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历史学年最新版本七年级历史上册14匈奴的兴起及汉朝的和战教案新人教版.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24532838 上传时间:2023-05-28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3.1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中历史学年最新版本七年级历史上册14匈奴的兴起及汉朝的和战教案新人教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初中历史学年最新版本七年级历史上册14匈奴的兴起及汉朝的和战教案新人教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初中历史学年最新版本七年级历史上册14匈奴的兴起及汉朝的和战教案新人教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初中历史学年最新版本七年级历史上册14匈奴的兴起及汉朝的和战教案新人教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初中历史学年最新版本七年级历史上册14匈奴的兴起及汉朝的和战教案新人教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初中历史学年最新版本七年级历史上册14匈奴的兴起及汉朝的和战教案新人教版.docx

《初中历史学年最新版本七年级历史上册14匈奴的兴起及汉朝的和战教案新人教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历史学年最新版本七年级历史上册14匈奴的兴起及汉朝的和战教案新人教版.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初中历史学年最新版本七年级历史上册14匈奴的兴起及汉朝的和战教案新人教版.docx

初中历史学年最新版本七年级历史上册14匈奴的兴起及汉朝的和战教案新人教版

14、匈奴的兴起及汉朝的和战

教学内容

课时

1

课型

新课

授课班级

七年级班

授课教师

日期

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了解匈奴的兴起和在我田古代历史上所作的贡献,匈奴与两汉的关系,包括汉武帝时期卫青、霍去病大破匈奴,呼韩邪单于归汉和昭君出

塞,为学生初步步掌握中华民族形成的历史过程和正确认识我国古代民族关系奠定基础

教学

重点

1、冒顿统一蒙古草原2、卫青、霍去病大破匈奴

教学

难点

正确理解当时的民族关系

教学

方法

讲授法、讨论法。

教学

用具

 

间分配

教学过程

学生活动

二次备课

一、引入新课:

(1~2分钟)

同学们回忆.在前面课文里,我们学习过秦始皇统治时期修筑了举世闻名的万里长城,大家想一想长城修建的目的是什么?

是为了抵御匈奴。

匈奴是什么样的民族?

秦汉王朝与匈奴之间的关系怎样?

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

二、讲授新课:

(31~38分钟。

根据内容,时间可分多段。

(一)、冒顿统一蒙古草原

学生结合事先找的资料、课本的内容,回答下面的问题:

(1)、冒顿单于是怎样使匈奴强盛起来的?

(2)、匈奴的强盛有哪些表现?

(3)、面对匈奴的进攻,汉高祖怎样做的?

结果怎样?

(4)、冒顿单于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冒顿单于励精图治,严于治军,训练了一支数十万人的骑兵队伍,军事力量增强,秦末汉初统一蒙古草原,匈奴的统治进入鼎盛时期。

匈奴经济也迅速发展,一是畜牧业繁盛;二是匈奴地区受汉族影响,逐渐有了农耕

,这说明汉匈两族人民生

产上已经有了交往:

三是手工业有了发展,尤其是冶铸业,能够铸造铁制农具和兵器,而且全属制品上装饰着动物图案表现出游牧民族的特点。

西汉初

年,匈奴向中原发动进攻。

公元前200年,汉高祖率军抵御匈奴,被围平城白登山,侥幸逃脱。

冒顿单于是一个勇武善战,富于谋略的少数民族军事

家。

补充:

始皇时,匈奴被秦将蒙恬击败,退出河套以南地,徙往漠北。

此后,匈奴有十余年很少南下。

秦二世元年(公元前209年),冒顿单于(?

