摄取滋阴润肺的柔润食物,多吃富含维生素的碱性食品,如苹果、胡萝卜等,有助消除身体疲劳感,特别是老鸭能补五脏之阴,并补血行水、养胃生津,适合初秋食用。

16、秋分(9月22~24日)秋分的“燥”,不同于白露的“燥”。

秋分的“燥”是凉燥,而白露的“燥”是“温燥”。

因此,在饮食方面要注意多吃一些清润、温润为主的食物。

脾胃不和的人群到此季节特别容易出现消化不良、胃脘胀满、腹泻的现象,所以要特别注意。

秋分节气要注重对肺脾肾三脏的养护,在饮食方面要注意多吃一些清润、温润为主的食物,如芝麻、核桃、糯米等。

秋天上市的果蔬品种花色多样,其中藕、荸荠、甘蔗、秋梨、柑橘、山楂、苹果、葡萄、百合、银耳、柿子、芝麻、蜂蜜等,都是此时调养佐餐的圣品。

17、寒露(10月8~9日)寒露以后,随着气温的下降,很多疾病会发生,其中最应警惕的是心脑血管病。

因此,在这多事之秋的寒露节气中,应合理地安排好日常的起居生活。

寒露,标志天气转寒,深秋已至。

此时节,要注意预防秋燥,在饮食调理上应以滋阴润燥为宜,要常食蜂蜜少食辣。

此时节应多食芝麻、糯米、粳米、乳制品等柔润食物,同时增加鸡、鸭、牛肉、猪肝、鱼、虾、大枣、山药等食物以增强体质。

18、霜降(10月23~24日)霜降作为秋季的最后一个节气,此时天气渐凉,秋燥明显,燥易伤津。

对此,专家指出,霜降饮食调养宜平补,要注意健脾养胃,调补肝肾,可多吃健脾养阴润燥的食物。

霜降时节宜选择润燥滋阴的饮食,此类食品有增强免疫力的功效。

全麦面、小麦仁、豆芽、豆浆、花生、芝麻、红薯、山药、南瓜、萝卜、白菜、洋葱、藕、百合、木耳、梨、苹果、葡萄、枸杞、大枣、橄榄、甜杏仁、甘蔗、蜂蜜、鸭蛋等都比较适宜这个时节食用。

