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云环首都经济圈战略规划与展望.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24496364 上传时间:2023-05-28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80.7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张云环首都经济圈战略规划与展望.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张云环首都经济圈战略规划与展望.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张云环首都经济圈战略规划与展望.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张云环首都经济圈战略规划与展望.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张云环首都经济圈战略规划与展望.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张云环首都经济圈战略规划与展望.docx

《张云环首都经济圈战略规划与展望.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张云环首都经济圈战略规划与展望.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张云环首都经济圈战略规划与展望.docx

张云环首都经济圈战略规划与展望

张云-环首都经济圈战略规划与展望

环首都绿色经济圈战略规划与展望

PlanningandProspectforGreenEconomicStrategyofRingBeijing

武义青张云

摘要:

介绍了环首都经济圈战略的提出背景,描述了“14县4区6基地”规划,根据空间计量经济分析提出了拓展后的环首都经济圈三个圈层,概括了该战略提出后各市县的积极反应。

指出环首都经济圈战略的核心是绿色经济圈,其愿景是三生共赢,即发展绿色生产、打造幸福生活圈,改善生态环境。

根据目前环首都绿色经济圈建设中遇到的困境,提出大胆进行制度创新,建设环首都科学发展示范区的构想,具体包括:

赋予环首都经济圈在资源环保领域的先行先试权;出台有力的投资诱导和技术扶贫政策,打造绿色经济投资洼地;利用北京人才、智力资源,共建环首都高新技术产业带;设立京津冀一体化协调机构,建立经常性协调机制。

关键词:

环首都;绿色经济圈;战略;背景;展望

1环首都经济圈战略的提出

“环京津”、“环渤海”是河北省最显著的区位特征,基于此,早在上世纪90年代,河北就提出“两环战略”,旨在利用好这一区位优势。

然而由于种种原因,环京津战略一直未能取得预期成效。

“十一五”时期以来,国家提出了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京津冀一体化进入科学发展新阶段。

北京经济发展进入后工业化时代,从以制造业为主过渡到以信息服务、文化创意等第三产业为主,增长方式从投资拉动向消费拉动转型(从2006年开始,北京最终消费占GDP的比例开始超过资本形成总额)、从外延扩张向创新驱动转型。

北京的发展转型不但为周边地区腾出了宝贵的资源,避免了同质竞争,增强了互补性,而且对周边地区的辐射扩散效应日益明显。

在此背景下,“环首都”日益成为河北省“环京津”战略的重点[1]。

2010年10月22日,河北省委、省政府在三河市召开加快推进环首都经济圈建设工作会议。

省长陈全国传达了中央政治局委员、中组部部长李源潮关于河北充分发挥环绕首都优势、在服务首都中实现跨越发展的重要指示精神,并正式提出了加快建设环首都经济圈的战略部署。

总体构想是:

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在紧邻北京、交通便利、基础较好、潜力较大的县(市、区),重点突破,以点带面,打造环首都经济圈。

会上,省政府印发了《关于加快河北省环首都经济圈产业发展实施意见的通知》。

会后,常务副省长赵勇答记者问,就环首都经济圈的建设意义、具体内涵、近期和远期目标、主攻方向、支撑条件和工作举措进行了阐释。

本次会议确定环首都经济圈的重点是“13县4区6基地”,后来又扩大为14个县(市、区),成为“14县4区6基地”。

该经济圈行政范围包括保定市的涿州市、涞水县,张家口的涿鹿县、怀来县、赤城县,承德的丰宁县、滦平县、兴隆县(增补),廊坊的广阳区、安次区、三河市、大厂县、香河县、固安县等14个县(市、区),总面积30093平方公里,相当于整个北京市面积的近两倍,2010年总人口516.63万人,地区生产总值1306.25亿元。

“4区”是:

按照“一年打基础、三年见成效、五年大发展”的基本要求,尽快把环首都经济圈建成科学发展的示范区、京津冀一体化的先行区、跨越式发展的样板区、支撑河北发展的重点区。

加快建设六大基地:

一是建设养老基地,逐步建立与北京人口老龄化相适应、与经济社会发展相协调的养老服务体系;二是建设健身康复基地,培育集保健、康复、锻炼于一体的综合性服务体系;三是建设休闲度假基地,打造大型旅游综合体,开发建设一批精品休闲旅游品牌;四是建设观光农业基地,规划建设一批集农家游、旅游观光、生活体验于一体的现代农业观光园;五是建设蔬菜发展基地,力争经过2-3年的努力,使河北蔬菜在首都市场的占有率达到60%以上,高档蔬菜占到30%以上;六是建设宜居生活基地,营造环境优美、便利舒适的生活环境,吸引首都居民购房置业。

