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六年级下册语文教案湘教版.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24474495 上传时间:2023-05-27 格式:DOCX 页数:113 大小:83.9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六年级下册语文教案湘教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3页
小学六年级下册语文教案湘教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3页
小学六年级下册语文教案湘教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3页
小学六年级下册语文教案湘教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3页
小学六年级下册语文教案湘教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小学六年级下册语文教案湘教版.docx

《小学六年级下册语文教案湘教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六年级下册语文教案湘教版.docx(1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小学六年级下册语文教案湘教版.docx

小学六年级下册语文教案湘教版

总序:

1

课题:

1读碑

课时目标:

1、学会本课的生字,能正确写词语。

2、理解作者读碑的感受的变化过程,分析文章的基础思路。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你对人民英雄纪念碑有什么样的了解?

2、看彩图,谈谈你看到人民英雄纪念碑的最初感受。

二、了解内容

1、问题设置:

围绕“读碑”这个题目,文章写了什么内容?

2、学生自读,读准字音,理解词义,了解主要内容。

3、交流汇报。

(1)读准生字的音,辨别字形。

(2)理解词语。

瞻仰:

恭敬地看。

上溯:

往上推求或回想。

逶逶迤迤:

弯弯曲曲延续不绝的样子。

缔造:

创立,建立(多指伟大的事业)。

(3)文章的主要内容。

三、理清思路

1、指名朗读,其他学生思考,在读碑过程中,“我”内心的感受有什么变化?

你的依据是什么?

2、自主探究,在文中圈点、批注。

3、交流汇报。

4、指名小结“我”读过程中内心感受的变化。

5、三人小组讨论、总结理清思路的方法。

四、质疑问难

五、课堂小结

1、抄写生字词。

2、朗读课文。

总序:

2

课题:

1读碑

课时目标:

1、品读课文,联系上下文品味语言情味。

2、学习文章的表达技巧。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二、品读课文

1、学生自读,思考:

(1)“我”第一次读碑的情景是怎样的?

你有什么体会?

(2)去南泥湾时“我”又是怎样读碑的?

你又有什么体会?

(3)你知道人民英雄纪念碑的碑文吗?

“我”又是怎样解读的?

(4)为什么说“南泥湾的九龙泉烈士纪念碑,是人民英雄纪念碑的一条极好的注释”?

说说你的感悟。

2、小组交流,推荐代表班内汇报。

3、班内汇报,教师点拨。

4、激情朗读课文。

三、课堂小结

四、布置作业:

完成课后作业题。

五、板书设计

总序:

3

课题:

2刘邓大军渡黄河

课时目标:

1、学会本课的生字词。

2、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二、了解内容

1`、问题设置:

文章写了什么内容,理清文章思路。

2、学生自读,读准字音,理解词义,了解文章的内内容。

3、自学交流汇报。

文章思路:

第一部分(第1~6自然段)刘邓大军的渡船向黄河南岸急驶而去。

第二部分(第7~11自然段)刘邓渡河前的精心部署。

第三部分(第12自然段)午夜刘邓大军渡过黄河。

三、质疑、讨论

1、学生自读、思考:

同学们在理清文章思路时,发现文章在记叙顺序上有什么特点?

2、交流自己的发现,畅谈感悟。

文章运用了插叙手法,更体现了刘邓大军部署的精心,让我们感悟到刘邓的才能。

3、读课文,感悟。

四、课堂小结

五、布置作业

1、拼读、抄写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总序:

4

课题:

2刘邓大军渡黄河

课时目标:

理解文章内容,感悟刘邓的军事才能的领袖风范。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二、学生品读课文

1、学生自读、思考:

刘伯承、邓小平的精心部署体现在文章的哪些地方?

(1)学生自读,在课文中圈点、批注。

(2)小组合作探究。

(3)班内交流汇报。

2、激情朗读,感悟刘邓部署的精心。

3、想想历史,看看今朝,我们想说些什么呢?

(1)学生边读边思考。

(2)小组交流。

三、课堂小结

四、布置作业

五、板书设计

总序:

5

课题:

3风雪重围

课时目标:

1、读通顺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抓住重点语句品读,感知英雄杨靖宇的精神品质。

3、领悟课文写人记事的写作方法。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二、初读课文,感知课文

1、自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2、思考:

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故事发生在什么时候,什么地方?

