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人民版小学三年级品德与社会下册《科学用水》教学设计.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4540199 上传时间:2023-05-28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49.8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山东人民版小学三年级品德与社会下册《科学用水》教学设计.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山东人民版小学三年级品德与社会下册《科学用水》教学设计.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山东人民版小学三年级品德与社会下册《科学用水》教学设计.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山东人民版小学三年级品德与社会下册《科学用水》教学设计.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山东人民版小学三年级品德与社会下册《科学用水》教学设计.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山东人民版小学三年级品德与社会下册《科学用水》教学设计.docx

《山东人民版小学三年级品德与社会下册《科学用水》教学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山东人民版小学三年级品德与社会下册《科学用水》教学设计.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山东人民版小学三年级品德与社会下册《科学用水》教学设计.docx

山东人民版小学三年级品德与社会下册《科学用水》教学设计

山东人民版小学三年级品德与社会下册《科学用水》

第三单元:

爱护我们的生活环境第二课:

节约用水

活动主题三:

科学用水课时:

一课时

 

课题

科学用水 

年级

三 

教材版本

山东人民版 

课程内容

我们的社区生活:

11.了解本地区生态环境,参与力所能及的环境保护活动,增强环境保护意识。

教材分析

“科学用水”是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二个学习主题《节约用水》的第三个活动主题。

“科学用水”是对前两个活动《生活中的水》、《水被污染了》的深化,通过前两部分的学习,学生了解了生活中水资源短缺的问题,明白了水污染是重要原因之一,初步形成了减少污染,保护水资源的意识。

在此基础上,组织学生对如何保护水源、科学用水进行探究,引导学生进行体验,能在力所能及的情况下制止浪费水的行为,在生活中能够向家人、朋友、社会宣传节水知识、节水方法。

学情分析

三年级学生能够了解水的用途,在他们的生活经验中对水资源的缺乏与保护也有简单的了解。

但对于生活中,目前水的匮乏和水污染已经到了什么程度,应该怎样科学用水?

我们应该做些什么……学生并没有比较系统地了解和理性的认识;通过前两部分的学习,学生了解了生活中水资源短缺的问题,明白了水污染是重要原因之一,初步形成了减少污染,保护水资源的意识。

因而本节课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以课程内容为依托,结合学生的切身体验和相关的音像图片资料,来满足学生的需要和发展。

教学目标

1.通过调查、搜集资料等方式,了解生活中浪费水的问题,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2.尝试合理地、有创意地探究和解决水资源短缺问题,学习科学用水的方法,养成科学用水的习惯。

3.在活动中,使学生形成积极的、乐于探究的求知欲望。

教学重点

1.尝试合理地、有创意地探究和解决水资源短缺问题,学习科学用水的方法,养成科学用水的习惯。

2.在活动中,使学生形成积极的、乐于探究的求知欲望。

教学难点

尝试合理地、有创意地探究和解决水资源短缺问题。

教学设计

思想

《课程标准》指出:

品德与社会课程应以学生的社会生活为基础,注重学生在主动学习的过程中,初步掌握认识社会事物和现象的方法,提高行为选择能力。

本课的学习活动侧重于学生的探究学习、交流汇报,从儿童的生活出发,从不同的角度选取与儿童生活关系密切的内容,引导学生结合生活实际,组织学生对如何保护水源、科学用水进行探究,引导学生进行体验,加深学生对科学用水的认识,促进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形成。

教学策略与方法

本课的学习侧重于学生的讨论交流、动手操作等活动形式。

1.课前调查与小组交流讨论相结合。

2.调查—交流—讨论—探究等方式贯穿始终。

教学环境与

媒 体

 

1.城市学生由于条件较好,家长重视,可以重点引导他们在家长的帮助下,通过小调查、上网收集资料、询问父母或到图书馆查阅资料。

2.地处农村的孩子,由于受家庭和学校条件的制约,可以在教师的指导下,采取到学校微机室或图书室查资料的方法来进行资料的收集,同时引导他们注意调查、搜集身边的节约用水好习惯及科学用水小妙招。