图1环首都绿色经济圈范围

2010年11月3日河北省委七届六次全会通过的《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将加快建设环首都经济圈列为第一个区域战略重点,并设定了五年发展目标。

“坚持吸纳承接、融合提升、重点推进、统筹发展,在承德、张家口、廊坊、保定四市近邻北京、交通便利、基础较好、潜力较大的县(市、区)重点突破,推动‘13县(市、区)、1圈、4区、6基地’率先发展,打造环首都经济圈”。

基于区域间日益紧密的经济合作现实,“环首都经济圈”战略一经提出即得到了相关市县的积极响应。

廊坊按照“主动融入、全面对接、同城一体、互补双赢”的思路,以“深耕细作”的理念全方位对接北京,加速京廊同城一体化发展步伐,市长王爱民提出“做环首都经济圈加快发展的排头兵”;三河市提出了从“服务北京、承接辐射”到“主动对接、错位发展”的新思路;涿州市秉承“借京兴市”的发展理念,力争实现与北京的“无缝对接”;滦平提出成为全市承接京津产业转移的“桥头堡”和首选区,成为北京发展的配套区、协作区和休闲旅游区的发展定位。

承德在滦平、兴隆、丰宁等县分别设立了承接北京产业转移的创业园区,园区建设总体规划正在编制中,各园区3—5平方公里起步区基础设施建设业已开始;还准备设立环首都经济圈发展专项基金,用于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和重大项目引进。

2环首都经济圈战略的核心——绿色经济圈

环首都经济圈战略一经发布,立即在国内外引起强烈反响,但也掺杂着外界对河北环首都地区“大上项目”、“造城运动”等可能倾向的担忧。

河北方面及时对这些负面效应做出回应,在2011年的政府文件中将“环首都经济圈”悄然变成了“环首都绿色经济圈”。

2011年2月18日,河北省环首都绿色经济圈建设领导小组召开第二次会议。

会议审议了《河北省环首都绿色经济圈产业项目建设用地管理办法》、《2011年河北省环首都绿色经济圈建设工作要点》。

应该说,环首都绿色经济圈的提法,不仅仅是统一宣传口径、消除外界疑虑的需要,而且体现出河北省对环首都经济圈的认识正逐步深化,绿色经济将成为环首都经济圈的主旋律。

所谓绿色经济,是以市场为导向,以传统产业经济为基础,以生态环境建设为基本产业链,以经济与环境的和谐为目的而发展起来的经济形式。

绿色经济是环首都经济圈发展的应有之义。

河北省委在“十二五”规划建议中提出:

“把环首都地区打造成为综合实力雄厚的经济崛起圈,吸纳首都产业转移的新兴产业圈,独具魅力、舒适怡人的休闲度假圈,山清水秀、环境优美的低碳生态环保圈,安定和谐、宜居宜业的幸福生活圈,各具特色、靓丽精美的明星城市圈”。

在上述“六圈”中,生态环保圈无疑是其它“五圈”的前提和环境保障。

这不仅是因为生态系统对于经济系统功能的基础性,而且是基于环首都地区特殊的生态功能和严峻的环境现状。

据测算,京津冀三省市的生态足迹均已超出其生态承载力。

尽管京津二市在节能减排的一些指标上领先于全国,但河北省作为京津冀经济规模最大的一方,其相关指标远远落后于全国平均水平。

就以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耗来说,2010年北京为0.582(吨标准煤/万元)、天津为0.826,而河北则高达1.583,远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1.03)。

《绿色北京行动计划2010-2012年》把发展绿色经济、循环经济、建设生态城市作为未来发展的战略方向。

这一计划的实施,不但需要加强对北京市域内的环境控制,而且需要周边地区协同配合。

北京市作为全国人均碳排放唯一负增长的城市,已实现碳排放与经济增长的“脱钩”效应,但城区进一步减排的空间相对狭小。

而环首都经济圈西北部作为京津水源地和生态涵养区,目前存在产业结构偏重、产业层次偏低、污染负荷过大等问题,若固守“两高一低”(高能耗、高排放、低附加值)的发展模式,不但会加剧生态恶化与经济贫困的恶性循环,而且会对京津的饮用水安全和空气质量构成严重而持续的威胁。