三、检查自读情况

1、听写字词,纠正读音,辨别字形。

2、理解词义。

3、指名读课文,回答刚才提出的问题。

四、再读课文,深化理解

1、自读课文,思考:

(1)杨靖宇留给你什么样的印象?

你是从文章的哪些地方感知的?

(2)口述故事,理清思路。

哪些地方写得详细,哪些地方写得简略?

2、交流讨论。

3、班内交流汇报。

(1)引导学生从多方面来感悟英雄的精神品质。

(2)记人叙事的写法。

4、选择自己感受最深刻的地方,感情朗读。

5、学习英雄的事迹后,你们想说些什么时候呢?

五、课堂小结

六、作业:

完成课后作业题。

总序:

6

课题:

4礁盘

课时目标:

1、学会写本课的生字,理解、积累本课的词语。

2、初步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二、初读课文

1、自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读准生字的字音,辨别字形。

(2)理解词义,了解文章的内容。

2、小组交流讨论。

3、班内交流讨论。

(1)读准字音,辨别字形。

(2)理解词语。

(3)理清文章思路。

第一部分(第1~10自然段):

将士们在礁盘上借助大棚种出了蔬菜。

第二部分(第11~25自然段):

将士们共享劳动成果。

第三部分(第26自然段)将军向“地图”行了一个军礼。

三、再读课文,学生质疑问难

1、学生自读,提出疑难问题。

2、交流归纳疑难问题。

四、课堂小结

五、作业:

抄写本课生字,朗读课文。

总序:

7

课题:

4礁盘

课时目标:

理解课文内容,感悟将士们的情感。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二、品读课文

1、读课文第1~10自然段,思考:

小岛是一个怎样的岛?

樵盘南边有秘密?

菜地的土、菜种从哪儿来?

你们从中体会到什么呢?

2、读第11~25自然段,小组交流讨论:

将军为什么时候变了“脸色”?

将军看到了什么?

队长说了什么?

将军又说了什么?

做了什么?

战士们有什么行动?

从这些情节中你又体会到了什么呢?

3、读第26自然段,思考:

将军有什么举动?

这一举动的含义是什么?

4、选取自己最受感动的语段,感情朗读。

三、情感升华

1、感情朗读,体会将士们的爱岛之情,也表达对将士们的崇敬之情。

2、给驻守边关、海防前哨的解放军叔叔写一封慰问信。

四、课堂小结

五、作业:

完成课后作业题。

总序:

8

课题:

口语交际

课时目标:

提高学生的认识,培养口头表达能力。

教学过程:

一、读“口语交际”提示,明确要求。

1、学生自读“口语交际”提示,明确要求。

2、交流、明确“口语交际”要求。

(1)评一评,两种说法谁有道理?

(2)联系生活中、社会上的相关事例,谈谈对遵纪守法的认识。

二、讨论、交流

1、小组交流,推举代表。

2、班内交流,教师相机引导。

(1)两种说法,我们偏向第二种。

第一种是情感上有道理,第二种是法律上有道理。

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2)引导学生对照自身行为,谈看法。

三、课堂小结

通过口语交际,我们对遵纪守法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法大于情,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每个人都必须遵守。

总序:

9

课题:

习作1

课时目标:

1、指导、明确写作调查报告的要求。

2、确定主题,展开调查,获取写作的资料。

教学过程:

一、指导学生做调查,获取写作资料

1、确定调查专题。

(1)“小学生最喜欢的……”如:

电视节目、游戏、课外读物。

(2)“小学生最不喜欢的……”如:

电视节目、游戏、课外读物。

2、确定调查对象。

(1)本校同学。

(2)本班同学。

3、设计问卷,调查。

4、回收问卷,整理相关内容,得出结论。

最喜欢或最不喜欢……有多少人,比例是多少。

5、从结论中谈自己的发现、感受。

三、指导写作调查报告

1、调查报告的格式。

2、出示范文,引导习作。

总序:

10

课题:

