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第4节 第2课时 光合作用的原理和应用一.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4564687 上传时间:2023-05-28 格式:DOCX 页数:23 大小:383.7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5章 第4节 第2课时 光合作用的原理和应用一.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第5章 第4节 第2课时 光合作用的原理和应用一.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第5章 第4节 第2课时 光合作用的原理和应用一.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第5章 第4节 第2课时 光合作用的原理和应用一.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第5章 第4节 第2课时 光合作用的原理和应用一.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第5章 第4节 第2课时 光合作用的原理和应用一.docx

《第5章 第4节 第2课时 光合作用的原理和应用一.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5章 第4节 第2课时 光合作用的原理和应用一.docx(2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第5章 第4节 第2课时 光合作用的原理和应用一.docx

第5章第4节第2课时光合作用的原理和应用一

第2课时 光合作用的原理和应用

(一)

一、光合作用的概念及其探究过程

1.光合作用的概念

(1)场所:

绿色植物的叶绿体。

(2)能量来源:

光能。

(3)反应物:

CO2、H2O。

(4)产物:

O2、糖类等有机物。

(5)反应式:

CO2+H2O

(CH2O)+O2。

2.光合作用的探究历程

人物

实验过程及现象

结论

普利斯

特利

密闭玻璃罩+绿色植物+

植物生长能更新空气

英格豪斯

500多次植物更新空气实验

植物体只有存在绿叶且在有光条件下才能更新空气

梅耶

根据能量转换和守恒定律得出

光合作用时光能转化成化学能储存起来

萨克斯

绿叶

曝光处变深蓝色,遮光处无颜色变化

光合作用的产物除O2外还有淀粉

鲁宾和卡门

H

O+CO2―→植物―→18O2H2O+C18O2―→植物―→O2

光合作用释放的氧气来自水

续表

人物

实验过程及现象

结论

卡尔文

用14C标记的14CO2,供小球藻光合作用,追踪放射性

CO2中的C在光合作用中转化为有机物中的碳

二、光合作用的过程

1.反应式

CO2+H2O

(CH2O)+O2

2.过程分析

3.光反应与暗反应的比较

光反应

暗反应

场所

类囊体的薄膜上

叶绿体内的基质中

条件

需光

不需要光

物质转变

H2O―→[H]+O2

ADP+Pi―→ATP 

能量转变

光能―→活跃化学能

活跃化学能―→稳定化学能

 

[共研探究]

人们对光合作用的认识是一个漫长的渐进过程,请阅读教材完成下列问题,理解光合作用的实质。

1.读教材P101~102内容,讨论并交流下列问题:

(1)根据实验设计原则,普利斯特利实验是否有不足之处?

提示:

有。

没有认识到光在植物更新空气中的作用,而将空气的更新归因于植物的生长。

(2)结合教材P102图5-13萨克斯的实验,思考下列问题:

①萨克斯实验设计的关键是什么?

提示:

实验的关键是饥饿处理,以使叶片中的营养物质消耗掉,增强实验的说服力。

②萨克斯实验中,自变量为光照;因变量为叶片颜色变化,对照类型为自身对照。

③此实验除了证明光合作用的产物有淀粉外,还证明了光是光合作用的必要条件。

(3)鲁宾和卡门实验利用什么方法研究物质来源?

实验中的自变量和因变量分别是什么?

提示:

放射性同位素标记法。

自变量是标记的物质,因变量是O2的放射性。

2.根据上述探究,总结光合作用的相关内容

(1)场所:

叶绿体。

(2)能量来源:

光能。

(3)反应物:

二氧化碳和水。

(4)产物:

有机物和氧气。

(5)实质:

合成有机物,储存能量。

3.结合上述分析,写出产物是葡萄糖的光合作用反应式,并标出各元素的去向。

答案:

[总结升华]

1.普利斯特利的实验

(1)实验过程及现象:

(2)实验分析:

①没有认识到光在植物更新空气中的作用,而将空气的更新归因于植物的生长。

②由于当时科学发展水平的限制,没有明确植物更新气体的成分。

2.萨克斯的实验

(1)实验过程及现象:

黑暗中饥饿处理的绿叶

(2)实验分析:

①设置了自身对照,自变量为光照,因变量是叶片颜色变化。

②实验的关键是饥饿处理,以使叶片中的营养物质消耗掉,增强了实验的说服力。

③本实验除证明了光合作用的产物有淀粉外,还证明了光是光合作用的必要条件。

3.鲁宾和卡门的实验

(1)实验过程及结论:

(2)实验分析:

设置了对照实验,自变量是标记物质(H

O和C18O2),因变量是O2的放射性。

[对点演练]

1.将下列科学家的实验和实验得出的结论连线

2.20世纪30年代,美国科学家鲁宾和卡门利用氧的同位素18O分别标记水和二氧化碳,使它们分别成为H

O和C18O2,然后进行如图所示的两组光合作用实验(容器中为一种低等绿色植物小球藻悬液)。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两个装置,一个置于光下,一个置于暗处,放置相同时间

B.若两管在光下放置相同时间,甲管释放的氧气有放射性

C.将通入CO2改成溶解5%NaHCO3,会增加实验的可靠性

D.该实验的目的是要证明光合作用需要CO2

解析:

选C 对比甲、乙两组实验装置图,发现图中已呈现了变量,如果再将两装置一个置于光下,一个置于暗处相同时间,就不符合实验的单一变量原则;鲁宾和卡门的实验目的是研究光合作用释放氧气的来源。

[共研探究]

光合作用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包括一系列的化学反应。

如图是光合作用的图解,结合该图和教材内容分析:

1.写出各种物质的名称或者符号

①叶绿体中的色素;②O2;③[H];④ATP;⑤C3;

⑥CO2;⑦(CH2O)_。

2.光合作用中的化学反应过程

(1)根据光合作用的反应过程,回答下列问题:

①暗反应必须在无光条件下才能进行吗?

提示:

光反应必须在光下进行,而暗反应有光无光都能进行,但不能较长时间在黑暗条件下进行。

②为什么暗反应不能较长时间在黑暗条件下进行?

提示:

因为光反应为暗反应提供的[H]、ATP是有限的。

(2)光合作用过程中各元素的转移途径。

①用放射性同位素分别标记H2O中的H和O,则元素转移为:

O可在释放的氧气中检测到;H可在产生的糖类中检测到。

②标记CO2中的14C,元素转移途径为14CO2+C5→2C3(只有一个14C)→C5+(14CH2O)。

③光合作用总反应式及各元素去向:

 

(3)光照、CO2对叶绿体中C3、C5的影响

①停止光照:

C3含量相对增加,C5含量相对减少。

②停止CO2供应:

C3含量相对减少,C5含量相对增加。

3.结合光合作用过程,你认为早晨锻炼好还是傍晚锻炼好?

提示:

傍晚锻炼好。

因为植物在白天进行光合作用,吸收CO2产生O2;晚上只进行细胞呼吸,吸收O2释放CO2,所以傍晚时空气中O2含量比早晨多。

[总结升华]

1.光反应与暗反应的比较

项目

光反应(准备阶段)

暗反应(完成阶段)

场所

叶绿体的类囊体薄膜上

叶绿体的基质中

条件

光、色素、酶、水、ADP、Pi

多种酶、[H]、ATP、CO2、C5

物质变化

①水的光解:

2H2O

4[H]+O2

②ATP的形成:

ADP+Pi+能量

ATP

①CO2固定:

CO2+C5

2C3

②C3的还原:

2C3

(CH2O)

能量变化

光能转变成ATP中活跃的化学能

ATP中活跃的化学能转变成贮存在(CH2O)中的稳定的化学能

相互联系

光反应产物[H]、ATP为暗反应提供还原剂和能量;暗反应产生的ADP、Pi为光反应形成ATP提供了原料

2.外界条件(如光照、CO2浓度等)改变时,光合作用中C3、C5、[H]、ATP含量的变化

[注意]

(1)以上各物质的变化是相对含量的变化,不是合成速率,而且是在条件改变后的短时间内发生的。

(2)在以上各物质的含量变化中:

C3和C5含量的变化是相反的,即C3增加,则C5减少;[H]和ATP的含量变化是一致的,即都增加,或都减少。

[对点演练]

3.如图所示,图甲为叶绿体结构与功能示意图,图乙表示一株小麦叶片细胞内C3相对含量在一天24小时内的变化。

请据图分析:

 

(1)图甲中A、B、C、D分别表示参与光合作用或光合作用生成的物质,则A表示________,B表示________,C表示________,D表示________。

(2)在a中发生的过程称为________,在a中含有的参与此过程的物质是________。

(3)在a中发生的能量转变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图乙中,从________点开始合成有机物,至____________________点有机物合成终止。

(5)AB段C3含量较高,其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G点C3含量极少,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G点与F点相比,G点时叶绿体中[H]的含量较____(填“高”或“低”)。

解析:

(1)根据图甲中物质转化关系可判断,A代表H2O,B代表CO2,C代表C3,D代表C5。

(2)图甲中a表示叶绿体的类囊体薄膜,其上分布有色素和酶,是光反应进行的场所。

(3)叶绿体的类囊体薄膜上发生的能量转变是光能→ATP中活跃的化学能。

(4)根据图乙中C3含量的变化曲线可知,C3含量从B点开始减少,说明在有光的条件下,C3被还原,至I点时,C3含量又保持不变,说明此时没有光,不能进行光反应,缺乏[H]和ATP,暗反应停止,不再合成有机物。

(5)图乙中AB段缺乏光,不能进行光反应,缺乏[H]和ATP,C3不能被还原。

(6)G点时光照强度强,蒸腾作用旺盛,导致气孔关闭,CO2不能通过气孔进入,缺乏CO2,CO2固定减弱,C3生成减少。

(7)G点时C3缺乏,光反应正常进行,[H]积累,而F点时,C3含量比G点时高,消耗[H]多,积累的[H]少。

答案:

(1)H2O CO2 C3 C5 

(2)光反应 色素和酶 (3)光能→ATP中活跃的化学能 (4)B I (5)无光不能进行光反应,不产生[H]和ATP,C3不能被还原 

(6)气孔关闭,叶肉细胞内CO2含量低,CO2的固定减弱 (7)高

1.德国科学家萨克斯将绿色叶片放在暗处数小时“饥饿”处理(消耗掉叶片中的淀粉)后,再把叶片的一部分遮光,其余部分曝光。

一段时间后,将该叶片经脱色、漂洗后再用碘液处理,结果发现遮光部分不变蓝,曝光部分变蓝。

下列有关本实验的分析及结论合理的是(  )

①本实验未设对照组 ②有无光照是遮光和曝光区域表现不同结果的唯一原因 ③实验初始时遮光和曝光区域均达到无淀粉状态 ④实验证明叶绿体利用光照将CO2转变成了淀粉

A.①~④全部       B.只有②③④

C.只有①②③D.只有②③

解析:

选D 该实验中曝光部分与遮光部分形成了对照,①错误。

该实验只能证明有淀粉的生成,但不能证明叶绿体利用光照将CO2转变成了淀粉,④错误。

2.鲁宾和卡门用H

O和CO2作为原料进行光合作用实验,下列符合实验结果的是(  )

A.释放的氧气全是O2

B.释放的氧气一部分是O2,一部分是18O2

C.释放的氧气全是18O2

D.释放的氧气大部分是O2,少部分是18O2

解析:

选C 鲁宾和卡门用H

O和CO2作为原料进行光合作用实验,其目的是探究光合作用释放出的O2的来源,通过放射性检测,光合作用产生的氧气全部是18O2。

3.光合作用包括光反应和暗反应两个阶段,暗反应必需的物质是(  )

A.H2O、CO2、ADPB.CO2、[H]、ATP

C.H2O、CO2、ATPD.[H]、H2O、ADP

解析:

选B 暗反应过程包括二氧化碳的固定和三碳化合物的还原,在此过程中需要CO2、[H]和ATP及多种酶参与反应。

4.如图为光合作用图解,请据图作答:

(1)填写图中物质的名称:

A__________、B__________、C________、D________、E________、F________、G________、H________。

(2)B存在于________内________的薄膜上;C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剂,参与暗反应;B还能将A转变成________能并贮存在________中。

(3)D与F结合形成E的过程叫做________;E接受光反应提供的能量,被________还原成________,同时将能量贮存于其中,这个过程叫做________。

(4)用18O标记后的H2O灌溉某株植物,短时间内18O不可能出现在(  )

A.植物周围的氧气中

B.植物周围的水蒸气中

C.细胞质的水中

D.叶肉细胞生成的糖类中

解析:

(2)(3)光反应发生在类囊体的薄膜上,物质变化有:

水的光解,光反应的产物是O2、[H]和ATP;暗反应发生在叶绿体的基质中,物质变化有①CO2的固定:

CO2+C5→2C3,②C3的还原:

产物有(CH2O)和C5。

光合作用过程中的能量变化是:

光能→ATP中活跃的化学能→有机物中稳定的化学能。

(4)解题关键是明白被18O标记的是H2O而不是CO2。

用18O标记的H2O灌溉植物,植物可通过根毛区细胞把H

O吸入细胞中,H

O大部分通过蒸腾作用散失到周围空气中,小部分被光解成18O2,散失到空气中,还有一部分18O2被细胞呼吸所利用和[H]结合生成H

O。

答案:

(1)光能 叶绿体中的色素 [H] CO2 C3 C5 (CH2O) 多种酶 

(2)叶绿体 类囊体 还原 化学 ATP (3)CO2的固定 [H] (CH2O) C3的还原 (4)D

【基础题组】

1.2,6二氯酚靛酚是一种蓝色染料,能被还原剂还原成无色,从叶绿体中分离出类囊体,置于2,6二氯酚靛酚溶液中,对其进行光照,发现溶液变成无色,并有O2释放。

此实验证明(  )

A.光合作用在类囊体上进行

B.光合作用产物O2中的氧元素来自CO2

C.光反应能产生还原剂和O2

D.光合作用与叶绿体基质无关

解析:

选C 依据题中信息可判断,光照后溶液变为无色,说明有还原剂产生;有O2释放,说明该过程有O2产生;类囊体是光合作用光反应阶段的场所。

2.下列关于光合作用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中的氧全部来自于水

B.光合作用中各种酶的活性都与温度呈正相关

C.光反应阶段和暗反应阶段均有ATP的合成

D.光反应阶段为暗反应阶段提供了还原剂[H]

解析:

选D 光合作用产生的有机物中的氧来自CO2,H2O光解产生的O2释放到了外界环境中;温度过高时酶的活性降低;光反应产生ATP,暗反应消耗ATP;光反应为暗反应提供还原剂[H]和ATP。

3.下列关于叶绿素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叶绿素a和叶绿素b都含有镁元素

B.被叶绿素吸收的光可用于光合作用

C.叶绿素a和叶绿素b在红光区的吸收峰值不同

D.植物呈现绿色是由于叶绿素能有效地吸收绿光

解析:

选D 叶绿素的中心元素是镁离子,A正确;色素的作用是吸收、传递、转化光能,进行光合作用,B正确;叶绿素a比叶绿素b在红光区的吸收峰值高,C正确;植物色素主要的吸收峰在蓝紫光区和红光区,绿光吸收最少,反射多,所以叶片呈现绿色,D错误。

4.离体的叶绿体在光照下进行稳定的光合作用时,如果突然中断CO2的供应,短暂时间内叶绿体中C3与C5相对含量的变化是(  )

A.C3增多、C5减少B.C3增多、C5增多

C.C3减少、C5增多D.C3减少、C5减少

解析:

选C 在光合作用的暗反应过程中,CO2首先与C5结合,形成2个C3,最后经一系列的循环后又产生C5。

所以叶绿体在光照下进行光合作用时,C3和C5含量都维持在相对平衡的状态。

如果突然中断CO2的供应,CO2固定减弱,所以短时间内C3减少而C5增多。

5.光合作用的光反应和暗反应依次发生在(  )

A.细胞质、细胞核中

B.叶绿体的外膜、内膜上

C.叶绿体的类囊体薄膜上、叶绿体的基质中

D.叶绿体的基质中、叶绿体的类囊体膜上

解析:

选C 光反应发生在叶绿体的类囊体薄膜上,暗反应发生在叶绿体的基质中。

6.番茄幼苗在缺镁的培养液中培养一段时间后,与对照组相比,其叶片光合作用强度下降,原因是(  )

A.光反应强度升高,暗反应强度降低

B.光反应强度降低,暗反应强度降低

C.光反应强度不变,暗反应强度降低

D.光反应强度降低,暗反应强度不变

解析:

选B 镁是构成叶绿素的重要成分,缺镁会导致番茄幼苗不能合成叶绿素。

叶绿素含量降低使光合作用的光反应强度降低;因光反应为暗反应提供[H]和ATP,故光反应强度降低,其为暗反应提供的[H]和ATP减少,暗反应的强度也降低。

7.如图表示较强光照且温度相同以及水和小球藻的质量相等的条件下,小球藻进行光合作用的实验示意图。

一段时间后,以下相关比较不正确的是(  )

A.Y2的质量大于Y3的质量

B.④中小球藻的质量大于①中小球藻的质量

C.②中水的质量大于④中水的质量

D.试管①的质量小于试管②的质量

解析:

选C 根据题意及图中实验处理可知,②④试管利用H

O标记,③④试管利用C18O2标记,①试管没有标记,作为空白对照组,光合作用释放出的氧气全部来自于水,因此图中Y1=Y3<Y2=Y4,各试管中水的质量①=③<②=④,各试管中小球藻的质量①=②<③=④。

8.如图所示某植物上的绿叶经锡箔覆盖处理后在阳光照射24小时后,将其脱色并用碘液处理,结果有锡箔覆盖的位置不呈蓝色,而不被锡箔覆盖的部分呈蓝色,本实验证明(  )

①光合作用需要CO2 ②光合作用需要光 ③光合作用需要叶绿体 ④光合作用放出氧 ⑤光合作用制造淀粉

A.①②B.③⑤

C.②⑤D.①③

解析:

选C 根据题中实验处理可知,实验中控制的实验变量是光照的有无。

根据实验结果可知,有光照的绿叶部分,进行光合作用制造了淀粉,没有光照的部分,不能进行光合作用,没有淀粉生成。

【能力题组】

9.为了研究光合作用,生物小组的同学把菠菜叶磨碎,分离出细胞质基质和全部叶绿体。

然后又把部分叶绿体磨碎分离出叶绿素和叶绿体基质,分别装在四支试管内,并进行光照,如图所示。

哪一支试管能检测到光合作用的光反应过程(  )

A.甲    B.乙    C.丙    D.丁

解析:

选B 光合作用的光反应过程发生在叶绿体的类囊体薄膜上,需要叶绿素和相关酶。

10.在叶绿体中,ATP和ADP的运动方向是(  )

A.ADP由类囊体薄膜向叶绿体的基质运动,ATP则向相反方向运动

B.ATP与ADP同时由类囊体薄膜向叶绿体的基质运动

C.ATP与ADP同时由叶绿体的基质向类囊体薄膜运动

D.ATP由类囊体薄膜向叶绿体的基质运动,ADP的运动方向则正好相反

解析:

选D 叶绿体是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光反应在叶绿体的类囊体薄膜上进行,此过程中消耗来自叶绿体基质的ADP,产生ATP,供暗反应阶段C3的还原,所以叶绿体中ATP由类囊体薄膜向叶绿体的基质运动,ADP则由叶绿体的基质向类囊体薄膜运动。

11.如图表示植物细胞内的物质转化过程,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

A.发生在生物膜上的生理过程有a、c、d

B.有ATP产生的生理过程是b、c、d

C.人体细胞内具有的过程是b、d

D.在光照充足、条件适宜的条件时,a强于b,c强于d

解析:

选A a表示光合作用的暗反应阶段,b表示有氧呼吸第一、二阶段,c表示光合作用的光反应阶段,d表示有氧呼吸第三阶段。

四个过程中a过程的场所是叶绿体基质;b过程的有氧呼吸第一阶段发生的场所是细胞质基质,有氧呼吸第二阶段发生的场所是线粒体基质,二者都不是在生物膜上发生的。

12.根据下面的光合作用图解,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⑤过程发生于叶绿体的基质中