19、立冬(11月7~8日)立冬是一年中八个最重要的节气之一。

立冬之后,寒邪当令,人体阳气潜藏、阴气极盛。

此时,对抗严寒要心态平和、合理运动、健康养生。

立冬之后可以大温大补,以安全过冬,抵御严寒。

另外,温阳之余也要滋阴。

中医认为,秋冬养阴,此时养阴还可以起到中和温补之燥的作用。

如宜吃牛肉、羊肉、狗肉、桂圆肉、枣、蛋、山药、猪血、糯米、韭菜等。

有傲霜枝”,开始呈初冬景象。

这时气温持续走低,天气寒冷,提示我们到了御寒保暖的季节。

“小雪”节气里,室内暖气都开始供暖,外面寒冷,人们穿得严实,体内的热气散发不出去,就容易生“内火”。

过于麻辣的食物最好不要吃,这会更助长体内的“内火”,可以多喝点热汤,比如白菜豆腐汤、菠菜豆腐汤、羊肉白萝卜汤等,既暖和又能滋补津液。

21、大雪(12月6~8日)中医认为,“秋冬养阴”,冬属阴,大雪时节尤其应该“去寒就温”,预防寒冷侵袭是必要的。

人体尤其是头部受冷,容易引发心脑血管疾病,会使中风、脑出血、心肌梗死等发病几率明显增高。

体质较差者、老年人和孩子从有暖气的房间出外时,应增添衣服,建议戴帽。

大雪时节肾气正旺,饮食宜增苦忌咸,补理肺胃。

可多吃羊肉、牛肉、鸡肉、鹌鹑、墨鱼、章鱼、北芪、党参、熟地、黄精、枸杞子、玉蜀黍、芋头、花生、山药、栗子及杏脯等食物或药食两用之品。

22、冬至(12月22~23日)冬天的睡眠时间应相对比其他三个季节时间长,如果睡眠不足,身体的各个器官就容易受到损伤。

睡眠姿势以侧卧和仰卧为佳,保持呼吸舒适。

冬日喜欢使用电热毯的人,应在睡前通电,入睡时切断电源。

冬至时节更应当科学地运用养生之道,适当调理,从而增强体质、减少疾病。

除了保持精神豁达乐观、避免过度劳累、早睡晚起、适度运动、节欲保精外,饮食上不妨多吃些坚果。

23、小寒(1月5~7日)保健专家提醒,在此节气中,要防止冷辐射对身体的伤

害。

所谓冷辐射就是低温辐射,冬季物体温度低,人体靠近它时,往往会有冷飕飕的感觉,这种寒冷的感觉就是冷辐射造成的。

这种辐射对人体的伤害是相当大的。

小寒时节指的是一年当中最冷的时候,每年到了这个时节都需要进行滋补保养,冬季滋补的健康佳品非粥莫属。

关于养生粥,首推的当然还是我们最熟悉的腊八粥,它一般是以糯米、红豆、桂元、枣、花生、白果、松子等煮成‘甜稀饭’,在隆冬里吃上它,又营养又可口又暖和。

24、大寒(1月20~21日)大寒时天气寒冷已极,故名大寒。

大寒的养生,要着眼于“藏”。

意思是姜羊肉汤补血驱寒说,人们在此期间要控制自己的精神活动,保持精神安静,把神藏于内不要暴露于外。

这样才有利于安度冬季。

大寒的饮食应遵守保阴潜阳的饮食原则。

饮食宜减咸增苦以养心气,使肾气坚固,切忌粘硬、生冷食物,宜热食,防止损害脾胃阳气,但燥热之物不可过食,食物的味道可适当浓一些,要有一定量的脂类,保持一定的热量。

【篇二:

24节气养生提示】

壬辰年春分至小滿時令養生提示

劉承恩

一、節氣概況

壬辰年春分(2012年3月20日)至小滿(2012年5月20日)為一年六步氣的二之氣。

期間共經歷春分(3月20日)、清明(4月4日)、穀雨(4月20日)、立夏(5月5日)四個節氣,共計約60天。

立夏節氣。

據記載,周朝的帝王在立夏這天,要親率文武百官到郊外“迎夏”,並指令司徒等官去各地勉勵農民抓緊耕作。

二、時令分析

(一)氣候特點

這步氣兼跨春、夏兩季,故可被分為兩個階段。

從春分至立夏這45天為“春行秋令”,立夏至小滿的15天為“夏行秋令”。

以下分別說明。

1.春分至立夏

春分至立夏的45天為“春行秋令”,即春天的節氣,秋天的氣候當政,氣溫偏涼。

春屬木,應肝,統運為木運太過,

又正值春季,與人的肝氣同氣相求,使肝氣生發之力頗盛,遭遇到秋季肅殺之氣陽明燥金,使肝氣欲發而不得發,易形成肝鬱,應注意疏肝解鬱以養肝氣。

2.立夏至小滿

立夏至小滿的15天為“夏行秋令”。

夏屬火,應心,人的陽氣,尤其心陽在夏季處於開放狀態,而所至之秋氣性涼,又得司天之氣太陽寒水的寒氣相助,故寒涼之氣更加明顯,人的心陽易受寒邪影響。

(二)對人和植物的影響

由於木運太過,立夏前的“春行秋令”,使生發過快的陽氣受到肅殺之金氣的抑制。

一些植物的花骨朵兒還沒等綻放就蔫死凋謝。

人的肝氣受抑,欲發而不得發,易形成肝鬱的種種表現。

同時肝主情志,肝郁易引起人的情志不舒而產生鬱悶、委屈等情緒。

立夏至小滿的“夏行秋令”,使一些植物的花朵萎而不張,人的心態也會鬱鬱不樂。

三、養生要點

養生的根本原則是:

“順四時而適寒暑,和喜怒而安居處,節陰陽而調剛柔。

”春夏養陽,調養重點是使人的生命節律符合春生夏長的自然規律。

(一)二之氣預防的主要疾病

1.暈眩之症。

肝鬱使人的肝氣欲發而不得發,尤其對於肝氣太盛者,陽氣會因不能順利生發而壅滯於頭部導致頭暈目眩。

2.心腦血管疾病。

肝鬱而不通,氣機失調暢,易形成血瘀,尤其氣盛血熱之人容易使上焦及頭部壓力增大,嚴重者可能發生心梗、腦梗等心腦血管意外。

3.消化系統疾病。

由於肝鬱,使肝對脾胃氣機升降的調節作用減弱,運化疏泄水穀不利,導致腹脹等中滿之症。

(二)調養指導

1.體質偏虛、寒者:

肝氣虛者宜亥初(以下時辰均參見附2《一日時間對照表》)睡覺,卯初適度補肝氣;肝陰不足者,宜亥初滋養肝陰;腎陽虛者卯初適度補腎陽;脾陽虛者宜辰初、巳初健脾益氣,以平為期。

2.體質偏實、熱者:

肝氣盛者宜申初、酉初疏肝降熱;肺腎有熱者,宜申初、酉初滋陰涼血。

3.體質平和者:

應採取即時調理。

身熱汗出,即時滋陰收陽;胃涼或胃脹,即時溫脾和胃。

(三)生活指導

1.起居方面

一日當中同樣存在著“四季”的劃分(以北京地區北京時間為例):

3-9點為“日春”,9-15點為“日夏”,15-21點為“日秋”,21-3點為“日冬”。

3點為一天的“立春”,5

點為“驚蟄”,6點為“春分”,21點為“立冬”。

(1)時間:

晚上21點前睡覺(不晚於22點)以利於陽氣潛藏,老年人及兒童應在晚20點前入睡為好。

早上宜在3-5點間起床,以利於陽氣生發。

日冬睡眠猶如為人體“充

電”,晚睡易耗傷陽氣,久則氣血匱乏損害健康。

驚蟄不起則會使得陽氣生發不利,人易頭昏沉、煩悶、腰膝酸軟等。

早起活動後如覺困倦,可再睡回籠覺。

古代養生早起為3點,晚起為5點;早睡為19點,晚睡為21點。

(以北京地區北京時間計算)

(2)午休養心:

有條件的人,午時休息片刻有助於養心,時間以30分鐘至1小時為宜。

2.飲食方面

(1)避免肝鬱及其影響。

①忌食辛辣食物及白酒,避免因助長肝氣而加重肝鬱。

②忌食生冷食物,避免生冷食物傷脾而加重肝鬱造成的脘腹脹滿等症。

③控制飯量:

在堅持“飯前腸鳴、不餓不食”的基礎上,提倡三餐進食量均不宜大,如體力消耗較大,可少食多餐。

(2)滋陰養陽。

宜吃銀耳、百合、梨等有助於滋陰潤燥的食物。

(3)男孩16虛歲、女孩14虛歲前,應避免吃辛辣等溫熱性食物,儘量吃滋陰類食物。

【篇三:

24节气养生法】

一、小寒1月5日-7日冷风寒气冰天地——小寒养生“三九

补一冬,来年无病痛”。

寒时节,饮食中多食用一些温热食物以补益身体,防御寒冷气候对人体的侵袭。

日常食物中属于热性的食物主要有鳟鱼、辣椒、肉桂、花椒等,属于温性的食物有糯米、高梁米、韭菜、茴香、香菜、芦笋、芥菜、南瓜、生姜、葱、大蒜、杏子、桃子、大枣、桂圆、荔枝、木瓜、樱桃、羊肉、猪肝、火腿、狗肉、鸡肉、羊乳、鲢鱼、虾、海参、酒等。

二、大寒1月20日-21日

装素裹腊梅飘——大寒养生大寒与立春相交接,所以冬三月的进补量应逐渐减少,以顺应季节的变化。

食补多以固护脾肾,调养肝血为主。

故饮食宜减咸增苦以养心气,使肾气坚固,切忌黏硬、生冷食物。

宜热食,防止损害脾胃阳气,但燥热之物不可过食。

食物的味道可适当浓一些,要有一定量的脂类,保持一定的热量。

此外,还应多食用黄绿色蔬菜,如胡萝卜、油菜、菠菜等。

三、立春2月3日-5日

四、雨水2月18日-20日

雨水谨防湿邪,饮食调节:

春季气候转暖,然而又风多物燥,宜应多吃新鲜蔬菜、多汁水果以补充人体水分。

由于春季为万物生发之始,阳气发越之季,应少吃酸味,多吃甜味,以养脾脏之气;少吃生冷粘杂食物,以防伤及脾胃。

药物调养:

要考虑脾胃升降生化机能,用升发阳气之法,调补脾胃。

可选用沙参、西洋参、决名子、白菊花、首乌粉及补中益气汤等。

起居劳逸调摄:

起居有常,劳逸结合。

忌食食物:

正月忌食羊肉、狗肉、雀肉,不得生食葱蒜,花生宜煮不宜炒。

五、惊蛰3月5日-7日

惊蛰顺时养阳,春回大地,乍暖还寒,气候比较干燥,很容易使人口干舌燥、外感咳嗽。

而生梨性寒味甘,有润肺止咳、滋阴清热的功效,故民间素有惊蛰吃梨的习俗。

春天肝气旺易伤脾,因此春季要少吃酸,多吃大枣、锅巴、山药等甜食以养脾。

六、春分3月20日-22日

百草发芽,百病发作——春分防故疾复发,此时易发常见的非感染性疾病有高血压、月经失调、痔疮及过敏性疾病等。

在此节气的饮食调养上禁忌偏热、偏寒、偏升、偏降的不当饮食,如在烹调鱼、虾、蟹等寒性食物时,其原则必佐以葱、姜、酒、醋类温性调料;在食用韭菜、大蒜、木瓜等助阳类菜肴时常配以蛋类滋阴之品。

此外,在思想上要保持轻松愉快,乐观向上的精神状态;在起居方面要坚持适当锻炼、定时睡眠、定量用餐,有目的地进行调养。

七、清明4月4日-6日

清明节养生九字诀:

养肝脾、防流感、吃野菜。

另外清明是高血压的易发期,防治高血压病的菜肴有:

家常公鸡[功效]温中补虚,降压安神。

口磨白菜[[功效]清热除烦,益胃气、降血脂。

鸡汤鱼卷[功效]滋阴润燥,清热利湿。

对高血压、冠心病、脑血管病、慢性肾炎、消化不良等都为适宜。

建议多食种子植物如荞麦、稻米、扁豆、薏仁、花生、黄豆、咖啡豆、葵花子等。

八、谷雨4月19日-21日谷雨适时调情志谷雨节气以后是神经痛的发病期,如肋间神经痛、坐骨神经痛、三叉神经痛等等。

谷雨节气的膳食调养应体现“天人相应,食药一体”的营养观,风寒湿痹之人忌食柿子、柿饼、西瓜、芹菜、生黄瓜、螃蟹、田螺、蚌肉、海带等生冷性凉的食物;热痹患者忌食胡椒、肉桂、辣椒、花椒、生姜、葱白、白酒等温热助火之品。

立夏养心正当时,“增酸、减苦、重养心”。

夏季常常衣单被薄,即使体健之人也要谨防外感,老年人更要注意避免气血瘀滞,以防心脏病的发作。

故立夏之季,情宜开怀,安闲自乐,切忌暴喜伤心。

清晨可食葱头少许,晚饭可饮红酒少量,以畅通气血。

具体到膳食调养中,我们应以低脂、低盐、多维、清淡为主。

十、小满5月20日-22日

小满除湿正当时小满是皮肤病的高发期,宜以清爽清淡的素食为主,常吃具有清利湿热作用的食物,如赤小豆、绿豆、冬瓜、丝瓜、黄瓜、黄花菜、水芹、荸荠、黑木耳、藕、胡萝卜、西红柿、西瓜、山药、蛇肉、鲫鱼、草鱼、鸭肉等;忌食高粱厚味,甘肥滋腻,生湿助湿的食物,如动物脂肪、海腥鱼类、酸涩辛辣;性属温热助火之品及油煎熏烤之物,如生葱、生蒜、生姜、芥末、辣椒、茴香、桂皮、韭菜、茄子、蘑菇、海鱼、虾、蟹各种海鲜、牛、羊、狗、鹅肉类等。

芒种谨防梅雨伤。

历代养生家都认为夏三月的饮食宜清补,如香蕉、菠菜、玉米、荞麦、大豆、山药等可为人体提供所必须的糖类、蛋白质、脂肪和矿物质等营养素及大量的维生素,可预防疾病、防止衰老。