习作1

课时目标:

1、写调查报告。

2、交流、修改、完善。

教学过程:

一、学生完成调查报告初稿

二、交流习作初稿

1、学生组织互读。

2、学生评议,推荐组内优秀者。

3、全班交流。

(1)由各组推荐的同学朗读习作。

(2)学生交流评议。

注意格式、内容。

(3)教师点评。

三、修改作文

1、学生各自修改习作。

2、组内再次修改。

四、抄写习作

1、学生修改自己的习作。

2、清楚认真地抄写在作文本上。

总序:

11

课题:

语文活动1

课时目标:

1、引导学生积累古诗,了解作者。

2、引导学生回顾、积累英雄人物及其英雄事迹,举办“英烈故事会”。

3、引导学生写读书笔记,总结积累知识,归纳学习方法,培养写作能力。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二、万花筒

1、出示“我会填”卡片。

(1)学生读卡片,填写。

(2)学生讲述英雄故事。

2、“我会学”

(1)读提示,明白活动意图。

(2)回顾本单元课文的学习过程,写心得。

三、百宝箱

1、出示诗句卡片。

2、学生读诗句。

3、交流对诗句的理解。

4、背诵诗句。

四、大舞台

1、学生读“大舞台”提示,弄清活动要求。

2、分组准备。

3、活动开展。

五、课堂小结

六、布置作业

默写《英雄》。

总序:

12

课题:

5那桥,那河,那船

课时目标:

1、学会本课的生字,理解本课的词语,积累词语。

2、感受周庄的奇丽,体会作者的感情。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二、初读,读通顺

1、学生自读课文,要求:

(1)读准字音,理解词义。

(2)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2、小组交流汇报。

3、教师检查初读情况。

三、再读课文,读出景

1、读文章,想象画面,体会景美。

2、透过语言文字你看到了哪些美景?

四、三读,读出情

1、文章哪些地方最能表达作者的感情?

怎样读出这种情呢?

2、学生合作探究。

3、交流汇报。

(1)“桥啊桥,你是多么沉稳,任风起云涌,天翻地覆;你是多么坚韧,任流年似水,沧海桑田。

桥,你是周庄的代表,是周庄的灵魂。

(2)带着感情,抑扬顿挫地朗读。

注意重读加点的词语,语调上扬。

4、齐读,感悟作者的感情。

五、课堂小结

六、布置作业

总序:

13

课题:

5那桥,那河,那船

课时目标:

1、领悟文章的表现方法。

2、背诵喜欢的段落。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认识生字,听写词语。

2、思考:

文章的内容是什么?

二、研读与赏析

1、作者走进古镇,那桥,那河,那船,感受到了古镇的奇丽景色,在表达上有什么特点?

合作探究,讨论明确:

(1)抒情色彩很浓,描绘了一幅幅好吗诗如画的美景,描摹景物栩栩如生,充满了诗情画意,表达了对古镇周庄由衷的赞叹之情。

(2)大量运用拟人、比喻等修辞手法,语言清闲优美,杉、极有感染力。

(3)从作者对古镇的描写以及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中,你得到了什么启示?

讨论明确:

要热爱自然、亲近自然,热爱我们的家乡、关注我们的大自然,倾注我们的爱心。

三、朗读课文,升华情感

1、学生自由地感情朗读课文。

2、学生选择自己喜爱的段落朗读,交流自己的感悟。

3、背诵喜欢的部分。

四、课堂小结

五、布置作业:

完成任务课后作业题。

六、板书设计

总序:

14

课题:

6搭石

课时目标:

1、学习本课的生字,理解词语。

2、学习本课第1~3自然段。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二、学生自读课文

1、学生自由读课文,自主学习生字词。

2、小组合作学习。

(1)每小组课前准备一套生字词卡片。

(2)组内互相检查,字字落实。

3、重点指导。

4、要求写的字,学生先自己辨别字形,然后临写、比较、纠正。

5、教师根据学生共性问题进行指导。

三、学习第1段

1、什么是搭石?

为什么要搭石?

2、交流汇报。

四、学习第2~3自然段

1、学生自由读课文。

2、你觉得哪些词语写出了老人一心一意为他人着想的品质?

