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中考复习回归基础 八年级上.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2447579 上传时间:2022-10-29 格式:DOCX 页数:25 大小:69.8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历史中考复习回归基础 八年级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历史中考复习回归基础 八年级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历史中考复习回归基础 八年级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历史中考复习回归基础 八年级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历史中考复习回归基础 八年级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历史中考复习回归基础 八年级上.docx

《历史中考复习回归基础 八年级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历史中考复习回归基础 八年级上.docx(2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历史中考复习回归基础 八年级上.docx

历史中考复习回归基础八年级上

中考复习回归基础八年级:

侵略与反抗

 鸦片战争

1.林则徐虎门销烟(1839年)

背景

鸦片输入给中华民族带来深重灾难,林则徐上书请求严禁鸦片

过程

1839年3月,林则徐到广州缉拿烟贩,缴获外商鸦片二百多万斤,6月3日在广州虎门海滩当众销毁

影响

虎门销烟是中国人民禁烟斗争的伟大胜利,显示了中华民族反对外来侵略的坚强意志,林则徐是当之无愧的民族英雄。

(虎门销烟近代中国人民反侵略斗争的伟大起点。

2.鸦片战争(1840—1842年)

直接原因(导火线)

林则徐虎门销烟

根本原因

英国为了打开中国市场

结果

清政府战败,被迫于1842年与英国签订中英《南京条约》

(中国战败的原因:

主观上:

清政府政治腐败;经济落后;军备松弛;军事指挥失当。

客观上:

英国处于资本主义上升时期,资本主义经济发达,力量雄厚,科技先进。

根本原因:

腐朽没落的封建主义不能对抗新兴的西方资本主义。

《南京条约》

割地

割香港岛给英国(中国的领土主权开始遭到损害)

赔款

赔款2100万元(增加了人民的负担)

五口通商

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有利于外国资本主义的商品输出,最能体现英国发动战争的目的。

协定关税

英商进出口货物缴纳的税款,中国须同英国商定(中国的关税主权遭到损害)

影响

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说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主要是因为中国的社会性质开始发生根本变化。

【易混警示】《南京条约》中规定把“香港岛”割给英国,香港岛不是今天的香港,而是现香港的一部分。

 第二次鸦片战争(1856.10—1860.10)

1.列强扩大侵略

原因

西方列强不满足既得利益,企图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扩大侵略权益

暴行

1860年,英法联军攻入北京,火烧圆明园 

割占中国领土最多的列强——俄国

第二次鸦片战争前后,俄国趁火打劫,通过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共割占我国领土一百五十多万平方千米。

(割地最多的条约是中俄《瑷珲条约》,清政府割地达60多万平方千米。

 

2.太平军抗击洋枪队

太平天国运动

爆发

1851年,农民革命领袖洪秀全在广西金田村发动起义,建号太平天国

建立政权

1853年,太平军占领南京,把南京改名为天京,定为都城。

发展

太平天国全盛时,拥有中国的半壁江山

抗击

洋枪队

背景

太平天国运动爆发后,中外反动势力勾结起来,组成反动武装洋枪队,镇压太平军,由美国人华尔指挥。

成果

1860年8月,太平军将领李秀成率军在上海青浦大败洋枪队。

1862年9月,在浙江慈溪的战斗中,太平军击毙洋枪队头目华尔。

 左宗棠收复新疆

背景

1865年,阿古柏侵入新疆;英国和俄国虎视眈眈地想争夺新疆

过程

1875年,清政府任命左宗棠为钦差大臣,督办新疆军务。

左宗棠采取“先北后南,缓进急战”的策略,于1878年收复除伊犁之外的新疆全部领土。

结果

19世纪80年代初,中俄两国签约,中国收回伊犁。

1884年,根据左宗棠的建议,清朝在新疆设立行省,加强了对西北边疆的管理和防务。

 甲午中日战争(1894—1895年)