“绿色经济圈”概念的提出,显示出河北省委已将“生态、环保”置于“环首都经济圈”头等重要的位置,决心让首都周边绿起来。

这无疑是符合首都经济圈可持续发展目标的战略抉择。

3环首都绿色经济圈的战略愿景:

三生共赢

人的生产子系统、物资生产子系统与环境生产子系统,共同组成了密不可分的世界系统。

“三生共赢”就是将人类社会的发展目标定位于生活、生产与生态的协调发展,实现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生产能力不断增长和生态环境不断改善三者之间的良性互动[2]。

“三生”之间从长期看是共生关系,但在短期内可能存在矛盾,特别是在自然资源有限的情况下。

这就要求各地区根据自身资源环境秉赋、发展阶段和主体需求,在生活、生产与生态之间进行优先排序。

环首都经济圈作为保障首都可持续发展的生态屏障区、承接首都部分功能转移的重要功能区,提高环境承载力是其首要任务。

与此同时,环首都贫困带的存在,又决定了通过发展生产来提高生活水平也是其重要任务。

从北京市中心到张家口康保县方向,随着距离的增大,人均GDP呈衰减趋势。

距北京市中心80-100km是明显的分界点,2003年北京市中心的人均GDP是48000元,到100km处下降为7000元,到220km处人均GDP约4000元[3]P28-29。

从北京市中心向外车行2小时左右,便存在国家级贫困县以及欠发达的少数民族聚集地区,仅张家口、承德、保定三市就有25个贫困县、167万贫困人口,形成世界罕见的“环首都贫困带”。

温家宝总理在本世纪曾三次到离北京150公里的滦平县巴克什营镇偏桥村视察。

2010年温总理视察时对偏桥村的评价是“变化有但是不大”。

他提出,“滦平与北京仅一墙之隔,为什么发展的差距却这么大”?

“我们要实现小康目标还需要做出艰苦的努力”。

他对村民说:

“我给你们提三点建议:

第一,把村容村貌搞好,让家家户户更干净些;第二,把土地规划好,利用好;第三,多种些树。

这样,适当时候就可以发展旅游了。

”温家宝还嘱托说,潮河水注入密云水库,是北京的水源地,要把滦平水源地治理纳入规划[4]。

温总理的意见,涵盖了生产、生活、生态三方面,实际上是对环首都绿色经济圈“三生共赢”发展的期望。

3.1发展绿色生产

目前,环首都绿色经济圈还远不是一个富裕的经济圈。

从表1可以看出,除了涿州市、三河市、大厂县之外,环首都县市的在岗职工工资水平大多低于全省平均水平。

就农民人均纯收入而言,高于全省平均水平的也只有香河、三河、大厂、涿州、固安、怀来。

环首都地区城乡居民收入与北京市的落差更为巨大。

按常住人口计算,2010年张家口市人均GDP首次超过2万元,达2.28万元,与自身比较取得了明显进步,但与北京差距甚大,仅仅是2009年北京市人均GDP(68788元)的1/3。

表1环首都绿色经济圈居民收入水平/(元/人)

地区

在岗职工平均工资

农民人均纯收入

涿州市

35533

6567

涞水县

19332

3477

涿鹿县

20215

4106

怀来县

24994

6065

赤城县

21573

2645

丰宁县

23630

2686

滦平县

25503

3258

兴隆县

23873

4881

三河市

32942

7881

大厂县

31338

6841

香河县

24348

8207

固安县

20750

6096

河北省

28383

5150

北京市

54432

11986

资料来源:

河北省统计年鉴(2010)。

注:

廊坊市广阳、安次区数据缺失。

环首都经济圈的内部也不是同质化的,而是存在较大的区域差距。

廊坊各市县及涿州从北京受益最多,经济也最为发达,而张家口、承德、保定地区的赤城、滦平、涞水、涿鹿则拥有较多的贫困人口。

香河县农民人均纯收入是赤城的3倍多,涿州在岗职工平均工资水平是涞水的1.8倍。

环首都贫困带的形成,固然有自然的、历史的、政策的等多种原因,但最主要的原因在于首都生态涵养功能与当地贫困人口生计之间的矛盾。

特别是张家口、承德地区作为首都的水源涵养区,需遵守严格的环保政策及产业布局规定,从而大大限制了其产业选择,造成巨大的发展权损失。

实践证明,解决贫困带问题的关键在于由“输血”转向“造血”,增强其内生发展能力。

通过统筹规划、投资诱导、扩大市场开放、给予生态援助等形式,使环首都贫困地区更有效地承接首都产业转移和功能扩散,接受首都人才、技术、信息等高级要素的溢出,依托北京庞大的消费市场,迅速提升经济发展水平,大力探索绿色经济新模式,是变贫困带为发展带的根本举措。