3、为什么说“搭石,是家乡人勤劳的象征”?

4、指导学生想象画面。

5、学生交流各自想象的画面,体会老人的心灵美。

6、指导感情朗读。

五、课堂小结

六、布置作业

总序:

15

课题:

6搭石

课时目标:

继续学习课文第4~10自然段。

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查

二、学习课文

1、学习课文第4~5自然段。

(1)指名学生读第4~5自然段。

(2)讨论:

作者是怎样描写一行人走搭石时动作的协调有序的?

(3)引导体会“构成了家乡的地道风景”。

2、学习第6~自然段。

(1)学生自读课文。

(2)思考:

作者写了哪几个事例?

(3)指导回答。

(4)交流。

3、学习第8~10自然段。

(1)学习自读课文。

(2)谈感受。

(3)交流明确。

三、指导朗读全文

四、引导学生写出自己的感受。

五、布置作业:

完成《练习册》相关作业题。

总序:

16

课题:

7*豆腐

课时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围绕豆腐写了哪些方面的内容。

3、感受作者在字里行间表达的对祖国和家乡的爱恋之情。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二、学生自读,初步感知

1、自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2、思考:

文章写了些什么?

三、检查自读情况

1、听写词语,辨析多音字,理解词语。

2、理解内容。

课文向我们介绍了豆腐,具体可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第1~2自然段):

写几位去英国多年的华侨一起聊天时说起了家乡的豆腐。

第二部分(第3~12自然段):

介绍了有关豆腐的传统小吃,豆腐菜的加工与制作、营养价值及桐城特产“娇豆腐”。

第三部分(第13自然段):

再一次点明豆腐容易勾起中国人心头一种特殊的滋味。

三、再读课文,深化理解

1、读第二部分,作者围绕豆腐写了哪些方面的内容?

具体是怎样写的?

(1)学生自读,小组交流。

(2)班内汇报。

2、作者仅仅是向人们介绍豆腐吗?

结合课文内容说说你的体会。

(1)学生自读开头、结尾部分,圈点批注。

(2)小组讨论。

(3)班内交流,教师点拨。

3、你有这样的体会吗?

联系生活体验说说吧。

四、理解、升华感情

1、学生再次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依照本文写法,写一个片断。

总序:

17

课题:

8*回味山梨

课时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内容。

2、联系课文内容,体会课文含义深刻的语句。

3、了解山梨的特点,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二、学生自读,初步感知

1、自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2、思考:

文章写的是什么?

三、检查自读情况

1、听写词语,辨析多音字,理解词语。

2、文章内容。

第一部分(第1~4自然段):

写“我”留恋故乡,特别怀念故乡的山梨。

第二部分(第5~9自然段):

介绍故乡山梨的特点以及“我”特别怀念故乡山梨的原因。

第三部分(第10自然段):

写“我”爱故乡的山梨,更爱山梨的故乡。

四、再读课文,深入理解

1、学生读第二部分,思考:

故乡的山梨有什么特点?

(1)学生自读,圈点批注。

(2)小组讨论。

(3)班内汇报:

从山梨的外皮、肉质、味道研修方面介绍山梨的特点,突出山梨的“酸味”。

2、作者仅仅是回味山梨的酸味吗?

五、再读课文,升华感情

1、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你有课文中的感受吗?

请写一个片断。

总序:

18

课题:

习作2

课时目标:

指导习作。

教学过程:

一、阅读提示,了解习作要求

1、学生自读习作提示,勾画自己认为比较重要的语句。

2、交流,明确习作要求:

(1)挑选一张自己喜欢的照片,先在小组内给大家介绍介绍,照片是什么时候、在哪里拍的,照片上的人在干什么。

说完后把它写下来,让大家分享你的快乐。

(2)定出真情实感。

二、教师指导

1、习作指导。

(1)选好照片,清楚介绍。

要从相册里挑选一张自己最喜欢的照片,向组内同学介绍照片是什么时候、在哪里拍的,照片上的人在干什么。

(2)仔细回忆,生动记叙。

仔细回忆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然后按照一定的顺序,把事情的经过生动具体地记叙下来。

