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工测量方案.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4510627 上传时间:2023-05-28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115.1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施工测量方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施工测量方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施工测量方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施工测量方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施工测量方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施工测量方案.docx

《施工测量方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施工测量方案.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施工测量方案.docx

施工测量方案

施工测量方案

5.1.1施工测量控制网建立

本工程由××市勘查研究院在施工场地以导线形式施测四个施工控制点,形成场地平面控制网,作为建筑物定位地依据。

四个施工点用木桩打入地下,用水泥沙子加固,木桩上钉地小铁钉中心标志,小铁钉顶面施测高程,并出具施工点测量报告。

1、核算市勘查研究院测量报告中各施工点坐标(Y,X)于其边长(D),右夹角(β)是否对应。

使用坐标反算法。

公式:

  边长D

  方位角φ

右夹角βi=(上一边的方位角φi-1.i)-(下一边的方位角φij)+180°

从反算结果得:

各施工点坐标(X,Y)与其边长(D),右夹角(β)对应。

2、现场校测施工点坐标

四个施工点相互通视,用测距仪实测各边边长,用经纬仪测各点的右夹角,取实测值与通过报告计算的数值做比较。

3、校测水准点

根据××市勘查研究院提供的n个施工水准点,由其中一点出发,沿着另外n-1各点依次测量,最后又回到起点,实测中尽量做到前后视线等长,以保证精度。

所测高差平均值与已知高差之差小于±3mm

,可确定所给水准点标高正确。

在施工现场内选两处远离路边,受影响小又利于观测地方埋下永久水准点,测出其高程,为以后施工做准备。

5.1.2建(构)筑物轴线定位及标定

一、定位放线

建筑物的定位放线是确定建筑物平面位置和开挖基础的关键环节。

施测中必须保证精度,杜绝错误,认真熟悉建筑图和结构图。

根据施工场地的实际情况考虑桩位的长期稳定的保留,对每栋建筑物测设十字形主轴线,作为定位放线的依据。

由建筑总平面图、桩位总平面图提供的设计坐标计算十字形控制线的交叉点坐标。

用角度交汇法确定每栋建筑物十字形主轴线交叉点的位置,经纬仪设在该位置。

用后方交汇法测出交叉点的现场实际坐标,与设计坐标比较。

在现场对初步测定的点位进行归化改正,即经纬仪设在初步测定的交叉点上。

用极坐标法测出设计坐标位置。

为检查测量结果的准确性,把仪器设于这个经过归化的坐标点,对其两个施工坐标点进行观测。

测出的夹角与理论的夹角的误差在规范的要求范围内,即满足要求。

1、角度交汇法:

已知条件:

A、B、C坐标及要求P坐标,计算出现场测设数据β1、γ1、β2、γ2角值。

然后将经纬仪分别安置在A、B、C三个坐标点,测设β1、γ1、β2、γ2各角,方向线AP、BP、CP交点即为所求P点。

 

角度交汇法示意图

当误差三角形的边长不超过精度要求范围,取三角形重心作为P点的点位。

2、后方交汇法

公式:

A=(XB-XA)+(YB-YA)ctgα△Y=-k△x

B=(YB-YA)-(XB-XA)ctgα

C=(XB-XC)-(YB-YC)ctgβ

D=(YB-YC)-(XB-XC)ctgβ

把交叉点投测在四面的基坑外的木桩上。

平面控制法与主轴线的桩位是定位放线的重要依据。

当控制网与主轴线测定后应立即对桩位采取保护措施。

一般采取在桩上方立三角标或围栅栏等保护措施,并对其它班组施工人员进行保护测量标志的教育。

当控制网测定并经自检合格后提请有关主管领导即有关技术部门,通知甲方验线。

在收到验线合格通知后,方可正式使用。

二、基槽灰线的撒设

根据建筑物各控制桩或轴线桩,按基础图撒好基槽灰线。

这项工作精度要求很高,但要防止差错。

在经自检合格后,要提请有关部门和建设单位验线。

验线合格才可正式开挖。

三、建筑物基础放线

1、基础放线

当基础垫层浇筑完成,根据平面控制网,检测各主轴线控制桩位,确实没有碰动和位移后,用经纬仪向基础垫层投测主轴线。

经校核后,以主轴线为准,用墨线弹出基础施工中所需要的中线、边界线、墙宽线、柱位线、积水坑线等。

2、验线

基础验线允许偏差如下:

