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小学语文部编本四年级上册《倔强的小红军》教学设计评奖教案.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2453797 上传时间:2022-10-29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62.5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小学语文部编本四年级上册《倔强的小红军》教学设计评奖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最新小学语文部编本四年级上册《倔强的小红军》教学设计评奖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最新小学语文部编本四年级上册《倔强的小红军》教学设计评奖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最新小学语文部编本四年级上册《倔强的小红军》教学设计评奖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最新小学语文部编本四年级上册《倔强的小红军》教学设计评奖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最新小学语文部编本四年级上册《倔强的小红军》教学设计评奖教案.docx

《最新小学语文部编本四年级上册《倔强的小红军》教学设计评奖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小学语文部编本四年级上册《倔强的小红军》教学设计评奖教案.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最新小学语文部编本四年级上册《倔强的小红军》教学设计评奖教案.docx

最新小学语文部编本四年级上册《倔强的小红军》教学设计评奖教案

 

教学

要求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学习小红军一心为别人着想的高尚品质。

2.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注意积累词语。

3.引导学生了解通过描写人物言行表现人物性格特点的写作方法。

重点

难点

1.了解小红军和陈赓的做法,知道他们为什么这样做。

2.理解陈赓为什么会说“你怎么对得起这个小兄弟呀”。

教学

课时

两课时

倔强(juéjiànɡ)的小红军

陈赓(ɡēnɡ)同志回顾❶自己革命经历的时候,曾经深情地谈起这样一件往事❷。

[①“深情”一词说明了什么?

]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

写陈赓同志曾经讲过的一件往事。

那是深秋的一天,太阳偏西了。

由于长时间在荒无人烟的草地上行军,常常忍饥挨[ái]饿,陈赓同志感到十分疲惫(bèi)。

[句导读:

这句话体现出红军长征过草地时的艰苦条件,“常常忍饥挨饿”更是突出了环境的恶劣。

]这一阵,他掉队了,牵着那匹同样疲惫的瘦马,一步一步朝前走着。

[②两个“疲惫”说明了什么?

]忽然,他看见前边有个小红军❸,跟他一样,也掉队了。

段导读:

陈赓虽然骑着马,但因为马和他一样疲惫不堪,他掉队了。

此时他发现前面一个小红军也掉队了。

那个小家伙不过十一二岁,黄黄的小脸,一双大眼睛,两片薄嘴唇,鼻子有点儿翘,两只脚穿着破草鞋,冻得又青又红。

[③从“黄黄”“破草鞋”“冻得又青又红”可以看出什么?

]陈赓同志走到他跟前,说:

“小鬼,你上马骑一会儿吧。

”[④从“上马骑一会儿吧”感受到了什么?

]

段导读:

讲陈赓同志遇到一个十分虚弱的小红军,想帮助他。

小鬼摆出一副满不在乎的样子,盯着陈赓同志长着络腮(sāi)胡子的瘦脸,微微一笑,用一口四川话说:

“老同志,我的体力比你强多了,你快骑上走吧。

”[句导读:

“摆出”意思是装出,小红军是想通过这样的假象,证明自己走得动,根本用不着骑马,加上“微微一笑”更能使对方相信自己说的话。

][⑤小红军为什么这样做?

]

段导读:

小鬼摆出满不在乎的样子让陈赓先走。

陈赓同志用命令的口吻说:

“上去,骑一段路再说!

”[⑥“命令的口吻”说明了什么?

]

段导读:

陈赓同志知道小鬼走不动了,命令他骑马。

小鬼倔强❹地说:

“你要我同你的马比赛呀,那就比一比吧。

”他说着把腰一挺,做出个准备赛跑的姿势。

[⑦小鬼是想让陈赓相信什么?

小红军是个怎样的人?

]

段导读:

小鬼装出自己很有力气的样子,让陈赓相信他走得动。

“那,我们就一块儿走吧。

”[⑧为什么陈赓提出一块儿走?

]

段导读:

陈赓提出和他一块儿走,互相照顾。

“不。

你先走,我还要等我的同伴呢。

段导读:

小红军又找出一个理由拒绝了陈赓。

陈赓同志无可奈何,从身上取出一小包青稞(kē)❺面,递给小鬼,说:

“你把它吃了。

”[⑨“无可奈何”一词指什么?

]

段导读:

陈赓没有办法说服小鬼,想给他些干粮充饥。

小鬼把身上的干粮袋一拉,轻轻地拍了拍,说:

“你看,鼓鼓的嘛(mɑ)。

我的比你的还多呢。

”[⑩小鬼为什么要“轻轻地拍”?

]陈赓同志终于被这个小鬼说服了,只好爬上马背,朝前走去。

[“终于”说明了什么?