(3)采用倒叙的方法记叙往事。

可先写出事件的结局,然后再按照顺序,叙述事件的发生、发展。

可以用第一人称来写。

2、审题指导。

要认真选择照片,所选择的照片要有一定的代表性,要能表现生活的酸甜苦辣,记录你成长的喜悦、烦恼等。

3、结构提示。

(1)看照片想起往事。

(2)回忆往事的经过。

(3)自己的感受或感悟。

三、学生挑选照片,交流故事

四、初稿起草

总序:

19

课题:

习作2

课时目标:

习作品评、修改。

教学过程:

一、小组内交流、品评,推荐小组优秀文章。

二、全班交流优秀文章

1、学生朗读优秀文章。

2、学生点评、教师点拨。

3、师生共同推荐优秀文章,共同欣赏。

三、修改习作

1、学生自必习作。

2、小组再次交流。

3、学生谈修改体会。

4、教师随时作指导。

5、再次修改习作。

四、规范地抄写在作文本上。

总序:

20

课题:

语文活动2

课时目标:

1、学生积累词语、各民族的名言警句。

2、引导学生阅读短文,积累、总结学习方法。

3、引导学生搜集资料、讲述故事、欣赏长江风情。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二、万花筒

1、出示“我会填”卡片。

(1)学生读卡片,填写。

(2)再读卡片,积累词语。

2、“我会学”。

(1)读提示,明确活动意图。

(2)阅读短文,感悟交流。

(3)回顾自己读过的与短文相似的文章,并与同学交流、共同欣赏。

三、百宝箱

1、出示名言警句卡片。

2、学生读卡片。

3、交流、感悟。

4、背诵。

四、大舞台

1`、学生读“大舞台”提示,弄清活动要求。

2、分组准备。

3、活动开展。

(1)展示搜集的资料。

(2)口述长江流经的省、市及沿线的风景区和自然保护区。

(3)讲述有关长江的历史故事、民间传说或神话故事。

五、活动小结

总序:

21

课题:

9鹭鸶

课时目标:

1、学会本课的生字,理解生词。

2、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二、初读,读通顺课文

1、学生自读课文,要求:

(1)读准字音,理解词义。

(2)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2、小组交流汇报。

3、教师检查自学情况。

(1)关于生字,读准字音,辨别字形。

(2)多音字辨析。

(3)理解词义。

(4)关于内容。

课文描写了鹭鸶的外形和优雅的姿态,抒发了作者对鹭鸶的喜爱、赞美之情。

文章的脉络。

第一部分(第1~3自然段):

概括写鹭鸶是一首精巧的诗。

第二部分(第4~8自然段):

具体描写了鹭鸶的美丽色彩和优雅的姿态。

第三部分(第9自然段):

总结全文,赞美鹭鸶是一首韵在骨子里的散文诗。

三、学生再读课文

1、学生自读、质疑问难,文章的开头和结尾有什么关系?

你从中体会到什么?

2、小组讨论、交流。

开头和结尾相呼应,首尾照应。

文章结构紧凑,更突出作者对鹭鸶的喜爱、赞美之情。

3、读课文,感悟。

四、课堂小结

五、布置作业

1、抄写生字词三遍。

2、朗读课文。

总序:

22

课题:

9鹭鸶

课时目标:

深入理解文章内容及写作方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二、朗读、欣赏

1、学生自读、思考:

文章从哪些方面描写鹭鸶?

突出鹭鸶哪些特点?

(1)学生自读,在课文中圈点批注。

(2)小组讨论。

(3)班内交流汇报。

从色素的配合、身段的大小两个方面描写鹭鸶。

运用对比的写法突出鹭鸶的特点。

例:

①“白鹤太大面嫌生硬……而且太不寻常了。

②“增一点儿则嫌长……深一点儿由嫌黑。

还描写鹭鸶优雅的姿态。

如文章的第6~8自然段,运用比喻、拟人、反问等修辞方法,把鹭鸶描写得十分鲜活。

2、作者仅仅是为了突出鹭鸶的特点吗?