3.本课的教学活动主要通过课件展示、实物投影等媒体来完成。

课堂中学生搜集的资料等可以在实物投影上进行展示交流活动。

教师补充的典型性资料、视频、图片等,可以做成课件在电脑、电视上进行展示交流。

教学准备

学生准备:

完成前置性学习调查表,通过不同的方式调查、搜集资料,记录家庭、学校生活用水情况及身边的节约用水好习惯,探究科学用水小妙招。

教师准备:

1.设计发放前置性学习调查表。

2.水、水果、水盆等。

3.准备江苏淮安居民跪求环保局长治污携臭水哭诉的视频、科学灌溉的图文资料、生活中小朋友珍惜用水的录像、节水小窍门、《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等图文、视频资料,制作成教学课件。

活动过程:

第一课时   科学用水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课件播放视频:

江苏淮安居民跪求环保局长治污,携臭水哭诉

2.学生谈观看视频的感受。

3.教师引导:

视频中的陈女士实属无奈才会在直播现场,向环保局局长下跪,请求尽快治理柴米河污染问题。

可见,当地居民实在是饱受柴米河污染之苦。

我们的生活、我们的国家、我们的世界也面临着这种问题,怎样保护水资源,让人们喝上放心的水,用上干净的水呢?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探究怎样《科学用水》。

引出课题:

科学用水,并板书。

【设计意图:

利用典型与时俱进的时事视频报道,引发学生共鸣,激发了学生探究的欲望。

二、活动体验,探究互动:

活动一:

科学用水初体验

1.教师引导:

面对水资源匮乏和水污染,作为小学生,我们应该怎么办?

2.学生讨论交流:

进一步结合前两节课的调查了解,初步说说自己的想法。

预设:

1.保护水源,不要让它再被污染了。

2.不能再浪费水了,有些水可以重复利用。

3.要想办法让被污染的水变清。

4.科学灌溉。

3.教师补充提升:

(1)出示资料卡

科学灌溉

科学灌溉就是改变人们传统的浇地习惯,把浇地变为浇作物,按作物的最佳需水量进行灌溉,用较少的水取得较高的效益,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

这是解决我国农业干旱缺水的根本性措施,是促进传统农业向现代化农业转变,缓解我国水资源不足的有效途径。

 

(2)补充有关“滴水灌溉”“喷灌”等科学灌溉的图片、文字、视频等资料,加深对科学用水意义的认识。

【设计意图:

调动学生已有的生活认知,让他们初步说说面对水资源匮乏和水污染自己的想法,尊重了学生的认知基础;教师补充有价值的关于科学灌溉的图文视频资料,进一步加深提升了学生对科学用水意义的认识。

活动二:

我是火眼金睛

1.学生结合前置性调查表,小组内讨论交流生活中的用水情况。

 

生活用水小调查

地点

观察记录一天的用水情况。

(从节水和浪费两方面去观察记录)

我的感受

家庭

学校

2.全班集体汇报交流生活中的用水情况。

教师根据学生的调查,引导学生从节约用水和浪费现象两个方面去梳理、归纳,并谈一谈自己的感受。

3.教师结合学生的汇报,补充典型的图片、视频资料,引导学生进行行为辨析:

教师引导:

仔细观察图片、视频,看看他们是如何使用水的?

他们的做法对吗?

哪些地方值得我们学习?

(或者他存在什么问题?

你有什么建议?

)看看谁是火眼金睛。

学生观看图片视频,先在小组内交流,再集体汇报交流观点,教师适时引导评价。

4.小结提升:

一滴水能做什么

(1)教师引导:

生活中我们既有节约每一滴水的好行为,也有很多浪费水的现象,我们浪费的水可能是很多人的救命水。

(板书:

每一滴水)

(2)一滴水能做什么?