背景

1894年,日本为实现征服朝鲜、侵略中国、称霸世界的梦想,占领朝鲜国都汉城后,发动侵华战争

主要战役——

黄海大战

1894年9月,中国北洋舰队在黄海大东沟遭到日本舰队袭击。

致远舰管带邓世昌为保护旗舰,指挥舰艇迎战敌舰,与二百余名战士壮烈牺牲。

(“此日漫挥天下泪,有公足壮海军威。

”)

结果

清政府战败求和,1895年4月,李鸿章和日相伊藤博文签订了中日《马关条约》

《马关条约》

内容

割地:

清政府割辽东半岛、台湾(台湾从此与祖国分离达50年)、澎湖列岛给日本

赔款:

清政府赔偿日本军费白银二亿两

增开通商口岸

开设工厂:

允许日本在中国开设工厂

影响

大大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

【易混警示】《马关条约》与《南京条约》最大的不同点是《马关条约》规定允许日本在中国开设工厂。

这标志着列强对我国的经济侵略方式由商品输出变成了资本输出。

 八国联军侵华(1900—1901年)

目的

为了镇压中国人民的反帝斗争——义和团运动

爆发

1900年春,英、美、俄、日、法、德、意、奥八国联军,由英国海军司令西摩尔率领,进犯北京。

过程

八国联军攻占北京后,慈禧太后带领光绪帝仓皇出逃,八国联军在北京到处烧杀抢掠,无恶不作。

(“中国自元明以来之积蓄,上自典章文物,下至国宝奇珍,扫地遂尽。

”)

结果

1901年,清政府被迫同英、美、俄、日、法、德、意、奥等国签订了《辛丑条约》

《辛丑

条约》

赔款

清政府赔款白银4.5亿两,以海关等税收作担保

政治

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反帝活动

军事

清政府拆毁大沽炮台,允许帝国主义国家派兵驻扎北京到山海关铁路沿线要地

外交

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允许各国驻兵保护,不准中国人居住

危害

《辛丑条约》给中国人民增加了新的沉重的负担,严重损害了中国的主权。

从此,清政府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

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温馨提示】

(1)近代列强发动的第一次大规模侵华战争和第一个不平等条约:

鸦片战争与《南京条约》。

(2))近代史上侵占中国领土最多的国家:

俄国。

赔款最多的条约:

《辛丑条约》。

(3)对中国主权危害最大的战争和条约: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和《辛丑条约》。

(4)《辛丑条约》中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反帝活动,最能说明清政府完全成为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

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过程:

(1)1840—1842年,鸦片战争,签订《南京条约》,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1894—1895年,甲午中日战争,签订《马关条约》,大大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

(3)1900—1901年,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签订《辛丑条约》,使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中考复习回归基础八年级:

近代化的探索

 洋务运动

背景

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清政府内外交困

时间

19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

目的

“师夷长技以制夷”,学习西方先进生产技术,强兵富国,摆脱困境,维护清朝统治(根本目的)

代表人物

中央:

奕䜣地方:

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等

旗号

“师夷长技”

内容

口号

创办的企业

工业企业

经济

“自强”

前期:

军事工业

安庆内军械所(曾国藩)、江南制造总局(李鸿章)、

福州船政局(左宗棠)

“求富”

后期:

民用工业

轮船招商局(李鸿章)、汉阳铁厂、湖北织布局(张之洞)

军事

19世纪七八十年代,洋务派筹建了南洋、北洋和福建三支海军

教育

1862年成立的京师同文馆是洋务派创办的第一所新式学堂

结果

甲午中日战争中,北洋舰队全军覆没,标志着洋务运动的破产

评价

消极

影响

洋务运动是一次失败的封建统治者的自救运动(性质),洋务派的主观目的是维护清王朝的封建统治,而不是把中国引向资本主义。

它没有使中国富强起来

积极

作用

引进了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使中国开始出现了第一批近代企业。

为中国近代企业积累了生产经验,培养了技术力量,在客观上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为中国的近代化开辟了道路。

【易混警示】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洋务运动是中国近代化的开端。

 戊戌变法(学习西方政治制度,又称“百日维新”)