(1)学生读开头、结尾,在课文中圈点批注。

(2)小组讨论探究。

(3)班内交流汇报。

表达作者对鹭鸶的喜爱、赞美之情。

文章开头、结尾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直抒胸臆,表达赞美之情。

3、读课文,升华情感

三、读课文,背诵课文

四、布置作业:

完成课后作业题。

总序:

23

课题:

10军犬黑子

课时目标:

1、学习本课的生字、新词。

2、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二、初读课文

1、学生自读课文,要求:

(1)读准字音,理解词义。

(2)初步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2、小组讨论交流。

3、班内汇报。

(1)读准字音,理解词义。

(2)多音字辨析。

(3)理解词语。

(4)文章内容。

文章生动地记叙了一位军犬训练员和军犬黑子之间发生的故事。

引导理清文章的思路。

第一部分(第1~2自然段):

写一个关于狗的故事令“我”无法淡忘。

第二部分(第3~17自然段):

具体记叙了一位军犬误导员和军犬黑子之间发生的令人无限感慨的故事。

第三部分(第18自然段):

写人们从这个故事中得到的感悟。

三、学生再读课文

1、学生自读课文,思考:

文章记叙了一位军犬训导员和军犬黑子之间发生的什么事情,具体情节是怎样的?

2、交流、整理。

四、课堂小结

五、布置作业

1、抄写生字词五遍;

2、朗读课文。

总序:

24

课题:

10军犬黑子

课时目标:

深入理解课文内容,品读重点语段,体会情感。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二、研读、赏析

1、学生自读,思考:

军犬黑子是在什么样的情况下放弃“小偷”的?

(1)学生自读,在课文中圈点批注。

(2)小组讨论。

(3)班内汇报。

2、当黑子得知遭愚弄后,有什么样的表现?

(1)学生自读,感悟。

(2)交流汇报。

3、读“黑子!

别生气!

……在它面前热泪滂沱。

(1)找出表现训导员后悔心情的词语。

他心里会想些什么呢?

(2)讨论交流。

要点:

真诚的忏悔,说明真实意图,指出自己的错误之处,表达悔改,认识到应该如何正确真诚地对待军犬。

三、再读课文,升华情感

四、课堂小结

五、布置作业

完成《练习册》相关题。

总序:

25

课题:

11草虫的村落

课时目标:

1、读写、理解本课的生词。

2、初读课文,梳理分清课文层次,整体把握内容。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遇到难的词语、句子多读几遍,把课文读通顺。

2、小组交流,感知文章的主要内容。

3、理解词语。

三、梳理层次,整体把握

1、自由读课文,思考:

“草虫的村落?

在哪儿?

你在那里看见了什么?

2、交流反馈。

3、再读课文,思考:

(1)作者是怎样发现“草虫的村落”的?

(2)“草虫的村落”在作者看来是一个怎样的地方?

面对“草虫的村落”,作者是怎样的态度、感情?

4、交流讨论。

四、总结回顾

五、布置作业

1、辨字组词:

历()巷()吻()烤()

厉()卷()匆()拷()

2、朗读课文。

总序:

26

课题:

11草虫的村落

课时目标:

1、体会作者的独特感受。

2、体会作者是如何通过联想和想象来表达独特感受的。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二、品读、探究

1、交流探究:

“草虫的村落”是“快乐的天地”,在文章哪些地方体现出来了?

(1)“我想它一定是游侠之流吧!

……终于走出一条路。

”从这位勇敢的“小侠客”身上,我们要体会到一种成功才的喜悦,它是快乐的。

(2)“它们互相打着招呼”感受到它们的快乐、和谐。

(3)“走进村子……决不会认出这只黑甲虫的爱人”体会到它们的和谐、友好、快乐。

(4)“伫立痴望”“攀谈得好像很投机似的”体会到小甲虫的相处融洽、快乐。

(5)“我的目光……流了出来”,体会到音乐的美,因而它们是快乐的融洽的。

(6)“我看到虫子劳动生活的形态……”体会到它们的和睦相处、团结友爱。

2、小结;我们体会到甲虫们在自己的天地中快乐、和睦、友好地生活着、劳动着,也快乐地创造着。

3、小虫们不但有生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认证 > 交规考试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