(课件出示“不要小看一滴水” )

水,并不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节约水,我们要从身边的每一件事做起,从生活的点点滴滴做起。

一滴水,微不足道。

但是不停地滴起来,数量就很可观了。

据测定,"滴水"在1个小时里可以浪费到3.6公斤水;1个月里可集到2.6吨水。

这些水量,足可以供给一个人的生活所需。

可见,一点一滴的浪费都是不应该有的。

至于连续成线的小水流,每小时可集水17公斤,每月可集水12吨;哗哗响的"大水",每小时可集水670公斤,每月可集水482吨。

(3)学生用一句话谈感受。

  

学生谈感受,预设:

一滴水可以穿透石头,“滴水石穿”。

一滴水可以消灭一粒灰尘。

一滴水可以带来希望。

(4)教师小结:

一滴水,可以用来拯救生命,使生命焕发新的活力;一滴水,可以用来浇灌田地,使禾苗摇曳嫩绿的身姿;一滴水,可以用来构成江河,使江河展现澎湃的气势。

所以,节约用水要从点滴做起。

(板书:

珍惜)

【设计意图:

让学生去观察记录家庭和学校一天中生活用水情况,学生容易调查操作,并在教师的梳理、归纳和补充提升中,知道了生活用水中所存在的节约用水和浪费水的现象,并结合典型的图片视频资料,从正反两方面进一步进行行为辨析,活动中学生结合自己的实践,进行了自我反思,“一滴水”补充,更让孩子深刻理解了科学用水的意义及内涵。

活动三:

我是节水小高手

1.播放生活中小朋友珍惜用水的录像。

教师引领:

我们要珍惜生活中的每一滴水,就应该从自身做起,从生活中的每一次用水行动开始,看了视频中的小朋友节约用水的行动后,你有更好的节约用水的方法和小窍门吗?

课前我们已经进行了这方面的调查,我们来交流一下吧!

2.小组交流前置性调查表

我身边的节水好习惯调查

家人

同学

社会

自己

教师小结:

生活中有人浪费水,也有人珍惜水,会节约用水、科学用水,我们要取长补短,这样才能共同进步。

3.教师补充:

课件出示“节水小窍门”

刷牙:

口杯接水,3口杯共用水约0.6升。

三口之家每日两次,每月可节水486升。

洗衣:

衣物集中洗涤,减少洗衣次数;小件、少量衣物提倡手洗;洗涤剂投放适量。

洗浴:

间断放水淋浴,搓洗时及时关水,避免过长时间冲淋。

盆浴后的水可用于洗车、冲洗厕所、拖地等。

洗手:

洗手洗脸用水用盆接,之后的冲厕所。

饮食:

先用纸擦除炊具、食具上的油污,再洗涤;控制水龙头流量,改不间断冲洗为间断冲洗。

洗车:

用水桶盛水洗车;使用洗涤水、洗衣水洗车;使用节水喷雾水枪冲洗。

(注意:

洗车水处理后循环使用。

马桶:

可以往马桶水箱中放入一个装满水的500毫升水瓶或一块砖头,每次冲水就可以减少水量。

淘米:

淘完米后,可将淘米水进行洗碗、冲厕所,这样洗碗还可使碗上的油污更少。

4.活动体验:

洗水果(苹果)

(1)现场分组体验,统计用水量:

洗一个苹果到底需要多少水?

小组选代表洗干净一个苹果,然后统计所用的水量,并让用水少且洗的干净的学生介绍经验和方法。

(板书:

合理)

(2)洗完水果的水可以用来做什么?

(浇花/冲马桶)

(3)教师引导:

节水不是不用水,而是要合理地利用水,高效率地利用水,不要浪费。

【设计意图:

通过对自身生活的回忆,对身边人节水行为的观察,让学生学会从自身做起,珍惜每一滴水,教师对这些节水小窍门的总结以及现场洗水果的活动体验,更让学生能够全面理解科学用水的方式方法,养成科学用水的好习惯,明确节水不是不用水的道理。

活动四:

“科学用水能手小擂台”

1.出示“洗衣服浇花拖地洗菜淘米冲马桶”等情境。

(1)教师引领:

我们都知道了科学用水还得“一水多用”,那我们到底怎样做到一水多用呢?

快开动你的小脑筋,想想怎样用最少的水完成上面的几项内容吧!