背景

1895年,《马关条约》签订,民族危机加深

序幕

1895年,康有为、梁启超联合发动“公车上书”,拉开了变法维新运动的序幕

宣传维新变法

创办报刊

维新派创办《万国公报》宣传变法思想,后改名为《中外纪闻》

政治团体

强学会

领导人

维新派人士康有为和梁启超

内容

政治

改革政府机构,裁撤冗官,任用维新人士

经济

鼓励私人兴办工矿企业

文化

开办新式学堂培养人才,翻译西方书籍,传播新思想;创办报刊,开放言论

军事

训练新式军队等

影响

它要求发展资本主义,传播了资产阶级新思想,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作用

【温馨提示】洋务运动开启了中国近代史上的经济近代化,戊戌变法开启了中国近代史上的政治民主化。

 辛亥革命(学习西方政治制度)

1.孙中山创建革命党

兴中会

成立

1894年,孙中山在美国檀香山成立革命团体兴中会

性质

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团体

中国同盟会

成立

1905年在日本东京成立,推举孙中山为总理

机关刊物

《民报》

性质

中国第一个全国规模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

革命纲领

三民主义(“民族”、“民权”、“民生”)

2.辛亥革命

武昌起义

1911年10月10日,革命党人在湖北武昌发动起义,揭开了辛亥革命的序幕

成果

1912年元旦,孙中山在南京宣誓就职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宣告中华民国正式成立

意义

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的统治,结束了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结果

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被袁世凯窃取了

局限性

没有改变我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社会性质

失败原因

资产阶级自身的软弱性

启示

资本主义道路在中国走不通,资产阶级不能救中国

【易混警示】辛亥革命推翻的是封建帝制,而非封建制度。

 新文化运动(学习西方思想文化)

背景

(1)西方民主、自由、平等、博爱等思想传入中国,受到知识阶层,尤其是青年学生的欢迎

(2)袁世凯为实行独裁统治,倒行逆施,掀起尊孔复古的反动逆流。

新旧思潮发生激烈冲突

开始标志

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后改名为《新青年》)

代表人物

陈独秀、李大钊、胡适、鲁迅

旗帜

“民主”和“科学”(德先生和赛先生)

阵地

《新青年》杂志 

内容

前期

向尊孔复古的逆流展开猛烈进攻,具体表现为:

提倡民主,反对独裁专制;提倡科学,反对迷信盲从;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

后期

宣传马克思主义(主要刊物是《新青年》和李大钊创办的《每周评论》)

李大钊

在《新青年》上发表《庶民的胜利》和《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颂扬十月革命

评价

意义

新文化运动是我国历史上一次空前的思想大解放运动(性质)。

它启发人们追求民主和科学,探索救国救民的真理,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条件

局限性

对东西方文化有绝对否定或绝对肯定的偏向,一直影响到后来

近代化的探索

事件

派别

主张(目的)

性质

共同点

洋务运动

洋务派 

学习西方先进技术,维护清朝统治

地主阶级发起的自

救运动

都主张学习西方先进文明;都推动了中国的近代化进程;都没有改变旧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

戊戌变法

资产阶级维新派 

维新改革,建立君主立宪制

一次政治改良运动

和思想启蒙运动

辛亥革命

资产阶级革命派 

推翻清王朝,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

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运动

新文化

运动

激进派 

前期宣传“民主”、“科学”,后期宣传马克思主义

是一次空前的思想

解放运动

中国近代化探索过程有何特点。

回首近代化历程,你有何感悟?

特点:

由学习西方军事器物(洋务运动),到学习西方政治制度(戊戌变法、辛亥革命),再到学习西方思想文

化(新文化运动),层层递进,由表及里,逐渐深入。

感悟:

中国人民具有不懈的探索精神;地主阶级、资产阶级不能改变中国命运,资本主义道路在中国走不通。

中考复习回归基础八年级: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

 五四运动

导火线

    1919年中国在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