]

段导读:

写陈赓在小红军一推再推的情况下,只好自己朝前走去。

  第二部分(第2~10自然段):

写了陈赓和小红军之间的对话。

他骑在马上,心情老平静不下来,从刚才遇见的小鬼,想起一连串的孩子。

[“心情老平静不下来”说明了什么?

]从上海、广州直到香港的码头上,跟他打过交道的那些穷孩子,一个个浮现在他眼前。

段导读:

陈赓虽然骑上了马,但仍然放心不下那个小鬼。

“不对,我受骗了!

”陈赓同志突然喊了一声,立刻掉转马头,狠踢了几下马肚子,向着来路跑去。

[陈赓的这句话说明了什么?

]等他找到那个小鬼,小鬼已经倒在草地上了。

段导读:

陈赓忽然明白自己上当了,可当他看到小鬼的时候,小鬼已经倒在了地上。

陈赓同志吃力地把小鬼抱上马背,他的手触到了小鬼的干粮袋,袋子硬邦邦的,装的什么东西呢?

他掏出来一看,原来是一块烧得发黑的牛膝(xī)骨,上面还有几个牙印。

[句导读:

“牙印”说明小红军曾经啃过这块骨头,暗示他曾处于极端饥饿的状况下。

][你从“一块烧得发黑的牛膝骨,上面还有几个牙印”,体会到了什么?

]

段导读:

陈赓发现了小鬼干粮袋的秘密。

陈赓同志全明白了。

就在这个时候,小鬼停止了呼吸。

[陈赓明白了什么?

]

段导读:

小鬼最后停止了呼吸。

陈赓同志一把搂住小鬼,狠狠地捶(chuí)着自己的腿说:

“陈赓啊陈赓,你怎么对得起这个小兄弟(xiōnɡdi)呀!

”[“搂住”“狠狠地捶着自己的腿”反映出了什么?

表达了陈赓当时怎样的感情?

]

  第三部分(第11~15自然段):

写最后小红军牺牲在陈赓同志的马背上,陈赓感到深深的歉意。

1.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按自然段概括段意,再划分结构段,概括段意,归纳课文的主要内容。

课文插图,课前要求学生对课文中描述的时代作必要了解。

一 导入

(出示插图)用简单的语言说说图意,说清在什么环境下,谁和谁在干什么,两位红军之间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

(因为还没有学习课文,对学生的表述内容不应要求过高。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第25课《倔强的小红军》。

(板书课文题目)

二 初读课文

1.自由读课文,注意把字音读准,把语句读通顺。

2.小组自学生字。

并将自学中遇到的难点标出来,集体交流。

3.以小组形式汇报学习中的收获。

(说说字形、字音上易错的地方。

4.指导几个易错的字音。

(1)“忍饥挨饿”的挨(ái)不要读成“āi”。

(2)“薄嘴唇”的薄(báo)不要读成“bó”。

(3)“牛膝骨”的膝(xī)不要读成“qī”。

5.小组合作,互查字音是否读准确。

6.书写指导。

(1)倔:

右边是“屈”,不要把“尸字头”写成“户字头”。

(2)饥:

末一笔是“横折弯钩”,不要写成“横折提”。

(3)薄:

这个字是上下结构,第9画是“横折”。

(4)段:

注意右上部分是“竖撇、横折弯”,不要写成“横折弯钩”。

(5)狠:

注意右边不是“良”。

三 自读课文,整体感知

1.分自然段指读课文,思考:

这篇课文写了什么内容?

(讲了长征途中一个掉队的小红军,宁愿牺牲自己也不肯骑陈赓的马,不肯吃他的青稞面,最后牺牲的故事。

2.开头的自然段交代了故事是陈赓同志“深情”地谈起的“一件往事”。

“深情”是什么意思?

(感情深厚)“往事”是指什么时候的事?

(以前的事,这里指二万五千里长征时发生的事。

)发生在什么地点?

(荒无人烟的草地)

3.老师简单介绍时代背景。

4.作者有序而生动地把这件事情记录了下来。

那么,按照事情的发展顺序我们可以把课文分成几个部分?

分小组自由讨论。

5.小组汇报,并请学生说明理由。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

陈赓同志谈起一件往事。

第二部分(第2~10自然段):

长征过草地时,陈赓同志遇到一个掉队的小红军,想跟他一块儿走。

小红军不仅没有接受帮助,还说服陈赓骑马先走。

第三部分(第11~15自然段):

陈赓同志不放心,回去找小红军时,发现小红军已经牺牲了,他深深地自责。

四 小结

小红军为什么不肯接受陈赓的帮助呢?