环首都各县(市、区)应借助低廉的生产要素成本优势,搭乘北京建设“世界城市”这列快车,摆脱传统路径,坚决淘汰污染严重、附加值低的传统产业,在高新技术和服务业等新兴产业领域实现跃迁。

按照设想,环首都经济圈将大力吸纳首都产业转移,以科技成果孵化、现代物流、养老健身、休闲度假、有机蔬菜等新兴产业作为主导产业。

这些产业或是依托首都释放出来的人力科技资源,或是面向首都广阔的消费市场,技术含量高、附加值高,它们共同构筑起具有创新性、开放性、可持续性的现代产业体系。

3.2打造以环首都新城为核心的幸福生活圈

本着以人为本的原则,打造“安定和谐、宜居宜业的幸福生活圈”,是建设环首都绿色经济圈的最终目的。

环首都经济圈建设的一个主要内容,是承接北京外迁的人口,建立环首都新城。

按照河北省提出的环首都新型城市群规划,未来将整合廊坊市北三县(三河、香河、大厂),建设京东新城;整合保定涿州周边地区资源,建设京南新城;整合张家口怀来、涿鹿地区资源,建设京北新城。

计划到2015年,京东、京南、京北新城人口分别达到150万、100万、30万。

此外,还要建设七个30万人口以上规模的中等城市。

十个城市围绕着北京形成封闭圈,人口规模将聚集到三百万人以上,无异于再造一个北京。

目前,固安、大厂等地以开发区、产业园区为龙头,以一些高端产业项目的落地为契机,建设了高层次的城市核心区,五星级酒店、风景宜人的创意水街、现代化的道路管网场站等,走出了一条由园到城、产城融合之路。

这些新城、产业园区和基地的建设,可以有效承接首都功能转移,减缓首都面临的交通、人口、住房、养老、环境压力,为北京建设“世界城市”提供更高质量的服务和更有力的支持。

环首都卫星城不是北京市区的复制或简单延伸,而是独具魅力的新城。

在这里既能够享受到与北京同城的优惠和便利,又有更好的空气、更低的生活成本、更舒适的生活环境、更高的生活品质。

这样才能营造出强大的吸引力,聚集人才、聚焦创意。

为此,环首都有关市县应围绕上水平、出品位、生财富、惠民生,规划实施好“十二五”期间的城镇建设工作。

围绕生态宜居定位,建设密度低、环境好、生活配套齐全的住宅小区和“人才家园”,加强社会建设和社会管理,形成一幅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文化祥和的生活画卷,达到“不是北京、胜似北京”的效果。

3.3在区域一体化基础上打造生态环保圈

山清水秀、环境优美的生态环保圈是环首都经济圈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基本条件。

河北省要求,环首都14县原则上应减少粮食播种面积,同时启动高效生态林网工程,建设环城林网和环村林带,每个县(区)各建设一个3000亩以上的森林公园,力争在两年内建成并投入运营,对大气和水环境质量的治理也以前所未有的力度展开。

然而,由于财力有限、产业惯性,加之条块分割的行政区划和传统管理体制的掣肘,目前环首都生态经济发展还面临一些困境,亟需在区域一体化基础上得到解决。

例如,为保证北京的水源供给,张家口、承德先后关闭了污染型企业数百个;封山禁牧大大提高了农牧民的养殖成本,减少了可支配收入;滦河水分给天津,导致河北唐山等地缺乏生态用水……。

这些发展权损失从未得到补偿。

由于财力有限,环首都地区绿化水平和档次与北京有较大差距。

北京的森林覆盖率已达到37%,林木绿化率达到53%,而河北省廊坊市森林覆盖率仅为24%,林木绿化率为44%。

究其原因,投资的差距是重要原因。

护林员的工资水平在北京密云县为400元/月,而在毗邻的河北省兴隆县仅为30元。

随着造林绿化的深入开展,今后环首都地区造林将重点集中在荒山、沿海滩涂和沙化土地等生态脆弱地区,施工难度加大,造林成本提高,森林资源管护任务也越来越重。

而目前造林资金主要来自中央财政,国家对生态公益林的补助虽有所提高,但仍远远不够。

又如,目前,国家对能耗、污染减排等指标的下达是以省(直辖市)为单位,没有对跨省项目做出规定。

这在实践中已产生一些问题。

例如,首钢搬迁到曹妃甸降低了北京市的环境负荷,而曹妃甸新区作为国家重大产业布局的组成部分,其初始能耗、排污指标都是零,也就谈不上完成减排任务,而这恰恰成了曹妃甸新区建设的重大障碍。