          长度L≤30M允许偏差±5mm

30M<L≤60M允许偏差±10mm

60M<L≤90M允许偏差±15mm

90M

基础放线经有关技术部门和建设单位验线后方可正式交付施工使用。

 

5.1.3高层建筑中的高程测量

一、测量允许偏差

层间标高测量偏差不应超过±3mm,建筑全高(H)测量偏差不应超过3H/10000且不应大于:

           30m

           60m

           90m

二、±.000以下标高测法

高层建筑的基础一般均较深,有时又不在同一标高上,为控制基础和±0.000以下各层的标高,在基础开挖过程中在基坑四周水平打下长木桩,在木桩侧面钉下球帽铁钉,编好号码,并用油漆在桩边写清楚,用吊钢尺的办法,用水准仪根据附近栋号水准点,测出球帽铁钉帽顶高程,对应编号做好纪录,最后,将水准仪安置在基坑内,校测各铁钉帽顶高程,附和或环线闭合差在±5mm内认为合格。

施测基础标高时,应后视两处作校核。

如图:

 

基础高程测量图

3、±0.000以上标高测法

±0.000以上标高测法,主要是用钢尺沿结构外墙;边柱等向上竖直测量,一般高程建筑至少要由3处向上引测,以便相互校核和适应分段施工需要,引测步骤是:

(1)、先用水准仪根据两个栋号水准点,在各向上引测处准确测出启始标高线(一般多测+1.000米标高线)

(2)、用钢尺沿铅直方向,向上量至施工层,并画出正米数的水平线,各层的标高线均应由各处的起始标高线直接量取。

高差超过一整钢尺时,应在该层精确测定第二条起始标高线。

如果外墙整层有突出墙面的装饰线条时,在外架上用吊钢尺的方法,在装饰线以上测出第二条起始标高线。

如图。

标准层高层传递

(3)、将水准仪安置至施工层,校测由下面传递上来的各条水平线,误差在5mm以内。

在各层抄平时,应后视两条水平线以做校核。

4、实测中的要点

观测时,尽量做到前后视线等长。

由水平线向上或向下量高差时,所用钢尺应经过检验。

量高差时,尺身铅直并用标准拉力,要进行尺长改正和温度改正。

三、高层建筑物竖向控制

当高层建筑施工到±0.000后,随着结构的增高,要将首层轴线逐层向上投测,作为各层放线和结构竖向控制的依据。

施工中对竖向偏差要求较高,轴线竖向投测的精度和方法必须与其适应,保证工程质量。

1、测量允许偏差

层间竖向测量偏差不应超过3mm,建筑全高(H)竖向测量偏差不应超过3H/10000,且不应大于:

30M

60M

90M

本工程全高超过90M,层间竖向测量偏差不应超过±3mm,建筑全高(H)竖向测量偏差不应超过±20mm。

2、高层建筑竖向投测和要点

在基础工程完成后,根据建筑平面控制网,校测建筑物主轴线控制桩后,把十字形主轴线精确测设到高层建筑首层轮廓边缘预埋四块200mm×200mm的钢板上,作为向上投测的依据。

在浇筑上升的各层楼面时,在向应的位置预留150mm×150mm,与首层层面控制点向对应的小方孔,保证能使激光束垂直向上穿过与留孔。

在首层控制点上架设激光经纬仪,精确置中及整平仪器。

打开激光电源开关,发射可见红色光束,投射到上层预留孔的接收靶上。

转动调焦螺旋,使目标处的激光光斑最小。

旋转照准部,利用垂直微动手轮,用渐进法使光斑在目标处晃动最小。

光斑晃动的中心即为激光束的垂直位置,此点即为所求控制点。

其余控制点用同样的方法向上传递。

用经纬仪架在浇筑层控制点上,重新穿出主轴线,并检查十字形90度夹角,误差在1/6000以内,才可以进行细部结构的放线。

竖向投测前,要对仪器进行检校,保证激光垂准仪各轴系关系正确。

实测时仪器安置在施工层下面,因此,实测中要注意对仪器的安全采取保护措施,防止落物击伤。

 

5.1.4沉降观测

沉降观测

本工程在每一施工阶段及使用过程中均应对建筑物做沉降观测记录。

首层施工完毕观测一次,以后每施工完二至三层观测一次,竣工验收后,观测一次,以后每半年观测一次,直到下沉稳定为止。

观测中一定保证;“三定(定人、定仪,定时)”。

同时确保每次观测前对使用仪器进行检核,以免影响观测结果。

各观测日期、数据均记录完整,并绘成图表存档,观测中如发现异常情况时,立即通知设计单位。

观测的对照点不得少于两个,并采用闭合法,测量精度采用二级水准。

对观测点要严加保护,不得损坏。

观测点布置、做法按照按结施平面图中标记准确埋设24个沉降观测点进行沉降观测,见附图。

观测点做法见附图制作埋设,并严加保护。

测量精度采用二级水准,仪器使用S1水准仪;观测方法采用一等水准测量,往返较差、附和或环线闭合差

mm(n为测站数)。

沉降观测点布置图

 