B.⑥过程发生于叶绿体的类囊体薄膜上

C.图示①~④依次为[H]、ATP、CO2、(CH2O)

D.②不仅用于还原C3,还可促进③与C5的结合

解析:

选C 根据光合作用的过程判断①②③④⑤⑥分别表示[H]、ATP、CO2、(CH2O)、光反应、暗反应。

光反应发生在叶绿体的类囊体薄膜上,暗反应发生在叶绿体的基质中。

C3还原过程中需要ATP,CO2固定过程中不需要ATP。

13.如图是绿色植物体内能量转换过程的示意图,请据图回答:

(1)图中A表示的过程为________,其中生成的ATP所需的能量来自____________,写出生成ATP的反应式:

________________;这些ATP将用于________。

(2)图中B表示的过程为________,此过程发生的场所是________。

(3)图中C表示的过程为________,产生的ATP中的能量来自______________,ATP水解释放的能量直接用于________,这里产生的CO2是在第________阶段形成的,产生的水是在第________阶段形成的,整个C过程的反应式可以写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1)图中A表示的过程为光反应,其中生成的ATP所需的能量来自光能。

生成ATP的反应式为:

ADP+Pi+光能

ATP。

这些ATP将用于暗反应(暗反应中合成葡萄糖或者C3的还原)。

(2)图中B表示的过程为暗反应,此过程发生的场所是叶绿体基质。

(3)图中C表示的过程为有氧呼吸,产生的ATP中的能量来自葡萄糖氧化分解,ATP水解释放的能量直接用于植物的各项生命活动。

有氧呼吸的第二阶段丙酮酸和水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H],故CO2是在有氧呼吸第二阶段形成的。

有氧呼吸的第三阶段氧气和[H]反应生成水,故水是在有氧呼吸第三阶段形成的,整个C(有氧呼吸)过程的反应式为:

C6H12O6+6H2O+6O2

6CO2+12H2O+能量。

答案:

(1)光反应 光能 ADP+Pi+光能

ATP 暗反应(暗反应中合成葡萄糖或者C3的还原) 

(2)暗反应 叶绿体基质 (3)有氧呼吸 葡萄糖氧化分解 植物的各项生命活动 二 三 C6H12O6+6H2O+6O2

6CO2+12H2O+能量

14.如图是玉米光合作用的过程,据图回答:

(1)[H]由____________细胞的叶绿体提供,它来自光合作用的__________阶段。

(2)能固定CO2的物质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PEP酶与CO2的亲和力是Rubisco酶的60倍,而马铃薯没有C4生成这一途径,则玉米和马铃薯在炎热夏天的中午,两种植物细胞内C3含量的变化及差异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要探明CO2中的碳在光合作用中的转化过程,可采用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

(4)施有机肥能有效促进玉米生长,其原理是有机肥经分解后可为光合作用提供________。

(5)玉米有氧呼吸过程中也有丙酮酸的产生,该物质可在________________被彻底分解。

解析:

(1)由于只有其叶肉细胞中有类囊体,所以[H]由叶肉细胞中的叶绿体提供,来自光合作用的光反应阶段。

(2)由图示可知参与固定CO2的物质有PEP(磷酸烯醇式丙酮酸)、C5。

在炎热夏天的中午,由于气温过高,会导致气孔关闭,二氧化碳无法进入,但光反应仍可提供充足的[H]和ATP,则两种植物的C3含量都会下降,但是后者由于无C4生成途径,不能利用较低浓度的二氧化碳,所以下降幅度较玉米大。

(3)要探明CO2中的碳在光合作用中的转化过程,可采用同位素标记法(同位素示踪法)。

(4)有机肥经微生物分解后可产生二氧化碳、无机盐,从而供光合作用利用。

(5)丙酮酸可在线粒体内被彻底分解,生成二氧化碳等无机物。

答案:

(1)叶肉 光反应 

(2)PEP(磷酸烯醇式丙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药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