目前许多项目因能耗和污染减排指标问题难以上马,从而影响到曹妃甸循环经济示范区产业链条的完整性。

再如,2011年冬季,京冀首个能源合作项目——三河热电厂发电余热引入北京通州,这是全国首个跨省市供热项目。

未来,临近北京南部的廊坊热电厂也有望为亦庄地区供热。

三河热电厂供热满足了通州760万平方米供暖面积(相当于通州三分之一的供热面积)近9万户居民的供暖需求,取代了通州原有的上百座燃煤锅炉,本采暖季预计可减少煤炭用量15.5万吨,实现减排二氧化硫1120吨,减排氮氧化物380吨[5]。

但如果节能环保等指标不能相应地进行跨省市划转,将不利于合作的进一步开展。

4大胆进行制度创新,建设环首都科学发展示范区

环首都绿色经济圈要实现“三生共赢”的美好愿景,必须以绿色经济为指向,大胆进行制度创新,努力建成我国科学发展的示范区。

4.1赋予环首都经济圈在资源环保领域的先行先试权

环首都绿色经济圈有条件成为我国发展绿色经济的试验田,应被赋予一定的先行先试权,依靠政府规制与市场机制的巧妙结合,探索出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型发展的长效机制。

率先建立绿色经济发展的统计、跟踪和评价机制。

绿色GDP是考核“绿色政绩”的新坐标。

若短期内因核算技术问题难以进入操作层面,可考虑替代办法,例如,弱化对经济总量和增长速度的要求,增大产业结构优化、生态环境友好、民生等方面指标的权重,从而引导地方政府官员围绕绿色经济开展理性竞争。

早日开设碳交易市场。

依照国际通用的“碳源——碳汇”平衡规则,生态受益区对生态保护区进行补偿,是激励环首都地区保护生态环境、促使生态服务从无偿走向有偿之路的大势所趋。

建议参照欧美经验,以京津冀地区为实验区,率先开展碳交易试点。

尽早开展碳汇造林试点及计量监测,同时推动北京、天津环境交易所适时引入碳汇项目,催熟碳交易市场。

国家应抓紧制定相关法律和政策,统一碳减排标准、扶持建立第三方认证机构,为碳排放配额交易提供制度保障。

为了进一步改善用水效率,建议在环首都地区率先进行水权交易试点。

首先责成海河水利委员会本着可持续发展的原则明确各行政区的初始水权,建立水务市场,然后组织专家测算京津交界断面的水量、水质和水价标准。

以水量、水质和生态服务为依据,探索建立生态受益区向生态服务区合理付费的生态补偿机制。

4.2适度扩展环首都经济圈的空间范围

国家“十二五”规划纲要草案提出推进京津冀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打造首都经济圈”。

环首都经济圈相应地成为首都经济圈的重要组成部分。

关于首都经济圈的空间结构和功能定位,尚无权威说法。

从国际上看,以单一中心城市为核心的“日常都市圈”,通常以“一小时距离法则”界定其地域范围,但并非固定不变。

随着北京辐射功能的延伸,未来首都经济圈有可能扩展到京津冀整个区域,乃至辐射到晋蒙豫辽等省份。

而环首都经济圈目前圈定的14县(市、区)均为与北京接壤的地区,显然不能与首都经济圈的拓展相适应。

综合国内外研究成果,我们将首都经济圈大致分为核心层、紧密层和松散层。

核心层也称内圈,是指北京城区以及与河北接壤的14个县区;紧密层是环首都高速公路一小时通达经济圈,可覆盖北京周边100公里区域;松散层是环首都高铁一小时经济圈,已覆盖到北京周边200公里[6]。

