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马列文论自考复习资料精编.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245559 上传时间:2022-10-07 格式:DOCX 页数:49 大小:48.0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云南省马列文论自考复习资料精编.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9页
云南省马列文论自考复习资料精编.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9页
云南省马列文论自考复习资料精编.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9页
云南省马列文论自考复习资料精编.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9页
云南省马列文论自考复习资料精编.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云南省马列文论自考复习资料精编.docx

《云南省马列文论自考复习资料精编.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云南省马列文论自考复习资料精编.docx(4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云南省马列文论自考复习资料精编.docx

云南省马列文论自考复习资料精编

第一讲马克思主义文论的创立和发展

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简称为马克思主义文论或马列文论。

马克思主义文论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是在马克思主义的哲学和美学的基础上形成的关于文学艺术的理论体系。

马克思主义哲学、美学的诞生: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19世纪中期)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成熟:

《德意志意识形态》(1845-1846,马、恩合著)

马克思主义学说的成熟:

《共产党宣言》(1848,马、恩合著在《手稿》中,马克思把艺术生产作为生产的一种特殊形态,这是马克思主义的艺术生产论的滥觞。

马克思主义文论的诞生和成熟在时间上是在19世纪中期,或在1844年前后。

马克思主义文论在19世纪中期诞生以后,总体上看,有两个空间和两条基本发展线索。

即分别在西方世界和东方世界、资本主义社会和社会主义社会发展。

一、马克思主义文论的创立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是马克思主义美学和文论的诞生之作,其主要价值和意义就在于为马克思主义美学和文论奠定了实践唯物主义的哲学基础。

第一、马克思提出了“劳动创造了美”的命题,从实践的观点来考察美的生成和起源,美是社会实践的产物,是人区别动物的本质标志之一,人是按照美的规律来建造社会、事物和艺术的。

第二、马克思提出了人的五官感觉(包括审美感觉)的形成是“以往全部世界历史的产物”,人的审美活动的本质就是,人在他自己所创造的对象世界中直观到自己的全面、自由的感受。

第三、马克思把美感区别于“囿于粗陋的实际需要”,指出美感是在实践中形成的表现人的本质力量、超越实际功利目的的全面、丰富、自由的感觉。

第四、马克思第一次提出艺术生产是一种特殊的生产方式。

《德意志意识形态》(1845-1846,马、恩合著)初步创立了历史唯物主义的学说观点,同时也将文学艺术定位于社会结构的意识形态之中。

不过,马、恩并没有明确地规定社会结构的三部分:

经济基础、上层建筑、意识形态。

而到了《<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中就进一步把文学艺术定位为一种意识形态。

同时在《导言》中,马克思还揭示了著名的“物质生产的发展同艺术生产的不平衡关系”的规律等。

二、马克思主义文论在东方的发展

1.列宁主义文论

俄苏的马克思主义文论以列宁、普列汉诺夫、斯大林、高尔基和卢那察尔斯基为代表。

列宁的《党的组织和党的出版物》提出:

社会主义无产阶级的党的出版物的原则党的写作事业必须具有个人创造性党的文学和写作是自由的。

《关于民族问题的批评意见》提出了“两种文化论”:

民主主义和社会主义的文化、资产阶级的文化。

普列汉诺夫对马克思主义文论的发展:

第一、进一步提出社会心理中介说

第二、从文化学、考古学、原始艺术等材料证实了马克思主义文论关于劳动实践与艺术起源的关系,在批判“游戏说”的基础上,明确提出艺术起源于劳动的观点。

高尔基提出文学艺术史上两个基本潮流:

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消极浪漫主义和积极浪漫主义)。

2毛泽东思想文论

1942年《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

第一、明确解决了“文艺是为什么人”的问题第二、规定了文艺为工农兵服务的立场

第三、解决了“如何去服务”的问题,把这个问题具体化为“普及与提高”的问题

第四、指明了社会生活是文学艺术的唯一源泉第五、解决了生活美与艺术美的辩证关系

第六、阐发了文艺与政治的关系

第七、提出文艺批评的两个标准:

政治标准、艺术标准第八、提出批判继承中外文化遗产的方针。

3.邓小平理论的文论

1979年《在中国文学艺术工作者第四次代表大会上的祝词》是邓小平理论文论思想的集中表现。

1.评价了新中国建国以后文学艺术的基本状况2.对中国文学艺术界的现状作了如实的估计

3.规定了新时期文艺工作者的伟大任务和历史使命4.阐述了文艺与人民的关系

5.提出描写和培养社会主义新人的任务

6.规定了社会主义文艺的艺术形象性、真实性、思想性的原则7.说明了社会主义文艺的多样化

8.阐明了社会主义文艺方针。

三、马克思主义文论在西方的发展

西方马克思主义文论是指在西欧和北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和地区产生、传播和流行的,基本上以马克思主义或某种马克思主义为旗号的文论体系。

1.20世纪20-30年代(早期西方马克思主义文论):

卢卡奇(《历史与阶级意识》)、葛兰西、布莱希特。

2.20世纪60-70年代(盛期西方马克思主义文论):

德国的法兰克福学派(本雅明、阿多诺、马尔库塞)、法国的存在主义文论(萨特)、英国的文化唯物主义文论(伊格尔顿、威廉斯)。

3.20世纪80-90年代(晚期西方马克思主义文论):

美国的杰姆逊后现代主义理论、德国的哈贝马斯的交往理论。

第二讲艺术意识形态

一、文学艺术是一定社会经济基础的上层建筑现象二、一定的经济基础决定文学艺术的产生、发展和变化三、文学艺术能动地反映一定社会的经济基础在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社会结构理论中,艺术是处于上层建筑中的社会意识形态领域。

社会意识有多种形式,艺术是其中一种,本讲内容就探讨作为上层建筑(社会意识)之一的文学艺术的本质属性。

一、文学艺术是一定社会经济基础的上层建筑现象1文学艺术是一种社会意识

人是“社会的人”,而不是孤立地存在着,人总是生活在一定的社会关系之中。

人的思想感情,他对于周围世界的反映,不能不受到社会发展,受到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制约,具有一定的社会性。

作为对于社会生活的真实反映,并带有作家主观思想和创作意图的文学艺术,不能不是一种社会意识,是属于社会的精神现象。

2文学艺术作为上层建筑中的一种社会意识

1859《<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

“人们在自己生活的社会生产中发生一定的、必然的、不以他们的意志为转移的关系,即同他们的物质生产力的一定发展阶段相适合的生产关系。

这些生产关系的总和构成社会的经济结构,即有法律的和政治的上层建筑竖立其上并有一定的社会意识形式与之相适应的现实基础。

所谓经济基础,是指在一定社会发展阶段上与一定的物质生产力发展程度相适应的生产关系的总和。

所谓上层建筑,是指在一定经济基础上形成的政治、法律制度,以及宗教、道德、法的观念、哲学和文学艺术等。

1883年,恩格斯《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

“正像达尔文发现有机界的发展规律一样,马克思发现了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即历来为繁茂芜杂的意识形态所掩盖着的一个简单事实:

人们首先必须吃、喝、住、穿,然后才能从事政治、科学、艺术、宗教等等所以,直接的物质的生活资料的生产,因而一个民族或一个时代的一定的经济发展阶段,便构成为基础,人们的国家制度、法的观点、艺术以至宗教观念,就是从这个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因而,也必须由这个基础来解释,而不是像过去那样做得相反。

特殊意识形态——文学艺术

(审美意识)

哲学、

宗教、道德

一般意识形态

政治法律意识

政治法律制度、警察、监狱、

军队、国家

经济基础——生产关系(生产力)

二、一定的经济基础决定文学艺术的产生、发展和变化1.唯心主义文学艺术发展观

唯心主义的文艺观认为:

文学艺术的产生是一种偶然的现象,而不是有一种客观的规律可循文学艺术发展的历史只是少数文艺家个人创造的历史,而不是与整个社会的发展有着必然的联系。

客观唯心主义的最大代表、古代贵族社会的思想家柏拉图认为,艺术所模仿的实物世界,只不过是理念世界的贫乏的影子,是被歪曲了的模仿物,只有理念才是真正的存在,物质世界是虚幻的,这就是说,艺术是“影子的影子”。

黑格尔把文学艺术看作是某种“绝对精神”、“绝对理念”的显现。

他把艺术发展归结为象征艺术、古典艺术、浪漫艺术三个阶段,而这三个阶段都是所谓“绝对精神”、“绝对理念”自身发展的结果。

中国的资产阶级学者胡适,则认为文学艺术的发展仅仅是文学艺术的语言、形式、体裁的演变史

唯心主义思想家脱离了实际的社会需要,孤立地、静止地看待文学艺术的产生和发展,其结果是歪曲和掩盖了文学艺术产生和发展的真相。

2.唯物主义文学艺术发展观

中外文学史上具有唯物主义倾向的理论家则自觉或不自觉地认识到:

文学艺术的产生、发展和演变,是与社会生活紧密联系的。

亚里士多德综合了古希腊社会的唯物主义哲学研究的成果认为,客观存在的和感觉可以感受到的现实是“第一本质”,是基础的基础。

他从艺术是客观世界的模仿这一唯物主义观点出发,指出文艺的使命是再现生活,模仿生活,文艺追求着一种认识和教育的目的。

梁朝僧人刘勰在《文心雕龙》中对文学艺术的发展作了正确的论述,他认为“歌谣文理,与世推移”,“文变染乎世情,兴废系乎时序”,强调文学艺术的产生、发展和演变与社会生活的紧密联系。

3.马克思主义文学艺术发展观

1859年,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中说:

“物质生活的生产方式制约着整个社会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的过程。

不是人们的意识决定人们的存在,相反,是人们的社会存在决定人们的意识。

马克思主义认为:

人们自己创造历史,但这要在一定的前提和条件下。

在这些前提和条件下,归根到底,经济前提和经济条件总是具有决定性的,某种思想、理论、观点的产生、发展和消亡,不是被什么别的东西,而是被与其相适应的经济基础的改变决定着的。

这些思想、观点、理论,就是这个基础的反映。

文学艺术的产生和发展,正如其他的社会意识形态一样,归根到底,是为社会的经济结构所决定的。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从现实生活、社会存在是第一性的观点出发,揭示社会经济关系对艺术创作的制约作用,第一次使我们能够正确理解并客观评价文学艺术产生和发展的规律性,发现文学艺术的一种形式代替另一种形式的原因。

三、文学艺术能动地反映一定社会的经济基础1890年9月,恩格斯写给布洛赫的信:

“根据唯物史观,历史过程中的决定性因素归根到底是现实生活的生产和再生产,无论马克思或我都从来没有肯定过比这更多的东西:

如果有人在这里加以歪曲,说经济因案是惟一决定性的因素,那么他就是把这个命题变成毫无内容的、抽象的、荒诞无稽的空话。

1894年,恩格斯写给博尔吉乌斯的信:

“政治、法律、哲学、宗教、文学、艺术等的发展是以经济发展为基础的。

但是,它们又都互相影响并对经济基础发生影响,并不是只有经济状况才是原因,才是积极的,而其余的一切都只不过是消极的结果。

恩格斯在马克思去世以后,对诸上层建筑间的相互影响及其对经济基础的反作用作的说明,指出了包括文学艺术在内的上层建筑虽然决定于经济基础,但它一经产生,就不是消极地反映经济基础,而是对经济基础产生反作用,具有相对的独立性。

文学艺术对经济基础产生反作用,主要表现在文学艺术的认识和教育作用上。

从杜甫的诗中,我们可以了解到安史之乱给唐朝国家和天下百姓带来的灾难。

杨沫的《青春之歌》中,保尔柯察金的《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可以激励青年人奋发向上。

文学艺术对经济基础产生反作用,主要表现在文学艺术的认识和教育作用上。

从杜甫的诗中,我们可以了解到安史之乱给唐朝国家和天下百姓带来的灾难。

杨沫的《青春之歌》中,保尔柯察金的《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可以激励青年人奋发向上。

法国17世纪的新古典主义文学就与路易十四建立的君主专制制度有着密切的关系。

当时的法国基本上仍然是一个农业国,封建势力依旧顽强存在,资产阶级力量还不够强大,它需要王权的保护,王权成为封建阶级和资产阶级“表面上的调停人”。

因此,在这个经济制度上产生的新古典主义文学。

新古典主义文学一方面与中世纪的禁欲主义作斗争,一方面大肆宣扬个人利益必须服从以君主为代表的所谓“全民族”的利益。

新古典主义文学还极力提倡理性,要求个人与社会的绝对和谐,并且创造出一系列具有古代英雄主义精神和高尚情操的人物形象,作为人们景仰和学习的楷模。

高乃依的古典主义悲剧《熙德》中的主人公堂·罗德利克,在作者的心目中,就是专制国家利益的忠实捍卫者。

这出悲剧表现的是责任与爱情之间的冲突,主人公是以理性和意志来权衡这二者之间的关系的,结果理性获得了胜利,爱情也得到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初中教育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