~公元前174年)继位。

他在政治、军事等方面多所建树,使

匈奴迅速强大起来。

  冒顿是匈奴头曼单于之子。

当其为太子时,头曼单于欲立阏氏(匈奴皇后)之子为太子,将冒顿派往月氏(西域游牧

部落)为质,随即发兵攻打月氏。

月氏恼怒,欲杀冒顿,冒顿闻讯,盗得好马,逃回匈奴。

头曼单于见其勇壮,乃令其统领万骑。

但冒顿因此对头曼单于不满,他将所部训练成绝对服从、忠于自己的部队,为政变谋位作准备。

他制造了一种名鸣镝的响箭,规定:

鸣镝所射而不悉射者斩①。

出猎时,他射出鸣镝,随从有不随鸣镝射往同一目标的皆斩。

而后,他用鸣镝射自己的宝马,左右有不敢射者,也被立斩。

进而,他又用鸣镝射自己的爱妻,左右仍有不敢射者,又被斩杀。

后来,他以鸣镝射头曼单于的宝马,左右无一人不射。

冒顿知部下绝对忠于自己了。

在一次随父头曼单于出猎时,冒顿用鸣摘射头曼,左右皆随之放箭,射杀头曼。

随后,冒顿又诛杀后母及异母弟,尽杀异己之大臣,自立为匈奴单于。

2、和亲政策:

问题:

(1)白登之围说明了什么?

(2)西汉对匈奴的骚扰打又打不过,该怎么办

(3)和亲政策效果如何?

 

(二)卫青、霍去病破匈奴

(1)为什么汉武帝时能对匈奴发动反攻?

(2)卫青、霍去病大破匈奴对当时西汉与匈奴有什么影响?

(3)你怎样看待汉武帝时对匈奴的战争?

西汉王朝经过六十多年的休养生息,经济繁荣,国力强盛。

到汉武帝时,有条件对匈奴发动大规模反击。

卫青、霍去病大败匈奴,使匈奴从此再也不能与西汉抗衡。

匈奴部分开始西迁。

第3问可引导学生回忆第12课中提到的汉武帝晚年的财政危机,答案让学生自由发挥,言之有理即可。

补充:

1、卫青:

出生时间不详,死于公元前106年。

河东平阳人(山西临汾西南),卫皇后的弟弟。

本平阳公主家奴,后为汉武帝重用,官至大将军,即最高的军事将领。

多次带兵同匈奴作战,屡立战功。

史书说:

卫青为人,谦虚爱士,深得部下拥戴。

2、霍去病:

(?

——前117年)河东平阳人,卫青的外甥,善骑射。

18岁跟随卫青作战

,官至骠骑大将军。

霍去病为人很少说话,敢于冲锋陷阵。

常带领精兵

远离大军,深入蒙古大沙漠数千里,追击匈奴贵族。

3、卫青、霍去病进攻漠北

元狩四年(前119年)匈奴各以数万骑兵入右北平和定襄郡(内蒙古和林格尔西北)。

汉武帝命卫青出定襄,霍去病

出代郡,各率骑兵五万,步兵及辎重部队数十万,大举反击。

卫青大败单于军,单于率残部向西北溃逃,汉军北至寘颜山赵信城而还。

霍去病出代郡二千多里,大破左贤王军,临翰海而还。

从此,匈奴

远走漠北。

汉朝东自朔方,西至令居,以前的0万吏卒屯田,进行开发,保障了河西地区的安全。

(三)昭君出塞

公元前1世纪中期匈奴分裂为几部互相攻杀。

其中一部的首领呼韩邪单于归附汉朝,南迁长城附近。

他表示愿与汉朝和亲。

汉元帝同意呼韩邪单于的请求,宫女王昭君自愿前往,汉元帝把昭君嫁给了呼韩邪单于。

君出塞和亲为汉匈两族的友好相处和文化交流,作出了重要贡献。

此后半个多世纪里,西汉与匈奴保持了和平友好的局面。

汉和匈奴的和战

东汉时,匈奴分为南北两部。

南匈奴同汉朝和好逐渐内迁。

北匈奴仍在蒙古高原,并控制西域,经常派骑兵进攻东汉的边境,河西走廊的郡县常常白天关闭城门。

东汉王朝先后派大将窦固、窦宪出击北匈奴,恢复了汉朝对西域的统治。

北匈奴战败以后,部分向西远迁。

补充:

王昭君,名嫱(音qiáng),字昭君,原为汉宫宫女。

公元前54年,匈奴呼韩邪单于被他哥哥郅支单于打败,南迁至长城外的光禄塞下,同西汉结好,约定“汉与匈奴为一家,勿得相诈相攻”。

并三次进长安入朝,向汉元帝请求和亲。

王昭君听说后请求出塞和亲。

她到匈奴后,被封为“宁胡阏氏”(阏氏,音焉

支,意思是“王后”),象征她将给匈奴带来和平、安宁和兴旺。

后来呼韩邪单于在西汉的支持下控制了匈奴全境,从而使匈奴同汉朝和好达半个世纪。

由呼韩邪单于杀兄(攻打哥哥郅支单于)可见在那个时代亲兄弟明算

账;权利的魅力无法挡。

 西汉到了汉宣帝当皇帝的时候,汉朝又强盛了一个时期。

那时北方的匈奴由于内部相互争斗,结果越来越衰落,最后分裂为五个单于势力。

其中有一个单于,名叫呼韩邪,一直和汉朝交好,曾亲自带部下来朝见汉宣帝。

汉宣帝死后,元帝即位,呼韩邪于公元前33年再次亲自到长安,要求同汉朝和亲。

元帝同意了,决定挑选一个宫女当公主嫁给呼韩邪单于。

  后宫里有很多从民间选来的宫女,整天被关在皇宫里,很想出宫,

但却不愿意嫁到匈奴去。

管事的大臣很着急。

这时,有一个宫女毅然表示愿意去匈奴和亲。

她名叫王嫱(qiáng),又叫昭君,长得十

分美丽,又很有见识。

管事的大臣听到王昭君肯去,急忙上报元帝。

元帝就吩咐大臣选择吉日,让呼韩邪和昭君在长安成了亲。

单于得到了这样年轻美丽的妻子,又高兴又激动。

临回匈奴前,王昭君向汉元帝告别的时候,汉元帝看到她又美丽又端庄,可爱极了,很想将她留下,但已经晚了。

  

据说元帝回宫后,越想越懊恼,自己后宫有这样的美女,怎么会没发现呢?

他叫人从宫女的画像中再拿出昭君的像来看,才知道画像上的昭君远不如本人可爱。

为什么会画成这样呢?

原来宫女进宫时,一般都不是由皇帝直接挑选,而是由画工画了像,送给皇帝看,来决定是否入选。

当时的画工给宫女画像,宫女们要送给他礼物,这样他就会把人画得很美。

王昭君对这种贪污勒索的行为不满意,不愿送礼物,所以画工就没把王昭君的美貌如实地画出来。

为此,元帝极为恼怒,惩办了画工。

王昭君在汉朝和匈奴官员的护送下,骑着马,离开了长安。

她冒着塞外刺骨的寒风,千里迢迢地来到匈奴地域,做了呼韩邪单于的妻子。

  昭君慢慢地习惯了匈奴的生活,和匈奴人相处得很好。

她一面劝单于不要打仗,一面把中原的文化传给匈奴,使匈奴和汉朝和睦相处了60年。

昭君死后葬

在匈奴人控制的大青山,匈奴人民为她修了坟墓,并奉为神仙。

昭君墓即青冢。

  后为避司马昭之讳,昭君改称王明君。

总结归纳:

(3~5分钟)

匈奴和汉族都是中华民族的组成部分。

汉政权与少数民族政权既有民族之间的战争矛盾也有和平往来,它们总是存在密切的政治、经济和文化联系,共同缔造着祖国的历史。

课后作业

一、迁移

 

 

学生阅读教材回答问题

1、①冒顿励精图治,治军有方②秦末,中原战乱

 

 

1、西汉国力不足,相对匈

奴处于劣势。

2、被迫采取和亲政策。

3、没有从根本上解除匈奴的威胁。

但大的冲突暂时避免,为西汉争取了发展生产的时间。

 

学生阅读教材思考

 

学生讲述昭君出塞的故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