随着北京空间外溢效应的增强,河北省主要城市唐山、秦皇岛、石家庄、沧州等都可纳入环首都经济圈中来,产业布局优化、生态共建等均应在此更广阔的范围来讨论。

4.3通过政策诱导和扶持,打造绿色经济投资洼地

北京建设世界城市,目前最大的问题之一是“孤岛型现代化”的格局导致区域支撑体系严重不足。

鉴于这一短板,《北京市“十二五”时期工业布局规划》提出,未来五年北京将通过物流与产业链衔接拉动,在周边区域形成京津冀产业协作圈,提升北京工业辐射能力,拓展工业发展空间。

为了促进北京的大企业、资金、科教与人才等优势资源支持环首都地区,建议中央出台促进京津冀资源共享的政策。

出台自然资源利用的一体化规划,统一规划和管理区域的土地资源、能源资源、水资源、岸线资源,将资源消耗量大、占用土地规模较大的产业项目向其赋存程度较高的环首都区域转移集聚,并同步进行土地、能源、环境等控制性指标跨省市的划转。

对于曹妃甸新区等战略意义重大的特殊新建地区,建议实行计划单列。

国家投资的生态项目要切实保障资金按进度落实到位。

适当提高造林投资标准、生态公益林补偿标准、退耕还林补助标准,使当地农民能够从参与生态建设中切实增加收入,维持生计。

对于具有特殊重要地理作用,又是国家级贫困县的丰宁、围场等县,在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应享受国家西部大开发政策,安排更多绿色低碳产业项目,以增强其对京津冀生态安全的保障作用。

统筹规划北京新机场布局。

建议依据机场建设定位和规模,充分发挥河北在土地、资源等方面的优势,科学、合理地规划临空产业布局及综合保税区、物流区、机场货运区、货代仓储区等区域设置,避免重复建设和无序竞争。

建议批准廊坊设立空港新区,成立副地级组织机构,在土地、财税、交通等方面给予政策支持,使其成为拉动区域经济发展的新引擎。

同时,新机场与外部综合交通同步规划、审批,并由地方作为主体负责实施。

根据新机场需求预测,1/3客源来自非北京方向,需要从机场东、南、西三个方面进出机场。

因此,实现河北省与新机场顺畅、便捷联通是十分必要的。

在目前的预可研报告中,机场外围综合交通设施布局仅考虑了北京方向进出机场的通道,需增加河北方向进出机场的交通基础设施内容,并相应补充场内外交通衔接方案。

建议在新机场项目中,一并考虑和推进配套路网建设。

4.4共建环首都高新技术产业带

由于地区发展差距导致的“虹吸”效应,环首都地区相当多的人才被京津所吸引,而北京市人才济济,智力优势并未充分发挥。

调查显示,北京市有77.4%的老科技工作者愿意继续发挥作用为社会做贡献,而现实中只有37.04%参与了一些工作。

建议北京市在实行积极退休政策的同时,考虑与河北省联合建立老科技专家数据库和信息服务平台,疏通老科技工作者与京冀政府、企业和社会之间相互沟通的渠道,提高北京市人才智力资源的利用效率。

同时,结合企业和研究院所的改制与调整,鼓励与支持北京市有条件的高校、研究院所、企业和其它社会力量,通过产学研结合、产业重新组合和资源的重新配置,形成多元化、多形式的研究开发与产业化体系,加速科研成果在京冀地区的孵化与转化。

北京中关村作为国务院批准的全国首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有望形成我国科技创新策源中心。

环首都地区作为科技部批复的“环京津高新技术产业带”的核心区域,应积极谋求与中关村协作共建科技(分)园,促进对中关村技术成果的吸纳转化,消除自主创新乏力的短板。

由于历史原因,河北省高校力量极为薄弱,亟需建设一所高水平大学。

建议由中央协调,通过省部共建、联合办学等灵活多样的方式,为河北提供大力度的人才智力支持。

4.5建立京津冀一体化协调机制

目前京津冀三地由于行政壁垒严重,加之行政官员的级别不对等,单靠省市领导们坐在一起开会达成原则性的“共识”,难以形成京津冀一体化发展的长效机制。

建议中央政府成立一个专门机构来统筹京津冀区域发展规划,夯实合作基础。

近期,重点加强资源、环境、基础设施和社会事业项目的合作协调,同时把一时难以解决的深层次问题作为远期协调的重点,逐步加以引导控制。

京津冀经济发展必须实现由辖区管理向区域联动的思维转变,构建资源互补、市场互融、利益互动的战略合作关系。

具体来说,要在防沙治沙、水源涵养、森林资源保护、后续产业发展等方面做出统一的长远规划,协调各地政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