此外人们饮食勿过咸、过甜。

老年人因机体功能减退,热天消化液分泌减少,心脑血管不同程度的硬化,饮食宜清补为主,辅以清暑解热护胃益脾和具有降压、降脂的食品。

十二、夏至6月20日-22日夏至日滋补“三高”老人警惕“热中风”,夏日提倡“子午觉”。

夏季清补:

先清解,后补益。

多食杂粮以寒其体,不可过食热性食物,以免助热;冷食瓜果当适可而止,不可过食,以免损伤脾胃;厚味肥腻之品宜少勿多,以免化热生风,激发疔疮之疾。

此外以清淡为主,可多吃一些清热利湿的食物,像西红柿、草莓、黄瓜、绿豆、芹菜、莲藕、白粥等食物在夏天食用都比较有益。

小暑避暑湿祛湿热养心防腹泻,多吃丝瓜。

夏季是消化道疾病多发季节,在饮食上要注意饮食不“节”,饮食不“洁”,饮食偏嗜的不良习惯。

饮食应以适量为宜,过饥,则摄食不足,化源缺乏,而致气血不足,引起形体倦怠消瘦,正气虚弱,抵抗力降低,继而引发其他病症;过饱,会超过脾胃的消化、吸收和运化功能,导致饮食阻滞,出现脘腹胀满嗳腐泛酸,厌食,吐泻等伤脾胃之病。

十四、大暑7月22日-24日大暑防中暑在养生保健中常有“冬病夏治”的说法,故对于那些每逢冬季发作的慢性疾病,如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支气管哮喘、腹泻、风湿痹证等阳虚证,是最佳的治疗时机。

秋来“伏”不去,祛湿养脾胃,秋天宜收不宜散,故要尽量少吃葱、姜等辛味之品,适当多食酸味果蔬。

秋时肺金当令,肺金太旺则克肝木,有“秋不食肺”之说。

秋季燥气当令,易伤津液,故饮食应以滋阴润肺为宜。

主张入秋宜食生地粥,以滋阴润燥者。

秋季时节,可适当食用芝麻、糯米、粳米、蜂蜜、枇杷、菠萝、乳品等柔润食物,以益胃生津。

十六、处暑8月22日-24日

处暑防温燥进入秋季养生,首先调整的就是睡眠时间,早睡早起是人所周之的。

处暑节气宜食清热安神之品,如银耳、莲子、蜂蜜、黄鱼、干贝、海带、海蜇、芹菜、菠菜、糯米、芝麻、豆类及奶类。

此外“少辛增酸”防秋燥。

十七、白露9月7日-9日

白露当养阴,此节气中要避免鼻腔疾病、哮喘病和支气管病的发生。

因过敏引发的支气管哮喘的病人,平时应少吃或不吃鱼虾海腥、生冷炙烩腌菜、辛辣酸咸甘肥的食物,宜以清淡、易消化且富含维生素的食物。

如用葱白、生姜、豆蔻、香菜可预防治疗感冒;用甜菜汁、樱桃汁可预防麻疹;白萝卜、鲜橄榄煎汁可预防白喉;荔枝可预防口腔炎、胃炎引起的口臭症;红萝卜煮粥可预防头晕等。

防秋燥中,可适当地多服一些富含维生素的食品,也可用一些润肺化痰、滋阴益气的中药,如人参、沙参、西洋参、百合、杏仁、川贝等,对缓解秋燥多有良效。

十八、秋分9月22日-24日

秋分防燥凉、对于那些阴气不足,而阳气有余的老年人,则应忌食大热峻补之品;对发育中的儿童,如无特殊原因也不宜过分进补;对痰湿质人应忌食油腻;木火质人应忌食辛辣;对患有皮肤病、哮喘的人应忌食虾、蟹等海产品;对胃寒的人应忌食生冷食物。

古代医者把乌鸡、羊肉、驴皮、葱、姜、枣等视为阴阳气血之用,或调补胃气之用。

十九、寒露10月8日-9日

养肺阴、补肾健胃、防抑郁,此时燥邪之气易侵犯人体而耗伤肺之阴精,饮食调养应以滋阴润燥(肺)为宜。

应多食用芝麻、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范文 > 行政公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