沉降观测点做法图

5.1.5建筑物的定位放线

(1)建筑物的定位应以其平面布置形式和占地面积大小不同而异:

当以城市控制点或场区控制网定位时,应选择精度较高的点位和方向为依据;当以建筑红线桩定位时,应选择与主要街道中心线平行的建筑红线为依据,并应以较长的已知边测设较短的边;当以原有建(构)筑物或道路中心线定位时,应选择外廓(或中心线)较完整的永久性建(构)筑物为依据。

(2)定位的方法,在控制网上测定建筑物轴线控制桩。

定位的方法应以建筑物的形状不同而异,矩形建筑物宜用直角坐标法定位;任意形状建筑物宜用极坐标法定位;当量距有困难时,宜选用角度交会法定位。

5.1.6垂直度的控制吊线坠法

采用较重的特制线坠悬吊,以确定的轴线交点为准,直接向各施工层悬吊引测轴线。

(1)线坠的几何形体要规正,重量要适当(1~3kg)。

吊线用编织的和没有扭曲的细钢丝。

(2)悬吊时要上端固定牢固,线中间没有障碍,尤其是没有侧向抗力。

(3)线下端(或线坠尖)的投测人,视线要垂直结构面,当线左、线右投测小于3~4mm时,取其平均位置,两次平均位置之差小于2~3mm时,再取平均位置,作为投测结果。

(4)投测中要防风吹和震动,尤其是侧向风吹。

(5)在逐层引测中,要用更大的线坠(如5kg)每隔3~5层,由下面直接向上放一次通线,以作校测。

5.1.7地下室施工阶段标高测量方法

为了保证建筑全高控制的精度要求,在基础施工中就应注意准确地测设标高。

为±0.00以上的标高传递打好基础。

采用经纬仪将现场水准点标高引测至地下室基坑内,可在基坑四周的挡土桩上画出整米数的水平线,作为地下室标高测量的依据。

标高控制线应根据施工需要画出多处,对于各条标高线,应予校测,误差较大时(>5mm)应予调整。

5.1.8对邻近建筑物影响的观测

地下室施工过程中,为了及时掌握施工对邻近建筑物影响的程度,因此对邻近建筑物进行观测。

在基础施工影响范围以外设基准点,再根据设计要求,对距基坑一定范围的建筑物,设置沉降观测点,并精确地测出其原始标高。

以后根据施工进展,及时进行复测,以便针对变形情况,采取安全防护措施。

5.1.9工程定位放线方法

(1)进场后首先对甲方提供施工定位图进行图上复核,以确保设计图纸的正确。

其次,与甲方一道对现场的座标点和水准点进行交接验收,发现误差过大时应与甲方或设计院共同商议处理方法,经确认后方可正式定位。

(2)现场建立控制座标网和水准点。

现场平面控制网的测设方法见后。

水准点由永久水准点引入,水准点应采取保护措施,确保水准点不被破坏。

(3)工程定位后要经建设单位和规划部门验收合格后方可开始施工。

5.1.10结构施工测量

(1)一般民用建筑物±0.000标高以上的结构施工测量工作主要包括:

首层轴线放线与抄平,施工层主轴线的竖向投测、施工层标高的竖向传递、大型预制构件的弹线及结构安装测量等。

(2)首层放线验收后,应将控制轴线引测(弹出)在外墙立面上,作为各施工层主轴线竖向投测的依据。

若视线不够开阔,不便架设经纬仪时,应改用激光铅直仪通过预留孔洞向上投测。

这时的控制网由外控转为内控,其图形应平行于外廓轴线。

(3)控制轴线最好选在建筑物外廓轴线上、单元或施工流水段的分界线上、楼梯间或电梯间两侧的轴线上。

由于施工现场情况复杂,利用这些控制线的平行线进行投测较为方便。

(4)标高的竖向传递,可用钢尺以首层±0.000线为基准向上竖直量取。

当传递高度超过钢尺整尺长时,应另设一道标高起始线。

为了便于校核,每栋建筑物应由3处分别向上传递标高。

5.1.11外控法施工要点

施测时将经纬仪安置在建筑附近进行竖向投测。

(1)测前要对经纬仪的轴线关系进行严格的检校,观测时要精密定平水平度盘水准管,以减少竖轴不铅直的误差。

(2)轴线的延长桩点要准确,标志要准确、明显,并妥善保护好。

应尽量以首层轴线位置为准,直接向施工层投测,避免逐层上投造成误差积累。

(3)取正倒镜向上投测的平均位置,以抵消经纬仪的视准轴不垂直横轴和横轴不垂直竖轴的误差影响。

5.1.12轴线的垂直传递

采用内控法和外控法相结合的方法。

首先在首层的适当位置留设控制点,采用预埋铁板的方法,制点固定。

在施工上部结构层时,在控制点的施工层的相应位置留设孔洞,采用铅垂仪将控制点位置投影到各施工层。

同时采用激光经纬仪对各控制点的位置进行校核。

5.1.13矩形网控制

按工程定位图,以建筑纵横两个方向为座标轴,每30m测设一条控制线,形成30m×30m的现场控制网,建筑物的定位即以控制网轴线为准。

5.1.14变形观测的基本措施

为了保证变形观测成果的精度,除按规定时间一次不漏的进行观测外,在观测中应采取“一稳定、四固定”的基本措施。

(1)变形观测依据的基准点、工作基点和被观测物上的变形观测点,其点位要稳定。

基准点是变形观测的基本依据,因此设三个稳固可靠的基准点,并每半年复测一次;变形观测点应设在被观测物上最能反映变形特征且便于观测的位置。

(2)变形观测所用仪器、设备要固定;观测人员要固定;观测的条件、环境基本相同;观测的路线、镜位、程序和方法要固定。

5.1.15挡土体监测

为了基础施工阶段的安全,及时掌握挡土体的变形状况,对挡土体进行监测。

在护坡桩基坑一侧设置平行控制线,用经纬仪准线法,定期进行观测,以确保护坡桩的安全。

5.1.16上部结构施工标高测量方法

±0.00以上的标高测法,主要是用钢尺沿结构外部向上竖直测量,在四周共设三处,以便于相互校核。

施测要点:

(1)起始标高线用水准仪根据水准点引测,必须保证精度。

(2)由±0.00水平线向上量高差时,所用钢尺应经过检定,量高差时尺身应铅直并用标准拉力,同时要进行尺长和温度改正。

(3)观测时尽量做到前后视线等长。

并采用铝合金直尺以硬铅笔划水平线,以确保精度。

(4)当高度超过一尺长时,应精确地定出第二基点,由第二基点向上量测。

5.1.17施工塔吊基座的沉降观测

为了避免塔吊基座沉降(尤其是不均匀沉降)而影响正常施工,和发生意外事故,因此对塔吊基座进行观测,检查塔吊基础下沉和倾斜状况,以确保塔吊运转安全,工作正常。

 

5.1.18天底准直法传递标高

天底准直法是使用能测设天底方向的仪器,进行竖向投测,也叫俯视法。

采用仪器:

垂准经纬仪。

自动天底准直仪。

自动天顶──天底准直仪。

将仪器安放在施工层,通过向天底方向投测的光束与在±0.00m层上的轴线控制点相重合,即将轴线传递到施工层。

5.1.19天顶准直法传递轴线

天顶准直法是使用能测设天顶方向的仪器,进行竖向投测。

仪器采用:

配90°弯管目镜的经纬仪。

激光经纬仪。

激光铅直仪。

自动天顶准直仪。

自动天顶──天底准直仪。

将仪器安置在施工层的下面。

因此,施测中要注意对仪器的安全采取保护措施,防止落物击伤,并经常对光束的竖直方向进行检校。

 

5.1.20工程沉降观测

工程沉降观测是施工中一项重要工作。

当浇筑基础垫层时,在垫层上埋设临时观测点。

当建筑施工到±0.00层时,再根据设计位置和要求埋设永久性观测点。

然后每施工一层、测设一次,直至竣工。

沉降观测必须由专业测量师负责,采取定人员、定仪器、定时间的三定方针。

以确保观测结果的准确。

沉降观测点位置与埋设方法见图示。

工程竣工时,沉降观测提供以下成果:

(1)建筑物平面图:

图上标有观测点位置及编号;

(2)下沉量统计表:

是根据沉降观测原始记录整理而成的各个观测点的每次下沉量和累积下沉量的统计值;