(2)学生小组内讨论交流。

(3)小组代表汇报

一水多用

(1)洗脸水用后可以洗脚,然后冲厕所。

(2)家中应预备一个收集污水的大桶,它完全可以保证冲厕所需要的水量。

(3)淘米水、煮过面条的水,用来洗碗筷,去油又干净,也可以洗菜。

(4)养鱼的水浇花,能促进花木生长。

(5)洗衣服的水,可以拖地、冲厕所。

【设计意图:

学生脑海中有了初步的“一水多用”的概念,但是在实际生活中,未必能够灵活的操作,通过本环节,让学生思考如何更加灵活的使用节水方法。

2.科学用水金点子

 教师引领:

科学用水的小窍门非常多,除了我们上面总结的,你还有哪些科学用水的金点子?

看看谁是我们班的“科学用水小高手”,现在请把你的金点子写下来吧!

科学用水金点子

1

2

3

4

5

【设计意图:

通过擂台赛的形式,激发孩子的兴趣,让孩子更好的去思考生活中该如何科学用水,同时也加深并巩固了孩子的节水意识及良好的科学用水习惯。

三、归纳梳理,知识建构:

1.水源保护

(1)教师引导:

科学用水,不仅仅是节约水,保护好水资源更是首要任务。

你认为如何保护水源呢?

(板书:

保护水源)

(2)学生谈谈自己的观点。

(3)教师小结:

我们要控制污水及污染物排放,建设污水处理系统,加强水环境监测,强化法律意识,依法管理水资源、水环境。

保护水资源,科学用水,不只是道德行为,更被纳入了法律系统,用水,是每个公民的权利;科学用水,则是我们每个人的义务。

(4)课件出示《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资料卡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摘录)

第三十四条:

禁止在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内设置排污口。

第五十二条:

城市人民政府应当因地制宜采取有效措施,推广节水型生活器具,降低城市供水管网漏失率,提高生活用水效率;加强城市污水集中处理,鼓励使用再生水,提高污水再生利用率。

学生阅读,提出不懂的问题

(5)教师小结:

结合当地保护水资源、科学用水正反两方面的事例,提高学生遵守法律的意识。

2.了解“世界水日”和“国家节水标志”。

(1)“世界水日”

为了引起全世界对水资源的重视,1993年1月18日,第四十七届联合国大会确定每年的3月22日为“世界水日”。

 

(2)“国家节水标志”

节水标志

“国家节水标志”由水滴、人手和地球变形而成。

绿色的圆形代表地球,象征节约用水是保护地球生态的重要措施。

标志留白部分像一只手托起一滴水,手是拼音字母JS的变形,寓意节水,表示节水需要公众参与,鼓励人们从我做起,人人动手节约每一滴水;手又像一条蜿蜒的河流,象征滴水汇成江河。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城市供水、节水与水污染防治工作会议的精神,进一步增强全社会的节水意识,鼓励节水型产品、器具的研制、生产和使用,全国节水办公室向全社会公开征集“国家节水标志”,一个月的征集期内,共收到设计方案1000多份,经专家评审和有关部门认定,确定江西省井冈山师范学院团委康永平所设计的图案为国家节水标志。

“国家节水标志”既是节水的宣传形象标志,同时也作为节水型用水器具的标识。

对通过相关标准衡量、节水设备检测和专家委员会评定的用水器具,予以授权使用和推荐。

据了解,澳大利亚、南非等世界上许多国家都有节水标志,对节水起到了促进作用。

为保证节水标志的权威和公正性,全国节水办公室还将对标志进行注册,还会同有关部门制定开展节水型产品标识的办法并予以公告。

四、拓展知识,迁移发展:

创意宣传

1.我是节水宣传员

(1)教师引领:

水是生命之源,没有水,就没有生命。

目前淡水资源短缺,严重影响到了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成为人类面临的越来越严重的问题。

我们应该学会科学用水,作为小学生,我们怎样才能把科学用水的意识传递给更多的人呢?

(2)学生汇报交流。

(3)教师小结:

为了我们的家园,为了我们自己以后能有可以使用的水,让我们这些小宣传员和小监督员行动起来吧!

(4)每人画一幅科学用水宣传画或设计宣传标语。

(5)展示评比。

五、活动总结,提升感知:

畅谈收获

1.教师谈话: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一定收获颇丰吧!