下节课我们继续学习。

  1.这是篇记事写人的文章,教学这类课文首先应引导学生关注人物命运,使学生进入故事情境,然后让学生在关注故事情境的发展过程中,抓住人物言行,通过对重点词句的理解,体会人物的思想和情感,激发学生的内心矛盾,加强学生的情感体验,从而认识和感受人物崇高的精神品质,使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只有这样才能落实语文教学三个维度的教学目标,体现语文工具性和人文性统一的特点。

2.在教学中要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使学生由被动地接受转变为主动地探究,要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学会学习。

在本课教学中,要通过创设小红军为什么要“骗”陈赓这一情境,来激发学生主动思考、积极参与、勇于探究的浓厚兴趣,引导学生分析小红军“骗”时的动作、神情、语言,再将学法迁移到小红军是怎样一步步说服陈赓同志先走的。

学生通过自读、自练、自悟,明白了小红军在急需帮助的情况下,为了不拖累别人而拒绝了陈赓的帮助,心中对小红军的敬佩之情油然而生,然后通过引导学生大胆地评价小红军是一个怎样的人,并敢于发表自己的独特见解,进而使学生的心中深深刻印上小红军的光辉形象。

学生在探究的过程中,感受充分,领悟深刻。

3.要重视词句训练,培养学生推敲领悟词句的能力。

可让学生边读课文边找出描写小红军外貌的重点词句,学生通过对这些词句的品读,对小红军的形象从整体上进行感知,然后又抓住描写人物言行的重点词句读一读,体会重点词句的意思,进一步了解人物的内心。

例如,描写小红军的动作,应抓住“摆”“一挺”“一拉”“轻轻地拍”等重点词语;神态方面,应抓住“微微一笑”“满不在乎”“倔强”等重点词语。

找出重点词语后,引导学生讨论、探究,结合上下文进行揣摩、推敲,最终悟出了运用这些词语的匠心所在。

同时,更加深刻地了解了人物形象。

1.了解外貌描写对表达人物性格的作用。

2.了解红军长征中的艰苦生活,体会红军战士患难相助、生死与共的革命精神以及小红军一心为他人的崇高品质。

写有人物外貌、语言句子的投影片。

一 导入

长征途中,面对艰苦的环境,红军战士患难与共的故事很多。

让我们继续学习课文,走进那个时代,走近他们高尚的心灵。

二 学习课文

1.陈赓第一眼看到的小红军是什么样子?

(指读描写小红军外貌的句子。

2.自由读一读这一句,想想小红军是个怎样的人。

出示句子:

  那个小家伙不过十一二岁,黄黄的小脸,一双大眼睛,两片薄嘴唇,鼻子有点儿翘,两只脚穿着破草鞋,冻得又青又红。

  

(1)学生边读边说体会。

学生甲:

天气很冷,小红军双脚冻得又青又红。

学生乙:

小红军又冷又饿,还坚持往前走,他非常勇敢,很坚强。

(2)请学生有感情地再读读描写小红军外貌的句子。

(3)这位勇敢、坚强的小红军最后的结局是怎样的?

(他最后牺牲了。

(4)你是从哪儿看出来的?

请你读一读。

(读第14自然段的句子:

就在这个时候,小鬼停止了呼吸。

还有哪一段也是写结果的呢?

(第12自然段的句子:

等他找到那个小鬼,小鬼已经倒在草地上了。

3.“陈赓同志全明白了。

”他到底明白了什么?

快速读课文,画出有关句子。

(陈赓明白了这位小同志没有食物,又累又饿,是用假象欺骗了他。

(1)(出示课件)齐读句子:

  他掏出来一看,原来是一块烧得发黑的牛膝骨,上面还有几个牙印。

  ①这是一块什么样的牛膝骨?

(烧得发黑的牛膝骨,说明很难吃。

上面还有几个牙印,说明小红军啃过它。

②教师范读这句话,学生再读。

读了这句话,你有什么感受?

(2)在这之前,小红军是怎样向陈赓同志说的?

(小鬼把身上的干粮袋一拉,轻轻地拍了拍,说:

“你看,鼓鼓的嘛。

我的比你的还多呢。

”)

(3)这时,陈赓明白了什么?

学生甲:

陈赓明白了那时的小红军已经筋疲力尽了,明白了那时的小红军已经没有粮食,饿得受不了了。

(板书:

无粮)

学生乙:

明白了小红军已经没有一丝力气了。

①小红军真的没力气了吗?

自由读一读第3~6自然段。

②他为什么说“我的体力比你强多了,你快骑上走吧”?

为什么说“你要我同你的马比赛呀,那就比一比吧”?

(他这么说是为了能让陈赓骑着马走出草地。

③分角色读第3~8自然段。

引导:

想到这里陈赓又明白了什么?

学生丙:

陈赓明白了小红军其实是没有力气,装作很有力气的样子。

(板书:

无力)

引导:

陈赓还明白了什么?

自读第7、8自然段。

(板书:

无伴)

(4)这时,陈赓全明白了,刚才小红军说的全是假的,其实小红军说的“干粮比你的还多呢”“体力比你强多了”“还要等我的同伴呢”全是假的。

这是一位多么伟大的战士啊!

4.再读描写小红军外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职业规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