(3)观测点的下沉量曲线。

5.1.21日照对高层建筑上部位移变形的观测

由于考虑到日照对建筑竖向偏差具有重要影响,因此需进行观测。

观测随建筑物施工高度的增加,每30m实测一次,实测时应选在日照有明显变化的晴天天气进行,从清晨起每一小时观测一次,至次日清晨,以测得其位移变化数值与方向,并记录向阳面与背阳面的温度。

竖向位置使用天顶法。

 

5.1.22激光测量仪进行轴线垂直传递

(1)测量仪器

建设激光测量仪是一种能自动保持工作精度,可适用于各类工程建设的多工序检测的便携式仪器,它具有6种功能(自动安平激光水平仪、自动安平激光水准仪、自动安平激光水平面仪、自动安平激光铅直平面仪、自动安平任意倾角激光束准直仪、自动安平激光圆锥面仪),是一种多功能、多用途、性能好、精度高的新颖测量仪,有助于提高测量精度和效率,节约劳力,提高工程质量和加快工程进度。

(2)施工方法

使用建设激光测量仪进行轴线竖向引测,首先选定控制点,将控制点选在1层或2层。

经测角、量边核准后,得引测控制点,组成控制网。

将新建立的控制网作为施工全过程中竖向控制和施工放样的依据,在以上各层楼面浇筑砼时,在对应于这4个控制点的位置处均预留150×150mm垂线投递孔,并在留孔处四周砌200mm高阻水圈,以阻挡投点时施工用水流洒在仪器上。

为减少激光束衍射而产生的误差,利用最有效可靠的测程(30~40m),分段进行投点。

投测时,将仪器置于控制点,调平,让激光束垂直投测到新测楼面留孔处放置的有机玻璃平板(300×300)接受靶上,记下激光束的光斑圆心位置,则可进行所测楼面的放线工作。

 

5.1.23建立平面控制网及高程控制网

所谓控制网是由一定等级(满足一定精度要求)的控制点所组成的相邻点互相通视并构成一定图形的测量网。

平面控制网是建筑物定位的基本依据,要分清场区平面控制网还是建筑物平面控制网,根据整体控制局部、高精度控制低精度的原则,以场区平面控制网控制建筑物平面控制网。

1、大面积的建筑小区、大型建筑物或创市优重点工程,必须测设场区平面控制网,作为场区的整体控制,它是建筑物平面控制的上一级控制,应结合建筑物平面布置的图形特点来确定这种控制网的图形,可布置成十字形、田字形、建筑方格网或多边形。

建筑方格网应在场区平整完成后在总平面图上进行设计,其设计原则如下。

(1)方格网的主轴线应尽可能选择在场区的中心线上(宜设在主要建筑物的中心轴线上)。

其纵横轴线的端点应尽量延伸至场地边缘,既便于方格网的扩展又能确保精度均匀。

(2)方格网的顶点应布置在通视良好又能长期保存的地点。

(3)方格网的边长不宜太长,一般小于100m,为便于计算和记忆,宜取10m的倍数。

(4)轴线控制桩应尽量投测在方格网边上。

(5)方格网全部施测完成后,采用将所有建筑物一次性定位的方法来检验其准确性,对于未进行平差的方格网是一种较好的检验方法。

建筑方格网的测设方法是先测设主轴线,后加密方格网,并按导线测量进行平差。

2、建筑物平面控制网是建筑物定位和施工放线的基本依据,它是场区内的二级平面控制。

建筑物平面控制网的图形,可以是一字形基线(两个控制点组成的)、十字形控制网或平行于建筑物外廓轴线的其他图形(图1)。

3、高程控制网是建筑场区内地上、地下建(构)筑物高程测设和传递的基本依据。

高程控制网布点的密度应恰当,一般每幢楼房应设置1~2个点,主要建筑物应设置3个点。

其测量方法可采用水准测量和光电测距中的三角高程测量方法。

高程控制网的等级为国家三、四等水准测量或等外水准测量等。

以上各等级都可作为建筑场区的首级高程控制。

当场区长、宽大于100m时,可在场区内布置4个以上高程起始点,与已知高程点构成闭合水准路线进行测量。

5.1.24控制桩的埋设和保护

控制桩应按照规程规定的标准进行埋设,一般应埋设在距基坑放坡线1m

图控制桩的埋设及保护

方格网点或轴线控制桩;(b)专用水准点

以外的坚固地方,其深度应大于当地的冻土线深度,桩顶周围应砌筑20cm高的保护台或设置其他保护措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