请把你的收获与小组成员一起分享一下吧!

2.小组交流,教师倾听学生的想法,适时给予肯定、引导。

3.课外实践:

科学用水日日行

(1)共同制订“科学用水日日行”公约,由师生共同执行。

(2)选出“科学用水小标兵”数名,由他们负责督导学生的科学用水情况。

(3)一个月后,根据水表用水量,与上个月的用水量进行比较,看谁节水多,谁的科学用水习惯好,评出“科学用水好家庭”。

【设计意图:

多元评价激起学生的实践热情,拓展练习可以让学生自觉践行自己的行为,这样处理较好地体现了“用教材去教,用真情去导”的新课程理念。

 

板书设计:

科学用水

珍惜合理每一滴水

一水多用

保护水源

【设计意图:

板书简洁、明了,突出了本课的重点,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系统地建构知识,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教学反思:

一.本教案的亮点:

1.基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前概念。

学生在学习新知之前,已经在日常生活中的观察或实践中,获得了一些经验性的知识,它是学生构建新知的基础,所以我们要给学生交流展示的空间,充分地了解学生的生活基础和前概念。

因此,我有针对性地设计教学活动,通过前置性调查表,让学生记录家庭、学校一天的生活用水情况,讨论交流中知道了生活用水中所存在的节约用水和浪费水的现象,并结合自己的实践,从正反两方面进一步进行行为辨析,进行了自我反思,这个过程尊重了学生的生活基础和前概念;在此基础上,教师再进行进一步的梳理、补充和提升,更给学生生活指明了方向,使学生零散的经验形成了正确的认知。

2.关注学生生活,凸显学生主体地位。

学生只有用自己的眼光洞察问题,从自己的生活入手,才有真正的体验。

学生通过观察身边人的行为,想到自己平时用水的习惯,能更深刻地理解科学用水的方法。

在设计中能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去体验,让学生树立正确的科学用水观念,进而延伸到生活中,培养节保护水资源、科学用水的好习惯。

3.教师补充的资料要典型、有价值。

教学中,教师经常会给学生补充一些资料来丰富学生的认知,这个过程中,教师补充的资料一定要典型、有价值,才能真正对学生有所提升。

本课教学中,我为学生补充了江苏淮安居民跪求环保局长治污携臭水哭诉的视频、科学灌溉的图文资料、生活中小朋友珍惜用水的录像、节水小窍门、《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等规范、典型、权威的图文、视频资料,学生的认知得到了提升。

二、存在的不足

1.在课前的调查活动中,有些学生可能受到条件的限制,无法收集到相关的资料。

在交流时,就会受到限制。

2.教学过程中,学生对于节约用水的体会很深,但容易认为科学用水就只是节约用水,认识不够全面。

因此,还要进一步加以巩固,让学生从生活中去内化。

三、重点解决的问题

现代社会中的孩子,可以说衣食无忧,生活富足,生活环境比较优越。

他们虽然知道水的可贵,但在实际行动中却很难真正做到科学用水。

因此让学生深刻理解科学用水的内涵,培养学生良好的保护水资源、科学用水的习惯,并进行宣传带动身边更多的人来科学用水,是本节课重点解决的问题。

四、使用建议

1.重视前置性调查,培养学生“收集信息、收集资料”的能力。

教师最好能事先设计好前置性调查表,以便让学生目标明确的开展好课前调查活动。

2.学生在调查时,可以通过录像或照片,也可以用文字描述。

3.本节课重在小组交流合作学习,分组问题尤为重要,教师最好能够遵循“同组异质、异组同质”的原则,让不同特质,不同层次的学生优化组合。

4.教师对于一些补充性资料的选择,可以根据自己所在地区的情况有所调整,做成课件资源。

5.教学过程中,尽量引导学生自己说出感受与体会。

 

附前置性调查表和我的资料卡:

 

1.

生活用水小调查

地点

观察记录一天的用水情况。

(从节水和浪费两方面去观察记录)

我的感受

家庭

学校

2.

我身边的节水好习惯调查

家人

同学

社会

自己

 

3.

科学用水金点子

1

2

3

4

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